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此頁

專家評論

  下一頁 > 
所有 80後投機客 Bittermelon Sammi 丁世民 中概股追擊 何民傑 何車 保險脈搏:英國保誠 劉嘉輝 劉瑛琳 區麗莊 吳啟民 吳庭琛 吳詠儀 周永俊 周顯 嘉士伯 姚俊龍 姚浩然 宏利香港 宣震 屈宏斌 岑智勇 廖立嘉 張世昌 張敏華 張智威 張競達 彭偉新 彭啟明 徐家健 徐燦傑 惠理基金 成山銀子 文德華 文慧詩 文錦輝 施俊威 春哥 曾國平 曾淵滄 朱紅 李佩珊 李偉傑 李偉賢 李峻銘 李巍 李慧芬 李浩德 李浩然 林偉雄 林嘉麒 林子傑 林家盛 林建華 林樵基 林禧彥 林賽盈 梁偉民 梁偉源 梁君馡 梁天卓 梁振輝 梁傑文 梁焯峰 梁鈞宇 植耀輝 楊松坤 歐維鈞 汪敦敬 沈家麟 沈慶洪 沈振盈 塗國彬 湯文亮 溫嘉煒 匯豐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 潘國光 潘志明 潘志業 潘鐵珊 灝昇 熊俊傑 熊麗萍 王冠一 王海翔 王美鳳 王良享 王華 瑞銀 甘小文 畢明 盧德芳 盧志威 盧志明 盧楚仁 盧銘恩 羅尚沛 羅明立 羅曉鳴 聶Sir 聶振邦 股中人 胡孟青 胡雪姬 英國保誠 莊志豪 莊志雄 葉佩蘭 葉尚志 葉澤恆 蔡嘉民 藺常念 蘇沛豐 許繹彬 譚智樂 財子O 費高 趙晞文 趙海珠 連敬涵 郭家耀 郭思治 郭釗 鄧澤堂 鄧聲興 鄭叻 鄭天殷 鄭家華 鄺建揚 鄺民彬 金曹 錢琛 關焯照 阮子曦 陳偉明 陳偉聰 陳大偉 陳寶枝 陳建良 陳恩因 陳欣 陳永傑 陳永陸 陳海潮 陳錦興 陳鳳珠 陸東 顏招駿 首域盈信 首源觀點 馬鐵穎 馬麗娜 馮南山 高息先生 麥嘉華 麥子麒 黃偉豪 黃嘉俊 黃國英 黃子燊 黃展威 黃志陽 黃敏碩 黃景明 黃景朋 黃澤航 黃瑋傑 黃集恩 黃麗幗 黃國英 黎偉成 黎堅輝 龍志濤 龐寶林 龔偉怡 龔成 龔方雄
評論員 時間 內容 標籤
許繹彬 2025-04-24T11:17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不經不覺已近三個月,其狂人本色在這三個月內可謂發揮得淋漓盡致,不斷將「關稅」政策問題玩弄於鼓掌之中,弄得全球政府均疲於奔命。外間最初以為,特朗普的所作行為會為美國帶來無限好處,但其實相反,在狂人上任後,美元突然轉弱,美債持續受壓,美國經濟及通脹前景更是令人堪憂;狂人的極端統治行為猶如暴君,不願聽取民意,引起國會內閣官員不滿,開始對於其經濟政策出現意見分歧;更因特朗普的狂妄行為,加劇美國經濟衰退,及削弱美國在全球的競爭力,社會上更因分化而引起動盪。 話說未完,近日特朗普突然又有出人意表的行為,威脅要解僱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市場因而產生憂慮,更進一步影響對美元資產的信心,道指曾在復活節長假後,一度跌至38,000點重要支持區;而納指則16,000點不保,低見15,690點;美國除股票市場外,匯市及債市亦慘遭拋售,因而令本周一(21日)出現股、匯、債均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相反港股在假後反而呈現強勢,原因當然是有國內數據的加持,才能如此出眾。 內地經濟數據理想,帶動港股於復活節後再度「復活」,事緣內地4月的一年及五年期LPR分別持平於3.1%及3.6%維持不變,數據令市場憧憬快將降息降準,以應對貿易戰所帶來的衝擊,令A股低開高收,國內三大指數均以接近全日高位收市,跑贏亞洲其他重要股票市場。而恆指受惠國內股市走勢亮麗,在假後不跌反升,更在截至昨日(23日)呈現三連升的局面,南下「北水」大手買入港股,令北水淨入達213.6億元,資金主力追捧指數ETF,盈富基金(02800)及恆生中國企業指數ETF(02828)均是其主要吸納對象。而京東(09618)及美團(03690)的內鬥情況仍然持續,外賣平台就外賣騎手「二選一」問題出現爭拗,股價雙雙創下半年新低,即使昨日(23日)有所反彈,但投資者已存有戒心及失去信心,期待它們爭拗有所緩和,才有望重回勇態。 筆者認為,即使港股在國內的數據支持下顯得硬淨,但始終對狂人特朗普舉棋不定的施政方針仍有所顧忌;深信港股短期仍會大上大落,令港股逢高即出現沽壓,連一直支持港股的北水,在昨日(23日)亦承大市反彈時出現沽貨的情況,締造了北水淨流出近182億元,是2021年2月24日後最多,相信連北水也是靜候回落時才買貨。正因投資者對後市仍感不明朗,因而有感即使港股有所反彈,亦只是個別板塊帶動。 若投資者在亂局中怕選錯對象,倒不如買入指數相關的ETF,盈富基金及恆生中國企業指數ETF成交急增,可見並非沒有道理。未來,港股相信仍會受制於特朗普的一舉一動及國內所公佈的數據。適逢五一黃金周將至,澳門旅遊業相信亦因此受惠,當中永利澳門(01128)集消閒娛樂於一身,因而有望水漲船高,不妨多加留意。
許繹彬 2025-04-17T14:41 關稅問題持續,四方八面的消息令市場混亂;就好像剛過去的周末,美國海關沒有照原定計劃向多種電子產品收取新關稅,但其後美方又揚言會再對這些產品另行徵收關稅。然而投資者可能對「關稅」這類習以為常的話題早已適應,因而本周初時並無損他們對港股的投資意欲,截至本周二(15日),恆指更曾一度締造出6連升及累升超過1,600點的格局。可惜近日正值復活長假將至,成交可能因為假期前夕變得異常淡靜,全日成交跌穿2,000億大關,暫低見1,850億元,是自今年2月6日之後兩個月新低。即使繼續支持港股的「北水」仍然錄得淨流入,但只有不足100億元。 由於港股成交突然轉靜,市場上偶有風吹草動,便會令港股有所動搖。話說未完,美股「股王」英偉達(Nvidia)於本周二(15日)向美國監管機構提交的文件顯示,美國政府正式通知輝達所研發的H20晶片,在出口中國前必須先取得許可證,而這規定是持續至「未來無限期的」,此舉顯然是別有用心。而訂立此規定的官員還理直氣壯的表示,新的規定是為了處理「相關產品可能被用於、或被轉至用於中國超級電腦」的疑慮。輝達受不利消息影響,股價盤後顯著下跌,外界均認為此舉明顯是別有用心,擔心事件會蔓延至其他板塊。 看來市場在假期前已經難有好消息,但壞消息卻接踵而來,美團(03690)和京東(09618)這兩隻深受投資者歡迎的重磅科技股,昨日(16日)在送餐市場出現針鋒相對的局面,雙方為擴大外賣送餐版圖,不惜大燒銀紙。美團外賣總經理薛冰正式宣布推出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更宣布未來3年向餐飲商戶及消費者行業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的補貼同日,京東宣布外賣訂單量單日料超過500萬單,因應即時零售迅速發展,本季度擬再招收不少於5萬名全職外賣員;京東創辦人劉強東早前又在內部講話,他認為外賣行業傭金過高,導致餐廳降低品質,要求京東外賣利潤率不得高於5%。 美團及京東這兩家巨頭科技股在業務上自相殘殺,結果當然是兩敗俱傷,兩者昨日(即16/4)股價均下跌超過8%;加上在輝達問題發酵下,科技股昨日帶頭下跌,曾一度跌近600點,21,000點一度失守,慶幸最終重返21,000點以上,但仍跌穿21,245點(100線)。在長假前夕及成交萎縮下,港股前景變得更模糊。 筆者認為,美國狂人特朗普的狂妄及不顧後果的行為,已令全球投資者產生戒心;由於在完全「無路捉」的情況下,投資者更是不敢輕舉妄動;再者,復活節長假將至,即使對港股仍有信心的投資者,亦會擔心特朗普在長假時再有出其不意行為,寧選擇「持盈保泰」,忍手先行離場,因而導致成交勢頭銳減。 投資者對長假期有所顧慮,相信實屬正常反應,因為就連港交所(00388)亦有所憂慮,將期貨合約大幅調升按金,因而令投資者聯想到,在長假期下,特朗普應該又會將關稅問題玩弄一番。若投資者擔心復活節假期被戲弄,倒不如將目光放遠,開始部署五一國內長假期受惠股,每逢大節國內市民均喜歡外遊外闖,旅遊網站因而最受惠,而當中攜程集團(09961)一定是受惠者,投資者可先行部署。
許繹彬 2025-04-10T11:03 狂人特朗普又再發揮狂妄本色,為本周的歷史冊上寫了重要一頁,原因是其上任後一直將「關稅」這話題玩弄於鼓掌之中,其自以為是的劣質行為已經令各國時刻要提高警覺,必要時亦要作出適當的反擊。 狂人本周更將行動升級,使出「對等關稅」措施,從而觸發全球股災。其中香港市場的投資者,在享受三天短周未假期後,仍處於樂而忘返之際,便要接受港股跌穿20,000點的厄運;恆指在本周一(即7日)一開市便下挫2,119點,然後越跌越有,反彈乏力,跌至昨日(9日)曾低見19,260點的兩個月低位,如與本年高位24,874點相比,足足蒸發了5,614點。從技術圖表來看,港股已掉入技術性熊市的苦況。港股本周更曾創下兩項毫不光彩的記錄,就是創下單日最大點數跌幅(3,021點),以及在大跌市當日(7日)主板成交增至6,20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打破去年10月8日港股在國慶假期後的6,207億元成交;但如將兩天對比,當然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而藍籌股本周普遍急跌,個別藍籌股跌幅驚人,尤其是關稅敏感股藥明生物(02269)、聯想集團(00992)、比亞迪電子(00285)、吉利汽車(00175)等;一向穩健的公用股中電控股(00002)及電能實業(00006)已是表現最好兩隻藍籌。 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使出關稅等不平等措施,肯定令全球主要股票市場瞬間掉進熊市,由於來得異常急速,相信亦已令走得不容易的全球經濟復甦之路變得更艱苦,通脹勢必加劇;而被視為關稅戰的頭號目標對象中國,當然慘被牽連,令本已陷於苦戰的內地A股市場更是雪上加霜,滬綜指更創下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深證成份指數亦見去年9月以來新低。就連去年強勢的亞洲代表日經指數,連31,000點也曾一度失守,低見30,792點,創2023年10月以來新低,亞洲股市可謂全軍覆沒。 談回是次全球股災的罪魁禍首美國總統特朗普所管治的美國,此次關稅措施能否將病入膏肓的美國經濟強行挽救出來就暫未見其利,但在股票市場則先見其害,道指曾一度跌穿38,000點,而深受投資者歡迎的納指亦已跌穿18,000點,雙方均已重返2023年12月水平。 最壞的是,美國「聰明錢」指數顯示,有資金正慌忙逃出美股市場;又據摩通報告,全球避險基金及槓桿ETF於上周五(4日)拋售逾400億美元股票,目標在未來數個交易日再出售250億至3,000億美元股票,原因是急於平倉減低風險;另槓桿ETF亦有230億美元資金等待沽售,上述數據均顯示沽售對象大部分均屬科技股。美股暴跌致使美國本土經濟變得滿目瘡痍,各界均認為美國經濟轉陷衰退的風險急增。可見今次狂人特朗普的關稅制裁措施,使出的是「七傷拳」,完全是損人不利己行為,令人費解。 筆者認為,中國在狂人特朗普胡作非為後,中央匯金立即作出反應,出手托市,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更指出未來亦會持續增持,望能維穩資本市場;而中方昨日(即9日)亦宣佈,將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從34%提高至84%。但上述救市及反制裁措施,暫時看來對中港兩地股市未有產生大幅的「效應」。 雖然市場也屢次傳出中美或將就貿易衝突重啟談判,令北水昨日流入355.86億元,較星期二(即8日)增加50.58%,可惜消息暫也是「只聞樓梯響」,完全沒有下文。至於跌至低殘的美股,市場更一度傳出一些未經證實的消息,令美股曾作出大幅反彈過千點的美好光景,可惜到最後亦只是「謠傳」,令美股再次掉進萬丈深淵。由此可見,市場上每天均是「流言滿天飛」,投資者不能盡信,不要胡亂相信未經證實的消息入市。由於全球股票市場經歷「黑色星期一」的股災後,相信已經元氣大傷,現正處於「養傷」階段,建議投資者等待「真正」的好消息出台後,才部署入市策略。假設港股有轉勢跡象,港交所(00388)往往也會先行一步,投資者可以多加留意。
許繹彬 2025-04-03T11:00 港股在沉悶中結束今年首季,儘管恆指在首季最後一日曾最多下跌超過400點,收市亦只能險守23,000點,但「埋單」計算,恆指在首季仍大升3,059點或15.3%,國指累升16.8%;而深受中港兩地投資者歡迎的「ATMJX」表現一枝獨秀,帶動科指首季急升20%,令港股首季終能跑贏英、美、歐、日、韓、台等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去年陪同美股一起創下歷史新高的日股,在今年首季亦顯著回落,更成為表現最差的亞洲代表。 而一向對港股有潤澤作用的「北水」,首季淨流入4,386億元,已達去年全年淨流入總額約54%。單以三月計,經港股通南下資金錄得淨買入1,602億元,創下2021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淨買入,同時也是2016年底深港通開通以來歷史第二大月度淨買入。如今恆指及國指已經是連升4個月,確實值得慶賀。 踏入第二季,即使北水仍有保持「支持」的狀態,但港股勇態仍未復原,走勢疲態盡露,全日波幅不足500點,成交就僅僅只有2,000多億元。所有過往有關DeepSeek及AI的消息,好像在市場上全部消失;連帶所有受惠股的動力亦無以為繼,完全與上個月有差天共地的感覺。港股突然變得缺乏方向的主因,相信是踏入第二季,市場上繼續觀望美國總統特朗普會再有出人意表的行為及言論。在香港時間今日(4月3日),狂人公布「對等關稅」詳情,並擴大對等關稅至全球,加深市場對美通脹以至滯脹的憂慮,令投資者不敢輕舉妄動;再者,美聯儲局通脹指標的2月核心PCE物價指數高於預期。在種種不利因素下,全球股市變得沉寂或呈現沽壓,實屬正常;反觀去年持續強勢的黃金價格再創新高,頓成資金避難所。 而近來強勢的港股,不僅失去DeepSeek及AI的光環,還加上對關稅問題所產生的憂慮,市場上最近持續出現配股的情況。數隻頗具份量的股份,如比亞迪(01211)、小米及蔚來(09886)先後在市場上配股集資,令投資者擔心港股短線已見頂,並可能會持續出現配股情況,尤以科技股令投資者最有戒心,從而令市場氣氛大打折扣。再者,車股近日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除配股問題外,小米進軍新能源車的處女作SU7推出至今一直相當暢銷,更成恆指上季升幅的主要動力,不過踏入次季,小米則成跌市主要元兇,事緣一場涉及SU7致命車禍引起極大關注,以及市傳董事長雷軍帶頭減持等不利消息在市場湧現,即使最後小米澄清減持消息,亦似乎作用不大,其股價在次季首兩個交易日急跌近10%,跌穿45元,更創下一個月新低,即使SU7上月交車量按月飆逾40%,仍無法釋除投資者的擔憂。 筆者認為,港股之所以在上一季有著無與倫比的氣勢,原因除國內牽起一輪DeepSeek及AI的熱潮,帶動香港的科技股「聞雞起舞」外,當中深受投資者追捧的「ATMXJ」亦是最受惠份子,令恆指及科指節節上升;更因在熱潮下,「北水」透過港股通猛烈灌溉,令成交穩步上揚。然而,特朗普上場後,管治及整頓政策與前任拜登政府截然不同,以往拜登政府主要針對中國及其友好或相連國家,但特朗普上場後亦指向其他歐盟國家,加上其政策舉棋不定,令投資者在此類國家投資的資金,突然紛紛轉移至過去幾年一直未見起色的港股身上。因此,在北水及外資一同發功下,港股先能夠在首季脫胎換骨,跑贏全球股市;但踏入第二季,港股走勢突然變得模糊,除因為始終已有一定的累積升幅,以及未有進一步的利好消息配合,加上投資者已逐漸習慣特朗普的招數,從而開始將資金調回美股市場「小試牛刀」。 再者,不知是否巧合,港股首季一直升勢凌厲,但未有吸引外資投行對其前景作出加持,而在港股穿23,000點後,摩根士丹利竟然吹奏「摩笛」,將恆指今年底目標價調高7.5%至25,800點,一眾投行亦紛紛上調恆指目標價;高盛則發布報告稱,中國AI技術發展是「遊戲規則改變者」,預計未來十年,每年提升中國股市每股收益2.5%,並吸引逾2,000億美元資金流入。不過,中港兩地股市在一片唱好聲下,並沒有作出什麼反應,反而反覆回調。談回港股,由於清明及復活節長假期將至,除非有震撼消息公布,否則相信成交未必會在假期前有所增長,在成交萎縮的情況下,23,000點可能會出現久守必失的情況;現階段希望能夠穩守在22,600點(10天線),然後觸底回升,再作部署。
許繹彬 2025-03-27T10:57 港股今年首季快將完結,用「苦盡甘來」及「吐氣揚眉」來形容,相信投資者絕對認同。儘管現階段24,000點大關不保,但如用今年首個交易日19,932點起步,截至昨日(26日)的23,483點計算,港股已累積升幅超過3,500點之多。在DeepSeek及AI新概念的效應下,成交更是脫胎換骨,更曾一度急升至超過3,000億元以上,即使臨近本季尾段有顯著回落的跡象,但仍能保持近2,000億元或以上,總算給一直對港股不離不棄的投資者有所交代。 港股於本月下旬確實給人後勁不繼的感覺,在三次嘗試穿25,000點水平不成功後,就開始顯著回落,更持續回落至10天線(即23,972點)以下,成交更顯著出現縮減的現象,昨日(即26日)更只有不足2,000億元,是DeepSeek及AI熱潮後的首次。突然開始「走樣」的原因,當然是今年以來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關稅問題至今仍然揮之不去,市場一直靜候特朗普會隨時宣布新一輪關稅措施。儘管市場認為徵收關稅範圍會有所縮減,但「狂人」經常有出人意表的行為,令投資者時刻保持最高警覺,實屬正常現象。 即使港股過去好像完全沒有因為關稅問題而影響升勢,但始終累計已有一定升幅,投資者「唔怕一萬最怕萬一」,先行持盈保泰,不敢進取,時機成熟才作部署,亦屬理智的想法;再者,市場又再有公司出現「抽水」行為,繼上回車皇比亞迪(01211)在三月初作出配售435億港元的抽水行動後,另一隻被外界認為似乎想轉型為車股的小米(01810)又在本周初公布,以配股價53.25元,發行8億股小米B類股份,集資額達426億元。 由於兩隻在本季有著極好表現及帶領港股「衝上雲霄」的代表,突然先後出現大額抽水行為,因而令投資者於本月的投資策略有所改變,由「積極進攻」改為「且戰且退」。在投資氣氛受影響下,不少獲利盤湧現;而不少科技股在踏入3月份開始派發「成績表」,即使表現優異,但仍出現沽壓。以美團(03690)為例,第四季調整純利達98億元,按年增長125%,優於市場預期,但市場擔心美團因加大國際擴張而存在不確定的隱憂;加上美團要為騎手繳納社保,擔心其利潤有所影響,美團股價因而持續受壓,導致接下來準備公布業績的科技股,股價亦出現調整。與DeepSeek及AI扯上關係的股份,近期亦升勢不再,股價持續出現調整;而首批受惠者阿里巴巴(09988)的主席蔡崇信更指出,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建設出現泡沫,認為市場未來對人工智能發展及應用的熱情可能會減退,更應要謹慎對待產能過剩的問題,令DeepSeek及AI等股份好像失去光環。 筆者認為,港股畢竟在今年首季走勢非常凌厲,更可謂跑嬴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但現實始終歸於現實,在公布的經濟數據未見改善下,即使市場有很多概念消息,對升勢刺激可能只會較為短暫。在上述種種因素下,加上受累美國關稅政策,令全球經濟恐陷衰退風險。而目前市場欠缺利好消息承接下,投資者變得審慎,因而令港股近期波幅收窄。適逢期指月結及季結快將來臨,相信短期內只能在23,000點至24,000點徘徊,要突破可能需要大成交配合。 而兩大巨企比亞迪(01211)及小米(01810)先後作出大型配股集資行動,令外界憂慮更多公司因而效法,加入「抽水」行列,引發配股集資潮,而車股、內房及科技股會是最大可能加入「抽水」行列。過去港股能夠在全球市場「突圍而出」,成交暢旺,相信亦是因為美股市場在首季持續出現急速調整,令部分資金流入港股市場,令港股變強,外間更形容此現象為「東升西降」。但近日美股有回暖的跡象,而一直持續高企的港股則呈現獲利回吐,投資者有可能將資金抽調回美股市場博反彈,未來港股是否會繼續「東升西降」,或是「西升東降」?投資者必須留意資金的流入流出動向,及成交是否會有所萎縮,建議繼續持盈保泰,無須急進。 市場上一直視為「滴水成金」的農夫山泉(09633),即使去年純利及收入仍有所增長,但增幅不足1%,分別按年升0.36%及0.53%,較2023年增幅42.19%及28.36%大幅下滑,主業包裝飲用水收入更急跌21.27%至159.52億元,可見國內的內需消費問題仍未見改善。未來,相信中央政府會再為提振消費而煞費思量,據報其有意為服務業進行補貼計劃,包括旅遊、觀光、體育等行業,補貼計劃可能會於今年下半年推出;若真有其事,體育用品龍頭李寧(02331)相信因而受惠。
