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建設商務智能網站
地產股 | 建築股 | 內房股 | 收租股 | 房託 REIT
農業股 | 環保股 | 化肥股 | 水務股 | 公用股
銀行股 | 內銀股 | 保險股 | 七行五保 | 券商股
內需股 | 食品股 | 超市股 | 乳業股 | 教育股
百貨股 | 服裝股 | 港服裝股 | 體育用品
家電股 | 汽車股 | 珠寶股 | 美容股 | 香港零售股
航運股 | 造船股 | 港口股 | 公路股 | 航空股 | 物流股 | 出口股 | 紡織股
紙業股 | 資源股 | 稀土股 | 鋼鐵股 | 金礦股 | 機械生產
石油石化 | 電力股 | 核電股 | 新能源股 | 燃氣股 | 煤炭股
基建股 | 鐵路股 | 建材股 | 水泥股
科技股 | 電信股
濠賭股 | 彩票股 | 傳媒股 | 電影股 | 藥業股
  香港樓市 | 內地樓市
股市行情 | 專家評股 | 資金流向
A股 / ETF | ETF 基金 | 新股 IPO
黃金 | 飾金 | 石油 | 商品 | G20 | 500強
美元 | 英鎊 | 歐元 | 瑞郎 | 澳元 | 紐元 | 加元 | 日元 | 人民幣 | 韓圜 / 韓元 | 台幣/新台幣
通脹掛鉤債券 | 新興市場
郎咸平 | 謝國忠 | 丁世民 | 羅家聰 | 劉東亮 | 謝旭人 | 樊綱 | 麥樸思 | 格羅斯 | 魯賓尼 | 麥嘉華
金融政治政策 | 央行貨幣政策 | 社會保障基金
 

 

oil商品 / 農產品

 

 
 相關新聞  
每經快訊,當地時間4月30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農產品期貨主力合約收盤多數上漲,大豆期貨跌0.83%報1044.00美分/蒲式耳,玉米期貨漲1.06%報475.25美分/蒲式耳,小麥期貨漲1.19%報531.75美分/蒲式耳。每日經濟新聞
增加CBOT玉米投機性淨空頭;增加CBOT大豆投機性淨空頭;增加CBOT小麥投機性淨空頭;增加CBOT豆粕投機性淨空頭;CBOT豆油未平倉多頭與未平倉空頭相同;最新30個交易日,大宗商品基金:增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期貨外盤反彈,主力合約反彈0.3%,收盤為483.5美分/蒲。 1、周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期貨收盤下跌,基准期約收低0.6%,追隨鄰池小麥市場的跌勢。 2、周
增加CBOT玉米投機性淨空頭;增加CBOT大豆投機性淨多頭;增加CBOT小麥投機性淨空頭;增加CBOT豆粕投機性淨空頭;增加CBOT豆油投機性淨多頭。 最近5個交易日,大宗商品基金: 增加CBOT玉米投機
每經快訊,當地時間4月28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農產品期貨主力合約收盤多數下跌,大豆期貨漲0.19%報1061.25美分/蒲式耳,玉米期貨跌0.57%報482.75美分/蒲式耳,小麥期貨跌2.25%報532.75美分/蒲式耳。每日經濟新聞
當地時間4月28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農產品期貨主力合約收盤多數下跌,大豆期貨漲0.19%報1061.25美分/蒲式耳,玉米期貨跌0.57%報482.75美分/蒲式耳,小麥期貨跌2.25%報532.75美分/蒲式耳。
CBOT大豆指數上漲0.14%至1049.75美分/蒲,CBOT豆粕指數上漲0.64%至299.4美金/短噸 1.油世界:南里奧格蘭州產量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主要因為西部地區產量低於正常水平。大豆產量預估為1.69億噸,較去年高1440萬噸。大豆出口起步很慢,但4-6月出口在明顯加快; 2.油世界:接下
