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
時間 |
內容 |
標籤 |
林嘉麒 |
2024-01-25T22:41 |
中海油(00883)去年產油量多於原先目標,並預計今後三年產油量會持續上升。 元宇證券基金投資總監林嘉麒表示,中海油上季產油量,是去年最多的一個季度,或暗示公司在開採技術上取得突破,每桶油成本可望下降,加上2025年可能調高派息比率,看好股價前景。 |
中國海洋石油 |
姚浩然 |
2024-01-25T18:09 |
轉型做直播帶貨慨東方甄選(01797),上半年業績收入、商品成交金額(GMV)符合預期,但經調整純利低過預期,調整經營溢利率亦大跌,股價今日逆市急挫,係咪因為盈利能力同市場預期有明顯落差?依家持有東方甄選逾50%股權慨新東方(09901)會唔會受牽連? 亨達財富管理董事總經理姚浩然指,內地整體經濟增速較慢,所以GMV表現較慢係可以理解。東方甄選股價急挫,係由於總營收成本上升,其中,銷售及營銷開支激增146%,行政開支亦大升130%,Patrick預期,集團未來營運開支將會繼續增加。 對於持有東方甄選逾50%股權慨新東方,Patrick認為,兩者要分開睇,預期後者業務可持續增長,唔會受到牽連。 |
公司業績 , 公司業績 , 信達國際控股 , 東方甄選 |
植耀輝 |
2024-01-25T17:54 |
中央連環出招救市,中字頭股或中特估概念股昨日(24日)下午已經有反應,今日再有資金追入。中國聯通(00762)、中國移動(00941)、中國石油股份(00857)等表現相當突出。摩根士丹利更發表報告,話國企「黃金時代」開始,呢個講法有冇誇張之嫌?市場係咪憧憬國企股估值提升、做回購,同埋加大派息力度?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指,市場已經唔係第1次炒作中特估概念股,去年都炒過一輪,當時都有好多大行出過報告,睇好呢類包括聯通、中石油等A股都漲停板,炒作原因不外乎因為呢些股份基本面比較強,或派息能力好。 不過,Stanley話,呢些股份股價係短時間內抽升幅度驚人,估值有機會係因為多左聲音下改變,對估值可獲提升有保留。 |
黃金 , 中國聯通 , 中國石油股份 , 石油 , 中國移動 |
陳偉明 |
2024-01-25T11:02 |
還記得2023年初,港股在內地放棄「動態清零」後氣勢如虹升至高見22,700點,市場期待內地經濟重啟及聯儲局放慢加息這兩大因素支持下港股有望估值修復升至25,000點甚至更高水平。結果中國經濟復甦不似預期,美國聯儲局又持續加息,港股2023年在市場樂觀預期下反高潮地全年下挫2,734點(-13.8%)。 今年2024年初,市場普遍認為美國不但利息已見頂位,而且最快今年3月可以減息,在美國即將減息預期下內地很快會「放水」減息救市,而港股在歷史性連跌四年後,今年2024年開局應該會有一個好開始,結果美國減息的預期降溫、「中國版雷曼」中植破產清盤、內地通縮加劇,而人行又未有如市場預期「放水」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港股2024年開局熊絕全球,恆指本周一(1月22日)已失守萬五關,在短短15個交易日內急插2,086(-12.2%),直逼2023年全年跌幅。 港股估值低殘,但卻不斷尋底,主要原因是因為市場樂觀的預期落空,內地通縮憂慮加速外資沽貨撤資,而「中國版雷曼」中植破產清盤及結構產品爆倉事件加劇A股跌勢,加上內地要求機構投資者不要賣出股票,變相令到港股成為沽貨提款機。 幸好,去年聖誕假期前,筆者提及港股有機會重演向上「假穿」議息後頂位回落的形態,在今年初已預早提醒港股會出現震倉,不但隨後在此專欄不斷提醒戰友港股有創新低風險,並且準確把握恆指每一次短期反彈的機會加強Long Put 對沖倉位下跌風險。 正當恆指本周一(22日)跌至低見14,794點,市場情緒極度悲觀,不少分析認為港股有機會出現「價值陷阱」,低處未算低,有機會進一步插穿2022年14,597點「疫情底」,更有分析指現金在手莫手痕。 港股這次跌勢與去年11月頂位18,174點至12月底位15,972點的跌浪相似,都是向上「假穿」議息後頂位回落逾12%。恆指今年1月初頂位17,135點至本周一(22日)低位14,794點已跌2,341跌(-13.7%),技術上已具備隨時見底的條件,而且未來12個月預測市盈率只有約8倍,基本分析估值亦低殘,早前眾人睇好我造淡,現在是時候是別人恐慌我貪婪,大量現金在手,開始認真部署候低分注吸納港股。 因此,上周筆者預早提醒把握港股15,500點以下「單日」跌逾300點的撈底執平貨機會,結果港股在本周一(22日)符合筆者提及的條件之後便在內地連番出招救市措施下下見底爆升。 回想起來,本周二(23日)早上突然傳出內地計劃推出2萬億元人民幣平準基金救市,港股亦緊隨反彈近400點,市場當時仍然懷疑消息真定假,未敢大手入市,然而當晚再傳出阿里巴巴(09988)創辦人馬雲及蔡崇信入市增持公司股票消息,筆者隨即認為這些事件並不是巧合,明顯見到中央在背後發功的手影,因此認為港股升勢未止, 繼續在本周三(24日)加注買貨,結果事後得知人行預告降準「放水」一萬億元,港股再升逾500點逼近萬六關。 大家要知道內地不是不想「放水」救市,只是要謹慎行事提防中美息差擴大令人民幣匯價進一步下跌。 雖然美國今年3月減息預期降溫,但幾可肯定最遲今年下半年會踏入減息周期,內地在適當條件的情況下便會隨時開始「放水」救市。 坦白講句, 原本筆者也認為內地會在今年第二季待美國減息周期更明確時才「放水」,港股15,500點以下開始撈底亦預了有機會坐貨一段時間,但近日中港股市跌勢太急,中央終於忍不住出手救市。 早前港股被拋售,一方面是因為外圍升得急,外資楂強沽弱,捨難取易;另一方面是因為市場樂觀預期落空引發恐慌性拋售掟貨。當市場冷靜過後,逐步將焦點回歸美國大方向的減息預期,加上外圍股市貴、下跌空間大、風險較高;港股平、下跌空間細、風險較低, 港股在配合內地救市消息下隨時會迎來絕地反彈。 技術上,恆指在企穩1月11日頂位16,459點之前仍須審慎,暫時傾向港股在15,400至16,500點上落。早前港股急插令期權引伸波幅扯高,有利於期權短倉Short Put撈底接貨,留意恆指15,700點以下Short Put接貨買入科網板塊的機會。 |
港股 , 人民幣 , 阿里巴巴 , 中國經濟 , 科技 |
許繹彬 |
2024-01-25T10:52 |
