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tor |
Time |
Content |
Tag |
陳大偉 |
2022-01-27T22:32 |
即將踏入虎年,先祝各位新一年如虎添翼,身體健康!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政府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市場態度轉趨觀望,難免對近期睇樓量及成交量有所影響。2020年首季疫情初次來襲時,樓市走勢同樣受壓,及後疫情一緩和,市場積聚已久的購買力立即釋放。今年整體樓市走勢應與當年相若,呈先苦後甜之勢。 汲取過去兩年對抗新冠肺炎的經驗,市場及社會大眾已習慣靈活應對,例如網上「睇樓」配套發展成熟,客人安坐家中也可一窺單位真實全貌,以及聯絡代理洽談。即使疫情出現急劇變化,近日豪宅市場亦有錄得交投。不少投資者及用家更特意於農歷新年前後伺機出動「執筍盤」,賣家亦會提供適當議價空間,所以預料農歷新年後將可迎接樓市小陽春。 2003年「沙士」令本港樓市陷入低谷,部分業主恐慌性拋售物業。如今業主們早已學懂著眼長線發展,皆因物業資產升值潛力無限,加上香港房屋供應杯水車薪,需求殷切,只要疫情控制得宜,樓市表現回勇並非難事。 另外,疫情下全球量化寬松,要應對通脹升溫,「買磚頭」是相對較為穩妥的投資,而且可以保值。 |
|
陳大偉 |
2021-12-30T17:12 |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已經兩年,整體樓市的支撐力仍然強勁,隨著疫情趨緩,樓市亦逐步回暖,重拾升軌,當中一手市場更是狀態大勇,而二手樓市亦價量齊升,相信樓市旺勢有望延至明年,甚或再下一城。 回顧2021年樓市表現,可謂「先揚後抑」,但依然韌力十足,整體樓市主要由本地購買力支撐。今年上半年,隨著疫情轉穩及疫苗接種計劃展開,用家及投資者皆爭相入市,一手及二手市場並駕齊驅,當中二手住宅樓宇買賣合約宗數更連續數月高企5,000宗水平,樓市破頂潮浪接浪,刺激樓價一度再創歷史新高。 然而,時至下半年,在股票市場反覆及外圍疫情陰霾影響下,加上樓價破頂後於高位整固,買家轉趨審慎,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二手市場一度陷入膠著。相反,一手市場則獨領風騷,新盤銷情尤其熾熱,多個新盤賣個滿堂紅,新盤市場勢頭大好。由此可見,單單在本地購買力支持下,本港整體樓市依然強韌。 展望2022年,新盤市場旺勢料將延續,當中黃竹坑、啟德,以及受惠「北部都會區」概念的地區新盤,例如元朗、洪水橋、上水古洞及天水圍等,勢將成為市場焦點;至於二手市場高位拉鋸的情況,相信要在濃厚的節日氣氛過後、新盤推售熾熱氛圍帶動下才有望突破。 |
|
陳大偉 |
2021-11-25T22:24 |
雖然臨近年尾寒意漸濃,但發展商的推盤熱度未減,一手市場持續火熱,多個新盤浪接浪推售,更跨區對壘,而且有價有市,市場承接理想,旺勢可謂一時無兩,更順勢帶動整體市場氣氛。 隨著新一輪新盤攻勢在本月初開鑼,多個新盤也積極搶攻,月內有逾千伙一手新盤應市。由於市場需求仍然殷切,加上一手樓盤在優惠、付款方法及按揭安排等多方面的靈活性都較二手樓盤占優,令一手樓持續備受市場青睞。另一方面,不少發展商一如以往在獲批預售樓花同意書後,立即「貨如輪轉」地推售,令新盤市場銷售「量」、「速」兼備,勢不可擋。 在新盤炙手可熱的情況下,本月內一手成交宗數預計將達到2,200宗,突破今年5月高位約2,150宗,並有望創今年單月新高;全年而言,一手成交宗數則有機會突破1.8萬宗,達到1.85萬宗水平,勝過去年全年大約1.53萬宗。 展望未來,相信隨著新盤陸續登場,全年一手表現將會跑贏大市,加上中港兩地通關呼聲日高,勢必為樓市注入新動力,未來樓市將繼續穩中向好,當中受惠於「北部都會區」概念的地區物業,潛力將不可估量。 |
