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ator |
Time |
Content |
Tag |
何民傑 |
2022-01-24T01:58 |
自從去年中澳門博彩牌照續期討論展開,市場一度擔心美資博彩企業以後不能繼續在中國領土經營,金沙中國(1928)股價更加持續低殘。 在中美角力的大格局底下,中國企業在美國也步步維艱。 |
|
何民傑 |
2022-01-17T04:49 |
財政司長陳茂波在網志發表,新一年財政預算案如果在派發消費券,社會也有不同意見。當然錢放在市民口袋比放在庫房,會使得更有效益。但究竟是好像去年「直升機派錢」般人人有份,還是有針對性協助弱勢社群,以及將盈余退稅,這是需要在理論上立得住腳。 人人派錢一定歡呼聲高,但消費券有抵銷效應,促進經濟增長成效存疑,去年還有推動電子支付的理據,今年故技重施難以說得過去。 根據基本法第107條,政府財政應該量入為出,致力收支平衡,所以有立法會議員提議政府發債再派錢,將會制造「大花筒」後果,倘若如西方國家「有錢洗曬,無錢舉債,還錢下屆」,日後納稅人命運堪虞了。 |
|
何民傑 |
2022-01-10T01:24 |
香港有近40萬名外傭,每兩年一份合約,每月有數以千計外傭需要來港替補,替不少家庭照顧家中長者和幼小,當學校停課在即,因為航班熔斷機制而未能來港的外傭來港無期。 正當郵輪游因新冠肺黨疫情爆發而要急煞,可以搭載數千人的郵輪只有在海中等待。如港府能和其他國家協調,可一次過將外傭從出發地直接上郵輪,在郵輪里計算隔離時間,相信費用雇主也能夠支付。這樣就能一舉多得,一艘郵輪就能夠補給數千名外傭,同時能夠達到高要求的檢疫安排。 非常時期需要非常手法,如各政策局只是關注自己范疇的事,就很難解決實際多變的社會問題,外傭雖然不是當下最緊急的防疫問題,但倘若能用靈活手法解決外傭來港難題,絕對能夠替市民解困解憂。 |
|
何民傑 |
2022-01-03T04:56 |
發展局公布今年第一季賣地,其中一幅屯門住宅用地首引入限尺,單位不能細於280方尺,這種政績工程既減少房屋單位量,更窒礙年輕人及早上車。最諷刺是房委會今年在九龍市中心居屋項目也有170多尺單位,怎麼「只許州官起樓,不許百姓建屋」。如果有年輕人寧願一個人住百多尺單位,也不想和家庭成員一起住二百多尺單位,限尺樓是否只是形式化的治標不治本? 納米樓被污名化,查實小業主可提早上車,獲資產增值好處,發展商可設計會所、靈活安裝家電和家私增加空間。AppleTv有紀錄片介紹世界各地特色家居,中國的集數就是報道香港人如何在納米樓內創造無限生活空間,「官僚限制想像」才是香港房屋問題症結。 |
|
何民傑 |
2021-12-20T00:35 |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昨日投票,長期關注公共開支和簡單稅制的107動力在選舉前向候選人發出問卷,了解他們對於立法會捍衛納稅人權益的看法。 差不多所有受訪者都回覆,根據《基本法》第73條,立法會職權包括批准稅收和公共開支,當選後會在立法會內提出關於監察政府公共開支的質詢。 但對於會不會在立法會內提出關於減少稅金的建議,就有一半人回覆未決定。他們似乎普遍仍然對於爭取減少稅金有所保留,但政府減稅其實是增加效益的表現,也讓自由市場發揮所長,還富於民。 期待新一屆立法會不用被民粹拖拉,有所行止。 |
|
何民傑 |
2021-12-13T01:45 |
新世界發展(017)成立非牟利房社企「新世界建好生活」,鄭志剛擔任主席,研究首階段捐出地皮興建300個、實用面積介乎300至500方尺的非牟利私人資助房屋單位,目標以市價五折至六折向25歲至45歲的首置港人出售單位,首期13.5萬就可以輕松 「上車」 。 方案還建議「上車易按揭」,月供按揭僅5,010元。對一個只有數年工作經驗的年輕人來說,亦應能夠輕松負擔,連運輸局長陳帆日前受訪時仍未有對計劃「落閘」,稱這有助增加供應。 這計劃如能下階段優化,將特價單位賣給現有居屋業主,條件是居屋業主放售原有單位給年輕公屋家庭,公屋單位則可給輪候家庭上車。這樣就能夠有三倍家庭受惠,推動社會向上流。 |
NEW WORLD DEV |
何民傑 |
2021-12-06T03:24 |
捕殺野豬的討論持續發酵,與其訴諸情感直觀,還不如理性思考,減少動物痛苦是出於人類的慈悲,但也要考慮實際效果和成本效益。 動物權利著名哲學家Peter Singer在《行最大的善:實效利他主義改變我們的生活》指出「通過為貓、狗絕育降低疾病在其群體之中的擴散……但是這樣做的成本很高,因為這需要醫療保健、疫苗注射並提供食物與住所。因此,動物慈善機構評估者稱:這似乎不太可能成為一種行之有效地減輕痛苦的方法。 |
