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
時間 |
內容 |
標籤 |
黃麗幗 |
2025-03-24T12:21 |
近期的社交媒體充斥人工智能見(AI)教學的貼文,在當今數碼時代,AI軟件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除了大家熟悉的ChatGPt及內地最引以為豪的DeepSeek 外,還有多個收費或免費的圖像、文本創作、會議記錄翻譯,或影片製作AI功具。只要你想到的,就如淘寶一樣,都可在找到你的心水,對於各行業的上班一族或學生而言,確實是偉大的發明。如何應用這些工具,則成為了另一個學問,教學影片太多,的確需要時間消化,以下我亦總結了兩個常用的工具讓大家參考。 Grok 3:多模態AI的佼佼者 不同的AI系統都各有其賣點及優勝之處,坊間曾以ChatGPT及DeepSeek兩款聊天機械人對弈國際象棋,結果以DeepSeek 臨時改規則取勝。人的確需要靈活變通,不過對於一般市民而言,搜尋答案快而詳細準確最為重要,大家不妨參考Elon Musk旗下X公司開發的AI系統Grok 3,被譽為地球最聰明的AI,但相比前兩者,Grok 3比較少人認識,它的訓練速度超逾其他AI系統,僅用了7個月時間完成了20萬張GPU卡,傳統一般的AI系統則需要18至24個月時間。它的主要功能如大腦模式(Big Brain Mode) ,處理複雜問題時,會分配更多資源進入深度思考,亦提供深度搜索(Deep Search),能根據用戶問題全面搜索,並交叉驗證多個信息源,提供分析後的答案,而且更能以廣東話敘述,提供更生活化例子。筆者曾以如遇見名人時,應該如何就他的喜好、性格及背景打開話匣子,Grok 3 就其相關新聞、社交貼文進行分析,相比其他的AI系統,能提供更全面的建議。 Kimi:貼心易用的多功能助手 另外,為大家介紹Kimi這個工具,它不但能支持文本輸入,提供答案及建議,還能夠上傳文件和圖像,即時解答照片下的複雜學術問題,及按照用戶的要求生成圖片。不過要數到最便利的功能,還是不消兩分鐘,就能跟據用戶指示,一鍵創作一個簡報,清楚列出大鋼及每一頁的要點,不過簡報設計僅限網頁版Kimi才可應用。 網上AI軟件琳琅滿目,花點時間探索會為你帶來不少驚喜,以上兩款僅為筆者現時較為常用的工具。這些創新技術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改變了資本運作的方式。科技公司、半導體產業、生物科技醫療、清潔能源及金融科技領域均成為未來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 |
|
黃麗幗 |
2025-02-11T11:13 |
特朗普2.0時代,除加密貨幣外,不少機構投資者今年普遍仍對美國股市充滿信心,尤其是AI科技板塊,其次仍看好日本市場,預料關稅的影響僅限個別企業,至於中港市場則抱觀望態度,取決於中美貿易關係的進展,及中央的支持力度能否提振經濟。 近兩年本港投資者除關注日圓的走勢外,亦留意日股的動向,愈來愈多券商都新增買賣日本股票的平台。不過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未必熟悉日本股票,而市面亦較少有對日股的研究分析,故除日本基金外,日本指數的ETF則成為熱門的投資產品。當中最受歡迎為日經225指數(Nikkei 225)及東證指數(TOPIX),不過兩者有何分別呢?投資者該如何選擇? 日經225指數受散戶歡迎 日經225指數較受普羅大眾熟悉,這是一個價格加權指數,淺顯而言,股價愈高的成份股,對指數影響愈大。該指數包括225隻來自東京證券交易所一級市場的領先股票,投資的都是日本大價股。這些股票是根據流動性和板塊代表性選擇,採用了嚴格的標準,包括在五年期間的交易量和價格波動,而每隻股票的權重上限為10%。截至2024年11月,日經225指數佔東證指數總市值約80%。 東證指數覆蓋更廣 東證指數採用市值加權方法 ,即市值愈高的股份股,對指數有更大影響。其追蹤超過2,000家日本公司,板塊覆蓋減少到2025年1月底的約1,700家。然而,東證指數仍然是最廣泛捕捉日本股市的指數,亦較受機構投資者歡迎,與它們普遍採用的基本指標指數相近。 日本ETF較具優勢 日本上市的日本指數ETF,其追蹤誤差(Tracking Error)較低,即基金表現能緊貼指數走勢,而管理費一般亦較海外上市的ETF較為便宜。 |
|
黃麗幗 |
2025-01-02T16:19 |
Labubu的Zimomo最近現身於中環某商場的聖誕佈置,不少人批評今年的裝飾不及往年,雖然欠缺了些少聖誕氣氛,不過這個人氣的公仔品牌絕不失禮。泡泡瑪特(09992)曾出產了不少知名的公仔品牌,包括Molly、Pucky,不過論及受歡迎程度還不及Labubu,我承認自己亦是粉絲之一。 盲盒炒價逾十倍 泡泡瑪特於2020年上市,今年上半年的收入按年增長62%至45.6億元人民幣,來自海外的增長更是兩倍,毛利率高達64%。即大約是售價100元的盲盒,商家賺約64元,當中Labubu的產品無論是門市或網上銷售均長期售罄。泡泡瑪特內地門店增至374家,機械人商店數量更多達2,189店。它的成功之道在於與不同的知名的藝術家及品牌合作,盲盒就是會給人無限的驚喜感,加上產品多樣性、收藏價值及明星效應,亦成功俘虜了青少年的心。 雖然外界經常抨擊盲盒助長賭博,令人上癮。公道而言,即使拆去了銷售包裝,這些潮流公仔炒價仍達數千元。 樂高逆線增長 毋懼時代挑戰 當奢侈品牌LVMH首九個月業績出現下滑,全球玩具巨頭樂高,縱受到俄烏戰事影響,今年首6月銷售額仍增長13%至約46.5億美元,分店數目達到1,100家。樂高是一家丹麥公司,已有90年歷史,曾因電玩時代的衝擊下,一度面臨破產,後來業務成功改革,產品開始與電影聯名,開設遊樂園,並開始迎合成年人及女性市場,如名車品牌或植物的積木,還有各大卡通品牌的版權,總會找到小朋友喜歡的卡通人物。 市場研究公司Circana數據顯示,了2023年美數據,2023年美國玩具銷售額為280億美元,同比下降了8%,並出現了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的首次下跌。面對人口老齡化,在11項玩具類別當中,只有3項突圍而出,包括積木、毛絨玩具及車載玩具,均解釋了泡泡瑪特及樂高不敗的原因。 |