早評 銀河 CBOT大豆指數上漲1%至1052.75美分/蒲,CBOT豆粕指數上漲0.13%至298美金/短噸 1.USDA出口銷售報告:截至4月17日當周,美國2024/2025年度大豆出口淨銷售為27.7萬噸,前一周為55.5
≫更多
 
 專家評論
2025-05-01 國產AI模型DeepSeek在2025年1月尾正式在手機App上架,隨後在各應用商店排名快速上升,甚至超越ChatGPT,成為熱門「免費」AI 助手。DeepSeek橫空出世引發中資科技股價值重估,打破美國出口限制的憂慮,港股於2025年農曆新年假期之後出現火箭式上升,恆指由2月3日低位19,764點計,2個月內升逾5,100點(升近26%),明顯跑贏環球股市。 正當市場開始欠缺理性地瘋狂高追,不斷調高港股目標價位,吹噓恆指26,000點指日可待,憧憬科技股估值未見頂、東升西降將持續、環球資金轉戰中港股市,大市其實已經開始對利好消息麻木。恆指不但在3月19日的24,874點已見頂位,隨後在電動車股接連配股抽水、美國「對等關稅」力度遠大於市場預期、美中關稅大戰互不相讓及全球衰退憂慮加劇下,進一步出現股災式暴瀉,在3星期內跌逾5,600點,並在4月9日跌穿250天牛熊分界線,低見19,260點。 市場情緒往往在急升後瘋狂,暴跌後絕望,正當不少分析高呼「切忌撈底」,甚至提醒散戶「止蝕沽貨」減低進一步虧損的風險,其實關稅的利淡消息已經開始被消化,在「國家隊」出手持續增持A股及國企央企相繼加大回購計劃下,中港股市不跌反升。相反資金撒出美元資產,出現美股、美債、美匯三殺,嚇得特朗普在4月9日實施「對等關稅」後不足24小時內便轉軑叫停,暫緩中國以外大部分國家徵收「對等關稅」90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試圖施壓多次調高中國商品的關稅,稅率一度增至145%,卻未能迫使中國讓步,反而強硬反制對美國商品的關稅提高至125%。另一方面,特朗普一再威脅聯儲局主席不減息便將其撤換,為儲局獨立性帶來威脅,最終拖累美國再次出現「股債匯三殺」局面,特朗普隨即態度軟化,轉軑宣布無意解僱鮑威爾,並且大幅降低中國關稅至50至65%。美國三大指數隨即起死回生飆升,帶動港股於上周三(23日)大升逾500點,恆指升至高見22,138點。 特朗普表面上皇恩浩蕩,實際上卻是「開天殺價,落地還錢」,即使美國大幅下調中國關稅至50%,仍然是遠高於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之前的20%水平。中國亦不急於談判,不但回應稱美國應徹底取消所有對華的單邊關稅措施,並否認已展開貿易談判,港股亦於上周四(24日)回落至低見21,712點。美國聯儲局官員暗示6月有機會減息,加上傳出中國正考慮對部分美國進口商品豁免高達125%的反制關稅,刺激港股於上周五(25日)最高升22,267點,惟中方否認特朗普聲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致電給他的消息,並重申中美未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港股升幅 明顯收窄,加上中央政治局會議只提適時降準降息,沒提出再刺激經濟的計劃,恆指於本周一(28日)跌至低見21,817點。 自從特朗普上周二(22日)轉軑宣布無意解僱鮑威爾及大幅降低中國關稅後,市場觀望美國與其他國家貿易談判進展,加上五一長假期臨近,港股波幅逐步收窄,恆指近日只在大約21,700至22,300點,大約600點內窄幅區間上落。 值得留意,美國主動發起這場環球貿易戰,並且對中國極限施壓,到頭來美國可能比中國更傷,特朗普不但先跪低轉軑大幅降低中國關稅,還吹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致電給他。中國外交部已經澄清中美兩國元首近期未通話,並且多次回應兩國未進行談判,本周二(29日)更發布雙語影片《不跪!》,強調不會對霸權屈膝。看來中美關稅大戰仍然要持續一段時間,港股短期上升空間應該有限,投資者宜把握好消息出貨,甚至逢高造淡。 筆者估計港股短期波幅大約在21,400點至22,300點之間,策略上,傾向在恆指上周五(25日)高位22,267點之上,候高Long Put 5月價外800點恆指期權,並且等待恆指21,500點以下再度作出撈底部署。
