Commentator |
Time |
Content |
Tag |
Bittermelon |
2022-01-28T03:05 |
男人年紀漸長,為了金槍不倒,因此不斷進補,甚麼海狗鞭虎鞭牛鞭一律吃之。可是,年紀大自然機械壞,食療功效漸失。男人無奈,唯有祭出最後法寶「偉哥」。可恨的是,吃了之後反應未如理想,失望之情可想而知。 這種心情,正好用來描述市場對Netflix (NASDAQ:NFLX)業績的反應。業績在上周四收市後公布,股價在盤後時段立即急挫,翌日更收跌超過兩成。 有趣的是,Netflix的業績其實一點不差。於2021年第四季度,收入升16%至77.09億(美元,下同),每股盈利增11.8%至1.33元。此外,付費會員增8.9%至2.22億個,按季則淨增加828萬個。雖然業績都對辦,而且也大致符合市場預期。可是,管理層給出今年第一季度的盈利預測叫人吃驚,預期收入只升10.3%至79.03億元,每股盈利更要減23.7%至2.86元。最要命的是,付費會員數量預計按年只升8%至2.24億個,按季計算則只淨增250萬個,與去年第一季度的398萬個相去甚遠。 市場對Netflix的預期甚高,除了其往績一向不錯以外,近期推出的新片都獲得不錯的成績。 |
|
Bittermelon |
2022-01-21T05:01 |
晶圓代工生產商台積電(台灣證券交易所:2330;NYSE:TSM)公布業績,表現遠勝市場預期。於去年第四季,收入增21.2%至4,381.9億元(新台幣,下同)。此外,與去年第三季比較也升5.7%,不單金額創新高,更是連續六個季度錄得升幅。 全年業績也一樣好,去年收入升18.5%至1.59萬億元,純利也升15.2%至5,970.83億元。值得留意,新台幣是台積電財報的呈列貨幣,去年升值了不少,但訂單主要以美元計價,因此影響了收入。若撇除匯率的不利影響,去年收入實際升24.9%。 收入增長可觀,主要是產品價量齊升。去年全年晶圓的出貨量升14.4%至1,417.9萬件,將收入與之相除,每件晶圓的平均單價升3.6%至111,955.7元,或4,007美元。 此外,價量齊升的功臣是先進制程,即5納米和7納米。此類產品的收入占比目前合共是50%,較2020年的41%增加了9個百分點。特別是5納米需求甚殷,看來已成為收入的新增長點。 台積電的業績固然亮麗,但要挑剔的話還是有的。首先是盈利能力問題,去年的整體毛利率略為下降1.5個百分點至51.6%。 |
|
Bittermelon |
2022-01-14T01:59 |
發覺不少朋友對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都有一個誤解,誤以為「資產淨值」等於公司賣掉所有資產和還清所有債務後,股東可以取回的金額。更有人以為公司的資產淨值就等如市價,若果股價低於每股資產淨值就抵買,相反就不應買雲雲。 目前幾乎所有在港上市的本地地產發展商,其股價對資產淨值都出現折讓,那不是遍地黃金?例如長江實業集團(1113),截至2021年6月底的每股資產淨值有97.69元,執筆之日股價是51.45元,股價對資產淨值的折讓達到47%。又例如恆基地產(012),同期的每股資產淨值有67.88元,執筆之日股價是33.75元,折讓更達到50%。 港股資訊發達,流動性也很強,既然那麼多只蛤乸隨街跳,按理這些股票很快就被市場吸納,折讓幅度也理應快速收窄然後趨平。若然上述的投資方法有效,如何解釋地產股長期出現折讓?難道市場沒有人看到嗎? 說到底,資產負債表並非估值報告,資產淨值只是會計上的產物,主要反映一間企業在持續經營下,資產減去負債後的淨值。更重要的是,會計是采用歷史成本法入帳,即是以交易發生時的實際收入或支出來紀錄和計量。 |
|
Bittermelon |
2022-01-07T05:23 |
根據新聞報道,台灣長榮海運(台灣證券交易所:2603)最近向員工派發年終花紅,最高有人領到82個月的薪金,平均則有40個月,連新入職也有35個月,可謂羨煞旁人。俗語有雲同人唔同命,同遮唔同柄。同是長榮集團旗下的長榮航空(台灣證券交易所:2618),年終花紅最多卻只有1.5個月。 其實不難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海運一櫃難求,但郵輪卻近幾停頓。空運也一樣,貨運需求有增無減,但客運遲遲未能復蘇。在這環境下,前者業務集中在貨運,後者業務客貨兼顧,在客運拖累下仍有年終花紅,其實已經很不錯的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去年3月,隸屬長榮海運的貨櫃船「長賜輪」在蘇彝士運河擱淺,導致河道阻塞。經過多日搶救,該輪最終重新浮起並復航,但其後一度被運河管理當局扣押,並索價接近10億美元賠償才肯放行。幾經商議,據聞賠償金在1億至5億美元之間。 5億美元大約等於139億元(新台幣,下同),長榮海運去年賺287.67億元,今年頭9個月更賺1,769.15億元,區區小數當然賠得起。不過,遠洋輪船必須購買第三方責任險,即船東責任保賠保險,簡稱保賠險,相關索賠自然由承保人負責。長榮海運的損失,最多只是保險合約訂明的墊底費。 |
|
Bittermelon |
2021-12-31T02:42 |
騰訊控股(700)以實物分派方式,將持有的京東集團(9618)股份派予股東當作股息,令不少人都感到意外。有說騰訊此舉能釋放價值,如何釋放?金額多少?其實一切皆因騰訊的會計政策而起。 首先解釋京東股份的價值為何遭到隱藏。騰訊目前持有京東17%股權,由於不超過20%,一般來說會當成金融資產,期末時需按京東的市價計算公允價值,與帳面值相減後,得出的差額計入損益表。這就是所謂Mark to Market,股份的市值完全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 不過,由於騰訊的執行董事兼總裁劉熾平在京東董事會占有一席位,會計上騰訊被視為對京東具有重大影響力,故此京東變成騰訊的聯營公司,需以權益法入帳。所謂權益法,即是將投資於京東的成本加上所占的累計盈虧,然後計入騰訊的資產負債表。此外,京東每年的盈虧按股權所占部分,騰訊視之為其他收入並在損益表入帳。理論上,在騰訊帳目中,京東這項投資的帳面值應與京東資產淨值的17%相若。 舉個例子,截至今年9月30日,京東的資產淨值有2,479.39億元(人民幣,下同)。以騰訊持有17%股份計算,這批股份的帳面值就是421.5億元。 |
TENCENT , IT |
Bittermelon |
2021-12-24T04:58 |
本星期初,渣打集團(2888)被英倫銀行監管機構審慎監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PRA)罰款4,655萬英鎊,理由是該行未有充分合作,並且向該局誤報了流動性指標。相信渣打沒有像某男藝人般,需要左思右想後才肯承認責任,加上主動通報並承諾解決事件,所以該局給予三成罰款減免。換句話說,若渣打還在搞對抗,罰金將會是6,650萬英鎊。雖則如此,目前的罰金仍是PRA成立以來最高。 男人給前妻逮到錯處並公諸於世,若逐點反拗與自殺無異,搬自己老竇出來擋駕更是蠢到加零一。面對監管機構其實也一樣,趕快收口乖乖認錯並承諾改正,可免除很多後續麻煩。有人說男兒膝下有黃金怎可輕易跪低,但從男藝人和渣打的例子可以看出,認衰的確可恥,但奈何有用! 等等,PRA不是說「渣打未有充分合作」嗎?怎麼又會給予罰款減免?其實這里的不合作,是指渣打在發現錯誤後延誤通報。據報在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期間,渣打合共向PRA作出了5次誤報,其中一次需要經過4個月的內部調查後才通知當局。因此PRA認為渣打未做到公開和合作的基本守則,故此予以重罰。 |