|
黃麗幗 |
2024-12-02T09:05 |
特朗普順利勝出美國大選後,全球資金開始湧入美國資產,作為最強的支持者Elon Musk旗下的Tesla單日飆升15%,加密貨幣亦受到追捧,比特幣再創歷史新高,升穿9.4萬美元水平。特朗普正式上場後,又會帶來甚麼變化,如日本市場還值得投資嗎? 憧憬特朗普上任再刺激美股 市場早已有不少分析哪些是特朗普當選後利好的股票,如金融及科技將成為減稅政策的受惠者,相反零售消費板塊將受加徵關稅影響,相信不少投資者均有斬獲。回顧特朗普上次任期,首年的股市回報率大約是歷任總統同期股市平均回報率的三倍,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了近兩成,以往平均漲幅為5.7%。 不過近期有大行預測股市將面臨壓力,其中原因是美國10年期國債息率在高位徘徊。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表示不太可能容忍通脹較預期進一步上升,否則可能會結束降息周期。目前關注的是核心PCE 年增率2.7%高於預期,FOMC預計目前高企的服務價格通脹將於2025年1月前減弱,另外還有兩個通脹數據及一個就業數據發布,將成為12月會否再次降息的指標。 市場關注關稅政策影響 今次特朗普重返白宮,特別是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做法,將受到關注。日本企業對特朗普的保護主義貿易立場感到擔憂,因美國或將對從日本進口的商品徵收新的關稅。日本企業(如半導體製造設備的製造商)也可能面臨與中國的貿易關係的壓力。市場關注特朗普上任首120日,會否發布行政命令影響出口業。 雖然特朗普主張的減稅措施,或增加美國消費,理論上也會提升對從日本進口商品的需求,惟激進的關稅政策,及鼓勵消費者購買美國本土製造的產品,將不利於日本的出口行業。 日元貶值續支持股市 早前日本眾議院選舉的意外結果,引發政治不確定性,投資者的避險情緒升溫,不過股市仍受到日元對美元貶值的支持,特別預期出口商的強勁收益。在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的言論支持下,市場對美國經濟整體健康發展的信心上升,加上降低了美聯儲減息的預期,及日本首相石破茂對保留加息的取態,這些因素將繼續對日本股市帶來支持。 |
|
黃麗幗 |
2024-11-04T11:49 |
最近,香港不少大專院校舉辦開放日,學生紛紛到心儀的院校參觀。生處於這個AI發展迅速的年代,年輕人難免對未來應選擇的科目及出路感到惆悵。Tesla 推出的Optimus機械人,其人工智慧技術與以往的機械人大相徑庭,對未來工種會有甚麼影響呢? Optimus預計於11月Tesla AI 活動日亮相,擬於2025年少量生產,並於2026年大規模供應市場。Optimus 強調與人類的協作,能夠理解和執行口頭指令,並與人類進行流暢互動,提升工作效率,如日常家務、物流與搬運、照顧老人及殘障人士、輔助教師教學、健康護理如運送醫療設備及病人、服務性行業如接待客人及環境,及幫助種植等園藝工作。 宜考量工種特性 AI機械人用途廣泛,勞動階層將成為最快被被取替的一群。攝影、音樂創作、以至藝術設計等AI輔助工具亦已面世。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會計及工程師,隨著AI的發展進程,行業的人手需求亦會相對減少,特別是中後台工作者,依賴情感的工種相對有優勢,如心理學家、社會工作者,甚或是較複雜決策工作的管理層及倚賴臨床判斷的醫療專業。人工智能往後或帶來數據私隱及道德等種種問題暫不作討論,唯一肯定的是對人類將作出革命性的改變。 Tesla第三季財報驚喜 Optimus 的售價目前為兩萬美元,如蘋果的Vision Pro一樣,非一般家庭能負擔,故未能刺激Tesla的股價表現。不過其最新公布的第三季財報確實令人驚喜,毛利率及明年電動車銷量雙雙增長。 對於投資者而言,AI科技亦處於發展周期,距離成熟期還有一段距離,亦無須憂慮泡沫爆破的跡象。 |
|
黃麗幗 |
2024-09-02T08:57 |
日本央行7月底意外加息,並釋放偏「鷹派」信號,推升了日圓的升值預期。然而,受美國就業疲軟等因素拖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講話鞏固了市場對9月降息的預期,不過仍強調任何寬鬆都將取決於數據。日本股市經歷了一輪劇烈的波動,主要受到利差交易(Carry Trade)被重新定價的影響。 利差交易平倉 日股超賣 大量投機性的日圓空頭頭寸被擠出,因為市場擔心美國經濟,或日本央行將進行一系列的利率上調而市場無法成功消化。顯而易見,日圓及美元實際利率差異,一直在推動利差交易。即使利差小幅收窄,也會導致投資者平倉。 8月5日的VIX恐慌指數(反映未來30天的股票市場風險)從20以下激增至60以上,其後波動性才有所緩解。日本股市曾經超賣,TOPIX市盈率跌至11倍左右,造就企業回購股票和機構投資者入貨良機。TOPIX隨後反彈,市盈率回升至15倍。 投機性空頭已清算 日圓有支撐 在市場波動再度升溫後,日本央行副行長內田真一表示,在市場不穩定的情況下,不會再次加息。根據IMM投資者持倉報告,大量投機性日圓空頭已經清算,美元兌日圓也穩定在145水平以上(略高於日本企業在日本央行7月短期經濟觀測調查中的預期匯率水平)。隨著美日利差的持續收窄,美元兌日圓存在下行壓力。不過,投機性日圓空頭已基本清算,也限制了日圓大幅貶值的可能性,相信難再次升至150以上水平。 不過日本工資和價格的良性循環將保持不變,日本剛上調去年第4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由原本的按年收縮0.4%修正為增長0.4%,避過連續兩季收縮,市場預期日本央行即將結束負利率政策。通脹率也有望超過日本央行2%的目標。同時,日圓也比預期更快地收復了之前的部分跌幅。結合美聯儲降息的展望,日本央行逐步正常化政策的決心很可能會令日圓保持適度支撐,預計日圓兌美元可能會導致一些暫時性的波動,影響股票估值,但也可能會創造買入機會。至於日圓反彈可能會對企業收益產生一些滯後的二次影響,存在一定風險。 |
|
黃麗幗 |
2024-08-01T10:56 |