踏入2024年1月的倒數階段,港股持續其頹勢,只用了短短15個交易日,以不費吹灰之力先後摧毀了17,000、16,000及15,000點的重要支持區;根據翻查的歷史數據來看,這種情況實在甚為罕見,直接用股災來形容本月恆指的走勢,相信沒有人會反對。 本周一(1月22日)回來,投資者滿以為可借上周五(19日)美股收市的升勢,令不會跟隨大市走向的港股,依然可以在15,000點水平附近先企穩,然後能夠築底回升;但事情往往是理想美好,現實殘酷;恆指在開市的一瞬間已跌穿萬五點,更一度逼近2022年的14,597的低位。 是次令港股急跌的主因是,內地1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維持不變,意味當局未有肯放水救市的動機,上海指數隨即跌穿2,800點水平,且越跌越有;港股更一度曾挫514點,跌至14,794點首現超過14個月的新低。外間均認為,既然中國放水無望,中港股市就集體散水作為回應! 恆指在踏入2024年,跌幅已逾12%,創下14年新低原來未算最嚴重;國企指數曾一度跌穿5,000點大關,將回歸以來辛苦建立的國企指數,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就跌至19年低位,令人甚感無奈;昔日令投資者嘗盡五滋六味的科技股指數,亦曾在3,000點邊緣苦苦掙扎,所有藍籌在本周一均創下52周或三年新低。反之,鄰近的印度、台灣及日本則越升越有,日本更輕輕鬆地創下34年新高,與港股14年新低作出了強大的對比。 筆者認為,本周港股跌穿15,000點,與上周跌穿16,000點的情況,均有異曲同弓之處;就是中央放水無望而令港股一開市根本沒有稍作停留,就跌穿15,000及16,000點的心里關口,當中再度觸發衍生產品被強制收回及程式平倉或斬倉盤的湧現。 由於本周同樣出現與上周同等的情況出現,故此促使在上周有部份仍然希望維持觀望或繼續守候搏反彈的投資者,信心出現崩潰狀態;當港股跌穿15,000點後,股民可能突然產生無望之心,更擔心在短時間內可能連2022年低位14,597點都會跌穿而引發了恐慌性拋售,寧願先沽貨離場止蝕,因此所有舉足輕重的藍籌股便出現 「人踐人」的場面,股價完全沒有支持位可言,更是越拋越低。 出現此現象可謂是人知常情,實際而言,就算投資者仍對港股有一絲信心,眼見由20,000點開次段段向下,一浪更低於一浪,每月走勢亦是沒有最低只有更低,股民就算有多堅定,在本周也會動搖。不過,幸好在經歷周一(22日)的大逃殺後,在本周二(23日)市場突然傳出中央短期內會推出多項支持工具,以穩定資本市場的運行;考慮設立約2萬億元人民幣的股市平准基金,使用主要來自中國境外機構的資金經滬港、深港通投向A股。 當局還考慮通過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或中央匯金公司,向A股投入至少3,000億元的本地資金;消息一出,外間均認為若短期內將2萬億元人民幣全數投入股市,對中港兩地股市影響巨大;更認為若資金先配置於港股,對港股的幫助一定較國內A股更大。 而好消息突然一浪接一浪,昨午人民銀行宣布於下月5日降準0.5個百份點,意味將會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大約1萬億元人民幣。兩天內宣布的好消息為疲弱的港股創造出了大奇蹟日,恆指兩天由15,000點反回升直逼近16,000點;這兩天的反彈均有成交配合,全部均超過1,100億,可謂吐氣揚眉。儘管如此,對人心虛怯的股民來說,相信仍然驚魂未定,抱著觀望態度來看待此刻的反彈,亦屬正常;惟有希望在成交的配合下,港股可守穩10天線(約在15,700點)左右,上望則16,100點。 國內的救市措施儘管部份仍未得到落實,而部份則下月五日急急地便推行,可見國內對在2024年要挽救疲弱的國內經濟及挽回投資者投入資本市場的決心;而在此亦希望今次港府不要再像去年一樣,國內努力推出刺激經濟的措施,反而港府則採取不知不覺及遲緩的態度來莫視問題。 這次應積極乘著國內救市的決心,仿傚中國並切實提出務實有效的改善股票流通性等一系列挽回投資者對港股的政策,推出樓市撤辣及股市減印花稅來挽回投資者對香港資本市場的信心;不要再嘆慢板或推出不切實際措施來敷衍投資者了事的方案;這才是對港股或整體的投資市場真正對症下藥自救的方法。如中港兩地確實在農曆新年前有務實的救市方案出台,對於股價已跌至慘不忍睹地步的港交所(00388),可會是最大的得益者。 |
港股 , 人民幣 , 港資流向 , 科技 , 內地樓市 |
譚智樂 |
2024-01-25T10:34 |
富途證券高級策略師譚智樂推介中國中免(01880) 推介原因: -估值跟隨大市調整,市盈率回落至20倍,接近歷史低位 -市況回暖,農曆新年前或有望追落後 -現金水平充裕。 |
潤中國際控股 , 中國中免 |
植耀輝 |
2024-01-24T22:54 |
東方甄選(01797)上半年度少賺57.4%,差過市場預期。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表示,東方甄選轉型為直播帶貨後,市場對公司期望很高,但上半年度業績因為毛利率下跌,及營銷開支大增,拖累盈利倒退,相信市場會感失望,而且相關開支短期內應仍會進一步增加,意味下半年度業績同樣會令人失望。 |
公司業績 , 東方甄選 |
彭偉新 |
2024-01-24T15:22 |
截至早上11時止,1小時內《彭博》用戶搜尋量最多港股,依次為長城汽車(02333)、快手(01024)、復星國際(00656)、中國石油化工股份(00386)及零跑汽車(09863)。 今日(24日)排行榜頭5位有兩隻係車股,兩隻都有利淡消息拖累股價逆市急插,其中,出左業績快報慨長汽去年少賺15%,營業收入更跌26%,拖累股價一度跌近10%,險守8元關口,跌至8個月低位,長汽股價係咪仲有排捱? 資深證券分析師彭偉新表示,長汽股價短期仍然唔樂觀,如果RSI唔跌穿30水平,相信仲有機會反彈,因為短期有「跌過龍」慨情況,不過,一旦跌穿30水平呢個重要關口,股價會繼續向下,因為投資者要掟貨止蝕。 Castor又提醒,若長汽股價跌穿2023年低位,即7.77元水平,後果就非同小可,所以長汽現階段唔值博。 |
復星國際 , 石油 , 港股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 , 長城汽車 |
植耀輝 |
2024-01-24T10:07 |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推介中遠海運國際(00517) 推介原因: -股價於波動市具防守性 -每股淨現金值逾4元 -派息率達100% 建議買入價:3.1元 目標價:3.8元 止蝕價:2. |
中遠海運國際 , 企業評級 |
盧志威 |
2024-01-24T10:04 |
Netflix昨晚(23日)係美股收市後出左業績,去年多賺20%,收入及新增用戶都好過預期,後者更是疫後表現最強勁慨季度,刺激股價盤後勁升8%,係咪反映集團力谷用戶慨措施見效?此外,集團擲數十億美元奪得WWE Raw美國獨家轉播權,係咪除左劇集外,Netflix加強體育直播範疇? 潤淼資產管理董事盧志威指,Netflix廣告及訂閱商業化之後表現係好左,呢個都令市場有些驚喜,令業績及財務回報表現好理想,但佢認為,要留意未來兩季慨情況,再判斷改變訂閱制度令付費用戶多左,係咪一次性因素。 William又話,大型體育節目直播都係另一個可以吸引觀眾,但都需時觀察,雖然經過今輪增長後,Netflix未來業績表現可能唔再有咁大驚喜,但仍然係一家具高增長潛力慨企業。 |
ETF , 美元 , 美股 , 恒生中國企業 |
陳欣 |
2024-01-23T18:07 |
有經濟學家預期,4月係日本央行取消負利率政策最佳時機,屆時日央行有時間評估年度薪酬談判結果,係咪真係要等到4月?日圓最新略為轉強,係148水平爭持,若短期仍未取消負利率政策,日圓會唔會見150? 連連STAR FX總經理陳欣指,日央行全票通過維持貨幣政策、前瞻指引不變,並調整經濟增長預測,反映央行需時觀察通脹及經濟發展情況。 此外,美國3月減息預期降溫,亦令日圓壓力增加,相信短期仍較弱勢,Chase又認為,日圓今季難望回升,中短線料於140至150水平徘徊。 |
|
陳錦興 |
2024-01-23T17:41 |