|
Bittermelon |
2021-12-17T00:48 |
自從Facebook(FB)宣布改名做Meta,並計劃集中發展「元宇宙(Metaverse)」後,相關概念的股票受到追捧。其實元宇宙並非由Facebook發明,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由作家Neal Stephenson所寫的科幻小說《Snow Crash》。內容主要圍繞一位薄餅外送員,日間在現實世界工作,夜間則在虛擬世界當超級英雄的故事,而該虛擬世界就叫做元宇宙。 與現在的互聯網世界有甚麼不同?目前我們主要透過一個小小的手機或電腦屏幕,靠文字、影像和音訊等來互相溝通。元宇宙則更先進,我們透過AR和VR等裝置,以第一身感覺在虛擬世界活動。 其實早於1999年,全球已經掀起過一次元宇宙熱潮。說的就是該年上映的電影《廿二世紀殺人網絡》,給我們上了一課何謂真正元宇宙。也許當年年紀少,未有明白個中意思。早前重看一遍後,終於明白過來。大家可記得男主角Neo,吞下Morpheus給他的紅色藥丸後醒來的情節嗎?他發現自己躺在一個玻璃棺材內,身上有無數導管插入腦袋和神經。更恐怖的是,一個個同樣有人躺著的玻璃棺材,疊成連綿千里的高塔,即使現在回看也感覺震撼。 |
|
Bittermelon |
2021-12-10T03:44 |
早前有報道指,內地監管部門擬禁止企業透過VIE(Various Interest Entity,可變權益實體)架構在海外上市,其後中國證監會否認,並指消息不屬實。 今年12月2日,正是美國安然公司(Enron)申請破產保護20周年。VIE是因該公司會計丑聞而「發明」,目的是要堵塞表外負債(Off balance sheet liabilities)漏洞,防止再有公司像安然般,透過開設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來隱藏債務或虧損。適逢這個特別時刻傳出如此消息,若不是中證監出來澄清,瓜瓜還信以為真! 其實要禁止VIE的傳言已說了多年,但始終未見監管當局出手,相信是影響太大。不信?看看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新經濟股,有哪一只不是透過VIE的?這邊廂剛澄清消息不實後,以為一眾中概股可逃過一劫,豈料那邊廂又起火,說的就是美國證交會落實《外國公司問責法》(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HFCAA)實施細節,加上滴滴出行宣布將從美國退市,中概股股價被燒得一塌糊塗。 |
IPO , IPO , US Stock |
Bittermelon |
2021-12-03T01:30 |
美團(3690)於上星期公布今年第三季業績,結果頗令人失望。雖然期內收入增37.9%,至488.29億元(人民幣,下同),可是由盈轉虧,去年同期賺67.24億元,今年卻蝕101.03億元。若撇除特殊項目的影響,包括遭市場監管總局罰款34.42億元、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14.81億元,與營運沒有直接關系的投資收益和財務成本,以及非現金項目如折舊和攤銷後,反映核心業務表現的經調整EBITDA同樣差勁,由去年同期賺26.75億元,轉為今年倒蝕40.62億元。 虧蝕的原因有四。首先是收入增長放緩,占總收入超過一半的餐飲外賣業務尤其明顯。以過去三年的第三季為例(見圖),無論是收入、交易金額以至宗數,按年增長率均呈下跌趨勢。若將期內餐飲外賣收入除以餐飲外賣交易金額,得出的變現率是13.4%,較去年同期略為下降0.2個百分點,反映變現能力稍為轉弱。 其實管理層也不諱言,預料內地整體餐飲業在未來數個季度的增長將會放緩,並且連累餐飲外賣的需求減弱。一個有趣問題,人始終要吃飯,不在外用餐又不外賣,難道突然興起自家煮飯?請留意,不是說餐飲需求減少,只是增長放緩。餐飲仍會增長,只是沒有以前那麼高罷了。 |
RMB , Earnings |
Bittermelon |
2021-11-26T04:52 |
今個星期,會計業界最火熱的話題,相信是某會計師行涉嫌收受賄款,以協助某建築公司上市的丑聞。根據報道,廉政公署與財務匯報局於上星期采取聯合行動,搜查了一間會計師行,並且拘捕了9人,當中包括該行的會計師和審計人員。雖然執法部門未有透露涉案公司名稱,但好事不出門,丑事傳千里,相關公司和人士的名字迅速被起底和廣傳。 值得留意,以往同類案件,大多數由廉署單獨執法(至少表面如是),但這次是高調地與財匯局聯合行動。財匯局專責監管上市核數師,與廉署聯合行動有甚麼稀奇?未有財匯局之前,核數師監管不是由會計師公會負責嗎?可有聽過公會曾高調地介入案件的?在此只想帶出一點,財匯局自升格後處處表現強勢,日後變大變強指日可待。 其實不單此案,會計師穿櫃桶底、造假帳等問題時有發生,每次聽到也禁不住搖頭歎息。能夠成為會計師的,誰不是關羽上身?不單只要千里走單騎獨個兒面對,還要過五關斬六將般去完成考試和實習。能夠捱得過的,就算沒有遠大志向,至少也對自己的前途有憧憬,否則不可能撐得過漫長的煎熬。「卿本佳人,奈何作賊」,正是這些走上歪路的會計師之寫照。 |
IPO , IPO |
Bittermelon |
2021-11-19T02:56 |
美國電動車制造商Rivian(NASDAQ: RIVN)於上星期招股上市,市場反應異常熱烈。Rivian以78元(美元,下同)招股,股價於首日升29%至100.73元,次日再升22.1%至122.99元。執筆之日收報149.36元,累計升幅達91%。目前Rivian的市值已超過1千億元,雖然僅次於Tesla(NASDAQ:TSLA),但超越了福特汽車(NYSE:F)和通用汽車(NYSE:GM),一躍成為全美第二市值高的汽車股。 有趣的是,Rivian不單仍然虧損,何時轉盈遙遙無期,而且截至今年6月底仍未有任何銷售收入。於今年10月底,雖然累計制造了180架車,當中也交付了156架,但涉及的「顧客」絕大部分是內部員工。另外,Rivian預期今年12月可向第三顧客交付車輛,但累計交付量於年底前也只是1,015部。反觀福特,於2020年的汽車交付量達到204萬架,通用更是304萬架,兩間公司的市值竟然不及Rivian,反映市場對後者的前景異常樂觀。純粹個人想法,股份受追捧,相信是投資者憧憬Rivian將成為下一個Tesla。 |
IPO , IPO , USD |
Bittermelon |
2021-11-12T05:16 |
最近美國藥廠輝瑞(NYSE:PFE)成為市場焦點。輝瑞正在研發的一款新冠肺炎口服藥,於上星期五有了中期臨床測試結果,證實該藥能降低高危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風險約89%。另一藥廠默沙東(NYSE:MRK)研發的同類口服藥,療效只有50%,相比起來輝瑞的高很多。就連美國總統拜登也出來抽水,說該國正在加速擺脫疫情。若然輝瑞的口服藥物能夠通過審批,將確保過百萬劑藥物用於治療患者。 消息一出,輝瑞股價即時飆升。有趣的是,一眾疫苗股卻紛紛下跌。不少評論認為,口服藥將取代疫苗雲雲。可是,接種疫苗是預防病發,口服藥則用於患病後的治療。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個人認為取而代之不會發生,極其量只會減低人們接種疫苗的意欲,也不代表疫苗股無運行。再者,世界各地正著手讓社會回復正常,大規模為民眾接種疫苗,仍是各地政府的主要手段。由此推斷,疫苗股的財務表現將持續出色。就以輝瑞為例,去年伙拍BioNTech (NASDAQ:BNTX)開發新冠疫苗「復必泰」,現在正進入收成期。今年第三財季,輝瑞的總收入升134%至240.94億(美元,下同),純利更增455%至81.46億元。 |
