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
Last reply time |
Nickname |
Content |
HK Banks |
2024-10-12T11:52 |
財經茄呢啡 |
金管局及香港銀行公會(銀行公會)全力支撐由廉政公署推出的《銀行業誠信約章》(《誠信約章》),並於9日聯同廉政公署攜手合辦《誠信約章》開啟禮。30間銀行的管理層出席是次開啟禮,涵蓋香港重要零售銀行和私人財富管理銀行,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和私人財富管理公會的代表亦有出席是次活動。 |
HK Banks |
2024-10-12T11:52 |
財經茄呢啡 |
歐元兌港元匯價 | 歐元匯價每日更新|自俄烏沖突發生,歐元匯價持續位於低位,歐元走勢亦可能會持續下降。不少人定期留意歐元兌港元匯價,趁低增持歐元准備出發去歐游。香港各大銀行及找換店的歐羅/歐元匯價都不同,想計價計到最抵,記住留意每日最新歐羅兌換港元匯價,當中包括中銀、匯豐銀行、東亞銀行及各大小找換店。准備出發到歐洲旅游的港人可留意,把握唱歐元最佳時機。 |
HK Banks |
2024-10-09T11:53 |
財經茄呢啡 |
至於減息對香港商業房地產行業影響,林慧虹認為,減息周期開始,經濟活動會改善,但由於CRE過度供給,認為市場需時吸收,故整個CRE行業仍會疲軟一段時間。被問外界近期重提匯豐截至6月底在香港的CRE貸款減值32億美元,她重申,從匯豐已發布的中期業績顯示,該行已很謹慎做撥備,許多被列特定分類的貸款者依然存在支付利息。她指金管局很謹慎監管銀行業,而她對於香港銀行監管房地產業資金質素有信心。 |
HK Banks |
2024-10-08T11:51 |
財經茄呢啡 |
至於減息對香港商業房地產行業影響,林慧虹認為,減息周期開始,經濟活動會改善,但由於CRE過度供給,認為市場需時吸收,故整個CRE行業仍會牛皮一段時間。被問外界近期重提匯豐截至6月底在香港的CRE貸款減值32億美元,她重申,從匯豐已發布的中期業績顯示,該行已很謹慎做撥備,許多被列特定分類的貸款者仍然存在支付利息。她指金管局很謹慎監管銀行業,而她對於香港銀行監管房地產業資金質素有信心。 |
HK Banks |
2024-10-08T11:51 |
財經茄呢啡 |
中銀香港手機銀行「碳.生活」專區內的碳足跡追蹤功能,全面開放予所有客戶,成為本港首家提供碳足跡追蹤功能銀行。中銀香港個人金融與財富管理業務數字化總監李濱指,截至9月,該行年輕客戶有超過九成半交易經電子渠道辦理,而使用手機銀行的年輕客戶數目亦按年增加近兩成。 |
HK Banks |
2024-10-07T11:49 |
財經茄呢啡 |
◎匯豐銀行、中銀香港、渣打銀行、恆生銀行等均宣布降低貸款息口,普遍都將最優惠貸款息口從此前的5.875%降低至5.625%。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李達志對外指出,整體而言,當美息降低,在聯匯制度下,香港本地市場息口有下挫的空間,對經濟會有正面影響。 |
HK Banks |
2024-10-07T11:49 |
財經茄呢啡 |
智通財經APP獲悉,匯豐、中銀先後推出定息按揭計劃,鎖息年期最長5年,定按息口介乎3.15%至3.35%,比市場現有按息水平3.875%,低0.525%至0.725%。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認為,香港銀行在減息周期開始即先後推出定按計劃,有利銀行穩定未來利息收入,認為不會引發按息減息戰,因為現時銀行資產成本仍高於以往。而由於涉及計算及行政工作多,預估未必有太多銀行推出定按計劃。 |
HK Banks |
2024-10-07T11:49 |
財經茄呢啡 |
最優惠息口在香港來說,重要分為兩種,它們分別是:大P 和細P。這兩者的息口均不一樣,且由銀行自行決定采用哪一種。截至2024年9月20日,大 P 的息口會為6.125%,大部分重要的銀行都會采用此息口;而細 P 的息口則為5.625%,重要由匯豐銀行、中銀香港和恆生銀行所使用。 |
HK Banks |
2024-10-05T11:56 |
財經茄呢啡 |
財聯社10月3日電,香港金融管理局與卡塔爾中央銀行於10月3日(多哈時間)在多哈舉行雙邊會議,強化兩地金融服務領域的合作。會議期間,香港金管局與卡塔爾央行討論多項合作計劃,以強化在金融基建范疇的合作,並就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可持續金融、債券市場發展、數碼資金及人才培育進行經驗分享。香港金管局指出,期望與卡塔爾央行緊密合作,促進兩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及進一步交流。 |
HK Banks |
2024-10-05T11:56 |
財經茄呢啡 |
國慶假期內地休市,港股暴漲,內地投資者也跑步入場。「聽說有人打飛的來香港開證券賬戶!」一位香港保險代理人指出,十一期間銀行保險開戶需求旺盛,到銀行預約開戶一號難求。香港銀行辦理業務通常需先在線上預約,「提前約好就不用到現場排隊,關鍵是約不上,沒號!」她指出。涉及港股匯豐控股、中銀香港、恆生銀行、渣打集團、大新銀行集團、友邦保險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