市傳中央將出手救股市,包括考慮設立約2萬億人仔平準基金,用離岸資金經滬深股通買A股,同埋透過匯金等入市撐A股,最快今個星期會有公布,若消息屬實,可唔可係短期內見到成效? 英皇資本財富管理方案研究總監陳錦興指,A股及港股市今年開局真係好差,令監管當局或人民銀行有好大壓力,考慮政策時,由於海外資金已準備好及有一定規模,建立平準基金時會更方便,而透過海外資金買A股有換匯過程,換轉成人仔買A股,亦會對人仔匯價有支持,反映中央穩定股市慨決心。 若政策落實,港交所(00388)及中資券商股係咪都可以受惠?Stanley就話,平準基金經滬深股通買A股,港交所受惠程度有限,反而券商股受惠程度更大,若睇好政策對後市有推動作用,內地券商股的確可睇高一線。 |
港股 , 香港交易所 , 英皇資本 |
譚智樂 |
2024-01-23T13:41 |
截至早上11時止,1小時內《彭博》用戶搜尋量最多港股,依次為龍湖集團(00960)、復星國際(00656)、萬科企業(02202)、建設銀行(00939)及華潤置地(01109)。 據外媒報道,內地考慮動用2萬億元人民幣平準基金推一系列措施救市,雖然只係市場傳聞,但大市已應聲抽高,上日(22日)急插慨內房收復返部分失地,包括噚日重挫慨潤地,大摩預期,潤地股價未來30日將會上升,又話股價近日大跌估值已變得吸引,到底今個星期正式宣布推出2萬億人仔救股市慨機會係咪好大?潤地呢類國企內房值唔值得部署? 富途證券高級策略師譚智樂指,如果消息屬實,對挽回市場信心有一定幫助,係救市憧憬上,唔建議投資者博反彈入市,如果要博,建議博一些基本因素較穩陣慨股份,近期市況缺乏流動性,股價大跌令估值變得吸引,過去1年,央企背景慨內房股表現較好,即使跌50%都跑贏其他內房板塊。若消息屬實,市場信心恢復,估值修正幅度上,唔代表跌得多就會彈得高。 佢又話,消息層面上冇太多特別啟示,復星國際仍然做緊沽售動作,反映成個資金鏈比較緊絀,如果有新資金流入市場係一個重大利好因素。短線方面,要轉身轉得好快,暫時存在好多變數,唔敢保證大市馬上見底,如果投資者想做短炒部署,要留意多些相關消息。 |
人民幣 , 復星國際 , 港資流向 , 港股 , 內房 |
梁偉民 |
2024-01-23T11:25 |
美股3大指數係科技股造好帶動下繼續衝高,其中,道指破頂兼首次升穿38000關,標指就連續兩個交易日創新高,美國聯儲局下周議息前,美股係咪可以無風無浪繼續升?Netflix、強生(Johnson & Johnson)等企業會派成績表,如果表現理想係咪又可以推高美股? 高富金融集團投資總監梁偉民估計,美股短期仍會持續強勢,不過,1月及2月會慢慢轉弱,主要係美國債息由之前慨4厘樓下回升返,反映市場調整緊對美國慨減息預期。佢又話,去年底市場對聯儲局慨減息預期過分樂觀,但依家市場對聯儲局3月減息慨預期降溫,最終會反映係股市身上。 Wyman又指,雖然美股強勢,但亦有調整風險,又預期美企業績應該交到貨,但未必會為市場帶來太大驚喜。 |
美股 , ETF , 科技 , 恒生中國企業 |
陳鳳珠 |
2024-01-23T10:39 |
匯盈集團研究部主管陳鳳珠推介波司登(03998) 推介原因: -品牌羽絨服收入同比增長28%,佔比進一步提升至66% -未來將繼續發展防曬衣及薄羽絨以應對氣候變化 -專注核心主業,在品牌方面優化傳播內容。 |
波司登 , 壹家壹品 |
鄭家華 |
2024-01-22T22:38 |
洪九果品(06689)計劃配售1.89億股H股,配股價4.35元,等於上周五收市價。 阿仕特朗資產管理董事鄭家華表示,目前市況下,若洪九可成功零折讓價配股,對公司屬正面消息,但今日股價下跌14%,不排除配股計劃失敗,又或要下調配股價,至於股價反應負面,或基於市場擔心公司現金流及財政狀況轉差。 |
新股IPO , 洪九果品 |
聶振邦 |
2024-01-22T18:43 |
據外媒報道,安踏體育(02020)旗下生產Wilson網球拍及Salomon滑雪靴慨合營公司亞瑪芬體育(Amer Sports),之前已遞交美國上市申請,或以每股16至18美元,發行約1億股,集資逾10億美元,Amer對投資者有冇吸引力?安踏股價今朝(22日)一度逆市升,但之後轉跌,午後仲愈跌愈多,似乎Amer慨IPO消息對安踏股價支持好有限? 博威環球證券金融首席分析師聶振邦指,其實美國已經有唔少同類股份,反而要留意Amer之後定價對安踏有冇利,Amer今次集資140億港元,規模都算大,如果招股反應好會利好安踏。佢又話,由於美股強勢,不斷有資金流入,相信Amer上市初期表現應該唔錯。 聶Sir又指,市場對Amer慨IPO消息反應正面,所以安踏今朝可以逆市高開,Amer集資額大可加強安踏現金流,尤其係內地經濟表現不穩下,安踏有更充裕資金一定係更理想。佢又話,投資者可以等安踏股價回落至介乎55至58元先吸納會比較安全。 |
安踏體育 , 新股IPO , 新股IPO , 港資流向 , 資金流向 |
梁傑文 |
2024-01-22T17:37 |
港股愈跌愈深,恆生指數今個星期開局即失守15000關,續繼見14個月低位,但令人意外係,零跑汽車(09863)仍選擇係依家慨市況下配股集資,配股價43.8元,較上周五(19日)收市價,有近70%溢價,雖然股價今日(22日)爆冷大幅高開逾8%,但隨即掉頭向下,最多大跌逾10%,係咪因為溢價太高? 《香港股票財技密碼》作者梁傑文認為,溢價確實太誇張,會令投資者思考背後慨原因,如果睇返零跑慨「歷史」,已經唔係第1次溢價配股,2023年底零跑曾經以20%溢價,向斯泰蘭蒂斯巴達(Stellantis)配股。不過,零跑近3個月受港股或集團自身經營拖累,股價拾級而下,今次配股溢價高達70%,再睇返兩次溢價配股對股價慨刺激作用都唔大,其中,今朝大幅高開後,獲利盤隨即湧現盤壓返低股價。 |
港股 , 恒生銀行 , 港銀 , 新股IPO |
林樵基 |
2024-01-22T11:50 |
內地上周出左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等重磅經濟數據後,仍未見推出任何重大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谷經濟,市場愈等得耐就愈冇信心,係咪要等到農曆年假期後,甚至3月召開慨「兩會」先會有好消息? 資深經濟學家林樵基表示,相信農曆新年後會逐步有動作,未必要等到「兩會」,因為「兩會」前一般會有明確慨政策出台,又或者會有人放風,逐步提升市場信心。佢又指,由於臨近農曆新年,就算有政策出台都未必可以即時執行,相信中央會先做好維穩工作,令市場有足夠流動性,令市場年結前比較平穩。 林樵基續指,內地暫時未見出現資金緊絀情況,因為一直有中期資金投入市場,短錢亦相當充裕。 |
資金流向 |
李浩然 |
2024-01-22T10:29 |
可以說,在進入2023年之際,所有人都預期會出現經濟衰退。然而,一年多後,至今仍沒有經濟衰退的跡象。有趣的是,2022年10月17日,彭博發表一篇題為《美國年內經濟衰退預測達100%,拜登受打擊》(Forecast for US Recession Within Year Hits 100% in Blow to Biden)的報道。公平地說,彭博並不是唯一一個預測經濟衰退的人。頗具諷刺的是,在當時幾乎沒有人預測得到,標準普爾500指數在刊登這則標題的五天前已觸底。 那麼,為什麼所有人都對2023年的預測如此錯誤?摩根大通資產的財富管理市場及投資策略部主席Michael Cembalest在其2024年展望中談到了這一點:儘管貨幣政策更加緊縮,但實際利率仍低於導致經濟衰退的水平;企業現金流仍然良好,與先前經濟衰退前的現金流赤字不同;企業也在利率上升前清償了不少即將到期的債務,這某程度上抵禦了經濟衰退前的利息飆升的負面影響。即使私人部門的新增信貸與先前的週期相類似,但對公司和家庭而言,未能清償到期債務的風險較低。 事實上,儘管聯儲局去年大幅升息,但貨幣政策並不如先前經濟衰退前的緊縮程度。這並不是要低估他們抑制通脹的努力,只是從歷史角度來看,貨幣政策並沒有那麼緊縮。 即使聯儲局將利率提高到6%或更高,也很難確定美國是否會陷入經濟衰退。標指成份股中的債務有近90%是長期固定利率,這就是為什麼淨利息成本不會隨著利率上升而上升。矛盾的是,由於資產負債表上的所有現金實際上都賺了一些錢,淨利息成本反而下降了! 也許那些預測2023年會出現經濟衰退的人只是太早了,就如有股評人看恆生指數今年有機會達到四萬點;無論如何,時間將會證明一切。 |