2023年6月,蘋果公司發布了全新的頭戴式混合現實裝置Vision Pro,繼 iPhone、iPad 和 Mac 之後的又一項突破性產品,並早於今年2月在美國發售,反應不俗,而7月上旬亦正式在多個國家及地區發售,包括香港。早前在蘋果預約試玩Vision Pro,雖然已看過官方很多的Demo片,親身體驗感覺喜出望外! 大家只要到蘋果的官方網站,已可預約30分鐘的Demo體驗。Vision Pro支持手勢控制和眼球追蹤影技術,職員會先講解如何透過手眼並用操作虛擬界面,不得不讚它的偵測技術準確流暢。 元宇宙沉浸式體驗 以Vision Pro 觀看全景相片或影片,仿如置身另一個世界,景觀是上下左右180度呈現,你可以看見自己雙手呈現在畫面的另一個空間,影片的人更是立體呈現,感覺如觸碰得到,非常逼真,難以與以往的4D技術比較。觀看球賽的感覺最為震撼,與現場無異,因為Vision Pro配備了兩個4K微顯示器,可以提供超高清的視覺效果。 用家亦可以於應用程式商店下載沉浸式的互動遊戲和影片,如在恐龍世界,你可以觸摸虛擬的恐龍,與牠互動,逼真的混合現實和虛擬的全新計算體驗。 待優化普及 Vision Pro主要集中在高端消費群,如科技愛好者或注重娛樂體驗的人士,主要因為定價太高,達3,499美元,不過相信很快就會如iPhone一樣,針對不同的客戶群推出更多親民版本的價位。其次是文書操作方面則較為遜色,Vision Pro可連接鍵盤打字,要虛擬輸入文字,則需要時間,職員預告9月或會提升相關軟性功能。 除此之外,Vision Pro重650克,再加兩支益力多,就相等於一罐850克的奶粉,佩戴感有些沈重,難以長時間使用,有待進一步優化。 Vision Pro始於北美發售,因其為蘋果最重要的市場,該地區用戶對新技術的接受度較高,且有較強的購買力。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和技術的普及,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對於Vision Pro這類創新產品有著巨大的潛在需求。不過,蘋果能否在這一市場實現成功突破仍需觀察。除了個人消費市場,Vision Pro在企業商用領域、 教育和培訓、工業設計和維修,及醫療健康。 |
|
黃麗幗 |
2024-07-02T10:06 |
科技發展太快,要緊貼潮流真的不容易,近日微軟宣布推出兩款新的人工智能電腦,「Copilot+ PC」電腦系列產品Surface Laptop第7版及Surface Pro第11版,並於6月18日全球發售,售價分別約15,888港元及17,988港元。對比早前Apple推出的Vision Pro,AI電腦相對較少受市場關注,不過論功能確實更為實用。隨著微軟、英特爾、輝達相繼搶攻市場,AI 電腦將很快被廣泛應用。 何謂AI PC? 「AI PC」簡單解釋為無需連線上網,及不需要依靠雲端運算的情況下,能夠獨立提供生成式AI服務的個人電腦,而各大廠商對AI PC的定義都有不同的看法。如微軟與英特爾已定下AI PC應具備的三大基本條件:一、能夠運行AI服務Microsoft Copilot;二、內置神經網絡處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三、實體鍵盤上設有「Copilot」按鍵。此後,鍵盤位於Alt鍵旁、印有微軟標誌的按鈕將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印有Copilot標誌的按鍵,讓用戶可以一鍵呼叫AI功能。 AI功能包括以小畫家「共同創作者」(Cocreator) 快速生成圖像,並以筆觸及文字指令調整,方便不少從事設計創作的工作者。另外還有「即時字幕」 (Live Captions) 的翻譯功能 ,相信會受不少跨國大企業歡迎,大大節省與不同國藉員工或客人的開會時間,及聘謮翻譯員的支出。最後還有「回想」(Recall)功能,能尋找在電腦上曾瀏覽過的資訊,與現時網頁的歷史記錄相似,除網站外,用戶亦能經應用程式及文件,更快捷找回在電腦不同時間處理或看過的內容,同時受私隱及安全設置保障。 聯想AI PC快推出市場 除微軟,其實早前聯想(00992)亦公布推出「地表最強」的AI PC列產品,起價僅為5,999元人民幣。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指出,該AI新產品具備五大特性,包括配備了個人化的AI agent智能體「聯想小天」;擁有CPU、GPU、NPU結合的強大的本地異構算力;具備為每個擁有者建立個人知識庫的能力;開放性的人工智慧應用生態;並且強化個人資料和隱私安全保護。不過實質功能,筆者則未能成功找到,唯一觀察到的是聯想的股價由4月18日發布會當天至6月21日已累升約46%,有助公司繼續為AI發展作出貢獻。 料3年後AI電腦出貨量增兩倍 AI 電腦猶如當年的智能手機,預計銷售將在未來幾年大幅增長。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預計,AI 電腦在2024年將佔全球所有電腦出貨量的22%,總數為5,450萬部。IDC亦預測,2024年AI 電腦的出貨量將接近5,000萬部,到2027年更有望倍增至1.67億部,佔所有電腦出貨量的60%。 |
|
黃麗幗 |
2024-06-03T09:06 |
上年升約三倍的晶片製造商輝達(Nvidia )公布首季業績,收入及純利均勝預期,賺多近6.3倍至148.8億元,股價隨即飆升,突破1,00元大關,今年以來漲逾九成,AI熱潮並未減退。市場開始認為現今AI與2000年互聯網革命相似。美國科技股的升勢能否持續呢? Nvidia漲幅續倍數計? 美國於1994年2月至1995年2月曾經歷了一段加息周期,年內加息共7次,基準利率由3.25%提升至6%。期後,市場意識加息周期即將告一段落,乘著互聯網概念的崛起,相關股分股價一飛沖天,當中網絡設備製造商思科(CSCO),由1995年開始至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前,股價彈近71倍,猶如今日輝達的影子,不過仍相距一段距離,即未來日子還要上漲近三倍至2,00億美元,才達到泡沫的水平。除早期的半導體股受惠,後來應用層面上的網絡公司,美國線上公司,由1992年至1995年底,股價升逾90倍。 AI股續成未來兩年前投資主題 OpenAI的ChatGPT在2023年面世,推出五日的下載量已過百億,多家的科技公司紛紛佈局。目前AI的發展正處於行業的成長期,待成熟後還會經歷產品成功革新帶來的增長。參考以往長達5年的科網股熱潮,預計AI的發展將繼續成為未來兩三年的投資主題,加上各科技巨頭均交出優於預期的成績表。根據Finguider 的報告,包括巴郡貝萊德、橋水及索羅斯等全球十大資產公司,2023年第四季最受歡迎的持股分別為谷歌、微軟、亞馬遜、Chater通信公司及Visa。 中資科技股估值低 除了美國的AI股,中國的科技股估值普遍較低,預計亦能帶動受惠。根據財經數據供應商Factset於2月發表的報告,當中10位分析師,至少八成以上給予買入評級的20家AI公司,首四位包括美團、快手、百度、騰訊。預計前兩者未來12個月的潛在升幅高達四成,後兩者升幅則約三成。追蹤全球首30大市值科技股的lEdge Factset 環球互聯網指數,今年以來已升逾20%,跑贏多個指數,投資者亦可留意相關ETF。 |
