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
時間 |
內容 |
標籤 |
許繹彬 |
2025-07-31T11:08 |
上周港股市場放量上漲,驅使恆指締造了25,735點的三年新高,氣勢一時無倆;但踏入本周,適逢期指結算,港股在高位呈現疲態,令好友在25,500點附近出現減持的景況,科技股亦成主要減持對象;本周二(29日)恆指更一度回調至近25,000水平。 除期結令港股有舉步為艱的因素外,另一個主要原因,相信是本周市場持續觀望中美兩國正在進行的貿易談判,本周二(29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新一輪貿易談判已結束,中國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會後表示,雙方達成延長關稅休戰協議的共識,但並沒有透露相關具體細節。外間形容是次談判陷停滯,並無實際進展。 再者,美國聯儲局公布議息結果,維持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但未就未來息口方向做出任何啟示,這一舉動令美股走勢缺乏明確方向;在種種不明朗因素下,港股升幅顯然升勢受阻,節奏變得緩慢;明確方向可能在下周才會出現;如恆指能守在24,684點(20天線),將視為技術性回調;但如失守,則有機會下試24,000點水平。 而北水力度持續成為港股升跌的主要焦點,恆指的好壞除了參考外圍的變化外,北水的流向亦是恆指變化的重要元素,好像上周五(即25/7),恆指一度作出深度回吐,但南下「北水」完全無懼,反而趁低吸納,單日淨買入201.83億元,為4月22日以來最多,按日大增4.42倍,令大市即使下跌,仍保持有序;因此,未來北水的流向,仍有可能左右港股去向。 談回港股,截至上一個交易日(30日),即使大市顯著回落超過300點,收市報25,176點,單以此點數計算,本月累積升幅已超過1,000點,更創下了連續三個月連升的輝煌戰績;而該三個月升幅如用5月1日的22,192點起截至昨日25,176點計算,累積升幅近3,000點,非常凌厲。 但筆者認為,港股畢竟已達25,000點或以上水平,科技股的沽壓亦相繼湧現;「股王」騰訊(00700)再遭南非大股東納斯帕斯(Naspers)減持,持股比例進一步降至近22.99%,即使套現金額約6.27億元不算太多,但恐防會出現連鎖反應,其他重磅藍籌亦會相繼有股東減持的可能。 而一向強勢的「獅王」匯豐(00005) 在公布中期業績後除稅前利潤63億美元,較2024年第二季按年減少26億美元,遜於市場預期,令其股價在業績公布後,立即將攀爬已久的百元大關跌穿,「紅底」股不再;在各種不利因素浮現下,均會直接影響仍處高位的港股前景;如到八月時沒有好消息加持,連升三個月的港股可能會出現回調。 港股在呈現疲態下,建議現階段投資者不要著急,以「持盈保泰」的心態面對市場的變化;在市況呈現不穩下,具防守性的高息股份,可能會成為資金的避風港;若再嚴選「進可攻,退可收息」的股份,中國神華(01088)有此條件,投資者不妨留意。 |
|
許繹彬 |
2025-07-24T12:13 |
港股本周終於破頂而上,久攻不破的今年三月高位24,874點,在一連串利好消息配合下,終於在本周一(21日)攻破,直至昨日(即23/7)的表現,港股可謂勢如破竹,締造五連升的局面,不僅攻破25,000點水平,更一度升穿25,500點水平,暫高見25,538點,是2021年11月後新高;港股成交亦顯著增加,本周成交平均也能超過2,500億元水平,昨日(23日)更超過3,330億元。港股本周能夠轉勢突圍的原因,相信是由於市場有接踵而來的利好消息。 首先,近半年來一直被「內捲」競爭纏繞並導致股價持續向下的內地外賣平台,如美團(03690)﹑京東集團(09618)及阿里巴巴(09988),近日終有突破性發展,內地監管機構擬出手整治電商平台「內捲」的問題,指出外賣內戰會進一步削減各餐飲業門市利潤,在訂單量激增下,反而會增添營運壓力。面對商家困境,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等多個協會紛紛發聲,呼籲平台規範低價補貼競爭,維護市場公平秩序,保障餐飲業的利潤空間。 消息一出,美團及阿里的股價立即作出反應,先後升穿10天、20天及50天線,前者股價更直逼135元水平,後者則已升穿120元,可謂吐氣揚眉。而另一隻早已被投資者遺忘、有大笨象之稱的匯豐控股(00005),本周連續兩個交易日,股價一度升穿100元的重大阻力區,昨日(23日)終於成為「紅底」股,是2008年9月後首次。與此同時,上證指數亦持續上升,逼近3,600點水平,創下近4年新高,帶動股皇騰訊(00700)及港交所(00388)雙雙發力而上,均創下52周新高,因而令港股氣勢走強,破位而上。港股升勢如此凌厲,北水定必是主要助力,更出現連續第14日淨流入的美好光景。 據彭博統計,今年以來北水合計流入近8,000億元,距離去年全年流入約8,080億元只差一小步,按現行走勢推算,相信短期內有機會超越去年全年的水平。多間大行更估計,北水直到年底流入規模將超過萬億元。由於港股本周持續在大成交下破頂,加上市場上各類消息均對港股有利,故此升勢短期內可能未完,如投資者想做淡,確實要三思而後行。 作為貿易戰發起人,美國總統特朗普本周態度有所緩和,宣布與印尼簽訂貿易協議,美國所有出口到印尼的貨品將不須繳付關稅,相當於消除99%關稅,而印尼進口到美國的貨品則被徵收19%關稅。美國更宣布,對日本的「對等關稅」將由25%下調至15%,雙方亦同意將汽車及零件徵收的進口關稅總額從25%下調至15%。美國財長貝桑稱,他下周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與中國財長藍佛安會晤時,可能會討論延長8月12日為提高關稅最後期限的問題。 除此之外,狂人特朗普再度釋出善意,預告可能會在未來一段時間訪問中國。如消息屬實,這將是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內,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首次面對面會晤。在各類利好消息帶動下,美國股市亦顯著造好,標指和納指均盤中破頂,收市亦創歷史新高。故此,本周全球股票市場可謂歌舞昇平。 筆者認為,港股今年以來能夠持續強勢,升幅更達全球之冠,除因為今年香港股票市場的基本因素外,亦因為國內股票市場同樣有不俗表現,且受到外資垂青。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外匯市場表現遠勝預期,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跨境資金淨流入1,273億美元。數據更顯示,上半年外資淨增持境內股票和基金101億美元,扭轉過去兩年總體淨減持的情況,而在5月、6月淨增持規模更增加至188億美元,顯示全球資本市場對內地股市的投資意欲持續增強,因而間接令國內股市呈現屢創新高的格局。 在此優勢下,一直與內地股市有著「唇齒相依」關係的港股,亦自然會受惠,而此「受惠」亦間接帶動港股持續向上,這相信亦跟國內公募基金南下「買貨」成新趨勢有關,有數據顯示,2025年第二季,已有近1,800個內地基金在該季度提高了港股倉位,部分基金的增持幅度更超過50%,增持對象以高股息的銀行股為主,可見港股氣勢如虹,指數暫創下逾3年半新高,更直逼26,000點,並非無跡可尋。 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延續快速增長態勢,產銷量同比均實現40%以上的高位增長。新能源汽車獲得如此佳績,可見曾經令消費者對其續航和充電的憂慮等問題已逐漸解除,因而帶動新能源車股近日有所異動,部分車股亦早已重返招股價,不過小鵬汽車(09868)走勢則較為含蓄,距離招股價仍有一段距離,投資者不妨留意。 |
|
許繹彬 |
2025-07-17T11:40 |
本周全球市場焦點,定必是美國狂人特朗普,雖然他上周宣布延長對等關稅暫緩期,從7月9日推遲到8月1日,但仍急不及待,近日立即宣布向各國發動新一輪貿易戰,8月1日起,美國將對歐盟進口貨物徵收30%關稅;歐盟國家因而努力與美國周旋,貿易戰發起人特朗普更表示,對歐盟關稅談判仍持開放態度。但歐盟恐防一旦與美國談判破裂而產生重大影響,因而亦快速在本周一(14日)推出新一份反制措施清單,先將對價值約6,604億港元的美國貨品徵收報復關稅,當中包括飛機、汽車及波本威士忌等暢銷產品。 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直言,倘若美國向歐盟開徵30%關稅,實際上等同禁止歐美貿易。互相制裁的消息一出,近日強勢的美股市場隨即作出調整,日本等亞太股市亦走弱;市場避險情緒升溫,近期走勢頗為淡靜的國際金價市場突然轉強,部分國際投行更唱好金價,預測今年底每盎司會達3,700美元,明年年中更可望見4,000美元。而股票市場再呈現「東升西降」的情況,內地及香港股票市場再次「完全」不受影響,受惠內地新一輪數據出爐,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5.2%,勝預期;按季比較,第二季GDP增長1.1%;內地上半年GDP總值額660,536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5.3%,6月進出口數據和新增貸款數據好過預期。 在利好數據的推動下,港股不跌反升。再加上美國批准英偉達(Nvidia)向中國銷售H20晶片,AI及晶片相關股份再度落鑊熱炒,帶動港股越戰越勇;昨日(16日)更急升至24,867點,創近4個月高位,距離今年3月高位24,874點,只差不足10點;可惜,尾市在科技股調頭回落下,令恆指跌至低位24,517點收市,而本周成交則超過2,500億元,因而暫視作破位不成,大市呈現大漲小回的格局。 筆者認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急不及待向全球發動新一輪貿易戰,令原本開始喘定及穩步上揚的美股市場,在貿易戰消息影響下,隨即調頭回落;由於美國市場再度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在前車可鑑的情況下,資金再度由美股市場流出,轉戰內地及港股市場;再加上在北水力度仍旺盛下,港股再呈現強勢,更再一次跑贏全球。而在內地數據好壞參半的情況下,連續兩日舉行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和國家統計局會議發言中,均令投資者憧憬國內再度推出救市政策的可能,因而令中港兩地股市走勢除不受美國市場調整所拖累,再一次印證「東升西降」的言論。未來,即使美國道指及納指可能繼續呈現弱勢,但倘若納指金龍指數仍然保持強勢下,可能仍屬港股未來走勢的指標,投資者不妨多作參考,看看是否應驗。 另外,內地高溫範圍繼續擴大,多個地區氣溫升至40度以上,受高溫高濕天氣影響,未來部分地區的體感溫度將超過50度,中央氣象局呼籲民眾不要在高溫時段長時間處於戶外,以防中暑;而適逢暑假,到訪內地的遊客相信亦會不斷增多,在高溫下定必需要多喝飲料消暑,因而有機會帶動農夫山泉(09633)銷量急升,從而有利其未來盈利,而股價近日亦見有所異動,投資者不妨留意。 |
|
許繹彬 |
2025-07-10T10:54 |
港股持續呈現反復偏軟的格局,原因是投資者關注全球關稅戰的發展,特朗普近日宣布延長對等關稅暫緩期,將實施日期從7月9日推遲到8月1日,而本周亦有多項值得關注的數據,包括中國內地公布消費物價指數(CPI)及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等重要數據,上述種種均成左右大局的重要指標。 不過,北水灌溉港股的力度未有特別減退,令港股在五月及六月打破「五窮」及「六絕」的魔咒,在該兩個月仍保持升勢,其中一個重要動力相信是本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在過往三個月一直持續低企,從而令港股融資活動顯著蓬勃起來,帶動恆指保持在高位,且越戰越勇,持續出現大漲小回。可惜,反觀在踏入「七翻身」時,本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在本周全線上揚,其中一個月拆息升穿1厘至1.05446厘,是5月19日以來最高,較上周五(7月4日)升近20點子,反映銀行資金成本的3個月拆息也升約3點子至1.81488厘;即使對比高峰時仍有一段距離,但亦是令在高位徘徊的港股市場,銳氣或多或少受到影響;但暫慶幸在跌穿23,800點後,北水再度大幅流入,淨流入逾120億元,按日飆80%,連同市傳德國養老基金KZVK啟動入市機制消息帶動下,狂掃中資股;在中外資金合璧下,恆指在低位反彈,曾一度再次重上24,000點水平。 國內「內捲」問題仍然持續,繼較早前被京東(09618)作出當面挑戰後,美團(03690)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興表示,市場競爭屬正常,但不健康的是無效「內捲式」競爭,無論對平台還是商家來說都不可持續,對行業有負面影響,並澄清「要不惜一切代價贏得市場競爭」的言論。滿以為事件暫時可以平息,令其業務及股價均可重拾升軌。但近日,美團又再被另一對手阿里巴巴(09988)旗下「餓了麼」挑戰,觸發新一輪補貼大戰,兩企齊推出大額優惠券「搶客」,令原本股價已經「七勞八傷」的美團再度掉進萬丈深淵,一度失守120元的重要關口,更低見115.8元的1個月新低;而發起挑戰的阿里股價亦不好受,同樣創下一個月低102.3元,從形態來看,100元的心理關口岌岌可危。不論任何行業,「內捲」問題確實不容投資者忽視。 談回港股,筆者認為,在低息環境下,確實令港股在兩個較為「淡靜」及「偏靜」的月份反而充滿「氣勢」;而踏入「七翻身」在息口回升及美股走勢回暖且不斷創新高下,令已保持了近半年強勢的港股,推進力明顯大不如前,因而令恆指在升穿24,000點水平後,呈現進退失據的格局,沽盤亦相繼湧現,更自動啟動調節機制,瞬間回調至23,800點的水平。 而在國內未有好消息出台,及全球關稅戰局勢未明,投資者定必存有戒心,因為狂人特朗普的行為可謂「瘋狂」及「目中無人」,其在本周一(7月7日)宣布,由8月1日起對日本和韓國輸美商品加徵25%關稅。由於日本與韓國的名字在較早前的關稅戰未曾出現,因而標誌著美國政府正開始對尚未與其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實施單邊關稅政策,定必令相關的國家產生戒心,令外間認為新一輪貿易戰亦會快將來臨,投資者不得不提高警覺,因而令港股前景變得含糊不清。現階段只盼望能守穩50天線(即約23,555點附近)。 踏入暑假,亦是旅遊的旺季,儘管今年旅遊熱點日本受「地震」預言所影響,但未見有損市民外遊的意欲,而現今科技發達,人們選擇旅遊熱點預訂機票酒店已是常態,因而可留意相關股份,當中攜程(09961)盡顯優勢,股價值得留意。 |
|
許繹彬 |
2025-07-03T11:54 |
港股剛剛完成半年結,在最後一個交易日,資金完全沒有進行粉飾櫥窗的工作;但從數據來看,上半年除受惠於DeepSeek效應帶動一眾相關股份聞雞起舞外,國內推出不同的振興經濟及針對資本市場而來的措施,有效地帶動湧港的北水創近三年新高,亦是港股成交得以保持在高水平的主因。 而踏入第二季時,儘管一向有領頭羊作用的科技股銳氣大不如前,但傳統的 「中特估」接力領漲,如內銀內險股等久違份子,紛紛創下52周新高;再加上,在過去三年一直慘被鄰國超越及被擠出三甲的新股市場,於上半年可謂揚威全球,共有44隻新股上市,集資額突破千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7倍,更晉升至全球新股集資額首位;僅僅上半年集資額已超越去年全年集資額,亦是近10年來同期的第二高,可謂一吐三年來的「烏氣」;再配合港股成交異常暢旺,平均成交亦有近2,000億元的良好數據,作為獨市生意的港交所(00388)走勢同樣亦不用多言,創下52周新高。 在上述種種優勢下,即使在半年結最後一日下跌,但恆指半年累計仍有4,012點升幅,此升幅亦是恆指有紀錄以來表現最好的上半年。如只用六月份來計算,儘管恆指、國指、科指在最後一個交易日均是以近全日低位收市,但單月升幅仍有近1,030點,因而「六絕月」魔咒亦沒有兌現。 如統計上半年走勢最突出的股份,除升幅達74%的小米(01810)外,其他則可能未必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份子,分別是周大福(01929)累計升幅達99.4%,翰森製藥(03692)升72%;而期間表現最差的藍籌,則是比亞迪電子(00285),信義光能(00968)及金沙中國(01928)。 美國狂人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弄得全球股票市場滿城風雨,美股市場儘管在這半年曾經歷高山低谷,但在六月份狂人沒有太多動作下,持續呈現反彈;即使升幅沒有如港股般強勁,但在六月最後一個交易日仍然保持升勢下,道指在第二季累計升了2,093點,半年結總計有近2,103點升幅;納指在六月份再創歷史新高,第二季升幅達3,070點,半年結累計更有1,023點升幅。 總結全球股票市場在半年結的表現,整體均是顯著上揚;在總結完畢後,相信投資者要為2025年下半年作出精心部署,而一直與港股唇齒相依的國內A股,承香港市場正值回歸假期休戰之際,在下半年首個交易日亦有個好開始,上證指數創下年內新高,算是一個好兆頭。 但港股在回歸假後確實高開至24,300點左右,但後勁則沒有那麼強勁,部分舉足輕重的科技股,如騰訊(00700)、阿里巴巴(09988)及恆指新貴泡泡瑪特(09992)走勢呈現疲態,即使恆指最後仍保持升勢,但從圖表來看則呈現高開低走的格局,慶幸成交仍能保持在2,000億元以上水平,現階段走勢變得含糊及欠銳的原因,相信可能是因為月初未有明確方向所致。 即使港股今年能擺脫「五窮月」及「六絕月」的魔咒,但踏入「七翻生月」仍需留意外圍突如其來的變數,尤其須關注突然靜下來的中美貿易談判進展,美國總統特朗普所提出暫緩90日對等關稅的談判窗口期即將結束,特朗普亦曾聲稱不會延長談判期限;即使狂人較早前曾表示與中國簽署貿易相關協議,只欠細節有待確認,但仍存在諸多變數。由於美國於本周二(7月1日)公布的就業數據遠遜預期,令市場對聯儲局減息的預期升溫,如情況似預期所料,亦是需要留意的重要因素。 筆者認為,能帶動港股更上一層樓或能衝破今年高位24,874點的因素,一定是國內再作出新一輪的救市措施最為實際;但在未有明確方向下,建議投資者先持盈保泰為上,選擇股份亦同樣以穩中求勝為大原則,內銀內險股在踏入2025年第二季時明顯呈現此特質,當中的中國財險(02328)亦是作風務實份子,投資者不妨留意。 |
|
許繹彬 |
2025-06-26T12:00 |
本周全球金融市場的焦點,必定是中東局勢的變化,偶一不留神,就錯過這場速戰速決的戰事。事緣在本周一(6月23日),一直對兩伊戰爭採取觀望態度的美國突然介入,令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預期會令全球股市濺起浪花。在美股期貨市埸急跌的情況下,港股反而未受影響,受惠內地A股走勢轉強,在低位開始有買盤湧入,令恆指在低位23,272點起展開低開高走之旅,最後能夠倒升158點收市,可謂盡顯強勢。是次令港股能夠逃過一劫,又是得到北水的拔刀相助,再進帳78.92億元,是5月底以來最大的單日淨流入。 中東局勢升溫,可能導致航道受阻,從而推高運費,因此航運股再度落鑊,個別更飆升近2成。而在戰雲密布下,油價亦因而抽升,布蘭特期油及紐約期油於周一(23日)亞洲市場早段每桶分別曾升逾5%及6%,因而帶動「三桶油」股價亦報捷,當中中國海洋石油(00883)最為標青,股價收升逾1%,報18.1元;另炒作戰火下,航運股亦炒高。 當投資者以為中東戰事會是一場長久戰之際,沒想到僅一天後,兩伊雙方便同意分階段停火。隨著這場戰事以「速戰速決」完成,令一向予人穩健印象的港股市場再加添動力,更承美股反彈的氣勢,一口氣升穿10天線(23,868點)和20天線(23,759點),更再度升穿24,000點水平,氣勢一時無兩。「北水」又再成為港股過五關斬六將的主要泉源,即使北水已錄得20日連續淨流入,但可能畢竟在24,000點以上的水平,因而北水掃貨力度變得含蓄,淨流入金額按日減少逾67%。 在昨日(25日),港股更因地緣政治局勢降溫及內地股市又再發力下,港股再展升浪,升幅直逼近24,500點;恆指在連升四日下,累積升幅達1,200點,收市高見24,474點,創下三個月高位,交易亦顯然有所上升,超過2,500億元。恆指距離今年高位24,874點只欠400點,依現行氣勢來看,要破位好像並非沒有可能。狂人特朗普每次舉動一出,美國金融市場均似中了「七傷拳」般,可謂損人不利己,令資金有「此地不宜久留」之感,從而令資金流向較為穩固的市場。 由此看來,中港兩地確實是資金的最佳選擇,其中港股的優勢更顯突出,資金調配更能方便自由,因而股市再度呈現「東升西降」的格局。在良好的條件下,令港股在六月以來(截至25日),已有超過1,400點升幅,預期在剩餘的三個交易日,港股有望再下一城,打破「六絕月」魔咒。而個別股份,在本周持續創下52周新高,而傳統股走勢(尤以久違的外銀外險股)最為亮麗,昔日傳統勁旅、有獅皇之稱的匯豐控股(00005)亦在本周稍有異動,相信重返紅底股不是夢。 |
|
許繹彬 |
2025-06-19T10:41 |