恒生銀行 , 美信貸 , AEON CREDIT |
鄭家華 |
2024-01-19T22:43 |
海豐國際(01308)預期去年少賺73%,主要因為貨運收入大減。 阿仕特朗資產管理董事鄭家華表示,運費自疫情過後已大跌,航運股盈利轉差屬預期之內,而海豐全年派息估計亦會大減,若繼續憧憬公司派超高息,僅是一廂情願。 |
航運 , 海豐國際 |
黃敏碩 |
2024-01-19T18:43 |
名創優品(09896)昨日(18日)公布未來5年發展大計,目標是2024至2028年收入複合增長不低於20%,派息比率不低於50%,至2028年底店舖數目較現時增加1倍等。 註冊財務策劃師協會會長黃敏碩認為,集團逆市擴張合理,形容依家係播種期,門店開得七七八八,而經濟又好返,就會進入收成期,始終生活用品都有一定需求,唔一定要靠網購或淘寶,名創都有自己慨特色。 Michael續指,名創目標到2028年知識產權(IP)產品銷售佔比逾50%,或有助提升毛利率,因為現時唔少IP項目希望透過同日常消費品合作來提高知名度,而名創慨產品有IP加持,定價就可以高少少。 不過,佢認為名創目前有17至20倍預測市盈率(PE)仍貴過同業,相信估值係港股呢輪跌浪下仲有調整空間,降至15倍以下市場就可能覺得抵買。 |
港股 |
陳建良 |
2024-01-19T17:46 |
近半年唔少大行唱好日本市場,吸引大量資金湧入日股,內地股民近日更瘋搶滬深股市慨日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即使較資產淨值(NAV)有20%溢價都照買,反觀港股踏入2024年只得兩個交易日有得升,恆生指數周一(15日)至周三(17日)更崩盤式累跌約1000點。 勝利瑞柏基金管理合伙人暨投資總監陳建良表示,港股估值平係人都知,並唔足以吸引投資者,估計最少要1年時間,等內地經濟略為好轉,以及政策面上令市場相信中資企業可以市場化運作,外圍資金先會再重新流入港股。 KL又分析今年開局以來中資股票基金慨資金流向,指除左歐洲主動型資金外,香港被動型基金亦明顯減持中資股,相信係強積金相關基金或指數型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慨管理人斬倉止蝕。 |
資金流向 , 港資流向 , 港股 , 恒生銀行 , 港銀 |
梁偉源 |
2024-01-19T14:11 |
截至早上11時15分止,1小時內《彭博》用戶新聞量最多港股,依次為友邦保險(01299)、東風集團(00489)、京東健康(06618)、新鴻基地產(00016)及農夫山泉(09633)。 內需股農夫山泉今日上榜,唔少內需股踏入2024年跌到一僕一碌,累計跌幅達10%至20%,臨近農曆新年,加上內需股又大落後,係咪可以考慮買入博反彈? 大華繼顯執行董事梁偉源指,農曆新年一定對消費有提振作用,佢建議投資者揀同旅遊相關慨股份,因為本地消費相關股,例如餐飲業等增長應該有限。 至於農夫山泉最大問題係估值貴,市盈率(PE)達40倍,但收益率唔夠2厘,但勝在業務相對穩定,可以挽回投資者部分信心。 |
新鴻基地產 , 港股 , 地產 , 地產 , 新鴻基公司 |
聶振邦 |
2024-01-19T10:22 |
台積電昨日(18日)指,預期2024年收最少增長20%,刺激台積電ADR一度大升近9%,更帶挈其他晶片股升一份,其中,英偉達(Nvidia)一度創即市新高,連AMD都破頂升埋一份,睇黎即使聯儲局要推遲至第3季減息,投資者都唔再驚,似乎科技股後市想跌都難。 博威環球證券金融首席分析師聶振邦指,市場之前擔心晶片供應短缺,或會窒礙人工智能(AI)發展,但依家明顯見到供應穩定,對科技產業肯定係一個利好訊號,亦對今年美國經濟前景睇得樂觀些,繼而反映係相關股份慨股價。 Tesla、微軟(Microsoft)及Google母公司Alaphbet將會跟住排隊出業績,聶Sir估計,呢些公司慨指引都傾向樂觀,並預期呢些公司出業績時,會有資金追入,但要留呢些股份都升左兩個月,唔排除2月打後獲利盤湧現,所以如果依家先入市只適宜小注。 |
科技 |
彭偉新 |
2024-01-19T10:18 |
資深證券分析師彭偉新推介聯想集團(00992) 推介原因: -AI OS預期年內推出,有望為PC產業帶來2次技術變革 -52周股價累升逾63%,跑贏恆指 -機構投資者持股比率逾31%。 |
聯想集團 , 港股 |
熊俊傑 |
2024-01-18T18:07 |
美元持續強勢,美國減息預期進一步降溫,金價昨晚(18日)低見每盎司2001美元,跌至逾1個月低位,係咪可以初步確認美國聯儲局今年第1季唔會減息?金價短期守唔守得住2000美元關口? 摩石證券業務拓展總監熊俊傑指,金價走勢同月初估計一樣,當時市場對美國3月減息預期降溫,估計美元先跌後反彈,金價一度升至2080美元水平,依家出現回套係合理。 Ken又話,金價有機會跌2000美元,先留意1994美元水平有冇初步支持,但要落到1980美元先係一個可以博反彈慨位置。 |
黃金 , 美元 |
植耀輝 |
2024-01-18T17:42 |
台積電上季業績好過預期,其中,先進製程產品營收佔整體比例升至67%,係咪反映產品高端化進展良好?集團主要供貨比英偉達(Nvidia)及蘋果公司(Apple),呢份業績係咪反映全球科技行業復甦,今年會變得更明朗?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指,依家可以做到先進製程產品慨公司唔多,台積電市佔率較大之餘,先進製程產品慨毛利率亦幾高,如果呢類產品慨佔比大,營收一定好理想。 佢又話,睇返台積電去年第4季業績,2022年同期人工智能(AI)岩岩興起,集團有供貨畀Nvidia及Apple等企業,所以2022年業績其實唔錯,雖然去年同比錄得跌幅,但其實都唔算差,相信呢個趨勢有機會延續到2025年。 Stanley又指,台積電上季涉及汽車慨業績都做得唔錯,高效能運算(HPC)需求大,加埋AI領域,市場都對台積電業績樂觀,而明年關鍵就落係AI呢部分。 |
科技 |
陳偉明 |
2024-01-18T15:04 |