2025-04-29 金價及油價都受關稅戰影響,但表現天與地,油價今個月見過4年低位,相反,金價今個月曾破頂,並有望連升4個月,係避險需求下,金價由每盎司3500美元回落至3300美元水平,係咪已經調整夠? 獨立外匯商品分析師盧楚仁相信,金價仍未完成調整,現時局勢開始緩和,除左地緣政治,貿易戰都有所緩和,不論中方還是其他貿易伙伴,都願意同美國談判。 此外,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近排都釋出「善意」,係美股反彈下,會對金價帶來一定壓力。 Jasper又指,如果今個星期冇特別利好消息出現,相信金價會持續回調,但係3260美元會有支持位,一旦失守,可能要落到3167美元水平先再搵到支持。
2025-04-28 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潮流交織之際,中國西部似乎悄然鋪展出另一條截然不同的發展曲線。早前受九龍倉邀請來到成都,參加尼依格羅(Niccolo)酒店十周年慶典。從酒店的「鎏藝拾光」晚宴,到城市躍進式的對外開放,成都給人的印象,不僅是一場表面的繁華秀,更是一面映照中國消費轉型與城市競爭力重塑的鏡子。 成都尼依格羅酒店的十周年慶典,表面上是一場標準的高端品牌公關活動,但細看之下,卻映照出成都這座城市的成長野心與階段性成功。十年前,當九龍倉在這里押下重注時,不少國際酒店集團對「投資成都」這個念頭仍充滿狐疑——畢竟,那時的成都,在很多外資眼中,不過是個「二線城市」的代名詞。然而今天,成都IFS已成為西南地區的經濟地標,而尼依格羅則從無到有,打造出一個能與國際一線品牌分庭抗禮的本土奢華酒店品牌。 與酒店的總經理羅卡森(Robert Cousin)交流得知,今年入住率接近九成,且南韓、日本、東南亞旅客直航班次增加,帶動國際客源明顯回暖。這些數字固然漂亮,但真正值得玩味的,是成都如何在十年間,從一個內陸城市,蛻變為全球資本和消費市場競逐的新戰場。 成都不只是熊貓與火鍋 當然,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成都在文化與經濟上的雙重突破。從夜遊錦江到參觀熊貓基地,從寬窄巷子的市井繁華到「哪吒出海」的文化輸出,每一步都在告訴你:這座城市不只是靠可愛的熊貓和麻辣火鍋吸引眼球,而是以文化創意、數字經濟和對外開放為引擎,重新定義了「新一線城市」的內涵。 根據成都市投資促進局數據,2025年第一季,成都新設外資企業147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資6.38億美元,年增幅高達74%。這可不是單靠一隻大熊貓或一鍋火鍋就能堆出來的數字。背後,是一整套城市級的招商引資體系,從冷鏈物流到航空產業,從數字文創到現代服務業,成都正試圖在「去地產化」的中國新經濟版圖中,搶佔一席之地。 而這一切的背後,是成都對「消費升級」這個命題的深刻理解。不同於東部沿海城市那種粗放式的購物中心遍地開花,成都更像是精心打磨了一塊塊消費場景的拼圖——IFS的巨型熊貓雕塑、春熙路的潮流地標,乃至連街邊小吃攤都極力營造品牌感和體驗感,無一不在針對年輕人、國際遊客和新中產階層的消費偏好量身訂製。 消費回暖,還是幻影? 根據最新報告,中國2025年第一季零售銷售年增4.6%,比上季略有加速,服務消費更是領先商品消費增長。但必須冷靜指出,這場所謂的「消費回暖」,更像是一次結構性的重新洗牌,而非全面的牛市狂歡。 今天的中國消費者,不再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那群一窩蜂湧向LV專櫃、搶購iPhone的暴發戶。他們變得謹慎、分裂且高度理性。在成都這樣的城市,這種變化尤為明顯:一方面,IFS里的高端店鋪依然人流如潮,連卡佛、Prada門庭若市;另一方面,街頭巷尾,平價咖啡連鎖、折扣電商店鋪也同樣人頭攢動。消費的兩極分化,已成為新常態。 這種「分層消費」現象,正是中國消費市場的縮影。