|
黃麗幗 |
2024-05-02T09:00 |
不少的身邊朋友都趁著5月公眾假期前後,紛紛計劃到日本旅行,周五(4月26日)隨即帶來令港人振奮的消息!日央行決定不加息,將利率維持0至0.1厘,符合市場預期,惟日圓兌美元則續挫至156水平,即兌港元曾跌穿5算。央行的利率政策如何,對經濟有甚麼影響呢? 日圓貶值利好股市 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後,日股迷失30多年,隨著2013年的量化寬鬆及2016年的負利率政策,日圓兌美元緩緩攀升,提升了日本製造業的海外業務銷售,從而令上市企業的股價上漲,特別於2021年新冠疫情時,股市上升的趨勢開始顯現。不過,則對日本的經濟增長未有貢獻,落後於其他發達經濟體,長期維持低於2%的水平。 良性循環助經濟增長 有見及此,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致力推動國民的薪資上漲,認為能為日本經濟創造一個良性的經濟增長循環。他在2023年11月與商界和工會領袖的會議上,要求這些組織在2024年4月開始的財政年度前進行薪資談判。日本政府決心於2030年中期將全國最低工資提高50%。日本家庭多於50%的收入均會用作儲蓄,通縮的預期令消費力大減,預期薪金上漲的轉變有助提升日本的經濟動力,如零售及服務行業。企業開始漲價,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時穩步上升,勞動力及投資設備需求增加,擴張經濟,擴大企業的股東回報,這個良性循環,正是今輪日股的上升原因。 當然目前日本股市的估值,相比其他國家還低,海外遊客數量增加,及新推出的NISA 政策,大大提升免稅的投資門檻,吸引投資者入市,均帶來積極的作用。日本經濟增長復甦難再單單靠出口,還要倚賴消費、個人及企業投資。 日本央行甚麼時候會加息呢? 現時消費者物價指數穩步上升,改變了日本人根深蒂固的通縮心態,亦有利倚靠出口的大型公司提升工資。日本央行通常會於外匯市場出現混亂,且通貨澎膨脹影響匯價波動性,官員才會出手干預。對於目前的環境而言,日央行的確少有誘因加息,除非日圓貶值帶來通脹的問題,如工資未能跟得上物價升勢。 |
|
黃麗幗 |
2024-04-02T09:00 |
最近台灣掀起ETF熱潮,有媒體拍攝到連「出家人」都搶先申購台股高息ETF,最終公布集資1,752億元(約港元),創下台灣ETF成立金額的紀錄。今年以來,台灣先後推出多隻半導體、美債及高息動能ETF均大受歡迎。據統計,台灣過去五年的年複合增長率近四成,全球排列第一名,規模達3.9兆元(台幣‧下同),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和中國,較2022年底的2兆3,365億元增加約1.5兆元。 長線投資工具 ETF由一籃子的股票組成,管理費較基金便宜,且於二手市場交易方便,美國市場甚為流行,約佔全球ETF市場規模近七成。2005年巴菲特提出的十年賭局,加強投資者對ETF的信心,他以100萬美元的賭注,挑戰市場上的對沖基金經理。巴菲特當時買入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而接受挑戰的Protégé Partners 共同創辦人Ted Seides則買入五隻對沖基金應戰。2007年環球金融海嘯後,標數出現報復式反彈,最終以8.5%的平均年回報,遠勝於Seides 的2.96%增長,ETF作為長期的投資工具毋庸置疑。 台灣藏富於民 亞洲人較喜歡儲蓄,台灣人工資不高,但本土消費娛樂的渠道不多,生活水平亦較低。行政院主計總處預測,2024年台灣超額儲蓄率(GDP比例)將升至14.46%,超額儲蓄高達3.55兆元,遠超於低單位數超額儲蓄率的韓國、日本和中國。據2023年全球財富報告,台灣2022年的人均金融資產在全球名列第五名,僅次於新加坡。以往的資金主要停泊於境外基金、定存或投資型保單,惟近年興起的高股息ETF標榜固定領息,成功憾動民心。隨著台灣民眾對ETF的認識愈來愈多,林林總總被動型ETF產品成功吸引保守型投資者。 ETF投資令資金回流到台灣,刺激台股續創新高,迫近20,200點,形成良性循環,投資者故然水漲船高,賺價賺息,特別美國減息在即,高息產品更具吸引力。目前當地金管會亦正積極研究於年內開放主動型ETF,預計「餅會愈做愈大」。 |
|
黃麗幗 |
2024-03-01T09:00 |
全城討論Nvidia 上周四(2月22日)狂升16%,皆因公司季績交出功課。執行長黃仁勳搖身一變成為全球20大首富,公司市值增加2770億美元,創美股歷來最大單日市值增長紀錄。Nvidia過去一年漲2.3倍,今年以來已升逾六成,連不受約束的比特幣過去一年僅升逾一倍。不少投資者經常概嘆Nvidia股價高處不勝寒,AI的爆發力是否還未真正體現呢? Nvidia行政總裁黃仁勳表示,加速運算中及生成式AI已達到臨界點,全球各行各業的需求正在激增。生成式AI進入市場一年,而這是該技術進入各行各業的10年周期的第一年,暗示AI的發展才正式開始! 核心產品搶佔市場 Nvidia的晶片產品包括兩大類別:GeForce系列遊戲GPU、Arm架構CPU、人工智慧AI處理器。當中Nvidia在是GPU市場一哥,其市佔率高達95%,在AI 高效運算的晶片領域幾乎沒有競爭對手。目前市面上的AI模型,大部分都是用 Nvidia的CUDA軟體平台開發,而CUDA僅支援Nvidia旗下的GPU晶片H100,故此其在AI市場的地位難以取替。 毛利率較同業高 盈利能力方面,Nvidia在2022年的最新年報顯示,其毛利率高達56.9%,遠超過於AMD的 44.9%。至於去年經調整毛利率由59.2%大幅提高到73.8%。以半導體公司而言,毛利率相當不俗。 估值非首要考慮 Nvidia 的預測市盈率為38倍,相比約52倍的AMD,約35倍的微軟,及約63倍的Tesla,Nvidia盈利能力絕不比它們遜色。一般股份市盈率在20-30倍為正常範圍,說明公司盈利前景不錯,股價低而風險小。不過應否投資一家企業,估值高低非首要考慮條件,特別是一家業務及盈利高增長的科技公司。 今年的市場焦點均集中於美國AI股及日股,前者受惠AI市場的發展,後者則因國內工資增長及政策轉變,提高人均消費及投資能力。投資者或可考慮香港上市的ETF作中長線投資,同時捕捉美日市場及Nvidia股份。 |