|
陳大偉 |
2021-10-28T21:46 |
新一份《施政報告》發表後,整體樓市氣氛向好,發展商紛紛及鋒而試,提速推盤,而銷情亦相當理想,令新盤市場再次百花齊放。與此同時,二手市場交投亦見轉活,當中受惠「北部都會區」發展概念的新界區,交投更是立竿見影,氣氛更向外蔓延。 事實上,施政報告並沒有提出任何樓市「加辣」措施,而是著手規劃中長期土地及房屋供應,令供應循序漸進增加,樓市繼續健康發展,將市場早前的憂慮一掃而空,增添用家及投資者的入市信心,為短期樓市氣氛帶來提振作用。 不得不提,《報告》另一亮點是破革提出「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策略,一改過去「逐個發展項目」的模式,將整個新界北以「都會」的形式發展,全面從經濟就業、創新科技、鐵路交通及房屋供應等多方面進行規劃及發展。以屯門區為例,單單自屯馬線開通及屯赤公路貫通各區後,區內環境交通及配套已更臻成熟,與昔日相比可謂大相逕庭。因此,如果「北部都會區」能夠落實,將新界北區多元化發展,整個新界將再次起動,發展潛力不可限量。 |
|
陳大偉 |
2021-09-23T22:11 |
雖然距離第三季度完結尚余下數天,不過眾人皆知本季度樓市表現十分興旺。今個月各區新盤魚貫登場,備受一眾買家及投資者熱烈追捧,發展商加推單位應市、新盤即日沽清等現象屢見不鮮。筆者估計,9月一手成交宗數將達二千宗,而第三季一手住宅成交數字有機會多達4,800宗,超越第二季的4,600宗,數字呈穩步上揚之勢。至於二手市場數字亦十分亮眼,雖然面對缺乏盤源的問題,但估計第三季二手住宅成交數字仍達約15,000宗。 筆者預計今年首9個月一手及二手住宅成交宗數累計將達59,200宗,而去年全年成績約為59,800宗。今年尚未結束,但數字已明顯會超越去年。本港樓市剛性需求持續凌厲,市場承接力依然強勁,相信今年全年成交數字將有突破。 踏入第四季,可以預見樓市表現同樣精彩。火炭有大型新盤即將登場,料將受到市場矚目。政府亦銳意發展新界東北,粉嶺古洞北發展如箭在弦,北區地價及周邊二手屋苑亦一樣受惠。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緩和,經濟發展逐漸重回正軌,擺脫疫情陰霾。最新失業率回落至4.7%,連續6個月呈跌幅,加上低息環境持續,令二手市場「換樓鏈」表現良好,不少業主願意藉「林鄭plan」換取更優質的居住環境。 |
|
陳大偉 |
2021-08-26T23:23 |
近日「細價盤」成為一手市場焦點。此類盤源一直以上車客及用家為主導,亦有小部分投資客購入作長線收租。參照過往市場成交宗數,可見細價單位表現一向突出,承接力較強,甚至主導市場。自從2019年政府放寬首置人士的按揭成數,不少准買家藉「林鄭plan」上車,更令細價單位成為買家的心儀目標。 對用家而言,一手細價單位勝在有發展商優惠,也可因應自己需要及財務狀況選擇付款方法。若無緣入手一手單位,二手細價盤亦可取,但要考慮樓齡、單位裝修費用等因素。 對投資客而言,中小型盤的租金回報較為穩定。如要購入單位收租,可選擇租務市場活躍的地區,亦可先鎖定收租對象,例如沙田、大埔等區一向較受學生歡迎。 隨著屯馬線通車以及屯赤隧道等基建項目落成啟用,港島、九龍區與新界區樓價及租金距離逐漸收窄,出現追落後情況。早前古洞地皮以高價批出,將來東鐵線落馬洲支線亦會貫通北區,可見新界區一手、二手細價單位升值潛力不容小覷。另外,香港與內地經貿關系愈趨密切,為了方便往返內地,不少買家特意挑選新界細價盤,從中可見新界區樓盤具一定優勢。 |
|
陳大偉 |
2021-07-29T21:48 |