困擾全球金融市場及拖延經濟復甦的貿易戰在「六絕月」確實有「停戰」的跡象,但可能是「六絕月」效應的關係,即使港股曾一度升至24,439點的近三個月高位,但投資者在本月的投資取向仍較為保守,不敢急攻,因而令港股的節奏在本月顯然有點放緩。 當投資者只著眼於貿易戰的變化或狂人特朗普下一步的政策之際,久違了的中東戰火突然在上周末重燃起來,受以色列與伊朗衝突升級影響,近期走勢較為穩健的道指曾一度跌近42,000點水平,而港股在本周初開局時,走勢尚算有所交代,仍死守在24,000點水平。可惜,外圍政局不穩,國內救市政策無新動向,加上A股走勢較為反覆向下,港股在苦無支持下,終於呈現久守必失的格局,除24,000點終於失守外,連一向穩固的20天線(即23,717點)亦跌穿;儘管如此,幸好港股調整的成交不足2,000億元,是近兩周新低,現階段可用「大漲小回」來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南下北水在昨日(18日)合計淨流入12.42億元,較上日大幅減少80.3%,是6月13日之後新低,北水交易成交額佔香港市場成交額由上日的28.16%減至26.48%。即使是新低,但北水仍是連續第16日淨流入,累計淨流入732.54億元,對上一次連續16日淨流入已是今年1月。而港股在「六絕月」顯然較為「偏靜」的原因,相信亦與北水力度轉弱有關,北水截至昨日(18日)累計流入436.72億元,按月減少4.26%,暫是連續第二個月減少,淨流入金額是2024年9月後的新低,但慶幸仍保持連續第24個月淨流入。 筆者認為,港股升穿24,000點後,後勁不繼,沽盤亦相繼湧現。出現此現象,相信可能是因為港股正踏入月結、季結、半年結所致,如以季結來看,截至昨日(18日)仍有逾500點升幅;而用半年結來計算,截至昨日(18日)則有逾3,700點升幅;此升幅相信可用「冠絕全球」來形容,而部分走勢較為滯後及較為慢熱的股份,如港交所(00388),以及一眾內銀股如建設銀行(00939)、農業銀行(01288)及內險股如中國人壽(2628)、中國平安(2318)等,均在「六絕月」創下52周新高。 這令投資者想起,是否連一向走勢較為落後的股份也相繼「追落後」,因而令港股是否存在進入調整期的可能性;而科技領頭股,在本月亦顯然只能在高位徘徊,未有明確方向,因而令港股一達心理關口(即24,000點),投資者便開始減持倉位,持盈保泰,形成沽盤湧現,亦屬人之常情;而在內地股票市場走勢欠缺方向,美股受制中東戰火的變化下,令港股走勢顯然增添一份不明朗。 美國聯儲局剛宣布維持利率於4.25至4.5厘不變,市場保持觀望態度,而隨著狂人特朗普定下的90天關稅寬限期快將結束,狂人會否又發動新一輪貿易戰或有其他新搞作,因而令全球金融市場籠罩著一股不明朗因素。踏入下周,適逢港股進入三期結算周期,相信走勢更為反覆及拉鋸,建議投資者先以23,300點作防守區間,待踏入七月才可能有較明朗的方向。 |
|
許繹彬 |
2025-06-12T11:13 |
全球近日最關注的新聞,相信定必是美國「兄弟相殘」鬧劇;事緣全球首富、電動車Tesla 行政總裁馬斯克與美國「狂人」總統特朗普兩位被外間認定為「親密戰友」及「唇齒相依」的好兄弟,本來馬斯克成功助狂人登上總統之位後,兩人一直仍能保持「相親相愛」、「難捨難離」及「甘苦與共」的關係;誰也想不到,馬斯克本周連環在不同的平台,向狂人特朗普開炮,對狂人首個任期減稅永久化的所謂「大而美法案」作出猛烈評擊。其後兩人更在各自的社交平台互相「開火」,雙方的好兄弟感情突然破裂,更有一發不可收拾之感,令市場產生極度憂慮的情緒,因馬斯克的電動車公司Tesla與政府關係破裂而令其前景堪憂,公司股價因此大暴跌,市值破紀錄地單日蒸發1,524.67億美元,情況可謂前所未見 而特朗普更稱馬斯克「失去理智」,沒有興趣與他交談,但古語有雲「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當外間認為這對「難兄難弟」關係有可能從此「割席」之際,這場鬧劇的劇情突然有所改變。狂人特朗普在本周一(9日)接受某節目採訪時透露,不排除與馬斯克有和解的可能性,而馬斯克本周三(11日)在社交平台又突然發放和解訊息,指對自己上周的言論「感到後悔」。雙方突然又「冰釋前嫌」,相信不用多言,最受惠一定是Tesla的股價,重返330美元以上水平,對投資者來說,只可用「曲折離奇」來形容。 無獨有偶,汽車股好像成為「六絕月」的焦點,繼美國代表Tesla股價因兄弟罵戰而產生波浪後,在港上市的中國車皇比亞迪(01211)自5月下旬開始,率先展開新一輪內地汽車價格戰,隨即引來各大車企展開隔空「罵戰」,事件持續發酵,更引起中國工業汽車協會、內地工信部以至官媒公開向所有車企發言,明確要這場「價格戰」立即踩下煞車掣。由此發酵的問題可以話是停不了,更越演越烈,比亞迪競爭對手長城汽車(02333)董事長魏建軍早前曾提出「車圈恆大」將會出現,令市場立即揣測魏建軍的言論是指近期展開「價格戰」的比亞迪。 言論一出,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立即作出回應,指集團對於惡意舉報、拉幫結派、詆毀抹黑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在官媒整治風聲及市傳「車圈恆大」將會出現的情況下,儘管比亞迪對上述問題一一作出還擊,但其股價仍受累連挫6個交易日,在周一(9日)再度跌穿近380元,H股市值累計蒸發約980億元。 正當投資者憂慮中國汽車企業罵戰會持續惡化之際,內地官媒再次發表文章,指近日某車企率先發起大幅降價活動,引起多家企業仿效,強調無序的價格戰不利於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也終將損害消費者權益。長遠而言,打價格戰這種「內捲式」競爭沒有出路,更沒有未來。由於外界認為官媒是次言論用詞較為嚴厲,相信能有效遏止價格戰蔓延,更有可能會因此「停戰」,令所有在港上市的車企股價亦因而企穩,比亞迪亦反彈至140元(股價一拆三,對應價為420元),相信暫時亦能企穩。 談回港股,大市在「六絕月」未有想像中「絕」的景象,反而更一度高見24,439點,暫與今年高位24,874點,只欠435點,氣勢凌厲,但可能在24,200點以上走勢開始「緩慢」及「反覆」。板塊升幅亦非全面,更有捕風捉影之感,慶幸北水灌溉力度未減,連續第11日淨流入,是今年4月9日以來最長流入浪。截至6月9日,今年南下北水淨流入已達6,250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全年7,440億元,只差1,100多億元人民幣,相信今年北水淨流入額度有望破近3年新高。 除北水對港股的無限支持外,由於美國不論政治或經濟環境,在狂人上任後均持續未能令外資基金投下信心一票,因而持續將資金調離美國,尋找穩定的地方泊岸,而中國及香港仍然是其熱門之選。此說法並非無跡可尋,據國際金融協會(IIF)最新數據顯示,今年5月新興市場錄得資金流入84億美元(約655.2億港元),較4月錄流出120億美元再呈明顯反彈,主要是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錄得70億美元資金流入,中國股票情況亦溫和轉好,錄得資金流入14億美元,而當中香港市場亦因而受惠。 未來倘若「北水」及「外資」的投放額持續「有增無減」,可令港股前景因變得樂觀,升穿今年高位24,874點,相信不是夢。個股方面,可能仍會是資金輪流炒的格局,電力股近日走勢偏穩,不妨留意質素優良的龍源電力(00916),其股價有望突圍。 |
|
許繹彬 |
2025-06-05T10:59 |
港股上月終在淡淡然下,順利擺脫「五窮月」魔咒,全月累升1,170點;2025年截至5月31日,年內累計升幅達3,229點,總算有所交代。在今年首五個月,最令全球投資者難忘的,相信是新一任美國總統狂人特朗普向全球發動的關稅戰,令環球金融市場掀起大浪,部分國家的經濟復甦之路險被拖垮,航運出口業更是首當其衝。儘管近期美國所發動的貿易戰看似有緩和跡象,尤其是中美關係好像按了暫停鍵般,但其實這「緩和」和「暫停」可能只是表面,中美關係的博弈又豈只是關稅,不知不覺下,原來已延伸至關稅以外的地方。 特朗普政府在5月下旬再度對中國使出奇招,先是宣布加強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審查和社交媒體審查,然後暫停對華出售商用大飛機發動機及部分零部件,還要求美國幾家大型軟件公司暫停對中國客戶的技術支持和服務等。狂人使出的奇招令人費解,其狂妄行為更是損人不利己;正當世人仍對其行為思量之際,狂人又在上周末再出口術,乘中國內地端午節假期的前夕,借故誣蔑中國違反初步貿易協議,並突然將進口鋼鐵關稅由25%提升50%。由於事件發生在「90天」停戰期內,因而令市場或全球投資者憂慮狂人又再「出爾反爾」,對中美貿易重燃戰火的機會大增而產生憂慮,美股三大指數在五月最後一個交易日(5月30日),全線下挫。 港股在本周一(6月2日)因內地假期休市,在缺少「北水」護航下,港股踏入「六絕月」首個交易日,一度下跌超過600點,連50天線(即22,690點)也一度失守,低見22,668點,慶幸最後能重返23,000點以上;外間更有分析認為,中美關稅負面消息將會重臨,港股在失守50天線後,並因近期美國債務問題再令市場關注,預測恆生指數會於「六絕月」很大機會進入調整期,推算會在22,000至24,000點區間上落。 種種不利因素在「六絕月」的首個交易日發生,令投資者對後市有所顧慮,實屬正常反應。正當投資者仍對後市擔心而不敢「輕舉妄動」之際,市場又突然有好消息傳出。事緣在美國當地時間周一(6月2日)時,美國白宮發言人突指出中美雙方元首有機會於本周內通電話,儘管這消息仍「未經證實」或「只聞樓梯響」,但已刺激港股作出反彈,配合「北水」回歸潤澤下,兩日合共反彈497點;恆指只用2個交易日,除已重返10天線(即23,425點)外,更一度高見23,716點,比上星期高位還要高,港股確實充滿傳奇。 而港股在「六絕月」被看低一線,相信是傳統心理作用吧!不過有人看淡亦有人看好,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羅奇去年2月曾發表「香港玩完論」,當時言論一出,除了把投資者嚇至「目瞪口呆」外,更令仍處弱勢的港股因而「弱上加弱」。但羅奇近日對自己去年的言論有所修正,表示中美衝突過去在最激烈的情況下,香港並非如其預期般遭受牽連,反而更有可能成為受益者,原因是香港乃中國最重要的國際金融窗口,地位獨特,因而將去年所發表的言論推翻。正因如此,連淡友突然都對香港前景改觀,反映出外資對香港信心正逐步回穩。 筆者認為,投行或外國投資者突然「轉呔」唱好的主因,相信是踏入2025年2月起,國內不斷推出「救市措施」,顯然令投資者對中港兩地的股票市場前景有所改觀,資源開始願意投放,令兩地股票市場的成交開始有所起色。而在狂人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其妄顧他人及舉棋不定的政策,令投資者有點「無所適從」及「透不過氣」;加上其發動的貿易戰,可謂是「七傷拳」,完全損人不利己,更令美國經濟陷入癱瘓,因而令投資者失去信心,無奈之下將資金由美國撤離,轉移至政策較為穩定的香港股票市場,可能是他們的慎重之選。 港股成交與過去三年相比,有如「脫胎換骨」,日均成交均能保持在2,500億元以上,除有必然支持的「北水」庇護外,外資加持亦是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未來,美國撤資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加劇,由於特朗普政府可能因政策持續「損人不利己」,令美匯指數於今年首5個月下跌8.4%,是史上同期最差表現,目前美匯已回跌至2022年春季水平附近。外間認為,如情況仍未改善,恐怕狂人會出「奇招」再度將投資市場弄得更亂,因此投資者欲先逃離亂地,實屬正常。此番言論並非無跡可尋,事緣無人不曉的阿里巴巴(09988)將價值近676億元ADS(預託證券)轉到港交所中央結算系統(CCASS),有分析指出,大戶搬貨至香港,有機會是為了分散投資風險。至於什麼風險,相信不用多言。 談回港股,儘管港股在調整了一個交易日後,只用兩個交易日便重拾升軌,但略嫌升勢並非全面。談到值得留意的亮點時,久違了的「中特估」有所異動,當中有部分已率先落鑊,中廣核礦業(01164)升幅驚人,建設銀行(00939)及農業銀行(01288)更創下52周新高;倘若「中特估」動力重現,不妨留意擁有優厚條件的中國海洋石油(00883)。 |
|
許繹彬 |
2025-05-29T11:05 |
在本周首三個交易日,適逢期指結算,因而顯得份外「淡靜」,高低波幅亦只有近300點,但如果以截至昨日(28日)收市23,258點來計算,本月暫仍有1,066點的升幅;除非在本周餘下兩個交易日不幸下跌超過1,066點,否則港股絕大可能打破「五窮月」的魔咒。儘管恆指走勢轉趨「悶靜」,但仍能保持2,000億元以上的成交,令港股總算仍屬強勢。照走勢來看,除非外圍有重大變化,否則港股在「六絕月」不會太絕,投資者請拭目以待。 當投資者以為,美國為關稅問題宣布停火90天後,終於可以專注市場的變化,以為在此期間不用再為關稅問題有所憂慮。如果投資者真有此想法,未免又再被狂人特朗普戲弄。事緣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五(23日)港股收市後,突然威脅要向不在美國生產的iPhone收取25%關稅,更指為公平起見,亦會同樣地向包括三星在內的其他生產商徵收對應的關稅,可謂「躺著也中槍」。 市場普遍認為,狂人此行為應是想以加收關稅逼令手機製造商遷回美國生產,但即使狂人迫使在美銷售的蘋果iPhone承擔25%關稅,所獲的利潤仍會比將生產線遷回美國為佳。消息一出,在美上市的蘋果公司上周五(即23日)跌3.02%,低至兩周低位,全球有份參與蘋果產品的相關供應商股份當然亦是全線下挫:美國上市的台積電上周五(23日)跌2.15%,之後在港上市的舜宇光學(02382)於本周一(26日)亦下跌至近60元邊緣,創下暫1個月低位,前景未明。 港股可謂禍不單行,除受累歐美關稅戰火再次重燃,汽車製造商龍頭比亞迪(01211)亦於本周一(26日)宣布旗下的所有產品進行大劈價,部分車款劈價達34%,最低5.58萬元人民幣便可做車主;消息一出,其股價當然應聲急挫,更創下近期罕見的三連跌,三個交易日股價已暴跌近53元,低見404元。 在比亞迪宣布再掀劈價戰後,相關的汽車製造商的股價當然相繼受壓,以吉利汽車(00175)為例,股價亦同樣在三個交易日下挫超過10%,預料汽車股在短期內難有所作為。港股在本周暫未有任何好消息加持,反而市場上接二連三出現不同程度的壞消息,因而拖累恆指跌穿10天線(即23,470點),暫低見23,167點,短期反彈力度相信仍是欠奉。 本周亦是大型藍籌股放榜周,包括美團(03690)、小米集團(01810)、快手(01024)等。美團宣布首季經調整純利增46%勝市場預期,但股價在宣布業績後並未有驚喜,只能平穩發展。儘管公司澄清並非「不惜一切代價贏得外賣價格戰」,而是反對「低價低質內捲式競爭」,但市場憂慮美團與其他競爭者的行業鬥爭短期仍會持續,因而令其利潤率承壓,致使多家券商投行相繼削減其目標價,其中以摩根士丹利看得較淡,將美團目標價由200元降至160元,降幅達20%。 而另一個市場焦點,小米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止首季業績,期內收入按年增長47.39%至1,112.93億人民幣,經調整淨利潤亦按年增長64.46%,達到106.75億元,兩者均創下歷史新高。其自行研發的電動車業務強勁增長,小米高管指這次季度業績表現乃「史上最強」,但消息一出,並未有為其股價帶來任何驚喜,同樣地亦只是「平平穩穩」,未見突破。 筆者認為,港股在踏入本周,適逢期指結算周,成交沒有增大下,走勢顯得份外膠著,亦屬正常。港股在自身欠缺利好因素,加上國內亦沒有任何刺激措施下,顯得毫無方向,亦無可厚非;現階段相信恆指只能在10天線內作出攻防戰,唯有寄望「六絕月」的首周有較為明確的走勢。建議投資者「持盈保泰」,靜觀其變。 |
|
許繹彬 |
2025-05-15T10:55 |
港股踏入「五窮月」,但完全沒有「窮」的感覺,反而每周也有意想不到的驚喜。上周國家突然使出「十箭齊發」的救市措施,令港股曾升至接近23,000點的水平,可惜後勁不繼,到達23,000點的心理關口後,沽盤相繼湧現,令恆指一度退守在23,000點的水平;那時投資者可能仍存有戒心,究竟是否會因為「五窮」而令恆指舉步維艱。 但踏入本周,投資者相信又可鬆一口氣,事緣另一個「萬眾期待」的畫面於終於實現,中美經貿高層瑞士會談後,在香港時間本周一(12日)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周三(14日)起,暫時降低針對對方入口產品的關稅,一起將關稅降低115%,為期90天,下調後美國對中國關稅由現時145%降至30%,而中國對美國關稅亦由125%降至10%。儘管市場之前屢傳中美雙方短期內會有下調關稅的可能,但現在正式宣佈後,下調幅度優於外界預期,兩國亦同意建立經貿磋商機制。消息一出,即時令中美貿易戰的氣氛隨即緩和。 關於會議的內容,雙方除提及備受關注的中美貿易稅率外,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及美國財長貝森特更指出,雙方都不想出現相當於「貿易禁運」或「脫鉤」局面,並預期雙方代表數周後再次會談,討論更詳細的貿易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更稱,本周末「可能」會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在此消息的刺激下,相信不用多言,中港兩地股市立即比翼雙飛,港股在周一(12日)更出現了久違的急升,升幅一度超過800點,高見23,685點,成交額更急增至逾3,200億元;直接受惠的出口股及紡織股普遍上揚,升幅達5%至9%。而航運股及手機設備股亦全線上揚,其中手機設備股升幅更高達15%至18%,可謂一洗貿易戰後的頹風。 不過,到本周二(13日),投資者可能認為,連續兩星期均有好消息刺激港股升勢,但預期好消息短期內已出盡。加上美方一向處理中美貿易戰「話打就打、話停就停」的作風略帶點「兒戲」,大家對狂人特朗普「出爾反爾」的態度仍記憶猶新,相信未來狂人會繼續以不同形式,再度令貿易戰升溫,因此預料恆指會再度出現深度調整,或會調整至23,000點邊緣,可謂前景未明。但現在看來,這「深度調整」原來只是用了一日,在昨日(14日)北水突然又加強水力,在科技股「ATMXJ」再度發功及港交所(00388)加持下,恆指再度發難,一度急升超過500點,連23,600點的心理關口亦衝破,氣勢突然又再度「返曬來」。 筆者認為,儘管中美貿易戰終於達成「暫時停火」協議,在市場預料之內,而這「停火」協議只是90天,投資者憂慮這段期間仍會有所變數,乃屬人之常情。因而,投資者出現「逢高必沽」的境況,相信未來仍會持續,可能會令恆指走勢較為飄忽,不時「忽高忽低」。但值得慶幸的是,在國內連環使出救市措施後,從數據來看,國內經濟情況已顯著改善。 加上,本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全線下跌,更是締造了七連跌的格局,在低息的環境下,相信令近期流動資金的流動性更加充裕,繼續有利股票市場的發展;如無意外,港股會在資金帶動下,有力挑戰23,967點的高位。內銀股近期走勢凌厲,更相繼創下52周新高;翻查內銀股及內險股過往的走勢記錄,均是不相伯仲,因此昨日(14日)有部分內險股走勢已有不俗表現,中國人壽(02628)走勢開始突圍,相信仍有上升空間,投資者不妨留意。 |
|
許繹彬 |
2025-05-08T10:57 |
五一長假匆匆過去,內地及香港在長假期間洋溢著歡天喜地的氣氛,確實令人欣喜。內地股市在長假復市後的首個交易日,走勢亦跟市面的氣氛一樣,顯得歌舞昇平,上證綜合指數更再度升穿3,300點的心理關口,交投亦見暢旺。至於港股,儘管內地在五一長假期間,北水停止為港股灌溉,但仍無損其氣勢,除企穩在22,000點水平外,更一度升穿22,500點心理關口,更承內地在復市後股市的氣勢,及在北水重新潤澤下,令恆指昨日(5月7日)曾一度升穿23,000點水平,可惜到達高位後,獲利盤增加即回吐,最終令23,000點只是曇花一現。 值得一提的是,除港股在五一假後氣勢如虹外,外圍資金更在假後連日出現湧港的現象,令港元匯價多次觸及強方兌換保證,金管局又要出手,入市接美元沽盤;出現此現象,相信是由於美國狂人總統特朗普上任後使出的政策,令投資者開始對未來產生不確定及不安感覺,因而令美元資產風險急速上升,驅使資金尋求逃脫的出路,而國內則因為金融政策上,被外界覺得其積極穩經濟和金融的決心始終如一,因而吸引不少外資寧願選擇在中國資產下注,亦不願留美。 而跟內地唇齒相依的香港經濟市場,亦有望受惠中國資產需求急增,從而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有實力及優質的內地企業來港,有助振興香港經濟,港股因而受惠;在資金持續湧進下,港股被看高一線,並非沒有可能,還望港府能抓緊機遇,做好資本市場的配套,提升金融產業綜合競爭力,再配合國內的政策,令香港經濟盡快從谷底回升。 話說未完,國家因察覺到未來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美國引發的貿易戰擾亂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動盪。面對當前危機,國內又再出台三大類共十項措施,外間稱今次政策為「十箭齊發」,包括人民銀行宣布減息降準,由下星期四開始,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個百分點,預計可為市場釋放長期流動性資金約1萬億元人民幣;再降低汽車金融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的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5個百分點降至零水平,此舉相信能有效增強汽車消費、設備更新等能力,有助內需。 所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利率方面則減息0.25厘,相信有利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的貸款,預計這項減息,每年可令銀行成本節約150億至200億元人民幣;繼續支持資本市場的貨幣政策工具,將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的兩個額度合併使用,總額度合共8,000億元。 另外,為有效促進內地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宣布降低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厘,預計每年將節省居民公積金貸款利息支出超過200億元,可大大減省投資內房的負擔;降低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率0.25個百分點,5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從2.85%降至2.6%,預計每年可節約居民公積金貸款利息支出超過200億元。 此外,為分擔創設科技債券所帶來的風險,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可購買科技創新債券,並與地方政府、市場化增信機構等合作,通過共同擔保等多樣化的增信措施,分擔債券的部分違約損失風險,為科技創新企業和股權投資機構發行低成本、長期限的科創債券融資提供支持。 上述林林總總的救市措施,可見中央政府對挽救疲弱經濟的決心,從而更有效遏止美國引發的貿易戰所帶來的風險。 筆者認為,中央救市措施在「千呼萬喚」及「萬眾期待」下終於出台,而今次的救市措施,其實與去年九月下旬所使出的「連環拳」也有異曲同工之感,因為相關政策均是主要針對資本市場的發展,關注內房積弱的問題,以及重視科創發展等。 在對症下藥後,如能發揮到應有的效果,相信會在全球經濟被貿易戰拖垮而令金融市場動盪不安下,彰顯中國金融體系更為「穩固」及更見「硬淨」,從而借勢令更多外資紛紛來投,有利國家經濟反彈,香港則從旁獲取優勢。 儘管救市措施出台後,中港兩地股市並未立即作出巨大的反應;但相信此措施是長遠重建計劃,並非短線投資,投資者必須留意。而內房積弱已多時,今次「十箭齊發」部分措施均是針對內地房地產問題而來,因此投資者可留意內房中較為穩健的中堅份子,中國海外(00688)永遠給人有實而不華的觀感,投資者不妨多加留意。 |
