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
时间 |
内容 |
标签 |
汪敦敬 |
2022-01-26T22:45 |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楼市趋势令人迷惑及关注!的确,第五波疫情令本来在新年前的楼价微调阶段整顿得更深及更持久,但因为楼价及购买力结构没有改变的关系。 |
|
汪敦敬 |
2022-01-19T22:14 |
继续分享2022年笔者对楼市的十大忠告: (6)楼价颠覆不定下强势上升。 |
|
汪敦敬 |
2022-01-12T21:32 |
今年是笔者连续第15年为新一年撰写楼市忠告: (1)东升西降。过去十多年掌握“西去东来”大势是投资准确性的关键,我认为要面对的现实是局面已进入“东升西降”的阶段。 |
|
汪敦敬 |
2022-01-05T22:01 |
新一届立法会选举结果尘埃落定,我认为本届议员任重道远,市民都想他们提高政府施政效率,事实上港府尤其是在房屋供应上的龟速效率,因为积习太深,并非特首一个人就可以解决到。 |
|
汪敦敬 |
2021-12-30T14:47 |
汇丰银行日前举行“汇丰营商新动力”奖励计划颁奖典礼,笔者公司获得银奖(可持续发展目标两大类别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这个奖项是发展里程碑,有关颁奖典礼被视为香港重整企业文化工程。 |
汇丰控股 |
汪敦敬 |
2021-12-23T11:12 |
新世界发展(017)宣布推出“新世界资助房屋”,用社企公司去兴建房屋,从公众利益角度,这个做法是值得欣赏!作为市民,当然希望在内地的“共同富裕”新世代下。 |
|
汪敦敬 |
2021-12-15T22:37 |
笔者一直支持政府造地!支持的方式包括提出建议,亦提出批评!作为专业地产代理,我们是市场证人!一直都将我们理解到的市场向政府反映及提出建议,二十多年来也是凭文章、意见书给予意见及建议。 |
地产 , 地产 |
汪敦敬 |
2021-12-08T22:41 |
北部都会区成功地令香港的房屋问题出现了曙光,这是在中央关心香港草根居民的居住权利下,香港政府筹划的一个重要计划。 |
|
汪敦敬 |
2021-12-01T22:18 |
现在市场的情况我认为是“贫富悬殊下的平行时空”!因为各板块的购买力/供求情况都不对等的情形之下,会有各自不同的反应和不对等的结果! 结果是很诚实,香港。 |
|
汪敦敬 |
2021-11-24T22:53 |
发展局长黄伟纶曾指:“在未来私人住宅用地在推出卖地时,会考虑订下最细面积限制或条款,如将最细面积定为200方尺,希望香港人能够住大一点。”我认为这方向是配合到市场需要的,但仍欠完整的计划。 |
|
汪敦敬 |
2021-11-17T22:30 |
在中央全面就新中国的长远福祉,为市场作重新规划及分享下,很多人竟担忧“共同富裕”或一些对个别行业和企业的调整,会影响投资甚至在香港的财富,笔者本业是地产代理,闻说内地地产中介业也是调整对象之一。 |
地产 , 地产 |
汪敦敬 |
2021-11-10T22:46 |
有fans问:“汪总,有个问题想请教下你。我发觉依家“一手新楼”同“1至5年楼龄半新二手楼”跑赢晒大市,同“十几至卅几年楼龄二手楼”比较差价非常大。 |
|
汪敦敬 |
2021-11-03T22:37 |
笔者认为面对新时势,地产代理必须增值! 刚好地产代理监管局举办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系列——《“桥”王教你做代理》”讲座,邀请前地监局主席梁永祥演讲。 |
地产 , 地产 |
汪敦敬 |
2021-10-27T22:37 |
香港人终于知道自己很需要物业了! 尊敬的董建华病倒了,他不是政客出身!所以在他当特首时经常吃亏!被其他政客及传媒欺负。 |
|
汪敦敬 |
2021-10-20T23:22 |
执笔当天,特首林郑月娥公布了最新一份的“施政报告”,就中央近期对香港房屋问题的加倍关注下,其实我的体会是无论发展商、舆论都准备好了“变天”!想买楼的市民因为全面观望中,所以市场成交也大幅减少。 |
|
汪敦敬 |
2021-10-06T22:31 |
大量增加房屋供应会令楼价大跌?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人们必须修正这误区。 我同意增加供应的确可以减少发展商产生暴利的机会,亦有机会令到楼价出现短期的微调及之后上升有序。 |