在市場憧憬美國減息、人民銀行降準下,恆指2024年開局再次反高潮地連跌七個交易日,追平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開局跌浪。這次港股開局失利除了因為市場對聯儲局最早於3月減息的預期降溫令美匯反彈、人仔回軟外,主要因為「中國版雷曼」中植破產清盤及世界銀行下調今明兩年中港經濟預測,加上日股持續強勢破頂,加強外資「棄港追日」。 上證指數似乎在2,900點以下似有資金吸納,加上降準憧憬下,港股七連跌後終於在上周四(1月11日)反彈逾200點高見16,459點,然而筆者不但認為港股未見底位,反而預早提醒戰友在恆指16,400點以上繼續加注Long Put對沖倉位下跌風險,結果恆指上周四(11日)僅一日死貓彈後便反彈乏力再跌四日,累插1,025點,考驗15,000點大關。 2023年底港股在網遊監管風波之後雙底回升失敗,不少分析認為今年港股開局七連跌的上周三(10日)低位16,036點有條件營造另一次雙底反彈,但美國上周四(11日)晚公布的12月份通脹數據比預期為高,減息步伐料放慢,美匯繼續強勢反彈,拖累人民幣匯價受壓,加上內地通縮加劇,而人民銀行本周一(15日)未有如市場預期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減息,港股本周初再度雙底反彈失敗回落,周二(16日)在美長債息重上4厘及內地限制沽A股的消息下失守萬六關,周三(17日)內地公布的GDP數據雖符合預期,但港股卻出現恐恐性拋售單日跌近600點,主要因為投資者開始對中港市場死心,憂慮中國經濟達標後會減少刺激政策力度。 回想年初市場情緒樂觀,認為港股估值便宜,在憧憬美國減息、人行降準下,港股今年有機會吸引外資重新流入,跑贏環球主要股市。現在港股11日內跌足10日,昨天更開始出現恐慌性拋售,市場情緒隨即轉趨悲觀,認為港股有機會出現「價值陷阱」,低處未算低,考驗2022年14,597點疫情底, 再一次提醒自己不要輕易受市場情緒 影響自己的獨立分析。 筆者早已強調市場過度憧憬美國今年減息的力度,自從12月聯儲局議息紀錄證實未有減息時間表,加上最近美國就業市場表現強勁、通脹數據又較預期為高,市場對聯儲局今年3月減息的預期明顯降溫,在美國利率可能短期內維持在較高水平的情況下,中國減息只會令中美息差擴大進一步拖累本已弱勢的人民幣匯價,因此筆者傾向人行短期內不會減息降準,港股在農曆新年前仍然有尋底壓力。然而恆指跌至接近15,000點後,未來12個月的預測市盈率低於8倍,估值低殘,繼續造淡值博率欠佳,隨時被大挾淡倉,筆者反而傾向在市場出現恐慌性拋售時,候低「分注」執平貨。 投資者必須緊記,港股歷史性地連跌四年後,估值低殘,今年再跌機會微。短期中港股市可能受累於美國減息預期降溫、美國大選年加強打壓中國企業、內地通縮及內房債務問題而回落,但在美息見頂回落的大方向下,聯儲局大有機會在今年第二季,最遲下半年開始踏入減息周期。隨著美國減息,中國便有條件繼續加大力度放水救市,而港股在16,000點以下的價值區域再經歷本周三(17日)的恐慌性拋售後,筆者相信未來對壞消息的反應會逐步減少,並且隨時在今年第二季之後迎來絕地反彈。技術上,恆指昨天恐慌頂位15,764點是短期阻力位置,投資者雖不宜繼續造淡,但可在恆指15,500點以上小注Long Put即月價外600點恆指期權對沖倉位下跌風險。密切留意港股恐慌性拋售時執平貨機會,在恆指15,500點以下「單日」跌逾300點或14,500點以下「分注」Short Put接貨買入科網板塊。 |
港股 , 人民幣 , 港資流向 , 內房 , 亞洲金融 |
許繹彬 |
2024-01-18T11:52 |
自2023年下半年開始,港股一直都被久守必失的魔咒纏繞著,令港股自20,000點關口開始下挫,每月均上演攻防戰;不過正確來說,應該是防守戰,就以今個月為例,截至昨天的收市點數來計算,已經連跌六個月,皆因這期間內持續出現不同程度的壞消息,淡友不斷向好友咄咄進逼,令港股呈現一浪低於一浪的景況已成常態。 萬料不到的是,在踏入2024年後,淡友仍一直處於上風,好友在毫無還擊力之下,只好退守到16,000點稍作喘息靜候救市消息之制,淡友承勝追擊,只用了短短12個交易日,就將16,000點這重要關卡再度攻破,淡友完全得勢不撓人,連帶去年低位15,972點也擊破,更令恆指曾一度低見15,194點,創下14個新低,以半月間高低位對比,跌幅已達 1,941點之多;所有大藍籌如港交所(00388),均創下52周新低,就算昔日得令的科技股,同樣相繼創下一年低位,當中科指內的主要成份股「ATMXJ」亦跌至體無完膚,而一直弱勢的內房、物管及內需股,就繼續被追擊,藍籌股的龍湖集團(00960),碧桂園服務(06098)及康師傳(00322)已跌至不值一提。跌至52周低可能已經成常態,更甚的以美團(03690),連招股價也跌穿,投資者真是不明所為何事,港股跌至如此水平! 筆者認為,恆指昨日(1月17日)在超過1,300億的大成交下急瀉,事緣於市場再傳出美國減息步伐有所放緩,美債息率上升,令美股顯著回落,而人民幣匯率亦在本周回落,成為另一誘因;但為何是耳熟能詳的消息,足以令恆指急挫近600點及返回14年前的水平?相信上述消息只是令港股下跌的導火線,一開市即令港股跌穿15,800點支持區,導致衍生產品市場多隻產品被收回,現貨市場觸發斬倉盤及止蝕盤,因而令跌勢加 劇,成交在斬創盤湧現則急增。而投資者在這半個月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一心想著恆指跌到16,000點左右的水平,始終會等到有反彈的一刻;而事實上,這半個月內確實曾有所反彈,只是往往出現一彈就散的情況。 最慘不忍睹的是,縱使港股持續低迷,但投資者仍留守在港股市場,除一心深信守到如此水平就會快現龧光,更相信的是眼見各項數據均反映國內經濟有實質起息,加上臨近中國人的大節日農曆新年,國家應會有更務實及有效的振奮國內經濟政策出台,可惜截至昨天,當然仍是失望而回;而香港久傳多時的振興股票流通情性方案,當然在投資者苦等至昨天恆指快將見15,000點的時候,仍未有具體方案出台。 儘管樓市撤辣、減股票印花稅等的聲音在市場上再度重彈,但港府仍是繼續接收不到,投資者亦不敢存有太大奢望;或許在沒有好消息下,反而有落井下石的情況出現;勢估唔到,在股樓雙殺持續出現最嚴峻的情況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突然提及會將資本增值稅納入政府研究的範圍,即令外間喘測會否於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時通過。 因此,市場上除早前已充斥失望的情緒外,投資者亦可能因增值稅等問題而對後市產生悲觀及使憂慮情緒加劇,因而先行沽貨離場,這亦是引致成交急增的原因。儘管財爺在昨天收市後接受報章訪問,指香港短期內不具備開徵資本稅的條件,但港股跌至如此水平,已是事實,哭也哭不回。在憧憬幻滅,及對後市存在太多不確定的問題下,恆指短期能否扭轉劣勢。 |
港股 , 人民幣 , 美債 , 港資流向 , 內房 |
阮子曦 |
2024-01-18T09:55 |
華富建業證券投資策略聯席總監阮子曦推介華晨中國(01114) 推介原因: -坐擁逾200億元現金,相當於市值一大半 -憧憬將出售華晨寶馬餘下25%股權。 |
建業實業 , BRILLIANCE CHI |
植耀輝 |
2024-01-17T22:53 |
藍月亮集團(06993)預告,全年純利減少2.3億元以上,即按年至少倒退37.6%。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表示,藍月亮去年純利差過預期,相信在內地消費市道疲弱,及行業競爭激烈之下,今年業績亦難以明顯改善,即使公司應會維持高息政策,但估值依然不吸引。 |
公司業績 , 藍月亮集團 |
林嘉麒 |
2024-01-17T17:33 |
港股今日(17日)一度急瀉逾600點,有逾1500隻股份向下,手機設備股亦難逃一跌,其中,以高偉電子(01415)跌幅最大,一度瀉逾15%,而2024年開局以來已累跌逾20%。之前曾拖累高偉急挫慨蘋果公司(Apple) Vision Pro,周五(19日)開始預售,點解係預售前股價再度急挫?擔心預售反應唔理想,還是市況差投資者寧願先take profit? 元宇證券投資總監林嘉麒認為係後者,雖然Vision Pro售價貴過預期,但股價之前已跌左落黎,相信今日大跌唔會係同一個原因。依家高偉預測市盈率(PE)逾30倍,市場預期集團今年每股盈利增長會更可觀,當投資者認為PE係下半年達到預測水平慨機會唔大,而市場上又有更多平貨,可能會選擇先行沽貨套現,再觀望Vision Pro銷情再做部署。 此外,Apple中國官網預告將會推出「迎新春限時優惠」,呢個會唔會係高偉股價插水慨主因?KK就認為。 |