|
何民傑 |
2021-11-29T01:41 |
有工會要求電力公司有利潤就加人工,但凡公用事業都須符合各種各類政策限制,電力公司又要用環保燃料,又要再生能源,除非拆牆松綁增加財政來源。 其中香港電力公司可否售賣剩余電力給內地,是值得探討話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稱電力是經濟運行動力,要保障民生和企業正常生產用電,保證電煤穩定供應,解決一些地方電力缺口,防止出現新「限電停產」。 中電控股(002)及港燈(2638)分別為新天然氣發電機組舉行儀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的「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中電曾向內地賣電,利潤八成補貼港市民。港供電可靠度99.99%,只要供電內地妥善規劃,既整合大灣區電力,更減輕港市民電費負擔,屆時談加人工更易。 |
Energy , ChinaElec , Enviro , Util |
何民傑 |
2021-11-22T02:42 |
最近火炭、小瀝源和北區均有工業地改商業或住宅用途,以前規劃新市鎮嘗試人為發展小型工業區,既沒協同效應,也不能與時並進,純粹出於希望讓新市鎮居民當區就業。 城市發展要有機進行,難每分每吋都在地圖上分毫不差畫清畫楚,扼殺社區發展空間。像這類工業村好心做壞事,反過來要上班的人來往社區,且土地未能充分滿足時代需要。當年工廠大廈早北上,連社會主義的內地也有基地將工廠大廈遷移,內地商家更將工廠搬移到東南亞國家,香港工業村工廠用地在這段期間白白丟空。 未來香港無論北大都會還是明日大嶼,要充分發揮每寸土地,須在規劃時容許足夠彈性,精簡更改土地用途流程,成立專責新部門須具有一站式改劃用途職權。 |
|
何民傑 |
2021-11-15T03:03 |
歐洲上星期新增200萬人確診新冠肺炎,德國疫情至10月中開始不斷惡化,上星期單日確診5萬人。同樣確診人數不斷攀升的奧地利,接種疫苗的人口比例和香港相若,只有65%,隨歐洲疫情惡化,當地全面加強防疫措施。世界衛生組織其實早在上月初已經警告,從11月至明年2月,將有接近50萬人在歐洲死於新冠肺炎。但港府對於往來歐洲的航班機組人員,卻沒有按疫情轉變而高度警戒。 過去兩星期有不少來港機組人員抵達後確診,其中更有人因豁免檢疫而在社區有不同程度活動,僅僅是圍封和檢測的開支成本也以百萬計。面對潛伏期長和沒有病征的新冠肺炎,對於不同國家的疫情轉變需要有動態平衡,果斷強制隔離,才能保住難得的清零局面。 |
|
何民傑 |
2021-11-08T04:11 |
西方與病毒共存防疫策略徹底失敗。美國單日確診2.6萬宗,英國達3萬;和香港一樣是彈丸之地的新加坡學習西方模式,結果單日確診3,000到5,000人,醫療系統瀕崩潰,有醫生因工作確診死亡,社會代價沉重。 因海外疫情失控,要香港降低海外入境人士防疫措施是同樣代價不菲,現時每日都有數名人士在隔離期間確診,降低入境要求後患無窮。相反內地、尤其廣東省大灣區疫情相對控制得當,兩地通關對疫情影響不大。 西方模式讓病毒能夠不斷尋找新的宿主,所以不斷變種適應外在環境。美國有鹿群發現大規模患上新冠肺炎,加州奧克蘭動物園更為部分動物接種疫苗,長此下去疫情將不會絕跡。如果全世界也用中國模式90日,才能讓病毒銷聲匿跡。 |
|
何民傑 |
2021-11-01T01:19 |
內地由煤荒引致電荒,全國多個省份限電限產,連帶農業也受影響,遇上早前的洪荒,收割要由電動化改成人手,蔬菜價格因而飆升,可以說是不可預見的後果。 香港在2014年曾經討論兩間電力公司以外,是不是要引入內地電網,特區政府還煞有介事進行大型諮詢,當然最後在一片反對聲音下不了了之。電力穩定是國際城市的首要條件,香港曾經被CNN報道在電力供應上勝於紐約,面對颶風侵襲後仍然能夠迅速提供穩定電力。 內地面對經濟蓬勃發展,人口急速城市化,電力需求不穩定,莫說要提供給香港。而香港有上百年的電力供應基建,加上全球采購能源,日後要發展創科中心,電力穩定也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
agri |
何民傑 |
2021-10-25T04:21 |
