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建設商務智能網站
地產股 | 建築股 | 內房股 | 收租股 | 房託 REIT
農業股 | 環保股 | 化肥股 | 水務股 | 公用股
銀行股 | 內銀股 | 保險股 | 七行五保 | 券商股
內需股 | 食品股 | 超市股 | 乳業股 | 教育股
百貨股 | 服裝股 | 港服裝股 | 體育用品
家電股 | 汽車股 | 珠寶股 | 美容股 | 香港零售股
航運股 | 造船股 | 港口股 | 公路股 | 航空股 | 物流股 | 出口股 | 紡織股
紙業股 | 資源股 | 稀土股 | 鋼鐵股 | 金礦股 | 機械生產
石油石化 | 電力股 | 核電股 | 新能源股 | 燃氣股 | 煤炭股
基建股 | 鐵路股 | 建材股 | 水泥股
科技股 | 電信股
濠賭股 | 彩票股 | 傳媒股 | 電影股 | 藥業股
  香港樓市 | 內地樓市
股市行情 | 專家評股 | 資金流向
A股 / ETF | ETF 基金 | 新股 IPO
黃金 | 飾金 | 石油 | 商品 | G20 | 500強
美元 | 英鎊 | 歐元 | 瑞郎 | 澳元 | 紐元 | 加元 | 日元 | 人民幣 | 韓圜 / 韓元 | 台幣/新台幣
通脹掛鉤債券 | 新興市場
郎咸平 | 謝國忠 | 丁世民 | 羅家聰 | 劉東亮 | 謝旭人 | 樊綱 | 麥樸思 | 格羅斯 | 魯賓尼 | 麥嘉華
金融政治政策 | 央行貨幣政策 | 社會保障基金
 

 

人民幣 / RMB / CNY

 

 
 相關新聞  
在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避險情緒升溫的背景下,外資加碼人民幣債券步伐持續加快。數據顯示,4月1日至18日外資淨買入人民幣債券規模顯著提升,達332億美元。受訪專家表示,中國宏觀經
≫更多
 
