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his

Expert Commentary

All 80後投機客 Bittermelon Sammi 丁世民 中概股追擊 何民傑 何車 保險脈搏:英國保誠 劉嘉輝 劉瑛琳 區麗莊 吳啟民 吳庭琛 吳詠儀 周永俊 周顯 嘉士伯 姚俊龍 姚浩然 宏利香港 宣震 屈宏斌 岑智勇 廖立嘉 張世昌 張敏華 張智威 張競達 彭偉新 彭啟明 徐家健 徐燦傑 惠理基金 成山銀子 文德華 文慧詩 文錦輝 施俊威 春哥 曾國平 曾淵滄 朱紅 李佩珊 李偉傑 李偉賢 李峻銘 李巍 李慧芬 李浩德 李浩然 林偉雄 林嘉麒 林子傑 林家盛 林建華 林樵基 林禧彥 林賽盈 梁偉民 梁偉源 梁君馡 梁天卓 梁振輝 梁傑文 梁焯峰 梁鈞宇 植耀輝 楊松坤 歐維鈞 汪敦敬 沈家麟 沈慶洪 沈振盈 塗國彬 湯文亮 溫嘉煒 匯豐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 潘國光 潘志明 潘志業 潘鐵珊 灝昇 熊俊傑 熊麗萍 王冠一 王海翔 王美鳳 王良享 王華 瑞銀 甘小文 畢明 盧德芳 盧志威 盧志明 盧楚仁 盧銘恩 羅尚沛 羅明立 羅曉鳴 聶Sir 聶振邦 股中人 胡孟青 胡雪姬 英國保誠 莊志豪 莊志雄 葉佩蘭 葉尚志 葉澤恆 蔡嘉民 藺常念 蘇沛豐 許繹彬 譚智樂 財子O 費高 趙晞文 趙海珠 連敬涵 郭家耀 郭思治 郭釗 鄧澤堂 鄧聲興 鄭叻 鄭天殷 鄭家華 鄺建揚 鄺民彬 金曹 錢琛 關焯照 阮子曦 陳偉明 陳偉聰 陳大偉 陳寶枝 陳建良 陳恩因 陳欣 陳永傑 陳永陸 陳海潮 陳錦興 陳鳳珠 陸東 顏招駿 首域盈信 首源觀點 馬鐵穎 馬麗娜 馮南山 高息先生 麥嘉華 麥子麒 黃偉豪 黃嘉俊 黃國英 黃子燊 黃展威 黃志陽 黃敏碩 黃景明 黃景朋 黃澤航 黃瑋傑 黃集恩 黃麗幗 黃國英 黎偉成 黎堅輝 龍志濤 龐寶林 龔偉怡 龔成 龔方雄
Commentator Time Content Tag
沈家麟 2022-01-25T01:23 1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在發布會上喊話,由於用詞大膽,語氣迫切,被媒體戲稱金句一個接一個。他指要把「貨幣政策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 「以避免信貸崩塌」;「金融部門(銀行)不但要迎客上門,還要主動出擊(貸款)」;「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及時回應市場的普遍關切,不能拖,拖久了,市場關切落空了,落空了就不關切了,不關切就「哀莫大於心死」,後面的事就難辦了」。 劉國強是次金句盡出絕非「爆肚」,而是代表當局最高決策者對貨幣政策乃至經濟形勢看法。以上講話對寬松貨幣政策的積極性、對刺激經濟的迫切性為歷史罕見。這與以往邊放水、邊口硬說貨幣政策仍維持中性偏寬、適度靈活、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同。上次采用同樣語境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今次人行絕非空口說白話,因為在一天之後(19日),繼12月後再降1年期和5年期LPR。由此可見,是次減息只是新一輪政策組合拳的前奏,料刺激措施仍陸續有來。除常規操作外,未來還可能會調整金融機構考核,要求銀行加大信貸投放等,以確保經濟運行,維持企業及市場信心。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沈家麟 2022-01-18T04:26 近期美國增長股慘遭洗倉式拋售,跌幅較去年債息飆升以至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還要慘烈,原因還看上輪聯儲局退市。聯儲局2013年5月宣布將於年底進行縮減買債,初時因與市場缺乏溝通,故宣布Taper初期造成利率大升。當Taper正式開始,美股反而持續上升,背後邏輯是當局仍在放水。當縮減買債完成後,聯儲局事隔14個月後才於2015年12月首次加息,縮表則在首次加息後兩年時間即2017年10月進行,可見當時加息及縮表有序和緩慢,對經濟及股市影響有限。直到鮑威爾2018年2月上任後,展開一年加息四次任務,並在當年底稱將自動導航縮表,市場恐緊縮力度過於強勁而令美股於第四季暴跌。縮表帶來後遺症見於金融體系的資金緊張程度,2019年第四季起銀行間拆借減少,隔夜回購利率飆升,迫使紐約聯儲銀行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由此可見,縮減買債和加息對市場的影響可控,真正令市場感到憂慮的是縮表,故此縮表必須審慎地進行。與上輪經驗不同,今次聯儲局可能在縮減買債後不久便加息,而市場開始估計當局年內會進行縮表。當所有「收水」行動短時間內進行,將對市場流動性帶來重大影響。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Money Supply