施政報告提出開拓新北都會,這是走向中港融合的正確方向,但忽略了增加市區用地。 香港房地產協會在施政報告後發表報告,就房屋和土地供應提出短中長期建議,替政策補漏拾遺。 筆者在電台節目訪問了該會副會長施家殷建築師,他表示葵湧貨櫃碼頭吞吐量不斷下跌,且當年設計的基礎建設並未能符合現代智能物流需要,搬遷往桂山島等選址時可以一石二鳥,既能提升碼頭營運效益,也可以騰出超過九個太古城面積的市區用地。 事實上,搬遷葵湧碼頭的討論已經多年,曾經有建議搬遷往長洲南部,也有建議在青衣或大嶼山填海搬遷,這是城市有機更新的頭等大事,何必拖延浪費朝夕。 |
Real Estate , Real Estate |
何民傑 |
2021-10-18T01:51 |
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新界北,開拓成為居住二百萬人的北區大都會,和接鄰的深圳多變互通,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強力引擎。 上星期本欄建議將跑馬地馬場搬遷北大都會,其實還有很多想像空間。特首曾經指出,政府部門日後可能會搬遷到北大都會,負責推動創新科技和支援中小企的生產力促進局大樓位於九龍塘,日後搬往北大都會能騰出市區土地,沿著這種移形換影的思路,實在有不少讓整個香港發展和更新的動力。 而現時地理上在新界北區並沒有一所大學,讓現有的大學搬遷主要校園到北大都會,也可以讓市區有更新空間,理工大學在尖沙咀的校捨群是其中可以考慮的方案。 |
|
何民傑 |
2021-10-11T04:41 |
施政報告提出北區大都會,提升討論了十年的新界東北大發展,加入雙城三圈概念,成為香港城市發展的另一引擎。當然大眾會提問發展的錢從何來?財政司長陳茂波前日出席電台節目,就解釋將以融資、公私營合作等方式解決發展的成本。 當然,北大都會鐵路概念已經有十多個站點,連同車廠,單單是發展鐵路站和車廠上蓋物業,已經足夠鐵路開拓成本和為庫房帶來連續收入,這還未計算政府賣地收入和發展商補地價的收益。如果將跑馬地馬場搬遷到北區大都會,除可以將香港賽馬事業提升成為大灣區的娛樂休閒中心,制造當區就業機會,帶動深港人流,還可以釋放港島區寶貴土地,部分土地興建住宅肯定炙手可熱。 |
|
何民傑 |
2021-10-04T02:01 |
傳教士那夏理的名言「行勝於言,言而不行,不若不言」,當年她來華辦學興教,身體力行。香港要解決復雜的房屋問題,單靠政府有心無力,民間協力始是出路。 新世界發展(017)數年前推出「新世代首置計劃」協助年輕人上車,上星期宣布成立全新非牟利房社企「新世界建好生活(New World Build for Good)」,冀結合商界及民間力量,以創新思維解決困擾香港多年的住屋問題,是首個發展商行勝於言,相信快有具體項目推出。 新世界社企還成立專家小組,研究年輕家庭上車難、公屋輪候時間持續延長、人口老化卻缺乏「長者友善房屋」等議題,發展商有土地有專才有經驗,還看如何運用在解決樓荒。 |
|
何民傑 |
2021-09-27T05:04 |
筆者日前接受新聞透視訪問,探討港府擬於2025年禁止食肆使用外賣餐具。香港人均住屋面積少,廚房細,新冠肺炎疫前疫後,外賣三餐都是常態。 當年香港推膠袋稅,膠袋變大變厚,膠袋轉成手抽包裝和紙袋,是否真的減廢難以量化。 塑膠外賣餐具輕便、衛生、省時,日後全面禁止,除了擾民,午飯時間中環麗人拿著飯碗排長龍,實是國際景觀。 花得起高檔食肆飯錢的繼續杯盤狼藉,禁制除了是一場秀,只害苦了窮人。 |
|
何民傑 |
2021-09-20T02:00 |
香港房屋和社區發展從來都是兩條腿走路,政府和商界合作無間,並將寶貴經驗帶回內地城市。如希慎興業(014)利氏家族為首批投資內地的港商,八十年代內地改革開放便參與建設,發展廣州花園酒店。 最近希慎把握上海商業地產市場於新冠肺炎疫情受控後復蘇,出租率穩步上升時機,於上海市黃金地段,以相當相宜的價錢購入上海CBD靜安區商業項目,打造新舊城區融合的上海利園,出租率皆維持90%以上並不稀奇。這交易達42億元,但對有100億元現金儲備的希慎來說是九牛一毛。 希慎上月才和國際辦公空間平台IWG成立合資企業,於大灣區共同發展及經營靈活辦公空間業務,港企融入國家大局發展,走在大方向之中。 |
HYSAN DEV |
何民傑 |
2021-09-13T04:19 |