 專家評論
2025-04-28 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潮流交織之際,中國西部似乎悄然鋪展出另一條截然不同的發展曲線。早前受九龍倉邀請來到成都,參加尼依格羅(Niccolo)酒店十周年慶典。從酒店的「鎏藝拾光」晚宴,到城市躍進式的對外開放,成都給人的印象,不僅是一場表面的繁華秀,更是一面映照中國消費轉型與城市競爭力重塑的鏡子。 成都尼依格羅酒店的十周年慶典,表面上是一場標準的高端品牌公關活動,但細看之下,卻映照出成都這座城市的成長野心與階段性成功。十年前,當九龍倉在這里押下重注時,不少國際酒店集團對「投資成都」這個念頭仍充滿狐疑——畢竟,那時的成都,在很多外資眼中,不過是個「二線城市」的代名詞。然而今天,成都IFS已成為西南地區的經濟地標,而尼依格羅則從無到有,打造出一個能與國際一線品牌分庭抗禮的本土奢華酒店品牌。 與酒店的總經理羅卡森(Robert Cousin)交流得知,今年入住率接近九成,且南韓、日本、東南亞旅客直航班次增加,帶動國際客源明顯回暖。這些數字固然漂亮,但真正值得玩味的,是成都如何在十年間,從一個內陸城市,蛻變為全球資本和消費市場競逐的新戰場。 成都不只是熊貓與火鍋 當然,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成都在文化與經濟上的雙重突破。從夜遊錦江到參觀熊貓基地,從寬窄巷子的市井繁華到「哪吒出海」的文化輸出,每一步都在告訴你:這座城市不只是靠可愛的熊貓和麻辣火鍋吸引眼球,而是以文化創意、數字經濟和對外開放為引擎,重新定義了「新一線城市」的內涵。 根據成都市投資促進局數據,2025年第一季,成都新設外資企業147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資6.38億美元,年增幅高達74%。這可不是單靠一隻大熊貓或一鍋火鍋就能堆出來的數字。背後,是一整套城市級的招商引資體系,從冷鏈物流到航空產業,從數字文創到現代服務業,成都正試圖在「去地產化」的中國新經濟版圖中,搶佔一席之地。 而這一切的背後,是成都對「消費升級」這個命題的深刻理解。不同於東部沿海城市那種粗放式的購物中心遍地開花,成都更像是精心打磨了一塊塊消費場景的拼圖——IFS的巨型熊貓雕塑、春熙路的潮流地標,乃至連街邊小吃攤都極力營造品牌感和體驗感,無一不在針對年輕人、國際遊客和新中產階層的消費偏好量身訂製。 消費回暖,還是幻影? 根據最新報告,中國2025年第一季零售銷售年增4.6%,比上季略有加速,服務消費更是領先商品消費增長。但必須冷靜指出,這場所謂的「消費回暖」,更像是一次結構性的重新洗牌,而非全面的牛市狂歡。 今天的中國消費者,不再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那群一窩蜂湧向LV專櫃、搶購iPhone的暴發戶。他們變得謹慎、分裂且高度理性。在成都這樣的城市,這種變化尤為明顯:一方面,IFS里的高端店鋪依然人流如潮,連卡佛、Prada門庭若市;另一方面,街頭巷尾,平價咖啡連鎖、折扣電商店鋪也同樣人頭攢動。消費的兩極分化,已成為新常態。 這種「分層消費」現象,正是中國消費市場的縮影。高端消費仍有支撐,但中低端市場則是激烈內卷,零售品牌要麼向上打品牌溢價,要麼向下打價格戰,沒有中間地帶。成都的消費景象,正好印證了這點:從高端酒店晚宴到夜市地攤經濟,表面繁榮,其實是不同層級消費群體在各自為戰。 熊貓經濟與文創的雙引擎 成都的另一張王牌,無疑是文化輸出。從「熊貓經濟」到《哪吒之魔童鬧海》席捲全球票房第五,成都似乎一夜之間,從火鍋之都變身為文創之城。 熊貓IP的成功,固然令人佩服。據統計,2024年僅成都大熊貓基地就接待超過1,220萬人次,熊貓文創銷售額突破2.1億元人民幣。熊貓玩偶、熊貓美食、熊貓潮牌,萬物皆可熊貓——這種全民IP的打造能力,放眼全球,恐怕也只有米老鼠和Hello Kitty可以相提並論。 但文化輸出真正考驗的,不是「萌」的濃度,而是可持續的創新力。熊貓可以賣十年,但能賣五十年嗎?成都顯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將目光投向更高端的數字文創產業:動畫、遊戲、數字藝術、IP孵化。 《哪吒》成功後,成都高新區迅速崛起為中國(成都)網絡視聽產業基地,聚集了6,000多家數字文創企業。政府不再單靠補貼撒錢,而是以「非標人才」政策、產業鏈整合、資金對接為抓手,試圖打造一個類似加州矽谷式的創意生態。 這種策略無疑是正確的。但問題在於,真正能撐起全球文創版圖的,從來不是地價便宜、補貼豐厚的園區,而是源源不絕的原創力與全球話語權。成都目前的文創產品,大多仍停留在「內循環」市場,要真正走向國際,挑戰迪士尼、Netflix,仍是任重道遠。 