|
Bittermelon |
2021-11-05T01:51 |
對於研習會計的人來說,中國恆大集團(3333)絕對是近年難得一見的上佳教材。在會計方面,我們可以見識到如何利用永續債和名股實債,神奇地降低表內各項負債比率。此外,又可以學到如何運用內地監管部門規定的「三條紅線」,來審視一間公司的債務狀況。 在核數方面,藉著財務匯報局(財匯局)的介入,讓我們重溫持續經營這個財報編制基礎如何重要,以及公司在這方面出問題,核數師要如何處理。此外,我們還學到財匯局進行查訊與調查的分別,並且在甚麼情況下才可以調查核數師,以及審計行業在目前制度下的難處。 以為能學的東西都已經差不多了吧?豈料又有新事物!這次是公司法。借恆大最近一宗新聞,本文將集中討論有限公司制度的一個極重要原則:獨立法律實體(Separate legal entity)。此原則早於1897年,由Salomon v. Salomon and Co. Ltd案例確立,當時法庭斷定公司與其成員是分開存在,為股東因公司的任何過錯或義務提供保障。正如我們購入上市公司股票,就算公司不幸倒閉,最壞情況也只是損失了投資的金額,公司債務不會算到股東頭上。 |
EVERGRANDE |
Bittermelon |
2021-10-29T05:05 |
今個星期,電動車企業可謂氣勢如虹,先有比亞迪(1211)股價升破300元創新高,後有Tesla(NASDAQ:TSLA)升穿1,000美元(下同),使其躋身萬億市值行列。特別是後者,近來股價造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有業績支持。 今年4月,拙作《Tesla究竟賺定蝕?》曾提到,Tesla今年第一季的業績,主要靠碳排放配額銷售和短炒比特幣獲利補貼,撇除此兩項收入,今年首季的經營利潤其實虧損2,500萬元。誰不知其後業績逐步造好,今年第二季有明顯改善,剛公布的第三季更是異常亮麗,收入按年升56.8%至137.57億元,經營利潤也升147.7%至20.04億元。 原因為何?就集中討論今年第三季吧。首先是收入,雖然每輛電動車的平均售價下跌6%,但交付量激增72.9%至24.14萬輛,因而推高收入。平均售價之所以下跌,主要是售價較廉宜的Model 3和Y系,期內交付量升86.7%,售價較貴的Model S和X系則下跌39.2%。值得留意,Tesla不諱言表示,產品結構正持續轉向低價車系。為甚麼?市場需求殷切不用置疑,廉價版比貴價版賺錢,相信也是主要原因。 |
USD , BYD COMPANY |
Bittermelon |
2021-10-22T02:25 |
曾幾何時,核數師報告何其精簡,若果是無保留意見,篇幅就只有半頁紙左右。若將核數費除以字數,隨時字字萬金。可是好景不常,隨著市場對資訊的渴求,核數師報告變得愈來愈冗長。就以中國恆大集團(3333)為例,2010年的核數師報告只有1頁,到了去年已增至7頁多。其實自美國安隆事件後,全球對核數師的監管有增無減,法律風險愈來愈高,會計師以往好日子早已不復再。 說到恆大,其債務問題又有新發展。財務匯報局(以下簡稱財匯局)於上周公布,將對其「持續經營的匯報」展開調查,這次更牽連其核數師羅兵咸永道。 有兩點請大家留意。第一,這次財匯局要查的,並非恆大的業務能否持續經營下去,而是著眼於最近公布的兩份財報,即2020年的年報及2021年中期報告,是否適合以「持續經營」作編制基礎。此外,也一並調查羅兵咸永道為恆大2020年度帳目所做的審計有沒有問題。第二,財匯局對恆大是查訊(Enquiry),對羅兵咸永道卻是調查(Investigation),兩者並不相同。 所謂查訊,並非拉大隊上門封帳查帳,而是以書面形式,要求恆大交出相關紀錄或文件及提供解釋,過程相當斯文。 |
|
Bittermelon |
2021-10-15T05:14 |
投資市場千奇百趣,甚麼事情都可能發生,聯想集團(992)極速撤回內地科創板上市申請,可謂近期經典。由今年9月30日遞交申請至10月8日撤回,短短只有8天,減去國慶假期更只有1天,究竟這段時間發生了甚麼事情,要令聯想急速轉軑呢? 聯想期後發出公告,解釋撤回申請的原因,當中提到:「考慮到公司業務規模及復雜度,招股說明書中的財務信息可能會在申請的審閱過程中過期失效」。 相信不少朋友都讀不懂其意思,反覆仔細研究後,估計大概在說,聯想認為自身的業務太龐大太復雜,上市申請還未來得及完成,財務信息就已經不合時了。若然真的是這樣,為何事前沒有考慮清楚?決定申請上市的那些管理層理應通通炒魷。可是,聯想發展至今,已成為一間大型跨國企業,所作出的每一步對行業都舉足輕重,管理層又怎會犯這些低級錯誤呢? 坦白講,以審計角度去看,聯想業務龐大沒錯,但主要只是制造和銷售電子裝備,又不是搞金融科技,能有幾復雜?再講,怕信息過期失效,到時審批部門自會要求補充資料,根本不用聯想操心。消息公布後,聯想股價在周一應聲大跌,反映市場根本不接受這樣的解釋。 真相究竟如何其實已經不重要了,這次事件聯想的企業管理形象已經受損。 |
LENOVO GROUP , IPO , IPO |
Bittermelon |
2021-10-08T00:22 |
執筆之日,中國恆大集團(3333)和恆大物業(6666)仍停牌,市場盛傳合生創展(754)計劃收購恆大物業51%股權,涉資超過400億元。若傳言屬實,對恆大來說當然是好消息。雖然對其過萬億元的債務是杯水車薪,但至少改善一下資金周轉問題。只要旗下樓盤仍能繼續興建繼而交付,恆大仍有望翻身。 不過,對合生創展而言,如何為該宗收購進行融資是一大挑戰。截至今年6月底,雖然合生的資產淨值有1,099.17億元,但手頭現金只有397.61億元,不足以支付收購。更重要的是,幾近肯定恆大要錢唔要貨,因此不太可能以股份支付。如何籌集400億元現金?供股集資嗎?目前股市市況低迷,似乎不是好選擇。發債嗎?經恆大一役,市場對內房債有戒心,投資者反應如何可想而知。那麼余下來的,就只有銀行借款一途。 截至今年6月,合生的資產負債比率(撇除合約負債計)有63.2%,淨負債比率有66%,現金短債比率有1.56倍,財務狀況理想,完全符合官方規定的三條紅線要求。雖然目前銀行對內房借貸的態度轉趨審慎,但以合生的狀況來看,要批出新借貸不是沒有可能。 |
HOPSON DEV HOLD , EVERGRANDE , EVERG SERVICES |
Bittermelon |
2021-09-24T01:31 |
過去香港娛樂事業蓬勃,當中的表表者要數港產片。雖然現在輝煌不再,但培養出大量優質演員。最近一眾港星有份參演的《尚氣與十環幫傳奇》就大獲好評,更令一些不看超級英雄片的人也入場觀看。 戲中飾演大反派的梁朝偉,據聞片酬接近770萬(美元,下同)。當然,與其他超級英雄演員的片酬相比不算甚麼,但以首次出演漫威電影的演員來說,排名屬第二高,由此可見漫威對此角色相當重視。無他,梁朝偉演技就不用說了,形象正面而且生活低調,政治風險較低,加上影迷遍布東南亞,是票房保證。只可惜千算萬算,該片遲遲未能在內地上影,少賺了一筆可觀票房收入。 說到片酬,漫威的母公司迪士尼(NYSE:DIS)最近就卷入與影星施嘉莉祖安遜(Scarlett Johansson)的法律糾紛。事緣施嘉莉主演的《黑寡婦》叫好又叫座,但在戲院上映期間,迪士尼將電影在其串流頻道Disney+同步播放,惹起施嘉莉不滿,認為嚴重影響其票房分紅,結果入稟法院向迪士尼追討賠償。 為甚麼在簽約時雙方沒有傾妥?原來電影合約早在兩年前已簽訂,當時迪士尼還未推出串流平台。究竟誰是誰非尚待法庭判決,但可以肯定的是,荷李活片酬的計算方法將從此改寫。 |