許繹彬 2025-03-20T11:10 聯儲局議息前,美股美期仍持續未見有顯著起色,以道指為例,只在42,000點以下徘徊,而備受關注的納指,則仍在18,000點以下苦苦掙扎。儘管如此,仍無損港股的強勢,恆指昨日(3月19日)曾升至24,874點,再創逾三年新高;即使港股氣勢持續,但波幅已連續3個交易日維持於270點左右,北水力度亦見緩和,如與較早前的近千點波幅相比,近日的走勢會令投資者有沉悶之感,成交亦持續不足2,800億元,國指則在創逾三年高位後回落。 是次港股創3年新高的板塊並非全面上升,而是每日均輪流個別發展,內需餐飲股上升,體育用品股就下跌,車股、科技股「ATMX」則呈日升日跌的狀況。近日因計劃出售巴拿馬港口而遭中國政府強烈批評的長和系亦是個別發展,長和(00001)及長實集團(01113)上升,電能實業(00006) 及長建(01038)下跌。由於波幅收窄,即使恆指尚餘不足200點便會到達25,000點,但如成交沒有增加,可能會呈現突破後便急速回落的情況,投資者必須留意。 本周港股之所以能夠一枝獨秀的原因,相信是因為本周一(17日),中國公布今年首兩個月經濟數據表現勝預期,一直備受關注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5.9%,固定資產投資則增長4.1%。 由此可見,去年9月國內所使出的一系列救市措施暫見初步成效,進一步增強國內於穩定及振興資本市場的信心,猶如注入無限動力。而財政部在同日再表明,為要提升居民消費力,中央財政安排就業補助金667.4億元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更指出會研究推出金融支持擴大消費的專門文件,盼能繼續促使首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均能勝市場預期,因此引來外資投資銀行紛紛將內地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上調至4.8%。由於眾多利好消息加持,強勢的港股因而在充滿憧憬下,繼續穩步上揚,創下三年新高。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國內A股則不如港股般「敏感」,走勢仍然較沉悶或保守,可能是因為市場認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國內政府上半年為催谷消費及消化產能,推出補貼形式的刺激經濟措施,才令總額度上升,但補貼並非長遠計劃,因此今次公布的數據或未能作出真正的反映。 而期內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仍見下跌,失業率更升至兩年高位。如內地能盡快解決內房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讓樓市轉趨穩定及重拾升軌,相信能帶動各行各業獲得真正的復甦及回暖。當財富收入增加,自然會流至資本市場,企業便會雄心壯志向銀行申請融資發展,這才是真真正正的經濟復甦。在此情境下,外資亦自然會不請自來。此情境若能如願,相信國內股票市場會有一定「可觀」的反應,港股亦因而獲得更大的「真正實惠」。 談回港股,筆者認為,儘管港股創下自2022年2月以來的三年收市新高,但略嫌近日的走勢開始變得含蓄,投資者一見高位便湧下沽盤,令大市暫以獲利盤為主導,好淡勢力出現互相爭持的局面。雖然過去DeepSeek及AI話題令所有投資者欣喜若狂,四處尋覓相關股份進行炒作,但此時此刻,即使有此等消息,投資者已不如過往瘋狂,令該類股份未必再嚐到特別甜頭,從而令港股的波幅亦變得沉靜,前景變得糢糊不清。建議投資者現階段轉攻為守,繼續以10天線為防守線;近日油價有所回穩,投資者不妨留意久違了的中海油(00883)。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相關股份權益。
許繹彬 2025-03-13T11:09 本周金融界焦點,定必是近幾年一直被市場譽為「金槍不倒」的美國股票市場,在踏入三月後出現每況越下的跡象。美股跌幅亦可謂相當驚人,單從今年2025年高位來看,截至上一個美股交易日計算,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已下調近4,000點。而一直深受投資者青睞的納斯達克指數,如用不足20,000點的基數計算,跌幅更近15%之多。當中最受港人熟悉、由馬斯克主持大局的特斯拉Tesla(TSLA),周一(10日)收市報222.15美元,下挫15.4%,創下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相較去年12月高位,股價已累挫超過50%,市值蒸發更超過8,000億美元。 美股過去數年一直給投資者「逢跌必買」及「有買貴無買錯」的神話,但在本月可謂幾乎幻滅。被譽為「華爾街先知」、曾預測標指將攻上7,000點的Yardeni Research Inc.總裁Edward Yardeni,如今更表示「我們不能排除熊市可能已悄然開始」,呼籲投資者必須小心為上。 為何美股會突然由神壇跌落谷底?可以追溯至今年美國「狂人」總統特朗普再次進駐白宮說起,他一上任就把「關稅」這個議題玩得「出神入化」,更令全球各國均因此嚴陣以待,時刻保持作戰狀態,構思如何作出反制措施迎戰。當中最激烈的,相信是美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徵收關稅問題,狂人在上任後即對上述國家徵收25%關稅,引起全球譁然。正因如此,加拿大亦進行反擊威脅,宣布對輸往美國各州的每兆瓦電力徵收25%的報復性附加費。特朗普因此再度還以顏色,下令對加拿大鋼鐵和鋁進口的關稅再提高25%,令總關稅提升至50%,將於周三(12日)起生效。之後加拿大又宣布反制措施,公布自今日(13日)起,向規模達298億加元的美國產品加徵25%報復式關稅。 外間認為,未來由美國先挑釁而導致各國與美國互不相讓的情況,相信會不斷發酵。因為此類糾纏不清的問題,使美股的前景變得模糊難測,更因特朗普上任後政策混亂,令外界對美國通脹及經濟增長放緩產生憂慮。加上美股在過年幾年並沒有正式調整,導致美股估值持續高企。而特朗普政府無論在關稅措施,抑或對股市、經濟的問題,均顯得毫不在意,更無視自由貿易的重要性,只顧不斷製造事端,令美國在國際的處境變得「孤掌難嗚」。不僅如此,狂人更發出自我引爆的言論,指美國不排除經濟會持續出現衰退,令美股持續出現「直插無水花」的狀態,故此投資者對美股產生不安之感,亦屬人之常情,因而先行減磅套現,令美股近期面臨「易跌難升」的困局。 談回港股,自今年二月起即有脫胎換骨的感覺,亦可能是美國政策混亂,令外圍投資者想減低美國投資所帶來的風險,從而將資金流入較低風險的國家。近日中港股市往往逆市靠穩,尤以港股,成交完全沒有萎縮跡象,除一直大力支持的「北水」在本周一(10日)淨流入高達296億元創新高及金額按日增加1.44倍之餘,短短4個交易日亦錄得淨流入累計達566億元!而外資亦對港股投放的力度不斷加大,據外媒報道,韓國投資者二月淨買入折合約14.66億港元的港股,踏入三月韓國資金掃港股更見凌厲,截至3月10日淨買入折合約9.9億港元,買入港股的額度是2021年初以來的最大兩個月淨買入。國際投行野村證券更指出,美股因憂慮經濟衰退而出現暴瀉的現象,因而加速令投資者重新考慮將資金轉移至其他地方,外國投資者可能轉戰中國市場,亦是令港股更見鞏固的重要原因。 但筆者認為,從種種跡象來看,中港兩地股市確實有著佔盡先機的優勢,但畢竟港股已累積一定升幅,每當去到一個重要關口,便會出現較為波動及需要整固的格局,倘若國內數據不似預期,港股的調整幅度亦有所反映。單以本周一(10日)為例,內地官方於上周日(9日)公布2月的CPI、PPI數據遜市場預期,令市場再度憂慮經濟陷入通縮困境,港股一度跌至23,200點水平;慶幸中港兩地股市仍憧憬著當時仍在北京舉行的兩會會議帶來喜訊,因而在跌穿10天線(約23,600點)後,便在北水帶動下,慢慢又修復失地,重返10天線以上。但由於兩會會議於前天(11日)正式閉幕,即令港股昨天(12日)呈現缺乏承接、高開低走的格局。 未來,港股支持位亦會在上日低位近23,200點左右,要突破24,000點,或挑戰今年高位24,669點的水平,相信要待國內接下來發布的數據要「對辦」,或再有新的AI人工智能等利好消息配合。如未有相關消息,可能只會繼續在10天線輾轉徘徊。建議投資者現階段應固本培元,持盈保泰,不要急於進攻;如投資者仍然心癢癢,建議短炒為上。
許繹彬 2025-03-06T11:12 港股在整個二月份持續強勢,更曾締造出24,076點的半年高位,成交更超過4,000億元。二月份港股持續出現升勢,香港一洗過去三年被外間譽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港股永遠只屬「割韭菜」及「外資提款機」的污名。港股在上月能夠如此堅挺,相信居功至偉的是國內DeepSeek為全球所帶來的無限驚喜,此驚喜不但令中國人強起來,更令在港上市的、與DeepSeek扯上關係的科技股均直接受惠,資金不斷湧進此類股份。 而無論在港股環境順逆時均不離不棄的「北水」,因國內股票市場未能全面覆蓋與DeepSeek有關的受惠股份,因而令北水力度在過去一個月突然猛力灌溉,亦是令港股吐氣揚眉的主因。不過,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滿月」之時,其突然再發動「貿戰特襲」,宣布在周二(3月4日)起,對進口中國貨額外加徵10%關稅,連同早前已加徵的10%,合共徵收20%關稅,同時又再對鄰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25%關稅。 這次「特襲」可謂殺市場一個措手不及,令全球金融市場即時進入緊急狀態,股市及油金匯等商品,以至一直炒得瘋狂的加密貨幣,均上演一幕「直落無水花」的高台跳水;美元則再度轉強,美匯指數曾一度高見107.45,美元兌人民幣再次逼近7.3水平。故此,一向強勢的港股在2月最後一個交易日,雖跌穿23,000點收場,但全月仍有近2,800點進帳,總算吐氣揚眉。 對於「狂人」特朗普上任以來胡亂徵收關稅,美國政界出奇地毫無反應;但商界終於難以忍受,有「股神」之稱的巴菲特亦有開腔抨擊,指特朗普開徵的懲罰性關稅可引發通脹及損害消費者利益,更直言關稅在某程度上根本是一種「戰爭行為」。這位在投資市場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股神,認為特朗普的極端貿易政策如同「玩火」,最後可能是引火自焚,更指其行為會擦槍走火,最後全世界根本沒有贏家。 市場亦靜觀中國會否實施新一輪反制行動,因而令已累積一定升幅的港股本周開始呈現反覆向下的格局。對港股市場而言,上月天朗氣清,但本月突然存有陰霾,不利消息接踵而來,市場再度出現巨型「抽水」行動。外電報道,比亞迪(01211)以每股333至345元完成配股集資435.1億元,扣除雜費後淨集資額433.83億元,成為自2021年美團(03690)破紀錄集資100億美元後,港股近4年來最大額的配股集資。投資者擔心「抽水」潮會相繼席捲大型藍籌股,因而影響入市意欲。 而狂人自發動「貿易恐襲」後,繼續延伸戰線,其狂妄及我行我素的言論再度發功,並主動向外媒表示,不滿中國、日本和其他國家壓低本國貨幣匯率的手段,更透露已致電中國國家領導人和日本首相,強調「這些國家不能繼續讓本國貨幣貶值」,變相拖垮包括拖拉機生產商卡特彼勒等在內的美國傳統製造商,並埋怨此舉令當地企業很難從中競爭,做法對美國不公平。該言論一出,令投資者不禁悲從中來,擔心繼「貿易戰」後,狂人欲發動全球「貨幣戰」。在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下,大市總成交回落近2,500億元,是近月最少,北水亦結束連續7日淨流入,轉淨流出12億元。 在林林總總的不利消息下,投資者難免產生港股短期已「見頂」的想法,因此開始轉呔做「淡」,令淡倉期指及熊證街貨量急升,亦屬正常現象。正當投資者開始絕望之際,中國政府終於宣布一連串反制措施,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自下周一(3月10日)起對美國部分進口商品加徵10%至15%關稅;商務部則公布,將25間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及不可靠實體清單,同時針對美國相關光纖產品發起首宗反規避調查,亦在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起訴美方舉動。 再者,正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會議,提出經濟增長目標為5%左右,預算赤字率按4%左右安排,並擬發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人民幣及特別國債5,000億元人民幣。在反制行動及人大會議上推出務實挽救經濟措施下,港股突然作出大幅反彈,除再度升穿23,000點外,更曾一度高見23,636點,又再向24,000點進攻。 筆者認為,即使港股曾作出深度調整,但調整幅度亦只是逐級而下,並非「急瀉」,回落至22,600點附近便開始觸底而上;即使短短三個交易日的調整,亦見有一定的買盤護航,可見市底仍強。但美中不足的是,成交有所回落,令波幅可能變相會增大;加上國內仍在進行全國人大會議,在會議中任何一個提議或建議,足以左右港股的走勢。 在市況未明朗下,衍生市場的流向好容易令散戶輪為被屠宰對象,建議投資者不應在衍生市場上過分進取。而投資領頭份子的科技股或藍籌股,在市底仍強下,相信仍可以有著「攻守兼備」的功能。適逢國內舉行兩會,內需可能會是會議中關注的議題,因而預料在港上市的內需股可能因此受惠,當中家電股亦有可能會受關注,建議不妨留意海爾智家 (06690),其業務盡享優勢。
許繹彬 2025-02-28T12:25 港股氣勢如虹,其強勢亦冠絕全球股票市場。昨日(2月26日),適逢香港公布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恆指全日可謂「高開高走」,一開市就升穿23,200點,午後可能受惠財政預算案內指為現行已在港交所(0388)掛牌買賣的人民幣櫃台,現正全速進行技術準備,目的是將此類產品納入「港股通」。此舉除為推動更多股票以人民幣交易,從而提升市場流動性外,未來相信在納入港股通的優勢下,將有更多內地投資者所熟悉並在港上市的中概股份會實施雙櫃台上市,因而有望帶動更多北水南下,成交亦會因此增多。 故此,消息一出,最直接受惠的股份相信不用多問,港交所股價立即飆升超過5%,並創造出本月高位;除港交所發功外,在本月港股升浪中較為低沉的美團(03690)亦突然崛起,急升近10%;再配合其他重磅科技股,如「股王」騰訊(00700)、阿里巴巴(09988)、小米(01810)及京東(09618) (ATMXJ)的聯合發功下,恆指升幅一度擴大至939點,高見23,973點的3年高位;即使最終全日只升753點,報23,787點,但升幅肯定已經冠絕全球,成交更達3,701億元。截至昨日(2月26日),恆指單計2月份升幅已達近4,000點,成交則保持在3,000億元以上,氣勢可謂一時無兩,更可用「吐氣揚眉」來形容如今的香港股票市場。 本周港股其實曾在外圍影響下,一度作出調整。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簽署「美國優先投資政策」備忘錄,限制美國退休基金及捐贈型基金投資中國半導體、人工智能(AI)等高科技行業等;港股曾因此不利消息,一度跌穿22,800點水平,但有份投資港股的力量好像毫無懼色,其戰鬥力更比預期中堅韌,在資金的湧進下,跌幅明顯收窄,更逐步令23,000點失而復得。投資者對港股仍保持信心,相信是因為憧憬國內在下周(3月4、5日)舉行的兩會會議上,除會有政策推動振興經濟外,或會有新一輪AI的指引等,這將會是兩會會議的重要議程。在現行港股一直有著「欲罷不能」的升勢下,投資者每遇大市調整時,反而伺機加注入市,因而往往出現「低開高走」的情況。 筆者認為,投資者對下周國內舉行的兩會充滿憧憬,並非「無跡可尋」;事緣國內在兩會前宣布擬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特別國債,並為6大國有銀行注資,儘管沒有細節,但已傳出首先向交通銀行(03328)和農業銀行(01288)注資4,000億元,預計最快6月底完成;此外,人工智能(AI)熱潮仍然停不了,2月25日在深圳召開的「深圳市七屆人大六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暨開幕會」上,邀請了不少外國領事官員參加,但今次現場卻並未設有同聲傳譯員;而是次則率先啟用全國首個政務級AI大模型同聲傳譯軟件InnAIO AI翻譯大模型,此軟件也安排在外國領事官員所佩戴的耳機設置內,可同步使用口譯旁聽功能;而領事官員座位前特設的4個螢幕,會即時將會議內容同步轉化為英文顯示。
許繹彬 2025-02-20T10:49 本周港股繼續受惠內地人工智能(AI)初創企業DeepSeek所產生的連鎖效應,仍然保持「停不了」的局勢。投資者原本認為DeepSeek效應在本周可能會「有所喘息」或「快將完結」,有此諗頭相信亦是因為港股在過去幾年,即使有利好消息帶動下,升勢都是未能持續,甚至用「短暫」來形容,令投資者對港股一直未敢全情投入。 但今次,DeepSeek效應看似並非「短暫」,因為DeepSeek這個熱門話題已引起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關注,習主席於周一(12月17日)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會晤多間大型科企的領袖,這是自2018年以來首次。儘管在座談會當日,未有為港股帶來升幅,但股王「騰訊」(00700)則有消息傳出,指旗下產品「微信」已經接入DeepSeek-R1模型,相信連帶廣告收入也會因此上升。 消息一出,即為其締造了單日成交達630億元的佳績,是2021年4月8日其大股東Prosus沽貨後最多,成交是上市以來第三高,股價更升穿510大關,成功躋身「啡底股」,更創下三年新高;在「股王」的帶動下,港股全日成交激增至4,002億元,北水淨流入亦增至107億元,是去年十月中央使出「連環拳」後首次,如此氣勢如虹,可見DeepSeek概念有如「生金蛋」的母雞。 在DeepSeek旋風,以及內地官員明確支持民企的消息下,港股在輕微調整一天後,本周二(18日)在科技股小米集團(01810)(創下歷史新高)、快手(01024)、騰訊、阿里巴巴(09988)及美團(03690)一起突圍下,帶動恆指一度升穿23,000點關,高見23,141點,乃去年10月7日以來新高,距離去年高位23,241點,尚欠100點,大市成交達3,386億元。 港股重要水源「北水」,其淨流入更創下史上第四高,達224億元。一向對港股沒有好感的美資投行,隨著DeepSeek的出現,引發市場對中國技術進步的樂觀情緒,紛紛對中資股的表現大為改觀,更指出中國股市已由「可交易」轉為「可投資」,原因是中央透過促進企業增加派息和鼓勵險企投資等一連串長期改革,其中高盛更將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未來12個月目標價大幅調高。如外資取向正確,相信今年國內股市有望大翻身,港股也望得以受惠! 筆者認為,在一連串DeepSeek及AI效應的推動及中央明確支持民企發展下,恆指會進一步向去年高位23,241點推進,相信只是時間問題;但投資者必須留意,恆指單以2025年2月首日近20,000點起,截至昨日(19日)已升接近3,000點,而整個升浪好像完全沒有作出回調,只不斷呈現「大漲小回」的局面;如屬健康穩健的走勢,每逢到一定的心里關口,如21,000、22,000或23,000點等,均需要消化一段時間才儲力再上。龍頭股(如港交所(00388)、騰訊、阿里)等在現階段出現調整喘息,亦視作正常現象。 筆者建議投資者留意恆指能否企穩在22,600點,如能企穩,相信會再創高峰。未來要留意的股份相信亦以科技股為主,如投資者想繼續尋找DeepSeek及AI概念股,相信快手有優勢,而其股價暫未見有大幅突破,投資者不妨留意。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相關股份權益。