城市競爭的下一場戰役 誠然,成都在過去十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未來的挑戰,絕不會比過去小。隨著國內消費市場從「反彈」進入「重建」期,城市之間的競爭也將進入深水區。 首先是內捲問題。當全國各地都在高舉「數字文創」、「國際消費中心」的旗幟時,成都如何避免淪為另一個千篇一律的模仿者?其次是人才問題。即便成都吸引了80萬各類人才,但在AI時代,真正能引領產業升級的頂尖創意與技術人才,仍然是稀缺資源。一座城市的未來,不是靠堆砌辦公樓和商場,而是靠能否持續吸引最聰明的大腦留下來。 最終,還是消費者本身的問題。中國家庭的高儲蓄率、對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感,以及巨額房貸壓力,注定了未來消費不可能重現過去那種瘋狂擴張。消費升級將是結構性的、分層的,而不是普惠式的繁榮。 成都這座城市,過去十年走得漂亮。但未來十年,如何從「流量經濟」過渡到「質量經濟」,從「熊貓IP」轉向「文化生態」,從「消費引力場」蛻變為「創新策源地」,才是真正的大考。 再宏觀一點來看,成都的故事,不是孤例,也可以說是中國經濟轉型困境的縮影。 過去四十年,中國靠出口、投資、地產三駕馬車迅猛發展。但今天,這三駕馬車都顯現疲態:出口受制於全球去風險化,投資回報率下降,地產泡沫破裂。唯一能倚賴的,就是內需與消費。 問題是,內需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需要穩定的收入增長,合理的社會保障,公平的教育與醫療體系,以及對未來的信心。而這正是當前中國經濟最薄弱的部分。 對中國整體而言,成都式繁榮提供了一個警示:如果經濟轉型不能成功,如果內需無法真正崛起,那麼即使有再多的熊貓,再多的消費券,也無法挽救增長的頹勢。 破繭成蝶,還是空中樓閣?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答案,將在無數個「成都」的抉擇中,逐步揭曉。
2025-04-17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4月2日公布對全球156個國家加徵「對等關稅」,當中對中國加徵額外34%關稅,中國隨後於4月4日(清明節假期)以同等幅度(34%)反制美國,並且限制稀土等商品的出口。特朗普又再報復於4月9日起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額外84%的關稅(威脅報復50% + 對等關稅 34%) ,意味著中國所有商品都將被徵收至少104%的關稅(84% + 原本的20%)。中國無懼美國,又再重鎚反擊,對美國進口商品關稅由34%提高至84%,並制裁18間美企。 中美關稅戰持續升級、人民幣匯價急插水,雖然離岸人民幣(CNH)於上周二(8日)貶值低見7.42899創歷史新低,但「國家隊」出手增持A股、國企央企相繼加大回購計劃,加上傳出中國領導人開會討論提振國內消費及支持資本市場措施,人民幣匯價於上周三(9日)開始急彈,中港股市回升,恆指跌至低見19,260點,「向下假穿」250天線後,大陽燭回升收報20,264點,技術上明顯有企穩跡象。 美元通常被視為避險貨幣,但意外地,自從4月2日美國公布開徵「對等關稅」後,不但美股及美匯急插,市場開始擔心關稅便被美國視為解決美國沉重債務的方法,投資者加速逃離美元資產,轉而流向其他避險資產,黃金、日圓、瑞士法郎及歐羅均受惠上升。美國國債亦於上周一(7日)開始被拋售,美國長短債息飆升,嚴重打擊特朗普希望透過減息還債的如意算盤,嚇得特朗普在上周三(9日)實施「對等關稅」後不足24小時內便轉軑叫停,暫緩中國以外大部分國家徵收「對等關稅」90日。美國道指急飆近3,000點,帶動環球股市於上周四(10日)出現反彈,中港兩地股市雖跟隨外圍造好,但特朗普集中火力對付中國,把中國關稅調高至125%,而且即時生效,恆指飆升947點後,便於21,211點高位出現沽售壓力,最終只能升417點(2%),升幅跑輸亞洲主要股市。 美國3月份通脹出乎意料放緩,減息機會進一步下跌,加上白宮官員澄清,連同之前因芬太尼為由施加的20%稅率,對中國最新關稅實際增至145%,並再次提高中港小額包裹關稅,由90%加至120%,美股上周四(10日)晚急插逾千點,但中港股市坑跌能力比想像之中強,恆指上周五(11日)跌逾200點後,在美元捱沽、 人仔反彈,及國家隊全力護盤下,倒升234點,逼近21,000關。 美國對華關稅提高至145%,中國終極反制,於上周六(12日)將美國關稅增至125%並稱不再理會美國進一步加稅。