高端消費仍有支撐,但中低端市場則是激烈內卷,零售品牌要麼向上打品牌溢價,要麼向下打價格戰,沒有中間地帶。成都的消費景象,正好印證了這點:從高端酒店晚宴到夜市地攤經濟,表面繁榮,其實是不同層級消費群體在各自為戰。 熊貓經濟與文創的雙引擎 成都的另一張王牌,無疑是文化輸出。從「熊貓經濟」到《哪吒之魔童鬧海》席捲全球票房第五,成都似乎一夜之間,從火鍋之都變身為文創之城。 熊貓IP的成功,固然令人佩服。據統計,2024年僅成都大熊貓基地就接待超過1,220萬人次,熊貓文創銷售額突破2.1億元人民幣。熊貓玩偶、熊貓美食、熊貓潮牌,萬物皆可熊貓——這種全民IP的打造能力,放眼全球,恐怕也只有米老鼠和Hello Kitty可以相提並論。 但文化輸出真正考驗的,不是「萌」的濃度,而是可持續的創新力。熊貓可以賣十年,但能賣五十年嗎?成都顯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將目光投向更高端的數字文創產業:動畫、遊戲、數字藝術、IP孵化。 《哪吒》成功後,成都高新區迅速崛起為中國(成都)網絡視聽產業基地,聚集了6,000多家數字文創企業。政府不再單靠補貼撒錢,而是以「非標人才」政策、產業鏈整合、資金對接為抓手,試圖打造一個類似加州矽谷式的創意生態。 這種策略無疑是正確的。但問題在於,真正能撐起全球文創版圖的,從來不是地價便宜、補貼豐厚的園區,而是源源不絕的原創力與全球話語權。成都目前的文創產品,大多仍停留在「內循環」市場,要真正走向國際,挑戰迪士尼、Netflix,仍是任重道遠。 城市競爭的下一場戰役 誠然,成都在過去十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未來的挑戰,絕不會比過去小。隨著國內消費市場從「反彈」進入「重建」期,城市之間的競爭也將進入深水區。 首先是內捲問題。當全國各地都在高舉「數字文創」、「國際消費中心」的旗幟時,成都如何避免淪為另一個千篇一律的模仿者?其次是人才問題。即便成都吸引了80萬各類人才,但在AI時代,真正能引領產業升級的頂尖創意與技術人才,仍然是稀缺資源。一座城市的未來,不是靠堆砌辦公樓和商場,而是靠能否持續吸引最聰明的大腦留下來。 最終,還是消費者本身的問題。中國家庭的高儲蓄率、對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感,以及巨額房貸壓力,注定了未來消費不可能重現過去那種瘋狂擴張。消費升級將是結構性的、分層的,而不是普惠式的繁榮。 成都這座城市,過去十年走得漂亮。但未來十年,如何從「流量經濟」過渡到「質量經濟」,從「熊貓IP」轉向「文化生態」,從「消費引力場」蛻變為「創新策源地」,才是真正的大考。 再宏觀一點來看,成都的故事,不是孤例,也可以說是中國經濟轉型困境的縮影。 過去四十年,中國靠出口、投資、地產三駕馬車迅猛發展。但今天,這三駕馬車都顯現疲態:出口受制於全球去風險化,投資回報率下降,地產泡沫破裂。唯一能倚賴的,就是內需與消費。 問題是,內需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需要穩定的收入增長,合理的社會保障,公平的教育與醫療體系,以及對未來的信心。而這正是當前中國經濟最薄弱的部分。 對中國整體而言,成都式繁榮提供了一個警示:如果經濟轉型不能成功,如果內需無法真正崛起,那麼即使有再多的熊貓,再多的消費券,也無法挽救增長的頹勢。 破繭成蝶,還是空中樓閣?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答案,將在無數個「成都」的抉擇中,逐步揭曉。