|
Bittermelon |
2021-09-17T04:44 |
中國恆大集團(3333)債務問題持續升溫,而且傳言滿天飛,本星期就有傳將破產重組。雖然恆大其後否認,但在最新的公告中披露,今年6月至8月的合約銷售呈下跌趨勢,更預料9月的數字將大幅下降。 截至今年6月底,恆大的總負債達到1.9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但總資產仍有2.38萬億元之多,因此並非資不抵債,而是在於資金流動出了問題。上星期拙作《恆大首半年減債兩成,錢從何來?》已經探討過,目前恆大主要靠延遲支付應付帳款來減債。若然房地產銷售大減,做不到貨如輪轉,恆大就很難再利用這種方法了。 坦白講,目前較值錢的資產恆大物業(6666)和恆大汽車(708),市值加起來已跌至僅788億港元左右,就算成功全數賣出套現,其實也只是杯水車薪。恆大的總資產中,超過一半是開發中物業(包括土地儲備),截至今年6月底有1.28萬億元。要減債,首要就是要賣出這些資產來套現。可是,因負面消息纏身,怕項目爛尾沒人敢買其樓花,現樓又不能賤賣,惡性循環下資金鏈受影響,就是恆大目前的困境。 恆大能否渡過危機?個人認為還有機會,因為恆大持有大量優質土地儲備,但市帳率僅得0.25倍左右。 |
EVERGRANDE |
Bittermelon |
2021-09-10T02:19 |
中國恆大集團(3333)上周公布今年中期業績,備受關注的債務問題自然是焦點。以官方規定的「三條紅線」為標准,即剔出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以及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過往恆大(以集團整體計算)全不達標。不過,今次業績卻傳來喜訊,三條紅線中的第二條符合了規定,另外兩條紅線也有明顯改善。 截至今年6月底,恆大的計息借貸減少了20.2%至5,717.75億元(人民幣,下同),減去手頭現金(即現金及存款加受限現金)1,616.27億元,再除以權益總值4,410.41億元後,得出的淨負債率只有99.8%,不單較去年12月底的152.9%大減53.1個百分點,而且還符合官方規定不可大於100%。至於剔出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截至今年6月底有81%,較去年12月底減少了2.4個百分點。另外,現金短債比也由同期的0.54倍,增至目前的0.67倍。雖然與官方規定仍有距離,但至少有顯著改善,看來可喜可賀啊! 可是,問題來了。 |
EVERGRANDE |
Bittermelon |
2021-09-03T05:01 |
本地男子組合MIRROR和ERROR,風頭可謂一時無兩。除了鋪天蓋地的廣告和代言外,久違了的追星現象也再出現。有幾瘋狂?早前某商場邀得他們出席活動,大批粉絲通宵排隊等候,更有人涉嫌冒認《am730》記者混入會場,欲近距離接觸偶像。此外,瓜瓜已經很久沒有收看電視了,但也知道誰是姜濤誰是193,人氣之盛可想而知。 在兩個組合當中,自己比較喜歡姜濤。瓜瓜屬於「四大天王」年代,自然以他們為標准。坦白說,論靚仔姜濤不及黎明(後生和現在皆是),論演技不及劉德華,論舞藝不及郭富城,論歌藝與張學友還差很遠。不過,開始留意他,是因為一個快餐連鎖店的廣告片段。該片的內容主要是他和另外兩位團員,親身介紹如何使用手機應用程式購買食物。在片段尾聲,姜濤走到櫃位拿取食物前的一刻,做了一個極不起眼的動作,但卻令人生心好感。至於是甚麼,有興趣請自行翻看片段,在此不贅。 兩個組合皆由ViuTV培育,其母企電訊盈科(008)早前公布今年上半業績,坦言MIRROR和一眾演藝人才吸引廣告客戶,因而帶動免費電視業務的收入急升97%至2.56億元。 |
|
Bittermelon |
2021-08-27T04:38 |
中國恆大(3333)債務事件持續發酵,引發系內股票和債券價格大幅波動。恆大系將於今個月底陸續公布業績,其債務狀況如何到時自有分曉。那麼,投資了恆大股債的公司,價格波動如何影響他們的財務表現呢?第一時間想起華人置業(127),碰巧他們於本月中公布了今年的中期業績,齊來研究一下其結果,以及金融資產價格變動的會計處理方法。 首先,恆大股價於去年底是14.718元,今年6月底跌至10.12元,短短6個月股價已經減少了4.598元或31%。以華置於去年底持有恆大股份的帳面值128.14億元計算,於今年上半年帳面約輸40億元。按會計准則,這筆虧損應會在華置的損益表中顯示。 記得股神巴菲特曾批評此准則嗎?他認為將未兌現投資盈虧計入損益表,勢必扭曲盈利以致誤導投資者。這就是《香港財務報告准則第9號——金融工具》的要求,並且由2018年開始生效。可是,在華置的損益表中,卻找不到相關的虧損,為甚麼? 因為華置選用了准則容許的另一個方法,將恆大股份歸類為「通過其他全面收益以反映公平值計量之金融資產」。 |
EVERGRANDE |
Bittermelon |
2021-08-20T05:33 |
為期17天的東京奧運會曲終人散,能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肆虐下完成,已經是一件了不起事情。比賽期間,運動員往往備受矚目,聰明的商人自然不會放過如此宣傳機會,紛紛各出奇謀提供贊助。港隊的運動衣贊助商是FILA,其大中華區的專營權,由內地體育用品商安踏體育(2020)持有。不過,此篇文章並非談安踏,而是贊助國家跳水和乒乓球等多個隊伍的李寧(2331)。 自己一向有留意李寧財報,多年前已發表過幾篇文章討論其業績。10年前,即2012年是李寧由盛轉衰轉捩點,當年錄得19.79億元(人民幣,下同)虧損,是自2004年上市以來首次。其後兩年仍未止血,分別再蝕3.92億元和7.81億元。業績持續低迷,自然遭投資者唾棄,股價於當時在3港元上下徘徊。與其他體育用品股一樣,李寧當年要面對一個頗大的營運風險,就是極度依賴經銷商。其好處是不用直接面對廣大的消費者,壞處是銷售環節中多了一個中間人,不單分薄盈利拖低了毛利率,存貨和貿易應收款周轉期也會較長。 就以李寧於2012年上半年為例,存貨和貿易應收帳周轉期分別高達95天和108天。換句話說,由產品購置到賣出需時95天,然後再要等108天才收到銷售款。 |
|
Bittermelon |
2021-08-13T03:34 |
有沒有發覺,旦凡古裝劇的角色要伸冤,不是到衙門擊鼓鳴冤,就是趁高官外出時攔轎告狀?巧合的是,遇上的往往也是愛民如子的父母官,受理案件後把案情查個水落石出,然後將惡人繩之於法,貪官污吏也被懲處,大快人心。不過,這些都只是美化了的劇情,現實是古時民眾告狀要依足法律程序,不服判決就要逐縣逐省一級級上訴。至於擊鼓和攔轎屬越級挑戰,伸冤者不論情由先要受杖刑之苦。上京告狀就更難,就算碰到八府巡按等的大官,案件受理也要發配邊疆。趁皇帝出巡沖入儀仗攔路?這是何等大罪,就算有冤也要被問斬的。 古代對越訴行為那麼嚴苛,目的是要令到民眾跟足程序提出訴訟。可是,若地方官吏司法不公造成冤案,上級司法又官官相衛的話,訴訟人要麼就默默承受,要麼就豁出去上訪,以命相搏。 想不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阿里巴巴(9988)的員工也要豁出去,申訴才得以受理。事緣阿里一位在淘鮮達任職的女員工,控訴上司在濟南出差期間,要求她出席與商戶的陪酒飯局,期間還遭人灌醉後猥褻,更懷疑被上司性侵,惡行令人發指。女員工不甘受辱,除了即場報警外,回到公司後向人力資源部投訴。可怕的是,公司一眾上級領導竟然漠視其訴求,她在公司內聯網發帖又被刪除。 |