可能因為美國經濟衰退憂慮加劇,美匯失守100關口、美債繼續遭到拋售,特朗普在上周六(12日)晚上突然宣布,豁免入口美國的智能電話、手提電腦、晶片、電腦處理器和記憶體,以及用於製造半導體的機器之「對等關稅」。 美國意外宣布豁免部分電子產品關稅(包括來自中國貨品),中港股市本周一(14日)續升並且跑贏亞洲其他主要股市,但特朗普其後預告將有針對半導體、晶片及藥品等的「關稅措施」,並且強調豁免電子產品「對等關稅」並非「放生」中國,中國相關電子產品仍需繳納現有的20%「芬太尼關稅」,恆指本周二(15日)於21,603見頂回落,並且在美國白宮文件顯示中國貨面臨最高245%關稅及美國政府限制英偉達(美:NVDA)向中國出售的「降級版」H20芯片的壞消息拖累下,於本周三(16日)跌至低見20,868點,收挫409點,終止6連升勢。 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下,連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亦表示可能導致美國暫時性通脹上升,令央行貨幣政策陷入兩難困境。美國道指本周三(16日)晚急挫近700點,惟人行展開2455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加上彭博傳出中國願意與美國展開談話,但前提是美方要展現出「對中國的尊重」,中港股市於本周四(16日)早上不跌反升,恆指曾升至高見21,417點。 技術上,恆指自從上周三(9日)「向下假穿」250天線後,明顯有企穩跡象,在美匯弱勢、國家護盤及政策憧憬下,港股逐步演變成反覆向上格局,恆指短期支持已回升至本周三(16日)低位20,868點。策略上,傾向在恆指21,200至21,400點附近,小注Long Call 4月份價外600點恆指期權。
2025-04-17 關稅問題持續,四方八面的消息令市場混亂;就好像剛過去的周末,美國海關沒有照原定計劃向多種電子產品收取新關稅,但其後美方又揚言會再對這些產品另行徵收關稅。然而投資者可能對「關稅」這類習以為常的話題早已適應,因而本周初時並無損他們對港股的投資意欲,截至本周二(15日),恆指更曾一度締造出6連升及累升超過1,600點的格局。可惜近日正值復活長假將至,成交可能因為假期前夕變得異常淡靜,全日成交跌穿2,000億大關,暫低見1,850億元,是自今年2月6日之後兩個月新低。即使繼續支持港股的「北水」仍然錄得淨流入,但只有不足100億元。 由於港股成交突然轉靜,市場上偶有風吹草動,便會令港股有所動搖。話說未完,美股「股王」英偉達(Nvidia)於本周二(15日)向美國監管機構提交的文件顯示,美國政府正式通知輝達所研發的H20晶片,在出口中國前必須先取得許可證,而這規定是持續至「未來無限期的」,此舉顯然是別有用心。而訂立此規定的官員還理直氣壯的表示,新的規定是為了處理「相關產品可能被用於、或被轉至用於中國超級電腦」的疑慮。輝達受不利消息影響,股價盤後顯著下跌,外界均認為此舉明顯是別有用心,擔心事件會蔓延至其他板塊。 看來市場在假期前已經難有好消息,但壞消息卻接踵而來,美團(03690)和京東(09618)這兩隻深受投資者歡迎的重磅科技股,昨日(16日)在送餐市場出現針鋒相對的局面,雙方為擴大外賣送餐版圖,不惜大燒銀紙。美團外賣總經理薛冰正式宣布推出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更宣布未來3年向餐飲商戶及消費者行業投入1,000億元人民幣的補貼同日,京東宣布外賣訂單量單日料超過500萬單,因應即時零售迅速發展,本季度擬再招收不少於5萬名全職外賣員;京東創辦人劉強東早前又在內部講話,他認為外賣行業傭金過高,導致餐廳降低品質,要求京東外賣利潤率不得高於5%。 美團及京東這兩家巨頭科技股在業務上自相殘殺,結果當然是兩敗俱傷,兩者昨日(即16/4)股價均下跌超過8%;加上在輝達問題發酵下,科技股昨日帶頭下跌,曾一度跌近600點,21,000點一度失守,慶幸最終重返21,000點以上,但仍跌穿21,245點(100線)。在長假前夕及成交萎縮下,港股前景變得更模糊。 筆者認為,美國狂人特朗普的狂妄及不顧後果的行為,已令全球投資者產生戒心;由於在完全「無路捉」的情況下,投資者更是不敢輕舉妄動;再者,復活節長假將至,即使對港股仍有信心的投資者,亦會擔心特朗普在長假時再有出其不意行為,寧選擇「持盈保泰」,忍手先行離場,因而導致成交勢頭銳減。 投資者對長假期有所顧慮,相信實屬正常反應,因為就連港交所(00388)亦有所憂慮,將期貨合約大幅調升按金,因而令投資者聯想到,在長假期下,特朗普應該又會將關稅問題玩弄一番。若投資者擔心復活節假期被戲弄,倒不如將目光放遠,開始部署五一國內長假期受惠股,每逢大節國內市民均喜歡外遊外闖,旅遊網站因而最受惠,而當中攜程集團(09961)一定是受惠者,投資者可先行部署。