二手交投走勢不時出現「時升時跌」的格局,當中升跌與否,取決於盤源數量是否足夠。市場早前積壓的二手盤源已被買家吸納,需要等待下一批供應。另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回穩、疫苗接種計劃如火如荼,加上中港兩地通關在望,各種利好因素令業主放膽提價,形成「量跌、價升」局面。 現時二手成交量有放緩跡象,筆者視之為醞釀另一個升勢,甚至有機會創新高的征兆。買家有足夠時間適應市場,逐漸聚集購買力,加上近日股市出現波動,業主或會願意接受議價。 二手盤源供應一直供不應求,即使上半年移民盤開始湧現,亦無法紓緩盤源緊張情況。粗略估計全港約700萬人口中,大約只有10%,即約70萬人有能力買樓,當中持有物業又有意移民的人士亦未必會拋售套現,對現時「缺盤」情況如同杯水車薪。 另外,政府推出額外印花稅(SSD)至今將近11年,對有意放售物業的人士猶如一個「金剛罩」,除非急於套現,否則業主都會傾向3年後SSD期滿才放售。手上有兩個或以上物業的業主更加會按兵不動,免得繳付雙倍印花稅(DSD),大大減低了二手盤源的流通量。 今年上半年二手住宅成交量比起去年同期攀升約一萬宗,反映港人對住宅的剛需仍極為殷切。 |
|
陳大偉 |
2021-06-24T22:59 |
本港樓市氣氛持續向好。甫入2021年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有所放緩,發展商積極推售新盤,刺激市場氣氛,帶旺二手市場交投,造就樓市「小陽春」提早出現,整體樓市拾級而上。 回顧上半年,縱然中港兩地仍未完全通關,旅游氣泡亦未順利開展,但本港樓市升勢凌厲,價量同步上揚。港、九、新界多個新盤炙手可熱,先後錄得新高價成交,而且涉及超級豪宅、中高價樓以至細價樓市場,成交面廣泛。與此同時,二手市場亦不遑多讓,多區二手屋苑樓價及成交量皆屢創新高,「破頂潮」更蔓延至二、三線屋苑,甚至資助房屋,破頂成交個案不絕於耳。筆者預期,上半年一手私樓及二手住宅買賣登記宗數將有望沖破37,000宗,金額或超過3,800億元,勝過去年同期及去年下半年。 展望下半年,樓市有望繼續穩步上揚。觀乎近期多個新盤熱賣,用家、換樓客及投資者追價入市,當中更不乏老牌投資者家族,足見市場剛需強勁,而且對後市亦充滿信心。另一方面,本港近期疫情回穩,已連續多日本地零確診,加上失業率回落至6%,就業情況改善,顯示經濟正重拾活力,相信樓市有能力締造新高位。 |
HK real estate , hk real estate |
陳大偉 |
2021-05-27T22:33 |
樓市氣氛持續熾熱,一二手市場互相輝映。自今年初,新盤如雨後春筍般接踵而至,市場有價有市,多個新盤先後錄得創新高價成交。二手市場亦不甘示弱,破潮從未間斷。在一二手市場互相帶動的乘數效應下,相信樓市破頂指日可待。 回顧今年的新盤表現,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緩和等正面因素逐漸浮現,新盤攻勢在第二季更見明顯,而市場承接非常理想。錄得新高價成交的新盤遍布港、九、新界,而且類型廣泛,不論超級豪宅、中高價樓以至細價樓市場均錄得破頂成交個案,例如西半山、黃竹坑、啟德、旺角及屯門新盤等等,足見樓市的升勢全面,而且正不斷加速。 然而,第二季只是新盤市場的熱身賽,未來將有多個新盤緊接推出,當中不乏大型項目,動輒提供過千個單位,尤其以新界區較為矚目,包括大圍、火炭及元朗等住宅項目,相信將進一步推動樓市氣氛。 新盤市場火熱,連帶二手市場的氣氛亦持續高漲,引發二手市場新一輪破頂潮浪接浪。根據差估署最新公布的4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90.8點,僅較2019年的歷史高位的396.9點相差1.5%,相信在一二手市場持續向好的情況下,樓價重上歷史高位為期不遠。 |
|
陳大偉 |
2021-05-02T17:51 |