沈家麟 2022-01-11T01:59 美國去年12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19.9萬人,遠低預期的44萬人,是否代表美國經濟差過預期?數據公布後,美債息反而全線上升,加息預期進一步升溫,3月加息概率已升至逾七成。上周一系列就業數據中,失業率和工資增速反而更重要。 上月失業率降至3.9%歷史低位。統計過去失業率跌至3.9%時,通脹及聯邦基金實際利率一般處較高水平,絕不會像今天如此畸形(通脹已升至七十年代水平,但央行利率保持在低位)。要解決此經濟失衡現象,唯有加息一途。FOMC上周會議紀錄顯示,部分成員認為就業目標已大致達到。在工資續升、失業率跌至低位,非農就業人數與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仍有差距,但這可歸因於部分求職者已永久退出就業市場,故當局已不再執著於「完全就業」,畢竟沒有人有足夠把握,甚麼才是完全就業。我們去年中已提到參考2004年加息周期,當時通脹回升較快,故聯儲局未有等待就業數據返回衰退前水平便已著手加息。聯儲局放棄就業目標,代表收水將較預期快,會議紀錄亦顯示,官員預期3月中為結束買債合適日子,而在完成縮減買債後到首次加息中間不需要太多緩沖,激進收水周期即將展開。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US Bonds
沈家麟 2022-01-04T04:48 美股當之無愧成為表現最佳股市,標普500指數靠最後幾個交易日升幅,反超納斯達克指數,成表現最佳主要市場,分別升26.9%和26.6%。台灣、歐洲和印度分別排行第三至第五,上述市場去年錄逾兩成升幅。榜尾有巴西、港股、H股、中資科技股則敬陪末座,全部錄逾一成跌幅;中資科技股更跌逾三成。 由此可見,去年環球股市表現分化。分化情況亦見於區域市場。如亞洲股市,台灣和印度表現出色,東協市場普遍錄正數回報,日本和南韓雖錄正回報但排名靠後,中港股市則顯著下跌。分化情況亦見於同一市場中。以美股為例,盡管主要股指表現優異,但全靠幾只大型權重股推升,納指五大權重股貢獻七成以上的去年升幅。撇除巨頭,美股其他多數股份早已大跌。成分股數目多達三千只以上的納指,其50天和200天市場寬度市場中早已跌至兩成左右水平,代表市場中近八成股份的股價低於50天和200天平均水平。在指數年內屢創新高的同時,多數股票表現卻如此頹勢,反映美股強勢背後的隱憂。當權重股的股價出現疲態,而其他股份未能接力,美股或將見調整,這是2022年投資者需要慎防的風險。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US Stock
沈家麟 2021-12-28T02:58 受新冠肺炎疫情重燃,歐元區政府推出新的防疫措施,使近期該區經濟數據全方位回落。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同時,11月歐元區通脹率(CPI)按年升至4.9%,不僅顯著高於上月的4.1%,而且還創下有紀錄以來最高。當月能源價格按年大升27%,推高通脹率多達2.57個百分點,是通脹加速的元凶。盡管當地似有滯脹風險,但歐洲央行官員一於少理,強調通脹只是暫時性,重申不會因此而緊縮其貨幣政策,甚至預期明年都不會加息,並謂過早收緊貨幣刺激措施只會扼殺經濟復蘇苗頭。歐洲央行仍有足夠底氣維持貨幣刺激,主要原因在於兩地通脹結構的不同。 盡管歐元區通脹創新高,但主要由能源價格帶動,工資並未有如美國般持續上升。當局的如意算盤是寄望通脹率能跟隨能源價格一並回落,現階段政策仍側重保經濟多於控制通脹。歐洲央行於12月的會議上重申緊急疫情資產購買計劃(PEPP)將如期於明年3月結束,但同時暫時性地擴大明年第二及第三季常規購債計劃(APP)的購債規模。該行動被譏為「假收水」、「收水是為了放更多的水」,但亦反映當局以實際行動證明其重經濟增長、輕通脹的立場。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EURO
沈家麟 2021-12-21T04:49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上周舉行,討論當前經濟形勢,並對經濟下行風險作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判斷。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字在會議公告中出現25次,可見當前經濟形勢嚴峻。作為全球最早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復蘇及最早收水經濟體,中國人民銀行突在7月全面降准,當時仍口硬說並非寬松,實際上由當時開始已從緊縮轉寬松。本月6日政治局常委會議提出「穩定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可以如何穩住?放水也。人行當日宣布年內第二次全面降准,1日後再定向減息。昨再次降低一年期LPR。 由於內地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准備金率已降至8.5%,代表過去10年降准已接近降無可降地步。未來除了大型銀行降准外,相信人行會著眼於減息。由於全面降准和定向降息組合拳剛剛推出,加上已減LPR,未來人行大機會降低MLF利率。目前內地流動性並非十分緊張,但在多個融資渠道被封下,信用狀況大為收緊,尤以房地產行業及中小企最受影響,故近期貨幣政策的重點亦聚焦在中小企。7月的全面降准無功而回,且看本輪組合拳能否帶領中小企走出困境。