|
Bittermelon |
2021-08-06T05:08 |
今個星期二,內地《經濟參考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產業》的文章,批評游戲產業對青少年保護不足,矛頭更直指騰訊控股(700)及其王牌游戲《王者榮耀》。 近來港股聞「監管」色變,投資者如同驚弓之鳥,文章一出游戲股自然應聲急瀉。於當日騰訊股價最多跌11%,網易(9999)最多更跌16%。可幸午後該文章的網絡版從網頁移除,跌幅因而收窄,收市時兩股分別下跌6.1%和7.8%。 市場反應如此激烈,其實都是出於「不清楚」。例如這時候刊載該文章,是否預示游戲業將受到新一輪規管?監管力度又有多大?再者,林則徐虎門銷煙這段歷史,相信無人不識。文章以精神鴉片來形容網絡游戲,難免令人擔心是否將網游禁絕。市場最怕不確定的事情,很多投資者寧願沽售離場,等待事態明朗後才作部署。 不少投資者關心的問題,若果內地進一步規管青少年上網打機,對騰訊業務打擊有多大?按騰訊去年的年報披露,於2020年第四季18歲以下玩家在騰訊中國網絡游戲的流水只有6%,其中16歲以下更只占3.2%。看起來好像很少,騰訊蝕得起有余。可是,一般來說,青少年玩家較積極主動,能維持游戲的氣氛。 |
TENCENT , IT |
Bittermelon |
2021-07-30T01:54 |
張五常教授曾說對會計沒有興趣,因為覺得只是將數字搬來搬去。這說法非常准確,至於無趣與否則很看個人。或許與出身的職業有關,瓜瓜就喜歡研究財報,特別是那些鑽空子的。 要數最厲害的手段,個人認為非VIE架構莫屬。能將本來用於堵塞表外實體漏洞的會計准則,巧妙地用來將內地的受限制行業帶到境外上市,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騰訊控股(700)、阿里巴巴(9988)以及眾多平台經濟股,就是用了這個方法上市的。 與VIE不遑多讓的還有永續債。玩得爐火純青的,就不得不提中國恆大(3333)。永續債明明是債(至少分析員這樣認為),但因為有著股權的特征,即是沒有贖回期限,理論上永遠不需要還款,所以在資產負債中被歸類為「權益」,結果反映債務水平的指標嚴重被低估。例如2016年12月底,恆大的負債和權益總額分別有11,583.36億元(人民幣,下同)和1,925.32億元,兩者相除後得出負債比率為602%,代表每100元資產中,86元來自負債,14元來自權益。可是,在恆大的權益當中,永續債的帳面值高達1,129.44億元。 |
|
Bittermelon |
2021-07-23T04:19 |
有沒有發覺,最近有不少小商戶安裝了八達通?以自己經常光顧的五間茶餐廳和食肆為例,以前只有一間備有八達通收款機,現在連另外四間也安裝了。問了緣由,異口同聲皆說因為政府推出的電子消費券計劃。與其中一間相熟餐廳老板閒聊,他解釋說附近食肆都安裝了,若人有我無,憂慮客流會因而減少。況且,成功申請成為商用版用戶就會獲增流動版收款機,電子消費券計劃期間更豁免手續費,既然不需成本所以試一試。 老板提及的流動版收款機,與現有八達通讀寫器和處理器不同,除體積較小外,還接受八達通QR code付款。安裝看來也很簡單,只需要以藍牙連接已安裝商用版八達通App的流動裝置就成,功能與傳統的八達通讀寫器一樣。目測所見,付款速度似乎較慢,發出的「嘟」聲也沒有傳統機那麼順耳。不過,食肆又不像集體運輸那樣講求速度,付款稍慢不成問題。就的士和小商戶而言,多年來八達通都難以普及,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收費不輕。以手續費為例,雖然費率不算高,但八達通並非必要,有沒有也不會影響生意,精打細算的食肆自然不會安裝。現在借政府電子消費券之力,加上免費作招徠,八達通算是成功在小商販市場邁出了第一步。 |
|
Bittermelon |
2021-07-16T01:35 |
德國汽車制造商福士(VOW)旗下產品由貴價的保時捷、林寶堅尼、奧迪,以至較平民化的福士,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不過,自電動車興起後,主要生產傳統汽油車的福士,其股價過去5年從未超過200歐元,今年初更只有166.5歐元。股價表現遠遠落後於一眾電動車生產商,當中以Tesla尤甚。 有幾落後?以Tesla為例,3年前(即2018年7月13日)股價才63.77美元,執筆之日股價668.54美元計,升幅達948.3%。若以5年前(即2016年7月14日)股價44.31美元計,升幅更是1,408.9%。反觀福士,3年前和5年前股價升幅分別只有101%和123.7%。 大家可有留意,Tesla現市值約6,871億美元,以近日兌換價計,福士只有約1,541億美元;Tesla目前市盈率達928倍,福士僅約17倍。驟眼看來,Tesla業務規模好像遠超福士似的。有趣的是情況剛好相反,不論汽車交付量,銷售收入以至股東應占溢利,其實福士都遠超Tesla。以去年為例,福士汽車交付量是915.7萬部,相當於Tesla同期的18倍。銷售收入有2,228.84億歐元,兌換成美元後金額相當於Tesla的8.7倍。 |
|
Bittermelon |
2021-07-09T05:00 |
今個星期一,財庫局長許正宇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就進一步改革會計專業規管制度發言,為業界新一輪監管改革拉起序幕。可有留意,2019年那次改革,政府強調的監管對象是「核數師」,這次變成「會計專業」。有甚麼分別? 首先,核數師一般是指執業會計師,他們大多從事核數工作,具有簽發核數報告的法定權力。會計專業則泛指整個會計師行業,當中包括執業和非執業會計師。顧名思義,這次監管改革的對象就是「所有會計師」。 為了要與國際接軌,所以另設財務匯報局(下稱「財匯局」)來監管上市公司核數師,我們明白。為了降低社會對核數師監管的成本,以及減輕核數師的合規成本,現在說要一並監管非公眾實體核數師(例如私人公司的核數師),我們也能理解。可是,為何一眾非執業會計師也納入監管? 香港會計師公會在上月舉辦了一個會員論壇,就上述疑問,財庫局的代表在當日作出了澄清和解釋。對日後非執業會計師的監管,其實只限於調查和紀律處分。當非執業會計師被投訴時,才由財匯局跟進,其他監管事宜仍然由公會負責。若上述理解有錯,請各方好友指正。若理解無誤,我們就立此存照,希望政府說到做到。 |
|
Bittermelon |
2021-07-02T01:28 |
最近香港的新冠肺炎疫情漸趨緩和,經濟數據更錄得強勁反彈。根據政府上月發表的《2021年第一季經濟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本地經濟明顯復蘇,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7.9%,是自連續六個季度收縮後首次回升,政府並維持全年經濟增長預測在3.3%至5.5%之間。 不單如此,最近一些零售股的業績非常亮麗,例如六福集團(590)、周大福(1929)、東方表行(398)和歐舒丹(L’OCCITANE(973)),截至今年3月底年度股東應占溢利增幅介乎17.4%至1.3倍(詳見附表)。 |
|
Bittermelon |
2021-06-25T05:20 |
奈雪的茶(2150)(簡稱「奈雪」)來港招股上市,當看到其商標,第一個印象就是日本文化。先別說「奈」字在日本女孩名字中常見,單是那個「の」字,就誤以為他們來自日本,最近才知道是地道的內地品牌。當然,使用一個日本化名字完全沒有問題,中港兩地不少商標也采用外國化名字。只是覺得,奈雪標榜的是中國茶文化而非日本茶道,配了個日本化名字,就有點摸不著頭腦了。 創辦奈雪的初衷也很有趣。 |