ETF , 美元 , 美股 , 長城天下 , 恒生中國企業 |
黃麗幗 |
2024-02-01T08:53 |
2023年度恆指累跌14%,上證指數全年下跌3.7%,創業板則全年下跌19.41%,中港股市成為了全球表現最差的主要城市。至於標準普爾500指數升23%,納斯達克指數全年漲43%,日股更於今年1月觸及34年新高。今年不少大行都繼續看好美國及日本市場,包括我們在內。投資者可以如何配置海外市場呢? 納指、日本東證指數(TOPIX)及歐洲斯托克指數(Euro Stoxx)過去三年分別累升31%、31%及29%,當中以日本股市的波動性最低,Beta較低,直至去年第二季開始見上升動力。當地積極進行結構性改革,利率正常化、工資上漲及鼓勵「儲蓄轉向投資」計劃,將繼續支持今年的日本股市表現,日經指數正朝著35,000點邁進,是我們最看好的市場。 鼓勵儲蓄轉向投資 過去三十年來,日本持續通縮,日本家庭均養成儲蓄的習慣,金融資產規模達到2,100兆日元,當中一半為現金和存款。日本政府一直致力鼓勵民眾將「儲蓄轉向投資」,旨在刺激經濟增長,促進資本市場發展,並應對低利率環境的問題,惟成效不大。岸田政府其後將NISA(日本個人儲蓄帳戶)改革,從2024年開始,NISA的最大投資金額限制已增加,投資者可以永久享受該制度的稅收優惠(之前的免稅期限最長為20年),或成為了轉折點。 工資增長以提升消費力 另外,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強調結束超低利率,並逐漸採取具體措施,令貨幣政策走向正常化,退出負利率政策。日本政府更希望提升民眾的工資水平以支持通脹,決心於2030年中期將全國最低工資提高50%,多個工會要求年內加薪5-6%,而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將於今年內持續,預計工資能維持較高的水平,從而提升國內消費者信心。 AI繼續推動美股向上 至於美國通脹正以健康的速度回落,第四季的經濟增長高達3.3%,遠超市場預期的2%。納斯達克指數(NASDAQ)未來12個月的盈利相較於2023年初增長25%,低於實際價格49%的升幅,不過相信人工智能將成為盈利增長的主要推動力,而且更具有投機性。 投資者如欲部署美國及日本的科技板塊,可留意本港上市追蹤環球元宇宙潛力股的ETF,當中美日股分佔比達六成,去年升幅達25%。 |
港股 , 美股 , 日元 , ETF , 恒生中國企業 |
黃麗幗 |
2024-01-04T11:14 |
八十年代日本出現大量投機活動,特別是房地產行業,加上日圓升值,日本被迫採取低利 率政策,導致貨幣寬鬆,最終引發經濟泡沫。日經平均指數由1989年年底最高的38,957點,直至2003年4月最終跌破8,000點。股市足足迷失33年,直至今年終見光明。日經平均指數和東證指數(TOPIX)今年分別升29%及25%。究竟兩者分別有甚麼分別呢? 日本有兩個主要股價指數:日經平均指數和東證指數。日經平均指數是通過平均計算225隻代表日本各行業的股票股價,而東證指數則廣泛涵蓋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通過市值加權平均計算。由於兩個指數的計算方法不同,它們受到影響的股票群也不同。 日經平均指數 日經平均股價是由日本經濟新聞社計算和公布的股價指數。它也被稱為「日經平均」或「日經225」,從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主要市場中約1,650隻股票挑選當中的225隻,通過將這些股票的股價總再除以股票數量來計算(2023年10月末),顯示單位為日元。雖然這是一種股價平均型的指數,股價較高的股票權重較大,對指數的影響也較大,但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平均。它還通過修正股票分割、合併、選用股票的替換等因素引起的股價波動後進行公布。選入的股票是根據市場流動性和行業之間的平衡來進行選擇的。 具體而言,按照5年內的「交易金額」和「每交易金額的價格變動率」來衡量市場流動性,並根據日經行業分類(36個行業)的六個部門(技術、金融、消費、原材料、資本財和其他、運輸和公共事業)分類,也考慮到部門之間的平衡來選擇。股票每年更換兩次(4月初、10月初)。 東證指數(TOPIX) 東證指數是東京證券交易所主要市場、標準市場和增長市場上市的普通股的指數,由約2,000家企業的股票組成。日本交易所集團(JPX總研)進行計算和發布,以1968年1月4日記錄的市值(股價×發行股數)為基準指數100點進行計算。顯示單位是點。這是根據在股票市場實際交易和流通的「流通股」的時價總額進行計算的浮動股時價總額加權平均指數。 日經平均股價和東證指數的區別是什麼? 東證指數的特點是市值大的股票比例較高,而日經平均指數的特點是股價較高的股票比例較高。此外,由於東證指數的股票數量較多,單一股票對整體價格的影響相對較小。除此以外,投資者亦可參考指數的過去表現和走勢決定投資意向。 |
日元 , 地產 , 地產 , 新股IPO , 新股IPO |
黃麗幗 |
2023-11-01T09:16 |