2025-04-10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三(2日)晚美股收市後落實對所有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自上周六(5日)起向所有進口商品開徵10%基準關稅,對其他被認為對美國從事不公平貿易的國家計畫於本周三(9日)起被徵收「更高」關稅,當中包括歐盟20%、日本24%、南韓25%、印度26%、台灣32%、越南46%,而中國雖然表面上「對等關稅」是34%,但連同現有的20%關稅,美國對中國徵收的總關稅高達54%! 「對等關稅」力度遠大於市場預期,環球衰退風險上升,美股上周三(2日)晚盤後急插,拖累亞洲股市於上周四(3日)普遍回落,當中越南股市暴瀉6.7%、日經指數股亦急跌2.8%,恆指在北水流入下只跌352點(-1.5%),歐美股市普遍重挫,美國道指於上周四(3日)急插逾1,600點(-4%)。 港股上周五(4日)清明節假期休市,中國當日傍晚出手反制,不但宣布於4月10日起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徵收34%關稅,更同時制裁多間美企及對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美國衰退憂慮飆升,資金流入債市避險,美長債息回落,美股道指上周五(4日)晚急瀉逾2,200點(-5.5%),觸發本周一(7日)全球股災,日股大跌7.8%、限制沽空的台股亦跌9.7%、港股暴瀉13.2%失守兩萬關,恆指急插3021點創歷來最大單日點數跌幅,成交亦創新高增至逾6,200億。國家隊中央匯金出手救市,再次增持ETF,惟內地滬深300指數仍暴跌7%,創業板指更跌12.5%。 美國野蠻地實施「對等關稅」,中國強硬回應,連環重鎚還擊反制,美國三大指數恐慌性暴跌,自上周四(3日)起連續3日裂口低開後,於本周一(7日)晚曾經傳出美國關稅政策暫緩90天執行,刺激美股急彈,惟其後白宮否認傳聞,加上美國總統威脅再額外加徵中國50%關稅,美國道指再度回落,最多曾倒跌逾1,700點(-4.4%),低見36,611點。如以特朗普上周三(2日)公布「對等關稅」前的美股高位至本周一(7日)低位計,4日內道指跌13.6%、標指跌15.1%、納指跌16.1%。 特朗普威脅中國若不收回對美34%的報復關稅,將在4月9日起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額外84%的關稅(威脅報復50% + 對等關稅 34%) ,意味著中國所有商品都將被徵收至少104%的關稅(84% + 原本的20%)。雖然中美關稅戰持續升級、離岸人民幣匯價急插創歷史新低,但「國家隊」出手增持A股、國企央企相繼加大回購計劃,內地股市本周二(8日)回穩,港股在內需消費股和重磅科技股支持下,回升299點重上2萬大關,收報20,127點。 然而,美國本周三(9日)正式向多個地區實施「對等關稅」,市場恐慌情緒加劇,受到對沖基金拆倉、國債拍賣反應欠佳及市傳中國沽售美債報復等消息夾擊,美國10年債息曾飆至4.51厘水平,30年期債息亦一度衝破5厘關口。中國被加徵104%關稅,港股於本周三(9日) 裂口低開逾600點後,最多曾插867點,低見19,260點,惟「國家隊」繼續入場托市,加上傳出中國領導人開會討論提振國內消費及支持資本市場措施,恆指「向下假穿」250天線後,倒升136點,大陽燭收報20,264點。 美對華徵104%關稅後,中方隨即宣布多項措施反擊,包括對美國進口商品的加徵關稅稅率,由34%提高至84%,並制裁18間美企。眼見中國仍夠膽反擊,特朗普再針對中國提高關稅至125%,並對無採取報復的國家,暫緩關稅措施90天執行,消息刺激美股本周三(9日)晚急飆、道指爆升近3,000點,帶動港股本周四(10日)早上最多升947點,高見21,211點,惟中美關稅戰未見停火,恆指高位再度受壓。 筆者預期內地救市重招陸續有來,中港股市再大跌空間有限,恆指短期波幅大約在19,000點至21,000點區間上落,策略上傾向在港股急插時利用股票期權Short Put接貨策略撈底,買入一些受關稅影響較少而近日表現較理想的股票,例如海底撈(06862)、中芯國際(00981)及美團(03690)。恆指「陽燭」收市升穿本周四(10日)早上高位21,211點之前,切忌高追。
2025-04-09 中船防務(00317)繼發盈喜後,再公布第一季新接訂單逾125億元人民幣,完成年度計劃逾71%。 銀河證券業務發展董事羅尚沛表示,市場對於集裝箱新船的需求仍很大,利好中船防務首季業績及新接訂單,不過受貿易戰影響,部分訂單或出現撻訂或要求延期交付,對未來業績構成不確定性,但整體來說,目前公司估值仍算合理。