IPO , IPO |
Bittermelon |
2021-06-18T03:39 |
會計業界近期的焦點,非財務匯報局(下稱「財匯局」)莫屬。繼早前該局發表查察報告,狠批一眾上市公司核數師不達標外,政府正計劃給該局擴權,進一步將所有會計師納入監管。對!你沒有看錯,是所有會計師,即不論執業與否,就算是商界專業會計師也不能幸免。 其實早於2013年,瓜瓜在拙作《頂著蘋果對著箭 公會非死即傷》中,已經預料核數師改革將會涵蓋所有會計師。有此想法,皆因當年的諮詢文件從來沒有說過,新制只針對上市公司核數師。其後的諮詢文件更表示,改革將會是循序漸進,待新制度運行後再作檢討,為進一步規管埋下伏線。可惜的是,當時沒有多少同業相信,一廂情願以為只有上市核數師才受影響,也未見很多業界朋友提出異議。現在可好,當年諮詢時大家不為自己爭取,自然被視為「同意」了。 擴大財匯局監管范圍,政府當然也大條道理,說要與國際標准接軌。所謂接軌,就需要取得歐盟等效資格(European Commission Equivalence),以及成為獨立審計監管機構國際論壇(IFIAR)的成員,香港目前仍未取得上述資格。既然如此,就算業界當年反對也沒有用吧? 其實有爭取空間的。 |
IPO , IPO |
Bittermelon |
2021-06-11T05:23 |
問大家一個常識題。假如你懷疑家里一部電器漏電,於是找來電工師傅。經他用儀器檢測了後,發現電器運作正常。可是,後來驚覺檢測儀器有問題,你預期電工師傅會如何處理?當然是先把儀器修理好,或者轉用另一部儀器,然後再為電器進行測試,確保真的沒有漏電,對吧? 有趣的是,這位師傅卻跟你說,雖然儀器存在問題,但與電器是否漏電無關,該電器不應被視為有問題。然後說回去會好好修理儀器,確保其質素良好。至於電器實際有沒有漏電,他不置可否。面對這樣一位電工師傅,你會如何反應? 瓜瓜你說得誇張,哪有如此荒謬之事?哈哈,恰巧現實就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財務匯報局(下稱「財匯局」)在上星期發表首個年度查察報告,就18個上市核數師的質素監控制度作出意見。報告指出,在37個經查察的審計項目中,有73%需要改進或重大改進,並認為有關質素遠低於預期。 乍聽之下相當嚴重啊!18間上市核數師不乏「四大」和「Second Tier」,他們為大部分在港上市的公司進行核數。 |
|
Bittermelon |
2021-06-04T01:00 |
上星期京東物流(2618)來港招股上市,市場反應異常踴躍,合共有136.5萬人申請認購,是港股有史以來第二多認購人數。京東物流在過去3年皆錄得虧損,管理層也表明今年仍未可以轉虧為盈,但仍有那麼多人認購,實在好奇。 嚴格來說,京東物流只是一個「內部物流部門」,主要負責為母企京東集團(9618)提供物流配送服務。京東物流於2007年成立,直到2017年才開始向外部客戶提供服務。此外,物流業務也是在上市前才完全分拆。在A輪優先股融資協議生效前(即2018年2月14日),有些業務全由母企掌控,有些業務更連獨立銀行帳戶也沒有。 所以,會計師在編制京東物流的往績時,采用了「分拆」方法。例如一些由母企支付,但無法明確識別是否屬於京東物流的開支(當中包括營銷、研發、一般及行政),均以收入、員工人數和經營費用總額作基准來分配,務求做到「猶如」為京東物流的收入和開支。 此外,京東物流的收入極度依賴母企,2018年就有70.1%的收入來自聯屬公司,2019年也有61.9%。雖然2020年降至53.8%,但仍要過半。 |
IPO , IPO , Stock , JD LOGISTICS |
Bittermelon |
2021-05-28T04:40 |
上星期騰訊控股(700)公布今年第一季業績,雖然收入升25.2%至1,353.03億元(人民幣,下同),純利更升65.3%至477.67億元,但市場似乎不滿意,股價因而持續受壓。騰訊季績有甚麼問題呢?大概有三。 首先,收入增長有放緩跡象。前四個季度增幅介乎26%至29%,今年首季顯得略差。按季比較也一樣,前四個季度增幅介乎2.2%至9.2%,今年首季僅升1.2%。當然,按年比較只跌1個百分點,按季比較更是沒有考慮季節因素,參考意義有限。不過,問題在於騰訊過往季績強勁,加上高基數效應,市場憂慮增長見頂並開始放緩,也是人知常情。 其二,是盈利存在「水分」。讀者大概都知道,金融資產在季結時出現公允價值變動,需要計入盈利。今年首季錄得195.21億元其他收益淨額,當中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就有147.4億元。其實當非通用會計准則(Non-GAAP)盈利低於財報(GAAP)盈利時,大約已估計得到盈利中存在這些未兌現收益。所以,欲了解騰訊核心業務實際表現,參考Non-GAAP盈利較佳,因此數撇除未兌現投資收益,以及其他與業務沒有直接關系的項目。 |
Results , RMB , TENCENT , IT |
Bittermelon |
2021-05-21T02:38 |
好友的女兒於本周剛滿18歲。所謂吾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就算不計供書教學,要把孩子養育成人,絕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喜悅與感慨夾雜的心情,相信只有為人父母者才能體會和明白。 做生意也一樣,一個品牌由創立至發展到頗具規模,最後還要把股份上市,實在也殊不簡單。最近就有一例,說的是瑞典燕麥奶制造商Oatly(NASDAQ:OTLY)。如無意外,他們的股票已在昨晚正式在市場掛牌,預期市值逾100億(美元,下同)。 等等,燕麥奶只是植物奶的其中一種,而且公司仍未有盈利。反觀同樣制造和售賣植物奶的維他奶國際(345),市值才40億元(約315億港元)左右,Oatly預期市值高出維他奶1.5倍,憑甚麼?瓜瓜初時也這樣想,美股投資者傻的嗎?可是,深入了解過後發覺有其道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Oatly把燕麥奶定位為「牛奶替代品」,並且主攻精品咖啡市場。 例如其中一款叫「咖啡師燕麥奶」的產品,脂肪含量較高,價錢也略貴於普通版,就是專門用於沖煮咖啡的。咖啡連鎖店如星巴克(NASDAQ: SBUX)和Blue Coffee等也有采用。 |
|
Bittermelon |
2021-05-14T05:35 |
最近內地加強對新經濟行業的監管,以致一眾科企股價從高位大幅回落。例如美團(3690),股價已連跌多日。於今個星期一,更引發了一場風波。事緣其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在社交平台貼文,抄錄了一首《焚書坑》的唐詩。有趣的是,市場認定這是一首「反詩」,旨在譏諷當局監管過嚴。市場憂慮美團步阿里巴巴(9988)後塵,引發股價急挫7.6%。 為何詩句有如此威力?大家不妨看看,詩文如下:「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在網上找到翻譯如下:「燃燒竹帛的青煙散盡帝業也化而為虛,函谷關和黃河白白護衛著始皇帝所居。焚書坑內的灰燼未冷山東已發生暴亂,滅亡秦國的劉邦和項羽原本並不讀書」。其大致意思就是說,秦始皇害怕知識分子顛覆政權因而焚書坑儒,但滅秦的劉邦和項羽都不是讀書人。 將監管當局視為秦始皇,自己喻為受害的知識分子,你是監管者會如何想?不氣死才怪。抄詩惹出個大頭佛,美團隨後卻澄清,指外界解讀錯誤,帖子的意思是提醒公司要時刻追求創新。 |