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沈家麟 2021-12-14T01:45 新債王岡拉克為其第四季網上研究會名題為「In Our Time」,並配上二戰時英國首相張伯倫手執與納粹和約照片。他指考慮到當前社會現狀,在「我們的時代」將出現大洗牌,講得最多是通脹,可見通脹以至貨幣政策是至關重要。美國通脹已升至40年來最高,核心通脹亦升至30年來最高,能源、食品及租金仍是物價上升主因。 總統拜登揚言,因油價已回落,未來通脹將逐漸回落。通脹見頂回落是時間問題,確實時點不好說。但本輪通脹背後推手是工資上升,要通脹回落至聯儲局目標水平恐怕短期難實現。聯儲局本周議息,焦點放在當局會否提前完成縮減買債。但縮減買債步伐最多影響當局放水力度,對市場實際影響不會太大。但市場如何看待利率預期將成關鍵。本周會議最重要仍是利率點陣圖,今次將出現2024年利率預期。近期高估值的新經濟股慘遭拋售,就是因市場對利率看法已變,從而改變對風險資產定價。筆者懷疑近期殺估值現象或已反映明年加息兩次預期。但假如點陣圖結果是2023年甚至2024年機械式加息四次,市場將如何反應?聯儲局亦如何與市場溝通穩住預期?這將考驗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的功力。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沈家麟 2021-12-07T04:55 上周美股極波動,但有賴於巨頭權重股支撐,三大指數表現最差的納指一周累跌逾2%,但恐慌指數VIX漲25%,軟件即服務板塊更是屍骸遍野,跌逾兩成股票不計其數。Docusign業績後,股價大瀉逾四成!其季績勝預期,即使盈利指引略低預期,也不至於股價如此重創。此股反映上周市場殺估值慘況。繼今年2月底、3月初暴跌後,增長股再迎來新一輪殺估值壓力,導火線始於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於金融委員會會議上一番講話。鮑威爾對收緊貨幣政策態度突然異常強硬,除表示會放棄通脹「暫時」論調,還表明縮減買債可能較原訂計劃早幾個月完成。 一直對通脹及貨幣政策處理不慍不火的鮑威爾如此轉軑,市場恐當局將提前加息,並對風險資產進行重新訂價,增長股再因殺估值而慘遭拋售。目前最擔心是2018年式跌市又再重來。當年2月接替任期屆滿的耶倫,鮑威爾展開一年加息四次任務。因加息太快,令當年10月美股開始調整,一路至12月24日才跌定,期間標指累瀉近兩成。現時標指由高位計僅回落4%,倘鮑威爾最新講話代表當局誤判通脹形勢,並一如當年般急進地追加加息,那麼美股殺估值現象將續進行。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US Stock
沈家麟 2021-11-30T01:26 上周五傳出明年3月起,支付寶、微信支付個人收款碼被禁止商用。影響阿里巴巴(9988)和騰訊控股(700)股價應聲下挫,並拖累整體中資科技股。市場恐新一輪科企整改又再出台。 中國人民銀行於10月13日已正式發布有關名為《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政策,其後發布《關於做好小微企業銀行帳戶優化服務和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當時內地媒體亦有廣泛報道,可惜政策並未有進入大眾視線被討論。《通知》和《意見》旨在打擊利用個人收款碼作非法用途,如跑分平台轉移資金到網上賭博平台和地下錢莊,相信為打擊走資,非市場猜測針對科技巨頭及為人民幣數碼化鋪路。人行就今次媒體和市場誤讀已即時出來否認,表明不會禁止個人收款碼作商用,只會禁止遠程非面對面收款,並再重復10月時條文重點,可見人行今次相當無奈。行業監管重點政策經已公布得七七八八,但後續政策細節將陸續公布,不排除市場仍會像今次事件般過分反應、解讀甚至誤讀。在中港股市上,還是回歸基本面,以盈利和估值看待股份,才免受於新聞、市場噪音影響投資思維。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IT , TENCENT , ALIBABA
沈家麟 2021-11-23T04:41 上周美匯指數突破96關口,為去年7月以來最高。占美匯指數近58%的歐元由本月10日加快下跌(兌美元),市場對歐美通脹前景的不同看法成關鍵。美國10月通脹按年升6.2%,是30年來最高。盡管與美國通脹水平仍有距離,但歐元區上月通脹也升到4.1%,是13年來最高。既然歐美存通脹壓力,何以解釋近期美元兌歐元的異動?答案在於中長期通脹及經濟前景。 與其他地方一樣,本輪美國通脹率回升主因在於能源、食品和租金相關物價續升。不同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後當地工資明顯上升,不論是需求強勁和經濟模式轉變帶動的結構性,還是疫情反覆令勞動短缺的暫時性現象,工資確實在上升,並帶動服務業漲價潮,這是其他地方包括歐洲暫沒有的現象。正因如此,兩地央行官員對加息態度有明顯差異。聯儲局官員對通脹的觀點由以往的暫時性現象,已逐漸改口風成為通脹仍會高企一段時間。相反歐洲央行官員或許見近日疫情又再反彈,仍強調通脹只是過渡性,並謂過早加息只會打擊經濟。美元強勢固然反映市場對美國加息預期,同時亦反映中長期而言,美國經濟復蘇更快,通脹亦更持久。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USD , USD , EURO