市場經常披露本港的強積金表現,經常都會聽到虧損的消息,令人懷疑強積金的成效。強積金的表現除受環球經濟及股票市場影響,市民又可以如何做好功貨,穩守自己的血汗錢,甚至投資增值呢? 環球股市回穩,特別是美股更由熊市轉入技術性牛市,強積金首半年表現不俗,美國股票基金首9個月賺約11.9%,為表現最佳基金,但近期出現變化,強積金研究機構積金評級統計,9月投資虧損約2.76%,即計劃成員平均蝕約6,600元,今年累計投資收益首次虧損,金額達30億元,即計劃成員平均損失約600元。2023年還有兩個半月,能否扭虧為盈,難以抱有厚望,倘趨勢持續,2021年至2023年將會連續3年錄得虧損。 強積金22年來跑贏港通脹 強積金由2000年12月開始實施,截至去年12月底止,總資產規模達1.05萬億元,其中淨投資回報有2,100億元,淨供款為8,400億元。強積金22年來年率化淨回報為2.3%,成績算是不俗,期間跑贏本港平均通脹率1.75%,不過則遜於過去20年美國10年期美債息率均值約2.9%。 僱員要慎選投資組合 強積金分為五大類型,風險由低至高排列,分別為保守基金、保證基金、債券基金、混合資產基金及股票基金。首三項基金的十年期年率化回報範圍分別為0.2至0.9%、-1.5至1.2%及-3%至1%,因此即使該年錄得正回報,如果長期只選擇此三類型基金仍跑輸通脹。混合資產基金及股票基金年率化回報則分別為-0.2%至6.6%及-3%至9.5%。 不少人揀選基金時,都愛選擇中港基金。截至今年9月19日,香港及中國股票基金錄得-7.6%回報,為所有資產類別最差,所以為組合挑選基金時亦不能側重於某一地區或國家。回顧過去10年表現,不少保險公司提供的美國相關股票基金增長均逾一倍,其次為環球基金增長六成至九成,日本股票基金選擇相對較少,但增長則約三成半至一倍,歐洲股票基金增長約五至六成,亞洲、大中華及香港股票基金則較為遜色,最高回報約四成。 謹記低買高沽策略 低買高沽道理簡單,惟未必每個人都能嚴格執行。強積金是跨過40年的長線投資,如不幸購買的基金已錄得不少虧損,除非預計還會繼續下瀉,否則亦不宜低沽。 另外強積金亦將推出積金易平台(eMPF),預計2025年將會全面實行,計劃成員就可輕易於網上平台一站式處理強積金的組合,免卻郵寄或找經紀代理,再沒有「懶得改」的藉口。 |
美債 , 港股 , 美股 , 港通控股 , 企展控股 |
黃麗幗 |
2023-10-03T09:14 |
JPEX案轟動全港,涉資超過10億港元,擬逾千人受騙,交易平台部份產品的回報年收益率以20厘作招徠。高息環境下,股票市場難有斬獲,高息產品渴市,連帶政府近日推出的綠債,反應亦更勝舊年。定息產品除債券外,還有甚麼投資產品值得留意呢? 在目前高息的環境下,要比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高,即4.5厘,才能定義為高息產品。政府今次推出的綠債息率達4.5厘,較上批2.5厘為高,入場門檻僅1萬元,雖然較今年銀色債券少0.25厘,但只要持有香港身分證的合資格香港居民即可認購,每半年派息一次,難怪受市場追捧。不過除債券外,REIT產業的息率高達7厘,更受投資者青睞。 暫停加息後 REITs有機爆發性增長 REITs 為房地產信託基金,基本上是投資於上市的信託基金旗下擁有和管理的收租物業,包括住宅、商業物業、商場、舖位、寫字樓、工廠物業、酒店,甚至是泊車位、街市、貨倉、醫院。將所得的租金減去營運管理支出後,就以特別比例以股息分發給投資者。 據統計,自1995年以來,美國聯儲局曾四度停止加息後,全球REITs指數僅在2018年漲幅落後MSCI世界指數,其餘三次平均停止升息後三個月上漲10.9%,一年後漲幅更高達24.3%,表現優於大市。 領展(00823)可謂香港REITs的代表,持有的物業包括商場、街市、停車場和寫字樓。股價今年自公布供股消息以來持續向下,不足半年,行政總裁王國龍更減持107.58萬股,套現約4,560萬元,年內累計跌幅約四成,目前股價已跌穿40元,息率升逾7厘。雖然行政總裁減持的動作令人憂心是否企業前景的問題,不過加息環境下,投資物業的估值難免下降,同時REITs 的估值仍顯得吸引。過去16年以來,每當香港加息1%以上,七成機會的股息率差收窄,REITs的回報均高於7%。 至於亞洲(除日本以外)REIT最大的新加坡市場,每當加息高於1%以上,八成REIT的回報率仍高於6%。新交所掛牌的REITs多於40隻,規模近800億美元。 看好工業類REITs 疫情後,全球多地辦公室的空置率上升,如香港中環甲級寫字樓的租金指數降至約2013-2014年水平,故相對看淡住宅與辦公室REITs,較看好工業類市場。據彭博統計,截至去年8月,主要REITs指數當中,年內住宅及商辦的回報分別為3.9%、-12.6%,而工業類REITs則高達8%。 投資者如看好REIT 市場,可留意富時EPRA/Nareit 亞洲產業投資信託指數(不包括日本),提供全球息率最吸引力的信託產業,當中新加坡佔比約75%,香港則為13%,當中香港辦公室僅佔指數約2%的份額,其餘包括印度、馬來西亞、南韓等國家。零售、工業及住宅類REITs佔比分別為36%、32%及12%。 |
大股東動作 , 美債 , 地產 , 地產 , 新股IPO |
黃麗幗 |
2023-09-01T10:00 |
最近看了新上映的《GT跑車浪漫旅》,講述一個遊戲玩家成了有名的賽車手。這個看似天芳夜譚的故事,比起同期上映,擬提倡女權主義的《Barbie》,少了點人氣與噱頭,惟它以真人真事作賣點吸引了我。觀後感可以四個字形容:太精彩了! 電影講述男主角Jan Mardenborough自小想成為賽車手,終日沈迷遊戲世界,引起父母不悅的典型家庭問題。Nissan和Sony PlayStation合作創辦了GT Academy,從2008至2016年GT Academy共舉辦八個賽季,提供遊戲玩家展開真實的職業賽車生涯機會。Jan Mardenborough參加旗下GT遊戲的網絡預選及線下國家總決賽,最終贏在起跑線,達成夢想,踏上了英國職業賽車手之路。 遊戲人生 這並不是影評,我就不形容故事起承轉合如何緊張刺激,年輕人是否要堅持夢想,或父母應如何與子女溝通的老生常話。我想說的是這齣戲充分說明了人生如遊戲,更甚遊戲如人生,一個再出色的遊戲玩家,要踏上真實的跑道參加極具危險性的賽車比賽,難以令人相信,而Jan Mardenborough 玩的賽車遊戲就是早於1997年由曾任汽車設計師山內一典開發的《Gran Turismo》,以超真實的畫面及競速模擬見稱。 從桌上遊戲到VR遊戲至最近幾年興起的元宇宙,電子遊戲市場如科技一樣日新月異,帶給玩家更真實的感受。Sony今年更推出一款能輕便捕捉動作的裝置MONOPI,六顆的感應器每顆僅重8克,只要分別固定於雙手、雙腳、額頭及腰部後,就能捕捉人的全身動作,方便不少創作者應用元宇宙的技術製作電影、動畫、VR、VTuber等。 遊戲市場持續增長 遊戲研究機構Newzoo報道全球游戲市場在2022年產生1,844億美元收入,同比下降-4.3%,為首次觀察到游戲市場年收入下降,不過則要考慮到該年大部分國家巳實施開放疫情政策,意味封控帶來的居家福利消散。與此同時,全球玩家數量2022年再創新高,達到32億,增長近半成。除電子遊戲主機,從軟件到硬件,玩家亦著重各種電玩設備,而越好的遊戲需要越快的運算處理速度,顯示卡尤其重要。光看全球兩大晶片廠之一的Nvidia的業績可見端倪,AI市場的引領下,Nvidia今年第二季營收增加了兩倍多至135.1億元,預期下一 季收入更能達到160億美元。 |