|
Bittermelon |
2021-05-07T02:06 |
不少朋友都知道,瓜瓜出身內部審計。做了那麼多年,不論是企業管理層以至清潔阿姨,也需要和他們打交道。當中最麻煩的,莫過於被審計單位的主管。其實可以理解,雖說內審的主要工作在於協助企業規避風險,但審查過程中免不了要找別人的錯處,以證明風險的存在及量化其影響。 明白事理的主管還好些,至少表面客客氣氣。遇著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不單不肯合作提供所需審計資料,當場指著內審人員大罵一通的,也是司空見慣。 內審是代表管理層來的,誰敢刁難?不怕內審告御狀嗎?有些人偏偏就不怕,當中包括業務部門(特別是企業靠他們賺錢的那些),地理位置處於偏遠的單位(即山高皇帝遠的土皇帝),以及表現差劣問題多多的部門(所謂死豬不怕熱水燙,查出問題只是多幾條罪名而已,查不出來內審隨時需要陪葬)。 此外,與被審單位討論審計發現,更是向高難度挑戰,因為不單只需要他們承認問題存在,還要想出他們接受的解決方法,你說難不難?特別是前者,最典型的擋箭牌,莫過於說內審不懂業務,指責我們在胡亂批評,並要求不要對他們的專業指手畫腳雲雲。 似曾相識?最近入境處就審計報告中提及的一宗假結婚案件,罕有地發表聲明反駁,其回應大致就是上述的意思。 |
|
Bittermelon |
2021-04-30T04:34 |
Tesla(NASDAQ:TSLA)於本周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的業績。收入升73.6%至103.89億(美元,下同),經營利潤升109.9%,至5.94億元,乍看之下表現不俗,但詳細分析財報後發現,有兩項特別的東西撐起業績。 首先是Tesla於年初購入的15億元比特幣。眾所周知,Elon Musk近來公開力撐加密貨幣,當大家以為這次購入是作長期投資用,聰明的他已經將一部分沽出套現獲利。究竟Tesla還有沒有再購入比特幣?之後賣出了多少?賺取到的利潤豐厚嗎?抱歉,答案在Tesla的業績公告中統統欠奉。不過,透過財報三表,即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我們可以將這些資訊「還原」出來。 根據現金流量表,Tesla在今年第一季動用了整整15億元購入加密貨幣。此外,按資產負債表,截至今年3月底,其帳面值是13.31億元。由於加密貨幣在會計上被視為「無限期無形資產」,在首次入帳時以成本計價。此外,每季需進行減值測試,若季結時加密貨幣的公允價值低於購入成本,就需要減值。公允價值高於購入成本,就甚麼也不用再做(詳情請看拙作《Tesla長楂Bitcoin帳上注定有輸無贏》)。 |
USD |
Bittermelon |
2021-04-23T00:57 |
歷史有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說法,商場的例子也有不少,當中的表表者相信非「譚仔」莫屬。由譚氏一家經營的米線食店譚仔,始創於1996年,及後於2008年分家,發展成今日的「譚仔雲南米線」和「譚仔三哥」兩個品牌。兩者於2018年被日本丸龜制面的母公司收購,重組後最近申請上市,頓時成為城中熱話。 譚氏一家的恩怨情仇在此不贅,有興趣可自行搜尋。有趣的是,譚仔發展至今,頗為切合電影《食神》的經典對白前半段,即是將平民食店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之後上市。至於上市後會否如對白後半段所言,再集資然後炒股,搞埋房地產和再分拆上市,我們拭目以待。 譚仔靠家族起家,但分家後能得以再合並,並在今天申請上市,全靠的卻是外力,同時也道出經營家族生意之難。與外人經營一盤生意,出現爭拗可以透過商業手法去解決。與親人經營生意,就多了一層「親情」的顧慮,你說煩不煩?一個簡單例子,與別人合作,一切以股權多少說了算。 |
|
Bittermelon |
2021-04-16T06:00 |
未修讀會計前的一個暑假,瓜瓜曾於一間本地旅行社當導游。不用帶團的日子,便需要回到公司的分店,協助同事接待客人。當年互聯網不像今天普及,不論是訂購機票和酒店,還是參加旅行團,都必需親身到旅行社辦理。導游在分店的職責也很重要,由於那時資訊流有限,客人全靠我們即場介紹行程,以及分享旅游經驗和心得。暑假是旅游旺季,客人多到應接不暇,未下班已經近乎虛脫。 瓜瓜天生是個悶葫蘆,小時不苟言笑,既不愛說話也拙於溝通。想不到當了導游後,只是一個暑假就徹底改變。雖未至於優秀,但人際關系和溝通技巧改進了後多,對日後內審職業發展有莫大裨益。 人尚且會變,旅游行業何嘗不是。只是短短數十年光景,行業已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不必再親身到旅行社,只要打開手機程式進入旅游平台,隨時隨地就能安排行程,而且彈指間就可以獲取大量旅游資訊。 最近來港作第二上市的攜程集團(9961),就是旅游平台的表表者。根據招股書所示,以2019年旅游業的商品交易總額計算,攜程的市占在全球和中國均位列第一。值得留意,即便如此,市占率也只分別是2.3%和13.7%,反映行業「碎片化」得很。 |
|
Bittermelon |
2021-04-09T01:10 |
早前拼多多(NASDAQ:PDD)公布去年全年業績,由於年度活躍用戶有7.88億個,同期阿里巴巴(9988)只有7.79億個,因此不少財經傳媒大字標題說,拼多多躍升成內地第一電商。與阿里巴巴一樣,拼多多業務主要是電商平台,最大分別在於拼多多依附在騰訊控股(700)旗下的微信。此外,微信用戶可通過與其他用戶「拼單」(類似團購),以獲取商戶提供的特大折扣優惠。 翻查兩間公司對年度活躍用戶的定義,兩者都是一致,即是於年內至少下過一個訂單的用戶,而且不理會該些訂單最終有否完成交易。簡而言之,若你去年開一開App並訂購過東西,你就是「活躍用戶」了。一年才動一次也當作活躍,何其妙哉。不過這並非重點,最重要是該指標可以比較,說拼多多是內地擁有最多活躍用戶的電商,實至名歸。 雖則如此,拼多多要成為內地電商龍頭,路還遠得很。不說別的,單是去年第四季營業額僅265.48億元(人民幣,下同),反觀阿里巴巴同期零售電商收入有1,536.79億元,可謂望塵莫及。 明明用戶數量較高,為甚麼收入卻相差那麼遠?因為拼多多主攻下沉市場,即三、四線城市和鄉鎮,消費水平較低。 |
ALIBABA , IT |
Bittermelon |
2021-03-26T01:37 |
今個星期一,《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Hong Kong promises investors its prized tax haven status is secure》的訪問報道,內文引述了政務司長張建宗的一些說話。其中一段這樣寫道:「You can rest assured that for some time Hong Kong will still remain a tax haven — very low tax in Hong Kong is assured, foreign investors don’t worry about it」。此話大意是說,香港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會是「避稅港」,香港的低稅率會獲得保證,外國投資者毋須擔心。 一般人可能不會察覺,但不少會計師卻感到嘩然。因為張司長似乎不知道,「Tax haven」是一個不光彩,甚至是極度負面的形容詞。但凡被指避稅港的國家或地方,都會盡辦法洗脫此污名。香港倒是有趣,不單將污水往自己身上潑,還自豪地對外說自己多漂亮。 |