港股 , 高偉電子 |
莊志雄 |
2024-01-17T16:24 |
內幕人士傾向造淡、沽貨多,但睇返美股市況,投資者風險胃納似乎仲未反映呢個情況,據美銀證券慨基金經理調查顯示,基金經理慨樂觀情緒係兩年以來最高,到底點解會有咁大落差?美匯指數升見103水平,除左因為聯儲局官員「放鷹」,會唔會係受惠於避險資金? 「股市漁夫」創辦人莊志雄指,當市場太差時唔好太悲觀,市場太樂觀時就唔好追。目前,貪婪與恐懼指數(Fear & Greed Index)見頂回落,市寬亦係見頂回落,呢個時候內幕人士會選擇減持自己公司股票take profit,佢建議散戶參考呢些了解自己公司運作慨人士去做。 Lewis又指,其實上季已提出見到一個好奇怪現象,美匯指數係咁多人唱減息慨情況下,都未有跌穿去年7月低位,依家反而抽返上黎,呢個情況就要留意低位,即預期會發生慨事冇發生,亦係低位上升回調0.5那個位,依家係上升中。 如果睇返歐元,部分歐元trader指,話依家係一個頭肩頂,有機會跌到0.98水平,如果歐元真係見頂回落,美匯指數可能抽升差不多10%,股市調整壓力會好大。 |
美股 , 美匯 , 歐元 |
彭偉新 |
2024-01-17T14:23 |
截至早上11時15分止,1小時內《彭博》用戶搜尋量最多港股,依次為商湯(00020)、國泰航空(00293)、領展房產基金(00823)、美團(03690)及快手(01024)。 科技股今日全軍覆沒,其中,以商湯跌得最甘,由蚊股慘變毫子股,其實之前集團創辦人離世已令投資者信心大減,商湯股價2024年開局至今已累跌逾18%,大幅跑輸大市,暫時似乎都睇唔到有任何股價催化劑,可以帶動股價反彈。 資深證券分析師彭偉新指,首先要定義返「反彈催化劑」,除非接到好大慨定單,或有知名投資者入股,令商湯發展回到正軌,做返市場好有期望慨人工智能(AI)業務,咁股價就可以大幅反彈。相反,如果冇夠份量慨好消息,股價都較難回升。 佢又話,1隻股份慨升跌關鍵一般在於管理層,要有能力令市場相信佢地可以順利執行公司慨計劃,但商湯其中1位創辦人已經離世,市場仍未見到集團未來慨發展路向,所以股價一定會跌左落去。 |
國泰航空 , 港股 , 科技 , 領展房產基金 |
盧志威 |
2024-01-17T11:49 |
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Elon Musk)指,要有25%投票權先可以令Tesla成為一家人工智能(AI)及機械人公司,依家馬斯克持股量約13%,係咪意味佢有可能增持公司股份? 潤淼資產管理董事盧志威相信,馬斯克係有機會增持,但由於未必會係市場買入股份,所以都唔容易,亦唔會對Tesla股價有太大影響。 自從比亞迪股份(01211)成為全球電動車銷售No.1後,馬斯克多次強調Tesla唔係純電動車公司,轉型意圖都幾明顯,而公司都有AI等其他業務,Tesla開拓新業務或獲注入新業務機會大唔大?盧志威指,話Tesla係一家能源公司更貼切,依家AI係大潮流,雖然馬斯克刻意強調Tesla唔只係一家電動車企業,但估計暫時唔會有實質搞作。 睇返Tesla股價,依家係呈一個下跌趨勢,佢就話,隨著美股出現調整,加上都升左唔少,相信會繼續調整,加上Tesla未來發展都係未知數,所以現階段買唔過。 |
能源 , 比亞迪股份 , 美股 |
郭家耀 |
2024-01-17T10:18 |
匯盈國際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郭家耀推介迅銷(06288) 推介原因: - 首季業績增長理想 - 北美及歐洲業務表現強勁 - 集團維持全年增長預測 建議買入價:20元 目標價:24元 止蝕價:18元 |
公司業績 , 企業評級 , 壹家壹品 |
陳欣 |
2024-01-16T18:05 |
德國昨晚(15日)出左最新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2023年第4季及全年都收縮,但歐元噚晚反應唔算太大,到今日(16日)亞洲交易時段先有較明顯反應,兌美元由1.095回落至1.092,係咪因為歐洲央行官員近日放鷹,所以歐元先頂得住? 連連STAR FX總經理陳欣指,美元彈唔起,加上市場對美國聯儲局減息時間慨預期有變,都對歐元帶黎短暫支持,雖然經濟數據差,但歐央行一直放鷹,尤其最近出爐慨通脹數據反彈,都對歐元有支持。雖然歐元由上季到依家慨走勢反覆,但仍然係一個反彈或向上慨趨勢,若短線可以守住1.08,估計後市會反覆向上,但係1.12水平會有阻力。 |
美元 , 歐元 , 新股IPO , 新股IPO |
李偉傑 |
2024-01-16T17:39 |
據《路透》早前報道,由於本港樓市持續向下,多家主要銀行已縮減向本港發展商慨貸款規模,或者要求發展商提供更多抵押品,報道更指,已有大銀行停止向個別槓桿比率高、財務狀況欠佳慨發展商批出新貸款,如果美國減息時間比預期遲,會唔會對負債重慨本地發展商帶來新一輪打擊? 華盛證券財富管理部董事李偉傑指,經濟環境轉差,銀行亦要自保,擔心借左出去慨錢收唔返,所以唔會借錢畀負債比率太高慨企業,不過,大型地產商資產比較豐厚,所以對佢地影響唔大,但銀行對中小型地產商慨審批態度就會較謹慎,所以呢些發展商面對慨成本及困難亦會愈來愈大。 若高息環境持續,一定會影響地產股估值,本地發展商經營環境係2024年係咪仍然困難?Jason指,本港地產商係現時慨高息環境下,發展非常困難,加上樓價持續下跌,發展商投地非常審慎,令政府賣地收入唔理想,未來要睇政府幾時再「減辣」救樓市。 |
美債 , 港樓市 , 地產 , 地產 , 港樓市 |
陳錦興 |
2024-01-16T17:33 |
據《彭博》報道,平安銀行已將41家發展商列入有資格獲得融資支持慨名單,除內地房企外,更包括新世界發展(00017)及新鴻基地產(00016)等香港發展商。不過,消息對內房股冇支持之餘,其中,上榜慨龍湖集團(00960)更一度挫逾7%,點解會出現呢個情況? 英皇資本財富管理方案研究總監陳錦興分析指,近排整體市場氣氛唔算好,內房板塊更持續積弱,雖然中央已連番出手,包括放寬限購令,又批准房業發債、向銀行借貸,但情況仍未見明顯改善,今次平安銀行出手固然對資金面有幫助,但相比中央之前慨政策,對市場黎講唔算係一個特別利好消息,所以亦冇乜反應。 Stanley又指,其實市場更關注內房銷售,因為樓盤賣唔出,庫存積壓只會繼續拖累經濟,睇返上個月唔少大型內房慨合約銷售按年都要跌,就解釋到點解早前融創中國(01918)即使達成境外債務重組協議,股價仍原地踏步,甚至要再下試低位。 Stanley總結中央政策需要時間發揮作用。但投資者明顯等唔切。市場對內房股氣氛偏弱,依舊存在沽壓。 |
內房 , 新鴻基地產 , 新世界發展 , 地產 , 地產 |
譚智樂 |
2024-01-16T14:59 |
截至早上11時止,1小時內《彭博》用戶關注度上升最多港股,依次為碧桂園(02007)、長城汽車(02333)、中國移動(00941)、復星國際(00656)、永利澳門(01128)。 碧桂園噚日(15日)召開2024年度工作會議,主席楊惠妍強調,今年重點工作保交付、保經營同保信用,估計今年交付逾48萬套房,點解讀楊惠妍慨講話?可對集團今年業績有冇啟示? 富途證券高級策略師譚智樂指,投資者要留意保交付同保信用,唔止係達唔達標、賣到幾多樓,而係要確保資金鏈唔會斷裂,未來唔會出現違約、爛尾項目,呢些係公司帶出慨重要訊息,但呢些問題同股價關聯性唔大,碧桂園股價已跌到好殘,公司未來亦有唔少問題,係一隻高風險股,投資者必須了解實際風險,唔係只睇銷情,而融資渠道可唔可以完善,就要睇宏觀經濟狀況。 Arnold又話,即使集團賣樓收入達標,但最終會唔會違約仍然係未知數,以至做到完全保交付、保信用,佢認為呢些目標只係空談,股價唔會受呢些消息影響,建議投資者唔好只睇營運狀況,更要留意現金流、隱藏債務問題等。 |