2025-04-17 美國總統特朗普於4月2日公布對全球156個國家加徵「對等關稅」,當中對中國加徵額外34%關稅,中國隨後於4月4日(清明節假期)以同等幅度(34%)反制美國,並且限制稀土等商品的出口。特朗普又再報復於4月9日起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額外84%的關稅(威脅報復50% + 對等關稅 34%) ,意味著中國所有商品都將被徵收至少104%的關稅(84% + 原本的20%)。中國無懼美國,又再重鎚反擊,對美國進口商品關稅由34%提高至84%,並制裁18間美企。 中美關稅戰持續升級、人民幣匯價急插水,雖然離岸人民幣(CNH)於上周二(8日)貶值低見7.42899創歷史新低,但「國家隊」出手增持A股、國企央企相繼加大回購計劃,加上傳出中國領導人開會討論提振國內消費及支持資本市場措施,人民幣匯價於上周三(9日)開始急彈,中港股市回升,恆指跌至低見19,260點,「向下假穿」250天線後,大陽燭回升收報20,264點,技術上明顯有企穩跡象。 美元通常被視為避險貨幣,但意外地,自從4月2日美國公布開徵「對等關稅」後,不但美股及美匯急插,市場開始擔心關稅便被美國視為解決美國沉重債務的方法,投資者加速逃離美元資產,轉而流向其他避險資產,黃金、日圓、瑞士法郎及歐羅均受惠上升。美國國債亦於上周一(7日)開始被拋售,美國長短債息飆升,嚴重打擊特朗普希望透過減息還債的如意算盤,嚇得特朗普在上周三(9日)實施「對等關稅」後不足24小時內便轉軑叫停,暫緩中國以外大部分國家徵收「對等關稅」90日。美國道指急飆近3,000點,帶動環球股市於上周四(10日)出現反彈,中港兩地股市雖跟隨外圍造好,但特朗普集中火力對付中國,把中國關稅調高至125%,而且即時生效,恆指飆升947點後,便於21,211點高位出現沽售壓力,最終只能升417點(2%),升幅跑輸亞洲主要股市。 美國3月份通脹出乎意料放緩,減息機會進一步下跌,加上白宮官員澄清,連同之前因芬太尼為由施加的20%稅率,對中國最新關稅實際增至145%,並再次提高中港小額包裹關稅,由90%加至120%,美股上周四(10日)晚急插逾千點,但中港股市坑跌能力比想像之中強,恆指上周五(11日)跌逾200點後,在美元捱沽、 人仔反彈,及國家隊全力護盤下,倒升234點,逼近21,000關。 美國對華關稅提高至145%,中國終極反制,於上周六(12日)將美國關稅增至125%並稱不再理會美國進一步加稅。可能因為美國經濟衰退憂慮加劇,美匯失守100關口、美債繼續遭到拋售,特朗普在上周六(12日)晚上突然宣布,豁免入口美國的智能電話、手提電腦、晶片、電腦處理器和記憶體,以及用於製造半導體的機器之「對等關稅」。 美國意外宣布豁免部分電子產品關稅(包括來自中國貨品),中港股市本周一(14日)續升並且跑贏亞洲其他主要股市,但特朗普其後預告將有針對半導體、晶片及藥品等的「關稅措施」,並且強調豁免電子產品「對等關稅」並非「放生」中國,中國相關電子產品仍需繳納現有的20%「芬太尼關稅」,恆指本周二(15日)於21,603見頂回落,並且在美國白宮文件顯示中國貨面臨最高245%關稅及美國政府限制英偉達(美:NVDA)向中國出售的「降級版」H20芯片的壞消息拖累下,於本周三(16日)跌至低見20,868點,收挫409點,終止6連升勢。 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下,連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亦表示可能導致美國暫時性通脹上升,令央行貨幣政策陷入兩難困境。美國道指本周三(16日)晚急挫近700點,惟人行展開2455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加上彭博傳出中國願意與美國展開談話,但前提是美方要展現出「對中國的尊重」,中港股市於本周四(16日)早上不跌反升,恆指曾升至高見21,417點。 技術上,恆指自從上周三(9日)「向下假穿」250天線後,明顯有企穩跡象,在美匯弱勢、國家護盤及政策憧憬下,港股逐步演變成反覆向上格局,恆指短期支持已回升至本周三(16日)低位20,868點。策略上,傾向在恆指21,200至21,400點附近,小注Long Call 4月份價外600點恆指期權。
