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tor |
Time |
Content |
Tag |
李佩珊 |
2022-01-03T04:35 |
踏入2022年,雖見新冠肺炎的Omicron變種疫情來勢洶洶,但由於全球在新冠疫苗接種、治療藥物研發及防疫政策上,均已累積有一定經驗,料疫情再次引發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機率不高。相反,受全球供應鏈樽頸問題持續、中國能源消耗政策轉變及歐、美各地邁向碳中和趨勢等影響,正推高貨運及能源成本,帶動通脹高居不下。鑒於全球通脹高企情況不再短暫,加上央行超寬松政策帶動樓市及股市等資產泡沫風險升溫,促使全球央行逐步收緊過去兩年的寬松貨幣政策,甚至部分國家已開展加息周期,或成為本年更令市場關注的頭號事件。 理論上,在央行逐步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之下,市場偏好或傾向增持現金狀態。不過,由於通脹偏高,即使央行加息,料短期內亦難以扭轉由高通脹引伸的負利率情況,亦即持有現金或仍可能被通脹蠶食購買力。以美國為例,由費城聯儲銀行11月份計算的實質利率預期(1年)為負2.35厘,反映即使聯儲局本年加息3次各25個基點亦難以扭轉負利率情況。因此「對抗通脹」料仍是新一年大家所關注的議題。不過,在市場波動性升溫預期下,或使過往追求高回報的投資方式,承受更大的風險。 |
|
李佩珊 |
2021-12-13T01:23 |
明年1月1日包括中國在內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將正式生效,該協定有助省卻各國獨自商討貿易協議所花費的冗長時間,以中、日雙方為例,雙方貿易往來已超過40年,但至今仍未達成任何自貿協定。可想像明年一個能迅速形成達22億人口,以及每年GDP近26萬億美元的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能為區域各國及全球經濟注入長期穩定性。此外,RCEP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又一次全面開放行動,展示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推動互利共贏的決心。 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於制造業生產力的優勢下,經濟受惠於RCEP似乎已是市場意料中事。而令筆者感興趣是,中國產業能否把握上述機遇作出升級轉型?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能充分把握制造業優勢,帶動經濟起飛,但隨近年經濟增速逐步放緩,反映經濟產能或已達樽頸情況,有需要作出轉型。市場估計相關轉型將集中於內需、金融及創新科技產業等領域之上。 隨著內地中產階層不斷擴大,對高階商品需求增加,相對低階商品需求則減少,容易使低階產能出現過盛。而透過RCEP引入海外競爭,則有助加速低階產業升級轉型。而受新冠疫情影響,現階段RCEP國家產能仍未恢復,這能為內地產業升級爭取時間。 |
|
李佩珊 |
2021-11-22T02:20 |
全球供應鏈短缺,汽車出口下降,日本9月出口增長放緩至近8個月低,加上能源價格急升帶動入口激增,引致日本貿易連續3個月赤字。今年首10個月,日本貿易赤字2,199.8億日圓,去年同期為盈余2,351.3億日圓。日本入口額持續高於出口,增加市場對日圓弱勢或不利經濟復蘇的擔憂。雖然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續向市場派定心丸,重申日圓近期弱勢對日本經濟來說並非特別不利,又指汽油價格上升,但未有導致消費者通脹急升或嚴重損害經濟。不過,面對日本第三季經濟按年大幅收縮3%,以及貿易赤字高企,難免加深市場疑慮。 筆者認為日圓強弱對經濟影響短暫,如何提高出口才能真正治本。明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初期包括中國及日本在內10國參與,待其他國家國會通過,將共15國近9成以上貨物可獲豁免關稅。屆時RCEP經濟體內人口總和有望占全球人口約三成,對日本出口提振作用大。此外,RCEP作為目前唯一涵蓋中日韓三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對推動東亞各國貿易小循環有重要作用,或增強區域內產業鏈及供應鏈韌性。若日本能把握RCEP所帶來機遇,料日圓匯價強與弱對經濟影響或變得不太重要。 |
