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
Last reply time |
Nickname |
Content |
iBond |
2022-04-25T10:44 |
財經茄呢啡 |
零售綠債發行額原本為60億港元,陳茂波解釋,今次的發行額是把上個財政年度(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底)暫時押後發行的60億港元,與本財政年度(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底)的新額度合並處理,也在時間上預留較大彈性,供稍後發行IBOND及銀色債券。 |
iBond |
2022-04-25T10:44 |
財經茄呢啡 |
對比IBOND及銀色債券,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較早時稱,IBOND是營運政府的債券計劃,目的是發展債券市場。至於綠債則重要讓政府使用,用於有幫推動可持續發展發環境效益項目。不過若用銀色債券作比較,其年息率為3.50%,惟則限於60歲以上的合資格認購年齡。 |
iBond |
2022-04-25T10:44 |
財經茄呢啡 |
綠色債券的派發機制與過往的通脹掛鉤債券相同,盡可能滿足小額投資者的申請。同一時間此次加大後的150億港元目標發行額亦與IBOND近年的目標發行額相同,去年6月的第八批IBOND約70萬人認購,認購金額相當於目標發行額3.6倍,政府當時因應認購反應,將最終發行額加至200億港元上限,大部份申請都獲分派上限3手。 |
iBond |
2022-04-25T10:44 |
財經茄呢啡 |
政府首次發行綠色零售債券,將於明天(26日)開始接受認購,鑒於去年推出新一批通脹掛鉤債券吸引大量市民追捧,認購反應破歷來紀錄,多間銀行及券商紛推出優惠吸引投資者開戶認購,豁免多項認購費用幾乎已成基本。不過,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相信,由於重新步入加息周期,零售綠債保底息率雖加至2.5厘,但市面已有不少產品息率可比,預估今次認購反應或不及去年IBOND。 |
iBond |
2022-04-18T10:51 |
財經茄呢啡 |
零售綠債發行額原本為60億港元,陳茂波解釋,今次的發行額是把上個財政年度(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底)暫時押後發行的60億港元,與本財政年度(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底)的新額度合並處理,也在時間上預留較大彈性,供稍後發行IBOND及銀色債券。 |
iBond |
2022-04-18T10:51 |
財經茄呢啡 |
香港政府發行零售綠債,將於4月26日起接受認購,每手入場費1萬元。對於一眾投資者而言,零售綠債認購策略應如何部署?保底息2.5厘、跟IBOND一樣喻為另類派錢,預料潛在收益有多少?《香港財經時報》訪問專家作詳細分析。 |
iBond |
2022-04-18T10:51 |
財經茄呢啡 |
今次綠色零售債券發行額增長至150億元,規模與通脹掛鉤債券相同,預料認購反應會與IBOND相若。他預料今次認購人數約70萬人,料每人可獲2至3手,建議有意參與的市民認購3手,若資產充裕可嘗試4手。 |
iBond |
2022-04-18T10:51 |
財經茄呢啡 |
對比IBOND及銀色債券,IBOND的息率跟零售綠債相若,在港交所掛牌,可在二手市場買賣,不過IBOND的發行額為200億元,較綠債為多,許正宇則解釋是之綠債為首推的新事物,以讓市民對綠色經濟的認識,故以穩步作開始,並於日後再視反應作下一步。 |
iBond |
2022-04-04T10:49 |
財經茄呢啡 |
政府於2011年開始發行IBOND,每年發行100億。IBOND在2011年首次發行時有逾15萬人認購,到2016年時參與人數提升至逾50萬人,六年間累計的發行總額為600億港元,且IBOND的利息收益相對穩定。 |
iBond |
2022-01-10T10:43 |
財經茄呢啡 |
6月24日,港股是日焦點,將聚焦香港特區政府新一批通脹掛鉤債券首日掛牌。是次IBOND共獲70.9萬人認購,涉及金額539.5億港元,兩者均創歷年新高。昨天市場暗盤價約為103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