2025-04-10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三(2日)晚美股收市後落實對所有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自上周六(5日)起向所有進口商品開徵10%基準關稅,對其他被認為對美國從事不公平貿易的國家計畫於本周三(9日)起被徵收「更高」關稅,當中包括歐盟20%、日本24%、南韓25%、印度26%、台灣32%、越南46%,而中國雖然表面上「對等關稅」是34%,但連同現有的20%關稅,美國對中國徵收的總關稅高達54%! 「對等關稅」力度遠大於市場預期,環球衰退風險上升,美股上周三(2日)晚盤後急插,拖累亞洲股市於上周四(3日)普遍回落,當中越南股市暴瀉6.7%、日經指數股亦急跌2.8%,恆指在北水流入下只跌352點(-1.5%),歐美股市普遍重挫,美國道指於上周四(3日)急插逾1,600點(-4%)。 港股上周五(4日)清明節假期休市,中國當日傍晚出手反制,不但宣布於4月10日起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徵收34%關稅,更同時制裁多間美企及對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美國衰退憂慮飆升,資金流入債市避險,美長債息回落,美股道指上周五(4日)晚急瀉逾2,200點(-5.5%),觸發本周一(7日)全球股災,日股大跌7.8%、限制沽空的台股亦跌9.7%、港股暴瀉13.2%失守兩萬關,恆指急插3021點創歷來最大單日點數跌幅,成交亦創新高增至逾6,200億。國家隊中央匯金出手救市,再次增持ETF,惟內地滬深300指數仍暴跌7%,創業板指更跌12.5%。 美國野蠻地實施「對等關稅」,中國強硬回應,連環重鎚還擊反制,美國三大指數恐慌性暴跌,自上周四(3日)起連續3日裂口低開後,於本周一(7日)晚曾經傳出美國關稅政策暫緩90天執行,刺激美股急彈,惟其後白宮否認傳聞,加上美國總統威脅再額外加徵中國50%關稅,美國道指再度回落,最多曾倒跌逾1,700點(-4.4%),低見36,611點。如以特朗普上周三(2日)公布「對等關稅」前的美股高位至本周一(7日)低位計,4日內道指跌13.6%、標指跌15.1%、納指跌16.1%。 特朗普威脅中國若不收回對美34%的報復關稅,將在4月9日起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額外84%的關稅(威脅報復50% + 對等關稅 34%) ,意味著中國所有商品都將被徵收至少104%的關稅(84% + 原本的20%)。雖然中美關稅戰持續升級、離岸人民幣匯價急插創歷史新低,但「國家隊」出手增持A股、國企央企相繼加大回購計劃,內地股市本周二(8日)回穩,港股在內需消費股和重磅科技股支持下,回升299點重上2萬大關,收報20,127點。 然而,美國本周三(9日)正式向多個地區實施「對等關稅」,市場恐慌情緒加劇,受到對沖基金拆倉、國債拍賣反應欠佳及市傳中國沽售美債報復等消息夾擊,美國10年債息曾飆至4.51厘水平,30年期債息亦一度衝破5厘關口。中國被加徵104%關稅,港股於本周三(9日) 裂口低開逾600點後,最多曾插867點,低見19,260點,惟「國家隊」繼續入場托市,加上傳出中國領導人開會討論提振國內消費及支持資本市場措施,恆指「向下假穿」250天線後,倒升136點,大陽燭收報20,264點。 美對華徵104%關稅後,中方隨即宣布多項措施反擊,包括對美國進口商品的加徵關稅稅率,由34%提高至84%,並制裁18間美企。眼見中國仍夠膽反擊,特朗普再針對中國提高關稅至125%,並對無採取報復的國家,暫緩關稅措施90天執行,消息刺激美股本周三(9日)晚急飆、道指爆升近3,000點,帶動港股本周四(10日)早上最多升947點,高見21,211點,惟中美關稅戰未見停火,恆指高位再度受壓。 筆者預期內地救市重招陸續有來,中港股市再大跌空間有限,恆指短期波幅大約在19,000點至21,000點區間上落,策略上傾向在港股急插時利用股票期權Short Put接貨策略撈底,買入一些受關稅影響較少而近日表現較理想的股票,例如海底撈(06862)、中芯國際(00981)及美團(03690)。恆指「陽燭」收市升穿本周四(10日)早上高位21,211點之前,切忌高追。