城巴、新巴和龍運專營權屆滿,政府有意續牌,但已跌入談判陷阱。當年中巴經營不善,廿多條線公開投標,城巴才入場,同與新巴在港島。 如今一統城巴新巴的Bravo同樣經營困難,但港府未有把港島專營權公開招標;再者,政府默認兩巴合並,這和鼓勵競爭的政策背道而馳,甚至有官商勾結之嫌。 現時專營權談判,正是好時機改善港島巴士服務,包括引入競爭,把有關專營權拿出來公開競投,庫房財赤,何不多項收入?中央近期積極打擊壟斷,長久以來,新巴、城巴兩間公司一直壟斷港島區巴士業務,可服務有目共睹,現在應該是時候改變港島區因專營而出現的壟斷局面。 |
CHINA MOTOR BUS |
何民傑 |
2021-09-06T02:15 |
經濟學家柯林斯的《為何你買不起房子?》一書分析全球樓價攀升背後,房屋和地產在按揭信貸和金融政策推動下,建構出「房屋—金融反饋資本循環」這論述,還引用南韓、新加坡等地的房策,提出破解之道。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以來的長中短期房策,長期是大規模填海造地,中期改變公私營房屋比例,短期過渡房屋協助未配公屋的基層市民。但較少人關注的是2017年推出的首次置業計劃,雖然至今只是有三個首置盤,在私營房屋和居屋之間構建置業階梯,已出售項目也使洛陽紙貴。 首置計劃以市價七折出售,除了讓年輕人更易上車,也可以同步累積樓價升值成果。加上由私人發展商規劃設計的樓盤質素一般比房委會的高,升值能力也較強,無怪乎形容購入首置樓的年輕人是喜從天降。 |
Real Estate , Real Estate , AEON CREDIT |
何民傑 |
2021-08-30T04:19 |
筆者一直認為垃圾征費這一類環保稅,對富有人家來說是九牛一毛,幾十蚊一個月的垃圾袋費用,相等於一口波爾多法國紅酒,但對基層市民卻是購買健康生果的每月開支。 有團體還嫌立法後推行的時間要18個月以上是太久,如何在三無大廈推行垃圾征費?會不會有人將垃圾丟掉在後樓梯和街頭小巷?台北市當年推行垃圾征費,台北郊區就四處是拋棄的垃圾。南韓都有垃圾征費,但當地飲食習慣相對簡單,中國人煮食多廚余,湯渣殘羹以後會不會弄壞大廈水管?新冠肺炎疫情下,餐廳防疫限制多,市民放工後難道要自備餐具買外賣?全港要收起垃圾桶,大汗淋漓換口罩也要「袋住先」。 |
Enviro |
何民傑 |
2021-08-23T05:51 |
特首林鄭月娥在香港電台舉辦的施政報告公開論壇中,被問到消費券會否再次推出,她即場回答需要考慮香港政府財政狀況和經濟發展。根據基本法第107條,特區政府財政需要量入為出,審慎理財,在未來幾年公共財政赤字的現實下,消費券這一類派錢方案有可能違反憲法原則。 科技大學經濟系前系主任雷鼎鳴教授早前撰文推算,花360億元消費券,只短期提升經濟89.1億元,效用不彰。這還未計算推行消費券的逾6億元行政費用,電子支付當然是大勢所趨,但受托機構也省下推廣費用,政府好應替納稅人協商更低行政費用。七傷拳為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崆峒派的武功,若是使用者功力不足反而會造成自身之內傷,消費券實是公共財政七傷拳。 |
|
何民傑 |
2021-08-16T04:55 |
小米集團(1810)雷軍剛剛宣布要以世界第一銷量為目標,蘋果手機已不是目標,只需超越南韓三星。新疆棉事件造就內地體育品牌業績,還四出收購海外品牌,愈做愈強。 物流最強的順豐順著網購熱潮勢強,以175億元收購嘉里物流(636)51.5%股權,當中特別股息每股7.28元,小股東只要先接納要約,就能避免錯失特別股息,獲利後日後也可購回股票。 這次收購要約價約為市盈率27倍,高於全球大部分物流股,嘉里國際貨運業務可助順豐把握內地企業國際化的大趨勢。順豐與嘉里物流近乎完全互補,將國際物流平台打通成內地市場的鑰匙。 嘉里物流上周五收報23.8元,跌0.4%。 |
|
何民傑 |
2021-08-09T02:02 |
東京奧運會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爭議下落幕,卻成歷史上難以抹走的奧運精神,排除萬難完成目標。2013年,日本官方曾料舉辦奧運成本約73億美元。截至去年9月,據牛津大學研究計算,日本實際投入達近158.4億美元,成本超支100%,創下夏季奧運會歷史紀錄。這還未計算疫情影響下收入大減。從實際收入計,辦國際盛事經濟效益不易計算,尤其對新興城市聲譽效應,純以金額難以評論正負。還有對國民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大型盛事確能幫得上手,也視乎國情和國力能否應付。 香港曾申辦亞運失敗,當時場地設施明顯落後,如今公私營合作設計營運的啟德體育園將落成,如能引用更多營商智慧去規劃未來舉辦大型盛事,是正好時機,全運會或可一試牛刀。 |