|
許繹彬 |
2025-05-02T10:31 |
四月終於過去,儘管恆指在最後一個交易日努力反覆向上,令22,000點的心里關口失而復得,但總結整個4月份,恆指仍下跌1,000點,累積跌幅是2024年11月以來最大,表現最佳的藍籌是石藥集團(01093),累升近25%,而表現最差的則是與美團(03690)鬥到你死我活的京東(09618),累跌超過20%,慘不忍睹;此外,股民至愛的以科技股為主的科技股指數,表現更是差勁,全月瀉近6%,更出現連續兩個月下跌,合計跌近9%。 港股因在五一國內假期前,成交顯著萎縮,只能徘徊在2,000億元左右。即使主導港股的北水仍有淨買入的情況,但可能在國內長假前水力有限,只能維持著不足100億港元,其所吸納的對象最多乃是盈富基金(02800),其次是美團及建設銀行(00939)等。 談回國內數據,昨日(4月30日)內地PMI數據差過預期,官方公布跌穿50,而財新PMI亦下跌,顯示關稅問題已對國內經濟構成一定影響。數據公布後,令港股昨日曾低穿2,1900點,慶幸適逢內地五一長假期前,為能提升消費信心,內地包括發改委、人社部、商務部乃至中國人民銀行等強勁陣容合力推出5招,內容包括「促消費、有效投資、支持就業、穩外貿和穩定股市樓市」等措施。 其中最為矚目的措施是重申加快設立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以及針對無車家庭等重點群體「定向增發購車指標」,反映在中美貿易戰影響下,中央只有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做足準備功夫應對中美談判一旦觸礁所帶來的不確定衝擊;再加上美股本周漸趨穩定,美期指數靠穩,港股在欠勁的情況下,慢慢一級級上回22,000點以上收市。相信在五一長假時,在國內股市休戰及北水停止灌溉的情況下,港股就算有升幅,亦可能是乾升,未能作準,相信要留待下星期二(5月6日)復市後,才能明確。 筆者認為,國內公布的數據不似預期,相信或多或少是受狂人特朗普上任後任意推行的「關稅」政策所累;但美國亦不見得很好,股、匯、債陷入三殺困局。而狂人上任至今,一直未有檢討關稅政策對美國自身所帶來的禍害,還利用不同的手段,企圖趕走中國企業,包括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市場放風,指考慮迫令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盡快退出資本市場等不知為何的行為。 特朗普不斷擾亂全球及美國國內的經濟,尤其是正面損害美國金融業累積多年的優勢,倘若再執迷不悟,最終只會令美國經濟雪上加霜;若情況持續,相信對正在復甦的中國經濟反而有利,而因美國狂人行為經常令人無所適從,令資本市場轉移步伐可能加快,資本市場能否持續出現「東升西降」,投資者不妨拭目以待! 談回港股,萬眾期待的國內電池龍頭企業寧德時代,據報最快下周啟動來港上市程序,目標集資至少約 390 億港元,是自 2021 年快手(01024)上市以來,香港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新股集資(IPO)。投資者熱切期待寧德時代會為香港IPO新股市場帶來新一浪熱潮,若能成功如願,港交所(00388)商機無限,投資者可多加留意其走勢。 |
|
許繹彬 |
2025-04-24T11:17 |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不經不覺已近三個月,其狂人本色在這三個月內可謂發揮得淋漓盡致,不斷將「關稅」政策問題玩弄於鼓掌之中,弄得全球政府均疲於奔命。外間最初以為,特朗普的所作行為會為美國帶來無限好處,但其實相反,在狂人上任後,美元突然轉弱,美債持續受壓,美國經濟及通脹前景更是令人堪憂;狂人的極端統治行為猶如暴君,不願聽取民意,引起國會內閣官員不滿,開始對於其經濟政策出現意見分歧;更因特朗普的狂妄行為,加劇美國經濟衰退,及削弱美國在全球的競爭力,社會上更因分化而引起動盪。 話說未完,近日特朗普突然又有出人意表的行為,威脅要解僱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市場因而產生憂慮,更進一步影響對美元資產的信心,道指曾在復活節長假後,一度跌至38,000點重要支持區;而納指則16,000點不保,低見15,690點;美國除股票市場外,匯市及債市亦慘遭拋售,因而令本周一(21日)出現股、匯、債均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相反港股在假後反而呈現強勢,原因當然是有國內數據的加持,才能如此出眾。 內地經濟數據理想,帶動港股於復活節後再度「復活」,事緣內地4月的一年及五年期LPR分別持平於3.1%及3.6%維持不變,數據令市場憧憬快將降息降準,以應對貿易戰所帶來的衝擊,令A股低開高收,國內三大指數均以接近全日高位收市,跑贏亞洲其他重要股票市場。而恆指受惠國內股市走勢亮麗,在假後不跌反升,更在截至昨日(23日)呈現三連升的局面,南下「北水」大手買入港股,令北水淨入達213.6億元,資金主力追捧指數ETF,盈富基金(02800)及恆生中國企業指數ETF(02828)均是其主要吸納對象。而京東(09618)及美團(03690)的內鬥情況仍然持續,外賣平台就外賣騎手「二選一」問題出現爭拗,股價雙雙創下半年新低,即使昨日(23日)有所反彈,但投資者已存有戒心及失去信心,期待它們爭拗有所緩和,才有望重回勇態。 筆者認為,即使港股在國內的數據支持下顯得硬淨,但始終對狂人特朗普舉棋不定的施政方針仍有所顧忌;深信港股短期仍會大上大落,令港股逢高即出現沽壓,連一直支持港股的北水,在昨日(23日)亦承大市反彈時出現沽貨的情況,締造了北水淨流出近182億元,是2021年2月24日後最多,相信連北水也是靜候回落時才買貨。正因投資者對後市仍感不明朗,因而有感即使港股有所反彈,亦只是個別板塊帶動。 若投資者在亂局中怕選錯對象,倒不如買入指數相關的ETF,盈富基金及恆生中國企業指數ETF成交急增,可見並非沒有道理。未來,港股相信仍會受制於特朗普的一舉一動及國內所公佈的數據。適逢五一黃金周將至,澳門旅遊業相信亦因此受惠,當中永利澳門(01128)集消閒娛樂於一身,因而有望水漲船高,不妨多加留意。 |
|
許繹彬 |
2025-04-17T14:41 |
關稅問題持續,四方八面的消息令市場混亂;就好像剛過去的周末,美國海關沒有照原定計劃向多種電子產品收取新關稅,但其後美方又揚言會再對這些產品另行徵收關稅。然而投資者可能對「關稅」這類習以為常的話題早已適應,因而本周初時並無損他們對港股的投資意欲,截至本周二(15日),恆指更曾一度締造出6連升及累升超過1,600點的格局。可惜近日正值復活長假將至,成交可能因為假期前夕變得異常淡靜,全日成交跌穿2,000億大關,暫低見1,850億元,是自今年2月6日之後兩個月新低。即使繼續支持港股的「北水」仍然錄得淨流入,但只有不足100億元。 由於港股成交突然轉靜,市場上偶有風吹草動,便會令港股有所動搖。話說未完,美股「股王」英偉達(Nvidia)於本周二(15日)向美國監管機構提交的文件顯示,美國政府正式通知輝達所研發的H20晶片,在出口中國前必須先取得許可證,而這規定是持續至「未來無限期的」,此舉顯然是別有用心。而訂立此規定的官員還理直氣壯的表示,新的規定是為了處理「相關產品可能被用於、或被轉至用於中國超級電腦」的疑慮。輝達受不利消息影響,股價盤後顯著下跌,外界均認為此舉明顯是別有用心,擔心事件會蔓延至其他板塊。 看來市場在假期前已經難有好消息,但壞消息卻接踵而來,美團(03690)和京東(09618)這兩隻深受投資者歡迎的重磅科技股,昨日(16日)在送餐市場出現針鋒相對的局面,雙方為擴大外賣送餐版圖,不惜大燒銀紙。美團外賣總經理薛冰正式宣布推出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更宣布未來3年向餐飲商戶及消費者行業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的補貼同日,京東宣布外賣訂單量單日料超過500萬單,因應即時零售迅速發展,本季度擬再招收不少於5萬名全職外賣員;京東創辦人劉強東早前又在內部講話,他認為外賣行業傭金過高,導致餐廳降低品質,要求京東外賣利潤率不得高於5%。 美團及京東這兩家巨頭科技股在業務上自相殘殺,結果當然是兩敗俱傷,兩者昨日(即16/4)股價均下跌超過8%;加上在輝達問題發酵下,科技股昨日帶頭下跌,曾一度跌近600點,21,000點一度失守,慶幸最終重返21,000點以上,但仍跌穿21,245點(100線)。在長假前夕及成交萎縮下,港股前景變得更模糊。 筆者認為,美國狂人特朗普的狂妄及不顧後果的行為,已令全球投資者產生戒心;由於在完全「無路捉」的情況下,投資者更是不敢輕舉妄動;再者,復活節長假將至,即使對港股仍有信心的投資者,亦會擔心特朗普在長假時再有出其不意行為,寧選擇「持盈保泰」,忍手先行離場,因而導致成交勢頭銳減。 投資者對長假期有所顧慮,相信實屬正常反應,因為就連港交所(00388)亦有所憂慮,將期貨合約大幅調升按金,因而令投資者聯想到,在長假期下,特朗普應該又會將關稅問題玩弄一番。若投資者擔心復活節假期被戲弄,倒不如將目光放遠,開始部署五一國內長假期受惠股,每逢大節國內市民均喜歡外遊外闖,旅遊網站因而最受惠,而當中攜程集團(09961)一定是受惠者,投資者可先行部署。 |
|
許繹彬 |
2025-04-10T11:03 |
狂人特朗普又再發揮狂妄本色,為本周的歷史冊上寫了重要一頁,原因是其上任後一直將「關稅」這話題玩弄於鼓掌之中,其自以為是的劣質行為已經令各國時刻要提高警覺,必要時亦要作出適當的反擊。 狂人本周更將行動升級,使出「對等關稅」措施,從而觸發全球股災。其中香港市場的投資者,在享受三天短周未假期後,仍處於樂而忘返之際,便要接受港股跌穿20,000點的厄運;恆指在本周一(即7日)一開市便下挫2,119點,然後越跌越有,反彈乏力,跌至昨日(9日)曾低見19,260點的兩個月低位,如與本年高位24,874點相比,足足蒸發了5,614點。從技術圖表來看,港股已掉入技術性熊市的苦況。港股本周更曾創下兩項毫不光彩的記錄,就是創下單日最大點數跌幅(3,021點),以及在大跌市當日(7日)主板成交增至6,20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打破去年10月8日港股在國慶假期後的6,207億元成交;但如將兩天對比,當然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而藍籌股本周普遍急跌,個別藍籌股跌幅驚人,尤其是關稅敏感股藥明生物(02269)、聯想集團(00992)、比亞迪電子(00285)、吉利汽車(00175)等;一向穩健的公用股中電控股(00002)及電能實業(00006)已是表現最好兩隻藍籌。 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使出關稅等不平等措施,肯定令全球主要股票市場瞬間掉進熊市,由於來得異常急速,相信亦已令走得不容易的全球經濟復甦之路變得更艱苦,通脹勢必加劇;而被視為關稅戰的頭號目標對象中國,當然慘被牽連,令本已陷於苦戰的內地A股市場更是雪上加霜,滬綜指更創下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深證成份指數亦見去年9月以來新低。就連去年強勢的亞洲代表日經指數,連31,000點也曾一度失守,低見30,792點,創2023年10月以來新低,亞洲股市可謂全軍覆沒。 談回是次全球股災的罪魁禍首美國總統特朗普所管治的美國,此次關稅措施能否將病入膏肓的美國經濟強行挽救出來就暫未見其利,但在股票市場則先見其害,道指曾一度跌穿38,000點,而深受投資者歡迎的納指亦已跌穿18,000點,雙方均已重返2023年12月水平。 最壞的是,美國「聰明錢」指數顯示,有資金正慌忙逃出美股市場;又據摩通報告,全球避險基金及槓桿ETF於上周五(4日)拋售逾400億美元股票,目標在未來數個交易日再出售250億至3,000億美元股票,原因是急於平倉減低風險;另槓桿ETF亦有230億美元資金等待沽售,上述數據均顯示沽售對象大部分均屬科技股。美股暴跌致使美國本土經濟變得滿目瘡痍,各界均認為美國經濟轉陷衰退的風險急增。可見今次狂人特朗普的關稅制裁措施,使出的是「七傷拳」,完全是損人不利己行為,令人費解。 筆者認為,中國在狂人特朗普胡作非為後,中央匯金立即作出反應,出手托市,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更指出未來亦會持續增持,望能維穩資本市場;而中方昨日(即9日)亦宣佈,將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從34%提高至84%。但上述救市及反制裁措施,暫時看來對中港兩地股市未有產生大幅的「效應」。 雖然市場也屢次傳出中美或將就貿易衝突重啟談判,令北水昨日流入355.86億元,較星期二(即8日)增加50.58%,可惜消息暫也是「只聞樓梯響」,完全沒有下文。至於跌至低殘的美股,市場更一度傳出一些未經證實的消息,令美股曾作出大幅反彈過千點的美好光景,可惜到最後亦只是「謠傳」,令美股再次掉進萬丈深淵。由此可見,市場上每天均是「流言滿天飛」,投資者不能盡信,不要胡亂相信未經證實的消息入市。由於全球股票市場經歷「黑色星期一」的股災後,相信已經元氣大傷,現正處於「養傷」階段,建議投資者等待「真正」的好消息出台後,才部署入市策略。假設港股有轉勢跡象,港交所(00388)往往也會先行一步,投資者可以多加留意。 |
|
許繹彬 |
2025-04-03T11:00 |
港股在沉悶中結束今年首季,儘管恆指在首季最後一日曾最多下跌超過400點,收市亦只能險守23,000點,但「埋單」計算,恆指在首季仍大升3,059點或15.3%,國指累升16.8%;而深受中港兩地投資者歡迎的「ATMJX」表現一枝獨秀,帶動科指首季急升20%,令港股首季終能跑贏英、美、歐、日、韓、台等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去年陪同美股一起創下歷史新高的日股,在今年首季亦顯著回落,更成為表現最差的亞洲代表。 而一向對港股有潤澤作用的「北水」,首季淨流入4,386億元,已達去年全年淨流入總額約54%。單以三月計,經港股通南下資金錄得淨買入1,602億元,創下2021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淨買入,同時也是2016年底深港通開通以來歷史第二大月度淨買入。如今恆指及國指已經是連升4個月,確實值得慶賀。 踏入第二季,即使北水仍有保持「支持」的狀態,但港股勇態仍未復原,走勢疲態盡露,全日波幅不足500點,成交就僅僅只有2,000多億元。所有過往有關DeepSeek及AI的消息,好像在市場上全部消失;連帶所有受惠股的動力亦無以為繼,完全與上個月有差天共地的感覺。港股突然變得缺乏方向的主因,相信是踏入第二季,市場上繼續觀望美國總統特朗普會再有出人意表的行為及言論。在香港時間今日(4月3日),狂人公布「對等關稅」詳情,並擴大對等關稅至全球,加深市場對美通脹以至滯脹的憂慮,令投資者不敢輕舉妄動;再者,美聯儲局通脹指標的2月核心PCE物價指數高於預期。在種種不利因素下,全球股市變得沉寂或呈現沽壓,實屬正常;反觀去年持續強勢的黃金價格再創新高,頓成資金避難所。 而近來強勢的港股,不僅失去DeepSeek及AI的光環,還加上對關稅問題所產生的憂慮,市場上最近持續出現配股的情況。數隻頗具份量的股份,如比亞迪(01211)、小米及蔚來(09886)先後在市場上配股集資,令投資者擔心港股短線已見頂,並可能會持續出現配股情況,尤以科技股令投資者最有戒心,從而令市場氣氛大打折扣。再者,車股近日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除配股問題外,小米進軍新能源車的處女作SU7推出至今一直相當暢銷,更成恆指上季升幅的主要動力,不過踏入次季,小米則成跌市主要元兇,事緣一場涉及SU7致命車禍引起極大關注,以及市傳董事長雷軍帶頭減持等不利消息在市場湧現,即使最後小米澄清減持消息,亦似乎作用不大,其股價在次季首兩個交易日急跌近10%,跌穿45元,更創下一個月新低,即使SU7上月交車量按月飆逾40%,仍無法釋除投資者的擔憂。 筆者認為,港股之所以在上一季有著無與倫比的氣勢,原因除國內牽起一輪DeepSeek及AI的熱潮,帶動香港的科技股「聞雞起舞」外,當中深受投資者追捧的「ATMXJ」亦是最受惠份子,令恆指及科指節節上升;更因在熱潮下,「北水」透過港股通猛烈灌溉,令成交穩步上揚。然而,特朗普上場後,管治及整頓政策與前任拜登政府截然不同,以往拜登政府主要針對中國及其友好或相連國家,但特朗普上場後亦指向其他歐盟國家,加上其政策舉棋不定,令投資者在此類國家投資的資金,突然紛紛轉移至過去幾年一直未見起色的港股身上。因此,在北水及外資一同發功下,港股先能夠在首季脫胎換骨,跑贏全球股市;但踏入第二季,港股走勢突然變得模糊,除因為始終已有一定的累積升幅,以及未有進一步的利好消息配合,加上投資者已逐漸習慣特朗普的招數,從而開始將資金調回美股市場「小試牛刀」。 再者,不知是否巧合,港股首季一直升勢凌厲,但未有吸引外資投行對其前景作出加持,而在港股穿23,000點後,摩根士丹利竟然吹奏「摩笛」,將恆指今年底目標價調高7.5%至25,800點,一眾投行亦紛紛上調恆指目標價;高盛則發布報告稱,中國AI技術發展是「遊戲規則改變者」,預計未來十年,每年提升中國股市每股收益2.5%,並吸引逾2,000億美元資金流入。不過,中港兩地股市在一片唱好聲下,並沒有作出什麼反應,反而反覆回調。談回港股,由於清明及復活節長假期將至,除非有震撼消息公布,否則相信成交未必會在假期前有所增長,在成交萎縮的情況下,23,000點可能會出現久守必失的情況;現階段希望能夠穩守在22,600點(10天線),然後觸底回升,再作部署。 |
|
許繹彬 |
2025-03-27T10:57 |
港股今年首季快將完結,用「苦盡甘來」及「吐氣揚眉」來形容,相信投資者絕對認同。儘管現階段24,000點大關不保,但如用今年首個交易日19,932點起步,截至昨日(26日)的23,483點計算,港股已累積升幅超過3,500點之多。在DeepSeek及AI新概念的效應下,成交更是脫胎換骨,更曾一度急升至超過3,000億元以上,即使臨近本季尾段有顯著回落的跡象,但仍能保持近2,000億元或以上,總算給一直對港股不離不棄的投資者有所交代。 港股於本月下旬確實給人後勁不繼的感覺,在三次嘗試穿25,000點水平不成功後,就開始顯著回落,更持續回落至10天線(即23,972點)以下,成交更顯著出現縮減的現象,昨日(即26日)更只有不足2,000億元,是DeepSeek及AI熱潮後的首次。突然開始「走樣」的原因,當然是今年以來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關稅問題至今仍然揮之不去,市場一直靜候特朗普會隨時宣布新一輪關稅措施。儘管市場認為徵收關稅範圍會有所縮減,但「狂人」經常有出人意表的行為,令投資者時刻保持最高警覺,實屬正常現象。 即使港股過去好像完全沒有因為關稅問題而影響升勢,但始終累計已有一定升幅,投資者「唔怕一萬最怕萬一」,先行持盈保泰,不敢進取,時機成熟才作部署,亦屬理智的想法;再者,市場又再有公司出現「抽水」行為,繼上回車皇比亞迪(01211)在三月初作出配售435億港元的抽水行動後,另一隻被外界認為似乎想轉型為車股的小米(01810)又在本周初公布,以配股價53.25元,發行8億股小米B類股份,集資額達426億元。 由於兩隻在本季有著極好表現及帶領港股「衝上雲霄」的代表,突然先後出現大額抽水行為,因而令投資者於本月的投資策略有所改變,由「積極進攻」改為「且戰且退」。在投資氣氛受影響下,不少獲利盤湧現;而不少科技股在踏入3月份開始派發「成績表」,即使表現優異,但仍出現沽壓。以美團(03690)為例,第四季調整純利達98億元,按年增長125%,優於市場預期,但市場擔心美團因加大國際擴張而存在不確定的隱憂;加上美團要為騎手繳納社保,擔心其利潤有所影響,美團股價因而持續受壓,導致接下來準備公布業績的科技股,股價亦出現調整。與DeepSeek及AI扯上關係的股份,近期亦升勢不再,股價持續出現調整;而首批受惠者阿里巴巴(09988)的主席蔡崇信更指出,人工智能(AI)數據中心建設出現泡沫,認為市場未來對人工智能發展及應用的熱情可能會減退,更應要謹慎對待產能過剩的問題,令DeepSeek及AI等股份好像失去光環。 筆者認為,港股畢竟在今年首季走勢非常凌厲,更可謂跑嬴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但現實始終歸於現實,在公布的經濟數據未見改善下,即使市場有很多概念消息,對升勢刺激可能只會較為短暫。在上述種種因素下,加上受累美國關稅政策,令全球經濟恐陷衰退風險。而目前市場欠缺利好消息承接下,投資者變得審慎,因而令港股近期波幅收窄。適逢期指月結及季結快將來臨,相信短期內只能在23,000點至24,000點徘徊,要突破可能需要大成交配合。 而兩大巨企比亞迪(01211)及小米(01810)先後作出大型配股集資行動,令外界憂慮更多公司因而效法,加入「抽水」行列,引發配股集資潮,而車股、內房及科技股會是最大可能加入「抽水」行列。過去港股能夠在全球市場「突圍而出」,成交暢旺,相信亦是因為美股市場在首季持續出現急速調整,令部分資金流入港股市場,令港股變強,外間更形容此現象為「東升西降」。但近日美股有回暖的跡象,而一直持續高企的港股則呈現獲利回吐,投資者有可能將資金抽調回美股市場博反彈,未來港股是否會繼續「東升西降」,或是「西升東降」?投資者必須留意資金的流入流出動向,及成交是否會有所萎縮,建議繼續持盈保泰,無須急進。 市場上一直視為「滴水成金」的農夫山泉(09633),即使去年純利及收入仍有所增長,但增幅不足1%,分別按年升0.36%及0.53%,較2023年增幅42.19%及28.36%大幅下滑,主業包裝飲用水收入更急跌21.27%至159.52億元,可見國內的內需消費問題仍未見改善。未來,相信中央政府會再為提振消費而煞費思量,據報其有意為服務業進行補貼計劃,包括旅遊、觀光、體育等行業,補貼計劃可能會於今年下半年推出;若真有其事,體育用品龍頭李寧(02331)相信因而受惠。 |