沈家麟 2021-11-16T03:32 上周再有三單關於內房政策重磅新聞,分別於上周二至四期間媒體報道。首先,個人住房貸款10月按月漲逾千億元人民幣,是中國人民銀行首次單獨發布該數據,引來內地媒體關注,指人行或藉數據試圖釋出樓市回暖訊號,營造一個有利入市氣氛,以托住房價和銷售。 第二,財聯社指,央企國企向監管反映,倘承債式收購,三條紅線便會被突破,建議監管部門對相關指標予以調整。《華爾街日報》獨家報道,指人行正考慮為資金緊張房企開辟一條脫手項目途徑,允許買家在不讓項目負債影響自身負債率情況下接管資產。三道紅線是本輪內房債務危機源頭,報道反映人行已開始嘗試松綁部分該政策要求。最後,《第一財經》指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舉行房地產企業代表座談會,有最大型房企出席,商討內房在銀行間市場發債可能。銀行間債市流動性最高,最多資金參與,倘能在此市場發債,將大大舒緩房企壓力。三大重磅新聞與10月15日四大新聞一樣,均屬「討論」或「考慮」階段,當局仍然「傾緊」救市,一切仍未定案。但參考2015年經驗,如無重大阻力,相信落實推出只是時間問題。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RMB , China Real Estate
沈家麟 2021-11-09T04:47 美股連番破頂之際,中港股市上周續頹勢,且市場愈來愈難找原因解釋下跌。上周二、三的下跌,其實並未有太多合理理由解釋,重磅經濟數據欠奉,亦沒有太多關於監管新政出台,最多是些此前已公布政策細節,但都是廣泛預期、意料之內事情。唯一相關而又較重要是內地海關公告,歐盟、英國、加拿大等已不再給予內地「普惠制」關稅優惠。去年內地與歐盟貿易總額高達6,000億美元,倘失去最惠國待遇,關稅或被上調至少10個百分點,對內地出口及制造業均有重大影響。早前第三季GDP確實令人失望,市場原先已無甚期望,但實際數據卻較預期更差,跌破5%大關。如非出口表現仍穩健,相信經濟增速將更加嚇人。或是這單新聞,令市場更憂慮內地經濟前景。但內地狀況卻截然不同。 據我們內地分析員說,上周二整天多篇文章和影片在傳內地或將對台動武,對上一次出現如此洗版是李雲迪事件。商務部甚至叫人儲糧,令事件更撲朔迷離,白馬股捱沽,唯獨軍工股上漲。有趣是,當天A股報跌,台股反收漲,一時間關於A股的段子又再熱鬧起來。如真的開打,那麼怎可能只有中港股市要跌,外圍包括台股卻全線上升?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Stock , US Stock
沈家麟 2021-11-02T01:40 本周聯儲局和英倫銀行議息。此前英倫銀行行長已放風,表示需為目前通脹問題「做點事情」,市場廣泛預期當局將加息;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上次會議後記者會和早前講話兩次提到,目前已屆縮減買債時刻,相信當局今次會議宣布有關行動。連同上周加拿大央行取消資產購買計劃、澳洲央行放棄孳息曲線控制等,環球主要央行退市如箭在弦。由於加息預期升溫,環球主要國家短年期國債利率顯著上升,同時因通脹問題和經濟前景憂慮,長年期國債息率反而下跌或持平,導致孳息曲線均出現平坦化情況。如美債息,兩年期國債息上周升至近0.5厘,較8月初0.15厘大升,但10年期債息大致保持在1.6厘。 當市場預期加息,同時經濟走弱,滯脹格局令孳息曲線平坦,許多機構又拿美林投資時鍾以作部署。按照投資時鍾,理論上滯脹贏家是商品,能源和金融股為主價值股均能受惠。由下半年起,無論是軟件即服務板塊或科企巨頭,科技股一直跑贏。成敗論英雄,市場開始轉軑,以結果配對說法,說科技股最能免疫於能源價格高企,反而消費等價值股受成本上升更大沖擊。對於機構觀點,其實投資者不用太在意。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沈家麟 2021-10-26T04:22 上周五美股三大指數分化,道指創新高,標指收跌,納指放量下跌。大盤波動源於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一席話。在11月2至3日議息前最後一次對外公開講話中,他再次重申現已屆縮減買債時機,該局將進入Taper軌道,料明年中完成整個縮減過程。他亦指新冠肺炎疫情令供應鏈短缺,及由此推高通脹和工資壓力將持續到明年。供應層面的限制正惡化,不難估計何時才能將問題解決,但現時風險在於更長的供應樽頸會導致更高通脹。以上講話可得出總結,鮑威爾在通脹問題上經已轉軑,由過去的「因疫情而造成的生產中斷、運輸不暢順」而出現的暫時性通脹,變成目前「持續至明年、可能進一步走高」的通脹。 既然通脹判斷而變,退市速度勢必加快。下月議息宣布Tapering計劃毫無懸念,焦點已轉向加息時點。目前利率期貨顯示市場認為明年中加息機會率已升至六成,明年底加息兩次更升至逾三成。下月利率點陣圖和會後記者會講話將成關鍵。參考上輪退市經驗,當時聯儲局主席伯南克與市場缺乏溝通,在宣布縮表初期造成利率大幅上升,市場動蕩。今次且看鮑威爾如何管理市場的加息預期。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US Stock