USD |
何民傑 |
2021-08-02T04:21 |
昨日全香港市民都陶醉在收取消費券,可惜整項計劃完全和現在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大目標割離,難怪香港的管治人才未來必須具備協調跨澳門的宏觀能力。 香港接種疫苗的人數已愈來愈高,在商界大力推出疫苗大抽獎推波助瀾之下,加上政府協調各個機構在社區接種疫苗,9月份真的有可能達致接種的目標。 但要持續接種的勢頭,就要社區持份者深耕細作,例如希慎興業(014)除了配合疫苗大抽獎,還聯同港安醫院以及保良局推出多項計劃,免費讓接種疫苗人士作身體檢查。在利園區工作的前線人員又有津貼和額外假期,每多一名員工接種,希慎還會捐出慈善資金讓保良局幫助受疫情影響的弱勢社群。 |
|
何民傑 |
2021-07-26T01:33 |
有市場調查機構公布,在新冠肺炎疫情底下的手機銷售狀況,小米手機已經超越蘋果手機銷量,僅次於南韓三星手機,全球排名第二,且銷量在去年疫情期間急速增長。 其實蘋果手機iPhone12的銷情已經不錯,比對上次的型號理想,但始終蘋果手機針對高端市場,相比小米手機市場占有范圍廣大,從低端入門手機到高端先進型號,從發展中國家到成熟市場都有所針對。而且小米重視客戶粉絲,除了各地有米粉團「自組織」,還在大學設俱樂部,長期收集年輕人用家意見,還會在小米總部每年設「小米家宴」,包交通住宿宴請忠心粉絲,創辦人雷軍親自出席,充滿「中國特色」人情味,小米從中也能不斷優化產品設計和發展方向。 |
|
何民傑 |
2021-07-19T04:04 |
筆者上星期在電台節目訪問特首林鄭月娥,談論到公共問題很多時候不能單靠政府去解決,尤其公務員已逾19萬人,能夠讓私營部門去協助的,都應該盡量交給民間處理。 節目中,特首談論到新公營街市引入引入私營管理,現時效果顯著。但除了服務管理,較為軟性的社會問題,更加需要民間機構用靈活智慧深耕細作。 近年香港特別關注的身份認同和保育等社區問題,慈善組織和社區團體就比政府部門更能夠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好像由何鴻毅家族基金贊助,及城市日記主辦的嶄新社區計劃「香港時地人」,透過培育街坊利用新聞學、生態學、文學及敘事治療,發掘和書寫自己的社區故事,更貼近「地氣」,在社區散發正能量。 |
|
何民傑 |
2021-07-12T01:33 |
新世界發展(017)近年不惜工本提升品牌形象,如去年開幕的尖沙咀K11 MUSEA,成功加入藝術元素,贏得不少掌聲。赤兔馬亦偶有失蹄時,旗下大圍柏傲莊III第1座及第8座發現混凝土未達要求。面對重大危機,集團未有采取駝鳥政策,果斷宣布拆卸重建,成本雖較高,但比修補工程來得更徹底,令樓宇質量更有保證。同時搞肥雞餐,主動補償予買家,以樓價1,500萬元計,總補償額約115萬元,顯然是個願意承擔責任行動。 外界關注屋宇署6月接獲柏傲莊III檢測報告後,售樓活動仍繼續,新世界即時拆彈,澄清當時經注冊結構工程師評估後確認樓宇結構安全,涉事牆身結構占已興建樓層牆身結構約1%,有關問題可藉更換或重造等方案解決,類似情況並非罕見。處理危機,除花錢外,更最重要是敢於承擔。 |
NEW WORLD DEV |
何民傑 |
2021-07-05T04:33 |
財政司長陳茂波任內沒有對公共財政制度有很重大改革,但香港卻不幸地經歷2019年以來社會事件和全球新冠肺炎沖擊,公共財政收入大幅萎縮,開支卻要因振興經濟和應付疫情而大增,當然大家在准備接受5,000元消費券時,並不會留意到公共財政的隱憂。 估計今年賣地成績表並不會太差,上半年銅鑼灣地王為政府帶來百多億元收入,還有正在准備以雙信封制招標的中環地王,雖然最後中標的未必是最高投標者,但相信價格也不會相差太遠。 可是究竟香港的公共財政收入能否永遠依靠出售土地?土地儲備有更多要更改成為發展公營房屋,賣地收入也會相應減少。還有消費券究竟有沒有振興經濟的效果?還是只會抵銷市民日常生活的開支,還要避免最後演變成慣常的民粹福利。 |
|
何民傑 |
2021-06-28T01:58 |