許繹彬 2025-02-13T10:48 DeepSeek熱潮席捲中港兩地,帶動人工智能(AI)概念股持續受惠;受惠範圍更是持續擴散,牽動是次升浪的前列份子,必屬晶片股皇中芯國際(00981)及一向以人工智能作生招牌的商湯(00020),兩者分別創下52周及一個月新高,相信投資者均認為理所當然。 但踏入本周,市場上每逢與DeepSeek這個名字扯上關係的股份,均紛紛締造「鑊氣沖天」的局面,包括一向令投資者認為沉實穩重的國內三大電訊企業,中國移動(00941)、中電信(00728)及中國聯通(00762)。日前工信部突發文表示會全面接入DeepSeek,目的是實現在多場景、多產品中應用,並針對熱門的DeepSeek-R1模型提供專屬算力方案和配套環境。 消息一出,三大電訊企業隨即落鑊,三者均同創52周新高,可謂近年罕見。接下來,當今全球個人電腦最大廠商聯想(00992)股價在近年可謂完全沒有投資者留意,但近日亦承DeepSeek熱潮,立即宣布與DeepSeek合作發明一體機解決方案。此外,聯想再宣布旗下的人工智慧體「小天」也已接入DeepSeek,並且正與DeepSeek探討更多深入合作可能。相信不用多言,其股價除創下52周新高外,更創下10年新高,氣勢冠絕科技股。 投資者要看DeepSeek相關新消息,可謂「唔好比佢停」,電動車王比亞迪(01211)又承勢,宣布旗下10萬元人民幣的電動車,將會開啟「天神之眼」高階智駕功能;除此之外,集團高級副總裁、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表示,將在璇璣架構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能力,相信亦同樣地不用筆者多言,又是創下52周新高。 好消息千萬不要停,就像昨日(1月12日),投資者滿以為可以暫時「停一停」之際,美國科技龍頭蘋果又傳出與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09988)合作,把 AI 功能帶到中國的 iPhone 手機內,即使今次不與DeepSeek扯上關係,但在熱潮的配合下,阿里亦創下年內新高。總括而言,誰與DeepSeek或AI談上關係,其股價及市值均是用「脫胎換骨」來形容。 談回港股表現,在DeepSeek及AI帶動的強勢氣氛下,主要支持港股成交的北水,淨流入情況大增14倍,是近2個月最多,因而帶動恆指連日來成交均在2,000億元以上,而指數在踏入蛇年首個交易日起,截至上一個交易日(12日)已累升1,809點,其氣勢可以媲美去年10月國內使出「連環拳」挽救國內資本市場的光景。 港股的氣勢不止受到國內北水垂涎,也引起外資關注,有華爾街「撈底王」之稱的著名對沖基金經理泰珀,其管理的對沖基金去年第四季積極增持京東及阿里巴巴等中概股。同時,包括對沖基金及互惠基金在內的外資,近期亦重新加倉,焦點亦放在中資科網股。正因港股近日氣勢如虹,令外資紛紛看高恆指一線,調高恆指今年目標價為23,000點,更揚言會繼續有資金湧入中資科技及相關概念股。 筆者認為,近期國內AI概念不斷衝頂美國股市,面對來自中國初創企業不斷衝擊,及其概念令全球關注下,部分資金由美國抽調至中國資本市場,相信並非無可能,而與中國資本場有著「唇齒相依」關係的香港市場,亦同樣會受惠,相信其近日成交急增的表現已經證明;但美國總統狂人特朗普真是如此「順攤」,讓中國資本市場強起來? 如市場在沒有其他新的DeepSeek或AI消息承接,再加上特朗普可能會再有「小動作」直指中國,港股可能會出現大漲小回格局,現階段希望能守在21,300點的支持區,如能穩守此水平,而成交未有萎縮下,港股可望回氣再上,再挑戰22,100點。個別股份方面,相信繼續會以科技為主導,而芸芸科技股中,如AI概念這話題仍然持續下,AI始祖百度(09888)有其獨特優勢,但其股價現時未有反映,投資者不妨留意。
許繹彬 2025-02-06T10:51 蛇年伊始,在此祝願各位讀者「股」運亨通,「期」開得勝!中港兩地在農曆新年均有不同長度的假期,兩地市民除因節日帶來的喜悅外,另一令人更喜悅的事情,相信一定是由中企開發的人工智能(AI)助手DeepSeek所掀起的風浪;DeepSeek主打以低成本為賣點,不用600萬美元就可以做到全球認可的美國招牌企業OpenAI的功能,以往普遍認為要龐大投資才可做到AI算力的邏輯,DeepSeek出現即時覺醒。 而DeepSeek的風靡程度可謂席捲全球,成為在美國蘋果平台下載量最高的免費應用程式,首度超越OpenAI出盡風頭的ChatGPT。這次被譽為「蔗渣價錢 ,燒鵝味道」的DeepSeek,不止在下載平台出盡風頭,更掀起一場「美股風暴」,其中納指內的相關股份更是牽連甚廣,市場因對AI晶片未來需求將不似預期的憂慮及緊張,拖累美股納斯達克指數曾作大幅調整,一直予人「金槍不倒」的「晶片股王」英偉達更是這次調整的主角,市值曾單日蒸發近6,000億美元,可謂令全球投資者大為震驚。摩根士丹利則指,DeepSeek或會挑戰現狀,重新評估AI模型開發方法、推動Al更快創新,並使中美兩國在Al領域更加對等。未來相信此話題繼續會在全球股市掀起風浪,預計美國亦不會就此收手,或會作出制裁行動,投資者必須細心留意。話說未完,美國國會近日提出《2025年美國人工智慧能力與中國脫鉤法案》,該法案禁止美國人協助中國推動AI,並禁止美國人下載或使用DeepSeek,否則將被定性為犯罪,最高可被判處20年監禁及處以100萬美元罰款。 談回港股,投資者滿以為踏入蛇年首個交易日,理論上港股會承接龍年最後階段的氣勢,在蛇年繼續會開「紅盤」;可惜,美國總統特朗普專程在蛇年為中國送上一份賀年禮物,就是宣布對華加徵10%關稅的措施,在中國踏入春節假期時,狂人簽署行政命令,宣布會在本周二(即4日)生效。消息一出,蛇年首個交易日紅盤高收當然夢碎,但慶幸市場傳出中國已準備與美國開展貿易協商的初步方案,當中包括承諾不貶值人民幣,以支持其出口的好消息,以及在AI概念股的好消息仍未減退下,由相關股份如阿里巴巴(09988)、中芯國際(00981)等中資科技股帶動,一度急跌的港股在尾市跌幅收窄。最終港股在沒有北水加持下,仍穩守在兩萬點大關,即使未能紅盤高掛,但尚算好彩。而港股在周二(即4日),即使北水仍在休戰下,但市場再度在開市前迎來喜訊,美國暫緩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關稅;而對中國加徵關稅的問題。 雖然未有作出暫緩意向,但特朗普則表示可能會在24小時內,與中國進行談判。再者,中國突然在同日宣布反制措施,如針對美國公司和關鍵產品的進口採取一系列反制行動,帶動港股在周二(4日)一度飆升,升穿20,800點水平,以點數計為去年10月18日後最凌厲。在未有南下「北水」下,全日成交仍能增至超過1,500億元,令投資者突然振奮一陣。由於再次強勢收市,投資者再度懷著「牛氣沖天」的心情來迎接昨日(5日)國內股票市場重開,北水重新灌溉,相信定必有一番作為之際,市場又傳來不利消息,原定較早前指狂人會在24小時內,與中國商談關稅問題,但狂人不但沒有如期通電,反而有消息指,特朗普指不急於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通電。消息一出,再度令投資者「無所適從」,加上國內PMI數據比市場預期為差,及美國郵政突然宣布由即日起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包裹,市場隨即憂慮中美關係在短期內不但未有改善,反而有惡化的可能,因而令中港兩地股市高開低走,在北水回歸下,跌穿20,600點,全日成交升至近1,900億元。 筆者認為,狂人特朗普重返白宮任總統已是鐵一般的事實,而其「瘋狂」及「朝令夕改」的本色根本與四年前不遑多讓;加上俗語有雲,「新官上任三把火」,狂人苦等四年才能重奪總統之位,一上場一定會作出「意想不到」及「震驚全球」的言論或舉止,相信實屬理所當然。但今次在短短不足一個月,作出「彈出彈入」令人頭暈的行為,投資者可能亦要接受及適應。未來相信中美關係會呈現持續「喋喋不休」及「時好時壞」的情況,驅使中港兩地會出現大上大落的情況;慶幸港股成交仍然暢旺,港股的走勢仍可保持堅韌;但如成交出現萎縮,投資者則需要「持盈保泰」為上策;而個股方面,港股成交在農曆新年假期後確實有所增加,如成交沒有回落,港交所(00388)定必是有其獨特優勢,不妨留意。
許繹彬 2025-01-23T10:36 狂人特朗普於周一(1月20日)正式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第47任總統。較早前外間認為,其上任後會對中港兩地股民存著一定的隱憂,但隨著特朗普在上周五(17日)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後,確實為投資者帶來一刻驚喜。 事緣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通電後表示,兩人都高度重視及希望中美關係在美國新任總統上任後,雙方會取得更大進展;兩人亦提到台灣問題,中方希望美方務必慎重處理,並表示期待雙方盡快會面。 而特朗普亦表示,與習近平討論了貿易、毒品芬太尼和TikTok等問題,形容這次通話對中美而言「都非常好」,又說很重視同習近平的關係,兩人可一起解決許多問題,同樣表示期待盡快見面。隨後新華社再報道,兩人同意建立戰略溝通渠道,就重大問題將會經常保持聯繫。 最重要的是,中國外交部宣布,國家副主席韓正將作為「習近平特別代表」赴美參加特朗普的就職禮。兩人通話內容一經傳出,再配合新華社及外交部的相繼發功下,市場隨即表示憧憬特朗普上任後未必會即時向中國加徵關稅,指「中美關係相信會大大改善」,又用「以禮相待」來形容雙方關係。因而令上海A股急升,帶動恆指周一(1月20日)在超過1,600億成交下,一度升穿19,800點後,再高見20,093點;而帶動是日急升的南下「北水」,錄得半年來最長淨流入,更是連續第22日出現買盤多過賣盤的佳境。 市場的憧憬確實有所實現,特朗普在周一正式上任後簽署多項行政命令,當中包括考慮對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有關行動可能會於2月1日進行,但沒有提及中國,令市場對中美關係改善有所期望,加上一向疲弱的人民幣終於回升,更升至近一個月高位,從而為港股帶來支持。 再者,自去年4月停牌至今的碧桂園(02007)在補發2023年全年及2024年中期業績一周後,終於正式「復牌」,在碧桂園復牌後升最多三成的美景下,其他相關的內房及物管板塊隨即借勢反彈。在眾多好消息配合下,帶動恆指2025年首次於兩萬點以上收市,兼升至今年高位;恆指更呈六連升的光景,累升1,232點,氣勢可謂一時無倆,北水再淨流入15.3億元,今年以來繼續維持淨流入的優勢;市場上繼續存在「憧憬」,認為恆指於農曆年前會繼續造好,更指會有望挑戰去年12月高位21,070點。但外資摩根士丹利則未有因這短暫的升勢而改善對港股的看法,仍維持恆指今年底基本見19,400點的預測。 當投資者對中美關係的看法有所緩和之際,狂人特朗普再度使出「估你唔到」的本性,突然在上任後的第二日,討論2月1日起對中國貨物加徵10%關稅,令恆指銳勢立即受阻,除跌穿20,000點外,連19,800點也宣告失守,暫退守於50天線(即 19,691點)及100天線(即19,666點),現階段希望恆指在此水平能夠守住。 筆者認為,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美國狂人特朗普的言論及行為永遠也會令人「意想不到」,這是由其性格及對其他國家的管治手法所致,相信不會突然改變,而投資者對中美關係偶有憧憬,此乃屬人之常情;但長遠而言,就美國現時的經濟狀況及通脹情況來看,如特朗普想在上任後討好國民的心,相信會繼續向其他國家作出苛刻言論及行為,亦相信會成為常態,投資者要時刻提高警覺。 至於中港兩地股市,由於仍處於「乍暖還寒」,偶有風吹草動,便會將努力建立的升勢推倒;因此,建議投資者繼續留意人民幣的走勢,採取「短炒為上」的策略。如投資者想「穩守突擊」,近日「獅王」匯豐(00005)走勢給人實際的感覺,且有「攻守兼備」的特質,可不妨關注。
許繹彬 2025-01-16T10:39 一月份轉眼間過了一半,全球股市在這期間好像集體進行調整,連去年一直強勢的道指及納指,亦突然進行調整。在美國公佈最新非農就業數據後,令減息預期無望,前者更曾跌穿42,000點的水平,而納指則跌至19,000點邊緣。 亞洲強勢日經指數,踏入2025年亦40,000點不保:而一向較為弱勢及令投資者較為關注的中港股市,在不足半月後又再掉進深淵,港股在「股王」騰訊(00700)無故被制裁的陰影仍揮之不去下,牽連其他重磅科網股亦表現不濟,令恆指一度跌穿19,000點水平。 而上證則在毫無氣勢下,只能在3,150點至3,250點間輾轉反側;而全球突然集體調整的原因,相信是因為美國總統正準備新舊交替之際,投資者對候任總統「狂人」特朗普翻來覆去的言論及舉動,顯得無所適從,而令其投資路上顯得較為保守,遇有反彈,亦只有減持,導致氣勢欠奉! 在此等情況下,即使中港兩地有何等好消息,亦未能為兩地股市帶來任何生機,就例如在本周一(1月13日),中港兩地財金部門聯合公布最新的六大措施,並明確指出要「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任務主要包括在中港兩地金融互聯互通將會繼續深化,這是自上年公佈「三聯通、三便利」後,再出招提升兩地支付和大灣區金融便利。 另外,金管局新增1,000億元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以助企業獲取更低價和穩定的人民幣融資;將大幅提高國家外匯儲備在香港的資產配置,為香港的金融發展開拓更大的空間;同時優化「債券通」南向通及北向通作為抵押品業務,盼能吸引更多外資透過「債券通」投資內地債券市場。 但消息一出,不但未能為港股帶來任何振奮,反而令港股失守萬九關,低見18,671點,再創3個半月低位;慶幸隨著內地進出口數據勝預期,令港股收回部分失地,但情況仍未敢樂觀。 港股只靠消息來推上推落的常態,踏入2025年仍未有改變,事緣本周二(14日),市場又傳出快將重返白宮的狂人總統特朗普團隊,正研究把加徵關稅幅度逐步進行,而非早前所指一次過大幅上調關稅,再加上中證監在2025年工作會議再強調,「今年要堅持穩字當頭」,市場立即解讀為穩股市政策接踵而至,因而令一直處於久沉狀態的上證綜合指數,立即作出反彈,一度升穿3,200點水平,而港股則在國內股市反彈的帶領下,同樣地重上19,000點大關,更終止六連跌的頹勢,創下1個月以來最大的單日升幅。 一直對港股作主要支持的南下「北水」掃貨規模擴大,更持續出現淨流入,成交亦增至超過1,500億元,氣勢突然又再重臨;可惜,儘管昨日(15日)港股仍能保持一定的升勢,但其實氣勢未能延續,成交亦急回至不足1,300億元,因而只能視作在出現連跌及跌穿19,000點後的技術性反彈。 筆者認為,中港兩地股市看似暫脫離「危險期」,但由於始終是靠消息來令兩地股市推波助瀾,未能有實質的方向可言;反觀在去年使出多項救市數據後,部分重要數據如核心消費物價指數(CPI)及生產物價指數(PPI)能否回暖,以及傳人行將重啟下調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下,人民幣匯率能否扭轉劣勢,亦是令國內股市能否重拾升軌的重要理據。而港股的走勢相信仍在「成也A股,敗也A股」的情況下,要靜候A股造好,港股才有運行。 即使倘若美股大幅反彈,港股亦未必跟隨。由於農曆新年為中港兩地的大節日,因而預期在假期前夕,國內流入港股的「北水」可能因而會較為「手緊」,從而令港股成交可能會縮減;建議投資者現階段在開市後留意國內公布的各類數據,才能判斷港股的走勢;隨著「股王」騰訊的不利消息開始淡化,建議不妨多加留意,但由於在成交可能萎縮下,建議只是短炒為上策。
許繹彬 2025-01-09T10:07 踏入2025年,正當所有投資者正在為今年首季作出投資部署之際,殊不知突然迎來新年快「落」的格局。 港股在踏入2025年首個交易日,除20,000點一開市便失守外,其後的數個交易日,在沒有任何好消息及利好數據的支持下,港股再度呈輾轉向下的狀況,穩守多時的100天線(即19,463點)亦宣告失守,昨日(即1月8日)更一度低見19,111點,19,000點的心里關口看來亦好像岌岌可危。港股在欠缺自身因素的情況下,在短期內能否挽回劣勢,相信亦是同樣要靜候中央政府會否有新一輪振興經濟措施或有否新的亮麗數據公布,才有希望。 港股可謂用「一沉百踩」來形容,除全無上升的理據外,準備卸任的美國總統拜登突然射出終極一箭,而這一箭其實並非新鮮,更可用老生常談來形容,在全球投資者新一年仍在尋覓投資方向之際,拜登突對中國科技企業出擊,今次對象可以說是對準港股興衰的主要動力股,包括騰訊控股(00700)與屢被針對的商湯(00020),也包括傳出今年將會來港上市及給予投資者無限期待的「寧德時代」;內地晶片製造商長鑫存儲技術、移遠通信,以及無人機製造商道通智能等多間在中港兩地上市或非上市的大型企業,均是無緣無故及莫名奇妙地慘遭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名單」。 消息一出,「股王」騰訊股價即跌穿穩守多時的100天線(昨日約405元)外,更出現連續兩日合共急跌近53元的慘況,跌至近250天線(即359.5元)水平,創逾3個月新低,情況實屬罕見。由於「股王」騰訊即使在港股處於逆境時,仍會給投資者穩健及防守力強的感覺,因此面對今次突如其來的無妄之災,確實令投資者有不寒而慄及無所適從的感覺。「股王」騰訊在慘受屈辱後,亦急忙發表聲明,指美國此舉是嚴重錯誤,並連日來進行巨額及加碼回購,以挽回投資者信心。 不過有分析認為,即使股王被列入該名單,但其實對騰訊營運及收入的影響,可謂微不足道。至於這名快將退任的總統,會否在退位前再重施故技,進一步禁止美國個人或企業投資「股王」騰訊,即使機會不高,但仍不可鬆懈;即使進一步制裁仍未出現,但「股王」騰訊可用「屋漏偏逢連夜雨」來形容,其久違了的南非大股東Naspers近日又作出減持舉動,根據港交所(00388)資料顯示,Naspers於1月6日以平均價409.7318元,於場內出售了36.7萬股騰訊,料套現約1.5億元。 面對突如其來的壞消息,騰訊仍有一定的支持者,除自身立即把股份回購規模加倍外,港股主要動力泉源「北水」過去兩天均呈現淨買入騰訊的情景,因而間接推高了港股成交金額,不知可喜還是可悲。 筆者認為,適逢美國政府在踏入新一年的1月份,將會進行改朝換代的儀式;而新舊總統的交替,始終涉及兩個不同的黨派,對華的態度亦有差異;而快將退任的拜登,要於離任前在國民面前立威,亦屬正常的舉動。此舉動不禁令人想起2021年初,狂人特朗普臨別白宮前,亦把小米集團(01810)等多隻中資股列入投資黑名單。 即使今次拜登的動機有點牽強,但其純粹嚇人的舉動,可謂已經達到目的;而此舉動除令被列入名單的股份,股價應聲下挫外,即使未被列入名單的,也出現「杯弓蛇影」的情況。 一直強勢的小米(01810),與「股王」騰訊業務有點相似的阿里巴巴(09988)及快手(01024),股價均反覆下挫;未來,美國白宮在新舊交替之際,現任會各出奇謀令國民留下「威武」的回億;而候任則會施展「先聲奪人」的態度,強化自己未來的政途;但上述的舉動,鄰近的國家一定會慘成磨心,尤以仍處於長期弱勢的港股,其震撼力可能會較其他國家為強,投資者相信要綁緊安全帶,面對突如其來的震盪。
許繹彬 2025-01-02T10:49 踏入2025年首個交易日,在此祝願所有讀者「股」運亨通,「期」開得勝,身體健康,今年勝舊年!總結2024年,港股在最後一個交易日,即使只有半日市,最終仍能以20,059點收市,總結全年共升3,012點,擺脫四年持續下跌的局面,總算有所交代。 全年表現最好的藍籌,相信投資者不難估中,因為仍屬科技股範圍,但並非騰訊(00700)及阿里巴巴(09988)此等前列份子,而是小米集團(01810),榮獲最佳可謂實至名歸,因為此公司在過去幾年國內經濟仍未有太大改善的情況下,仍積極開拓版圖,早已憑智能家居設備及手機設備在全球有可觀的市佔率外,去年更勇於嘗試,自行研發電動車,推出後亦深受市場歡迎及認可,從而再進一步奠定其積極進取的營商策略;獲最佳藍籌殊榮的小米集團全年股價累升超1.2倍,能在逆境中突圍,可見其付出努力,倘若國內經濟之後有所改善,相信未來前景仍有可為! 有最佳就一定有最差,2024年在全球高通脹下,內需股的業務飽受衝擊,加上市場上代替品湧現,已經失去其獨特優勢,榮獲最差藍籌股的百威亞太(01876)全年累跌近50%,並非無跡可尋;相信未來內需股的前景,仍存在一定考驗!而一直與香港股市唇齒相依的內地股市,在2024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又再一次受壓,上海綜合指數以全日低位3,351點收市,未能擺脫弱勢,只可寄望2025年有一番作為! 筆者認為,國內股市未能承接中央於去年9月下旬使出的「連環拳」救市措施帶來的升勢,回落速度比港股還要快的原因,相信是人民幣匯價在去年第四季持續疲弱,導致「連環拳」措施所提及的「穩股市、穩樓市」來刺激資本市埸,未能達到預期成效所致。即使中國人民銀行過去一年持續強勢進行維穩匯價,但人民幣仍處極度疲弱水平。 加上,美國因踏入更換總統周期,美元在第四季再度轉強,令人民幣匯率反彈乏力,與美元掛鉤的港元當然亦是強勢,每百港元兌人民幣更一度升穿94元,人民幣匯率屬2007年12月低位的水平。在港匯強勁下,久違的港元利息再度抽升,因而令外間預料近期港元兌人民幣仍會在93.46元至95.24元之間徘徊,此水平來說,相信對北上消費人士屬天大喜訊,但對在港從事飲食及零售的商家,相信則是「笑唔出」! 但值得慶幸的是,2024年人民幣兌每美元的中間價僅累計下跌1.49%,雖然已是持續三年回落,但跌幅較之前兩年進一步收窄,彰顯中央已盡全力維持人民幣匯價,相信有利海外投資者未來增持人民幣產品的可能,長遠而言更有利經濟復甦! 談回港股,隨著聖誕假期完結,基金經理亦開始歸位工作,而港股在2024年最後仍守著20,000點以上收爐;從勢頭來說相信仍可維持,成交亦可能在基金經理休假後會有所回暖;如願望成真,港交所(00388)可能是2025年首季精選,不妨留意。