Energy , Expo |
李佩珊 |
2021-11-01T01:05 |
美國聯儲局於10月14日公開的9月會議紀錄顯示,最快將於本周公布縮減買債計劃詳情,預示美國正式打開「退市」大門。為免引發市場恐慌,會議紀錄曾討論於8個月內每月減少150億美元買債額度,以逐漸退出整個計劃。於會議紀錄公布後,市場氣氛大為改善,美股亦續創新高,反映局方測試市場反應的計劃收效,估計局方很大機會將按照上述方案開始減少買債。 有市場分析認為,聯儲局這樣「龜速退市」或會導致通脹失控,最終引發「滯脹」風險。筆者認為出現上述情況的機會或許不大。首先,目前美國通脹主要源於新冠疫情擾亂全球供應鏈及央行大舉印鈔等短期因素,明顯與傳統長期推動通脹的因素,如:就業及經濟前景、工資增長、消費者信心及購買力等有所區別。前者所述的通脹,一旦疫情消退、政府退出援助措施及供應鏈恢復後,將很大機會回落。鑒於近期全球各國就貿易保護主義的立場上已見軟化,若各國能化解分歧,於供應鏈問題上加強合作,料有助加速供應鏈恢復進度。此外,美國藥廠在新冠病毒口服治療藥物研發上取得突破,或可大幅減輕疫情對醫療系統的壓力,從而降低封城機會,有助改善供應鏈樽頸問題。 |
Money Supply , USD |
李佩珊 |
2021-10-11T04:23 |
上周新西蘭央行終打開加息大門,為7年來首見,更是七大貨幣國家中首個加息的國家。當地樓價高企帶來的高通脹顯然正促使央行逐步收緊貨幣政策,若不是新冠肺炎疫情再現,相信央行早於8月已有所行動。不過,由於新西蘭央行正觀望疫情限制措施對部分企業及服務行業的影響,加上姊妹國澳洲維持2024年才加息的預期,讓市場感覺新西蘭央行對進一步收緊政策保持審慎,這或能解釋加息後新西蘭元先升後回的原因。 然而新西蘭央行真的難以開展加息周期嗎?首先,當地的疫情防控處理得宜,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明顯較低。此外,人口稀少有助大幅縮短疫苗的接種進度,目前接種首劑疫苗的人數占總人口68%,加上口服藥物研發出現重大突破等,均有助降低疫情爆發及封城的風險。在跟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關系上,新西蘭的處理方式亦明顯較澳洲優勝。 再者,目前全球面臨的供應鏈樽頸,主要影響制造業,新西蘭主要以糧食出口為主,價格波動性較低,需求也較穩定,所以預料經濟受上述因素影響機會不大。 因此,澳洲與新西蘭兩國貨幣政策上出現分歧機會相當大。 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應視為推介投資任何產品。投資涉風險,產品或大幅波動,應詳閱風險披露聲明再作決定。 |
|
李佩珊 |
2021-09-20T01:44 |
英國8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增長3.2%,創2012年3月以來新高,主要受去年政府大規模救市行動,引發的短期低基數效應所帶動。截至7月份的3個月,英國按國際勞工組織(ILO)標准計算的失業率續降至4.6%,創去年 6月以來新低。強勁的通脹及就業數字,增加市場對英倫銀行或需要於明年中旬加息的憧憬。不過,加息代表英鎊會走強嗎?筆者對此略作保留。 英國首相約翰遜曾揚言脫歐後英經濟會更好,但目前英國已脫歐8個多月,不少脫歐後的後遺症正逐步浮現,實在值得我們關注。首先,英國脫歐後,嚴重缺乏來自東歐的貨車司機及運輸工人,導致部分企業需大幅上調工資以聘請合適勞工,最終或推高英國整體工資以至通脹。其次,歐盟已表明歐元衍生產品的結算業務部分必須在歐盟內執行,而相關過渡期只能維持至明年6月。金融業是英國倫敦的最重要服務產業,一旦失去對經濟的沖擊可想而知。 最後,政治上現時英國還要面對北愛與愛爾蘭之間設立關卡的問題。若事件處理不好,或會使北愛有脫英風險。基於上述原因,預期英倫銀行未來即使收緊貨幣政策,但於經濟前景未明之下,或可能只屬鴿式收緊,這對英鎊匯價的刺激或不會太大。 |