2025-04-09 今日(9日)中午,美國將大機會向中國徵104%關稅,令市場恐慌情緒飆升,人民幣離岸價一度創新低,在7.4水平徘徊,今次人民幣貶值只是反映市場恐慌情緒,還是中央有特別用意,想讓出口價格更吸引? 潤淼資產管理董事盧志威指,兩者都有可能是導致人民幣貶值的原因,他提出,現時中央要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失去美元的淨流入後,誰會代替美國成為人民幣的買家,及誰能取代美國市場去消化中國產能。 William指,最簡單、直接、可行的解決方法,就是將人民幣貶值,讓其他國家能快速吸納,短期內取代美國市場,所以他認為人民幣貶值是「半推半就」,中央都是有意朝貶值方向運作。
2025-04-08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周四(3日)稱,對中國再多徵34%關稅;特朗普指,若北京不撤銷報復性關稅,明天(9日)將會對中國額外加徵50%關稅,中美雙方各不退讓,關稅戰會如何影響匯市? 連連STAR FX總經理陳欣指,中國是美國第2大進口國,所以關稅對中國經濟影響甚大,對人民幣也難免造成壓力;但同樣地,美國亦依賴中國進口,所以除非特朗普不介意美國出現經濟衰退,否則暫時難以判斷關稅戰的發展。 Chase續指,中國內部經濟數據有復甦跡象,外匯儲備達到3.2萬億美元,有助穩定貨幣匯率。而人民幣匯率穩定,也有利其他資金流入人民幣;雖然關稅問題令中短線的人民幣偏弱,但中國有穩定匯率的信心及實力,相信人民幣離岸價,於7.35至7.37水平會有支持。
2025-04-07 地緣政治這場老戲再次上演,只是這回的道具換成了關稅。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始人、「鱷王」達里奧(Ray Dalio)的最新評論形容,這是一場貨幣與貿易的冷戰預演。他指出,美國最新的關稅政策既可能讓本國陷入滯脹(Stagflation),也會讓被制裁國家迎來通縮與衰退的雙重奏。這聽起來像是經濟版的《互相傷害吧》,但事實上,這或許正是大國博弈的新常態。 關稅,本質上是政府對經濟施加的「肌肉記憶」。它不是為了效率,而是為了生存。達里奧沒有拐彎抹角地說明:這是一場關於資本、信任與霸權的鬥爭。關稅既是國家財政的補丁,也是對全球供應鏈的警告。貿易自由的黃金時代,似乎正走向尾聲。 從第一層意義來看,關稅帶來的影響明確又殘酷:價格上漲、效率下降、生產成本上升。對美國而言,這意味著進口商品變貴,通膨壓力上升;對出口國尤其是中國而言,需求下滑,工廠閒置,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劇。這樣的劇本在歷史上早已演過,只是這次的主角換了人,觀眾卻依然買單。 然而更有趣的是第二層效應。關稅只是開端,真正決定劇情走向的是各國政策回應。中國可能會選擇讓人民幣升值,以換取部分關稅減免,這對出口導向型經濟體而言,其實是雙輸的賭局。升值意味著出口競爭力下滑,但若不升值,貿易談判桌上就少了籌碼。這就像與賭場對賭,你知道莊家會贏,但還是得上桌。 貨幣政策則成為壓力鍋的排氣閥。美國若面臨滯脹,聯準會將陷入兩難:升息對抗通脹,卻壓制經濟;降息刺激經濟,卻可能讓美元再度成為全球資產泡沫的燃料。中國若面臨通縮與資本外流壓力,則可能進一步寬鬆貨幣與財政政策,讓債務雪球越滾越大。但別忘了,這些都是為了延命,不是解方。 達里奧一再提醒,我們正處於全球經濟秩序重組的風口浪尖。他所謂的「生產、貿易與資本失衡」實際上是對現有體系的判決書。美國透支其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特權,讓美元成為世界的避風港,也成為世界的問題源。這不僅創造了對美國債務的人為需求,也讓美國可以用紙鈔換他國的真實資源。這種局面若在牌桌上,大概早就被其他玩家聯合踢出場了。 在這場看似經濟、實則政治的博弈中,投資人只能自求多福。達里奧提醒:投資組合必須在資產類別與地區間達到低相關性配置,也就是老生常談的風險對沖。但在一個所有資產都可能因地緣風險同步波動的世界里,這種建議聽起來更像是心理安慰,而非策略指引。 關稅是稅收政策?是戰略武器?還是對自由貿易最後的悼詞?也許三者皆是。達里奧的觀察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全球經濟秩序正在碎裂的裂痕。只是這面鏡子已經不再平整,而是變形的哈哈鏡——你看到的現實,總是比真實更荒誕。 歡迎來到新的經濟大周期。在這里,數據會說話,但語言是政治;市場會波動,但驅動力是信任;資本會流動,但方向是地緣。這不是一場普通的周期輪替,而是一場文明級的重啟。
 