沈家麟 2021-10-19T01:41 上周有幾單關於內地樓市政策重磅新聞,巧合地在上周五發布,市場料或代表官方在打輿論戰,試水溫,為政策轉向放風。首先,一篇「超15城出台『限跌令』」文章,令實施限跌令城市曝光,愈來愈多地方政府悄悄地穩住樓市。第二,路透引述知情人士指,內地正放松大型銀行對住房貸款相關限制,中國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未有回應。第三,中房協與10家重點房企召開座談會,知情人士透露會議具風向標意義,為房企「摸下底」。第四,人行金融市場司長指部分金融機構對30家試點房企「三線四檔」政策存誤解,誤解為全方位不得開發新貸款。 四大重磅新聞同日發布絕非巧合,顯然有關當局見當前內房危機有愈演愈烈之勢,冀推些政策解救。但是否代表人行將出招全面救市?目前相關訊息主要透過知情人士、外媒代為發布,非官方人士走到官媒幕前宣布,顯然人行處想救與不想救中間兩難境地。救市阻力料在於當局面對自去年8月推出三道紅線以來調控又要被廢掉壓力,及在生產物價失控背景下進一步放水後果。故在四大重磅新聞發布當日,整體內房股跌,這是投資者對救市投下不信任票訊號。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China real est
沈家麟 2021-10-12T04:43 紐約期油上周升穿每桶80美元關口,是2014年以來最高水平。布蘭特期油企穩於82美元以上,距離2018年時高位僅一步之遙。近期能源價格飆升,加上主要國家經濟數據有放緩跡象,市場憂慮環球經濟會否陷入滯脹困境。本輪能源價格上升背景在於環球經濟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復蘇,經濟活動回升拉動能源需求;加上環球政府及央行疫情期間祭出天量刺激措施,流動性泛濫下令游資流向商品市場炒作。另一因素是各國近年爭相推出節能減排環保政策,並轉向使用綠色能源,但新能源發電能力波動大,傳統能源短期內不易被取代,產量下降缺口造成部分國家局部停電或限電。當美國通脹率連續3個月高企逾5%、歐元區通脹率升至13年高位時,能源價格所拉動的成本壓力正傳遞至消費者,但這是否意味令人聞風喪膽的滯脹將卷土重來?倘通脹並非長期持續兼失控,即七十年代式、雙位數增速的惡性通脹,央行不會因此不顧一切地瘋狂加息,那麼所謂滯脹帶來的影響將有限,不會對股市(尤其是估值部分)帶來可怕打擊。故此,除非今次能源危機以年計持續,並推高通脹至雙位數字,否則滯脹憂慮有點多余。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Oil , Energy , USD
沈家麟 2021-10-05T01:15 聯儲局上月議息聲明十分正路,用最正常、最廣泛預期、最官方式口吻暗示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推出的量寬已步入尾升,美國已屆收水階段。與上次聲明比,當局對貨幣政策表述近乎冇變化;對經濟表述如以往般強調「疫情反彈對就業市場的影響」、「通脹仍屬暫時性」、「一旦經濟好轉,資產購買步伐便會放慢」等。但其後,美債債息全線向上,兩年期債息升到疫情以來最高;美匯指數沖破94關。為何市場有此反應?記者會上,主席鮑威爾指許多委員認為縮減買債條件已得到滿足,他認為貨幣政策的就業目標已「幾乎滿足(all but met)」,這是他任內公開講話中最鷹派一次。他續指,委員會料明年中就會完成縮減買債。這句簡單說話最重要訊息是時點。有了時點,一直困擾市場縮減買債步伐將清晰。假設11月宣布計劃,12月執行,料每月減少買債100億美國國債和50億MBS的步伐才能達到。這是至今聯儲局為Tapering給出最明確指引。隨著歐洲央行已宣布縮減買債,英倫銀行亦暗示明年啟動退出機制,全球貨幣環境收緊只是時間問題,美元、美債息兩大指標對此有反應,風險資產亦因此面對更大不確定性。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沈家麟 2021-09-28T04:45 年初以來,中國平安保險(2318)股價累跌逾四成,疲弱程度如內房一樣。作為上輪牛市股王之一,平保由2016年2月低位約30元升至2018年1月接近99元,此乃其巔峰。何以作為保險板塊龍頭,會被投資者當成內房股般狂沽?盡管該高層於上周出來澄清,其房地產相關投資風險可控,但掩蓋不了其龐大內房股持倉。早在去年6月,內地已熱議最大房地產商正是平保。它是碧桂園(2007)、融創(1918)、旭輝(884)及華夏幸福第二大股東,並持有萬科(2202)、華潤置地(1109)及綠城中國(3900)等等。除股權直接關系,旗下理財產品大部分資金均流向房地產。最近傳中銀保監要求平保停止出售另類投資產品,相關產品一般與地產市場掛鉤。而平安銀行亦有不少房地產相關貸款及股票質押。平保在中報透露,單在華夏幸福相關投資減值已達359億元人民幣,拖累上半年淨利潤減15.5%,足證其內房風險敞口有多大。但隨著中國人民銀行在本月17日起進行四次逆回購,累計淨釋出近4,000億元人民幣,放水預期升溫,加上定向降准機會增加,只要政府願意介入,相信近期房地產問題不會為金融體系帶來系統性風險。 PING AN , China Real Estate , China Insurance