|
汪敦敬 |
2021-09-29T22:55 |
许多人担忧“共同富裕”对香港的影响,笔者却表示乐观,只要不是“养懒人”、“做又36不做又36”的福利主义,而是多劳多得地增加致富机会的平衡,我认为“共同富裕”是好事。 |
|
汪敦敬 |
2021-09-22T21:49 |
有人问我怕不怕“共同富裕”,或者中央的整顿政策会有香港版本稍后出现,我当然不怕!除了对中央的金融和行政决策有信心之外,香港中小企的生活根本就是面对着风吹雨打!在香港的政治上。 |
|
汪敦敬 |
2021-09-15T22:15 |
最近很多人就内地“共同富裕”、“限价令”而担心!我认为精于市场的中央政府,是深明香港“和而不同的美”的,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的利益或会受威胁,请不要过分看重自己,相信香港有资格被影响的人其实并不多。 |
|
汪敦敬 |
2021-09-08T22:51 |
长期的量化宽松令香港人正享受着低息的红利,量宽下大量资金存于银行,结果自然是减息,很多人都问我:“各国不断无限量印银纸,最终结果会是如何?”首先无限量宽会引起无限资产价格上升及不断减息。 |
|
汪敦敬 |
2021-09-01T22:41 |
国家“十四五”规划宣讲团早前来港,通过多场会议向各界介绍“十四五”规划纲要,这个深远影响香港人命运的规划,笔者是十分欢迎及感到鼓舞的,试由从商者或市场角度去评估有关改变。 |
|
汪敦敬 |
2021-08-18T21:47 |
很多人仍未弄清楚甚么是“财富效应”,其实在2009年出现的新常态经济后,“财富效应”有了新的变化与面貌,列举其中一个“财富效应”的例子:一个破顶价的细单位成交。 |
|
汪敦敬 |
2021-08-11T21:45 |
笔者曾经做了一些讨论财经楼市节目的主持,邀请了很多嘉宾去分享个人见地,而不同成功人士的秘诀都包括两个字——便是勤力!要成功当然要勤力,同样要买到一层好的单位其实也要勤力。 |
|
汪敦敬 |
2021-08-04T22:34 |
楼市数据是诚实,笔者经常运用楼市数据可以预先掌握市场的变化,但随着2009年之后量化宽松措施引起市场价升量跌的新常态,当成交愈来愈少的时候,传统楼市指数的统计方法面临考验。 |
|
汪敦敬 |
2021-07-28T22:55 |
很多人都会问笔者:“为何经常在静市时买楼?而且都是用破顶价!”事后都证明是买得对的! 其实买楼不一定要规限在“平价”的狭窄范围,如果你是第一次置业,当然笔者会建议轻身上路。 |
|
汪敦敬 |
2021-07-21T22:33 |
几十年前,即是笔者年轻的时候,投资市场已经开始流行“平均买入法”。“平均买入法”即是分多次买入,将买入价平均摊分至较稳健和安全的水平。 直到现在,在新常态的经济之下。 |
|
汪敦敬 |
2021-07-14T22:15 |
当市场变化不同的时候,逻辑都会有所改变,以前即是说最少10年前的投资市场是以资金泡沫作为主导,当时有个学问叫做“宁买当头起”,意指市场刚开始出现泡沫的时候就应该买入。 |
|
汪敦敬 |
2021-07-07T22:19 |
很有趣的问题,香港大约有190万个可售的住宅单位(包括公屋、居屋、私人住宅及村屋别墅等),这群业主当中大部份未必是投资高手,甚至有小部份是投资盲,但是他们的身家近年可以说是暴涨倍增。 |
|
汪敦敬 |
2021-06-29T23:07 |
首先重温笔者之前分享买楼的三个要诀: 第一个:量力而为; 第二个:最重要是买得到; 第三个:“追落后跟水流”。 |
|
汪敦敬 |
2021-06-23T23:06 |
上篇专栏分享了“平”盘一直在身边,只不过通常是事后才发觉。假设你已有决心去买楼,如何透过做足功课的情形之下去找到相对“平”的楼盘! 首先要明白市场结构是甚么,无论盘量多少。 |
|
汪敦敬 |
2021-06-16T22:13 |
不时有人讨论究竟如何可以买到“平”单位?所谓“平”货,其实在买家而言,技术层面上是有得追求。 今篇开始,笔者会在有关方面提供多点方案以供参考,不过我不是想教各位一些高级技术。 |
|
汪敦敬 |
2021-06-09T22:37 |
人口大迁徙不一定是坏事,未来香港将进入“一带一路”的高铁网络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小时生活圈,以上均是好的改变,但偏偏有关改变对大部分香港人而言相对陌生。 |