2025-04-10 狂人特朗普又再發揮狂妄本色,為本周的歷史冊上寫了重要一頁,原因是其上任後一直將「關稅」這話題玩弄於鼓掌之中,其自以為是的劣質行為已經令各國時刻要提高警覺,必要時亦要作出適當的反擊。 狂人本周更將行動升級,使出「對等關稅」措施,從而觸發全球股災。其中香港市場的投資者,在享受三天短周未假期後,仍處於樂而忘返之際,便要接受港股跌穿20,000點的厄運;恆指在本周一(即7日)一開市便下挫2,119點,然後越跌越有,反彈乏力,跌至昨日(9日)曾低見19,260點的兩個月低位,如與本年高位24,874點相比,足足蒸發了5,614點。從技術圖表來看,港股已掉入技術性熊市的苦況。港股本周更曾創下兩項毫不光彩的記錄,就是創下單日最大點數跌幅(3,021點),以及在大跌市當日(7日)主板成交增至6,20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打破去年10月8日港股在國慶假期後的6,207億元成交;但如將兩天對比,當然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獄」。 而藍籌股本周普遍急跌,個別藍籌股跌幅驚人,尤其是關稅敏感股藥明生物(02269)、聯想集團(00992)、比亞迪電子(00285)、吉利汽車(00175)等;一向穩健的公用股中電控股(00002)及電能實業(00006)已是表現最好兩隻藍籌。 美國總統特朗普多次使出關稅等不平等措施,肯定令全球主要股票市場瞬間掉進熊市,由於來得異常急速,相信亦已令走得不容易的全球經濟復甦之路變得更艱苦,通脹勢必加劇;而被視為關稅戰的頭號目標對象中國,當然慘被牽連,令本已陷於苦戰的內地A股市場更是雪上加霜,滬綜指更創下5年來最大單日跌幅,深證成份指數亦見去年9月以來新低。就連去年強勢的亞洲代表日經指數,連31,000點也曾一度失守,低見30,792點,創2023年10月以來新低,亞洲股市可謂全軍覆沒。 談回是次全球股災的罪魁禍首美國總統特朗普所管治的美國,此次關稅措施能否將病入膏肓的美國經濟強行挽救出來就暫未見其利,但在股票市場則先見其害,道指曾一度跌穿38,000點,而深受投資者歡迎的納指亦已跌穿18,000點,雙方均已重返2023年12月水平。 最壞的是,美國「聰明錢」指數顯示,有資金正慌忙逃出美股市場;又據摩通報告,全球避險基金及槓桿ETF於上周五(4日)拋售逾400億美元股票,目標在未來數個交易日再出售250億至3,000億美元股票,原因是急於平倉減低風險;另槓桿ETF亦有230億美元資金等待沽售,上述數據均顯示沽售對象大部分均屬科技股。美股暴跌致使美國本土經濟變得滿目瘡痍,各界均認為美國經濟轉陷衰退的風險急增。可見今次狂人特朗普的關稅制裁措施,使出的是「七傷拳」,完全是損人不利己行為,令人費解。 筆者認為,中國在狂人特朗普胡作非為後,中央匯金立即作出反應,出手托市,增持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更指出未來亦會持續增持,望能維穩資本市場;而中方昨日(即9日)亦宣佈,將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從34%提高至84%。但上述救市及反制裁措施,暫時看來對中港兩地股市未有產生大幅的「效應」。 雖然市場也屢次傳出中美或將就貿易衝突重啟談判,令北水昨日流入355.86億元,較星期二(即8日)增加50.58%,可惜消息暫也是「只聞樓梯響」,完全沒有下文。至於跌至低殘的美股,市場更一度傳出一些未經證實的消息,令美股曾作出大幅反彈過千點的美好光景,可惜到最後亦只是「謠傳」,令美股再次掉進萬丈深淵。由此可見,市場上每天均是「流言滿天飛」,投資者不能盡信,不要胡亂相信未經證實的消息入市。由於全球股票市場經歷「黑色星期一」的股災後,相信已經元氣大傷,現正處於「養傷」階段,建議投資者等待「真正」的好消息出台後,才部署入市策略。假設港股有轉勢跡象,港交所(00388)往往也會先行一步,投資者可以多加留意。