 評語:人民幣走勢
2024-11-10 11月7日,在岸人民幣/美元匯價及離岸人民幣/美元匯價均在開盤延續前一天跌勢後開始上揚。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院長連平對經濟觀察網指出,短期內人民幣匯價可能會出現強烈震蕩,從中長期來看出現一定程度的貶值也是有機會的,但是出現持續大幅度貶值的可能性很小。另外,考慮到中國人行有很多調節外匯市場的政策工具,也會成為穩定人民幣匯價的主要手段。
 
2024-11-18 財聯社11月18日電,中證報文章認為,近期,人幣匯價承壓回調。隨著聯邦儲備局降息期望轉弱,包括人幣在內的非美元貨幣或繼續承受外部壓力。對此,外匯市場專家認為,近年來,外匯管理部門穩妥應付了多輪次外部沖擊,在此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完善市場調控的措施和方法,有能力防范人幣匯價出現超調。隨著一系列增量政策逐步開始顯效,經濟運行呈現回升向好態勢,也有助於支撐人幣匯價維持平穩運行。
 
2024-12-04 摩根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認為,人民幣未來可能會有一定的貶值空間,但不會像上一輪中美貿易戰時大幅貶值。許長泰強調,在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興趣減弱、資金流入減少的情況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較川普上屆貿易戰期間有明顯跌幅。若進一步貶值,可能加劇資金外流,影響國內金融市場穩定。
 