沈家麟 2021-09-21T01:06 要評估中國恆大(3333)危機會否引發如雷曼破產所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前提要弄清楚恆大欠下哪些債。從中期資產負債表看,有息債借款(債券加銀行貸款)、應付貿易帳款(上游企業欠款)和合約負債(預收款)累計逾1.7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上周傳恆大財富無法兌付到期理財產品,從杜亮現場估計理財產品規模達400億元。從權益表看,非控股權益逾2,000億元,料此為欠下戰略性投資者金額,包括2017年三輪戰略性股權融資。從以上表內表外項目加總連同恆大人壽和盛京銀行(2066)等沒有公開數據的風險敞口,恆大總負債料逾2萬億元。 但當年雷曼式系統性風險涉及金融衍生工具和交易對手風險,有毒資產無價無市,未知誰持有有毒資產,金融體系互相不信任而不願拆借,造成信貸緊縮。恆大狀況不同,雖可能還有隱藏項目,但料與2萬億元相差不遠(隱藏項目不可能高達1萬億元),債權人身份亦非無路捉。一個全面降准已可釋出1萬億元資金,如有決心救市,相信不會引發銀行系統性風險;但如整個房地產板塊或發展商相繼出事,金融板塊仍受到重大影響,情況一如平保,下周再談。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EVERGRANDE
沈家麟 2021-09-14T04:29 上周歐洲央行議息後指新冠肺炎疫情緊急購債計劃(PEPP)步伐將「溫和減速」,但未有細節,並重申並不代表縮減買債(Tapering),而是校正購買速度,整個計劃持續至明年3月底,必要時會延長。甚麼是校正?即是現時買債速度不符合當前經濟形勢,有需要修正以實現目標。那如何修正?難度加碼買債?經濟持續復蘇,通脹高於當局目標,只有減少買債一途,但該行死口否認是Tapering。可能嫌這不夠鴿,做戲做全套,還調高今年通脹預測至2.3%及明年CPI預測降至1.7%,提醒市場經濟中期走勢難言樂觀,暗示買債步伐溫和減慢,但買債會繼續。可能成功塑造鴿派形象,正如上周所說,歐央行官員近期頻繁公開講話指縮減時機已到,成功管理市場預期,使歐洲股市和債市對此決定無甚反應。另歐央行刻意不提供「溫和減速」細節亦應記一功,市場猜測最多在下季由每月800億歐元縮減100億至200億歐元,整體放水繼續。歐央行已為聯儲局完美示范如何明鴿實鷹,收水同時會盡量模糊按撫市場,同時維持放水為政府擴大赤字鋪路。料此舉未來會被各大央行照抄。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 及研究部總監。
沈家麟 2021-09-07T01:43 美國8月非農就業人口僅增長23.5萬,差過預期及遠低於7月經修正後的105萬,反映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惡化,打擊民眾就業意欲。如此差勁數據為一直要求盡快通過3.5萬億美元財政預算案的國會議員帶來有力支持,同時亦對聯儲局縮減買債時點帶來不確定性。如疫情續惡化,就業數據續按此速度復蘇,將難以滿足聯儲局「進一步大幅改善」門檻,並按Jackson Hole會議上設定時間表來退出QE。 另外,歐元區上月CPI按年飆3%,為10年來最高,遠高於歐洲央行2%目標和預期2.7%。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率升至1.6%,較預期1.4%高;數據或影響歐央行對物價上漲溫和看法。歐央行將於本周四討論目前買債步伐,並需要在未來數月內決定是否需延長明年3月到期的疫情緊急購債計劃(PEPP),以及後續如何繼續傳統的歐式QE—資產購買計劃(APP)。上周已有幾位鷹派票委公開表示Tapering時點已近,但同時亦帶定頭盔,指近期疫情有再起之勢,可能影響經濟活動。相信當本輪疫情再受控,將是歐美兩大央行縮減買債時機。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 及研究部總監。
沈家麟 2021-08-31T04:28 外資憂共同富裕是否意味要搞「大鑊飯」,市場經濟正式結束。中央財辦官員解畫稱非搞劫富濟貧,而是「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允許部分人先富起來後再帶領和幫助其他人致富。騰訊控股(700)馬上響應本月投入500億元(人民幣,下同)資金,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過去4個月累計投入1,000億元響應「三次分配」計劃,其上季調整後淨利潤約300億元,變相動用約三季總淨利潤支持國策,十分偉大。 中國人民銀行指將為促進共同富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具體措施欠奉,暫時講多過做。內地證券商紛制定共同富裕資產配置策略,認為將擴大中等收入,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黃金珠寶、餐飲旅游、酒店、化妝品、醫美等可看高一線。有券商指對國家有信心便應對港股有信心,相信國策,應看好港股。但以市值計,目前中資股仍以受行業整改重創新經濟股為主,整體企業收入及盈利增長由大型權重科企推動。那些國策受惠股數目和占比較少,捕捉行業機會尚可,但要靠它來帶動整體股市並不可能。即使相信國策,只要股市/指數結構不變,對股市打擊仍在。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沈家麟 2021-08-24T03:18 上周公布的7月FOMC會議紀要指,多數委員認為年內開始降低購債額度是合適,意味聯儲局大概於年內縮表。