2025-04-07 地緣政治這場老戲再次上演,只是這回的道具換成了關稅。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始人、「鱷王」達里奧(Ray Dalio)的最新評論形容,這是一場貨幣與貿易的冷戰預演。他指出,美國最新的關稅政策既可能讓本國陷入滯脹(Stagflation),也會讓被制裁國家迎來通縮與衰退的雙重奏。這聽起來像是經濟版的《互相傷害吧》,但事實上,這或許正是大國博弈的新常態。 關稅,本質上是政府對經濟施加的「肌肉記憶」。它不是為了效率,而是為了生存。達里奧沒有拐彎抹角地說明:這是一場關於資本、信任與霸權的鬥爭。關稅既是國家財政的補丁,也是對全球供應鏈的警告。貿易自由的黃金時代,似乎正走向尾聲。 從第一層意義來看,關稅帶來的影響明確又殘酷:價格上漲、效率下降、生產成本上升。對美國而言,這意味著進口商品變貴,通膨壓力上升;對出口國尤其是中國而言,需求下滑,工廠閒置,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劇。這樣的劇本在歷史上早已演過,只是這次的主角換了人,觀眾卻依然買單。 然而更有趣的是第二層效應。關稅只是開端,真正決定劇情走向的是各國政策回應。中國可能會選擇讓人民幣升值,以換取部分關稅減免,這對出口導向型經濟體而言,其實是雙輸的賭局。升值意味著出口競爭力下滑,但若不升值,貿易談判桌上就少了籌碼。這就像與賭場對賭,你知道莊家會贏,但還是得上桌。 貨幣政策則成為壓力鍋的排氣閥。美國若面臨滯脹,聯準會將陷入兩難:升息對抗通脹,卻壓制經濟;降息刺激經濟,卻可能讓美元再度成為全球資產泡沫的燃料。中國若面臨通縮與資本外流壓力,則可能進一步寬鬆貨幣與財政政策,讓債務雪球越滾越大。但別忘了,這些都是為了延命,不是解方。 達里奧一再提醒,我們正處於全球經濟秩序重組的風口浪尖。他所謂的「生產、貿易與資本失衡」實際上是對現有體系的判決書。美國透支其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特權,讓美元成為世界的避風港,也成為世界的問題源。這不僅創造了對美國債務的人為需求,也讓美國可以用紙鈔換他國的真實資源。這種局面若在牌桌上,大概早就被其他玩家聯合踢出場了。 在這場看似經濟、實則政治的博弈中,投資人只能自求多福。達里奧提醒:投資組合必須在資產類別與地區間達到低相關性配置,也就是老生常談的風險對沖。但在一個所有資產都可能因地緣風險同步波動的世界里,這種建議聽起來更像是心理安慰,而非策略指引。 關稅是稅收政策?是戰略武器?還是對自由貿易最後的悼詞?也許三者皆是。達里奧的觀察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全球經濟秩序正在碎裂的裂痕。只是這面鏡子已經不再平整,而是變形的哈哈鏡——你看到的現實,總是比真實更荒誕。 歡迎來到新的經濟大周期。在這里,數據會說話,但語言是政治;市場會波動,但驅動力是信任;資本會流動,但方向是地緣。這不是一場普通的周期輪替,而是一場文明級的重啟。
 
 評語
2024-10-07 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重點監測的50種大宗商品中,本月價錢與上月相比,14種(28%)大宗商品價錢上揚,36種(72%)大宗商品價錢下滑;截至9月30日,有42種大宗商品價錢高於月內低位。本月漲幅前三的大宗商品為天然氣、氧化鐠釹和天然橡膠,環比分別上揚10.3%、9.4%和6.2%;跌幅前三的為玻璃、PTA(精對苯二甲酸)和焦炭,環比分別下滑12.6%、11.4%和9.3%。
 
2024-10-14 這一新規已生效。搜索進入商品頁面,瀏覽發現商品主圖上已經不再有單獨的價錢,部分商品僅標注商品在活動期間的折扣力度、贈品福利等。除了調低消費價錢誤導,少了原先那些占據視覺中心的「疲軟癬式的價錢廣告」,商品本身的展示反而更為突出了。
 
 
 最大升/跌項目 顯示所有圖表 
 
 指數/價格
名稱 最後更新 指數/價格 變動 變動 %
倫敦黃金 12-15 2032.3  13.8  0.67%
≫更多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