|
許繹彬 |
2025-03-20T11:10 |
聯儲局議息前,美股美期仍持續未見有顯著起色,以道指為例,只在42,000點以下徘徊,而備受關注的納指,則仍在18,000點以下苦苦掙扎。儘管如此,仍無損港股的強勢,恆指昨日(3月19日)曾升至24,874點,再創逾三年新高;即使港股氣勢持續,但波幅已連續3個交易日維持於270點左右,北水力度亦見緩和,如與較早前的近千點波幅相比,近日的走勢會令投資者有沉悶之感,成交亦持續不足2,800億元,國指則在創逾三年高位後回落。 是次港股創3年新高的板塊並非全面上升,而是每日均輪流個別發展,內需餐飲股上升,體育用品股就下跌,車股、科技股「ATMX」則呈日升日跌的狀況。近日因計劃出售巴拿馬港口而遭中國政府強烈批評的長和系亦是個別發展,長和(00001)及長實集團(01113)上升,電能實業(00006) 及長建(01038)下跌。由於波幅收窄,即使恆指尚餘不足200點便會到達25,000點,但如成交沒有增加,可能會呈現突破後便急速回落的情況,投資者必須留意。 本周港股之所以能夠一枝獨秀的原因,相信是因為本周一(17日),中國公布今年首兩個月經濟數據表現勝預期,一直備受關注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5.9%,固定資產投資則增長4.1%。 由此可見,去年9月國內所使出的一系列救市措施暫見初步成效,進一步增強國內於穩定及振興資本市場的信心,猶如注入無限動力。而財政部在同日再表明,為要提升居民消費力,中央財政安排就業補助金667.4億元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更指出會研究推出金融支持擴大消費的專門文件,盼能繼續促使首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增加值均能勝市場預期,因此引來外資投資銀行紛紛將內地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上調至4.8%。由於眾多利好消息加持,強勢的港股因而在充滿憧憬下,繼續穩步上揚,創下三年新高。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國內A股則不如港股般「敏感」,走勢仍然較沉悶或保守,可能是因為市場認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國內政府上半年為催谷消費及消化產能,推出補貼形式的刺激經濟措施,才令總額度上升,但補貼並非長遠計劃,因此今次公布的數據或未能作出真正的反映。 而期內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仍見下跌,失業率更升至兩年高位。如內地能盡快解決內房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讓樓市轉趨穩定及重拾升軌,相信能帶動各行各業獲得真正的復甦及回暖。當財富收入增加,自然會流至資本市場,企業便會雄心壯志向銀行申請融資發展,這才是真真正正的經濟復甦。在此情境下,外資亦自然會不請自來。此情境若能如願,相信國內股票市場會有一定「可觀」的反應,港股亦因而獲得更大的「真正實惠」。 談回港股,筆者認為,儘管港股創下自2022年2月以來的三年收市新高,但略嫌近日的走勢開始變得含蓄,投資者一見高位便湧下沽盤,令大市暫以獲利盤為主導,好淡勢力出現互相爭持的局面。雖然過去DeepSeek及AI話題令所有投資者欣喜若狂,四處尋覓相關股份進行炒作,但此時此刻,即使有此等消息,投資者已不如過往瘋狂,令該類股份未必再嚐到特別甜頭,從而令港股的波幅亦變得沉靜,前景變得糢糊不清。建議投資者現階段轉攻為守,繼續以10天線為防守線;近日油價有所回穩,投資者不妨留意久違了的中海油(00883)。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相關股份權益。 |
|
許繹彬 |
2025-03-13T11:09 |
本周金融界焦點,定必是近幾年一直被市場譽為「金槍不倒」的美國股票市場,在踏入三月後出現每況越下的跡象。美股跌幅亦可謂相當驚人,單從今年2025年高位來看,截至上一個美股交易日計算,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已下調近4,000點。而一直深受投資者青睞的納斯達克指數,如用不足20,000點的基數計算,跌幅更近15%之多。當中最受港人熟悉、由馬斯克主持大局的特斯拉Tesla(TSLA),周一(10日)收市報222.15美元,下挫15.4%,創下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相較去年12月高位,股價已累挫超過50%,市值蒸發更超過8,000億美元。 美股過去數年一直給投資者「逢跌必買」及「有買貴無買錯」的神話,但在本月可謂幾乎幻滅。被譽為「華爾街先知」、曾預測標指將攻上7,000點的Yardeni Research Inc.總裁Edward Yardeni,如今更表示「我們不能排除熊市可能已悄然開始」,呼籲投資者必須小心為上。 為何美股會突然由神壇跌落谷底?可以追溯至今年美國「狂人」總統特朗普再次進駐白宮說起,他一上任就把「關稅」這個議題玩得「出神入化」,更令全球各國均因此嚴陣以待,時刻保持作戰狀態,構思如何作出反制措施迎戰。當中最激烈的,相信是美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商品徵收關稅問題,狂人在上任後即對上述國家徵收25%關稅,引起全球譁然。正因如此,加拿大亦進行反擊威脅,宣布對輸往美國各州的每兆瓦電力徵收25%的報復性附加費。特朗普因此再度還以顏色,下令對加拿大鋼鐵和鋁進口的關稅再提高25%,令總關稅提升至50%,將於周三(12日)起生效。之後加拿大又宣布反制措施,公布自今日(13日)起,向規模達298億加元的美國產品加徵25%報復式關稅。 外間認為,未來由美國先挑釁而導致各國與美國互不相讓的情況,相信會不斷發酵。因為此類糾纏不清的問題,使美股的前景變得模糊難測,更因特朗普上任後政策混亂,令外界對美國通脹及經濟增長放緩產生憂慮。加上美股在過年幾年並沒有正式調整,導致美股估值持續高企。而特朗普政府無論在關稅措施,抑或對股市、經濟的問題,均顯得毫不在意,更無視自由貿易的重要性,只顧不斷製造事端,令美國在國際的處境變得「孤掌難嗚」。不僅如此,狂人更發出自我引爆的言論,指美國不排除經濟會持續出現衰退,令美股持續出現「直插無水花」的狀態,故此投資者對美股產生不安之感,亦屬人之常情,因而先行減磅套現,令美股近期面臨「易跌難升」的困局。 談回港股,自今年二月起即有脫胎換骨的感覺,亦可能是美國政策混亂,令外圍投資者想減低美國投資所帶來的風險,從而將資金流入較低風險的國家。近日中港股市往往逆市靠穩,尤以港股,成交完全沒有萎縮跡象,除一直大力支持的「北水」在本周一(10日)淨流入高達296億元創新高及金額按日增加1.44倍之餘,短短4個交易日亦錄得淨流入累計達566億元!而外資亦對港股投放的力度不斷加大,據外媒報道,韓國投資者二月淨買入折合約14.66億港元的港股,踏入三月韓國資金掃港股更見凌厲,截至3月10日淨買入折合約9.9億港元,買入港股的額度是2021年初以來的最大兩個月淨買入。國際投行野村證券更指出,美股因憂慮經濟衰退而出現暴瀉的現象,因而加速令投資者重新考慮將資金轉移至其他地方,外國投資者可能轉戰中國市場,亦是令港股更見鞏固的重要原因。 但筆者認為,從種種跡象來看,中港兩地股市確實有著佔盡先機的優勢,但畢竟港股已累積一定升幅,每當去到一個重要關口,便會出現較為波動及需要整固的格局,倘若國內數據不似預期,港股的調整幅度亦有所反映。單以本周一(10日)為例,內地官方於上周日(9日)公布2月的CPI、PPI數據遜市場預期,令市場再度憂慮經濟陷入通縮困境,港股一度跌至23,200點水平;慶幸中港兩地股市仍憧憬著當時仍在北京舉行的兩會會議帶來喜訊,因而在跌穿10天線(約23,600點)後,便在北水帶動下,慢慢又修復失地,重返10天線以上。但由於兩會會議於前天(11日)正式閉幕,即令港股昨天(12日)呈現缺乏承接、高開低走的格局。 未來,港股支持位亦會在上日低位近23,200點左右,要突破24,000點,或挑戰今年高位24,669點的水平,相信要待國內接下來發布的數據要「對辦」,或再有新的AI人工智能等利好消息配合。如未有相關消息,可能只會繼續在10天線輾轉徘徊。建議投資者現階段應固本培元,持盈保泰,不要急於進攻;如投資者仍然心癢癢,建議短炒為上。 |
|
許繹彬 |
2025-03-06T11:12 |
港股在整個二月份持續強勢,更曾締造出24,076點的半年高位,成交更超過4,000億元。二月份港股持續出現升勢,香港一洗過去三年被外間譽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港股永遠只屬「割韭菜」及「外資提款機」的污名。港股在上月能夠如此堅挺,相信居功至偉的是國內DeepSeek為全球所帶來的無限驚喜,此驚喜不但令中國人強起來,更令在港上市的、與DeepSeek扯上關係的科技股均直接受惠,資金不斷湧進此類股份。 而無論在港股環境順逆時均不離不棄的「北水」,因國內股票市場未能全面覆蓋與DeepSeek有關的受惠股份,因而令北水力度在過去一個月突然猛力灌溉,亦是令港股吐氣揚眉的主因。不過,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滿月」之時,其突然再發動「貿戰特襲」,宣布在周二(3月4日)起,對進口中國貨額外加徵10%關稅,連同早前已加徵的10%,合共徵收20%關稅,同時又再對鄰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25%關稅。 這次「特襲」可謂殺市場一個措手不及,令全球金融市場即時進入緊急狀態,股市及油金匯等商品,以至一直炒得瘋狂的加密貨幣,均上演一幕「直落無水花」的高台跳水;美元則再度轉強,美匯指數曾一度高見107.45,美元兌人民幣再次逼近7.3水平。故此,一向強勢的港股在2月最後一個交易日,雖跌穿23,000點收場,但全月仍有近2,800點進帳,總算吐氣揚眉。 對於「狂人」特朗普上任以來胡亂徵收關稅,美國政界出奇地毫無反應;但商界終於難以忍受,有「股神」之稱的巴菲特亦有開腔抨擊,指特朗普開徵的懲罰性關稅可引發通脹及損害消費者利益,更直言關稅在某程度上根本是一種「戰爭行為」。這位在投資市場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股神,認為特朗普的極端貿易政策如同「玩火」,最後可能是引火自焚,更指其行為會擦槍走火,最後全世界根本沒有贏家。 市場亦靜觀中國會否實施新一輪反制行動,因而令已累積一定升幅的港股本周開始呈現反覆向下的格局。對港股市場而言,上月天朗氣清,但本月突然存有陰霾,不利消息接踵而來,市場再度出現巨型「抽水」行動。外電報道,比亞迪(01211)以每股333至345元完成配股集資435.1億元,扣除雜費後淨集資額433.83億元,成為自2021年美團(03690)破紀錄集資100億美元後,港股近4年來最大額的配股集資。投資者擔心「抽水」潮會相繼席捲大型藍籌股,因而影響入市意欲。 而狂人自發動「貿易恐襲」後,繼續延伸戰線,其狂妄及我行我素的言論再度發功,並主動向外媒表示,不滿中國、日本和其他國家壓低本國貨幣匯率的手段,更透露已致電中國國家領導人和日本首相,強調「這些國家不能繼續讓本國貨幣貶值」,變相拖垮包括拖拉機生產商卡特彼勒等在內的美國傳統製造商,並埋怨此舉令當地企業很難從中競爭,做法對美國不公平。該言論一出,令投資者不禁悲從中來,擔心繼「貿易戰」後,狂人欲發動全球「貨幣戰」。在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下,大市總成交回落近2,500億元,是近月最少,北水亦結束連續7日淨流入,轉淨流出12億元。 在林林總總的不利消息下,投資者難免產生港股短期已「見頂」的想法,因此開始轉呔做「淡」,令淡倉期指及熊證街貨量急升,亦屬正常現象。正當投資者開始絕望之際,中國政府終於宣布一連串反制措施,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自下周一(3月10日)起對美國部分進口商品加徵10%至15%關稅;商務部則公布,將25間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及不可靠實體清單,同時針對美國相關光纖產品發起首宗反規避調查,亦在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起訴美方舉動。 再者,正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會議,提出經濟增長目標為5%左右,預算赤字率按4%左右安排,並擬發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人民幣及特別國債5,000億元人民幣。在反制行動及人大會議上推出務實挽救經濟措施下,港股突然作出大幅反彈,除再度升穿23,000點外,更曾一度高見23,636點,又再向24,000點進攻。 筆者認為,即使港股曾作出深度調整,但調整幅度亦只是逐級而下,並非「急瀉」,回落至22,600點附近便開始觸底而上;即使短短三個交易日的調整,亦見有一定的買盤護航,可見市底仍強。但美中不足的是,成交有所回落,令波幅可能變相會增大;加上國內仍在進行全國人大會議,在會議中任何一個提議或建議,足以左右港股的走勢。 在市況未明朗下,衍生市場的流向好容易令散戶輪為被屠宰對象,建議投資者不應在衍生市場上過分進取。而投資領頭份子的科技股或藍籌股,在市底仍強下,相信仍可以有著「攻守兼備」的功能。適逢國內舉行兩會,內需可能會是會議中關注的議題,因而預料在港上市的內需股可能因此受惠,當中家電股亦有可能會受關注,建議不妨留意海爾智家 (06690),其業務盡享優勢。 |
|
許繹彬 |
2025-02-28T12:25 |
港股氣勢如虹,其強勢亦冠絕全球股票市場。昨日(2月26日),適逢香港公布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恆指全日可謂「高開高走」,一開市就升穿23,200點,午後可能受惠財政預算案內指為現行已在港交所(0388)掛牌買賣的人民幣櫃台,現正全速進行技術準備,目的是將此類產品納入「港股通」。此舉除為推動更多股票以人民幣交易,從而提升市場流動性外,未來相信在納入港股通的優勢下,將有更多內地投資者所熟悉並在港上市的中概股份會實施雙櫃台上市,因而有望帶動更多北水南下,成交亦會因此增多。 故此,消息一出,最直接受惠的股份相信不用多問,港交所股價立即飆升超過5%,並創造出本月高位;除港交所發功外,在本月港股升浪中較為低沉的美團(03690)亦突然崛起,急升近10%;再配合其他重磅科技股,如「股王」騰訊(00700)、阿里巴巴(09988)、小米(01810)及京東(09618) (ATMXJ)的聯合發功下,恆指升幅一度擴大至939點,高見23,973點的3年高位;即使最終全日只升753點,報23,787點,但升幅肯定已經冠絕全球,成交更達3,701億元。截至昨日(2月26日),恆指單計2月份升幅已達近4,000點,成交則保持在3,000億元以上,氣勢可謂一時無兩,更可用「吐氣揚眉」來形容如今的香港股票市場。 本周港股其實曾在外圍影響下,一度作出調整。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簽署「美國優先投資政策」備忘錄,限制美國退休基金及捐贈型基金投資中國半導體、人工智能(AI)等高科技行業等;港股曾因此不利消息,一度跌穿22,800點水平,但有份投資港股的力量好像毫無懼色,其戰鬥力更比預期中堅韌,在資金的湧進下,跌幅明顯收窄,更逐步令23,000點失而復得。投資者對港股仍保持信心,相信是因為憧憬國內在下周(3月4、5日)舉行的兩會會議上,除會有政策推動振興經濟外,或會有新一輪AI的指引等,這將會是兩會會議的重要議程。在現行港股一直有著「欲罷不能」的升勢下,投資者每遇大市調整時,反而伺機加注入市,因而往往出現「低開高走」的情況。 筆者認為,投資者對下周國內舉行的兩會充滿憧憬,並非「無跡可尋」;事緣國內在兩會前宣布擬發行1萬億元人民幣特別國債,並為6大國有銀行注資,儘管沒有細節,但已傳出首先向交通銀行(03328)和農業銀行(01288)注資4,000億元,預計最快6月底完成;此外,人工智能(AI)熱潮仍然停不了,2月25日在深圳召開的「深圳市七屆人大六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暨開幕會」上,邀請了不少外國領事官員參加,但今次現場卻並未設有同聲傳譯員;而是次則率先啟用全國首個政務級AI大模型同聲傳譯軟件InnAIO AI翻譯大模型,此軟件也安排在外國領事官員所佩戴的耳機設置內,可同步使用口譯旁聽功能;而領事官員座位前特設的4個螢幕,會即時將會議內容同步轉化為英文顯示。 |
|
許繹彬 |
2025-02-20T10:49 |
本周港股繼續受惠內地人工智能(AI)初創企業DeepSeek所產生的連鎖效應,仍然保持「停不了」的局勢。投資者原本認為DeepSeek效應在本周可能會「有所喘息」或「快將完結」,有此諗頭相信亦是因為港股在過去幾年,即使有利好消息帶動下,升勢都是未能持續,甚至用「短暫」來形容,令投資者對港股一直未敢全情投入。 但今次,DeepSeek效應看似並非「短暫」,因為DeepSeek這個熱門話題已引起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關注,習主席於周一(12月17日)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會晤多間大型科企的領袖,這是自2018年以來首次。儘管在座談會當日,未有為港股帶來升幅,但股王「騰訊」(00700)則有消息傳出,指旗下產品「微信」已經接入DeepSeek-R1模型,相信連帶廣告收入也會因此上升。 消息一出,即為其締造了單日成交達630億元的佳績,是2021年4月8日其大股東Prosus沽貨後最多,成交是上市以來第三高,股價更升穿510大關,成功躋身「啡底股」,更創下三年新高;在「股王」的帶動下,港股全日成交激增至4,002億元,北水淨流入亦增至107億元,是去年十月中央使出「連環拳」後首次,如此氣勢如虹,可見DeepSeek概念有如「生金蛋」的母雞。 在DeepSeek旋風,以及內地官員明確支持民企的消息下,港股在輕微調整一天後,本周二(18日)在科技股小米集團(01810)(創下歷史新高)、快手(01024)、騰訊、阿里巴巴(09988)及美團(03690)一起突圍下,帶動恆指一度升穿23,000點關,高見23,141點,乃去年10月7日以來新高,距離去年高位23,241點,尚欠100點,大市成交達3,386億元。 港股重要水源「北水」,其淨流入更創下史上第四高,達224億元。一向對港股沒有好感的美資投行,隨著DeepSeek的出現,引發市場對中國技術進步的樂觀情緒,紛紛對中資股的表現大為改觀,更指出中國股市已由「可交易」轉為「可投資」,原因是中央透過促進企業增加派息和鼓勵險企投資等一連串長期改革,其中高盛更將MSCI中國指數和滬深300指數的未來12個月目標價大幅調高。如外資取向正確,相信今年國內股市有望大翻身,港股也望得以受惠! 筆者認為,在一連串DeepSeek及AI效應的推動及中央明確支持民企發展下,恆指會進一步向去年高位23,241點推進,相信只是時間問題;但投資者必須留意,恆指單以2025年2月首日近20,000點起,截至昨日(19日)已升接近3,000點,而整個升浪好像完全沒有作出回調,只不斷呈現「大漲小回」的局面;如屬健康穩健的走勢,每逢到一定的心里關口,如21,000、22,000或23,000點等,均需要消化一段時間才儲力再上。龍頭股(如港交所(00388)、騰訊、阿里)等在現階段出現調整喘息,亦視作正常現象。 筆者建議投資者留意恆指能否企穩在22,600點,如能企穩,相信會再創高峰。未來要留意的股份相信亦以科技股為主,如投資者想繼續尋找DeepSeek及AI概念股,相信快手有優勢,而其股價暫未見有大幅突破,投資者不妨留意。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相關股份權益。 |
|
許繹彬 |
2025-02-13T10:48 |