過去該局一直認為通脹「受控」,但今次卻以「滿意」來形容。滿意代表甚麼?通脹數據達標?最新CPI按年升5.4%,核心PCE增3.5%,持續超出當局目標水平,並對通脹問題含糊其辭,反映通脹已非首要考慮因素,就業市場復蘇、經濟增長持續性及新冠肺炎疫情不確定性仍要觀察。 料聯儲局本周Jackson Hole會議上提供更多退市指引,最大可能是9月議息時宣布縮表,並於年內進行。媒體上周將美股調整歸咎縮表憂慮,其實目前看不到市場對Tapering有所擔憂,否則債息應飆升,非持續在低位徘徊。反而看到資金續湧入美國國債,令債息走低。加上傳本月底前美方將公布疫情源頭報告,中美關系或進一步惡化,避險情緒會否再度壓制債息乃未知之數。盡管美股三大指數續在高位震蕩,但許多板塊及二線成長股已累積一定跌幅,與今年2月底債息上升,令科技股崩盤前情況不同。即使再來多次債息沖擊,相信影響未必如今年3月那次。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沈家麟 2021-08-17T04:38 中資股續公布業績。阿里巴巴(9988)首季整體收入遜預期,雲服務及客戶管理收入增長減慢,但EBITDA和淨利勝預期。該股料大客戶流失及近期教育行業整改對阿里雲收入帶來影響。但仍維持全年盈利指引,絕對是業績最大亮點。 百度(9888)第二季盈轉虧,因快手(1024)股價續跌,期內錄長期投資公允價值虧損31億元人民幣。以此推斷,騰訊控股(700)季績恐怕凶多吉少。百度持快手僅3.78%,騰訊持有快手達21.5%,相信單是快手已造成不少投資虧損。更何況騰訊投資不少非上市公司股權,隨內地收緊中概股海外上市及其他行業監管,非上市公司估值將大受打擊。就上市企業投資公允值而言,參考恆生科技指數年初至今挫逾兩成,料騰訊上市公司投資組合將錄重大虧損。考慮到騰訊首季游戲及廣告收入共約600億人民幣,料次季淨利將受投資虧損顯著拖累,甚至有估計因而錄多年來首次季度盈轉虧。以阿里和百度業績看,其核心業績問題不大,近期行業整改不見得對盈利造成即時嚴重打擊,但政策接連出台所引發的股災卻造成投資虧損,要靠中期業績拯救中資股似乎不是易事。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ALIBABA , IT
沈家麟 2021-08-10T01:12 上周中資股負面消息不斷:騰訊控股(700)被人民檢察院起訴、阿里巴巴(9988)警告大多數互聯網公司或不能再享受10%優惠稅率、美團(3690)傳被罰10億美元。行業整改不斷並7月底連環出招,各大券商嘗試解讀政策,並派各路人馬研讀中央過去所有聲明和講話,結果發現翻查4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公告,原來已初露端倪,一句「要用好穩增長壓力較小的窗口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通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堵點」。顯然中央知道結構性改革及行業整改會打擊企業和拖累經濟,但貫徹內外雙循環國策比一切重要,要做就選一個相對穩定時期去做。在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這個窗口期講法被消失,有兩個可能性:第一,正如上周分析,會議上確認經濟下跌壓力,刪除窗口期代表未來監管力度或減弱。第二,國策比一切重要,結構性改革續執行,並不應因經濟壓力而讓步,故刪掉窗口期此說法。事實證明,即時多花時間研究國策,嘗試解讀政策背後想法,其實徒勞無功。倒不如多花時間精神在股市基本面—企業盈利。中概股次季業績、中資股中期業績在即,當中有何啟示?再談。 TENCENT , ALIBABA , IT , USD
沈家麟 2021-08-03T04:15 中央政治局於7月30日召開會議,以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當中有幾個重點。 第一,中央對經濟形勢謹慎樂觀,確認經濟存在下行壓力。第二,強調跨周期調節,做好今明兩年宏觀政策銜接。第三,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第四,新能源、硬科技、「三孩政策」是長期政策重點。最新官方及財新制造業PMI較疲弱,新出口訂單指數連跌4個月,經濟下行問題避無可避。盡管中國人民銀行多番強調貨幣政策保持中性,但第二和第三點表明在中央主導下,貨幣政策轉向寬松將延至明年。很多人說今年與2018年股市狀況相似,當年有中美貿易戰,加上資管新規實施後內地信貸緊縮,以致股市盈利和估值遭雙殺。今年以來宏觀及企業基本面問題不大,加上人行意外全面降准,彭博中國信貸脈搏指數迎來拐點,內地信貸將再擴張。股市下跌純政策因素拖累,乃估值單殺。第四點專項債發行或於第五點的科技及新能源,正如全面降准釋出部分資金將用於此兩大范疇一樣,可見中央何等重視晶片和碳中和,亦是過去一周大市下跌,科技股遭拋售,但晶片、新能源及光伏相關股份仍強勁原因。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沈家麟 2021-07-27T01:43 上周五,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下稱《雙減》),為教育行業投下一顆核彈。