本欄在1月初倡議舉行新冠肺炎疫苗大抽獎,現在數以億元計價值的獎品,確實增加了接種疫苗的人數,但距離全民免疫仍然有很大距離。 早前天水圍17歲少女和剛確診的27歲地勤人員,都沒接種疫苗,也在確診後傳染了給其他人。如果18至65歲,沒有特別身體狀況,無論動之以情,還是說之以理,都堅決拒絕接種疫苗,倘若日後他在香港確診,在公立醫院的相關醫療費用應該由他自己全數支付。 筆者在去年第三波疫情時確診,出院時還很天真的問醫護人員在哪里結帳,原來慷慨的特區政府是完全免費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如果對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士收回治療成本,也可以警惕他們在日常生活提高警覺,不應該將自己的選擇代價,交付給納稅人和其他可能受他感染的人士。 |
|
何民傑 |
2021-06-21T05:30 |
薩爾瓦多成為地球首個國家將比特幣視為法定貨幣,這是繼特斯拉將比特幣放在財務報表資產後,在商業機構以外有政治組織全面接受比特幣這項新事物。自由經濟哲學家海耶克解釋過法律並不是發明出來,而是發現出來,在復雜的人類群居生活中,發現原有規律才能以法律作出規范。但可惜現在政府官僚對新事物莫衷一是,對於不認識新事物采取獵巫心態,通通拒諸門外。 幸好財庫局指會研究加密貨幣規管方式,但加熱煙命運則相反,正當全世界有近100個國家地區規范加熱煙,美國FDA承認這是可替代傳統香煙的有效產品,連內地今年完成諮詢全面規范和征詢。港府續提出3年多前草擬的全面禁止法案,難怪上周各行各業組織成立規管加熱煙大聯盟,要求政府與時並進,世界潮流浩浩蕩蕩,港府應適時檢討。 |
|
何民傑 |
2021-06-07T04:24 |
社會各界送機票送米粉送單位,只求人們接種新冠肺炎疫苗,防范第五波變種病毒侵襲,預約接種疫苗人數明顯增加,但和預期達致全民免疫的目標相距甚遠,我們不得不承認香港有一批民眾,已經決絕不會接種疫苗。 現實的情況是香港已經采購超過人口需要的疫苗數量,而且疫苗始終有期限,如果任由疫苗浪費,對世界各地未能購入疫苗的地區實在欠缺道義。好像台灣單日數百確診,美國也只能送出70多萬疫苗,遠遠未能達到當地民眾需要。 香港政府要考慮讓決意不接種疫苗的市民表態,將原本留給他們的疫苗送給海外有需要的地區,以免其他地區疫情惡化,連醫療系統也崩潰,香港政府也能好好掌握有多少人是堅拒接種疫苗,對於規劃來年疫苗采購也能更好估算。 |
|
何民傑 |
2021-05-31T02:19 |
本欄在1月倡議送車送樓大抽獎,增加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數量,防止疫情惡化,盡快將經濟回復常態。當時有人嗤之以鼻,有人認為醫學問題不能以商業方法解決,有人勸告筆者還是留給政府自己去解決。 香港接種疫苗人口比例在先進城市排行榜末,通關無望,商界不得不主動出擊。上周末,發展商宣布送出單位大抽獎後,即日預約接種疫苗人數以倍數上升,未來每兩周送出大獎,包括配偶配對服務,為了救港,送車送樓送老婆才行得通。俄亥俄州州長Mike DeWine是共和黨傳統老政客,當然相信市場力量,雖然估計他並沒看過本欄,但每周送出100萬美元抽獎鼓勵接種疫苗,不但有實際效果,還在國際新聞占上連日頭版。香港要改善國際形象,有時要學習司馬光砸缸,think out of the box,適當時候一擊即中。 |
|
何民傑 |
2021-05-24T02:38 |
筆者1月時在本欄提出要推行新冠肺炎疫苗大抽獎,由民間發起送樓送車,鼓勵全民接種,應對香港「沒有大台」的不合作運動,避免去年全民檢測反應冷淡同樣後果。 除動之以情,說之以理,還可以物輕情意重。泰國清邁府湄曾縣(Mae Chaem)讓人民接種疫苗後,就有機會獲得價值1萬泰銖小牛。當然,香港送出小牛也沒有地方飼養。美國俄亥俄州本月推出「疫苗百萬彩」(Vax-A-Million),百萬美元和獎學金引人打疫苗,首周接種人數增53%,紐約州、馬里蘭州及俄勒岡州相繼效法。 日本埼玉縣和蒙古國還直接派發現金或消費券給接種市民,每針換成港元約數百元,香港人均收入高,每針可以提高到1,000元左右,反正消費券也派了5,000元 ,沒有全民免疫,談何經濟復蘇。 |
|
何民傑 |
2021-05-17T01:48 |