許繹彬 2024-12-19T11:12 國內政府於本年9月26日開始,不斷使出不同的招數及言論,並推出一系列振興經濟措施,在推出後,一有感力度不足時,就不斷加碼再加碼來刺激疲弱的經濟;但從數據來看,過往救市措施推出後,仍未能挽留外資將資金留在國內投資的意向。 有此說法的原因,是因為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宣布的數據顯示,11月內地證券市場資金淨流出規模擴大至約3,564億港元,是有紀錄以來的單月新高,出現此等情況,相信是「狂人」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後,外資因而存在很多不確定性而作出的自然反應。 而正當市場在苦候每項措施有否成效之際,內地最新公布各項經濟數據表現可謂「強差人意」,11月份的三項數據轉弱,顯示零售及固投表現最差,按年僅升3%及3.3%,與市場期望的4.6%及3.4%尚有一段距離;只有工業增速較預期5.3%為佳,錄得5.4%。在一連串積極的財政政策及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預期下,10年期及3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同創史無前例的低位,低見1.71%及1.94%。 再有報道指,中央明年的預算赤字率擬提高一個百分點至4%,亦屬史無前例,更務求國內生產總值(GDP)仍能增長約5%。從上述數據來看,一系列「連環拳」未能發揮最大的救市作用,仍未見有太大成效。 內地數據疲弱,加上聖誕假期效應下,港股繼續呈現「一潭死水」的現象,即使昨日(即18日)結束三連跌,重返19,800點水平,但成交則萎縮至接近1,000億水平;南下「北水」亦有「收兵」之感,持續出現淨流出的現象。相信在2024年餘下的交易日,港股離不開悶局,預料在低成交下徘徊在19,000點至20,300點區間上上落落。 美國候任總統「狂人」特朗普在未上任前經常發表出人意表的言論,本周提倡撤銷拜登時期的電動車政策,主張停止對電動車及充電站的支持政策,再提出強硬措施以阻止來自中國的汽車、零部件及電池材料。 消息指出,雖然電池及其他電動車零部件「對國防生產非常重要」,但電動車及充電站並非主要項目,因而把目前用於建設充電站及降低電動車價格的資金,轉移至國防優先事項,重點相信是確保電池及製造電池供應不再受制於中國。此言論一出,當然再對相關股份帶來陣痛。未來,狂人相信仍會「語出驚人」,投資者亦必須留意會令什麼板塊受牽連。 談回港股,沉悶及靜,相信是未來餘下交易日的形容詞,可能偶有波幅,但沒有成交的加持下,相信又是宰殺牛熊的時機;就如本周二(17日)早上原本仍是平平無奇,但在無聲無息下,淡風突然吹起,跌穿19,700點,低見19,620點,瞬間將此區域的牛證殺清,然後便立即重返19,750點以上的水平,所以如喜歡捕捉上落而參與牛熊買賣的投資者,可能要買入區間與現有大市距離較遠的產品,否則很容易掉進屠宰牛熊的陷阱。 而大市在2024年倒數前,相信仍是受制於20,122點(50天線),而下方支持則希望在19,600點能企穩,待明年再戰;而儘管大市在嚴重缺乏資金及方向下,部分股份仍成「逆市奇葩」,特別是中特估,在2024年完結前,均呈現粉飾的工作,紛紛創下一個月新高,當中建築類呈現強勢,當中中國中鐵(00390)業務範圍廣闊,是中特估中的滄海遺珠。
許繹彬 2024-11-28T10:36 十一月快將過去,如用「難捱」來形容本月,相信投資者不會反對;事緣如單以點數計算,本月開局時由20,427點起步,但已曾暫低見19,150點,創下兩個月新低;即使上日(即27日)港股再次受惠上海指數在午後急促反彈至超越3,300點水平,帶動恆指升穿19,600點水平,但成交則不足1,400億,餘下的兩個交易日除非有爆炸性消息出台,否則本月相信難逃失守20,000點的命運。 港股在本月可謂全無走勢可言,用「陰陰落」來形容,成交更「一浪低過一浪」,投資者一定不會反對;本月除肯定令投資者從天堂折返人間外,部份曾在23,000點時仍表現積極進取的投資者,相信現階段難掩失落的情緒。究竟何時才能上岸?相信暫惟有寄望國內有實質及到肉的救市措施令港股重獲生氣。 本月另一全球焦點,相信是美國狂人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狂人在未上任前而揚言在上任後會再次向多國徵收關稅,當中亦包括中國進口產品額外徵收10%關稅的措施。即使加幅低於較早前揚言的60%,但在其重施故技下,在港上市的相關出口股已作出調整,可見狂人的威力。 在個別股份方面,受惠油價持續下跌,航空股普遍做好,國泰航空更獲外資投行唱好,國航及南航走勢靠穩。市場消息滿天飛,有傳歐盟對中國就電動車關稅談判快達成協議,滿以為有利國內電動車版塊,但最終又被歐盟否認,加上有外資車企在年尾減價促銷,令國內汽車股的走勢變得含蓄。而一向被外間忽略的科技一員百度(9888),指其旗下的「蘿蔔快跑」將會於香港營業,更指最快年底前進行首階段測試,令其股價對比其他的科技龍頭股還要穩固。 筆者認為,淡市中市場屢傳出不同的消息,令港股或個股呈舞高弄低的狀態,相信投資者已是習以為常,但由於港股始終欠缺成交,短炒為上相信一定是現階段的唯一上策;而港股和美股走勢一直背馳,相信亦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本月再度出現榮辱互見現象,道指不斷創下收市新高,更一度直逼45,000點水平;納指更是直奔20,000點;但港股的走勢,20,000點也保不住,就連納指也差不多快要趕過。 港股每況愈下的原因,相信除因為國內股票市場在10月創下高位後未能承接,更出現持續不振的情況,因而令一直與其唇齒相依的港股舉步為艱外;人民幣匯率,沒有最低,只有更低,亦是其中一個令中港兩地股票市場致命的主要原因,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曾失守7.27關口,4個月以來最低,促使中港股市走勢嚴重受阻。 即使昨日港股突然在午後受惠國內股市反彈,但未有帶來可觀的成交下,暫只能視作適逢期指結算,而出現夾淡倉的情況;未來除非港股在成交帶動下,能升穿20天線(約19,963點),否則難改上落市格局;若投資者仍對港股有憧憬,對恆指轉勢抱有期待,不妨留意港交所(00388)的走勢,但在成交未有增多下,仍建議只作短炒為上。
許繹彬 2024-11-21T11:33 港股本周呈現一場「悶局」,全無走勢可言,以對上的三個交易日計算,全日高低波幅只有200至300點,儘管港股連埋昨日(11月20日)出現三連升,升幅共有278點,勉強算是「反覆靠穩」,但成交出現六連縮,昨日(20日)更跌至不足1,200億元,上月剛創下歷史新高的光景,如今則只剩五分一,光景何時復現,相信手持水晶球,也難以估算。 其實,港股本周一(18日)沒有出現急促調整,已算是萬幸;事緣上周五(15日)因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突然一句「毋須急於減息」,因而令美股出現調整,這次突然轉呔,令投資者變得無所適從及人心虛怯,使宏觀經濟和外圍環境又再出現信心危機。不利消息一出,當然令恆指重上20,000點關的阻力大增,但最終暫時仍企穩19,500點,尚算幸運。 調整幅度尚算溫和的原因,可能市場上仍憧憬內地有財政政策仍未動用,因而存在有利刺激本土經濟回復的因素;再者,美國對華政策的衝擊有傳將會結束,或有利流動性資金重回港股懷抱,因而令恆指此刻仍能「硬淨」;但筆者則認為,由於成交在未到12月的聖誕假前已開始出現持續萎縮,則擔心出現久守必失的情況,投資者必須格外留神。 即使港股的主要源泉「北水」連續第五個交易出現淨買入,但額度皆是持續萎縮,因而令港股在沒有成交下,呈現「一潭死水」般,絕無走勢可言;而導致北水欠奉的原因,相信是人民幣匯率持續在低位徘徊所致,美元兌人民幣跌至7.25的五月低位,因而令資本市場的周轉力度出現重大阻力 由香港金融管理局主辦的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在本周二(19日)起一連三天舉行,是次峰會各地金融領袖雲集,各領袖均出謀獻策,強調市場必須要開放,更不約而同地全面看好亞洲地區前景,更指未來世界金融向東移的趨勢已漸漸形成。 言論一出,當然為有份投資亞洲市場的投資者帶來很大信心,但筆者則認為,即使看好亞洲市場的前景,但也必須得到內在因素的配合,而屬於亞洲市場一份子的中港市場,仍需要很多數據改善去配合,首要因素就是人民幣匯率盡快從谷底回升,繼而穩定下來,才會激活資本市場 談回港股,成交欠奉的情況相信仍會持續,從圖表來看,10天與50天線出現重疊(約在19,950點附近),在欠缺動力下,要升越確實不容易,建議投資者「炒股唔炒市」。科技龍頭美團(03690)近日可謂動作多多,股價由高位205.4元急促回調至低見166.6元;但近日走勢已開始止跌回升,以其過往的動力及彈力,相信是短炒之選,不妨留意。
許繹彬 2024-11-07T10:39 原本港股於11月開始時,確實迎來一個好開始,首三個交易日更出現三連升,累積升幅更達689點,令人振奮;恆指更曾在周二 (即5日)突然承上海股市的反彈,急升439點,漫不經意下重上21,000點,並重上20天線(約20,615點),惟成交持續未有增多的情況,但出現此情景,足以令投資者充滿憧憬。 港股正所謂「成也A股,敗也A股」,在周二 (即5日)導致港股突然在該日午後V型反彈的根源,是國內經濟數據非常亮麗,剛公布的10月財新中國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創下3個月以來最高,反映國內一連串政策出台後,刺激內需數據逐步回升,再加上李強總理表示在合理條件下可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從而令貸款政策存有極大空間,有助未來的資本市場發展。 消息一出,當然是令上證指數急升,再度直逼久違的3,400點;而一直倚賴國內股市的港股,當然亦跟隨反彈,更重返21,000點水平,但其實是次反彈只有不足1,600億元,因而令人有不實在之感。 因為投資者仍記憶猶新,實質消息應有凌厲的成交配合,豈會是只有不足2,000億元。殊不知這份不安感在恆指重返21,000點後還不足24小時,恆指則在昨日(即6日)一開市便跌穿20,800點,更在兩周最高的成交 (近2,168億元) 下,一度急跌超過600點,低見20,361點。過去三個交易日的升幅,又再一次幾乎被蒸發,儘管最後仍能守住20,500點,但由於跌市出現大成交,因而令港股的前景變得模糊。 筆者認為,恆指昨日(即6日)由開市跌到收市的原因,相信是因為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由香港時間昨日早上開始均是特朗普一路領先,令市場不期然想起高通脹將會持續,美債息及美元指數因而急升,而後者更創下四年最大升幅及四個月新高。 令市場最憂慮的是,中美貿易戰會因「狂人」再度入主白宮,而令其問題進一步惡化,人民幣匯率午後急跌,美元兌人民幣急升近7.2,是近兩年最大貶值幅度,更令中港兩地股市昨日(即6日)急跌之元兇。 筆者認為,投資者在本周可謂進退失據,內地股市回升,港股跟隨,相信實屬無可厚非;但投資者必須要盡快忘記在9月21日國家所推出「連環拳」令中港兩地股市不論指數及成交均急升,甚至可謂升到難以置信。但倘若投資者仍惦記上述的光景而認為劇情會翻版出現,相信未必能如願;原因是當萬物回歸平淡後,投資者不應只觀國內因素,而忽視外圍因素;美匯美債、人民幣匯率及通賬數據等,亦會左右港股的去向。 加上,美國白宮正式被「狂人」特朗普入主後,由於政黨的改變,相信在國策方面必定有所更改,特別是中美貿易關係,俄烏戰事及其他戰事等,均極有可能存有變數;尤以中美問題的轉變,隨時令中港股市出現變天;在靜觀其變之際,聯儲局在美國大選後將會進行議息,市場上普遍認為將會再減息,但減息幅度仍存變數,建議投資者現階段不宜過於進取,靜觀市場的變化,短炒以持盈保泰為上。
許繹彬 2024-10-31T10:21 十月轉眼快將過去,中港兩地股票市場本月確實可用奇幻之旅來形容,尤以港股曾經升穿23,000點,成交又曾經急升至超過6,000億元,創下歷史神話。 但這個奇幻旅程,可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來形容,原因是中港兩地股票市場出現這般令人難以置信的紀錄,其實全部是在十月上旬發生,而當十一長假完結後,儘管仍有幾天成交出現3,000億元或以上,但隨著中央再沒有新救市措施滋潤下,兩地股市的走勢又再故態復萌,上證指數只能在3,200點至3,300點之間膠著,港股則只能在10天線(即20,500點左右)苦苦徘徊。除升勢已大不如前,及成交已回落接近1,500億元,中港兩地股市可能因經常出現杯弓蛇影的情況,市場對任何由國內傳出的救市消息好像已失去應有的效力。 在周二晚(29日),市場再有消息傳出,中國正考慮下周批准在未來數年額外發行逾10萬億元人民幣的債券,從而能更有效振興國內經濟;消息一出,因而刺激恆指夜期應聲抽高,曾高見21,116點,急升327點。由於夜期作出反應,投資者滿以為此消息應該是「可信」,並期望在昨日(30日)港股應有一番作為。 但好景不常,港股在期指結算又一次不似預期,淡友又一次來襲,一開市不但沒有上升,反而開市即幾乎是昨日的高位,在重磅科技股如騰訊(00700)、美團(03690)、京東(09618)及阿里巴巴(09988)反覆向下的情形下,港股下跌320點,報20,380點,又幾乎在全日低位(即20,270點)收市,穩守多時的10天線(即約20,530點),最終亦失手收場。投資者開始對後市灰心,確實亦屬正常。 筆者認為,由於太多消息在市場上充斥,反而變成港股走勢的負擔,原因是在低成交及無方向的情況下,如果投資者依賴這些所謂「消息」因而去投資衍生產品市場,但由於大市在沒有成交下,則只會造成好淡雙方的爭持角力,而當那邊有多人聚集,便將這群人一網成擒,成為大戶點心。 就以昨日為例,投資者滿以為穩守多時的10天線(即約20,530點)是重要支持點,因而集中投放資源在20,400點及20,300點的牛證上,殊不知,「市傳消息」又一次將這批牛證在滿懷希望下反而被屠殺。 因此,投資者在淡市中,牛熊證的聚集區亦是其中一個參考指標。儘管港股現階段苦無方向,但部分早己被冷落的股份突然落鑊翻炒,如有久違的鋼鐵股,突然傳出憧憬內地會加快研究推進重組和推進產能治理,令重慶鋼鐵(01053)、鞍鋼(00347)及馬鞍山鋼鐵(00323)曾一度炒上,但當然只是曇花一現;而一向強勢的油股,在以色列對伊朗的突襲中,發現石油設施未有遇襲,因而不像每次因戰亂而刺激國際油價上升,今次則呈現下跌,令強勢的中海油(00883)、中石化(00386)及中石油(00857)股價偏軟。 未來值得留意的是,下周終於踏入美國總統大選周,市傳如特朗普再次成功入主白宮,預計會為中國帶來更大的經濟挑戰,因而可能令中港兩地股市再存變數;惟無論特朗普或賀錦麗當選,美國會如常推出擴張性財政政策,大幅發債的作風亦會依舊,債息因而面臨上行風險。 而一向對港股有深遠影響的內地政策,在下月4至8日將舉行人大會議,市傳屆時可能又會公布力度更大的財政刺激方案,以及新一輪刺激措施會集中在提高內需,「包括消費」,以滿足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又以「規模會相當大」來「管理預期」,今次會否再為投資者帶來驚喜,大家在保持冷靜下,不妨拭目以待;如確實有所驚喜,港交所(00388)可能重新出發。
許繹彬 2024-10-24T10:23 屈指一算,傳統的股災月還有一星期便過去,如以昨天全球重要股票市場的收市價作統計,十月股災的魔咒應該慶幸沒有應驗;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十月創下歷史新高而納斯達克指數則創下52周新高,比較沉寂的中港兩地股市在本月同樣創下52周新高(上證綜合指數高見3,674點及港股高見23,241點),除非十月餘下交易日存在任何變數,否則全球股市在十月可以用「歌舞昇平」來形容。 談回港股,儘管現時仍處於20,000點以上的水平,但自過了十一長假時創下23,241點高位後,在港府發表的施政報告內沒有提及任何寬減印花稅或各項金融相關措施,再加上國家再無推出實質的救市方案下,港股不論升勢及成交均呈現無以為繼的狀態,點數已在本月高位回落至20,500點附近,而成交在本周二(10月22日)更進一步回落至1,548億元,暫為近一個月來最少;即使人行在上月尾使出的「連環拳」救市措施其中一項支持資本市場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在周一(10月21日)首次進行,但對中港兩地股市沒有特別大的刺激,只是橫行待變格局。 即使昨天(10月23日)港股有所反彈,但成交則仍不足2,000億元,而指數則在升穿20,800點時明顯乏力,最終只能退守在20,600點(即10天線);由於大市短期內再沒有任何新衝擊,令恆指步履開始變慢,波幅亦開始縮小,因而令人信心動搖,亦屬正常反應。 筆者認為,港股自9月底急速反彈至今,儘管曾急升至超過23,000點水平,成交更曾創下超過6,000億元的亮麗歷史佳績,如用以上數據及用常理推算,理應是開戰牛市之旅;但如用理智細心再分析,港股在過往三年的低殘及低迷往績下,根本並無圖表及數據可以用來推算;而能夠將成交及點數在短時間內推至頂峰,相信當中不乏有夾淡倉及夾沽空盤而來,才會產生較早前難以置信的成交。 再回想今年5月時的情景,港股亦是受惠於國內使出一系列的救市措施,指數因而曾作出極地反彈,一度由四月的16,044點反彈至五月高位19,706點,高低位亦相差3,700點左右,而成交亦由不足800億元急升至超過2,000億元,當時外間憑數據及圖表推論,均認為港股未來應該有所作為;可惜,當然是理想美好現實殘酷,港股在利好消息無以為繼下,令其再度急速調整至近16,000點水平,而成交則降至不足800億元,前景又再令人大跌眼鏡。 時至今日,港股現行的情況是否有如五月的翻版,仍有待確認;但投資者如再細心想想,中港兩地股市有如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即使終於有靈丹可服用救治,亦需要時間去觀察此靈丹是否服後可將病毒掃除,令病情治癒,而整個觀察期定必會遇到一定的考驗;現階段中港兩地股市相信正正受到一定的考驗,其中一樣人民幣匯率突然又變得疲弱,美元兌人民幣在上月股市急升時,曾一度升穿7算水平;但現今在兩地股票市場膠著時,其匯率則再次跌穿7.13,此水平無疑令內地很多資本變得萎縮,相信亦是國內股票市場其中一個痛點;在國內股市走勢欠佳下,港股呈現反覆及回調亦屬正常反應。 除以上因素外,令港股舉步維艱的原因,就是升到如此水平下,不少企業趁高位相繼配股,據統計,單由10月截至上周五的12個交易日,已有13間主板上市公司加入抽水潮,總集資額共涉逾46億元;此舉對上市公司來說,苦等三年,終有機會配股集資用作改善或優化公司營運,實屬自然反應;但從投資者角度而言,則每分每秒擔心自己所持的股份會否掉進抽水池,因而令其投資策略變得保守。
許繹彬 2024-10-17T10:20 中港兩地股市在十一長假歌舞昇平後,本周突然變得非常平靜;就以港股昨天(即16日)為例,成交與高峰時相比足足下跌三分之二,儘管仍有2,000多億元,但投資者可能經歷了過去半個多月歡喜若狂的心情後,現階段突轉趨平靜,而驅使他們尤如只有不足800億成交般,望住大利是機在閒談或打瞌睡,早前為大市不斷上升的吶喊,在本周完全徹底消失。 回顧港股在是次大戰可謂升得快跌得急,港股在上月20日的18,069點開始起步,只用了十個交易日便急升超過5,000點到23,241點,而成交更由1,000多億元急升至超過6,000多億元,當時氣勢可謂冠絕全球金融界,更令各方專家大跌眼鏡。 但正當大家一致對港股未來走向表示睇好或較為進取的態度時,恆指又突然轉吹淡風,只需6個交易日便由23,241點回調至20,000點邊緣,從高位下跌超過3,000點,成交更急速回落至2,000億元左右。 港股回調時,市場的好消息不但完全欠奉,反而突然傳來壞消息,周一(即15日)市場突然傳出中國已開始對國內富豪的海外投資收益徵稅項,更有傳部分國內富豪將被收取高達20%的投資收益稅,又稱有富豪可能因逾期付款而面臨處罰,但最終金額可以協商等傳聞。 雖然消息未經證實,但足以將中港兩地股市「震散」,港股亦因此下調至20,000點邊緣;即使昨天(即16日)曾一度反彈至超過20,500點,但可惜後勁不繼,最終倒跌收場;如短期內成交沒有增加或持續萎縮,港股下試至20,000點的機會將會大增。 筆者認為,過去港股因為國內使出「連環拳」救市及美國聯儲局減息,而令港股走勢及升幅在「實質」及「確認」的利好消息下,有如脫胎換骨,成交更創下令人難以置信的歷史紀錄,令投資者不期然對久沉三年的港股的未來走向充滿期待;加上港股的走勢更是每天均大幅上升,而且每天收市對比上一日均是呈現大幅上升,令參與港股的投資者只有「升到您唔信」及「想跌都難」的感覺,亦屬正常想法。 但由於是次升浪,除創造了成交額的歷史外,其難以置信的升勢亦是前所未見;但可能因為升得大急,因而令投資者忽略了一些外間的基本因素,例如「台海」及「中東」局勢轉趨緊張,或美元轉強、人民幣匯率走勢變得疲弱等不利因素等;加上由於投資者可能對上月財金官員突然發布「連環拳」挽救經濟措施而令股票大升的畫面早已反射在腦海里,因而對過往國內先後兩次「事先張揚」的經濟發布會充滿憧憬,外間所有人均指發布會應會再推出救市措施,因而毫不猶豫在股票市場落重注;衍生市場更一面倒「好倉」,一心諗著可以食過番尋味;殊不知兩次的發布會均沒有特別提及任何救市措施,令市場普遍認為「好夢成空」或「只聞樓梯響」。 公布後在事實與憧憬的背馳下,港股呈現大幅下調及「人踩人」的慘況。由於成交已呈現萎縮,港股短期內的走勢或會放緩,及回歸現實;未來港股相信會繼續「成也A股,敗也A股」,投資者必須留意國內財金管員會否使出「實在」及「確認」的挽救經濟措施,令國內股票市場打破悶局,因而令港股受惠;否則兩地股市相信亦可能在現階段作出喘息,固本培元,靜待突破,觸底再上;投資者應保持冷靜、「持盈保泰」。 國內「雙11」盛事將至,在過去半個月因資本市場急速變化,而令人均的流動資金增加,相信亦會令「雙11」的銷售額大幅增加,而電商股阿里巴巴(09988)及京東(09618)相信定必受惠,不妨留意。