DeepSeek熱潮席捲中港兩地,帶動人工智能(AI)概念股持續受惠;受惠範圍更是持續擴散,牽動是次升浪的前列份子,必屬晶片股皇中芯國際(00981)及一向以人工智能作生招牌的商湯(00020),兩者分別創下52周及一個月新高,相信投資者均認為理所當然。 但踏入本周,市場上每逢與DeepSeek這個名字扯上關係的股份,均紛紛締造「鑊氣沖天」的局面,包括一向令投資者認為沉實穩重的國內三大電訊企業,中國移動(00941)、中電信(00728)及中國聯通(00762)。日前工信部突發文表示會全面接入DeepSeek,目的是實現在多場景、多產品中應用,並針對熱門的DeepSeek-R1模型提供專屬算力方案和配套環境。 消息一出,三大電訊企業隨即落鑊,三者均同創52周新高,可謂近年罕見。接下來,當今全球個人電腦最大廠商聯想(00992)股價在近年可謂完全沒有投資者留意,但近日亦承DeepSeek熱潮,立即宣布與DeepSeek合作發明一體機解決方案。此外,聯想再宣布旗下的人工智慧體「小天」也已接入DeepSeek,並且正與DeepSeek探討更多深入合作可能。相信不用多言,其股價除創下52周新高外,更創下10年新高,氣勢冠絕科技股。 投資者要看DeepSeek相關新消息,可謂「唔好比佢停」,電動車王比亞迪(01211)又承勢,宣布旗下10萬元人民幣的電動車,將會開啟「天神之眼」高階智駕功能;除此之外,集團高級副總裁、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表示,將在璇璣架構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能力,相信亦同樣地不用筆者多言,又是創下52周新高。 好消息千萬不要停,就像昨日(1月12日),投資者滿以為可以暫時「停一停」之際,美國科技龍頭蘋果又傳出與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09988)合作,把 AI 功能帶到中國的 iPhone 手機內,即使今次不與DeepSeek扯上關係,但在熱潮的配合下,阿里亦創下年內新高。總括而言,誰與DeepSeek或AI談上關係,其股價及市值均是用「脫胎換骨」來形容。 談回港股表現,在DeepSeek及AI帶動的強勢氣氛下,主要支持港股成交的北水,淨流入情況大增14倍,是近2個月最多,因而帶動恆指連日來成交均在2,000億元以上,而指數在踏入蛇年首個交易日起,截至上一個交易日(12日)已累升1,809點,其氣勢可以媲美去年10月國內使出「連環拳」挽救國內資本市場的光景。 港股的氣勢不止受到國內北水垂涎,也引起外資關注,有華爾街「撈底王」之稱的著名對沖基金經理泰珀,其管理的對沖基金去年第四季積極增持京東及阿里巴巴等中概股。同時,包括對沖基金及互惠基金在內的外資,近期亦重新加倉,焦點亦放在中資科網股。正因港股近日氣勢如虹,令外資紛紛看高恆指一線,調高恆指今年目標價為23,000點,更揚言會繼續有資金湧入中資科技及相關概念股。 筆者認為,近期國內AI概念不斷衝頂美國股市,面對來自中國初創企業不斷衝擊,及其概念令全球關注下,部分資金由美國抽調至中國資本市場,相信並非無可能,而與中國資本場有著「唇齒相依」關係的香港市場,亦同樣會受惠,相信其近日成交急增的表現已經證明;但美國總統狂人特朗普真是如此「順攤」,讓中國資本市場強起來? 如市場在沒有其他新的DeepSeek或AI消息承接,再加上特朗普可能會再有「小動作」直指中國,港股可能會出現大漲小回格局,現階段希望能守在21,300點的支持區,如能穩守此水平,而成交未有萎縮下,港股可望回氣再上,再挑戰22,100點。個別股份方面,相信繼續會以科技為主導,而芸芸科技股中,如AI概念這話題仍然持續下,AI始祖百度(09888)有其獨特優勢,但其股價現時未有反映,投資者不妨留意。 |
|
許繹彬 |
2025-02-06T10:51 |
蛇年伊始,在此祝願各位讀者「股」運亨通,「期」開得勝!中港兩地在農曆新年均有不同長度的假期,兩地市民除因節日帶來的喜悅外,另一令人更喜悅的事情,相信一定是由中企開發的人工智能(AI)助手DeepSeek所掀起的風浪;DeepSeek主打以低成本為賣點,不用600萬美元就可以做到全球認可的美國招牌企業OpenAI的功能,以往普遍認為要龐大投資才可做到AI算力的邏輯,DeepSeek出現即時覺醒。 而DeepSeek的風靡程度可謂席捲全球,成為在美國蘋果平台下載量最高的免費應用程式,首度超越OpenAI出盡風頭的ChatGPT。這次被譽為「蔗渣價錢 ,燒鵝味道」的DeepSeek,不止在下載平台出盡風頭,更掀起一場「美股風暴」,其中納指內的相關股份更是牽連甚廣,市場因對AI晶片未來需求將不似預期的憂慮及緊張,拖累美股納斯達克指數曾作大幅調整,一直予人「金槍不倒」的「晶片股王」英偉達更是這次調整的主角,市值曾單日蒸發近6,000億美元,可謂令全球投資者大為震驚。摩根士丹利則指,DeepSeek或會挑戰現狀,重新評估AI模型開發方法、推動Al更快創新,並使中美兩國在Al領域更加對等。未來相信此話題繼續會在全球股市掀起風浪,預計美國亦不會就此收手,或會作出制裁行動,投資者必須細心留意。話說未完,美國國會近日提出《2025年美國人工智慧能力與中國脫鉤法案》,該法案禁止美國人協助中國推動AI,並禁止美國人下載或使用DeepSeek,否則將被定性為犯罪,最高可被判處20年監禁及處以100萬美元罰款。 談回港股,投資者滿以為踏入蛇年首個交易日,理論上港股會承接龍年最後階段的氣勢,在蛇年繼續會開「紅盤」;可惜,美國總統特朗普專程在蛇年為中國送上一份賀年禮物,就是宣布對華加徵10%關稅的措施,在中國踏入春節假期時,狂人簽署行政命令,宣布會在本周二(即4日)生效。消息一出,蛇年首個交易日紅盤高收當然夢碎,但慶幸市場傳出中國已準備與美國開展貿易協商的初步方案,當中包括承諾不貶值人民幣,以支持其出口的好消息,以及在AI概念股的好消息仍未減退下,由相關股份如阿里巴巴(09988)、中芯國際(00981)等中資科技股帶動,一度急跌的港股在尾市跌幅收窄。最終港股在沒有北水加持下,仍穩守在兩萬點大關,即使未能紅盤高掛,但尚算好彩。而港股在周二(即4日),即使北水仍在休戰下,但市場再度在開市前迎來喜訊,美國暫緩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關稅;而對中國加徵關稅的問題。 雖然未有作出暫緩意向,但特朗普則表示可能會在24小時內,與中國進行談判。再者,中國突然在同日宣布反制措施,如針對美國公司和關鍵產品的進口採取一系列反制行動,帶動港股在周二(4日)一度飆升,升穿20,800點水平,以點數計為去年10月18日後最凌厲。在未有南下「北水」下,全日成交仍能增至超過1,500億元,令投資者突然振奮一陣。由於再次強勢收市,投資者再度懷著「牛氣沖天」的心情來迎接昨日(5日)國內股票市場重開,北水重新灌溉,相信定必有一番作為之際,市場又傳來不利消息,原定較早前指狂人會在24小時內,與中國商談關稅問題,但狂人不但沒有如期通電,反而有消息指,特朗普指不急於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通電。消息一出,再度令投資者「無所適從」,加上國內PMI數據比市場預期為差,及美國郵政突然宣布由即日起暫停接收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包裹,市場隨即憂慮中美關係在短期內不但未有改善,反而有惡化的可能,因而令中港兩地股市高開低走,在北水回歸下,跌穿20,600點,全日成交升至近1,900億元。 筆者認為,狂人特朗普重返白宮任總統已是鐵一般的事實,而其「瘋狂」及「朝令夕改」的本色根本與四年前不遑多讓;加上俗語有雲,「新官上任三把火」,狂人苦等四年才能重奪總統之位,一上場一定會作出「意想不到」及「震驚全球」的言論或舉止,相信實屬理所當然。但今次在短短不足一個月,作出「彈出彈入」令人頭暈的行為,投資者可能亦要接受及適應。未來相信中美關係會呈現持續「喋喋不休」及「時好時壞」的情況,驅使中港兩地會出現大上大落的情況;慶幸港股成交仍然暢旺,港股的走勢仍可保持堅韌;但如成交出現萎縮,投資者則需要「持盈保泰」為上策;而個股方面,港股成交在農曆新年假期後確實有所增加,如成交沒有回落,港交所(00388)定必是有其獨特優勢,不妨留意。 |
|
許繹彬 |
2025-01-23T10:36 |
狂人特朗普於周一(1月20日)正式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第47任總統。較早前外間認為,其上任後會對中港兩地股民存著一定的隱憂,但隨著特朗普在上周五(17日)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後,確實為投資者帶來一刻驚喜。 事緣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通電後表示,兩人都高度重視及希望中美關係在美國新任總統上任後,雙方會取得更大進展;兩人亦提到台灣問題,中方希望美方務必慎重處理,並表示期待雙方盡快會面。 而特朗普亦表示,與習近平討論了貿易、毒品芬太尼和TikTok等問題,形容這次通話對中美而言「都非常好」,又說很重視同習近平的關係,兩人可一起解決許多問題,同樣表示期待盡快見面。隨後新華社再報道,兩人同意建立戰略溝通渠道,就重大問題將會經常保持聯繫。 最重要的是,中國外交部宣布,國家副主席韓正將作為「習近平特別代表」赴美參加特朗普的就職禮。兩人通話內容一經傳出,再配合新華社及外交部的相繼發功下,市場隨即表示憧憬特朗普上任後未必會即時向中國加徵關稅,指「中美關係相信會大大改善」,又用「以禮相待」來形容雙方關係。因而令上海A股急升,帶動恆指周一(1月20日)在超過1,600億成交下,一度升穿19,800點後,再高見20,093點;而帶動是日急升的南下「北水」,錄得半年來最長淨流入,更是連續第22日出現買盤多過賣盤的佳境。 市場的憧憬確實有所實現,特朗普在周一正式上任後簽署多項行政命令,當中包括考慮對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有關行動可能會於2月1日進行,但沒有提及中國,令市場對中美關係改善有所期望,加上一向疲弱的人民幣終於回升,更升至近一個月高位,從而為港股帶來支持。 再者,自去年4月停牌至今的碧桂園(02007)在補發2023年全年及2024年中期業績一周後,終於正式「復牌」,在碧桂園復牌後升最多三成的美景下,其他相關的內房及物管板塊隨即借勢反彈。在眾多好消息配合下,帶動恆指2025年首次於兩萬點以上收市,兼升至今年高位;恆指更呈六連升的光景,累升1,232點,氣勢可謂一時無倆,北水再淨流入15.3億元,今年以來繼續維持淨流入的優勢;市場上繼續存在「憧憬」,認為恆指於農曆年前會繼續造好,更指會有望挑戰去年12月高位21,070點。但外資摩根士丹利則未有因這短暫的升勢而改善對港股的看法,仍維持恆指今年底基本見19,400點的預測。 當投資者對中美關係的看法有所緩和之際,狂人特朗普再度使出「估你唔到」的本性,突然在上任後的第二日,討論2月1日起對中國貨物加徵10%關稅,令恆指銳勢立即受阻,除跌穿20,000點外,連19,800點也宣告失守,暫退守於50天線(即 19,691點)及100天線(即19,666點),現階段希望恆指在此水平能夠守住。 筆者認為,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美國狂人特朗普的言論及行為永遠也會令人「意想不到」,這是由其性格及對其他國家的管治手法所致,相信不會突然改變,而投資者對中美關係偶有憧憬,此乃屬人之常情;但長遠而言,就美國現時的經濟狀況及通脹情況來看,如特朗普想在上任後討好國民的心,相信會繼續向其他國家作出苛刻言論及行為,亦相信會成為常態,投資者要時刻提高警覺。 至於中港兩地股市,由於仍處於「乍暖還寒」,偶有風吹草動,便會將努力建立的升勢推倒;因此,建議投資者繼續留意人民幣的走勢,採取「短炒為上」的策略。如投資者想「穩守突擊」,近日「獅王」匯豐(00005)走勢給人實際的感覺,且有「攻守兼備」的特質,可不妨關注。 |
|
許繹彬 |
2025-01-16T10:39 |
一月份轉眼間過了一半,全球股市在這期間好像集體進行調整,連去年一直強勢的道指及納指,亦突然進行調整。在美國公佈最新非農就業數據後,令減息預期無望,前者更曾跌穿42,000點的水平,而納指則跌至19,000點邊緣。 亞洲強勢日經指數,踏入2025年亦40,000點不保:而一向較為弱勢及令投資者較為關注的中港股市,在不足半月後又再掉進深淵,港股在「股王」騰訊(00700)無故被制裁的陰影仍揮之不去下,牽連其他重磅科網股亦表現不濟,令恆指一度跌穿19,000點水平。 而上證則在毫無氣勢下,只能在3,150點至3,250點間輾轉反側;而全球突然集體調整的原因,相信是因為美國總統正準備新舊交替之際,投資者對候任總統「狂人」特朗普翻來覆去的言論及舉動,顯得無所適從,而令其投資路上顯得較為保守,遇有反彈,亦只有減持,導致氣勢欠奉! 在此等情況下,即使中港兩地有何等好消息,亦未能為兩地股市帶來任何生機,就例如在本周一(1月13日),中港兩地財金部門聯合公布最新的六大措施,並明確指出要「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任務主要包括在中港兩地金融互聯互通將會繼續深化,這是自上年公佈「三聯通、三便利」後,再出招提升兩地支付和大灣區金融便利。 另外,金管局新增1,000億元人民幣貿易融資流動資金,以助企業獲取更低價和穩定的人民幣融資;將大幅提高國家外匯儲備在香港的資產配置,為香港的金融發展開拓更大的空間;同時優化「債券通」南向通及北向通作為抵押品業務,盼能吸引更多外資透過「債券通」投資內地債券市場。 但消息一出,不但未能為港股帶來任何振奮,反而令港股失守萬九關,低見18,671點,再創3個半月低位;慶幸隨著內地進出口數據勝預期,令港股收回部分失地,但情況仍未敢樂觀。 港股只靠消息來推上推落的常態,踏入2025年仍未有改變,事緣本周二(14日),市場又傳出快將重返白宮的狂人總統特朗普團隊,正研究把加徵關稅幅度逐步進行,而非早前所指一次過大幅上調關稅,再加上中證監在2025年工作會議再強調,「今年要堅持穩字當頭」,市場立即解讀為穩股市政策接踵而至,因而令一直處於久沉狀態的上證綜合指數,立即作出反彈,一度升穿3,200點水平,而港股則在國內股市反彈的帶領下,同樣地重上19,000點大關,更終止六連跌的頹勢,創下1個月以來最大的單日升幅。 一直對港股作主要支持的南下「北水」掃貨規模擴大,更持續出現淨流入,成交亦增至超過1,500億元,氣勢突然又再重臨;可惜,儘管昨日(15日)港股仍能保持一定的升勢,但其實氣勢未能延續,成交亦急回至不足1,300億元,因而只能視作在出現連跌及跌穿19,000點後的技術性反彈。 筆者認為,中港兩地股市看似暫脫離「危險期」,但由於始終是靠消息來令兩地股市推波助瀾,未能有實質的方向可言;反觀在去年使出多項救市數據後,部分重要數據如核心消費物價指數(CPI)及生產物價指數(PPI)能否回暖,以及傳人行將重啟下調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下,人民幣匯率能否扭轉劣勢,亦是令國內股市能否重拾升軌的重要理據。而港股的走勢相信仍在「成也A股,敗也A股」的情況下,要靜候A股造好,港股才有運行。 即使倘若美股大幅反彈,港股亦未必跟隨。由於農曆新年為中港兩地的大節日,因而預期在假期前夕,國內流入港股的「北水」可能因而會較為「手緊」,從而令港股成交可能會縮減;建議投資者現階段在開市後留意國內公布的各類數據,才能判斷港股的走勢;隨著「股王」騰訊的不利消息開始淡化,建議不妨多加留意,但由於在成交可能萎縮下,建議只是短炒為上策。 |
|
許繹彬 |
2025-01-09T10:07 |
踏入2025年,正當所有投資者正在為今年首季作出投資部署之際,殊不知突然迎來新年快「落」的格局。 港股在踏入2025年首個交易日,除20,000點一開市便失守外,其後的數個交易日,在沒有任何好消息及利好數據的支持下,港股再度呈輾轉向下的狀況,穩守多時的100天線(即19,463點)亦宣告失守,昨日(即1月8日)更一度低見19,111點,19,000點的心里關口看來亦好像岌岌可危。港股在欠缺自身因素的情況下,在短期內能否挽回劣勢,相信亦是同樣要靜候中央政府會否有新一輪振興經濟措施或有否新的亮麗數據公布,才有希望。 港股可謂用「一沉百踩」來形容,除全無上升的理據外,準備卸任的美國總統拜登突然射出終極一箭,而這一箭其實並非新鮮,更可用老生常談來形容,在全球投資者新一年仍在尋覓投資方向之際,拜登突對中國科技企業出擊,今次對象可以說是對準港股興衰的主要動力股,包括騰訊控股(00700)與屢被針對的商湯(00020),也包括傳出今年將會來港上市及給予投資者無限期待的「寧德時代」;內地晶片製造商長鑫存儲技術、移遠通信,以及無人機製造商道通智能等多間在中港兩地上市或非上市的大型企業,均是無緣無故及莫名奇妙地慘遭美國國防部列入「中國軍事企業名單」。 消息一出,「股王」騰訊股價即跌穿穩守多時的100天線(昨日約405元)外,更出現連續兩日合共急跌近53元的慘況,跌至近250天線(即359.5元)水平,創逾3個月新低,情況實屬罕見。由於「股王」騰訊即使在港股處於逆境時,仍會給投資者穩健及防守力強的感覺,因此面對今次突如其來的無妄之災,確實令投資者有不寒而慄及無所適從的感覺。「股王」騰訊在慘受屈辱後,亦急忙發表聲明,指美國此舉是嚴重錯誤,並連日來進行巨額及加碼回購,以挽回投資者信心。 不過有分析認為,即使股王被列入該名單,但其實對騰訊營運及收入的影響,可謂微不足道。至於這名快將退任的總統,會否在退位前再重施故技,進一步禁止美國個人或企業投資「股王」騰訊,即使機會不高,但仍不可鬆懈;即使進一步制裁仍未出現,但「股王」騰訊可用「屋漏偏逢連夜雨」來形容,其久違了的南非大股東Naspers近日又作出減持舉動,根據港交所(00388)資料顯示,Naspers於1月6日以平均價409.7318元,於場內出售了36.7萬股騰訊,料套現約1.5億元。 面對突如其來的壞消息,騰訊仍有一定的支持者,除自身立即把股份回購規模加倍外,港股主要動力泉源「北水」過去兩天均呈現淨買入騰訊的情景,因而間接推高了港股成交金額,不知可喜還是可悲。 筆者認為,適逢美國政府在踏入新一年的1月份,將會進行改朝換代的儀式;而新舊總統的交替,始終涉及兩個不同的黨派,對華的態度亦有差異;而快將退任的拜登,要於離任前在國民面前立威,亦屬正常的舉動。此舉動不禁令人想起2021年初,狂人特朗普臨別白宮前,亦把小米集團(01810)等多隻中資股列入投資黑名單。 即使今次拜登的動機有點牽強,但其純粹嚇人的舉動,可謂已經達到目的;而此舉動除令被列入名單的股份,股價應聲下挫外,即使未被列入名單的,也出現「杯弓蛇影」的情況。 一直強勢的小米(01810),與「股王」騰訊業務有點相似的阿里巴巴(09988)及快手(01024),股價均反覆下挫;未來,美國白宮在新舊交替之際,現任會各出奇謀令國民留下「威武」的回億;而候任則會施展「先聲奪人」的態度,強化自己未來的政途;但上述的舉動,鄰近的國家一定會慘成磨心,尤以仍處於長期弱勢的港股,其震撼力可能會較其他國家為強,投資者相信要綁緊安全帶,面對突如其來的震盪。 |
|
許繹彬 |
2025-01-02T10:49 |
踏入2025年首個交易日,在此祝願所有讀者「股」運亨通,「期」開得勝,身體健康,今年勝舊年!總結2024年,港股在最後一個交易日,即使只有半日市,最終仍能以20,059點收市,總結全年共升3,012點,擺脫四年持續下跌的局面,總算有所交代。 全年表現最好的藍籌,相信投資者不難估中,因為仍屬科技股範圍,但並非騰訊(00700)及阿里巴巴(09988)此等前列份子,而是小米集團(01810),榮獲最佳可謂實至名歸,因為此公司在過去幾年國內經濟仍未有太大改善的情況下,仍積極開拓版圖,早已憑智能家居設備及手機設備在全球有可觀的市佔率外,去年更勇於嘗試,自行研發電動車,推出後亦深受市場歡迎及認可,從而再進一步奠定其積極進取的營商策略;獲最佳藍籌殊榮的小米集團全年股價累升超1.2倍,能在逆境中突圍,可見其付出努力,倘若國內經濟之後有所改善,相信未來前景仍有可為! 有最佳就一定有最差,2024年在全球高通脹下,內需股的業務飽受衝擊,加上市場上代替品湧現,已經失去其獨特優勢,榮獲最差藍籌股的百威亞太(01876)全年累跌近50%,並非無跡可尋;相信未來內需股的前景,仍存在一定考驗!而一直與香港股市唇齒相依的內地股市,在2024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又再一次受壓,上海綜合指數以全日低位3,351點收市,未能擺脫弱勢,只可寄望2025年有一番作為! 筆者認為,國內股市未能承接中央於去年9月下旬使出的「連環拳」救市措施帶來的升勢,回落速度比港股還要快的原因,相信是人民幣匯價在去年第四季持續疲弱,導致「連環拳」措施所提及的「穩股市、穩樓市」來刺激資本市埸,未能達到預期成效所致。即使中國人民銀行過去一年持續強勢進行維穩匯價,但人民幣仍處極度疲弱水平。 加上,美國因踏入更換總統周期,美元在第四季再度轉強,令人民幣匯率反彈乏力,與美元掛鉤的港元當然亦是強勢,每百港元兌人民幣更一度升穿94元,人民幣匯率屬2007年12月低位的水平。在港匯強勁下,久違的港元利息再度抽升,因而令外間預料近期港元兌人民幣仍會在93.46元至95.24元之間徘徊,此水平來說,相信對北上消費人士屬天大喜訊,但對在港從事飲食及零售的商家,相信則是「笑唔出」! 但值得慶幸的是,2024年人民幣兌每美元的中間價僅累計下跌1.49%,雖然已是持續三年回落,但跌幅較之前兩年進一步收窄,彰顯中央已盡全力維持人民幣匯價,相信有利海外投資者未來增持人民幣產品的可能,長遠而言更有利經濟復甦! 談回港股,隨著聖誕假期完結,基金經理亦開始歸位工作,而港股在2024年最後仍守著20,000點以上收爐;從勢頭來說相信仍可維持,成交亦可能在基金經理休假後會有所回暖;如願望成真,港交所(00388)可能是2025年首季精選,不妨留意。 |
|
許繹彬 |
2024-12-19T11:12 |