美元 , 佳寧娜 , 科技 |
黃麗幗 |
2023-08-01T10:22 |
「執輸行頭慘過敗家」,近期聽不少基金經理及投資者反映,日股年初開始出現購買潮,美股繼續高位徘徊,現時最怕高位入貨。一個又一個月過去,7月完結仍然按兵不動,眼見錯過了升勢,只好安慰自己定存賺息風險低。你是其中一員嗎? 絕地七騎士 美國經濟增長遠超預期,道指連升13日,「絕地七騎士」(The Magnificent Seven)成為了功臣,即指美國市值最大的七家上市公司,包括蘋果、微軟、Alphabet、亞馬遜和Meta Platforms,及後起之秀輝達和特斯拉,帶領美股步入牛市。今年以來七大科技巨企市值增長六成至11兆美元。根據世界銀行2022年底的數據,金額接近德國經濟總規模三倍。 美股未見高位逆轉 美國聯儲局七月再加息四分一厘,預計高息環境維持,理應不利投資與消費,惟美股反高潮愈升愈有,皆因企業盈利亦能交出功課,加上明年美國大選,今年未見情況逆轉的跡象,經濟衰退的概率亦隨之降低。Meta第二季旗下各項app廣告數量按年升約34%,自2021年底以來首次出現季度營收兩位數增長,收入達320億元,賺78億元,優於預期。面書(Facebook)月活躍用戶數(MAU)增至30.3億人。Facebook 當年需要2.5個月才獲100萬用戶下載使用,ChatGPT需時五日,已驚為天人,至於近期Meta推出自家版推特Threads,短短幾天之內竟吸引超過1億人下載,可見社交媒體的發展急速前進。 日股估值仍偏低 不過不少投資者怕美股估值高,轉投迷失多年,較便宜的日本市場,自3月下旬以來,海外投資者的累計買入已超過6萬億日元,日經平均指數觸及33年新高,畢竟累積一定升幅,7月情況始出現變化,資金更開始從ETF市場流出獲利。不過中國經濟增長減慢,歐洲通脹高企,日股仍具投資價值。日本央行議息後,利率維持-0.1%厘歷史低位,並允許10年期國債孳息率在0.5個百分點左右波動,近半數日股的估值仍然偏低,仍具投資價值。 平衡投資組合 美國10年期國債高於4厘,地方銀行破產危機,低風險的固定收入投資顯得吸引,目前定存息口逾4厘,不少亞洲REITs ETF息率更高達6%至7%,不過股票資產仍可適當配置,才能讓財富增值。 |
日元 , 美股 , 中國經濟 , ETF , 資金流向 |
黃麗幗 |
2023-07-03T09:17 |
蘋果公司2007年推出了第一代iPhone,事隔16年,蘋果再次推出震撼全球的產品Apple Vision Pro,將數碼內容融入實體世界的裝置,為元宇宙普及化打響頭炮,售價為3,499美元,折合約27,467港元,預計明年上半年開售,外界反映零售價太貴了,果真如此? 零售價太貴 因科技發展太快 上一個劃時代的產品,就要數到80年代推出的第一代商用手機「大哥大」,第一代的手機系統(1G)亦相應推出。當時一部「大哥大」要售約兩萬港元,惟香港的工資中位數約2,700港元,即售價為薪金約7倍。拿著「大哥大」講電話的帥氣,成為富有的象徵,更經常出現於大銀幕,變成最時髦的動作。以2022年人均工資中位數18,100港元而言,結合了AI(人工智能)、VR(虛擬實境) 、AR(增強實境)、及MR(混合實境)的Apple Vision Pro,劃算得多。不過大家心中有數,科技發展愈快,人類願意付出愈少,這款「眼鏡式的電腦」將會很快普及,相信平價版推出不遠矣。 AI概念股帶動美股牛市 蘋果股價今年以來穩步上升,不過亦不及晶片製造商Nvidia 驚人,今年以來飆升近兩倍。美股史上出現七次牛市,當中四次都由科技股推動,包括今輪的牛市一樣,由AI概念股助攻,標普500指數的漲幅幾乎全部都由蘋果公司、微軟、亞馬遜、Alphabet及Nvidia貢獻。 Nvidia貴為晶片巨頭,在元宇宙的貢獻多方面,除了硬體,亦推出實時仿真和協作平台 Omniverse ,被稱為「工程師的元宇宙」。目前德國汽車製造商寶馬亦使用Omniverse造車,省卻不少空間及時間成本。其平台更設有Omniverse Avatar ,應用於生成互動式 AI 化身的技術平台,集合了語音 AI、電腦視覺、自然語言理解、推薦引擎和模擬技術方面積累的技術。Nvidia今年第一季的營收下滑13%,但每股盈利則增長28%,預期受惠全球的AI需求大增,績後更升約24%。 科技巨企結合元宇宙及AI技術,將迎接下一個互聯網新世代,硬件及軟件公司成為行業的領跑手,市場將會有更多劃時代產品面世。大家拭目以待的同時,都可選擇投資具AI及元宇宙概念的ETF,追蹤環球互聯網公司。 |
美股 , ETF , 科技 , 美元 , 恒生中國企業 |
黃麗幗 |
2023-06-01T09:21 |
近期本港賣座電影頗多,然而對於一個working mum而言,到戲院觀賞電影乃是個奢侈的節目。上月上映的《超級瑪利歐兄弟大電影》推動了我不得不騰空時間到戲院一趟。瑪利歐兄弟由線上走到線下,再躍身於大銀幕,創造巨額收益,難怪連Netflix都要電子遊戲市場搶一杯羹。 2023年度最高票房 「打大佬,救公主」,電子遊戲公司任天堂1983年開發的《瑪利歐兄弟》陪伴不少人成長。曾於1993年推出過《超級瑪利歐兄弟》,不過票房不盡如人意。今次捲土重來,全球票房輕易突破10億美元,登上2023年度最高電影票房寶座,有機會衝擊全球前20名的電影內。 不會詫異的是在場觀眾不少是成年人。這個故事形式的電子遊戲深入民心,將其改編為電影,看不出一點的違和感。雖然外界對本片的評價不一,但電影卻充分呈現遊戲元素,角色亦能環繞遊戲中的主題,加上3D動畫,確能觸動人的視覺神經。 線上線下搶金 無獨有偶,筆者三月才剛到訪大阪環球影城的超級任天堂世界瑪利奧園區。