|
李佩珊 |
2021-08-30T04:07 |
美股於本月波動性雖增加,惟參照美股標普500指數近一年技術走勢,指數每回落至近50天線便出現反彈,或反映美股每次回調後,均存在一定吸引力。不過,以估值而論,美股估值仍明顯較其他市場昂貴,但現時優勢在於受強勁盈利增長預期支撐,故近期業績不俗公司,仍受到市場關注,可謂「貴得有其道理」。 美股現正處紀錄高位,短期波動性增加似是難以避免。在選擇板塊方面,可留意一些具長期結構性增長潛力行業,如以新能源汽車為主題板塊,因整個智能駕駛行業現正受惠美國政府大力支持。總統拜登近期簽署一項行政命令,目標在2030年前將新能源汽車占比增至40%至50%。美國汽車創新聯盟料未來5年內,汽車行業在電動化方面支出或達到3,300億美元。此外,拜登提出萬億美元基建方案中,75億美元增建環保充電站這類基礎建設。同時,最重要是目前大部分購買新能源汽車車主將獲得稅收及補貼優惠,這有助支持車企銷售。近期,美國無論是新能源汽車還是兩大本地傳統汽車制造商股價表現,均受到環球晶片供應短缺情況所困擾,但相信晶片短缺或屬短暫周期性問題,一旦供應鏈得以恢復則可解決。 |
US Stock |
李佩珊 |
2021-08-09T01:50 |
英國自上月如期解除新冠肺炎疫情限制措施後,當地住院及死亡人數仍偏低,數字多少確認英國式抗疫(即大舉提升疫苗接種比率)取得成效,使英國有望成抗疫典范。此外,美國白宮首席醫療防疫顧問福奇指,即使美國接種首劑疫苗比例只有58%,面對疫情擴散亦不認為當地需再「封城」,反映接種疫苗仍有效率地對抗疫情。 受市場憂慮內地監管活動或擴大至其他行業的影響,港股7月底罕見地出現大幅下挫。當中港股單日跌幅之急更可與去年初疫情大流行時期相提並論。筆者相信由於是次被涉獵的行業十分廣泛,故預期即使這輪監管活動未完結,但市場擔憂很大程度上已反映在相關企業股價上。相反,正因股市大幅下挫,使中長線投資者重新對企業基本面感關注。現時恆指2022年盈利增長預測仍維持雙位數字,中央於下半年仍有望推更多宏觀政策,再配合靈活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此外,科技創新仍是內地「十四五」規劃焦點,近期廣州已率先試行無人自動駕駛的士,或多或少能反映AI科技及5G等智慧城市概念,已不再是「紙上談兵」,有助持續提升市場對相關行業盈利能力的憧憬。 最後,本月為港股中期業績公布期,若業績理想或有助進一步穩定市場氣氛。 |
|
李佩珊 |
2021-07-19T03:51 |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上周表示,該行快將提出新的貨幣政策指引,目的是向市場表達央行推動通脹的決心。較早前歐央行在經歷18個月的策略評估後,決定將中期通脹目標由「低於但接近2%」上調至2%,並容許通脹在過度期內溫和超標,且罕有地將氣候變化考慮納入貨幣政策操作當中。市場分析認為,拉加德的舉動或反映央行對區內經濟前景仍偏向僅慎,意味超寬松政策將維持一段時間,這明顯與聯儲局因擔心通脹可能失控而提前收緊政策的預期出現相反情況。不過,受變種新冠肺炎病毒於全球蔓延,以及中國人民銀行意外降准影響,市場對全球經濟復蘇前景的擔憂有所增加,料將削弱聯儲局提前收緊政策的能力。 歐央行是次策略評估的最大亮點在於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自歐洲債務危機、中東難民潮及英國脫歐後,歐盟各國間團結受質疑。不過現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已成世界重點議題,一旦歐洲各國能於新能源發展、環保車置換及綠色建設等找到合作點,並充分發揮聯盟間協同互補效應,再配合歐央行前期資金扶持,料有望為經濟帶來新曙光。事實上歐央行早已預期今明兩年區內經濟增長將高於4%,至於年通脹率預期亦分別為1.9%及1.4%,反映該行對未來經濟前景仍充滿信心。 |