《雙減》對K12教培打擊可謂史無前例:明令禁止學科類培訓以各種方式上市,並且牌照不再新增;線上學科類培訓重新審批,搜題等工具類App或面臨下架。K12教培行業受到極大沖擊,相關機構面臨轉型。政策不確定性非只限教育行業,上周及昨不斷有不利科網及新經濟相關公司政策推出,部分行業估值邏輯顯然已出現變化。在2月股市見頂前,教育股仍被視為一個高增長行業,市場需求巨大,盈利前景一片光明。怎料行業龍頭、千億市值企業股價可跌九成以上。 一紙公文,就可以摧毀實實在在企業以及整個行業,如此兒戲,無論是外資、機構還是散戶,根本無法預測這樣風險。市場憂慮民營經濟前景,政策不確定導致估值收縮,中資股需要大幅折讓才能補償個中潛在風險。此外,昨再有多項打擊房地產及科網新規、政策接連出台,顯然當局已不理會金融市場感受,最終中資股遭到無差別拋售,清楚反映投資者惶恐。信心需要重建,股市復元需時。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沈家麟 2021-07-20T03:42 上周美股從高位回落,暫未有太大問題。但從觀市指標看,大市早於6月中已呈異樣。首先,紐交所綜合指數及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市場寬度上月中起呈背馳;其次,二線成長股因前期沖得太猛,上月中起穩步向下;第三,周期股在更早時間(6月初)已見頂回落;第四,領袖板塊之一的晶片股上周顯著回調;第五,反映風險偏好的能源及大宗商品股急挫;最後,三大股指由權重股苦苦支撐而未有大跌,但股市結構早已變壞。 多個觀察中,准繩度最高是中線(50天)及長線(200天)市場寬度。市寬是一個觀市指標,不應被視為技術指標,它是股價高於50天/200天均價比例。當指標續跌,代表多數股票價格弱於過去平均時,同時股指卻屢創新高,反映指數靠少數權重股帶起,升勢不能持續,這是結構不平衡警號,值得警惕。本周有消費品、社交媒體及晶片股等公布業績,可了解消費品漲價策略及增長股收入狀況。台積電上周業績後遭拋售,本周到ASML,該股由去年3月至今及年初至今計,遠超去年及今年盈利增長,代表估值擴張幅度過大。績後股價反應將代表市場對高估值容忍度是否見變化,對後市及其他增長股有啟示作用。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US Stock
沈家麟 2021-07-13T01:52 中國人民銀行上周五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出資金約1萬億元人民幣。上一次定向降准是去年4月,上次全面降准是去年1月初。今次降准力度可謂超出預期,亦非原先認定的定向降准,而是全面降准。降准不會改變貨幣基礎,但從法定准備金釋放流動性,提高貨幣乘數,是一招重藥,人行近年一直審慎使用。為何選擇此時落重藥?首先經濟數據不差,剛出爐新增社融超預期,經濟數據未差到要下重藥救市。人行指大宗商品價格續升,加大中小企壓力,當局將堅持貨幣政策支持中小企,同時加大支持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 原來要泵水應付巨額支出,亦即碳中和和晶片發展所需巨額資金將由此而來。早在本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已放風將降准,當日內銀股應聲大跌,反映投資者或擔心降准反而造成銀行壞帳上升。那麼扶持中小企抗通脹呢?放水豈不是會令通脹更猛?內地本輪通脹主要在供應鏈,而供應端最大問題就是中小企業高融資成本,故人行立下決心以降准舒緩中小企壓力,曲線抗通脹,用心良苦。放水抗通脹,這麼有違經濟學常理,卻又符合國情,內地經濟奇跡又加多一瓣。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RMB
沈家麟 2021-07-06T04:21 百年黨慶後首個交易日中港股市大跌,原因眾說紛紜。有指中央送大禮落空及海外投資者對黨慶期間官方講話深感不安;這些解說極具創意,但顯然不合理。有人將跌市歸咎於中國人民銀行收緊貨幣政策。在上月24日起人行將逆回購操作增至300億元人民幣以維持季度資金穩定。隨半年結結束,市場流動性充裕,上周五將逆回購規模打回原形,降至由3月1日以來100億元人幣。將人行逆回購規模正常化說成收緊貨幣政策並與跌市連結實在牽強。單日跌市不易解讀,但中港股市弱勢非一時三刻,年初至今顯著跑輸環球主要股指,某程度上與政策層面有關。螞蟻集團上市觸礁後,多間科技巨企面對反壟斷指控,打擊投資者信心。打擊涉壟斷公司有理,但下手太重會傷及科企創新。民企是內地生產力提升之源,有助推動經濟增長,接連出手打壓恐影響企業投資。3年前金融界人士吳小平一篇文章斷言私營經濟已初步完成歷史使命,文章迅速被刪兼被輿論猛批,但足以引起猜測其背後目的。過去幾年確看到由京東(9618)到阿里巴巴(9988)到字節到滴滴的整改,國進民退不單引起外資疑慮,更引起民企對前景的惶恐,結果由股市積弱反映。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 Stock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4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