許繹彬 2024-10-10T14:24 長達七天的國慶長假期終於完結,在國內四處洋溢著歌舞昇平氣氛的同時,個別國內從事證券工作的職員在這悠長假期仍要努力工作。事緣在國慶長假期前夕,國內使出「連環拳」挽救經濟,是次出拳所有焦點放在資本市場上,因而A股隨即由2,800點起步至國慶長假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升至3,300水平,而成交額度更創下近年新高;此走勢其實只用了5個交易日已經有如脫胎換骨,除被外間認為來得非常突然,更被人認為由於國內股市已沉寂多時,未來國內股市應該會重現升浪,更有人認為會好像「狂牛」般來得兇猛。 由於股票市場充斥著一片大好氣氛,令國內市民大排長龍開立投資戶口的情境隨處可見,因而令國內證券業從業員需要取消休假來配合這莊觀的場面;而港股市場方面,當然與國內市場有著異曲同工的情況,由17,000多點起步,只需5個交易日便升穿22,000點以上水平,除令到香港投資者終可吐出三年的悶氣振臂高呼外,各界更認為中港兩地股市未來應該可以有機會「追日趕美」及會令外資重回中港兩地股票市場的懷抱;加上,在國內假期時,國內發改委指在國慶長假後的首個交易日將會公布「一攬子增量政策」,市場憧憬內地救市措施再會加強力度,北水應該又可大幅滋澤股票市場,因而令投入股票市場的人數及開戶人數再度飆升。 但世事往往豈能盡如人意,尤以投資市場,當一面倒企在同一邊時,事實往往也是事與願違。國內股票市場在長假後復市,除確實展現升浪,並在一日刷新多項紀錄,包括滬綜指、滬深300指數均創下2000年以來最大開市升幅,深圳創業板及北京北證50指數同樣創下歷史最大開市升幅。而滬深兩市主板成交額開市短短20分鐘便再創歷來最快破萬億元人民幣紀錄,全日成交更創下3.45萬億元人民幣歷史新高。而市場焦點則在發改委宣布「好消息」時,會否將上證指數推至3,500點或以上水平之際,發改委發布的內容與市場預期有很大落差,在天氣不似預期的情況下,國內指數儘管仍有上升,但升幅則明顯少一截。 而同樣對港股充滿期盼的一眾股民,在國內股市升幅突然收窄之際,部分大戶及散戶紛紛止賺離場,引至港股久未出現的「高台跳水」再度呈現;而這次插水更觸發市場出現互相踐踏的情況,令恆指單日轉向,曾一度跌至20,000點邊緣。 正因如此,港股在該日跟國內一樣,均寫下兩項紀錄,就是成交金額達6,204億港元的歷史新高,而該日跌幅達2,174點亦是歷來最大跌幅;恆指失守兩萬一關口,國指則是16年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上月仍將港股調低至14,000點的外資,當港股升至22,000以上的水平時,才突然「轉軑」看好,摩根士丹利及花旗預計恆指可見26,300點。 筆者認為,每逢踏入國慶長假,有份投資港股的投資者均相信在過往的數據分析下,認為在該期間,港股因缺乏北水灌溉,理應不論波幅或升幅亦會因而放緩;而已在九月底被夾到遍體麟傷的淡友,則在此期間企圖向好友發動攻勢及企圖突襲,但今年的國慶長假則呈現相反的局面;儘管港股的成交確實在長假期間有所萎縮,但出奇地仍能保持有3,000多億元以上,而指數則越戰越勇,勇闖至高見23,241點,得勢不饒人,難為了淡友又一次慘被伏擊。 而在國內投資市場洋溢著一片股市「狂牛」氣氛,加上在憧憬發改委有最新的救市措施下,新加坡富時中國A50期指未平倉合約數量更飆升至創紀錄的120萬手,因而可見全押重注預期國內A股復市當日定必造好。在林林種種利好的消息下,有份投資港股的投資者亦意識到長假後北水回歸,「股市想跌都難」,實屬人知常情;而同樣有此一系列憧憬下,投資者一定會儲重貨及衍生市場方面全屬好倉,齊齊等這日的來臨。 誰不知在沒有具體救市措施下,淡友再度採取主攻,令恆指在國內長假後,急插2,174點,黃金周期間的升幅只用一日時間便全部蒸發,而港股市值單日蒸發3.8萬億元,除單日跌幅暫寫下歷史一頁外,被收回的牛證亦屬近年之冠。在驚魂未定的情況下,短期內恆指的走勢相信仍會以大上大落為主,單日波幅近千點,亦可能會成常態,建議投資者入市前要扣緊安全帶。 由於港股升勢來得急,調整幅度大及來得快,短期內除非國內有政策出台救市,否則港股仍會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況,建議短炒為主,持盈保泰;如能在19,800點水平以上企穩作消化,投資者便可考慮開始分段部署,更建議投資者現階段頭腦要保持冷靜分析,並要留意數據。參考過往中港兩地股市急升,除國家出手救市外,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轉強亦是關鍵;國內股市的上落,美國大選前股票市場會否被興風作浪,投資者必須時刻留意,不可輕視。
許繹彬 2024-10-03T10:55 踏入十一黃金周,即意味九月及第三季股市正式完結;九月相信令股民嘗盡「先苦後甜」的感覺,尤以港股,在九月第一個交易日,恆指仍在17,862點開始起步,而成交則仍只能維持在800億元左右,確實只可用奄奄一息來形容。 話說未完,由於國內宣布各項數據顯示,經濟仍持續疲弱,令外間懷疑國內經濟能否保5,因而令上證綜合指數跌穿2,700點水平;而一直與A股唇齒相依的港股,當然不能獨善其身,跌至低見16,964點的低位,當時全城根本覺得今個月要突破18,000點,根本是沒有可能。 可以說中港兩地的投資者對股票市場充滿絕望,但在黑暗的盡頭,終於突然迎來幾道龧光;先是迎來苦候多時的好消息,美國聯儲局終於減息0.5厘,而香港銀行亦緊隨減息;恆指在迎來4年以來首次減息後,升勢終於可以突破18,300點大關,而成交亦開始接近有1,500億元左右,總算開始有起色。 當投資者仍對港股能否轉勢心存懷疑之際,中央突然在十一國慶前使出挽救資本市場的連環措施,令上海股票突然谷底反彈,更只用了四個交易日便把2,800點、3,000點及3,300點全部攻破,而兩市主板成交在開市只有35分鐘便衝破萬億元人民幣,全日創下2.59萬億元人民幣的新高,升勢更是1996年12月實行漲跌幅限制以來的最大單日升幅,國內股市可謂頹風盡掃。 而港股則承國內股市高歌猛進的氣勢,北水有如洪水猛獸般湧進港股市場,南下「北水」曾有達121.43億元淨流入,規模是逾半年最多,恆指也過五關斬六將,只用5個交易日便攻破19,000及20,000點,更高見近22,500點水平;恆指除重返2022年6月的水平外,主板成交額更創下5,058億元的歷史紀錄 而九月恆指累升3,144點,第3季更飆升3,415點,整季升幅可謂全是九月升幅所貢獻,單從第三季表現來看,亦是2009年第二季以來最好的季度表現;而道指最終亦打破了「9月效應」(September Effect)的魔咒,全月升近1,400點,因此九月全球股市可用「歌舞昇平」來形容。 踏入傳統股災月(即十月),究竟港股在高成交下,可否重拾升軌追日趕美,還是作出調整?現階段相信沒有人敢妄下判斷。 筆者認為,「港股只用5個交易日,便尋回3年的失去」,而升幅更連番出現如「大奇蹟日」般的神蹟,成交更在短時間內推進至「大時代」,確實投資者有「升到您唔信」及「夢幻」來形容。 而成交方面,一日的交易量就等於上月初一星期的交易量;成交急升,當然主要原因除國內救市措施令市場釋出大量北水可猛力投進香港股票市場外,更因為適逢九月尾屬期指月結及季結之際,飽受三年煎熬的好友,承國內的連環措施,終可作出大反撲,更將淡友一舉殲滅。 而一向在資本市場跟紅頂白但一直不看好中港股票的外資,相信看到中港兩地股票的走勢及成交有如猛虎出籠下,迫不得己先行平掉淡倉,再反手大舉轉至好倉,又可能有基金看到中港兩地股市突然轉勢下,先行沽售已有一定累積升幅的日股美股台股,轉戰港股,亦屬人之常情。 從昨日(10月2日)在北水停止灌溉下,仍有4,340億元成交,上述的推論並非無跡可尋。 中港兩地股票市場只用了一星期時間便進入狂牛狀態,更令成交屢創歷史新高及指數重拾升軌,其多年來一直慘遭外資白眼及唾棄,相信此次能令外資刮目相看。 而成交暢旺最受惠者港交所(00388),走勢有如勢如破竹,帶動恆指節節新高;十月能否持續升勢,除主要還看國內市場的走向,及港交所升勢是否持續,來判斷港股是否開始力還是繼續上揚。 本周適逢國內十一國慶長假,國內股票及北水要休戰一星期,要到下周二(8/10)才可重臨,港股在欠缺滋潤下,相信成交會有所縮減,但如果仍能維持3,000億元以上及指數能穩守21,000點以上,相信情況仍屬樂觀;而投資者可趁有機會回調之時,多加留意港股通新貴阿里巴巴(09988),相信國內投資者或基金仍有機會把它收集,放入自己的投資組合。
許繹彬 2024-09-26T10:58 港股近期可謂雙重受惠,首先上周在美國聯儲局減息而香港銀行出奇地跟隨減息下,港股於上周開始呈現穩步上揚的格局,先是終於突破久未攻破的18,000點,但可能上周成交仍未有太大的增加,因而令投資者未可視為轉勢,仍擔心18,000點是否只是曇花一現;儘管港股在周一(9月23日)開市已升穿18,200點的水平,但一眾投資者仍一如以往或汲取了過往的教訓,在反彈時作出減持手頭上持貨的行為;但今次的減持,恐怕暫時是錯誤的決定。 事緣國內三大財金部門(即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中國證監會)在本周二(24日)早上突然聯合召開記招,人民銀行行長突然宣布減息0.2厘及將降準0.5個百分點,因而向金融市場提供一萬億元長期流動性,並會按情況今年再降0.25至0.5個百分點;再表示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市,初步額度達8,000億元人民幣,並不排除再會加碼,用作抗衡資產價格下跌而對中國經濟的威脅;又推行「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首期規模5,000億元,支持合資格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以其債券、股票ETF(交易所買賣基金)、滬深300成份股為抵押,經人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獲得的資金只可投資股市。 在人行使出「連環拳」並拳拳揮向金融市場下,滬綜指數除締造逾四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及連升6日外,更將2,800點這個拖磨已久的助力位一口氣升穿。昨天氣勢更甚,曾高見2,952點,更直逼3,000點大關;而一直依賴 A股升勢及等候國內出招救市的港股,相信不用多言,立即應聲急升,但今次可謂「升到您唔信」。在消息宣布後,除立即升穿萬九點大關外(是四個多月以來首次),更曾一度升穿19,500點,暫高見19,592點,距離今年高位19,706點只欠114點;而成交則升穿2,500億元,是兩年半以來最強勁;國內股市及港股在漫不經意下,一洗近兩年的頹風,氣勢更可謂一時無兩。 筆者認為,正當市場上月仍對一系列數據公布後反映國內的經濟仍未有改善,因而令各界均對今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長能否「保5」之際,國內三大部門終於聯手發功,而是次的招數,目標是相當清晰,除希望在今年年結前能挽救國內疲弱的經濟外,更是明顯想要激活資本市場,從而令市場能釋放更多流動資金,而在資本市場有充裕資金下,自然會令疲弱的內需激活起來,這是「以快打慢」的做法,這種做法恰當到位。如果香港能加以學習,相信一定會令香港慘淡的零售飲食業起死回生,商舖空置率亦可改善,希望港府能正視問題及效法國內激活資本市場的做法。 談回港股,即使港股現階段暫能企在19,000點之上,但其實單與其他亞洲國家指數升幅作比較,仍然欠一大截;如港股成交沒有縮減,仍能保持有2,300億元以上,挑戰今年高位19,706點,甚至升至20,500點左右,相信並非無可能,但由於始終港股只用幾個交易日,便升穿多個重要關卡,難免有機會出現大漲小回。在國內仍有降準的機會下,對金融股仍是最有利,建議可以多加留意保險業龍頭中國平安(02318)。
許繹彬 2024-09-19T10:29 國內本周適逢中秋節假期,在全國假期下,內地的股票市場當然亦跟隨休市;而在國內股票市場休市下,自然連對港股主要灌溉的水源北水亦「制水」,基於港股成交主要的來源是北水,港股的成交在本周的兩個交易日可用「水盡鵝飛」來形容,成交對比上星期下跌近50%,而在本周一更低至不足480億元,是7個月來最少;港股在缺水下,走勢反而保持硬淨,呈反覆向上的格局;恆指先重上50天線(約17,408點),然後再收復20天線(約17,538點),更締造了恆指4連升,累計升551點。 儘管港股處於「缺水」的情況,但個別股份的升勢凌厲,尤其是息口敏感股,可能因憧憬本月聯儲局有可能減息下,優先被炒作,一眾地產股及收租股,如新世界(00017)升超過5%,新鴻基地產(00016)及領展(00823)更創下一個月新高;不過,國際投行摩根大通則在此刻大潑冷水,認為落實減息後,香港地產股不一定跑贏大市。 筆者認為,即使大市升勢在本周可以用「凌厲」來形容,但其實在成交低迷下,未可以用來作指標,除非在假後股市重開時,國內股市呈現升勢,及在近日人民幣匯率轉強下,有望帶動北水增加,從而在真正天時地利下,衝破100天線(約17,865點),再挑戰18,000的心理關口。否則,港股仍是窄幅上落,沒有任何方向可言! 較早前,國內公布被稱為「三頭馬車」的首2個月社會零售消費﹑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3項經濟數據,全部數據均遜預期;而國內今年在經濟持續低迷下,不斷加大挽救樓市力度,上月70大中城市樓價指數創逾9年來最大跌幅,按月計更連跌14個月。 在內房銷售毫無起色及全部數據均強差人意下,市場憧憬內地推出刺激經濟政策,包括人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此憧憬盼望可能會在國慶前後出現,如真有其事,內地市場上可能會釋出大量資金,北水力量亦因而壯大,港股亦可能因此受惠,港交所(00388)的股價仍處於低殘下,走勢有望轉強。
許繹彬 2024-09-12T10:46 港股本周的走勢可謂「沒有最弱,只有更弱」來形容;「弱」的原因,除了是香港經濟持續不振,且港府欠缺自救方案,每周均出現結業拖欠消息,令市場上持續籠罩著一片患得患失的氣氛,相信並非新鮮事;而本周適逢中美兩國均有最新經濟數據,不過其數據不但沒有驚喜,反而令投資者出現驚嚇。兩國的數據均顯示,經濟除未見起色外,更有走下坡的隱憂,此隱憂令全球投資者產生憂慮,擔心兩國經濟將出現持續衰退;這當然再令早已頓失方向的中港兩地股票市場再次雪上加霜。 儘管人民幣匯率近期有反彈的跡象,但對資本市場完全沒有任何幫助,單憑上證指數每天均呈現「陰陰落」的境況,若要重返2,800點,相信短期難以實現;反觀在反覆下沉的情況下,下試2,700點的機會反而高唱入雲;而滬深綜合指數及深證成份指數合共的成交更出現顯著下跌,已連續多日出現不足6,000億元人民幣的慘況,可見投資者對後市的憂慮情緒越演越烈! 而一向依賴內地股市的港股,儘管近期成交持續出現過千億元的情況,但無助港股穩步上揚,反而再次出現反覆尋底的情況。最重要的支持平均線(即250天線17,245點)在本周已跌穿,連帶重要關口17,000點於上一個交易日亦曾一度跌破,曾低見16,694點;慶幸最終能重返17,000點以上的水平,可謂暫時度過危險期;但在欠缺具體的好消息的刺激下,17,000點的支持變得較為單薄,令 17,000點頓變成攻防戰區,此現象相信仍要維持一段時間,唯有求神拜佛外圍市況要「靈靈性性」,千萬不要有突如其來的事情發生。 本周另一焦點,就是千呼萬喚的阿里巴巴(09988)在本周二(10 日)首度晉身港股通,阿里可謂久旱逢甘露,錄得北水淨流入的追捧現象;但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愁,昔日深受北水歡迎的多隻內房股,就被剔出港股通名單;多隻內房如世茂集團(00813)、旭輝控股集團(00884)、遠洋集團(03377)等,股價當然受壓,跌至體無完膚。而過去在港股持續低迷時,股價相當硬淨及令投資者有新題材的「中特估」,本周顯著回調,跌幅亦是比其他股份為多,中國石油(00857)、中國海洋石油(00883) 、中國神華(01088)、中國宏橋(01378)及一直給投資者認為防守性高的電力股如華潤電力(00836)及龍源電力(00916)相繼創下一個月新低,光環盡失! 全球現今最值得關注的焦點,定必是本月的議息會議研究能否實現如期減息?以及臨近美國總統大選,兩黨候選人究竟誰勝誰負?上述兩者均會影響著全球經濟體系及金融市場的變化;正因如此,相信美股及日股、美匯及日匯未來會顯著波動,尤以股票市場,大上大落可能會是短期的常態,投資者可能要扣緊安全帶; 而對國內及香港經濟有化學作用的離岸人民幣匯率曾升穿7.1水平;但這利好的匯率本應對港股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但情況卻好像不似預期,而一向對港股影響深遠的北水,反而經常錄得淨流出的情況,的確令人摸不著頭腦;亦令港股的前景變得難以捉摸。現希望17,000點在多次下試後仍可守得住的情況下,繼續守得住,更希望在維持千億的成交下,盡快重返250天線(即17,245點)。 談回個股,適逢快將踏入十月一日國慶長假,亦是國內市民旅遊的旺季,相信透過旅遊網站訂購旅遊景點門票及酒店的需求將會急增,其中同程旅行(00780)可能因而受惠,股價亦有可能水漲船高。
許繹彬 2024-09-05T10:38 根據數據顯示,美股自1928年以來,9月跌多升少,因而令市場上有「9月魔咒」或「9月效應」(September Effect)的說法,指9月是美股一年之中表現最差的月份,今年能否打破傳統?市場有待求證,但一向令投資者有不安感覺、有「恐慌指數」之稱的VIX指數,在本月突然急升至44.6%,回升至近22的水平,創下近期新高。 而美股在九月伊始確實開始有回調跡象,道指承本周美國8月ISM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報47.2點,即使較7月份略為回升,但仍與市場預期有所差距,反映出目前製造業的經濟活動仍處於衰退之中,可能會為經濟減速帶來更大的壓力。在數據不理想下,隨即加重了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因而令美股踏入9月第一天的交易日立即應驗了「9月魔咒」,3大指數全面應聲下挫。一向大上大落、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更是大跌超過3.2%。 美股市場會否中魔咒,仍待時間去判斷,但在九月開始時,壞消息好像接踵而來,先有美國老牌半導體公司英特爾(Intel),其品牌早在2000年時,氣勢可謂一時無兩,亦是自1999年起最早加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科技公司,但歲月不留人,英特爾(Intel)不敵時代巨輪的變遷,不僅風頭早已被英偉達(Nvidia)蓋過,其業務虧損仍不斷增加,因而在上月已公布暫停派息並進行裁員,而其股價亦是道指中表現最差的股票,今年已跌近60%,本周更傳出有機會被踢出道指,若真是會被剔除,將進一步損害英特爾聲譽,亦有可能令其他老牌科技股步其後塵。 此外,全球炙手可熱、無人不曉的晶片製造商英偉達(Nvidia)也傳出不利消息,美國司法部突向包括英偉達在內的公司發出傳票,因涉及反壟斷而進行調查,主要是關注英偉達是否阻礙買家改投其他供應商,以及對不使用其晶片的買家進行懲罰。 兩則不利消息一出,兩隻不同年代的晶片代表在踏入九月均面臨同一遭遇,就是應聲下挫,英偉達更下跌近10%,亦是驅使科技股全線下滑的主要原因。至於未來美股的走向,儘管有聯儲局減息的利好消息支持,但由於投資者在心理上通常會傾向相信不利的數據,因此,美股在「9月魔咒」內好淡爭持,大上大落的情況可能會持續。 談回港股,上周五(8月30日)在人民幣匯率回升及國內A股上升的帶動下,令恆指成交突然急增,在過千億成交加持下,終於作出較為凌厲的反彈,在騰訊(00700)及港交所(00388)比翼齊飛的情況下,帶動恆指一度升穿18,200點的水平。 可惜,在突破18,000點後,又再次出現無以為繼的苦況,在再無新消息刺激下,投資者的不安情緒再度充斥港股市場;因而踏進九月份,國內公布內房及製造業數據疲弱,導致中國A股指數回軟,而港股當然因此再慘遭滑鐵盧,在中港地產股及科技股領跌下,恆指只用短短三個交易日便已下跌532點,把八月份累升的644點差不多全部消耗。 筆者認為,港股在人民幣匯率反彈下,理應可令北水動力有所提升,上周五及本周開始時,的確持續出現過千億成交的良辰美景,加上在九月終有機會減息的情況下,相信恆指可作喘定,靜待消息作出突破;然而,由於港股已連續數月未有起色,令投資者失去耐性或投資意欲,相信亦屬情有可原,偶遇反彈,更會出現沽貨離場的現象,這亦是反映投資者信心不足。現唯有盼望恆指能穩守17,300點,並在成交配合下向18,200點推進;若願望實現,港交所定必受惠。