復星國際 , 港資流向 , 港股 , 中國移動 , 碧桂園 |
黃偉豪 |
2024-01-16T12:38 |
理想汽車(02015)昨日(15日)宣布幾個系列大幅減價,股價今日(16日)再向下破位,臨近中午曾見逾半年低位117.4元,半日跌2%。 理想股價連跌3日,但仍未有見底跡象,淡倉係5日計資金流入第4大個股,有669萬元資金坐貨。 熱門PUT輪約26%價外,2024年5月底末至6月到期,槓桿有3倍。中薇證券研究部執行董事黃偉豪認為,呢隻PUT唔算短身,毋須擔心時間值損耗,但價外幅度較大,未必咁容易變價內。 Ravi續指,正股股價累跌幅度頗大,如果後市向上突破250天線,即126元水平,建議淡友先行止蝕。反之,下一步目標價可以放係115元樓下,之後約109元。 |
資金流向 , 企業評級 |
梁偉民 |
2024-01-16T11:46 |
美股上周五(12日)進入季績期,大型銀行股包括摩根大通(J.P.Morgan)、花旗集團(Citigroup)等率先公布慨2023年第4季度業績反映盈利表現疲弱,摩通上季按年少賺15%,花旗更交出15季來最差業績。 銀行業對2024年前景亦唔太樂觀,其中,富國銀行(Wells Fargo)管理層警告,今年淨利息收入或按年跌最多9%。高富金融集團投資總監梁偉民指,過去3個月市場過分炒作美國聯儲局減息預期,忽略今年減息後息差收窄慨可能性,並指息差好影響主營存貸款業務慨傳統銀行慨盈利。 今晚輪到高盛、摩根士丹利盤前出季績,Wyman表示,投資銀行慨「成績表」對融資市場慨前景有啟示,市場較關注上市同併購活動係咪能夠從過去幾年慨寒冬期復甦。佢預期,隨著股市回升,加上唔少企業可能趁機加快融資活動,對投行業務有一定幫助。 |
公司業績 , 高盛 , 美股 , 新股IPO , 新股IPO |
黃敏碩 |
2024-01-16T10:02 |
註冊財務策劃師協會會長黃敏碩推介江蘇寧滬高速公路(00177) 推介原因: - 核心業務長三角地區高速公路,受惠地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及汽車持有量 - 積極發展「交通+」業務、新能源業務、「以融促產」的金融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 現金流充裕,派息政策穩健。 |
江蘇寧滬高速公路 , 能源 , 新能源 |
阮子曦 |
2024-01-15T22:49 |
德昌電機(00179)首三季度收入增長7.4%,並預計第四季度收入按年持平,全年收入則有望實現中個位數百分比增長。 華富建業證券投資策略聯席總監阮子曦表示,德昌本財年收入,每個季度增速一直放慢,單計第三季度只升3.3%,而全年收入指引為中個位數增長,亦較之前預測增長5-7%為低,相信股價短期會有負面反應。 |
德昌電機控股 , 建業實業 |
梁傑文 |
2024-01-15T16:21 |
內地家電連鎖零售商奇點國峰(01280),以每股0.69元、折讓10%配股,集資逾3000萬元。今日(15日)午後突然有大量成交湧入奇點國峰,股價一度倍升至1.54元,係今日暫時升幅最大港股。《香港股票財技密碼》作者梁傑文提醒,股份短線有投機價值,但唔適合中長線持有。 集團新引入慨投資者劉楊持股逾16%,一舉成為第2大股東,而大股東聖行國際慨持股則由29%降至24.7%。Mike表示,聖行國際由2017年成為奇點慨主要股東後,一直想借殼上市,除左透過特別授權配股增持至近30%,係2022年更嘗試「反收購」,由奇點印股票,換取注入旗下一間中小企業培訓服務資產。然而,可能因為咁做唔符合借殼上市規定,相關全面要約同收購已經係2023年9月告終。 今次配股後,兩大股東慨持股比例相近,因此,Mike估計,大股東可能意興闌珊,所以透過配股逐漸攤薄持股,繼而淡出奇點呢個融資平台。 |
港股 , 新股IPO , 新股IPO , 奇點國峰 |
聶振邦 |
2024-01-15T16:08 |
麥格理估計,內地車市於2023年12月爆發新一輪減價潮,會令今個月銷售數字下跌,又認為必須做好成本控制及效益高慨車企,先可以維持到毛利率,該行最睇好比亞迪股份(01211),因集團受惠於垂直生產優勢,同埋預期海外市場會成為比亞迪新增長動力。比亞迪係咪一眾車股中慨穩陣之選? 博威環球證券金融首席分析師聶振邦指,比亞迪不論係內地還是國際市場,知名度都較高,所以麥格理較睇好比亞迪係合理。佢又話,面對內地銷售慨不確定性,集團開拓海外市場,而比亞迪本身亦有競爭優勢,短期黎講,好似理想汽車(02015)等車企,都威脅及取代唔到比亞迪。 投資部署方面,聶Sir話,如果投資者考慮持貨1年或以上,比亞迪都係適合慨選擇,加上股價近排回調,依家落到200元水平,後市應該有一定反彈空間。 |
比亞迪股份 |
郭思治 |
2024-01-15T11:15 |
大市目前已身處1月份之中旬,而直到目前一刻止計,本月大市之形態仍暫屬先高而後低,恆指暫是由2日之高位17,135點跌至10日之低位16,036點,即月內之波幅暫為1,099點,首先,一個月之高低位是不該同時出現於七個交易日之內,加上1,099點之波幅亦該不能滿足月內之所需,故在本月餘下之交易日,理論上該有更大之波幅點出現,從而擴闊月內之波幅以滿足所需,同時亦可拉闊月內高低位之距離以符合慣性之需求,而從目前大市之表現看,由於恆指仍反覆於各組常用之平均移動線之下,故單從技術上看,大市暫該處反覆欲試底之弱態中,而所指的底,暫該為去年12月11日之低位15,972點。 目前大市技術上該仍處熊市三期之中,從中期之年圖上看,恆指自2018年1月29日之高位33,484點開始之跌浪,其後見底於2020年3月19日之低位21,139點,即累積跌幅為12,345點,此該屬熊市一期,而由3月19日低位21139點開始之反彈,在新經濟股大幅上升帶動下,恆指大幅反彈至2021年2月18日之高位31,183點,即累積升幅為10,044點,此潮反彈該屬熊市二期,而由2021年2月18日高位31183點開始之回跌,其後喘定於2022年10月31日之低位14597點,即此潮跌浪共回調16586點,技術上該屬熊市三期,而直到目前一刻止計,由於大市一直反覆於16,000點至17000點之間,故整個大市直到目前一刻止計,技術上仍屬熊市三期之欲試底之中。 再者,目前恆指已跌穿各組常用之平均移動線,而各組平均移動線亦再度重陷倒序模式,單從技術上看,大市該已漸進入反覆續試底之弱態中,嚴格而言,大市如欲擺脫目前之困局,恆指必需先成功重越10天線(約在16,472點左近),20天線(約在16,526點左近)及50天線(約在16,956點左近)並穩守此三組平均移動線之上,否則整個大市之弱態不變。 |
港股 |
李浩然 |
2024-01-15T09:52 |