2024-12-04 摩根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認為,人民幣未來可能會有一定的貶值空間,但不會像上一輪中美貿易戰時出現大幅貶值。許長泰強調,在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市場興趣減弱、資金流入減少的情況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較特朗普上屆貿易戰期間有明顯跌幅。若進一步貶值,可能會加劇資金外流,影響國內金融市場穩定。
 
2024-12-04 華僑銀行外匯分析師Christopher Wong預期,內地或將進一步降息的預期以及經濟復蘇不平衡下離岸人民幣持續受壓,人行可能繼續通過每日定價抑制人民幣過度走弱。不過,他稱需動用離岸資金緊縮以確保更有效的抑制效果。他又表示,人民幣或偏向進一步走弱,在7.32和7.345水平附近得到支持。
 
2024-12-05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2024年12月5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幣匯價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幣7.1879元,調高55個基點。
 
2024-12-06 盡管中國距離資本賬戶全面開放仍有距離,但改革並非一蹴而就,尤其是對中國這一巨大的市場而言。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提出,資本賬戶開放不宜設時間表。類似研究也相信,中國金融開放有四個維度,即金融市場開放、人幣匯價形成機制市場化、人幣國際化和資本賬戶全面開放,四個維度各自有其最終目標。更主要的是,金融開放的四個維度存在優先次序,資本賬戶全面開放應當是中國金融開放的最後一步。
 
 評語:人民幣債券
2024-11-13 公司計劃增發人民幣債券,與該債券合並形成單一系列。擬增發不會影響該債券的評級。明水國開預料將該債券及擬增發募集資產用於項目建設、貿易業務及補充流動資產。
 
2024-11-13 「發行熊貓債,能夠提升人民幣在跨境投融資中的使用流通,在融資端助力我國債券市場開放程度進一步增長,也能夠促使我國債券市場進行金融產品創新,而發行以點心債為代表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則有助於促進資本賬戶的開放,增強全球投資者對人民幣資金的配置,也為在岸投資者用人民幣進行海外資金配置拓寬了渠道。」白雪說。
 
2024-11-20 財聯社11月20日電,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公告,為26.5億美元的以美元計價優先無擔保票據和170億元人幣的以人幣計價優先無擔保票據定價。美元債券發行估計將於2024年11月26日結束;人幣債券發行估計將於2024年11月28日結束。募集資產淨額用於一般公司用途,包括償還境外債務和股權回購。
 
2024-12-04 據新華財經統計,今星期(11月25日-11月29日)共發行24筆中資離岸債券,其中包括8筆離岸人幣債券、13筆美元債券、1筆泰銖債券,1筆港元債券,1筆日幣債券,發行規模分別為98.342億元人幣、34.6134億美元、5.18億泰銖、5.5億港元、45億日幣。今星期發行方式為直接發行的債券共11只,擔保發行8只,直接發行+擔保的1只,采取備用信用證債方式發行的3只,采取維好協議+SBLC的1只。
 
2024-12-04 跨境資本將進一步向境內有序回流。在人幣匯價升值估計下,外資相信人幣金融資金有較大升值空間,已連續增配中國A股、人幣債券。
 
2024-12-04 華僑銀行外匯分析師Christopher Wong預期,內地或將進一步降息的預期以及經濟復甦不平衡下離岸人民幣持續承壓,人行或將繼續透過每日定價抑制人民幣過度走弱,並需動用離岸資金緊縮以確保更有效的抑制。他還稱,人民幣可能偏向進一步貶值,在7.32和7.345水平附近得到支撐。摩根士丹利預期貨幣政策將維持適度寬鬆配合財政政策,預計內地政策利率到明年第一季將由1.5%降至1.1%。
 
2024-12-09 截至今年,中國國債市場表現理想,投資者可以進行減持操作並鎖定利潤
 
2024-12-09 中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近期跌破2厘,現水平與全球其他國家同年期國債相比吸引力不足。為維持市場穩定及長遠發展,中國政府有意將該等長期國債的收益率保持在較高水平。
 
 
 
 最大升/跌項目 顯示所有圖表 
 
 指數/價格
名稱 最後更新 指數/價格 變動 變動 %
人民幣/港元 05-01 12:08 1.0661  0  0.01%
≫更多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