許繹彬 2024-08-29T10:50 本周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定必是憧憬美國聯儲局將於9月預期減息。全球股票市場確實因此消息已穩步上揚,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更在本周二(8月27日)創下收市新高;被喻為亞洲股票龍頭的日本市場,在本月5日經歷了31,156點的「黑色星期一」後,儘管未似道指般創新高,但已重返38,000點水平。 全球股票市場在本周歌舞昇平,而港股亦總算有所跟隨,並曾締造出五連升的良辰美景,但在成交仍然不足的情況下,現階段仍在18,000點以下徘徊;而昨天更因科技股調整,港股連升被終止,正因未有成交配合,即使有減息的大好消息,港股現階段仍難有突破的條件。 本周另一焦點,相信一定是只榮登首富短短兩周便極速卸下此名銜的內地平價電商拼多多創辦人黃崢,他八月初時仍以486億美元身家,超越農夫山泉(09633)創辦人鍾睒睒,成為中國首富;但不知是否巧合,當全城熱論一隻以售賣平價貨的電商拼多多的市場足以令創辦人榮登中國首富之際,拼多多突然發出盈警,表示電商行業競爭加劇,不看好未來電商的前景,令利潤增長不可持續,收入增長亦將放慢。 言論一出,相信不用多言,其在美國上市的股價即大幅「插水」,急挫28.5%,收報100美元,因此導致創辦人黃崢身家單日蒸發141億美元,跌至352億美元,其在中國富豪榜排名急跌至第四位,暫成為最短暫的中國首富。而拼多多的盈警,不止令其創辦人失去中國首富的寶座,更令在港上的電商同業阿里巴巴(09988)及京東(09618)也難逃捱沽的厄運。 而本周市場還有一焦點,就是「AI股王」英偉達(NVDA)會於本周三(28日)美股盤後公布業績,其業績相信將會左右科技股和AI主題股的未來走向;當市場等待英偉達的財報之際,在港上市的科技股在本周二(27日)先行偏軟,股王騰訊(00700)及美團(03690)的下調,當然令一直疲弱的恆生指數下挫近200點,暫守在50天平均線17,536點之上。 筆者認為,全球焦點相信會集中在美國下月減息的幅度,憧憬帶動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即時舞動跳躍,美股及日股的投資者當然是喜上眉梢;但港股的投資者仍未受惠,只有減息受惠份子收租股及地產股在本周初曾稍作反彈,但彈到某水平後,又開始舉步維艱;而其他藍籌份子則仍是出現舊瓶新酒的劇情,稍為反彈後又再次回落。 在息口持續高企下,香港經濟復甦步伐一直受阻,現在終於等到息口有機會回落,相信會為其復甦進程帶來曙光;可惜在國內經濟復甦未有突破下,香港經濟亦難以獨善其身,慶幸在美元回落下,人民幣的匯率稍作回暖。現階段只可靜待國內公布重要數據會出現驚喜,帶動A股有所反彈,從而令港股隨之水漲船高。今日(29日)適逢期指結算,港股在八月出現持續無力感的情況下,下周有可能會出現夾淡倉的情況,如投資者欲小試牛刀,一定選反彈力足的騰訊。
許繹彬 2024-08-22T11:40 本周全球市場的焦點,一定是耐心等待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周五出席傑克森霍爾全球央行年會的言論,希望再明確未來減息的路線及方向;金融市場往往會出現等待才有憧憬的現象,在仍未揭曉的情況下,美匯已顯著回落至102附近,更見7個半月低位;對國內及香港經濟影響深遠的離岸人民幣曾升穿7.13,因而曾帶動中港兩地股市在本周一作出反彈,港股最多更曾升至貼近100天線(17,692點),可惜成交仍不足千億元,因而不能用轉勢來形容;而一向對港股有潤澤作用的北水,就罕有地出現流出的境況,是近5個月以來最多。由於港股成交持續不足已成為常態,就算偶有反彈亦難以挽回投資者的信心,加上北水呈現流出的情況,令港股飄搖程度更大;話說未完,港股在貼近100天線後,投資者見到未能進一步推進,以及上證指數作出調整下,港股沽盤又再相繼湧現,令恆指急促回調至17,300水平,前景變得更難捉摸。 據恆指服務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本月16日,今年在港上市公司的回購金額已超越去年全年總額29.8%,達1,64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接近9成是由藍籌股回購造成。出現此情況,反映中港股市在持續低迷下,公司為穩定民心或股價,才作出回購的決定;未來如港股弱勢未改,回購潮相信仍會持續。但筆者認為,回購當然是可以穩定股民的信心,但要令股價不要回落,確實要「天時」來配合,而這「天時」,當然是市況的整體氣氛;儘管現時回購額度創歷史新高,但完全無助港股出現持續的反彈,足以印證回購並不是靈丹妙藥,大前提確實要市況回暖,才能真正挽回投資者對港股的信心。 對於久病未癒的港股,外資投行又突然作出「趁你病拿你命」的行為;在國際具權威性的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大摩)認為,中國通縮風險問題持續並且沒有改善,因而大幅調低中資股目標價;此外,更將滬深300指數調低至3,500點,恆指最新目標價調低至17,000點,國指則降至6,000點;而另一邊廂則指出,儘管全球市場風險仍存在,但認為美國經濟在軟著陸的預期下,對日本股市及印度股市雖然也有調低目標,但對其仍抱持堅定不移的信心,對大摩的言論可謂「榮辱互見」。 筆者認為,儘管外資投行確實在世界金融市場有一定的指引性,甚至有投資基金會參考其分析來制定未來的基金組合,但其行為有時會是「見好唱好、見淡唱淡」,又可用「跟紅頂白」來形容;何解有此看法?筆者尤記得,港股今年在農曆新年後,其走勢可以用「由衰轉盛」來形容,原因是港股當由1月低位14,794點起步,直至今年5月締造了19,706點的高位,成交在該期間更是穩步上揚,由不足800億急升至超過2,000億;出現此氣勢的整個期間,反而沒有任何一間投行對港股作出調高點數的行為。 但直至到今年5月,港股在突破19,000點之際,大摩當時突然走出來,表示恆指最樂觀可見22,500點;隨後多個投資銀行也相繼為港股作出加持,紛紛調高港股的評級,當時投資者看到此推測,當然信心返曬黎,對港股的態度由「唔信唔信」到「唔可以唔信」;報告一出,更將港股的投資比例提升;但好景不常,在五月後,恆指走勢當然是由「由盛轉衰」,現已沒有投資者提及何時會到22,500點,就連17,000點的水平也好像搖搖欲墜。因此,是次大摩突然出來「轉軑」調低港股的點數,如參考今年五月相反的數據,今次是否意味港股可能會出現反彈?大家不妨細心觀察,留意成交的變化,才是上策。
許繹彬 2024-08-15T10:58 全球股市在上周出現「黑色星期一」事件後,本周可算是回歸平靜。作為上周主要跌市元兇,亞洲代表日經及台灣加權等、美國代表道指及納指等股票市場指數雖然仍未重返未跌前水平,但亦可算是收復部分失地。以日經來說,上周低位最恐怖時曾跌至31,000水平,但本周已升逾36,000水平;而其難兄難弟台灣加權在上周曾跌穿20,000大關,但現今已重返22,000水平;道指及納指雖然升幅不及日經顯著,但道指起碼亦已重上40,000大關,總算對投資者有所交代,給予重拾升軌的希望。 儘管上述市場曾作出深度調整,但調整過後會懂得反彈,確實令投資當地股票的投資者有「心服口服」及「有來有往」的感覺,亦會令他們認為「每次調整便是機會」,願意繼續留下交易。但港股在踏上復常之路後,確實未曾令投資者有一刻產生「心服口服」的感覺,因為港股每次調整後,只會呈現一浪低於一浪的形態,在跌穿了某些重要心理關口後(如18,000點),就好像要望天打卦,苦等機會才有望突圍;即使港股偶有一次機會反彈時,也只是低頭碎步,像矮仔爬樓梯般一級一級上,並不會好像其他鄰國的股票市場般,會作出昂首闊步的反彈;再者,由於成交持續不振,如果外圍偶有風吹動,便將這矮仔吹至節節後退,又要以一小步一小步再重新出發。因此投資者對港股仍有保留,可謂情有可原。 港股現階段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相信投資者在心里上已接受,在外資欠奉的情況下,只有國內經濟體系復甦才有機會令北水充裕,從而才能養活港股;但通常理想美好,現實殘酷,在投資者苦候機會發圍之際,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一項國際收支平衡數據,指今年第二季「直接投資負債」減少1,050億元人民幣,反映外商從中國淨撤出的資金額創下了33年有紀錄以來最高,此數據亦可證明不單止外資少了投資香港市場,連對中國市場的投資也是進一步萎縮。而另一數據可謂直接反映到港股的走向,就是內地股市本周成交不足五千億元人民幣,創逾4年新低;而港股在此情況下再次陷入低谷,成交更不足700億元,創下半年低位,簡直慘不忍曙;正因中港股雙雙跌入「水盡鵝飛」的境界,相信港股短期如要翻身,難度亦倍增。 香港金融市場完全缺乏自理能力,相信沒有人會否認,但其實中央曾致力為香港金融業開路,猶記得今年4月,內地曾為香港金融業發出「新五條」,外間普遍認為中央明撐港股,其中一條相信最令港股重新振作的措施,就是支持合資格的內地企業來港上市,但去到現在港股成交只剩不足700億及新股已被投閒置散的情況下,為何不努力跟進並促使中央盡快落實措施?又例如今年慶祝回歸前夕時,亦曾傳出中證監、國家稅務總局等內地監管部門考慮當內地投資者經港股通投資港股,可豁免獲股息時所繳納的20%股息紅利稅,但當然現在亦只是傳聞,只是聽見樓梯響,但為何港府沒有部門再主動跟進?筆者認為,香港仍擁優良的地利優勢及無限的機會,但如何爭取機會去激活資本市場,令外間重新重視這個曾叱吒風雲的金融市場,就要先知道「幸福並非必然」,而是「幸福是要靠自己爭取」的道理。 談回港股,現階段國內及香港成交持續萎縮,加上人民幣持續疲弱下,成交可能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在難有實質數據支持下,宜守不宜攻,如突如其來跌近或跌穿17,000點,則可小試牛刀,但到17,300至17,400點水平時,可能呈現舉步維艱的境況。
許繹彬 2024-08-08T10:54 本周全球股票市場的焦點,定必是本周一全球金融市場上演了一套「黑色星期一」股災大逃殺;但今次的股災對投資者來說,可謂完全沒有預兆,事緣今次股災的原因令投資者啞口無言,因為近兩年的大跌市通常是因為美國減息步伐放慢,令股市作出急促調整,但是次調整的理由,則是市場憂慮美國經濟出現硬著陸,令減息壓力大增,此言論可謂令投資者「抓曬頭」。 另一說法,則是因為日本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驅使日圓匯率急劇上升,引發大量日圓拆倉潮,令股票市場出現沽貨套現的現象。筆者較為認同後者的說法,相信日圓匯率急漲是導致今次「黑色星期一」全球股災的元兇;原因是今次的股災是先由日經帶動:日經當日急跌4,451點,低見31,458點,與上月創下的新高相比,不足一個月,足足調整了近11,000點,累積升幅可謂全部蒸發。 除令指數出現史上最大的單日跌幅外,更有理由相信令全球股票市場當日出現骨牌效應。除了日經指數外,一直與其並肩作戰的台灣加權指數在該天更曾跌穿20,000點水平,一度低見19,815點,與上月高位24,416點相比,同樣地不足一個月已下調了逾4,500點之多。其他亞洲主要金融市場可謂無一幸免,連首爾綜合指數在該天收市亦跌8.77%,創下2008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一向肩負全球股市領航者角色的道指亦在該天低見38,703點,與上月高位41,198點相比,下調近2,500點。納指亦不能獨善其身,該天低見16,682點,與上月高位18,647點相比,亦已下調近2,000點。儘管本周二曾被血洗的股票市場一度作出報復式反彈,跌市元兇日經率先升近3,000點之多,帶動全球股市(香港除外)出現急促反彈;但外間預料,九霄驚魂會繼續上演,環球金融市場短期震盪序幕相信已經展開,大上大落的情況會相繼出現。 談回港股,仍然是用不值一提來形容,原因是港股在「黑色星期一」雖有跟隨下跌,但只下跌247點,從點數看來,以為港股好「硬淨」,但不知「好嬲定好笑」,當全球股市在本周二出現報復式反彈時,香港則反而是跌市收場;如投資者用「硬淨」來形容港股,筆者則有所保留,事關港股其實在上周已經參加了高台跳水項目,在無緣無故的情況下,已表演了「直插冇水花」,急跌低見16,865;與上月高位18,371點相比,下跌超過1,500點,跌幅其實也相當驚人;因此,其實未到「黑色星期一」早已被洗倉。 另一個看法則是,外資對港股的持倉比例可謂非常之少,甚至可能是「零」,所以當出現全球股票市場因日元急升,而出現從資本市場沽貨套現時,香港股市根本沒有貨可以套現,所以出現此情況,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 由於港股欠缺自理能力,已不是今時今日才知悉的問題,如要依靠或等待港府推出振興資本市場措施,相信談何容易;現階段唯有希望中央政府能突然出招救經濟,挽救資本市場,從而使A股反彈,帶動港股在有成交配合下作出相應的反彈,否則未來港股仍會出現日上日落的格局。建議投資者靜觀其變,只宜候位短炒,當大市在回落時買入反彈力高的藍籌份子,在反彈時就沽出;提到反彈力高的藍籌,相信望來望去,暫仍得騰訊(00700)值得關注。
許繹彬 2024-08-01T11:25 港股持續不振,跟跌唔升的現象在七月持續出現,埋單計數,七月合共下跌325點,七翻身效應可謂完全失靈;港股在七月如以高低位計算,差距更達1,393點,除曾一度失守17,000點大關外,在本年五月的大好形勢亦可肯定全部消化,打回原型,甚至跌凸;淡友可謂在七月中旬開始佔盡上風,連去到期結日(7月30日),完全不讓好友回氣,將恆指踩穿17,000點;儘管最終在17,000點暫時企穩,但港股三大指數均創下自4月23日後的3個月收市新低,科指同時創三個月收市新低。 但由於成交持續不足,更在本周暫曾創下847 億元,跟指數一樣,均是創逾3 個月新低;值得一提的是,一向對港股成交可謂唯一支持的北水,亦在本月中旬開始出現淨流出的狀況,情況已不可跟上兩個月作出對比;慶幸的是,昨天在七翻身月的最後一天,上證指數突然抽升,重返2900以上,港股亦作出絕地反擊,急升近350點,升穿17,300點水平,成交亦顯著增加至近1,200億。 筆者認為,港股不跟環球股市的走勢,相信投資者亦早已知悉,但為何會突然在七月份走曬樣,出現信心危機?相信是國內陸續出台的數據,令人擔憂國內經濟復甦不似預期,從上證指數毫無起色及反復尋底,並創下五個半月以來的低位,足以令人不寒而慄;而人民幣匯率則創下八個月最弱的境況;眾所周知,港股在缺乏外資支持下,唯一出路便是北水力度需要足夠,但從上述兩項數據可見,北水力度減少,甚至出現淨流出,好有可能是班師回朝;加上,本周較後時間將會有央行議息結果,以及美科企業績及經濟數據等將會出台,倘若其中一樣數據不似預期,足以摧毀現在一直處於下風的港股,令恆指一度失守17,000點心理大關。 此外喜觀看圖表的投資者,恆指在本周不止是跌穿17,000點大關,更「死亡交叉」,(10天線跌穿250天線),及(20天線跌穿100天線)的不利信號;在種種不利的情況下,投資者已現信心危機,而市場出現人心虛怯的現象,亦可算是無可厚非;而港股一向也是可謂「成也A股,敗也A股」,A股反彈後對港股有相應的反應,相信一定遠比美股反彈為佳;因此,港股一定希望A股能夠生生性性;否則短期如A股又再原地踏步或國內再沒有迎合市場需要的消息出台,港股可能成交又再萎縮,再次打回原形;如投資者深信港股成交能持續穩步上揚,跌至體無完膚的港交所(00388)現水平不妨可多加留意。 但投資者亦須留意的是部分藍籌股公布業績的日期,因為如公佈後偶有差池,就會出現如近期公佈業績後的恆隆地產(00101)一樣,該公司中期純利按年下挫55.7%,派中期息0.12元,按年減33%,其股價在公佈業績後大跌11.7%,股價創下24年新低;而藍籌股有如此的跌幅,可謂甚為罕見;同時亦拖跨整個地產版塊;因此投資者除需要留意大市的走勢外,藍籌公佈業績亦不可輕視。
許繹彬 2024-07-26T12:14 第二十屆三中全會正式閉幕後,市場在沒有任何挽救疲弱經濟措施公布下回復平靜,更驅使中港兩地股市持續出現悶戰。而當投資者在打瞌睡之際,人民銀行本周一(7月22日)突然宣布減息,並首次一次性下調三大指標,包括調降7天期逆回購利率、常備借貸便利(SLF)政策利率,以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全部均下調0.1厘;加上一向在中美關係上採取強硬態度及經常借故掀起事端的在任美國總統拜登正式宣布退選。在這些極為正面的消息出台後,港股確實有所反應,帶動恆指在近三個月低位後拗腰倒升,守住有「牛熊線」之稱的17,635點。 單憑點數來看,確實值得慶賀,但可惜在那麼好的消息刺激下,成交仍是持續低企,整體連1,000億也沒有,完全沒有增大的意欲,看來此等消息未有令外資重投港股的懷抱;話說未完,是次救市的藥力看來對股市的刺激作用短暫,只需用兩個交易日便將宣布減息當日的升幅全部蒸發,並打回原型,「牛熊線」也失守;而驅使港股打回原型的原兇,一定是上證指數在好消息公布後,不但完全沒有受惠,反而持續下跌,跌至2,900點水平,更跌至五個月低位,因此兩地股市又再次回復弱勢,前景可謂並不樂觀。 筆者認為,人行突然宣布減息,相信是中國經濟踏入第二季有下滑的跡象,導致維穩經濟壓力愈來愈大下,不得不果斷地推出救市方案。但外間則認為,今次人行作出減息後,本應直接受惠的樓市及股市不升反跌的原因相信是中國經濟在較早前一連串救市方案下均未能直接令疲弱經濟扭轉,可見復甦的速度比市場預期緩慢,而中港兩地股市及樓市在呈現一輪小陽春後亦無以為繼,因此這次即使落重藥救市,投資者也不敢抱著太大期望,仍保持觀望態度,亦屬正常。相信未來挽救內地疲弱的經濟仍是刻不容緩,因此有投行估計,之後數月內地仍有減息空間,甚至預計存款準備金率或將降低50點子。但是否能令低迷的股市及樓市重新振作,大家只能拭目以待。 談回港股,儘管還有一個星期先會完結「七翻身」月,但現在港股仍只能在17,500點以下苦苦掙扎,日日呈現「陰陰跌」的現象,「翻身」的機會好像較微,原因是成交不斷萎縮,且不同類別的藍籌股相繼創下一個月、三個月及52周新低,情況比港股在今年15,000時更為嚴重;尤其是一直以為救市措市能令內房股跌勢得以喘定或止跌回升,但原來只是出現「死貓彈」,最終仍是返魂乏術,個別內房股價在此次跌浪中跌得更比今年未有任何救市措施時更為嚴重;港交所(00388)則一直未有實際刺激成交,導致成交持續萎縮,股價不斷下跌,從大型藍籌現在處於低處未算低的境況可見,港股現正處於尋底之旅,需要等待奇跡出現,才可達致「七翻身」的可能。由於港股現水平相信並沒有挽救自身的能力,而昨日(24日)亦已跌至三個月低位,五月份最好形勢的升幅亦全部消化,下周期結有可能出現夾淡倉的現象,但如成交未能配合,相信較難轉勢;現階段唯有寄望中央再度使出直接針對及激活資本市場的措施,否則港股走勢仍處於下風,17,000點確實岌岌可危。
許繹彬 2024-07-19T11:42 港股上周五(7月12日)毫無先兆在沉悶的氣氛下突然回勇,急升近461點,除一度升穿18,200點,更直逼18,300點,可謂悶氣全消;坊間更立即有聲音傳出,在美股日股台股相繼創新高後,港股應該有機會緊隨其後,作出相應的反彈,「七翻身」定必應驗。 由於是次反彈,可以說是雞犬皆升,港交所(00388)、科技股及久沉了的賭股,以及內房,一起作出反彈,氣勢一時無兩;外間又有聲音傳出,今次一定上20,000點;再加上,道指在本周二(16日)的交易日急升超過742點,除續創新高外,更創下2023年6月後的最大升幅;日經指數亦因此而受惠,直逼42,000關口。 全球股票市場再度聞雞起舞,但有份參與港股的投資者,如果仍然懷著上周五(12日)港股大好氣勢的興奮心情,來到本周相信又一次掉進萬丈深淵。事緣在本周一開始,港股可謂完全走樣,在輕微低開後,四方八面沽盤突然持續湧現,特別是一直肩負領航角色的藍籌股,不知何解全部跌至遍體麟傷,港股除只用2個交易日蒸發了上周五(12日)的升勢外,還要繼續下跌,合共跌近600點,連帶重要支持區17,800點亦在原本全球開香檳慶賀創新高的情況下再度失守,認真諷刺; 儘管昨日作出輕微反彈,但已令投資者不是味兒。 筆者在港股踏入七月後,一直存有患得患失的感覺,原因是成交不但不能維持,且持續萎縮,儘管北水依然是成交的主流支持,但額度已大不如前;而外資對投入港股及國內股市的熱情,可謂完全消失;一直為中港股市帶來生機的中央政策消息,踏入七月份可謂完全欠奉;上證綜合指數更在本月失守3,000點後,完全無力重返;港股則仍在18,000點以下苦苦掙扎。 上周五(12日)突然抽升的原因,又是舊瓶新酒的炒作,美匯指數回落、人民幣回升,驅使內地資產為主的港股有所回升;加上,內地本周在國內舉行的三中全會重要會議,亦傳出會有「國家隊」護盤買貨,令外間再次對港股產生憧憬及幻想,但這些舊瓶新酒消息未有成交增加的配合,加上消息最終未能得到進一步確認,港股便迅速打回原形,又掉下18,000點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美股去年至今已創下無數次新高,而港股除一向我行我素沒有跟隨外,反而在其創新高時作出掉頭回落的尷尬現象;出現此情況是因為基金經理存有跟紅頂白的心態,將資金先行調配至勝算較高的交易市場,總好過放在積弱已久的地方,亦屬正常的做法。 香港不論在七一回歸期間及本周的三中全會內,除未有聽到新一輪實質的挽救資本市場措施外,市場上反而傳出,由於美國總統大選上特朗普重返白宮的機會急增,因而憂慮中美關係再起波折和新一輪貿易戰再度發生;因而令港股再度踏入前景不明的道路;短期內如仍未能在成交配合下升穿20天線(即17,906點) ,在久守必失的情況下,港股有可能下試17,500點水平。