|
李佩珊 |
2021-06-28T01:48 |
英倫銀行上周議息,9位委員中僅1位支持即時減少買債,這位正是月底卸任的首席經濟師霍爾丹。換言之,即使面對2.1%的年通脹率,及美國聯儲局放鷹等因素,仍未能使英倫銀行加快收緊其貨幣政策,令巿場感失望,英鎊匯價亦見從高位回落。 現時圍繞英鎊利好因素占多。首先,聯儲局雖說提前加息,但仍有待兩年後,屆時是否有能力加息還需看美國就業市場改善情況,相關變數仍高。而英倫銀行5月議息落實放慢買債,屬實質行動。其次,英鎊利率期貨價格變化顯示,明年12月加息機會率約70%,即加息時間或較美國早。最後,英國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進度理想,截至上周已有八成成年人口接種一劑疫苗,六成接種兩劑。雖然當地爆發變種病毒,但死亡人數未見急升,反映接種疫苗對防疫仍有效,市場較關注能否下月19日全面解封。另外,歐盟接種疫苗進度良好,或年底前英國與歐盟有機會通關,這視為利好英鎊因素。看好英鎊同時也要留意風險,如英國與歐盟就北愛爾蘭邊境關卡問題陷入僵局,如事情弄得不好,北愛爾蘭或有脫英可能,值得關注。 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應視為推介投資任何產品。投資涉風險,產品或大幅波動,應詳閱風險披露聲明再作決定。 |
|
李佩珊 |
2021-05-31T01:57 |
歐洲及美國的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計劃進展理想,並將允許更多市民外出旅游,適逢夏季駕車用油高峰期將至,市場憧憬下半年原油需求將持續復 蘇,有分析估計,紐約油價年內或有望挑戰每桶80美元水平。 筆者對此有所保留,目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產油國聯盟每日仍在削減約600多萬桶原油產能,而隨著全球需求復蘇,油組有意於下半年逐步復產,而為免增產使油市過度波動,油組已同意每月調整增幅上限,將不超過平均每日50萬桶,市場認為油組緩慢增產將有助油價表現。 不過,近期美國與伊朗已於維也納重啟核談判,現正等待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核設施的監督報告,而美方為表誠意或有機會率先解除對伊朗的原油出口禁令,市場估計現時伊朗約有6,900萬桶原油儲存於海上油輪上,一旦禁令獲取消,這些原油將可即時運往世界各地,預計每日出口量可達100萬至150萬桶,或會為下半年原油供應增添變數,亦可能擾亂油組的緩慢增產計劃。加上印度及亞洲地區新冠肺炎疫情仍存隱憂,以及中央政府有意加強重大民生商品價格調控等,均可能抵銷下半年歐、美原油需求強勁復蘇的利好因素,或使紐約油價短期繼續徘徊於65美元附近水平。 |
|
李佩珊 |
2021-05-10T04:23 |
近期銅及鐵礦石期貨價格均突破歷史新高,至於美國大豆及玉米期貨價格離2012年所創的歷史高位分別僅差約14%及13%。大豆及玉米是主要動物飼料,銅鐵則是主要工業用金屬,用於建築及大型機械建造,當這四大類商品價格已是如此高企,加上商品之首油價亦逐步攀升,使市場對全球通脹重臨的憂慮持續發酵。 此外,繼俄羅斯、巴西及土耳其央行宣布加息後,加拿大央行亦宣布縮減買債規模。明顯,面對美國史無前例的經濟刺激計劃,全球各大央行已開始為未來通脹重臨,及經濟過熱情況作出盤算,為一旦聯儲局意外提前收緊政策帶來的市場動蕩作好准備,始終央行對通脹的容忍程度絕非無限。 美國財長耶倫上周意外「放鷹」的言論,雖然事後作出澄清,但所引發的波動性卻足以警惕市場。而於美國長債息高企,以及市場波動性升溫的情況下,利差優勢或有助增強美元吸引力,緩和因美國大舉印鈔,為美元所帶來的下行壓力。 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應視為推介投資任何產品。投資涉風險,產品或大幅波動,應詳閱風險披露聲明再作決定。 |
Steel |
李佩珊 |
2021-04-19T01:03 |