國內政府於本年9月26日開始,不斷使出不同的招數及言論,並推出一系列振興經濟措施,在推出後,一有感力度不足時,就不斷加碼再加碼來刺激疲弱的經濟;但從數據來看,過往救市措施推出後,仍未能挽留外資將資金留在國內投資的意向。 有此說法的原因,是因為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宣布的數據顯示,11月內地證券市場資金淨流出規模擴大至約3,564億港元,是有紀錄以來的單月新高,出現此等情況,相信是「狂人」特朗普再度當選美國總統後,外資因而存在很多不確定性而作出的自然反應。 而正當市場在苦候每項措施有否成效之際,內地最新公布各項經濟數據表現可謂「強差人意」,11月份的三項數據轉弱,顯示零售及固投表現最差,按年僅升3%及3.3%,與市場期望的4.6%及3.4%尚有一段距離;只有工業增速較預期5.3%為佳,錄得5.4%。在一連串積極的財政政策及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預期下,10年期及3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同創史無前例的低位,低見1.71%及1.94%。 再有報道指,中央明年的預算赤字率擬提高一個百分點至4%,亦屬史無前例,更務求國內生產總值(GDP)仍能增長約5%。從上述數據來看,一系列「連環拳」未能發揮最大的救市作用,仍未見有太大成效。 內地數據疲弱,加上聖誕假期效應下,港股繼續呈現「一潭死水」的現象,即使昨日(即18日)結束三連跌,重返19,800點水平,但成交則萎縮至接近1,000億水平;南下「北水」亦有「收兵」之感,持續出現淨流出的現象。相信在2024年餘下的交易日,港股離不開悶局,預料在低成交下徘徊在19,000點至20,300點區間上上落落。 美國候任總統「狂人」特朗普在未上任前經常發表出人意表的言論,本周提倡撤銷拜登時期的電動車政策,主張停止對電動車及充電站的支持政策,再提出強硬措施以阻止來自中國的汽車、零部件及電池材料。 消息指出,雖然電池及其他電動車零部件「對國防生產非常重要」,但電動車及充電站並非主要項目,因而把目前用於建設充電站及降低電動車價格的資金,轉移至國防優先事項,重點相信是確保電池及製造電池供應不再受制於中國。此言論一出,當然再對相關股份帶來陣痛。未來,狂人相信仍會「語出驚人」,投資者亦必須留意會令什麼板塊受牽連。 談回港股,沉悶及靜,相信是未來餘下交易日的形容詞,可能偶有波幅,但沒有成交的加持下,相信又是宰殺牛熊的時機;就如本周二(17日)早上原本仍是平平無奇,但在無聲無息下,淡風突然吹起,跌穿19,700點,低見19,620點,瞬間將此區域的牛證殺清,然後便立即重返19,750點以上的水平,所以如喜歡捕捉上落而參與牛熊買賣的投資者,可能要買入區間與現有大市距離較遠的產品,否則很容易掉進屠宰牛熊的陷阱。 而大市在2024年倒數前,相信仍是受制於20,122點(50天線),而下方支持則希望在19,600點能企穩,待明年再戰;而儘管大市在嚴重缺乏資金及方向下,部分股份仍成「逆市奇葩」,特別是中特估,在2024年完結前,均呈現粉飾的工作,紛紛創下一個月新高,當中建築類呈現強勢,當中中國中鐵(00390)業務範圍廣闊,是中特估中的滄海遺珠。 |
|
許繹彬 |
2024-11-28T10:36 |
十一月快將過去,如用「難捱」來形容本月,相信投資者不會反對;事緣如單以點數計算,本月開局時由20,427點起步,但已曾暫低見19,150點,創下兩個月新低;即使上日(即27日)港股再次受惠上海指數在午後急促反彈至超越3,300點水平,帶動恆指升穿19,600點水平,但成交則不足1,400億,餘下的兩個交易日除非有爆炸性消息出台,否則本月相信難逃失守20,000點的命運。 港股在本月可謂全無走勢可言,用「陰陰落」來形容,成交更「一浪低過一浪」,投資者一定不會反對;本月除肯定令投資者從天堂折返人間外,部份曾在23,000點時仍表現積極進取的投資者,相信現階段難掩失落的情緒。究竟何時才能上岸?相信暫惟有寄望國內有實質及到肉的救市措施令港股重獲生氣。 本月另一全球焦點,相信是美國狂人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狂人在未上任前而揚言在上任後會再次向多國徵收關稅,當中亦包括中國進口產品額外徵收10%關稅的措施。即使加幅低於較早前揚言的60%,但在其重施故技下,在港上市的相關出口股已作出調整,可見狂人的威力。 在個別股份方面,受惠油價持續下跌,航空股普遍做好,國泰航空更獲外資投行唱好,國航及南航走勢靠穩。市場消息滿天飛,有傳歐盟對中國就電動車關稅談判快達成協議,滿以為有利國內電動車版塊,但最終又被歐盟否認,加上有外資車企在年尾減價促銷,令國內汽車股的走勢變得含蓄。而一向被外間忽略的科技一員百度(9888),指其旗下的「蘿蔔快跑」將會於香港營業,更指最快年底前進行首階段測試,令其股價對比其他的科技龍頭股還要穩固。 筆者認為,淡市中市場屢傳出不同的消息,令港股或個股呈舞高弄低的狀態,相信投資者已是習以為常,但由於港股始終欠缺成交,短炒為上相信一定是現階段的唯一上策;而港股和美股走勢一直背馳,相信亦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本月再度出現榮辱互見現象,道指不斷創下收市新高,更一度直逼45,000點水平;納指更是直奔20,000點;但港股的走勢,20,000點也保不住,就連納指也差不多快要趕過。 港股每況愈下的原因,相信除因為國內股票市場在10月創下高位後未能承接,更出現持續不振的情況,因而令一直與其唇齒相依的港股舉步為艱外;人民幣匯率,沒有最低,只有更低,亦是其中一個令中港兩地股票市場致命的主要原因,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曾失守7.27關口,4個月以來最低,促使中港股市走勢嚴重受阻。 即使昨日港股突然在午後受惠國內股市反彈,但未有帶來可觀的成交下,暫只能視作適逢期指結算,而出現夾淡倉的情況;未來除非港股在成交帶動下,能升穿20天線(約19,963點),否則難改上落市格局;若投資者仍對港股有憧憬,對恆指轉勢抱有期待,不妨留意港交所(00388)的走勢,但在成交未有增多下,仍建議只作短炒為上。 |
|
許繹彬 |
2024-11-21T11:33 |
港股本周呈現一場「悶局」,全無走勢可言,以對上的三個交易日計算,全日高低波幅只有200至300點,儘管港股連埋昨日(11月20日)出現三連升,升幅共有278點,勉強算是「反覆靠穩」,但成交出現六連縮,昨日(20日)更跌至不足1,200億元,上月剛創下歷史新高的光景,如今則只剩五分一,光景何時復現,相信手持水晶球,也難以估算。 其實,港股本周一(18日)沒有出現急促調整,已算是萬幸;事緣上周五(15日)因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突然一句「毋須急於減息」,因而令美股出現調整,這次突然轉呔,令投資者變得無所適從及人心虛怯,使宏觀經濟和外圍環境又再出現信心危機。不利消息一出,當然令恆指重上20,000點關的阻力大增,但最終暫時仍企穩19,500點,尚算幸運。 調整幅度尚算溫和的原因,可能市場上仍憧憬內地有財政政策仍未動用,因而存在有利刺激本土經濟回復的因素;再者,美國對華政策的衝擊有傳將會結束,或有利流動性資金重回港股懷抱,因而令恆指此刻仍能「硬淨」;但筆者則認為,由於成交在未到12月的聖誕假前已開始出現持續萎縮,則擔心出現久守必失的情況,投資者必須格外留神。 即使港股的主要源泉「北水」連續第五個交易出現淨買入,但額度皆是持續萎縮,因而令港股在沒有成交下,呈現「一潭死水」般,絕無走勢可言;而導致北水欠奉的原因,相信是人民幣匯率持續在低位徘徊所致,美元兌人民幣跌至7.25的五月低位,因而令資本市場的周轉力度出現重大阻力 由香港金融管理局主辦的第三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在本周二(19日)起一連三天舉行,是次峰會各地金融領袖雲集,各領袖均出謀獻策,強調市場必須要開放,更不約而同地全面看好亞洲地區前景,更指未來世界金融向東移的趨勢已漸漸形成。 言論一出,當然為有份投資亞洲市場的投資者帶來很大信心,但筆者則認為,即使看好亞洲市場的前景,但也必須得到內在因素的配合,而屬於亞洲市場一份子的中港市場,仍需要很多數據改善去配合,首要因素就是人民幣匯率盡快從谷底回升,繼而穩定下來,才會激活資本市場 談回港股,成交欠奉的情況相信仍會持續,從圖表來看,10天與50天線出現重疊(約在19,950點附近),在欠缺動力下,要升越確實不容易,建議投資者「炒股唔炒市」。科技龍頭美團(03690)近日可謂動作多多,股價由高位205.4元急促回調至低見166.6元;但近日走勢已開始止跌回升,以其過往的動力及彈力,相信是短炒之選,不妨留意。 |
|
許繹彬 |
2024-11-07T10:39 |
原本港股於11月開始時,確實迎來一個好開始,首三個交易日更出現三連升,累積升幅更達689點,令人振奮;恆指更曾在周二 (即5日)突然承上海股市的反彈,急升439點,漫不經意下重上21,000點,並重上20天線(約20,615點),惟成交持續未有增多的情況,但出現此情景,足以令投資者充滿憧憬。 港股正所謂「成也A股,敗也A股」,在周二 (即5日)導致港股突然在該日午後V型反彈的根源,是國內經濟數據非常亮麗,剛公布的10月財新中國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創下3個月以來最高,反映國內一連串政策出台後,刺激內需數據逐步回升,再加上李強總理表示在合理條件下可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從而令貸款政策存有極大空間,有助未來的資本市場發展。 消息一出,當然是令上證指數急升,再度直逼久違的3,400點;而一直倚賴國內股市的港股,當然亦跟隨反彈,更重返21,000點水平,但其實是次反彈只有不足1,600億元,因而令人有不實在之感。 因為投資者仍記憶猶新,實質消息應有凌厲的成交配合,豈會是只有不足2,000億元。殊不知這份不安感在恆指重返21,000點後還不足24小時,恆指則在昨日(即6日)一開市便跌穿20,800點,更在兩周最高的成交 (近2,168億元) 下,一度急跌超過600點,低見20,361點。過去三個交易日的升幅,又再一次幾乎被蒸發,儘管最後仍能守住20,500點,但由於跌市出現大成交,因而令港股的前景變得模糊。 筆者認為,恆指昨日(即6日)由開市跌到收市的原因,相信是因為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由香港時間昨日早上開始均是特朗普一路領先,令市場不期然想起高通脹將會持續,美債息及美元指數因而急升,而後者更創下四年最大升幅及四個月新高。 令市場最憂慮的是,中美貿易戰會因「狂人」再度入主白宮,而令其問題進一步惡化,人民幣匯率午後急跌,美元兌人民幣急升近7.2,是近兩年最大貶值幅度,更令中港兩地股市昨日(即6日)急跌之元兇。 筆者認為,投資者在本周可謂進退失據,內地股市回升,港股跟隨,相信實屬無可厚非;但投資者必須要盡快忘記在9月21日國家所推出「連環拳」令中港兩地股市不論指數及成交均急升,甚至可謂升到難以置信。但倘若投資者仍惦記上述的光景而認為劇情會翻版出現,相信未必能如願;原因是當萬物回歸平淡後,投資者不應只觀國內因素,而忽視外圍因素;美匯美債、人民幣匯率及通賬數據等,亦會左右港股的去向。 加上,美國白宮正式被「狂人」特朗普入主後,由於政黨的改變,相信在國策方面必定有所更改,特別是中美貿易關係,俄烏戰事及其他戰事等,均極有可能存有變數;尤以中美問題的轉變,隨時令中港股市出現變天;在靜觀其變之際,聯儲局在美國大選後將會進行議息,市場上普遍認為將會再減息,但減息幅度仍存變數,建議投資者現階段不宜過於進取,靜觀市場的變化,短炒以持盈保泰為上。 |
|
許繹彬 |
2024-10-31T10:21 |
十月轉眼快將過去,中港兩地股票市場本月確實可用奇幻之旅來形容,尤以港股曾經升穿23,000點,成交又曾經急升至超過6,000億元,創下歷史神話。 但這個奇幻旅程,可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來形容,原因是中港兩地股票市場出現這般令人難以置信的紀錄,其實全部是在十月上旬發生,而當十一長假完結後,儘管仍有幾天成交出現3,000億元或以上,但隨著中央再沒有新救市措施滋潤下,兩地股市的走勢又再故態復萌,上證指數只能在3,200點至3,300點之間膠著,港股則只能在10天線(即20,500點左右)苦苦徘徊。除升勢已大不如前,及成交已回落接近1,500億元,中港兩地股市可能因經常出現杯弓蛇影的情況,市場對任何由國內傳出的救市消息好像已失去應有的效力。 在周二晚(29日),市場再有消息傳出,中國正考慮下周批准在未來數年額外發行逾10萬億元人民幣的債券,從而能更有效振興國內經濟;消息一出,因而刺激恆指夜期應聲抽高,曾高見21,116點,急升327點。由於夜期作出反應,投資者滿以為此消息應該是「可信」,並期望在昨日(30日)港股應有一番作為。 但好景不常,港股在期指結算又一次不似預期,淡友又一次來襲,一開市不但沒有上升,反而開市即幾乎是昨日的高位,在重磅科技股如騰訊(00700)、美團(03690)、京東(09618)及阿里巴巴(09988)反覆向下的情形下,港股下跌320點,報20,380點,又幾乎在全日低位(即20,270點)收市,穩守多時的10天線(即約20,530點),最終亦失手收場。投資者開始對後市灰心,確實亦屬正常。 筆者認為,由於太多消息在市場上充斥,反而變成港股走勢的負擔,原因是在低成交及無方向的情況下,如果投資者依賴這些所謂「消息」因而去投資衍生產品市場,但由於大市在沒有成交下,則只會造成好淡雙方的爭持角力,而當那邊有多人聚集,便將這群人一網成擒,成為大戶點心。 就以昨日為例,投資者滿以為穩守多時的10天線(即約20,530點)是重要支持點,因而集中投放資源在20,400點及20,300點的牛證上,殊不知,「市傳消息」又一次將這批牛證在滿懷希望下反而被屠殺。 因此,投資者在淡市中,牛熊證的聚集區亦是其中一個參考指標。儘管港股現階段苦無方向,但部分早己被冷落的股份突然落鑊翻炒,如有久違的鋼鐵股,突然傳出憧憬內地會加快研究推進重組和推進產能治理,令重慶鋼鐵(01053)、鞍鋼(00347)及馬鞍山鋼鐵(00323)曾一度炒上,但當然只是曇花一現;而一向強勢的油股,在以色列對伊朗的突襲中,發現石油設施未有遇襲,因而不像每次因戰亂而刺激國際油價上升,今次則呈現下跌,令強勢的中海油(00883)、中石化(00386)及中石油(00857)股價偏軟。 未來值得留意的是,下周終於踏入美國總統大選周,市傳如特朗普再次成功入主白宮,預計會為中國帶來更大的經濟挑戰,因而可能令中港兩地股市再存變數;惟無論特朗普或賀錦麗當選,美國會如常推出擴張性財政政策,大幅發債的作風亦會依舊,債息因而面臨上行風險。 而一向對港股有深遠影響的內地政策,在下月4至8日將舉行人大會議,市傳屆時可能又會公布力度更大的財政刺激方案,以及新一輪刺激措施會集中在提高內需,「包括消費」,以滿足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又以「規模會相當大」來「管理預期」,今次會否再為投資者帶來驚喜,大家在保持冷靜下,不妨拭目以待;如確實有所驚喜,港交所(00388)可能重新出發。 |
|
許繹彬 |
2024-10-24T10:23 |
屈指一算,傳統的股災月還有一星期便過去,如以昨天全球重要股票市場的收市價作統計,十月股災的魔咒應該慶幸沒有應驗;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十月創下歷史新高而納斯達克指數則創下52周新高,比較沉寂的中港兩地股市在本月同樣創下52周新高(上證綜合指數高見3,674點及港股高見23,241點),除非十月餘下交易日存在任何變數,否則全球股市在十月可以用「歌舞昇平」來形容。 談回港股,儘管現時仍處於20,000點以上的水平,但自過了十一長假時創下23,241點高位後,在港府發表的施政報告內沒有提及任何寬減印花稅或各項金融相關措施,再加上國家再無推出實質的救市方案下,港股不論升勢及成交均呈現無以為繼的狀態,點數已在本月高位回落至20,500點附近,而成交在本周二(10月22日)更進一步回落至1,548億元,暫為近一個月來最少;即使人行在上月尾使出的「連環拳」救市措施其中一項支持資本市場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SFISF)在周一(10月21日)首次進行,但對中港兩地股市沒有特別大的刺激,只是橫行待變格局。 即使昨天(10月23日)港股有所反彈,但成交則仍不足2,000億元,而指數則在升穿20,800點時明顯乏力,最終只能退守在20,600點(即10天線);由於大市短期內再沒有任何新衝擊,令恆指步履開始變慢,波幅亦開始縮小,因而令人信心動搖,亦屬正常反應。 筆者認為,港股自9月底急速反彈至今,儘管曾急升至超過23,000點水平,成交更曾創下超過6,000億元的亮麗歷史佳績,如用以上數據及用常理推算,理應是開戰牛市之旅;但如用理智細心再分析,港股在過往三年的低殘及低迷往績下,根本並無圖表及數據可以用來推算;而能夠將成交及點數在短時間內推至頂峰,相信當中不乏有夾淡倉及夾沽空盤而來,才會產生較早前難以置信的成交。 再回想今年5月時的情景,港股亦是受惠於國內使出一系列的救市措施,指數因而曾作出極地反彈,一度由四月的16,044點反彈至五月高位19,706點,高低位亦相差3,700點左右,而成交亦由不足800億元急升至超過2,000億元,當時外間憑數據及圖表推論,均認為港股未來應該有所作為;可惜,當然是理想美好現實殘酷,港股在利好消息無以為繼下,令其再度急速調整至近16,000點水平,而成交則降至不足800億元,前景又再令人大跌眼鏡。 時至今日,港股現行的情況是否有如五月的翻版,仍有待確認;但投資者如再細心想想,中港兩地股市有如一個病入膏肓的病人,即使終於有靈丹可服用救治,亦需要時間去觀察此靈丹是否服後可將病毒掃除,令病情治癒,而整個觀察期定必會遇到一定的考驗;現階段中港兩地股市相信正正受到一定的考驗,其中一樣人民幣匯率突然又變得疲弱,美元兌人民幣在上月股市急升時,曾一度升穿7算水平;但現今在兩地股票市場膠著時,其匯率則再次跌穿7.13,此水平無疑令內地很多資本變得萎縮,相信亦是國內股票市場其中一個痛點;在國內股市走勢欠佳下,港股呈現反覆及回調亦屬正常反應。 除以上因素外,令港股舉步維艱的原因,就是升到如此水平下,不少企業趁高位相繼配股,據統計,單由10月截至上周五的12個交易日,已有13間主板上市公司加入抽水潮,總集資額共涉逾46億元;此舉對上市公司來說,苦等三年,終有機會配股集資用作改善或優化公司營運,實屬自然反應;但從投資者角度而言,則每分每秒擔心自己所持的股份會否掉進抽水池,因而令其投資策略變得保守。 |
|
許繹彬 |
2024-10-17T10:20 |
中港兩地股市在十一長假歌舞昇平後,本周突然變得非常平靜;就以港股昨天(即16日)為例,成交與高峰時相比足足下跌三分之二,儘管仍有2,000多億元,但投資者可能經歷了過去半個多月歡喜若狂的心情後,現階段突轉趨平靜,而驅使他們尤如只有不足800億成交般,望住大利是機在閒談或打瞌睡,早前為大市不斷上升的吶喊,在本周完全徹底消失。 回顧港股在是次大戰可謂升得快跌得急,港股在上月20日的18,069點開始起步,只用了十個交易日便急升超過5,000點到23,241點,而成交更由1,000多億元急升至超過6,000多億元,當時氣勢可謂冠絕全球金融界,更令各方專家大跌眼鏡。 但正當大家一致對港股未來走向表示睇好或較為進取的態度時,恆指又突然轉吹淡風,只需6個交易日便由23,241點回調至20,000點邊緣,從高位下跌超過3,000點,成交更急速回落至2,000億元左右。 港股回調時,市場的好消息不但完全欠奉,反而突然傳來壞消息,周一(即15日)市場突然傳出中國已開始對國內富豪的海外投資收益徵稅項,更有傳部分國內富豪將被收取高達20%的投資收益稅,又稱有富豪可能因逾期付款而面臨處罰,但最終金額可以協商等傳聞。 雖然消息未經證實,但足以將中港兩地股市「震散」,港股亦因此下調至20,000點邊緣;即使昨天(即16日)曾一度反彈至超過20,500點,但可惜後勁不繼,最終倒跌收場;如短期內成交沒有增加或持續萎縮,港股下試至20,000點的機會將會大增。 筆者認為,過去港股因為國內使出「連環拳」救市及美國聯儲局減息,而令港股走勢及升幅在「實質」及「確認」的利好消息下,有如脫胎換骨,成交更創下令人難以置信的歷史紀錄,令投資者不期然對久沉三年的港股的未來走向充滿期待;加上港股的走勢更是每天均大幅上升,而且每天收市對比上一日均是呈現大幅上升,令參與港股的投資者只有「升到您唔信」及「想跌都難」的感覺,亦屬正常想法。 但由於是次升浪,除創造了成交額的歷史外,其難以置信的升勢亦是前所未見;但可能因為升得大急,因而令投資者忽略了一些外間的基本因素,例如「台海」及「中東」局勢轉趨緊張,或美元轉強、人民幣匯率走勢變得疲弱等不利因素等;加上由於投資者可能對上月財金官員突然發布「連環拳」挽救經濟措施而令股票大升的畫面早已反射在腦海里,因而對過往國內先後兩次「事先張揚」的經濟發布會充滿憧憬,外間所有人均指發布會應會再推出救市措施,因而毫不猶豫在股票市場落重注;衍生市場更一面倒「好倉」,一心諗著可以食過番尋味;殊不知兩次的發布會均沒有特別提及任何救市措施,令市場普遍認為「好夢成空」或「只聞樓梯響」。 公布後在事實與憧憬的背馳下,港股呈現大幅下調及「人踩人」的慘況。由於成交已呈現萎縮,港股短期內的走勢或會放緩,及回歸現實;未來港股相信會繼續「成也A股,敗也A股」,投資者必須留意國內財金管員會否使出「實在」及「確認」的挽救經濟措施,令國內股票市場打破悶局,因而令港股受惠;否則兩地股市相信亦可能在現階段作出喘息,固本培元,靜待突破,觸底再上;投資者應保持冷靜、「持盈保泰」。 國內「雙11」盛事將至,在過去半個月因資本市場急速變化,而令人均的流動資金增加,相信亦會令「雙11」的銷售額大幅增加,而電商股阿里巴巴(09988)及京東(09618)相信定必受惠,不妨留意。 |
|
許繹彬 |
2024-10-10T14:24 |