許繹彬 2024-07-12T10:55 美股納斯達克指數及標準普爾500指數在美國就業市場放緩,驅使減息預期再度升溫下,再度展示強勢,並繼續創下新高,氣勢可謂冠絕環球股票市場;而一直跟隨美股走勢的日股和台股,走勢當然是不甘示弱,相繼創下歷史新高;跟隨其後的亞洲其他市場,新加坡海峽時報及南韓首爾綜合指數亦創下兩年新高,整個亞洲股票市場近期可謂喜氣揚揚,歌舞昇平。 如不是對港股跟得太貼的投資者,在上述各地股票市場相繼創新高下,及加上七翻身效應,一般常人的想法是,港股要迎頭趕上,相信問題應該不大;但從本周港股的表現來看,可以說是再一次令投資者失望;因為恆指不但沒有重拾升軌或重新向50天線18,325推進;反而拾級而下,更出現三連跌的格局,在下跌時更失守俗稱牛熊分界線的250天線(約17,509點),暫低見17,376點;即使港股曾作出反彈,但亦只能反彈至10線(約17,800點)便顯得有心無力。 昨日更在日股及台灣加權指數再創歷史新高之際,港股反而調頭回落,最終更要跌穿17,500,可謂認真丟架;而港股成交持續低至接近1,000億元;由於無論走勢或氣勢均盡失,及不能與上兩個月相提並論,因此對港股的前景未能作出任何判斷。 筆者認為,投資者如認為港股能承「五窮」及「六絕月」的氣勢來判斷七翻身有著持續的良辰美景,相信過了半個月後,持有此想法的投資者仍處於極度失望的狀態。而港股的走勢在奄奄一息及反覆向下時作出零星的反彈,其實亦是全因國內A股企穩或有所上升所帶動,而主要灌溉港股成交的北水,仍是港股成交的主要泉源,儘管在反彈時南下的「北水」掃貨規模有所擴大,但比對之前兩個月的額度,可用天淵之別的來形容。 加上,本月在國內沒有任何挽救措施出台,及已使出的招數則未見實質成交,不論內房零售及經濟數據均顯示並非突出;因而驅使外資在六月下旬開始,相繼減少內地及港股的投資額度;港股在沒有基本因素支持而只能依靠北水力撐;但由於力度有限,因而再度呈現久守必失及斷斷向下的困局。 筆者更憂慮,有感港股現在的走勢有如去年第四季及今年首兩月,因為當時亦是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不斷創新高,而港股當時反而在缺乏資金下,走勢掉進谷底,更連15,000也插穿,低見14,794;因此,投資者現階段要格外留神,港股有可能在持續弱勢下,出現抽調資金到較為興旺的市場而令成交再度萎縮;未來走勢相信只能在17,200至17,900作出攻防戰。
許繹彬 2024-07-04T11:54 港股經歷了「五窮月」、「六絕月」後,隨著香港回歸27年的一天短假期結束,港股正式踏入「七翻身」月。究竟七月能否如願「翻身」,相信現階段仍言之尚早,市場上亦對此話題存在信心不足的感覺,可能是因為港股在六絕月出現虎頭蛇尾的走勢,強勢股呆滯,導致成交頓然萎縮,更重返今年首季只有千億元的水平;而整體大市回調的出現,亦是在六絕月最後兩個星期發生;儘管在六絕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先跌後回升,但全個月仍跌361點,令港股最終仍難逃「六絕」魔咒。 正式踏入七翻身月,勉強來說,算是一個好開始,兩個交易日合共升了近250點,可惜大市成交未能配合,仍然只能維持在1,000至1,100億左右;值得一提的是,首兩天的交易日均曾升至18,000點附近,港股又再啟動回調機制,沽壓從四方八面湧現,令18,000點阻力重重;現階段只能昐港股能死守250天線(即17,534點),再集氣向10天(即18016)或20天線(即18,095點)進發。 筆者認為,其實港股由六月中旬開始,氣勢已大不如前,高開低收及低開低收的情況可說是屢見不鮮。大市可能在5月份急升後出現調整,相信投資者亦覺得是正常,但多隻藍籌股在調整時創下一個月新低(如京東(09618),攜程(09961),友邦(01299),阿里巴巴(09988)及港交所(00388)) ,金沙更跌至52周新低,確實令人有摸不著頭腦之感,持貨者不知如何是好。 而導致大市在六絕月中出現調整的主因,相信是由於沒有任何震撼的消息可再激活國內A股及港股上升;加上,人民幣的走勢於此期間突然疲態盡露,跌至1年新低;此跌勢除令北水刺激港股成交力度受阻外,內地經濟及內房問題更會因而被阻慢復甦步伐,令曾一度再投放資源的外資,因而在眾多不明朗因素下,產生卻步,影響其投資額度,甚至先行獲利離埸,持盈保泰。 除上述因素外,港股更遭受雙重打擊的情況,因為一直傳出七一前或會有相關利好港股政策出台,包括港股通的股息稅減免等,惟暫時仍只聞樓梯響,更可謂隻字不提。在內外夾擊下,令近日港股的前景大打折扣,成交萎縮,投資者唯有默默接受。預計短期大市在國內未有切實的措施可推出,及成交金額有所改善下,港股難以企穩在18,010點(10天線)以上或較高水平,而唯有希望在低成交下,仍能死守17,534點(250天線)。 投資者未來可寄望7月中旬召開的三中全會政策方向,屆時會否加大力度支持久病未癒的內房及挽救疲弱的貨幣,以及有否一系列的振興經濟措施出台,建議投資者靜觀其變。而中特估在今年不論市好市壞,亦能表現堅固,如再推出利好大市的政策出台,相信只會令中特估如虎添翼,建議投資者不妨多加留意中國平安(02318)的走勢。
許繹彬 2024-06-27T10:41 「六絕月」快將過去,如用「絕」來形容六月的港股,相信大家在港股的走勢上並不認同,因為儘管本月尚有一個交易日才完結,但如不將明天的交易成交計算在內,港股仍有很大機會在18,000以上結算;但如果用在本月的成交上,大家可能會舉腳贊成;因為本月平均的成交又再重返平均不足1,000億的困局;氣勢與上月根本不可相提並論,只可用「跌又跌唔落,升又升唔上」來形容港股這悶局;論走勢,港股本月曾在低成交下暫高見18,729點,但暫亦曾低見17,789點,實際波幅只有約1,000點左右,再配合平均不足一千億的成交下,難怪港股會是如此無氣勢無鑊氣。 眾所周知,港股成交的主要泉源是北水,而北水本月減少為港股作出灌概的主要原因,極有可能是因為國內受中美息差、內地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內地樓市持續低迷影響,拖累人民幣匯率持續偏軟,兌美元更一度逼近7.3的低位走勢,暫更是今年低位,普遍認為人民幣之所以持續偏軟,可能是臨近六尾的半年結及季度結,而出現周期性購匯所引致。外間更認為,國家根本不容許人民幣匯價持續偏軟,應該好快又有新救市方案出台;話說未完,中國國務院最高領導人早前在世界經濟論壇上揚言,第二季內地經濟有望穩中向好,有信心、有能力實現。 再者,在上月與北水一起將國內A股及港股一起推至高峰的外資,除本月對港股的投資額度明顯減少外,亦是因為以人民幣計價的滬深三大指數也連挫5日,外資透過滬深股通淨沽出33.67億元A股,可見人民幣匯率的起落,對中港兩地的股市可謂影響深遠;未來可能先要留意人民幣匯率能否擺脫弱勢,再對「七翻身」月再作部署;預期港股會在18,000左右,結束半年結、季度結和月結之旅。 轉眼間,又到一年一度的七一回歸紀念日,坊間投資者對此一直充滿憧憬,就是中央會否再為香港送上大禮,會否再擴大自由行範圍?或會有否跨境理財通3.0出台?又或者對港股有直接關係的減免內地個人投資者買港股需繳紅利稅是否落實?投資者相信仍要拭目以待;但其實在踏入回歸月,港股確實增加了新元素,但投資者一時忘記了;早於今年四月下旬,中證監發布五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資格產品範圍;將REITs納入滬深港通;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優化基金互認安排;以及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 上述措施預期在七月會逐步生效,屆時如港股通實現接納人民幣櫃位等措施及一直期待的買港股無需再繳紅利稅方案落實,對中海油(00883)來說可謂雙贏,將對公司發展、前景及未來更為有利。
許繹彬 2024-06-20T11:15 一向依賴消息為主導的港股,本周終於又有消息出來,但本次消息並非全依賴國內的消息,而是香港自救的消息,於本周二(6月18日)終於千呼萬喚出來,對香港金融業的發展可謂是重要里程碑。探討接近三年的「惡劣天氣正常開市」措施,在本周二(18日)終由特首李家超鄭重宣布,港交所(00388)9月23日起落實「打風不停市」新措施。 特首更清晰指出,環球主要股票市場,包括鄰近的深圳、上海,都會在惡劣天氣下維持交易,而香港貴為國際金融中心「無理由唔睇齊」,而要走另類路線;特首更指,現今香港的絕大部分交易屬電子化,因此沒理由其他市場在惡劣天氣下可不停市,而香港做不到。 筆者認為,香港股票市場在過去三年可謂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不論點數﹑成交金額及IPO集資方面,早已被亞洲其他地區遠遠拋離,外間更諷刺香港為「金融中心遺址」,因此要在短期內可以復原,相信並非易事。 儘管今次的「打風不停市」措施,對世界較為著名的交易所來說,根本並非新鮮事,因為它們不論在任何惡劣天氣下,其實從未試過停市;除非因惡劣天氣而造成大型的事故,如停電而影響交易所運作,才有機會可能作出局部停市的安排,否則絕不會停市。因此,香港市場如今才公布「打風不停市」措施,相信不會立刻令香港的金融地位作出突破,而只是能與其他競爭對手看齊,從而可以與其爭一日之長短。 再者,眾所周知,現今港股的主要成交來源,一定是透過港股通南下的「北水」,如果國內投資者在港股通交易時因惡劣天氣而停市,除有可能令他們錯失投資機會外,更因為他們接觸的國內股票市場根本從未聽聞會有此等措施,而令他們可能會在颱風來侵的季節對投資港股通而有所保留。 因此,是次港府推行「打風不停市」措施,並不會突然為淡靜的成交帶來驚喜,但或能挽回一點面子;是次港府可謂在「自救」香港金融市場上行前一步,未來希望繼續推出救市方案,以重振本港金融業為最終目標!如果真是夢想成真,直接受惠的,非港交所莫屬。 談回港股的走勢,近期好像建立了一個保護網一樣,連續三次一到達17,800附近時,便作出反彈;不知是否巧合,港股本周亦是同樣在暫低見17,752後,除可能再配合特首公布的「好消息」外,昨天市場更傳出國家隊救市消息;因而令沉靜一時的港股突然急升超過500點,除結束三連跌及令恆指重上18,000點外,更將10天線、20天線等多條移動平均線一一衝破。 帶動大市上升的主要板塊當然又是科技股,「ATMXJ」一同發力,傳統的中資金融股亦顯著造好,中國平安(02318)、中國人壽(02628)、招商銀行(03968)、建設銀行(00939)、工商銀行(01398)及中國銀行(03988)一起助力,令大市終於打破近日的沉靜,變得有點起息,惟成交金額只有約1,128億元,是否只是臨近月尾期指準備三期結算(月結、季結及半年結)而作出夾淡倉行為,還是有力再向18,800的阻力區推進,相信仍有待確認。
許繹彬 2024-06-13T11:26 屈指一算,「六絕月」已過了一半,在本月伊始時確實令人一度充滿憧憬;事緣在本月首周,港股曾於18,000點邊緣,反彈至18,800點;但可惜國內再沒有推出新一輪救市措施,令資金流入港股的力度突然減慢,驅使港股的成交在「六絕月」持續萎縮,令港股的走勢變得並不實在。 話說未完,港股在端午節假後,弱勢突然呈現,假期後一開市承人民幣匯率忽然轉弱,恆指一開市便跌出10天線(即18,300點左右);其後,國內不但沒有好消息出現,反而是引致大市下調的壞消息接踵而來,迫使港股再度下試50天線,即17,868點左右。 首先,本地樓市在今年《財政預算案》宣布撤辣後,確實令冰封多年的樓市呈現解凍,有份投資物業的投資者曾有一刻展現笑容;但是次樓市的反彈並非持續性,香港樓價指數原來已經連跌六周,20個本港大型二手屋苑單位中,有11個單位的估價在過去一個月呈現跌勢,藍籌屋苑馬鞍山新港城及鴨舌洲海怡半島跌幅最大,按月下挫約4%及約3.9%;更意想不到的是,是次跌幅已超越撤辣前水平之餘,更齊創逾五年來新低。 數據一出,相信不用多言,在港上市的藍籌地產及收租股,恆隆地產 (00010)、恆基地產(00012)、新鴻基地產(00016)及領展(00823) ,在本周跌幅暫屬藍籌之冠;正所謂禍不單行,內地端午節假期人均旅遊消費較2019年疫情前水平為低,約下降12%,反映在多次救市措施下,內需仍然偏弱,消費明顯趨向審慎,因而令外間認為經濟復甦步伐不似預期。 此外,久違了的內房問題本已經停止發酵一段時間,投資者以為內房問題終可「大步檻過」,但原來言之尚早,因為本周總部扎根於杭州的內房企業德信中國(02019)周二(6月11日)中途突然停牌,收市後交代原來被香港高等法院勒令清盤一事,正式步中國恆大(03333)在1月底被頒令清盤的後塵;消息一出,令市場再度憂慮內房違約問題可能重現,因而令今年一度重拾升軌的內房股再現跌浪;未來港股相信仍然只能呈現反彈便有沽壓的拉鋸格局,除非國內再有救市措施,才能令港股重新振作。 筆者認為,港股於上一個月在氣勢如虹及高達2,000億的成交下,恆指一度逼近20,000點,高見19,706點;但在本月苦候國內全無消息滋潤下,恆指後勁不繼,氣勢全消;不經不覺在上一個交易日對比上月高位,已經回落近2,000點;從圖表分析來看,回調至50天線(即17,868點水平)亦屬正常現象。 筆者有感這2,000點的下調,摧毀部分股份紛紛跌至月低及新低,確實令人有點難以置信;如一向在芸芸股份中,走勢一向表現堅挺的濠賭股,在數個交易日已跌至體無完膚,股價完全走樣;眾所周知,澳門一向是世界遊客喜歡到此一遊的地方,從任何數據亦有顯示,澳門經濟復甦能力相當凌厲;因此適逢暑假將至,預料澳門入境人數亦會有驚人的數字,相信濠賭股亦因此會水漲船高,當中美高梅(02282)亦屬優質份子,投資者不妨留意。
許繹彬 2024-06-06T10:46 踏入「六絕月」,港股首三個交易日的走勢確實令人有一份安全感,因為中國製造業數據非常對辦,而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亦有所回落,恆指再度升穿10天線(即18,518點),更曾一度升近18,800點水平;可惜是次反彈未有成交配合,首三個交易日平均亦只能接近1,200億,完全不似上月有成交配合下反彈的銳勢。 正因如此,港股升近18,800點之際,在缺乏成交及好消息的加持下,獲利盤突然湧現,令恆指瞬間跌穿18,500點;又有國際投行唱好亞洲股票市場,高盛將MSCI亞太區(日本除外)指數12個月目標由580點調高到615點,比上周五(5月31日)收市水平高12.32%,主要是看好中國股市升勢將會持續;如果正如高盛所料,港股亦因此而受惠。 中港股市自今年初起開始反彈,除了國際投行對中港兩地開始關注,並開始加注買入中港股外,一度唱淡中資股的「新興市場之父」麥樸思也跟隨風向,轉軑唱好,提到近日內地多項措施對挽救樓市已經見效,更稱國內股市已經見底。投資者不妨拭目以待,能否如願以償。 筆者認為,儘管港股在「六絕月」暫仍有升幅,但走勢只可用乏善足陳來形容,原因是港股低位反彈近四千點後,在一度逼近20,000點之際,在未再有實質的利好消息出台配合下,港股出現獲利回吐相信亦是正常現象;而當回吐至近18,000之際,內地則有驕人的數據公布,令恆指再度重拾升軌,但紿終數據跟救市措施對股票市場有不同的效果,反應亦可以話各有所異:因為救市方案可能令股市充滿無限的想像空間,而數據則是反映過去出台的措施是否有效,因而對大市反應只是短暫。 再者,港股在今年持續向好,從經驗來看,達致現水平相信開始會出現配股、供股及減持的情況;多隻股票趁高進行「抽水」,包括五礦資源(01208)宣布大折讓超過三成,以「五供二」方式供股,集資逾90億元;兗礦能源(01171)擬折讓約一成,配股籌資50億元;兩股共「抽水」約140億元。此外,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亦趁工商銀行(01398)股價升至一年高位,趁機減持至5%以下。港股開始出現「抽水潮」,因而令恆指升幅變得模糊,成交可能會萎縮;現惟有繼續靜候內地再有好消息出台,才可推穿18,800點的阻力區。不經不覺,暑假將至,又是計劃外遊的季節,透過旅遊網站購買旅遊套票及訂購酒店相信亦會急增,當中從事該項業務的同程旅行(00780),業績在超預期下股價反而出現調整,現水平不妨留意一下。
許繹彬 2024-05-30T10:20 本周市場上的焦點,一定就是晶片半導體與人工智能(AI)等熱門話題,事緣一直在納斯達克指數中有領頭羊身份的Nvidia在上周發布財務報告後,股價持續急升,除創下歷史新高外,其市值已升至超過2.62兆美元。 此外,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於周日(5月26日)往台灣,並傳出私下與台積電、鴻海及廣達等高層會面。消息傳出後,台積電及鴻海等在台灣上升的股價,可謂聞雞起舞,更推動台灣加權指數再創新高。由於晶片的魅力可謂紅遍全球,因而帶動在港上市的人工智能(AI)等科技概念在本周有所異動,半導體板塊亦受追捧。 數據顯示,中芯國際(00981)今年第一季度成為全球第三大晶片代工廠商,股價即受追捧。華虹半導亦落鑊炒作,連久違了的聯想集團股(00992)價亦曾一度創下52周新高。晶片銳勢可謂勢不可擋,連帶早已慘被遺忘的新股市場亦因而受惠,不知是否巧合,在本周招股的優博(08529)因業務涉及半導體業務,因而市場不吝惜其是「8字頭」創業板股份,突然將新股市場掀起高潮,更創造超額近3,000倍的近年奇跡,市場更認為新股熱潮已經回來。 除晶片股成為近期市場熱話之外,一直是港股強大後盾的內地市場,本周初再度出招,中證監發布《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管理暫行辦法》,嚴格規範大股東減持,不得透過集中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減持股份,並增加大股東透過大宗交易減持前的預揭露義務,要求大股東的一致行動人與大股東共同遵守減持等一系列的限制。加上內地工業企業利潤轉升,4月份按年上升4%,扭轉3月份跌勢。 雙重利好消息即時帶動上證及港股反彈,即使這次反彈令港股終止4連跌,但亦未能令港股再掀起高潮,成交反而不升反跌,一度回落至只有近1,200億水平;在未有成交配合下,港股升勢突然變得單薄,在沒有動力下,18,800點出現巨大阻力;昨天適逢臨近期指結算,在市傳「股王」騰訊(00700)準備再遭減持,及市場上沒有進一步好消息承托下,港股再度跌穿18,500點;現希望港股能在18,300點附近喘定,及在成交配合下重拾升軌。 筆者認為,截至上一個交易日,港股本月由17,760點起步,曾高見19,706點,升幅近2,000點,即使現已回落至18,500點水平,但屈指一算,港股仍升超700點;儘管看來點數不多,但以港股的基數那麼低來看,可算是有所交代,甚至算超額完成,亦已肯定打破了「五窮月」魔咒;除非本月最後一個交易日跌穿17,760點,否則亦已創下四個月連升的美景。 最近每周均會有大行紛紛睇好港股未來的走勢,繼大摩後,瑞銀發表維持恆指今年目標價20,600點,更指在環球資金輪動之下,亞洲新興市場有資金流出,並會流入港股的言論;是否如願以賞,相信成交是最誠實。現惟有希望中央仍會繼續出招挽救經濟,從而為港股注入動力,在成交增加下,令港股再打破「六絕月」的宿命。 市場上相繼有好消息傳出,本周更傳中央再為香港送上厚禮,指在7月1日的香港回歸紀念日,內地將與香港聯合公布取消內地投資者經「港股通」買港股須繳付的20%股息稅。消息一傳出,一眾以息口吸引的股份(如內銀內險及公用股),突然聞雞起舞;若香港如願收到這份厚禮。