目前,全球宏觀經濟學中最多人討論的一個問題,也許就是中國是否正處於「資產負債表衰退」的邊緣?而這個經濟術語,經常用來描述日本迷失的數十年。簡單而言,它可以描述為一個長期的通縮時期、經濟低迷、房地產市場下滑,以及包括家庭、公司、政府在債務爆破後試圖去槓桿化的金融壓力。而中國當前而對的困境,顯然與90年代初的日本存在一些相似之處。 首先,中國自2021年以來的房地產市場調整已不僅是週期性的(或政策引發的),也是結構性的;這導致了住房市場中,供需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這與日本在1990年代的房屋市場調整非常相似。其次,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於2022年底,中國的非金融部門信貸/GDP比率接近297%,也與90年代的日本相似。同樣地,債務主要是國內的,而且兩國的國內儲蓄率都很高。最後,人口老化問題也是驚人地相似。於1991年,日本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為12.7%,與2019年中國的比例(12.6%)相若。 在外交方面,日本對美國的巨額貿易順差引發了貿易衝突,例如1985年的廣場協議(在日本迷失前的五至六年)與20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也是非常類同。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日本(30年前)和中國(現在)崛起挑戰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地位猶如歷史重演,這導致了美國的反擊,最初也集中於減少雙邊貿易失衡。 然而,迷失前的日本和現在的中國也有相異之處。例如在2022年,中國的都市化率雖然已達到65%,但如果排除居住在城市地區但沒有戶籍的農民工,實際比例可能僅為47%。在1988年,日本的都市化率超過了77%。 較低的城市化率意味著有更大的潛在勞動力可以從農業向非農業轉移,勞動力遷移可能會帶來潛在的生產力增加。第二,中國擁有更大的國內市場,也有更多的科技、工程、數學領域的畢業生和綜合製造業企業。儘管中國可能面臨比1990年代的日本更具挑戰性的外部環境,但中國在某些領域也有希望實現更好的技術升級和商業化。第三,或許有些爭議,中國的房地產價格過高現像比1990年代的日本要輕微。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政府長期對新房價的行政控制,另一方面也是由於穩定的收入增長。 不過,房屋可負擔性在一線城市仍然是一個嚴重問題:2010年,購買一個90平方米的公寓需要家庭收入的21.1年,而2022年則需要16.6年的家庭收入。相較之下,二線和三線城市的房屋可負擔性要好得多,這些城市佔據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大部分的份額。以同樣的房價與收入比例來衡量,二線城市的比例從2010年的13.4下降到2022年的8.3,三線城市的比例從2010年的10.2下降到2022年的6.1。第四,中國的資本項目並沒有完全自由化。 這將減少國內資產(主要是房地產)拋售並流出海外的風險。最後,中國政府對債務問題的資產和負債雙方都有更強的控制。當然,這可能是一把雙面刃,因為這意味著中國發生突然停止債務危機的機率較小,但經濟中的殭屍部分將可能進一步漫延及擴大,加劇道德風險問題,並削弱結構性改革的動力。更甚的是,這可能會排擠經濟中更具生產力的活動,並導致經濟增長速度比預期更快的放緩。 當然,更值得關注應該是中國的老化速度實際上比日本更快,這導致人們預測中國將在「富裕之前變老」,即一種由人口結構引起的中等收入陷阱。在日本的情況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在1983年超過了10%,在1994年超過了14%。在中國,僅花了7年的時間(從2014年到2021年),65歲及以上人口就從總人口的10%增加到14%,而出生率也在同期內迅速下降,從每千人13.8下降到7.5(在2022年進一步下降至6.77),與日本2020年的6.80相差不多。此外,中國的總人口在2022年已開始下滑,但日本的總人口在2008年才開始下降。其次,2022年中國的人均GDP約為12,800美元,遠低於1991年日本的29,470美元。儘管較低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可能意味著更高的成長潛力,但也有可能是中國在變得富裕之前就已經老化和負債高企。 近年來,與美國的科技脫鉤已經取代關稅戰成為中國面臨的主要挑戰。除了與美國的雙邊關係外,全球化進程在2008年後明顯放緩(當時全球貿易佔全球GDP的比例達到高峰),與1990年代全球化的黃金時代形成鮮明對比。2022年的俄烏戰爭進一步加速了全球供應鏈的重新定位,對中國的潛在增長進一步造成了壓力。 此外,中國當下的宏觀政策刺激空間比日本在1990年代初更為有限。在財政方面,日本政府債務在1991年,也就是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時候佔GDP的61.9%。到2000年,日本政府債務佔GDP的比例上升至131%。在中國的情況下,儘管中央政府債務只佔GDP的20%,但如果加上地方政府債務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截至2022年底,總公共債務佔GDP的比例達到了95%。同樣地,在貨幣政策方面,日本央行(BOJ)的政策利率在1991年1月為8.1%。在房地產泡沫破裂後,BOJ迅速採取行動。到1993年底,政策利率降至2.4%;1999年,BOJ成為第一個採取零利率政策的央行。相較之下,中國的政策利率(7天逆回購利率)已降至1.9%。顯然,中國人民銀行降息的空間比1990年代初的日本央行小得多。 那麼,中國到底會不會遭受類似日本的長期資產負債表衰退呢? 當資產價格下跌時,企業面臨嚴格的再融資的限制,資產負債表的惡化,強制性的資產出售可能進一步推低資產價格,形成資產價格和經濟活動之間出現惡性的下行旋渦。換句話說,資產價格急速下跌在資產負債表衰退現像中扮演關鍵角色。根據這一論點,資產負債表衰退在中國尚未成完全現實。因為中央採取了保護房價但大幅調整交易量的策略,這與日本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結果,宏觀成本(交易量活動的大幅下降和房地產投資的放緩)在中國更大,但好處是與資產價格下跌相關的金融風險仍然受到控制。 日本企業債務從1993年佔日本GDP的峰值144.9%下降到2004年的99.4%,家庭債務從1999年的71%下降至2007年的60%,而政府債務則大幅增加,推高了整體經濟的負擔。相較之下,自2008年以來,中國的債務在各個領域持續累積上升,而且不能排除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下去。 雖然,雖然有可能要面對長期的人口下降、經濟低迷、減槓桿和通縮壓力,但也可能係筆者太過悲觀,未睇到中國債務雖然可能持續上升,但房地產市場尚未呈現全面崩潰;這表明日本迷失過程在中國尚未正式全面開始,更不能歸納出中國注定走向日本迷失的結論。 |
黃金 , 地產 , 美信貸 , 美元 , 地產 |
陳錦興 |
2024-01-15T09:42 |
英皇資本財富管理方案研究總監陳錦興推介中國電信(00728) 推介原因: - 資金關注「中特估」概念股,電訊板塊受惠 - 核心業務平穩,天翼雲增長動力佳 - 估值合理。 |
中國電信 , 英皇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