|
汪敦敬 |
2021-06-02T22:30 |
很多人认为楼价高,完全是因为供求问题,这个不容置疑,但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因素不可忽略,便是收入结构。 供应只是市场成交的一面,另一面则是购买力,香港的收入结构配合房屋政策。 |
|
汪敦敬 |
2021-05-26T22:44 |
环球正出现一个资金流动及聚散的新常态,当然国际资金流动原本是以西方为重心,近年开始逐渐趋向由东方为重心,这算得上是一个地壳变动。 |
资金流向 |
汪敦敬 |
2021-05-19T19:42 |
上一篇,笔者已预告了会分享CBD群(密集的中央商务区)这种新的经济模式,总理李克强已在第12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会着手规划“粤港澳大湾区”。 |
|
汪敦敬 |
2021-05-12T22:25 |
继续讨论环球经济新布局,当然要再说“一带一路”带来以陆权为主,海权、空权为副的新常态,以高铁为主的新经济与以往点对点海权为主的旧经济。笔者认为相比之下,以前海路为主体是一个旧的运输概念。 |
|
汪敦敬 |
2021-05-05T22:42 |
未来的经济有何改变?当资讯发达及全球一体化后,你会发觉很多宏观的经济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最细微的投资市场,各位一定要掌握清楚! 未来市场发展的质及结构性的改变。 |
|
汪敦敬 |
2021-04-28T22:45 |
继续分享内地模式的经济——“龙市”,如果以宏观的角度去看,“龙市”是透过宏观调控将传统自由经济的泡沫及早去除,因此会少了泡沫爆破前的高峰阶段及泡沫爆破后谷底。 |
|
汪敦敬 |
2021-04-21T21:30 |
2009年之后,很多年笔者以“先升后跌”或“先跌后升”去评估当年的楼市,因为评估一一兑现的关系,所以不少人惊讶其准确性,其实笔者只是根据“龙市”的市场逻辑去找到答案。 |
|
汪敦敬 |
2021-04-07T22:35 |
2009年金融海啸之后,各国进入量化宽松的新阶段,但亦加速了环球经济“西去东来”,内地经济模式愈来愈影响世界,市场不可以再以过去的牛市、熊市或经济周期等理论作为主要的逻辑。 |
|
汪敦敬 |
2021-03-30T23:02 |
很多时我们看“施政报告”会见到政府发布未来几年香港一手住宅物业供应量。 |
|
汪敦敬 |
2021-03-24T22:11 |
无论在香港投资或生活,大家都要明白一点就是香港逐渐国际化,很多人只是关注内地人增多,但笔者认为以这个角度去思考,其实在投资上是十分危险的! 事实上。 |
|
汪敦敬 |
2021-03-17T22:48 |
很多时普遍市民都会以经济周期来评估楼市,他们会认为楼市升了那么多年,但时至今日根据经济周期是时候要跌了。不过,有关说法在2009年金融海啸至今几乎完全不准确。 |
|
汪敦敬 |
2021-03-03T21:55 |
虽然投资铺位不算是笔者的擅长,但其实长期也有买入铺位,所指的铺位不是商场,而是指有门面对正大街的,才当是一个铺位。香港人口愈来愈多,铺位增加其实不断落后于人口增加,就供求角度而言。 |
|
汪敦敬 |
2021-02-17T22:13 |
新常态发展至今,很多人都问:楼价升了那么多?还有甚么物业是值得考虑去投资的?其中一类笔者也会买,而且认为很值得投资的,便是甲级写字楼。 |
|
汪敦敬 |
2021-02-10T18:45 |
2009年开始了环球量化宽松潮,也开始了全球的所谓资金泛滥,后来香港以楼市辣招去迎战。在楼市受控制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个新的常态,便是很少的购买力在很大的市场里面流动。 |
|
汪敦敬 |
2021-02-03T22:22 |
2008年金融海啸后,香港楼市并不难评估,问题是有否掌握关键!笔者经常说影响楼价升跌,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是货币,这点可以说是2009年后买楼投资的金石良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