長達七天的國慶長假期終於完結,在國內四處洋溢著歌舞昇平氣氛的同時,個別國內從事證券工作的職員在這悠長假期仍要努力工作。事緣在國慶長假期前夕,國內使出「連環拳」挽救經濟,是次出拳所有焦點放在資本市場上,因而A股隨即由2,800點起步至國慶長假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升至3,300水平,而成交額度更創下近年新高;此走勢其實只用了5個交易日已經有如脫胎換骨,除被外間認為來得非常突然,更被人認為由於國內股市已沉寂多時,未來國內股市應該會重現升浪,更有人認為會好像「狂牛」般來得兇猛。 由於股票市場充斥著一片大好氣氛,令國內市民大排長龍開立投資戶口的情境隨處可見,因而令國內證券業從業員需要取消休假來配合這莊觀的場面;而港股市場方面,當然與國內市場有著異曲同工的情況,由17,000多點起步,只需5個交易日便升穿22,000點以上水平,除令到香港投資者終可吐出三年的悶氣振臂高呼外,各界更認為中港兩地股市未來應該可以有機會「追日趕美」及會令外資重回中港兩地股票市場的懷抱;加上,在國內假期時,國內發改委指在國慶長假後的首個交易日將會公布「一攬子增量政策」,市場憧憬內地救市措施再會加強力度,北水應該又可大幅滋澤股票市場,因而令投入股票市場的人數及開戶人數再度飆升。 但世事往往豈能盡如人意,尤以投資市場,當一面倒企在同一邊時,事實往往也是事與願違。國內股票市場在長假後復市,除確實展現升浪,並在一日刷新多項紀錄,包括滬綜指、滬深300指數均創下2000年以來最大開市升幅,深圳創業板及北京北證50指數同樣創下歷史最大開市升幅。而滬深兩市主板成交額開市短短20分鐘便再創歷來最快破萬億元人民幣紀錄,全日成交更創下3.45萬億元人民幣歷史新高。而市場焦點則在發改委宣布「好消息」時,會否將上證指數推至3,500點或以上水平之際,發改委發布的內容與市場預期有很大落差,在天氣不似預期的情況下,國內指數儘管仍有上升,但升幅則明顯少一截。 而同樣對港股充滿期盼的一眾股民,在國內股市升幅突然收窄之際,部分大戶及散戶紛紛止賺離場,引至港股久未出現的「高台跳水」再度呈現;而這次插水更觸發市場出現互相踐踏的情況,令恆指單日轉向,曾一度跌至20,000點邊緣。 正因如此,港股在該日跟國內一樣,均寫下兩項紀錄,就是成交金額達6,204億港元的歷史新高,而該日跌幅達2,174點亦是歷來最大跌幅;恆指失守兩萬一關口,國指則是16年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上月仍將港股調低至14,000點的外資,當港股升至22,000以上的水平時,才突然「轉軑」看好,摩根士丹利及花旗預計恆指可見26,300點。 筆者認為,每逢踏入國慶長假,有份投資港股的投資者均相信在過往的數據分析下,認為在該期間,港股因缺乏北水灌溉,理應不論波幅或升幅亦會因而放緩;而已在九月底被夾到遍體麟傷的淡友,則在此期間企圖向好友發動攻勢及企圖突襲,但今年的國慶長假則呈現相反的局面;儘管港股的成交確實在長假期間有所萎縮,但出奇地仍能保持有3,000多億元以上,而指數則越戰越勇,勇闖至高見23,241點,得勢不饒人,難為了淡友又一次慘被伏擊。 而在國內投資市場洋溢著一片股市「狂牛」氣氛,加上在憧憬發改委有最新的救市措施下,新加坡富時中國A50期指未平倉合約數量更飆升至創紀錄的120萬手,因而可見全押重注預期國內A股復市當日定必造好。在林林種種利好的消息下,有份投資港股的投資者亦意識到長假後北水回歸,「股市想跌都難」,實屬人知常情;而同樣有此一系列憧憬下,投資者一定會儲重貨及衍生市場方面全屬好倉,齊齊等這日的來臨。 誰不知在沒有具體救市措施下,淡友再度採取主攻,令恆指在國內長假後,急插2,174點,黃金周期間的升幅只用一日時間便全部蒸發,而港股市值單日蒸發3.8萬億元,除單日跌幅暫寫下歷史一頁外,被收回的牛證亦屬近年之冠。在驚魂未定的情況下,短期內恆指的走勢相信仍會以大上大落為主,單日波幅近千點,亦可能會成常態,建議投資者入市前要扣緊安全帶。 由於港股升勢來得急,調整幅度大及來得快,短期內除非國內有政策出台救市,否則港股仍會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況,建議短炒為主,持盈保泰;如能在19,800點水平以上企穩作消化,投資者便可考慮開始分段部署,更建議投資者現階段頭腦要保持冷靜分析,並要留意數據。參考過往中港兩地股市急升,除國家出手救市外,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轉強亦是關鍵;國內股市的上落,美國大選前股票市場會否被興風作浪,投資者必須時刻留意,不可輕視。 |
|
許繹彬 |
2024-10-03T10:55 |
踏入十一黃金周,即意味九月及第三季股市正式完結;九月相信令股民嘗盡「先苦後甜」的感覺,尤以港股,在九月第一個交易日,恆指仍在17,862點開始起步,而成交則仍只能維持在800億元左右,確實只可用奄奄一息來形容。 話說未完,由於國內宣布各項數據顯示,經濟仍持續疲弱,令外間懷疑國內經濟能否保5,因而令上證綜合指數跌穿2,700點水平;而一直與A股唇齒相依的港股,當然不能獨善其身,跌至低見16,964點的低位,當時全城根本覺得今個月要突破18,000點,根本是沒有可能。 可以說中港兩地的投資者對股票市場充滿絕望,但在黑暗的盡頭,終於突然迎來幾道龧光;先是迎來苦候多時的好消息,美國聯儲局終於減息0.5厘,而香港銀行亦緊隨減息;恆指在迎來4年以來首次減息後,升勢終於可以突破18,300點大關,而成交亦開始接近有1,500億元左右,總算開始有起色。 當投資者仍對港股能否轉勢心存懷疑之際,中央突然在十一國慶前使出挽救資本市場的連環措施,令上海股票突然谷底反彈,更只用了四個交易日便把2,800點、3,000點及3,300點全部攻破,而兩市主板成交在開市只有35分鐘便衝破萬億元人民幣,全日創下2.59萬億元人民幣的新高,升勢更是1996年12月實行漲跌幅限制以來的最大單日升幅,國內股市可謂頹風盡掃。 而港股則承國內股市高歌猛進的氣勢,北水有如洪水猛獸般湧進港股市場,南下「北水」曾有達121.43億元淨流入,規模是逾半年最多,恆指也過五關斬六將,只用5個交易日便攻破19,000及20,000點,更高見近22,500點水平;恆指除重返2022年6月的水平外,主板成交額更創下5,058億元的歷史紀錄 而九月恆指累升3,144點,第3季更飆升3,415點,整季升幅可謂全是九月升幅所貢獻,單從第三季表現來看,亦是2009年第二季以來最好的季度表現;而道指最終亦打破了「9月效應」(September Effect)的魔咒,全月升近1,400點,因此九月全球股市可用「歌舞昇平」來形容。 踏入傳統股災月(即十月),究竟港股在高成交下,可否重拾升軌追日趕美,還是作出調整?現階段相信沒有人敢妄下判斷。 筆者認為,「港股只用5個交易日,便尋回3年的失去」,而升幅更連番出現如「大奇蹟日」般的神蹟,成交更在短時間內推進至「大時代」,確實投資者有「升到您唔信」及「夢幻」來形容。 而成交方面,一日的交易量就等於上月初一星期的交易量;成交急升,當然主要原因除國內救市措施令市場釋出大量北水可猛力投進香港股票市場外,更因為適逢九月尾屬期指月結及季結之際,飽受三年煎熬的好友,承國內的連環措施,終可作出大反撲,更將淡友一舉殲滅。 而一向在資本市場跟紅頂白但一直不看好中港股票的外資,相信看到中港兩地股票的走勢及成交有如猛虎出籠下,迫不得己先行平掉淡倉,再反手大舉轉至好倉,又可能有基金看到中港兩地股市突然轉勢下,先行沽售已有一定累積升幅的日股美股台股,轉戰港股,亦屬人之常情。 從昨日(10月2日)在北水停止灌溉下,仍有4,340億元成交,上述的推論並非無跡可尋。 中港兩地股票市場只用了一星期時間便進入狂牛狀態,更令成交屢創歷史新高及指數重拾升軌,其多年來一直慘遭外資白眼及唾棄,相信此次能令外資刮目相看。 而成交暢旺最受惠者港交所(00388),走勢有如勢如破竹,帶動恆指節節新高;十月能否持續升勢,除主要還看國內市場的走向,及港交所升勢是否持續,來判斷港股是否開始力還是繼續上揚。 本周適逢國內十一國慶長假,國內股票及北水要休戰一星期,要到下周二(8/10)才可重臨,港股在欠缺滋潤下,相信成交會有所縮減,但如果仍能維持3,000億元以上及指數能穩守21,000點以上,相信情況仍屬樂觀;而投資者可趁有機會回調之時,多加留意港股通新貴阿里巴巴(09988),相信國內投資者或基金仍有機會把它收集,放入自己的投資組合。 |
|
許繹彬 |
2024-09-26T10:58 |
港股近期可謂雙重受惠,首先上周在美國聯儲局減息而香港銀行出奇地跟隨減息下,港股於上周開始呈現穩步上揚的格局,先是終於突破久未攻破的18,000點,但可能上周成交仍未有太大的增加,因而令投資者未可視為轉勢,仍擔心18,000點是否只是曇花一現;儘管港股在周一(9月23日)開市已升穿18,200點的水平,但一眾投資者仍一如以往或汲取了過往的教訓,在反彈時作出減持手頭上持貨的行為;但今次的減持,恐怕暫時是錯誤的決定。 事緣國內三大財金部門(即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中國證監會)在本周二(24日)早上突然聯合召開記招,人民銀行行長突然宣布減息0.2厘及將降準0.5個百分點,因而向金融市場提供一萬億元長期流動性,並會按情況今年再降0.25至0.5個百分點;再表示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市,初步額度達8,000億元人民幣,並不排除再會加碼,用作抗衡資產價格下跌而對中國經濟的威脅;又推行「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首期規模5,000億元,支持合資格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以其債券、股票ETF(交易所買賣基金)、滬深300成份股為抵押,經人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獲得的資金只可投資股市。 在人行使出「連環拳」並拳拳揮向金融市場下,滬綜指數除締造逾四年以來最大單日升幅及連升6日外,更將2,800點這個拖磨已久的助力位一口氣升穿。昨天氣勢更甚,曾高見2,952點,更直逼3,000點大關;而一直依賴 A股升勢及等候國內出招救市的港股,相信不用多言,立即應聲急升,但今次可謂「升到您唔信」。在消息宣布後,除立即升穿萬九點大關外(是四個多月以來首次),更曾一度升穿19,500點,暫高見19,592點,距離今年高位19,706點只欠114點;而成交則升穿2,500億元,是兩年半以來最強勁;國內股市及港股在漫不經意下,一洗近兩年的頹風,氣勢更可謂一時無兩。 筆者認為,正當市場上月仍對一系列數據公布後反映國內的經濟仍未有改善,因而令各界均對今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長能否「保5」之際,國內三大部門終於聯手發功,而是次的招數,目標是相當清晰,除希望在今年年結前能挽救國內疲弱的經濟外,更是明顯想要激活資本市場,從而令市場能釋放更多流動資金,而在資本市場有充裕資金下,自然會令疲弱的內需激活起來,這是「以快打慢」的做法,這種做法恰當到位。如果香港能加以學習,相信一定會令香港慘淡的零售飲食業起死回生,商舖空置率亦可改善,希望港府能正視問題及效法國內激活資本市場的做法。 談回港股,即使港股現階段暫能企在19,000點之上,但其實單與其他亞洲國家指數升幅作比較,仍然欠一大截;如港股成交沒有縮減,仍能保持有2,300億元以上,挑戰今年高位19,706點,甚至升至20,500點左右,相信並非無可能,但由於始終港股只用幾個交易日,便升穿多個重要關卡,難免有機會出現大漲小回。在國內仍有降準的機會下,對金融股仍是最有利,建議可以多加留意保險業龍頭中國平安(02318)。 |
|
許繹彬 |
2024-09-19T10:29 |
國內本周適逢中秋節假期,在全國假期下,內地的股票市場當然亦跟隨休市;而在國內股票市場休市下,自然連對港股主要灌溉的水源北水亦「制水」,基於港股成交主要的來源是北水,港股的成交在本周的兩個交易日可用「水盡鵝飛」來形容,成交對比上星期下跌近50%,而在本周一更低至不足480億元,是7個月來最少;港股在缺水下,走勢反而保持硬淨,呈反覆向上的格局;恆指先重上50天線(約17,408點),然後再收復20天線(約17,538點),更締造了恆指4連升,累計升551點。 儘管港股處於「缺水」的情況,但個別股份的升勢凌厲,尤其是息口敏感股,可能因憧憬本月聯儲局有可能減息下,優先被炒作,一眾地產股及收租股,如新世界(00017)升超過5%,新鴻基地產(00016)及領展(00823)更創下一個月新高;不過,國際投行摩根大通則在此刻大潑冷水,認為落實減息後,香港地產股不一定跑贏大市。 筆者認為,即使大市升勢在本周可以用「凌厲」來形容,但其實在成交低迷下,未可以用來作指標,除非在假後股市重開時,國內股市呈現升勢,及在近日人民幣匯率轉強下,有望帶動北水增加,從而在真正天時地利下,衝破100天線(約17,865點),再挑戰18,000的心理關口。否則,港股仍是窄幅上落,沒有任何方向可言! 較早前,國內公布被稱為「三頭馬車」的首2個月社會零售消費﹑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3項經濟數據,全部數據均遜預期;而國內今年在經濟持續低迷下,不斷加大挽救樓市力度,上月70大中城市樓價指數創逾9年來最大跌幅,按月計更連跌14個月。 在內房銷售毫無起色及全部數據均強差人意下,市場憧憬內地推出刺激經濟政策,包括人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此憧憬盼望可能會在國慶前後出現,如真有其事,內地市場上可能會釋出大量資金,北水力量亦因而壯大,港股亦可能因此受惠,港交所(00388)的股價仍處於低殘下,走勢有望轉強。 |
|
許繹彬 |
2024-09-12T10:46 |
港股本周的走勢可謂「沒有最弱,只有更弱」來形容;「弱」的原因,除了是香港經濟持續不振,且港府欠缺自救方案,每周均出現結業拖欠消息,令市場上持續籠罩著一片患得患失的氣氛,相信並非新鮮事;而本周適逢中美兩國均有最新經濟數據,不過其數據不但沒有驚喜,反而令投資者出現驚嚇。兩國的數據均顯示,經濟除未見起色外,更有走下坡的隱憂,此隱憂令全球投資者產生憂慮,擔心兩國經濟將出現持續衰退;這當然再令早已頓失方向的中港兩地股票市場再次雪上加霜。 儘管人民幣匯率近期有反彈的跡象,但對資本市場完全沒有任何幫助,單憑上證指數每天均呈現「陰陰落」的境況,若要重返2,800點,相信短期難以實現;反觀在反覆下沉的情況下,下試2,700點的機會反而高唱入雲;而滬深綜合指數及深證成份指數合共的成交更出現顯著下跌,已連續多日出現不足6,000億元人民幣的慘況,可見投資者對後市的憂慮情緒越演越烈! 而一向依賴內地股市的港股,儘管近期成交持續出現過千億元的情況,但無助港股穩步上揚,反而再次出現反覆尋底的情況。最重要的支持平均線(即250天線17,245點)在本周已跌穿,連帶重要關口17,000點於上一個交易日亦曾一度跌破,曾低見16,694點;慶幸最終能重返17,000點以上的水平,可謂暫時度過危險期;但在欠缺具體的好消息的刺激下,17,000點的支持變得較為單薄,令 17,000點頓變成攻防戰區,此現象相信仍要維持一段時間,唯有求神拜佛外圍市況要「靈靈性性」,千萬不要有突如其來的事情發生。 本周另一焦點,就是千呼萬喚的阿里巴巴(09988)在本周二(10 日)首度晉身港股通,阿里可謂久旱逢甘露,錄得北水淨流入的追捧現象;但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愁,昔日深受北水歡迎的多隻內房股,就被剔出港股通名單;多隻內房如世茂集團(00813)、旭輝控股集團(00884)、遠洋集團(03377)等,股價當然受壓,跌至體無完膚。而過去在港股持續低迷時,股價相當硬淨及令投資者有新題材的「中特估」,本周顯著回調,跌幅亦是比其他股份為多,中國石油(00857)、中國海洋石油(00883) 、中國神華(01088)、中國宏橋(01378)及一直給投資者認為防守性高的電力股如華潤電力(00836)及龍源電力(00916)相繼創下一個月新低,光環盡失! 全球現今最值得關注的焦點,定必是本月的議息會議研究能否實現如期減息?以及臨近美國總統大選,兩黨候選人究竟誰勝誰負?上述兩者均會影響著全球經濟體系及金融市場的變化;正因如此,相信美股及日股、美匯及日匯未來會顯著波動,尤以股票市場,大上大落可能會是短期的常態,投資者可能要扣緊安全帶; 而對國內及香港經濟有化學作用的離岸人民幣匯率曾升穿7.1水平;但這利好的匯率本應對港股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但情況卻好像不似預期,而一向對港股影響深遠的北水,反而經常錄得淨流出的情況,的確令人摸不著頭腦;亦令港股的前景變得難以捉摸。現希望17,000點在多次下試後仍可守得住的情況下,繼續守得住,更希望在維持千億的成交下,盡快重返250天線(即17,245點)。 談回個股,適逢快將踏入十月一日國慶長假,亦是國內市民旅遊的旺季,相信透過旅遊網站訂購旅遊景點門票及酒店的需求將會急增,其中同程旅行(00780)可能因而受惠,股價亦有可能水漲船高。 |
|
許繹彬 |
2024-09-05T10:38 |
根據數據顯示,美股自1928年以來,9月跌多升少,因而令市場上有「9月魔咒」或「9月效應」(September Effect)的說法,指9月是美股一年之中表現最差的月份,今年能否打破傳統?市場有待求證,但一向令投資者有不安感覺、有「恐慌指數」之稱的VIX指數,在本月突然急升至44.6%,回升至近22的水平,創下近期新高。 而美股在九月伊始確實開始有回調跡象,道指承本周美國8月ISM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報47.2點,即使較7月份略為回升,但仍與市場預期有所差距,反映出目前製造業的經濟活動仍處於衰退之中,可能會為經濟減速帶來更大的壓力。在數據不理想下,隨即加重了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因而令美股踏入9月第一天的交易日立即應驗了「9月魔咒」,3大指數全面應聲下挫。一向大上大落、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更是大跌超過3.2%。 美股市場會否中魔咒,仍待時間去判斷,但在九月開始時,壞消息好像接踵而來,先有美國老牌半導體公司英特爾(Intel),其品牌早在2000年時,氣勢可謂一時無兩,亦是自1999年起最早加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科技公司,但歲月不留人,英特爾(Intel)不敵時代巨輪的變遷,不僅風頭早已被英偉達(Nvidia)蓋過,其業務虧損仍不斷增加,因而在上月已公布暫停派息並進行裁員,而其股價亦是道指中表現最差的股票,今年已跌近60%,本周更傳出有機會被踢出道指,若真是會被剔除,將進一步損害英特爾聲譽,亦有可能令其他老牌科技股步其後塵。 此外,全球炙手可熱、無人不曉的晶片製造商英偉達(Nvidia)也傳出不利消息,美國司法部突向包括英偉達在內的公司發出傳票,因涉及反壟斷而進行調查,主要是關注英偉達是否阻礙買家改投其他供應商,以及對不使用其晶片的買家進行懲罰。 兩則不利消息一出,兩隻不同年代的晶片代表在踏入九月均面臨同一遭遇,就是應聲下挫,英偉達更下跌近10%,亦是驅使科技股全線下滑的主要原因。至於未來美股的走向,儘管有聯儲局減息的利好消息支持,但由於投資者在心理上通常會傾向相信不利的數據,因此,美股在「9月魔咒」內好淡爭持,大上大落的情況可能會持續。 談回港股,上周五(8月30日)在人民幣匯率回升及國內A股上升的帶動下,令恆指成交突然急增,在過千億成交加持下,終於作出較為凌厲的反彈,在騰訊(00700)及港交所(00388)比翼齊飛的情況下,帶動恆指一度升穿18,200點的水平。 可惜,在突破18,000點後,又再次出現無以為繼的苦況,在再無新消息刺激下,投資者的不安情緒再度充斥港股市場;因而踏進九月份,國內公布內房及製造業數據疲弱,導致中國A股指數回軟,而港股當然因此再慘遭滑鐵盧,在中港地產股及科技股領跌下,恆指只用短短三個交易日便已下跌532點,把八月份累升的644點差不多全部消耗。 筆者認為,港股在人民幣匯率反彈下,理應可令北水動力有所提升,上周五及本周開始時,的確持續出現過千億成交的良辰美景,加上在九月終有機會減息的情況下,相信恆指可作喘定,靜待消息作出突破;然而,由於港股已連續數月未有起色,令投資者失去耐性或投資意欲,相信亦屬情有可原,偶遇反彈,更會出現沽貨離場的現象,這亦是反映投資者信心不足。現唯有盼望恆指能穩守17,300點,並在成交配合下向18,200點推進;若願望實現,港交所定必受惠。 |
|
許繹彬 |
2024-08-29T10:50 |
本周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定必是憧憬美國聯儲局將於9月預期減息。全球股票市場確實因此消息已穩步上揚,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更在本周二(8月27日)創下收市新高;被喻為亞洲股票龍頭的日本市場,在本月5日經歷了31,156點的「黑色星期一」後,儘管未似道指般創新高,但已重返38,000點水平。 全球股票市場在本周歌舞昇平,而港股亦總算有所跟隨,並曾締造出五連升的良辰美景,但在成交仍然不足的情況下,現階段仍在18,000點以下徘徊;而昨天更因科技股調整,港股連升被終止,正因未有成交配合,即使有減息的大好消息,港股現階段仍難有突破的條件。 本周另一焦點,相信一定是只榮登首富短短兩周便極速卸下此名銜的內地平價電商拼多多創辦人黃崢,他八月初時仍以486億美元身家,超越農夫山泉(09633)創辦人鍾睒睒,成為中國首富;但不知是否巧合,當全城熱論一隻以售賣平價貨的電商拼多多的市場足以令創辦人榮登中國首富之際,拼多多突然發出盈警,表示電商行業競爭加劇,不看好未來電商的前景,令利潤增長不可持續,收入增長亦將放慢。 言論一出,相信不用多言,其在美國上市的股價即大幅「插水」,急挫28.5%,收報100美元,因此導致創辦人黃崢身家單日蒸發141億美元,跌至352億美元,其在中國富豪榜排名急跌至第四位,暫成為最短暫的中國首富。而拼多多的盈警,不止令其創辦人失去中國首富的寶座,更令在港上的電商同業阿里巴巴(09988)及京東(09618)也難逃捱沽的厄運。 而本周市場還有一焦點,就是「AI股王」英偉達(NVDA)會於本周三(28日)美股盤後公布業績,其業績相信將會左右科技股和AI主題股的未來走向;當市場等待英偉達的財報之際,在港上市的科技股在本周二(27日)先行偏軟,股王騰訊(00700)及美團(03690)的下調,當然令一直疲弱的恆生指數下挫近200點,暫守在50天平均線17,536點之上。 筆者認為,全球焦點相信會集中在美國下月減息的幅度,憧憬帶動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即時舞動跳躍,美股及日股的投資者當然是喜上眉梢;但港股的投資者仍未受惠,只有減息受惠份子收租股及地產股在本周初曾稍作反彈,但彈到某水平後,又開始舉步維艱;而其他藍籌份子則仍是出現舊瓶新酒的劇情,稍為反彈後又再次回落。 在息口持續高企下,香港經濟復甦步伐一直受阻,現在終於等到息口有機會回落,相信會為其復甦進程帶來曙光;可惜在國內經濟復甦未有突破下,香港經濟亦難以獨善其身,慶幸在美元回落下,人民幣的匯率稍作回暖。現階段只可靜待國內公布重要數據會出現驚喜,帶動A股有所反彈,從而令港股隨之水漲船高。今日(29日)適逢期指結算,港股在八月出現持續無力感的情況下,下周有可能會出現夾淡倉的情況,如投資者欲小試牛刀,一定選反彈力足的騰訊。 |