一手市場持續升溫,多個焦點新盤摩拳擦掌、蓄勢待發,無論是鐵路大盤,還是市區項目,新盤供應遍布港九新界,推出的單位由逾100方尺至逾千方尺的大戶皆有,呈視百花齊放的局面。 新盤的查詢高,反映買家置業需求殷切。筆者相信,發展商會采取先量後價的銷售策略,尤其是伙數眾多的大型新盤,如果定價太過取進,反而會令買家卻步。其實,由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至2019年社會運動,以及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購買力已經積聚超過3年,單是本地購買力都足以支持近日的暢旺市況。加上恢復通關後,內地購買力湧入,相信新盤市場在今年絕大部分時間都可以保持熱鬧。 今年首季以來樓市一直由二手市場主導。然而,隨著筍盤和平價盤陸續被消化,市場缺乏盤源,業主議價空間收窄,出現「量跌價升」現象,拖慢交投,令二手市場略為降溫。不過整體而言,市場的剛性需求仍然強勁,待買家適應完新價格之後,樓市便可以再度上升。 目前各國仍然維持量化寬松政策,現金難免會貶值,「磚頭」成為保值的不二之選。隨著疫情回穩、通關在即,經濟即將復蘇,屆時購買力將會重回樓市,不論是細價樓或是中高價住宅皆可受惠,推動樓價更上一層樓。 |
|
陳大偉 |
2021-03-28T21:41 |
香港樓市回勇,樓價由年初開始拾級而上,受新盤效應帶動,二手市場價量齊升,多區二手屋苑樓價及成交量皆屢創新高,「破頂潮」更蔓延至二、三線屋苑,甚至資助房屋。買家為爭購「心頭好」各出奇謀,施展混身解數,搶購奇觀屢目不鮮。以上情況足見樓市已經全面起動。 二手市場破頂潮不斷,歸根究柢是港人置業剛需強勁,但房屋供應杯水車薪,而供應不足之問題又非一蹴而就。香港每年住宅買賣成交宗數約6萬宗,而香港有約750萬人口,每年只要有1%,即約7.5萬人入市,已經足夠消化全年的一二手盤源。加上,近十年樓價的升幅之高,令很多家庭有能力再購置其他物業,亦因此不少年輕一代在父母的支援下入市,成為樓市的新力軍。再者,近期美債孳息率趨升,引發市場憂慮,股市表現波動,部分買家選擇「套股換樓」,將資金投放於較穩健和保值的「磚頭」上,進而刺激樓市交投。 縱然本港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反覆,但港人早已習以為常,將防疫融入生活的一部分,在疫苗接種計劃不斷擴大下,疫情有望受控,市場普遍憧憬後市發展。 |
HK real estate , hk real estate |
陳大偉 |
2021-02-25T22:56 |
牛年伊始,香港樓市今年可謂經歷了一個不一樣的農歷新年。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港人不能離港度歲,而市面賀年活動亦都減少,留港睇樓變成活動之一。樓市一反過往新春交投淡靜的常態,百花齊放,牛氣沖天,不論一手抑或二手市場皆錄得多宗成交,為近幾年最旺。 事實上,這個樓市「大陽春」有跡可尋。農歷新年前,市場先後高價批出山頂文輝道地及啟德兩幅住宅用地,兩幅地王的誕生提振了買家的入市意欲。新春期間,多個新盤項目接踵而來,市場承接非常理想,更錄得多宗過億元成交,進一步刺激市場氣氛,加上部分新盤向隅客回流二手市場,促成一、二手市場高價成交浪接浪。 更重的是,香港在過去3年先後經歷中美貿易戰、社會運動及新冠肺炎疫情,不少人觀望「樓價跌」,靜候入市時機,可惜事與願違,樓價仍然保持平穩,准買家眼穿心死,但眼見現時疫情曙光乍現,擔心遲買更貴,變得心急如焚,加快入市步伐,結果過去數年所累積的大量購買力一觸即發。 筆者預期,未來一段時間市場資金仍然相當充裕,加上低息環境持續,以及疫苗效應下將會繼續利好樓市。當通關之後,境外買家資金湧入,相信樓市升浪有望再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