美匯指數自今年3月底創出年內高位後急速回落,且失守92水平,原因不難理解。過去,受惠於拜登龐大財政刺激計劃及新冠肺炎疫苗更廣泛接種等利好因素,使市場對美國經濟及通脹前景愈趨樂觀,帶動美國長債息屢創高位,是支持美匯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過,隨著相關利好因素逐步被消化,市場開始盤算美債息下一步去向,擔心美債息失去上升動力,引發美匯於高位出現回吐。至於激發美元進一步回落的轉捩點,相信在於上周美國公布一個相當高企的通脹數字上。究竟高通脹為何不利美匯?相信主要取決聯儲局的表態。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上周三在一公開場合發言時指,在該局作出加息行動前,必會先行減少買債。由於現在聯儲局連減少買債的時間表也沒有,言下之意,現在距離該局加息日子甚遠。當缺乏加息因素,美長債息要升便不容易,使美元也失去了上升的條件。至於眾貨幣中,以澳元及新西蘭元的升勢較為顯著。相信,主要是市場預期兩國的經濟前景,將持續受惠於內地及全球經濟復蘇,使兩國的10年期長債息均較美國為高,這增強了澳元及紐元的吸引力。 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應視為推介投資任何產品。投資涉風險,產品或大幅波動,應詳閱風險披露聲明再作決定。 |
USD |
李佩珊 |
2021-03-22T00:52 |
去年8月初後金價調整,累計一度跌19%,技術上差點跌入熊市。隨新冠疫苗面世及廣泛接種,加上總統拜登加推的1.9萬億美元紓困方案及歐、美通脹升溫等,這一切均增強市場對美國及全球經濟復蘇的憧憬,從而加劇央行將縮減寬松政策擔憂,使美國長債息急升,不利沒利息的黃金。此外加密貨幣受捧且升幅驚人,突顯高增長型投資工具優勢。最終導致傳統保值黃金的光芒變暗淡。不過近數年來金價由約1,200美元水平上升至今,已累積可觀升幅。 據外媒引述印度政府消息,莫迪政府正計劃禁止加密貨幣於國內買賣、擁有、發行、掘礦及轉移。消息重燃市場對加密貨幣這類欠缺機構監管、投資者保障及低交易透明度資產的關注,亦反映投資潛在重大風險。相反支持金價的基礎因素一直未變,如全球大印鈔票、低息環境及美元領導地位不穩等。歐美央行本月議息會後宣布維持超寬貨松政策一段時間,當中歐洲央行揚言加大買債規模以壓抑日益上升的歐洲長債息。而美國通過抗疫方案後料聯儲局也需加碼放水配合大量發債,這一切均有助增強黃金吸引力。 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應視為推介投資任何產品。投資涉風險,產品或大幅波動,應詳閱風險披露聲明再作決定。 |
Gold , USD |
李佩珊 |
2021-03-01T04:12 |
新西蘭央行於上周議息會議後,一如巿場預期維持利率不變。會後聲明指,將會一直維持寬松貨幣政策直至通脹重返2%水平,且重申負利率政策仍為政策選項之一,又指近期新西蘭元匯率變化抵銷部分政策支持。央行偏寬松言論使新西蘭元短暫受壓,但隨後快速回升,並一度破3年高位。 近期新西蘭元屢創高位並非無因。踏入2021年,受市場對全球商品牛市憧憬的帶動下,銅、鐵、大豆及玉米等商品價格分別飆升至6至9年高位不等,這有望提振商品出口國的貿易條件、出口及經濟表現,而當商品價格上升,商品貨幣匯率也有望水漲船高。年初,內地與新西蘭簽署升級版自貿協定,使新西蘭出口商品有更多機會進入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一點必須理解,新西蘭人口只約500萬,當內地給予政策優惠,容許大部分新西蘭貨物以較低甚至免關稅進口,有望為當地經濟帶來龐大刺激。上周標准普爾率先上調新西蘭信用評級由「AA」升至「AA+」,並預期新西蘭未來四年財政狀況得以恢復,至於經濟將以每年平均約3.2%的速度增長。這正是筆者較看好新西蘭元長遠前景原因。 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應視為推介投資任何產品。投資涉風險,產品或大幅波動,應詳閱風險披露聲明再作決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