C FIN INT INV |
Bittermelon |
2021-03-19T04:52 |
京東集團(9618)公布去年業績,收入增29.3%至7,458億元(人民幣,下同),純利更升3.1倍,至494億元,勝預期。業績後雖然股價續升,但其後轉跌。執筆之日(即3月12日)收報84.02美元,以近期高位94.4美元計算回落了11%,相信是股價水平過高所致。 瓜瓜你亂說吧?京東去年每股盈利(每股美國存托股攤薄收益,下同)是4.86美元,以上述股價高位計算,市盈率才是19.4倍,以現價計算更只有17倍。反觀目前在監管風眼中的阿里巴巴(9988)仍有28倍,更不用說其他新經濟股了,京東不是很便宜嗎? 大家有所不知了,京東市盈率貌似偏低,其實是會計准則惹的禍,將294.8億元的未兌現投資收益,計入損益表造成的。此項收益足足貢獻股東應占淨利達59.7%之多。若撇除這些收益,及其他與核心業務沒有直接關系的項目,調整後的每股盈利(即是Non-GAAP)只有1.62美元。以上述股價高位計市盈率達58.3倍,以現價計算也有51.9倍,與GAAP計算的市盈率差別甚大。 |
Results , RMB |
Bittermelon |
2021-03-12T01:40 |
伴隨港人長大的UA戲院(娛藝院線),終於不敵新冠肺炎疫情而結業。不是瓜瓜黑心,坦白講已經比想像中遲,因為疫情沖擊電影票房甚巨,但戲院的每月開支卻沒有相應減少很多,就算不計算設備和器材的折舊,單是租金和員工薪酬已經吃不消。 過去一年,因疫症關系本地戲院三度被強制停業,合共達116日之久。復業後又需要實施社交隔離措施,例如分隔觀眾和限制院內飲食。此外,不少影片延遲上映。根據報導,去年只有218部電影上映,較2019年的326部減少33.1%。上述影響導致去年全年票房總收入跌72.1%,至5.37億元。戲院能捱到今天已經算是奇跡。 營運一間戲院,究竟每月營運開銷要多少?UA是私人公司無法得知。不過,本地同業嘉禾院線的母公司是橙天嘉禾娛樂(1132),從他們去年的中期報告也能窺探一二。 橙天嘉禾目前在本港有7間戲院合共24個銀幕。於去年上半年,本地業務的收入有4,015.8萬元,平均每月只有669.3萬元,每個銀幕每月平均計僅得27.9萬元,按年跌幅達70.3%。 另一方面,去年本地業務錄得3,446.5萬元虧損。 |
|
Bittermelon |
2021-03-05T04:03 |
上星期三財爺宣讀新一年財政預算案,當中一項是建議增加股票印花稅。適逢當日午後股市大跌,恆生指數全日跌超過900點,不少聲音指責加稅是跌市元凶。不過,不少朋友包括財爺在內認為並非如此,跌市是外圍使然,例如內地A股也急跌。再講,印花稅加幅看似驚人,但實際金額微不足道,每100萬元交易才加300元。借朋友說法,股價跳一、兩個價位都不止這個數,沒有可能是跌市原因雲雲。 用常理去分析,瓜瓜也贊同上述說法。可是,市場反應真的可以用常理來推斷嗎?首先,誰敢保證外圍股市升跌一定影響港股?不跟升或不跟跌的情況經常發生。更重要的一點,以上論點其實是假設了資訊在市場充分地披露和均勻分布,投資者按新資訊作出理性抉擇,這就是「有效市場假說」。現實真的是這樣嗎?當日就有不少「噪音」足以影響投資決定,例如當時就有即時分析說,憂慮北水會因印花稅而加速流走,又有人質疑財政預算案未能帶動本港經濟。最要命的是擔憂還有其他加稅措施,相信部分資金,就是在情況不明朗下先行沽貨離場。 若有興趣的話,不妨找出當日恆指的15分鍾K線圖來看看(因版權關系不在此刊載),就發現一個事實,當日早上恆指趨跌,但在午前收市止跌並收復了部分跌幅。 |
|
Bittermelon |
2021-02-26T01:54 |
上星期拙作《Tesla長楂Bitcoin帳上注定有輸無贏》刊出後,在臉書反應熱烈,還收到不少朋友提問。無他,相信大部分朋友不會想到,Tesla投資的比特幣(Bitcoin),若日後產生未兌現盈虧,只有虧損才可以獲得確認(在損益表中),收益卻當成沒事發生。 在眾多朋友的問題中,大家比較關心的,就是Tesla購入比特幣明明是投資用途,為何會計處理方法與其他金融資產不一樣,而且在美國會計准則下還要有輸無贏?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根本未有專門對應加密貨幣的會計准則。現在所采用的方法,原先設計是用來處理商標(Trademark)之類的無形資產。將投資比特幣當成商標來入帳,因此才出現有輸無贏的怪現象。不知是否事有湊巧,比特幣一些特征與商標相似,例如兩者都是可識別、非貨幣,以及無實物形態,完全符合會計准則內無形資產的定義。 其實不單是美國,國際會計准則(等同香港會計准則)同樣如此。例如火幣科技(1611)於2019年度持有7,839.4萬元等值的泰達幣(USDT),其會計政策就與Tesla一致。 |
|
Bittermelon |
2021-02-19T03:39 |
今年2月頭,Tesla(NASDAQ:TSLA)在呈交美國證監會的年報中披露,於今年1月購入了15億(美元,下同)加密貨幣Bitcoin,還計劃未來將接受顧客以Bitcoin付款。消息一出,刺激Bitcoin價格飆升至歷史新高,而且升勢持續至今。有趣的是,Tesla股價未有跟隨,反而在後來幾日輾轉下跌。 對於上市公司投資加密貨幣,身為會計師的瓜瓜是萬二分不贊同。Bitcoin支持者肯定會柴台,歷史數據不就證明了Bitcoin是一項可觀投資嗎?若於早年買入並持有至今,本金已經翻幾倍了,還大言不慚說Tesla長期持有注定有輸無贏,難道瓜瓜是神仙?簡直豈有此理! 請稍安毋躁,先聽一聽解說。沒有錯,近年Bitcoin價格的確持續向好,但歷史數據同時顯示其價格極之波動,單日升跌10%是等閒事。私人公司拿自己的錢去投資沒話說,但上市公司涉及公眾利益,保守一點是情理之中。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目前仍未有合適的會計准則,去處理加密貨幣的入帳事宜,導致財報未必能完全反映企業的資產實況。寫到這里也覺得荒謬,加密貨幣推出至今已經超過10年,居然仍未有會計准則去配合。 |
|
Bittermelon |
2021-02-05T04:40 |
於Tesla而言,2020年「應該」是意義重大的一年,皆因首次錄得盈利。等等,不是2019年已經開始有盈利嗎?Tesla於當年是這樣說呀!其實該年錄得的3,600萬(美元,下同)盈利,只是按非通用會計准則(以下簡稱Non-GAAP)計算,沒有任何法律地位,純粹只靠管理層加持。以通用會計准則(以下簡稱GAAP)編制的財報顯示,該年實際應是虧蝕8.62億元。 來到2020年業績大幅改善,Non-GAAP盈利升6,719%至24.55億元,GAAP盈利則轉虧為盈至7.21億元。有趣的是,市場不太滿意這份成績表,業績公布當日盤後股價跌4%。 有沒有發覺,上市企業以至市場愈來愈重視Non-GAAP指標。隨手翻看藍籌股的財報就會發覺,不少企業如長江和記實業(001)、匯豐控股(005)、騰訊控股(700)、阿里巴巴(9988)等都會提供和討論Non-GAAP指標,而且篇幅不少。 歸根究柢,就是目前的會計准則未能迎合市場需要。近年公允價值會計法當道,資產和負債需要按公允價值入帳。本來這是好事,但因為資產和負債的未兌現盈虧需要計入損益表,盈利隨時會變得波動,更有機會嚴重扭曲盈利以致誤導投資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