上周希慎興業(014)及華懋以逾197億元中標銅鑼灣商業地,創商業地4年新高。這是協同效應(synergy)的絕佳例子,體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當然,在銅鑼灣的黃金地段發展約107萬方尺的頂級商業空間,本來是市場上一個罕見的機會。更重要是加路連山道項目是希慎利園區的自然伸延,極有戰略價值。倘若日後希慎翻新或重建利園區其他大廈時,具搬遷彈性,保留現有租客。 而且項目將擴展利園區商用樓面的規模至超過500萬方尺,規劃中以全天候行人天橋和行人路連接港鐵站和利園群,創造步行環境。 希慎截止去年底現金超過250億元,高價買地並無財務負擔,反而多幾幅具此效應的土地出售,港府財赤將迎刃而解。 |
HYSAN DEV |
何民傑 |
2021-05-10T04:31 |
上星期有幸和城中富豪一同參觀半山波老道新樓盤,還能夠一窺亞洲尺價最高的頂層單位,感受大地在我腳下。香港豪宅市場持續發展,難怪金融中心地位屹立不倒。 近年頂級豪宅買家流行一種最潮的生活模式,我們稱之為富「雙」之家。何謂富「雙」之家?即買家一並購入相鄰單位,將其中一個打造成純家居作息及安寢之所,而另一邊則設計成買家的游玩和宴客區,例如收藏和展示名酒、名畫甚至限量版玩具等玩意,又或豪裝設高端電玩和影音設備等,總之足不離層,一邊享受豪華舒適的家居生活,另一邊卻可恣意玩樂。 所以一所單位的價值已經不能單單用尺數來衡量,發展商如何配合社會需要,規劃出更貼近用家的社區和單位,就能夠創造出相配的價值。 |
hk real estate |
何民傑 |
2021-05-03T01:13 |
世界各地政府都推動官商合作,無論是照顧弱勢社群的慈善活動,還是開啟大型基建,甚至是軍事國防,都需要靈活變通和創新的商界注入力量。美國拜登政府兩大計劃,一個是依靠商界創造就業職位,另一和商界合作重振基建,都不由官僚直接實行。 筆者上星期在電台訪問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她就直言港府不需要過分擔心被批評官商勾結,只要能夠解決社會重要問題,都應該和商界合作,還舉例葵湧貨櫃碼頭面對產能過剩,應該配合大灣區發展重組貨櫃碼頭,騰出鄰近市中心的寶貴土地興建公私營房屋。 等同九個太古城般面積的葵湧貨櫃碼頭,不但能夠提供大量住屋,搬遷老化碼頭,始能效法世界第一的上海洋山港般,應用科技提升效益。 |
Infra |
何民傑 |
2021-04-26T03:35 |
自從哈佛大學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於1997年著作《創新的兩難》(Innovator’s Dilemma)提出「破壞式創新」或「顛覆式創新」,創新的新經濟被冠以顛覆的惡名。加密貨幣體現了去中央的極致,挑戰貨幣發行由政府壟斷局面,首當其沖是美元作為國際交易工具。誠如其他突破體制局限的新經濟,開首自成體系,壯大後與傳統經濟有機融合,最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Uber在各地被規范認許營運,也不過如此。 Coinbase在美上市,再起加密貨幣熱潮,其交易量其實只是十大平台之末,其余九大平台,有五所設於香港,但Coinbase懂得與現有體制妥協,先在德國上市,一直以融合舊經濟為任,加密貨幣遲早讓各國政府認許。 |
|
何民傑 |
2021-04-19T01:17 |
曾經有女大學生向筆者抱怨,男朋友放學後總是去譚仔吃米線,我笑說男朋友其實很體貼,你吃10小辣,他可吃大辣,各取所需,皆大歡喜。現在多了一個理由,譚仔米線上市了,以後,約會在「譚仔國際」吃碗「實兆喇」,比高檔餐廳多一分香港味道。翻查上市文件,去年9個月百多間分店就招呼了兩千多萬名顧客,顧客每花費$100,就有$31是出糧給「譚仔姐姐」,租金不過是$3。下次多吃一碗,支持本地就業。 筆者從深水埠老店已是老顧客,原來3名高層也由低做起,其中有管理層更在麥當勞工作長達17年,至2015年晉升為餐廳經理,其後輾轉跳槽及進修,至今成為「譚仔」品牌的助理總經理。 譚仔實在是「香港精神」新故事,期待有誰拍出《愛在譚仔十少辣》。 |
IPO , IPO |
何民傑 |
2021-04-12T04:20 |
本周四是「全民國家安教育日」,港府辦了不同展覽和活動,從開放紀律部隊訓練學校到舉辦創作比賽,宣傳這個對港人來說,並不熟悉的「國家安全」概念。 有學者歸納「國家安全」有五個重點:一是國家生存不受威脅;二是國家領土完整,不受任何侵害;三是政治獨立,主權完整,維持政府正常運作和國家發展;四是維持經濟制度正常發展;五是確保國民傳統生活方式,不受外力干涉與控制。 香港過去幾年就這五方面,都承受不同程度和形式的沖擊,究竟怎樣才能讓香港在維持「一國兩制」這獨特制度同時,建立保障「國家安全」的傳統,是一道留給港人的難題。 |