|
許繹彬 |
2024-08-22T11:40 |
本周全球市場的焦點,一定是耐心等待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周五出席傑克森霍爾全球央行年會的言論,希望再明確未來減息的路線及方向;金融市場往往會出現等待才有憧憬的現象,在仍未揭曉的情況下,美匯已顯著回落至102附近,更見7個半月低位;對國內及香港經濟影響深遠的離岸人民幣曾升穿7.13,因而曾帶動中港兩地股市在本周一作出反彈,港股最多更曾升至貼近100天線(17,692點),可惜成交仍不足千億元,因而不能用轉勢來形容;而一向對港股有潤澤作用的北水,就罕有地出現流出的境況,是近5個月以來最多。由於港股成交持續不足已成為常態,就算偶有反彈亦難以挽回投資者的信心,加上北水呈現流出的情況,令港股飄搖程度更大;話說未完,港股在貼近100天線後,投資者見到未能進一步推進,以及上證指數作出調整下,港股沽盤又再相繼湧現,令恆指急促回調至17,300水平,前景變得更難捉摸。 據恆指服務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本月16日,今年在港上市公司的回購金額已超越去年全年總額29.8%,達1,64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接近9成是由藍籌股回購造成。出現此情況,反映中港股市在持續低迷下,公司為穩定民心或股價,才作出回購的決定;未來如港股弱勢未改,回購潮相信仍會持續。但筆者認為,回購當然是可以穩定股民的信心,但要令股價不要回落,確實要「天時」來配合,而這「天時」,當然是市況的整體氣氛;儘管現時回購額度創歷史新高,但完全無助港股出現持續的反彈,足以印證回購並不是靈丹妙藥,大前提確實要市況回暖,才能真正挽回投資者對港股的信心。 對於久病未癒的港股,外資投行又突然作出「趁你病拿你命」的行為;在國際具權威性的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大摩)認為,中國通縮風險問題持續並且沒有改善,因而大幅調低中資股目標價;此外,更將滬深300指數調低至3,500點,恆指最新目標價調低至17,000點,國指則降至6,000點;而另一邊廂則指出,儘管全球市場風險仍存在,但認為美國經濟在軟著陸的預期下,對日本股市及印度股市雖然也有調低目標,但對其仍抱持堅定不移的信心,對大摩的言論可謂「榮辱互見」。 筆者認為,儘管外資投行確實在世界金融市場有一定的指引性,甚至有投資基金會參考其分析來制定未來的基金組合,但其行為有時會是「見好唱好、見淡唱淡」,又可用「跟紅頂白」來形容;何解有此看法?筆者尤記得,港股今年在農曆新年後,其走勢可以用「由衰轉盛」來形容,原因是港股當由1月低位14,794點起步,直至今年5月締造了19,706點的高位,成交在該期間更是穩步上揚,由不足800億急升至超過2,000億;出現此氣勢的整個期間,反而沒有任何一間投行對港股作出調高點數的行為。 但直至到今年5月,港股在突破19,000點之際,大摩當時突然走出來,表示恆指最樂觀可見22,500點;隨後多個投資銀行也相繼為港股作出加持,紛紛調高港股的評級,當時投資者看到此推測,當然信心返曬黎,對港股的態度由「唔信唔信」到「唔可以唔信」;報告一出,更將港股的投資比例提升;但好景不常,在五月後,恆指走勢當然是由「由盛轉衰」,現已沒有投資者提及何時會到22,500點,就連17,000點的水平也好像搖搖欲墜。因此,是次大摩突然出來「轉軑」調低港股的點數,如參考今年五月相反的數據,今次是否意味港股可能會出現反彈?大家不妨細心觀察,留意成交的變化,才是上策。 |
|
許繹彬 |
2024-08-15T10:58 |
全球股市在上周出現「黑色星期一」事件後,本周可算是回歸平靜。作為上周主要跌市元兇,亞洲代表日經及台灣加權等、美國代表道指及納指等股票市場指數雖然仍未重返未跌前水平,但亦可算是收復部分失地。以日經來說,上周低位最恐怖時曾跌至31,000水平,但本周已升逾36,000水平;而其難兄難弟台灣加權在上周曾跌穿20,000大關,但現今已重返22,000水平;道指及納指雖然升幅不及日經顯著,但道指起碼亦已重上40,000大關,總算對投資者有所交代,給予重拾升軌的希望。 儘管上述市場曾作出深度調整,但調整過後會懂得反彈,確實令投資當地股票的投資者有「心服口服」及「有來有往」的感覺,亦會令他們認為「每次調整便是機會」,願意繼續留下交易。但港股在踏上復常之路後,確實未曾令投資者有一刻產生「心服口服」的感覺,因為港股每次調整後,只會呈現一浪低於一浪的形態,在跌穿了某些重要心理關口後(如18,000點),就好像要望天打卦,苦等機會才有望突圍;即使港股偶有一次機會反彈時,也只是低頭碎步,像矮仔爬樓梯般一級一級上,並不會好像其他鄰國的股票市場般,會作出昂首闊步的反彈;再者,由於成交持續不振,如果外圍偶有風吹動,便將這矮仔吹至節節後退,又要以一小步一小步再重新出發。因此投資者對港股仍有保留,可謂情有可原。 港股現階段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相信投資者在心里上已接受,在外資欠奉的情況下,只有國內經濟體系復甦才有機會令北水充裕,從而才能養活港股;但通常理想美好,現實殘酷,在投資者苦候機會發圍之際,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一項國際收支平衡數據,指今年第二季「直接投資負債」減少1,050億元人民幣,反映外商從中國淨撤出的資金額創下了33年有紀錄以來最高,此數據亦可證明不單止外資少了投資香港市場,連對中國市場的投資也是進一步萎縮。而另一數據可謂直接反映到港股的走向,就是內地股市本周成交不足五千億元人民幣,創逾4年新低;而港股在此情況下再次陷入低谷,成交更不足700億元,創下半年低位,簡直慘不忍曙;正因中港股雙雙跌入「水盡鵝飛」的境界,相信港股短期如要翻身,難度亦倍增。 香港金融市場完全缺乏自理能力,相信沒有人會否認,但其實中央曾致力為香港金融業開路,猶記得今年4月,內地曾為香港金融業發出「新五條」,外間普遍認為中央明撐港股,其中一條相信最令港股重新振作的措施,就是支持合資格的內地企業來港上市,但去到現在港股成交只剩不足700億及新股已被投閒置散的情況下,為何不努力跟進並促使中央盡快落實措施?又例如今年慶祝回歸前夕時,亦曾傳出中證監、國家稅務總局等內地監管部門考慮當內地投資者經港股通投資港股,可豁免獲股息時所繳納的20%股息紅利稅,但當然現在亦只是傳聞,只是聽見樓梯響,但為何港府沒有部門再主動跟進?筆者認為,香港仍擁優良的地利優勢及無限的機會,但如何爭取機會去激活資本市場,令外間重新重視這個曾叱吒風雲的金融市場,就要先知道「幸福並非必然」,而是「幸福是要靠自己爭取」的道理。 談回港股,現階段國內及香港成交持續萎縮,加上人民幣持續疲弱下,成交可能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在難有實質數據支持下,宜守不宜攻,如突如其來跌近或跌穿17,000點,則可小試牛刀,但到17,300至17,400點水平時,可能呈現舉步維艱的境況。 |
|
許繹彬 |
2024-08-08T10:54 |
本周全球股票市場的焦點,定必是本周一全球金融市場上演了一套「黑色星期一」股災大逃殺;但今次的股災對投資者來說,可謂完全沒有預兆,事緣今次股災的原因令投資者啞口無言,因為近兩年的大跌市通常是因為美國減息步伐放慢,令股市作出急促調整,但是次調整的理由,則是市場憂慮美國經濟出現硬著陸,令減息壓力大增,此言論可謂令投資者「抓曬頭」。 另一說法,則是因為日本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驅使日圓匯率急劇上升,引發大量日圓拆倉潮,令股票市場出現沽貨套現的現象。筆者較為認同後者的說法,相信日圓匯率急漲是導致今次「黑色星期一」全球股災的元兇;原因是今次的股災是先由日經帶動:日經當日急跌4,451點,低見31,458點,與上月創下的新高相比,不足一個月,足足調整了近11,000點,累積升幅可謂全部蒸發。 除令指數出現史上最大的單日跌幅外,更有理由相信令全球股票市場當日出現骨牌效應。除了日經指數外,一直與其並肩作戰的台灣加權指數在該天更曾跌穿20,000點水平,一度低見19,815點,與上月高位24,416點相比,同樣地不足一個月已下調了逾4,500點之多。其他亞洲主要金融市場可謂無一幸免,連首爾綜合指數在該天收市亦跌8.77%,創下2008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一向肩負全球股市領航者角色的道指亦在該天低見38,703點,與上月高位41,198點相比,下調近2,500點。納指亦不能獨善其身,該天低見16,682點,與上月高位18,647點相比,亦已下調近2,000點。儘管本周二曾被血洗的股票市場一度作出報復式反彈,跌市元兇日經率先升近3,000點之多,帶動全球股市(香港除外)出現急促反彈;但外間預料,九霄驚魂會繼續上演,環球金融市場短期震盪序幕相信已經展開,大上大落的情況會相繼出現。 談回港股,仍然是用不值一提來形容,原因是港股在「黑色星期一」雖有跟隨下跌,但只下跌247點,從點數看來,以為港股好「硬淨」,但不知「好嬲定好笑」,當全球股市在本周二出現報復式反彈時,香港則反而是跌市收場;如投資者用「硬淨」來形容港股,筆者則有所保留,事關港股其實在上周已經參加了高台跳水項目,在無緣無故的情況下,已表演了「直插冇水花」,急跌低見16,865;與上月高位18,371點相比,下跌超過1,500點,跌幅其實也相當驚人;因此,其實未到「黑色星期一」早已被洗倉。 另一個看法則是,外資對港股的持倉比例可謂非常之少,甚至可能是「零」,所以當出現全球股票市場因日元急升,而出現從資本市場沽貨套現時,香港股市根本沒有貨可以套現,所以出現此情況,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 由於港股欠缺自理能力,已不是今時今日才知悉的問題,如要依靠或等待港府推出振興資本市場措施,相信談何容易;現階段唯有希望中央政府能突然出招救經濟,挽救資本市場,從而使A股反彈,帶動港股在有成交配合下作出相應的反彈,否則未來港股仍會出現日上日落的格局。建議投資者靜觀其變,只宜候位短炒,當大市在回落時買入反彈力高的藍籌份子,在反彈時就沽出;提到反彈力高的藍籌,相信望來望去,暫仍得騰訊(00700)值得關注。 |
|
許繹彬 |
2024-08-01T11:25 |
港股持續不振,跟跌唔升的現象在七月持續出現,埋單計數,七月合共下跌325點,七翻身效應可謂完全失靈;港股在七月如以高低位計算,差距更達1,393點,除曾一度失守17,000點大關外,在本年五月的大好形勢亦可肯定全部消化,打回原型,甚至跌凸;淡友可謂在七月中旬開始佔盡上風,連去到期結日(7月30日),完全不讓好友回氣,將恆指踩穿17,000點;儘管最終在17,000點暫時企穩,但港股三大指數均創下自4月23日後的3個月收市新低,科指同時創三個月收市新低。 但由於成交持續不足,更在本周暫曾創下847 億元,跟指數一樣,均是創逾3 個月新低;值得一提的是,一向對港股成交可謂唯一支持的北水,亦在本月中旬開始出現淨流出的狀況,情況已不可跟上兩個月作出對比;慶幸的是,昨天在七翻身月的最後一天,上證指數突然抽升,重返2900以上,港股亦作出絕地反擊,急升近350點,升穿17,300點水平,成交亦顯著增加至近1,200億。 筆者認為,港股不跟環球股市的走勢,相信投資者亦早已知悉,但為何會突然在七月份走曬樣,出現信心危機?相信是國內陸續出台的數據,令人擔憂國內經濟復甦不似預期,從上證指數毫無起色及反復尋底,並創下五個半月以來的低位,足以令人不寒而慄;而人民幣匯率則創下八個月最弱的境況;眾所周知,港股在缺乏外資支持下,唯一出路便是北水力度需要足夠,但從上述兩項數據可見,北水力度減少,甚至出現淨流出,好有可能是班師回朝;加上,本周較後時間將會有央行議息結果,以及美科企業績及經濟數據等將會出台,倘若其中一樣數據不似預期,足以摧毀現在一直處於下風的港股,令恆指一度失守17,000點心理大關。 此外喜觀看圖表的投資者,恆指在本周不止是跌穿17,000點大關,更「死亡交叉」,(10天線跌穿250天線),及(20天線跌穿100天線)的不利信號;在種種不利的情況下,投資者已現信心危機,而市場出現人心虛怯的現象,亦可算是無可厚非;而港股一向也是可謂「成也A股,敗也A股」,A股反彈後對港股有相應的反應,相信一定遠比美股反彈為佳;因此,港股一定希望A股能夠生生性性;否則短期如A股又再原地踏步或國內再沒有迎合市場需要的消息出台,港股可能成交又再萎縮,再次打回原形;如投資者深信港股成交能持續穩步上揚,跌至體無完膚的港交所(00388)現水平不妨可多加留意。 但投資者亦須留意的是部分藍籌股公布業績的日期,因為如公佈後偶有差池,就會出現如近期公佈業績後的恆隆地產(00101)一樣,該公司中期純利按年下挫55.7%,派中期息0.12元,按年減33%,其股價在公佈業績後大跌11.7%,股價創下24年新低;而藍籌股有如此的跌幅,可謂甚為罕見;同時亦拖跨整個地產版塊;因此投資者除需要留意大市的走勢外,藍籌公佈業績亦不可輕視。 |
|
許繹彬 |
2024-07-26T12:14 |
第二十屆三中全會正式閉幕後,市場在沒有任何挽救疲弱經濟措施公布下回復平靜,更驅使中港兩地股市持續出現悶戰。而當投資者在打瞌睡之際,人民銀行本周一(7月22日)突然宣布減息,並首次一次性下調三大指標,包括調降7天期逆回購利率、常備借貸便利(SLF)政策利率,以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全部均下調0.1厘;加上一向在中美關係上採取強硬態度及經常借故掀起事端的在任美國總統拜登正式宣布退選。在這些極為正面的消息出台後,港股確實有所反應,帶動恆指在近三個月低位後拗腰倒升,守住有「牛熊線」之稱的17,635點。 單憑點數來看,確實值得慶賀,但可惜在那麼好的消息刺激下,成交仍是持續低企,整體連1,000億也沒有,完全沒有增大的意欲,看來此等消息未有令外資重投港股的懷抱;話說未完,是次救市的藥力看來對股市的刺激作用短暫,只需用兩個交易日便將宣布減息當日的升幅全部蒸發,並打回原型,「牛熊線」也失守;而驅使港股打回原型的原兇,一定是上證指數在好消息公布後,不但完全沒有受惠,反而持續下跌,跌至2,900點水平,更跌至五個月低位,因此兩地股市又再次回復弱勢,前景可謂並不樂觀。 筆者認為,人行突然宣布減息,相信是中國經濟踏入第二季有下滑的跡象,導致維穩經濟壓力愈來愈大下,不得不果斷地推出救市方案。但外間則認為,今次人行作出減息後,本應直接受惠的樓市及股市不升反跌的原因相信是中國經濟在較早前一連串救市方案下均未能直接令疲弱經濟扭轉,可見復甦的速度比市場預期緩慢,而中港兩地股市及樓市在呈現一輪小陽春後亦無以為繼,因此這次即使落重藥救市,投資者也不敢抱著太大期望,仍保持觀望態度,亦屬正常。相信未來挽救內地疲弱的經濟仍是刻不容緩,因此有投行估計,之後數月內地仍有減息空間,甚至預計存款準備金率或將降低50點子。但是否能令低迷的股市及樓市重新振作,大家只能拭目以待。 談回港股,儘管還有一個星期先會完結「七翻身」月,但現在港股仍只能在17,500點以下苦苦掙扎,日日呈現「陰陰跌」的現象,「翻身」的機會好像較微,原因是成交不斷萎縮,且不同類別的藍籌股相繼創下一個月、三個月及52周新低,情況比港股在今年15,000時更為嚴重;尤其是一直以為救市措市能令內房股跌勢得以喘定或止跌回升,但原來只是出現「死貓彈」,最終仍是返魂乏術,個別內房股價在此次跌浪中跌得更比今年未有任何救市措施時更為嚴重;港交所(00388)則一直未有實際刺激成交,導致成交持續萎縮,股價不斷下跌,從大型藍籌現在處於低處未算低的境況可見,港股現正處於尋底之旅,需要等待奇跡出現,才可達致「七翻身」的可能。由於港股現水平相信並沒有挽救自身的能力,而昨日(24日)亦已跌至三個月低位,五月份最好形勢的升幅亦全部消化,下周期結有可能出現夾淡倉的現象,但如成交未能配合,相信較難轉勢;現階段唯有寄望中央再度使出直接針對及激活資本市場的措施,否則港股走勢仍處於下風,17,000點確實岌岌可危。 |
|
許繹彬 |
2024-07-19T11:42 |
港股上周五(7月12日)毫無先兆在沉悶的氣氛下突然回勇,急升近461點,除一度升穿18,200點,更直逼18,300點,可謂悶氣全消;坊間更立即有聲音傳出,在美股日股台股相繼創新高後,港股應該有機會緊隨其後,作出相應的反彈,「七翻身」定必應驗。 由於是次反彈,可以說是雞犬皆升,港交所(00388)、科技股及久沉了的賭股,以及內房,一起作出反彈,氣勢一時無兩;外間又有聲音傳出,今次一定上20,000點;再加上,道指在本周二(16日)的交易日急升超過742點,除續創新高外,更創下2023年6月後的最大升幅;日經指數亦因此而受惠,直逼42,000關口。 全球股票市場再度聞雞起舞,但有份參與港股的投資者,如果仍然懷著上周五(12日)港股大好氣勢的興奮心情,來到本周相信又一次掉進萬丈深淵。事緣在本周一開始,港股可謂完全走樣,在輕微低開後,四方八面沽盤突然持續湧現,特別是一直肩負領航角色的藍籌股,不知何解全部跌至遍體麟傷,港股除只用2個交易日蒸發了上周五(12日)的升勢外,還要繼續下跌,合共跌近600點,連帶重要支持區17,800點亦在原本全球開香檳慶賀創新高的情況下再度失守,認真諷刺; 儘管昨日作出輕微反彈,但已令投資者不是味兒。 筆者在港股踏入七月後,一直存有患得患失的感覺,原因是成交不但不能維持,且持續萎縮,儘管北水依然是成交的主流支持,但額度已大不如前;而外資對投入港股及國內股市的熱情,可謂完全消失;一直為中港股市帶來生機的中央政策消息,踏入七月份可謂完全欠奉;上證綜合指數更在本月失守3,000點後,完全無力重返;港股則仍在18,000點以下苦苦掙扎。 上周五(12日)突然抽升的原因,又是舊瓶新酒的炒作,美匯指數回落、人民幣回升,驅使內地資產為主的港股有所回升;加上,內地本周在國內舉行的三中全會重要會議,亦傳出會有「國家隊」護盤買貨,令外間再次對港股產生憧憬及幻想,但這些舊瓶新酒消息未有成交增加的配合,加上消息最終未能得到進一步確認,港股便迅速打回原形,又掉下18,000點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美股去年至今已創下無數次新高,而港股除一向我行我素沒有跟隨外,反而在其創新高時作出掉頭回落的尷尬現象;出現此情況是因為基金經理存有跟紅頂白的心態,將資金先行調配至勝算較高的交易市場,總好過放在積弱已久的地方,亦屬正常的做法。 香港不論在七一回歸期間及本周的三中全會內,除未有聽到新一輪實質的挽救資本市場措施外,市場上反而傳出,由於美國總統大選上特朗普重返白宮的機會急增,因而憂慮中美關係再起波折和新一輪貿易戰再度發生;因而令港股再度踏入前景不明的道路;短期內如仍未能在成交配合下升穿20天線(即17,906點) ,在久守必失的情況下,港股有可能下試17,500點水平。 |
|
許繹彬 |
2024-07-12T10:55 |
美股納斯達克指數及標準普爾500指數在美國就業市場放緩,驅使減息預期再度升溫下,再度展示強勢,並繼續創下新高,氣勢可謂冠絕環球股票市場;而一直跟隨美股走勢的日股和台股,走勢當然是不甘示弱,相繼創下歷史新高;跟隨其後的亞洲其他市場,新加坡海峽時報及南韓首爾綜合指數亦創下兩年新高,整個亞洲股票市場近期可謂喜氣揚揚,歌舞昇平。 如不是對港股跟得太貼的投資者,在上述各地股票市場相繼創新高下,及加上七翻身效應,一般常人的想法是,港股要迎頭趕上,相信問題應該不大;但從本周港股的表現來看,可以說是再一次令投資者失望;因為恆指不但沒有重拾升軌或重新向50天線18,325推進;反而拾級而下,更出現三連跌的格局,在下跌時更失守俗稱牛熊分界線的250天線(約17,509點),暫低見17,376點;即使港股曾作出反彈,但亦只能反彈至10線(約17,800點)便顯得有心無力。 昨日更在日股及台灣加權指數再創歷史新高之際,港股反而調頭回落,最終更要跌穿17,500,可謂認真丟架;而港股成交持續低至接近1,000億元;由於無論走勢或氣勢均盡失,及不能與上兩個月相提並論,因此對港股的前景未能作出任何判斷。 筆者認為,投資者如認為港股能承「五窮」及「六絕月」的氣勢來判斷七翻身有著持續的良辰美景,相信過了半個月後,持有此想法的投資者仍處於極度失望的狀態。而港股的走勢在奄奄一息及反覆向下時作出零星的反彈,其實亦是全因國內A股企穩或有所上升所帶動,而主要灌溉港股成交的北水,仍是港股成交的主要泉源,儘管在反彈時南下的「北水」掃貨規模有所擴大,但比對之前兩個月的額度,可用天淵之別的來形容。 加上,本月在國內沒有任何挽救措施出台,及已使出的招數則未見實質成交,不論內房零售及經濟數據均顯示並非突出;因而驅使外資在六月下旬開始,相繼減少內地及港股的投資額度;港股在沒有基本因素支持而只能依靠北水力撐;但由於力度有限,因而再度呈現久守必失及斷斷向下的困局。 筆者更憂慮,有感港股現在的走勢有如去年第四季及今年首兩月,因為當時亦是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不斷創新高,而港股當時反而在缺乏資金下,走勢掉進谷底,更連15,000也插穿,低見14,794;因此,投資者現階段要格外留神,港股有可能在持續弱勢下,出現抽調資金到較為興旺的市場而令成交再度萎縮;未來走勢相信只能在17,200至17,900作出攻防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