許繹彬 2024-05-23T11:22 恆指近日曾連升3日及累升563點,不僅升至今年高位19,706點,亦是近8個月高位,氣勢一時無兩。外間普遍認為,升穿2萬的心里關口,可能短期內會出現。值得一提的是,在港股17,000點、18,000點時,外界並未出現正面睇好的聲音;反而當港股現升至19,000以上的水平,外界則一致唱好。 不過,在中港兩地股市最暗淡的時候,一直採取「一沉百踩」的外資突然集體看好,就以一向看得最淡的摩根士丹利也加入唱好的行列,大幅上調恆指明年中目標價,最樂觀可見22,500點,國指則見8,100點。高盛則指,由於內地風險下降及現時盈利會在預期之內,加上國家的無限支持措施,預計A股市場會持續反彈,並調高MSCI中國指數及滬深300指數目標價,更揚言未來三個月H股跑贏A股。而匯豐發表報告認為,中資股短線仍有進一步上升空間,現在獲利離場仍為時過早。 綜上所述,在多方一起出言發功看好及大成交配合下,港股一直過五關斬六將,令淡友也要迴避三呎;因此,港股在短期內能升穿20,000點的可能,可謂高聳入雲。但正當投資者準備見證恆指由1字開頭轉為2字這歷史時刻之際,恆指升勢就在此先行剎停,而令其要停一停的主因,便是聯儲局又放出舊瓶新酒的消息。 一眾聯儲局官員突然「放鷹」,又再次令市場對減息預期降溫,港股作出近500點的調整,是近期單日最大的跌幅;截至上一個交易日更出現兩連跌,恆指已跌穿19,200點水平;上升的氣勢不僅全消,依圖表來看,下試10天線(19,098點)及調整至18,800點支持位的可能性似乎越來越大。慶幸港股在調整時,成交開始萎縮;而北水在調整時,仍然是錄得淨流入;後市惟有寄望國內繼續推出救市措施,令港股有望重新振作。 內地在今年起確實不斷推出刺激經濟的措施,但主要仍是針對股票及資本市場為主,對一直處於水深火熱的國內樓市則一直未有挽救的動作。本月,內地終於在各地推出不同程度的支持樓市政策,不少內地城市已放寬或取消限購令措施,多個地方的新盤銷售明顯增加,當中深圳有新盤近乎即日售罄,買家負擔減少,一線城市銷售最受惠。而人行降低按揭首付比例,釋放很強的政策信號,公積金房屋貸款利率亦下調至2.85厘,目前一線城市的按揭利率,普遍徘徊在3.8至4厘水平,即是仍有空間繼續下調。 儘管北京等核心城市並未撤限購政策,但4月底時北京曾推新政,允許擁有2套房的京籍家庭在核心城區外新購套房;市場憧憬有更多「撤辣」措施出爐,尤其是北上廣深等核心城市。預期不同城市會依據自身情況適時調整政策,在居民置業力度日趨弱化的部分城市首先放寬屬合情理,而短期內核心城市核心區域放鬆限購機會較低,但長遠出於推動消費等政策考量,相信內地一線城市最終均會「撤辣」。 筆者認為,國內在春節假期連番出招挽救疲弱的經濟,早已確認其重振經濟的決心;而其推出的政策可見是非常有秩序:先是救股市,再救資本市場,初步已見成效。連一直令人擔憂的內房近期亦終於露出曙光,有否成效則有待時間見證,但其一系列措施足以穩定各方投資者的投資欲,因而對振興國內經濟的可能,可謂已邁進一大步。 如按內地現時不斷為不同經濟體系「落藥」救市來看,應該會有更多措施將會推出,對一直落後於人的港股注入動力;畢竟港股在本月已累升近2,000點,而單計今年首五個月,高低位亦有超過4,000點,因而在臨近20,000此等心里大關口稍作回氣及拖磨,亦屬正常現象。適逢四年一度的歐洲國家盃及美洲國家盃快將舉行,誓必令全球掀起足球狂熱,期間一眾球迷不免會飲返杯冰凍啤酒,預期食物飲品股,國際知名品牌百威亞太(01876)銷量有望增長,股價或隨之水漲船高。
許繹彬 2024-05-16T10:50 港股在上周經歷十連升及直逼18,600點後,稍作回氣;但在回落至跌穿18,300後,在國內A股止跌回升及內地一系列利好數據、利好消息支持下,港股再度發力,除升穿18,600點的阻力位外,更過五關斬六將,在大成交下一口氣升穿19,000及19,300點,氣勢可謂異常旺盛。 令港股氣勢如脫韁野馬的主因,首先主要是內地公布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預期高,足以證明通脹受控,更有另一數據證明出入口數據亦勝預期,以上兩者均對股票市場非常有利。好消息豈止如此,內地突然宣布進一步放寬港澳自由行,涉及的城市包括內蒙、哈爾濱及青海等地。儘管是次開放的地方較為偏遠,但消息一出,當然亦是有利港股及在港上市的澳門股,加上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一連七天到澳門考察,雙管齊下的利好消息曾一度帶挈濠賭股集體落鑊,澳博控股(00880)、銀河娛樂(00027)及金沙中國(01928)當然是最受惠;由於它們是恆指份子之一,因此亦是帶動恆指走勢的其中一個板塊;再加上。「ATMJ」及港交所(00388)一同發力,帶動恆指曾高見19,203點;儘管恆指在上一個交易日(即佛誕假期前)有所回軟,但仍企穩在19,000點之上,可見其銳氣猶在。 隨著「股王」騰訊 (00700)在本周二(14日)晚上公布業績,顯示上季收入增長雖然只有6.34%,但其列帳純利仍錄得62.12%的驚人升幅,上季經調整純利達到502.65億元人民幣歷史新高,按年增幅為54.48%,遠勝市場預期,帶動其股價在ADR亦因此而急升。 而同樣於本周二晚公布業績的阿里巴巴(09988)於截至3月底止的第四季度經調整純利按年倒退10.8%,錄得244.18億元人民幣,表現則差過市場預期,導致其股價在ADR急跌;兩者相比,可以說是天堂與地獄之分。因「股王」騰訊在恆指有很大的佔比,若外圍市況,尤其是國內A股表現正面,恆指可乘勢更上一層樓亦不足為奇;現以18,600點在支持區,上望則19,500點。 從上述兩隻科技龍頭股有如天淵之別的業績分析,相信是其行業獨特而引致公司盈利升跌。眾所周知,騰訊最賺錢的地方是遊戲開發,現階段可說是行業獨特,毛利率高;而阿里巴巴則以電商業務為主,現今電商行業競爭激烈,相信無人不知,因而直接影響其盈利收入亦是有跡可尋。建議投資者未來選擇投資對象時,行業獨特亦是考慮因素之列;在芸芸科技股中,快手 (01024)可算是擁有其獨特之處,投資者不妨留意。
許繹彬 2024-05-09T11:03 港股在「五一黃金周」後,大部分投資者均認為,長假後復市可能會呈現沽壓;但隨著內地五一長假後復市明顯造好,加上美股開始止跌回升,儘管港股的升勢有點含蓄,但周一(5月6日)仍能升市收場,令港股最終能締造出十連升,更創造六年來最長升浪,十連升的交易日內合共飆升2,354點,此點數當然令投資者收貨。此種令人歡喜若狂的情景,原來對上一次已經是2018年,當時出現九連升的現象。更有人認為恆指在現時如此低迷情況下,能挑戰歷史上最長的14天升浪亦不足為奇。 不過,隨著本周二(7日)恆指在輕微下跌後,連升的局面最終宣告終結;即使終結,但其實今次升浪總算對一眾對港股不離不棄的投資者有所交代。本周二(7日)後的兩個交易日,恆指走勢明顯出現疲態,加上外圍缺乏實質消息,進而作出調整,但其實只是從高位回落300多點。 筆者認為,港股確實由4月的低位16,044起,只用10個交易日便直線上升至18,638,點數足足有2,594點之多。急升的主因除中央出招挽救香港股市外,還有國內A股持續造好,因而在齒輪效應下,港股亦跟隨上升。 箇中原因相信是以上兩個地方的股票市場不論市值或升幅,與其他地方相比均是非常滯後,從而令兩地的股市一旦穩定的現象下,便會吸引久違的外資重臨光顧。但港股的升幅能在短短10個交易日便有16%升幅,而上海A股就只有4%,原因相信是港股除本身低殘外,當中不乏國內有名氣的科技龍頭股,即「ATMXJ」等科技股,如騰訊(00700)、美團(03690)及小米(01810)。 昔日港股輝煌時,此類在國內沒有上市,而在港上市的股份,當時均是外資垂涎三尺的對象;如今港股有所復甦的情況下,外資卷土重來時,相信亦是先向這類股份埋手,過去在1,600多億成交時,這類股份亦高居在成交榜的三甲之列。再者,當北水力度加大時,此類反彈力強的港股通分子亦是其首選對象。正因如此,在雙重發功下,此類藍籌比重頗高的中堅分子因而帶動港股的升幅比A股為多,亦屬正常。 談回港股,在十連升及升穿18,500點後,在國內A股及美股同時轉靜下,港股亦開始調整及呈現膠著,令成交亦有所回順,但慶幸港股在調整近300多點的情況下,成交仍有1,200億左右,暫可用大漲小回來形容現階段的港股。儘管現階段市場上普遍認為外資已重臨本港股票市場,當然這說法一定是有數據支持。 但是,外資對港股作出短線投資或長線投資,仍有待大成交能否持續才可確認;建議先留意10天線(約17,974點)能否企穩,如希望在國內A股重拾升軌下,能令港股在成交配合下,可能會有機會再有力挑戰18,638的高位;而值得留意的股份,相信亦是先選擇反彈力極高的「ATMXJ」,而當中的「J」京東集團(09618)在上回升浪有感走勢仍較為含蓄,投資不妨留意。
許繹彬 2024-05-02T10:39 港股本周可謂一洗近年頹風,在四月份完結前,除締造了七連升的氣勢外,更創下半年新高;又在四月的期結日(4月29日)一度升穿18,000點水平,高見18,031點,刷新年內高位,成交急增至1,634億元。是次港股的升勢確實可用吐氣揚眉來形容,事緣港股在這七個連升的交易日下,創造出近1,400點的升勢,情況甚為罕見;而恆指除已是連升三個月外,更在四月份累升1,221點,表現終於跑嬴亞太區。 俗語有雲,做人做事要懂「跟紅頂白」,現時外界一致唱好港股的走勢:從港股本年低位14,794點計起,直至上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已累升超過兩成,正式踏入技術性牛市;更指港股自去年8月後首次收復俗稱牛熊分界線的250天移動平均線後,可謂前景一片光明;更有指國企指數其實早已於上月初步入技術牛市,除瑞銀維持恆指年底目標20,600點外,港股市場的淡風及悶氣也突然蕩然無存。 筆者認為,港股本周突然重拾升軌的主因並非無跡可尋,投資者尤記得在農曆新年假後,國內連翻出招,挽救疲弱的經濟及久沉不振的樓市,雖然並非靈丹妙藥能挽救燃眉之急,但卻能令A股穩定下來,以及令外資開始重新對其產生興趣。而港股亦因為受A股氣氛改善,亦開始受惠於外資支持,大市已見喘定,成交也顯著增多。儘管港股曾一度在15,000至17,000苦苦掙扎,但其實當時就算怎樣回落,很快又收復失地 只是每逢一到大位如16,000及17,000點等,均是要拖磨一段時間才可衝過。當時情況的確令人失望,但其實成交一直沒有減少,仍可維持在1,000億左右;直至中央較早前對港股再度重視,連派五顆仙靈丹予一直氣氛低沉的香港股票市場,才令市場添上動力,不論成交及升幅均創下近年新高。 而是次升市更是全面性及有秩序,科網股領軍,其他股份則升幅稍為緩和;科網股作出調整,港交所(00388)及內銀及保險股補上支持升勢。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港股在四月份繼續與美股形成背馳的局面,道指急跌,恆指反而非常爭氣地撐住,不跌反升。 此番言論並非空談,是有數據支持的:道指在四月表現非常差勁,下跌5%,即近1,900點,是自2022年9月以來表現最差的月份;相反,恆指則在四月份有1200點升幅,但百分比則有15%,走勢非常凌厲;可見兩者的走勢,榮辱互見。 由於現正處於「五一黃金周」長假,港股在缺乏北水滋潤下,走勢可能變得欠佳,更可能出現大漲小回的局面,須待A股市場下周重開,氣勢及方向才會再現。未來,相信外資可能會調整其投資組合,在已累積升幅較多的股票市場如美國或日本,將資金抽調回未有太大升幅的市場如港股及A股;倘若應驗,在美股繼續調整下,港股的成交可能有望會進一步提升,在這良辰美景下,港交所的股價定必是最受惠。
許繹彬 2024-04-25T10:45 港股於本周的三個交易日給人振作及振奮的感覺,是緣除美匯及美息巿有所回軟外,最能令港股暫時脫離危險期的原因,相信是久違了的中央對香港股票市場的救市措施終於再度出現。上周五(4月19日)在港股收市後,中證監在毫無預兆下突然為投資者派出五顆仙丹,挽救已病入膏肓的港股,包括: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資格產品範圍;將房地產信託基金納入滬深港通;將現行人民幣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更優化基金互認安排;而其中一招相信令股民最為振奮,就是針對香港新股市場有一個明確的支持,鼓勵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而有關措施,中證監及香港證監會將會共同推動及指導兩地交易所及結算公司,務求令上述政策盡早平穩落地。 中證監突宣布五招撐港股,相信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能令香港資本市場能從谷底回升,向國際投資者及IPO中介機構發出重要訊息,未來內地龍頭企業或會主力在港上市,而不只是選擇美國或新加坡等地上市。外界普遍認為,此舉除希望令香港IPO市場可以在本年重回三甲位置外,更希望香港可以洗脫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污名,能重奪國際金融中心的美譽;再者,更可與被對手拋離的其他亞洲股票市場爭一日之長短。消息一出,確實令恆指一口氣升穿所有參考線(10天、20天、50天),更一度升穿本月高位17,190點,昨日(24日)更在高位17,200點以上收市,成交更明顯增多,增至接近1,300億;一眾受惠股份均有所異動,如港交所(00388)一度逼近240元;連日來日日創新低的領展(00823)終於止跌回穩,升至34元左右;但其實兩者的升幅在這樣好消息下,並非急升,只是好像矮仔爬樓梯般,一步一步有秩序地緩升。 儘管內地連發五招撐香港資本市場,但並非是靈丹妙藥,不可即時令已久病近三年的港股痊癒。在中央發功後,港股雖然是止跌回升,但無論成交及氣氛仍顯得未算熱鬧,成交亦最多只有1,000至1,300億水平。筆者尤記得,中央在十年前首次推出滬港通計劃時,香港收到此禮後,港股除大升外,部分受惠股如港交所的股價單日升10至20%,亦屬平常現象,氣勢一時無兩,大市成交亦因而翻幾倍;其後中央在不同年代不斷出招撐香港資本市場,港股亦有作出積極的反應。但今次的出招,不論是整體成交或個別受惠股,均已顯然不及過往的神勇。原因相信很簡單,港股現階段仍是缺乏信心,加上海外資金流入的狀態未如理想。儘管有證據顯示,外資流入本港市場確實有所增加,但跟2020年或之前相比,可謂天淵之別。單憑北水在現階段為港股的灌溉,維持1,000億亦算是「還得神落」。 未來,隨著國內經濟正式復甦下,展望國內企業的業績有所改善;而配合中央五招可能會發揮真正的效用下,相信會令資本市場變得更靈活,來港北水有望會增多。在港股的投資氣氛可能變得熱切下,國內部分龍頭大股會選擇來港進行招股,這樣相信有機會令新股市場掀起高潮;如港股下半年能夠如願以償,相信外資的注碼亦有所提升,這樣港股就能真真正正走出谷底。 因此,港股儘管已開始服用由中央送出旳五顆救市的靈丹,但相信短期內未必能夠受惠,恆指仍在固本培元階段;因此短期內仍是離不開上落市格局,跌不落升不多。下周更是適逢五一長假,相信成交會轉為淡靜,投資者必須要有耐性,短期能否企穩17,000點,然再向17,400點進發,相信仍要看外圍消息(如美債美匯)及有待成交配合。由於市況仍然飄搖,建議投資者可留意防守性高及派息率高的股份,當中中國移動(00941)確實具備上述優點及攻守兼備特牲。
許繹彬 2024-04-18T11:10 港股上周一(4月15日)度升穿17,100點水平後,投資者本以為港股有機會在短期內現曙光,但港股的路又怎會如此平坦。踏入本周,港股疲態又再次呈現。令港股再度轉弱原因,相信是壞消息在本周相繼出現。 首先,中東局勢突然出現緊張,事緣在香港時間周日,伊朗突向以色列發動直接襲擊,出動逾200枚導彈和無人機,攻擊以色列境內目標,目的是報復月初以色列空襲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儘管伊朗駐聯合國代表稱襲擊行動已結束,但這次空襲帶來的負面影響已逐漸浮現,除令中東局勢緊張外,亦致使全球股市陷於苦戰。近日一直處於調整階段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及納斯達克指數,以及在亞洲表現一向最突出的日本市場,亦相繼出現深度調整,單是道指及日股已下調近2,000點之多。 此外,投資美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可謂最憂慮的問題在本周亦相繼出現,美國10年期債息突然升至4.6厘,是自去年11月中以來最高,美匯指數亦升穿106水平。此次雙雙抽升,令市場推測美國聯儲局今年6月首次減息的機會變得渺茫。 對此,市場因而眾說紛紜,有投行推測最快在9月才減息,部分更認為12月才出手。更甚的是,投行瑞銀指出,美國今年除不會減息外,反而有機會再加息。再者,內地的A股指數在並未有任何實質支持下,呈現膠著及回軟的情況。 在上述林林總總的不利因素下,相信久病初癒的港股一定不能獨善其身。儘管昨日港股微升2點,終結四連跌的殘局,但最終波幅亦只有200點左右,可見呈現「跌快升慢」!一直守得較穩的50天及100天(16,468點附近)最終亦在本周失手,所有領航的大藍籌全部下挫,更紛紛創下52周新低,情況再度變得令人憂慮及無助。 筆者認為,雖然上周港股曾一鼓作氣衝上17,000點以上水平,但此升穿確實令人有不實在的感覺。而在缺乏有力的承接及壞消息充斥下,相信港股出現調整亦屬正常,驅使大市再度應驗「唔怕一萬,最怕萬七」的魔咒。而這次的調整出現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就是雞犬皆跌,多隻有份量的藍籌去年在跌穿15,000點時仍表現硬淨。 但反觀本周,部分昔日強勢藍籌跌至52周新低,如收息股領展(0823)、一向優於大市的濠賭股銀河娛樂(00027)及金沙中國(01928),昨日股價更跌至體無完膚;對港股後市有指引作用的港交所(0388)股價越跌越有;「ATMXJ」強勢盡失。惟港股仍有「苦中一點甜」之處,就是「北水」在跌市時伸出援手,資金仍持續流入,更為逾三周以來最多,錄得連續14日淨流入。 港股本周作出深度調整,除中東局勢緊張令外圍市況籠罩著一片不景氣外,最致命的相信是減息步伐有所推遲,令美元再度轉強,以及令美債息率及美匯又再度急升。投資者尤記得,去年港股曾一度陷於苦戰及一沉不起的原因,亦是由於美債美匯持續上升,令港股由20,000點邊緣不斷下挫,更一度跌穿15,000點水平。 最後,港股突開始企穩及止跌回升的原因下,亦是因為美債及美匯回落所致。因此港股現階段能否止跌回穩,相信短期要看美債及美匯會否回落;現階段希望港股能守穩16,095點的三月份低位,而上望則希望能升穿50及100天線(即16,460點附近)。
許繹彬 2024-04-11T11:15 港股本周初在缺乏任何利好消息下,有感完全頓失方向,進退失據。投資者在繼續觀望中美最新經濟數據下,港股周二(4月9日)成交曾大減至829億元,僅多於上周五(5日)在沒有北水加持下的736億元成交,情況再度令投資者的雄心被動搖。 而令港股呈現膠著的原因,除主因國內A股在沒有方向下,只能在3,000點附近窄幅徘徊外,一向在股票市場強勁的美國市場,亦因在上周五公布的3月非農數據遠超預期,令減息進一步降溫,首次減息預期原定在6月可能會押後至9月,因而令美股在高位作出顯著回落。 一向跟隨美股上升而創下高位的日、韓、台灣股市亦相繼從今年高位急急回落,日股由高位累跌逾5%之多,其跌幅可為各市場中最大。市場普遍預期,由於聯儲局減息時間可能會押後,因而令一向強勢及屢創新高的日、美等股市或高位已見。 正因如此,外資再次有機會增持,仍處於極低水平的港股有可能又在市場奏起,在資金的輪流炒作下及強勢股票市場轉弱勢下,反而可能對港股有利,後市看法因而偏向穩中向好及更有人認為可以擺脫過去年三年的劣勢,今年有機會向20,000點推進。投資者是否如願以賞,仍有待時間去證明。 是否到兩萬點,可能言之尚早,但昨日(10日)在美股及國內A股持續牛皮的情況下,好友大軍向上突襲萬七關,一開市不足半小時,已升穿17,000的阻力位,下午更度高見17,190點,差24點便觸及前高位17,214點,成交金額再次重返1,000億元以上,成交與升勢可謂相當匹配。 昔日帶動大市向上的火車頭「ATMXJ」再現雄風,當中欠被遺忘的阿里巴巴(09988)亦發力更曾升近一個月高位,最終能升4.894%。「股王」騰訊(00700)升3.01%及美團(03690)則升4.11%,兩者均是升穿的一個月高位;儘管港交所(00388)只升1.47%,但亦已一改近日劣勢。全部大藍籌一同進攻下,大市在完全沒有先兆的情況下一起發功,驅使在估你唔到的情況下,升穿17,000點的水平。 儘管港股昨日(10日)能升穿17,000點,但始終是在毫無先兆及不是受惠於其他國家,所以有夾淡倉之嫌,因而令17,000點此時看來可有點虛浮。而單憑只有千億,就算有傳外資重臨,額度亦可能有限,除非未來在國內A股的帶動下令港股一起上升,更因而令成交持續可推至1,500億元左右或以上,相信這才可確認轉勢,否則港股可能仍會16,800至17,200點徘徊。 再者,有民企內房世茂集團(00813)繼中國恆大(03333)後被申請清盤,亦是可能令港股存有不確定的隱憂,投資者除暫時只能觀望內房股的潛在問題外,如其問題持續惡化,亦是令港股回調的可能,投資者定必格外留神。 而美國10年期債息由去年底約3.8厘回升至4.4厘以上,周初更高見4.464厘,突然創去年11月以來的新高,亦是令美國有機會作出調整。從外圍存在不確定的問題,港股能否真是能獨善其身,有待時間考證。近日「獅王」匯豐(00005)股價突然甦醒過來,而有異曲同工的友邦保險(01299)則有被忽視之感。
  下一頁 >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網頁指南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免責聲明 : 88iv設立此一網站,旨在以最快捷的方式為公眾人士提供清楚準確的最新資料,但在整理資料及編寫程式時或會有無心之失。故88iv特此聲明,此一網站所載的資料如有任何不確之處、遺漏或誤植錯字,並引致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或虧損,88iv概不負責,亦不會作出任何賠償(不論根據侵權法、合約或其他規定亦然)。此外,88iv並不保證本網站所載的資料乃屬正確無誤及完整無缺,亦不擔保可以及時將資料上網及內容適合有關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