|
何民傑 |
2021-03-22T01:27 |
長江實業集團(1113)上周四指以170億元向李嘉誠基金會購入三項英國基建資產及一項歐洲基建資產,當中有配電、水務、配氣和轉廢為能公司,這類公用類企業長做長賺,等待時機轉手更是倍翻。但究竟長實買貴了,還是買入便宜貨? 這可以參考上星期,英國配電公司Western Power Distribution以1.73倍的監管資產價值(Regulated Asset Value,RAV)售出。RAV其實是一般公用服務轉讓時的計算方式,用這方法計算長實擬向李嘉誠基金會購買之英國基建資產,將相等於250億元。所以現時李嘉誠基金會等同於以「親戚價」轉讓業務,遠低於公用業務資產轉讓的成本。這還未計算荷蘭基建的價值,長實股東這次收到「爸爸的禮物」,實為超值,難怪大行普遍看好。 |
CKH HOLDINGS , Infra , Util |
何民傑 |
2021-03-15T03:46 |
筆者曾經在本欄建議新冠肺炎疫苗接種搞大抽獎,交由市場推廣,解釋疫苗副作用,這會更加深入民心。但似乎官僚系統還是相信政府部門自己管理,好像食環署早前表示,會在對餐飲業務的指示中加入要求,餐飲處所要加強空氣流動至每小時換氣率達6次,或者安裝合規格的空氣淨化設備,目標是業界能在4月底之前達到要求。 但是有商場還未等待政府強制要求,就身體力行,還出錢出力為配合最新防疫要求,如希慎興業斥資300萬元,購入600部本地研發的醫療級別空氣淨化機,免費提供予商戶使用。希慎還推出Dine Safe約章,食肆將根據約章,加強場內清潔消毒和員工個人衛生,如果要等待政府部門草擬約章,可能又要花費一年半載。 |
|
何民傑 |
2021-03-08T01:23 |
美國傳統基金會過去25年評估香港自由經濟,排名世界第一,只是去年被新加坡取代,但今年基金會將香港排除於評估名單,因為政治考慮,而不再為香港評級。 自由經濟排名涉及貿易自由、稅制、政府開支、規模,以至對商業活動的管制等等,香港幾年來基本因素轉變不大。筆者曾多次接待另一量度自由經濟排名的費沙研究所學者來港解釋排名機制,雖然港府在施政上有所調整,但整體基調未變。 如果這次香港被除名是西方陣營要邊緣化香港的國際地位,港府和中央不得不大刀闊斧,將香港的自由經濟招牌保住,繼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
|
何民傑 |
2021-03-01T04:35 |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如確診人數不清零,就算疫苗接種量多,仍難言短期通關。 現時抗疫主要靠政府政策,政策又不時改變,宜多談市民和商界的配合應對。 近日在K11 Musea商場內一所餐廳有確診個案,政府未用公權強制封場,商場所屬的新世界發展(017)即主動將商場關門兩日,大清潔之外,還要求員工每周檢測陰性才能上班。 負責檢測的聶德權局長,早已倡議「願檢盡檢」,如果所有曾有確診個案的場所,都主動這樣應對,曾到訪相關場所的市民又自動檢測,就能更有效阻止病毒傳播。 |
|
何民傑 |
2021-02-22T01:49 |
波叔第四份財政預算案,肯定是紅光蛋,財赤將超過3千億元,達歷史新高。 前人種樹後人享,港府積累甚盈,如本年末經濟真的反彈,未必要此時大開新稅項。 股票印花稅看似簡單,但損香港最根本的金融中心地位,銷售稅向窮人開刀是殺雞取卵,加煙草稅會引來黑幫販買私煙,物業稅與差餉重疊是雙重征稅。 財爺要開源,算盤甚難堪,還應從節流入手,精簡政府規模,省減人力開支,停止錦上添花式基金服務,集中資源照顧最有需要的群體。還應研究將公營機構、物業民營化。 產業署管政府物業,年收租金不過億元,何不將物業出售一了百了,收入填補庫房空虛。 |
|
何民傑 |
2021-02-08T01:34 |
筆者去年初已鼓勵讀者買入白銀,原因是貨幣量化寬松措施,黃金和白銀等具貨幣功能,在美元以外,將再被重視使用。 而白銀價格一直與黃金格價脫節,去年黃金已回升至高位,每安士更突破2,000美元創歷史新高,白銀當時仍然落後。 可是今日白銀再被世人關注,卻源於華爾街大鱷,反被小股民蟻群式圍攻,下一仗更宣稱要在白銀價格上再戰大鱷。 白銀長期被沽壓,確是源於有大行積存白銀,小股民這次要讓白銀價格回歸正常,就要懂得呼吁世人買入白銀實貨,而不要囤入衍生工具或紙白銀,讓白銀實貨短缺,大鱷始會於沽空白銀時敗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