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s |
Last reply time |
Nickname |
Content |
China Banks |
2023-07-26T11:52 |
財經茄呢啡 |
摩根大通發表研究報告指,由於新的資本管控將有利於國有銀行,預測2023-2025年內銀股的股息將維持穩定,相信銀行有激烈的動機將股息率維持在現時水平,而部分銀行或會釋放過剩的撥備,以維持每股利潤穩定,其不良貸款率仍將大幅高於130%的最低要求。摩通亦睇好高回報銀行,尤其是在A股市場,在市場息口下挫的情況下,投資者對高回報股票的偏好上揚。 |
China Banks |
2023-07-22T11:50 |
財經茄呢啡 |
美國去年3月展開加息周期,香港利率水平亦持續上漲,利好本地銀行息差,惟有關板塊年初至今跑輸大市,其中散戶「愛股」中銀香港年內股價累挫13.9%,周五收報23.25元。表現強差人意,專家歸究三大原因,表示中銀香港現價近6厘息「唔高都唔低」,反建議較高息的匯控及內銀股。 |
China Banks |
2023-07-19T11:53 |
財經茄呢啡 |
GS)早前發表報告,調降多只內銀股評級及目標價。《彭博》引述消息人士報道,國家金融管控局曾與國內幾間最大銀行進行了溝通,要求他們對該報告作出適當的回應。報道指,管控機構對銀行的要求反映,隨著內地經濟放緩,北京對負面市場評論的敏感度日漸增長。 |
China Banks |
2023-07-19T11:53 |
財經茄呢啡 |
高盛在今個月初發表報告,指地方債務風險及信貸投資組合損失加大下,將影響銀行淨利息收入,將5只內銀股評級降至「沽售」,其中工行目標價被大削3成。高盛在發表報告後再重申,並沒有假設地方政府債務違約,相反相信地方債風險可控,而報告調整對個別銀行的評級,並非唱空中國銀行業,亦沒有渲染悲觀心理。 |
China Banks |
2023-07-19T11:53 |
財經茄呢啡 |
考慮到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以及房地產行業為銀行帶來額外信貸損失,料內銀利潤增加受壓。當股息、資本及撥備三者無法平衡時,銀行會優先考慮資本及風險緩沖,因而放棄股息水平目標,預料內銀在2023至2025年內削減派息風險增加,調降工行及農行的評級至「沽出」。 |
China Banks |
2023-07-19T11:53 |
財經茄呢啡 |
高盛本月初發表多達100頁的報告,指內銀面臨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潛在損失可能削弱利潤增加,損害資本積累,進而影響股息支付水平。負面評價使得內銀股遭受重創,截至周二,彭博資訊的銀行股指數從今年5月的高點下降14%,市值縮水780億美元。 |
China Banks |
2023-07-19T11:53 |
財經茄呢啡 |
美國去年3月展開加息周期,香港利率水平亦持續上揚,利好本地銀行息差,惟有關板塊年初至今跑輸大市,其中散戶「愛股」中銀香港年內股價累挫13.9%,周五收報23.25元。表現強差人意,專家歸究三大原因,認為中銀香港現價近6厘息「唔高都唔低」,反建議較高息的匯控及內銀股。 |
China Banks |
2023-07-05T12:02 |
財經茄呢啡 |
穩經濟增加已成當局首要任務,單計今年的預算報告已提供4.52萬億元新增地方債額度,專家預料剩余約1.78萬億元新增債券基本能在第三季完成發行,並須加強管控提高債券資產使用效率。不同地方政府以債冚債的化險能力尚有待揭曉,但內銀貸款償還期一旦拖長,變相即時加大借貸成本,故不少內銀早前已紛紛調低存款息口「自救」,而銀行客戶亦隨即轉投銀行理財,特別是固定回報類理財產品。 |
China Banks |
2023-07-05T12:02 |
財經茄呢啡 |
由7月4日起接連數日將有7只內銀股相繼除淨,整合該7只港股包括建設銀行、招商、農銀等,連同如今股息率以及專家意見,為讀者們列出最佳內銀股投資策略!接下來介紹6只股中,有4只息率更達8厘,專家有什麼推介?一文詳細講解。 |
China Banks |
2023-07-04T12:03 |
財經茄呢啡 |
在恆指及國指成分股中,共有7只內銀股,分別為建行 、中行 、工行 、農行 、交行 、招行 及郵儲行 。多年來7大行以穩定的業績以及高股息的往績,吸引偏好收息的投資者垂青。7大內銀股中,普遍有約8厘高息,投資者可趁現時內銀股股價由5月高位回調,選擇賣入自己的心水內銀股,即可等收高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