在疫情期間開幕,至今兩年,園區難免人頭湧湧,其快速通關證「Fast pass」網上熱炒,甚至比環球影城門票貴得多。園區佈置仿彿置身遊戲世界,惟仍不忘「搶金」,大人小朋友都購買了遊戲手帶,模仿瑪利奧在遊戲中「頂問號,拿金幣」的動作。 至今已有40年歷史的長青電子遊戲《瑪利歐兄弟》,是一款由任天堂公司開發的最具代表性的平台游戲,也是遊戲史上最為暢銷的游戲之一。它最初於街機上發布。玩家需要操作遊戲主角意大利水管工馬里奧(Mario)和他的兄弟路易吉(Luigi),在各種關卡中跳躍、攀爬、踩踏和打擊各種敵人,最終拯救公主桃花。瑪利歐遊戲層出不窮,賽車、派對遊戲及運動等,2023年已有8款瑪利歐系列遊戲。 電子遊戲前景更勝電動車 任天堂剛公布去年度業績,純利按年下降9.4%為4,776億日元,主要因為半導體缺貨及年尾銷售額未達標,硬體銷量下滑約22%,不過折合亦賺約287億港元,即比去年純利飆4.5倍的電動車生產商比亞迪(01211)(190億港元)多一半。Nintendo Switch 的總銷量已經達到1億2,562萬台。電子遊戲產業絕對不能忽視,比電動車前景亦不遑多讓,加上電子遊戲公司紛紛研究應用元宇宙及AI科技。 |
公司業績 , 日元 , ETF , 美元 , 比亞迪股份 |
黃麗幗 |
2023-05-02T09:39 |
Open AI的自然語言對話模型Chat GPT短短五日獲得100萬用戶。根據Statista數據,最受歡迎的社交媒體Instagram及Facebook亦分別需要2.5個月及10個月,串流媒體Netflix卻要花3.5年時間才獲100萬用戶訂閱。可想而知AI 科技已經迅速滲入我們的生活。 蓋茲預計AI將取代白領 微軟聯合創辦人比爾蓋茲預計,AI人工智能將取代白領階級的工作。早前谷歌、微軟和亞馬遜分別裁掉了12,000、10,000和18,000個員工,最近迪士尼亦計劃從超過22萬名員工中裁減7,000人,合共減少約55億美元年度成本,而Meta亦擬今年裁員一萬人。有人擔心人工智能已漸漸取代人類工作。 一些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和重複性的任務,這正是人工智能擅長的領域,如自動化的客服、銷售、財務、金融科技,甚至法律及醫療行業。至於需要高度創造性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工作,例如藝術、設計、心理輔導等,目前還無法被人工智能取代。如何尋找自己的職場價值,將成為人類探討的問題,與人工智能共存,亦需要從小學起。 香港大學率先表示禁止學生於課堂、功課及其他評估,使用ChatGPT或其他人工智能工具。其後多間院校均紛紛發聲明積極檢討,禁止學生做出這些視為「抄襲」的行為,惟何不想想如何問問題及修正答案也是一門學問?畢竟人工智能不能盡是提供正確的信息。 AI概念ETF 人工智能廣泛應用,就如最初手提電話及電腦的冒起,均為劃時代的突破,全面改變人類的生活。各國科技巨企正加緊步伐,積極研發相關技術,初期的投資成本或令企業迎來陣痛,不過相信它將比任何的傳統媒體、社交平台,以至雲計算發展得更快更廣。 |
港資流向 , ETF , 美元 , 長城天下 , 恒生中國企業 |
黃麗幗 |
2023-03-28T17:31 |
最近朋友談起她的育兒大計,說自從OpenAI的自然語言對話模型Chat GPT興起,不再信任傳統學校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非選擇國際學校不可。無疑,人工智能的年代,資訊垂手可得,背誦的教育模式已經不合時宜。 OpenAI於2015年成立,是一家人工智慧研發公司,以研究和開發人工智慧技術為目標,發展項目包括機器人、自動駕駛、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遊戲等。2019年,Microsoft投資了10億美元,成為OpenAI合作夥伴,AI股更成為熱炒對象,個別軟件股票漲幅更高達5倍。 AI顛覆數位世界 其實不少的科技巨企早已暗暗起革命,否則難敵時代淘汰,柯達公司倒閉,告別菲林年代,就引證了這個道理。Google研發了一系列AI生成器,如2014年推出的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模型,可以生成圖像,如人臉和風景等。IBM則研發了Watson Assistant等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能夠生成對話式文本,如聊天機器人和客服對話等。Microsoft及Nvidia分別研發了DALL-E及StyleGAN等AI生成器,可以生成圖像,如動物、物體等。內地的科企如百度(09888)、阿里巴巴(09988)、京東(09618)及騰訊(00700)等亦正積極研究及開發自然語言處理(NLP)和人工智慧(AI)相關技術。 這類顛覆世界的聊天機器人有求必應,只要你想到的問題,它都一一能解答,上至天文,下至數字運算,甚至畫畫,詩詞歌賦無一不曉。教育界大感頭痛,不少大學目前都宣布禁用Chat GPT,以防學生利用它做功課及寫論文。 事實上,AI是快速分析和整合指定資料庫的內容,因此資料庫亦有機會出錯,提供一些錯誤的資訊。早前Google的對話式AI Bard在一則自家介紹Bard的廣告片段中,由AI回答的內容有誤,誤指James Webb太空望遠鏡(JWST)拍攝到第一張太陽系外星球影像,但其實應該是在2004年由歐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遠鏡(VLT)所拍攝。隨即觸發投資憂慮,Google母公司Alphabet股價重挫7%收市,單日市值損失1,000億美元。若將來AI能辨別網絡上真假的資訊,相信更能受大眾歡迎和使用。 |
科技 , 阿里巴巴 , 美元 , 長城天下 , 騰訊控股 |
黃麗幗 |
2022-11-04T10:00 |
美股業績期,觀乎一眾科技股公布的業績,表現強差人意,Google母公司Alphabet 及微軟績後分別跌約9%及7.7%。Meta更成為焦點,旗下負責元宇宙開發的Reality Labs,虧損金額由上季的28億美元增至37億美元,全年共耗資逾90億美元。 以元宇宙概念股而言,Meta仍處於開發期,市面上不少元宇宙ETF過早將其納入成分股。投資者挑選相關股分時理應審慎,可留意ETF能否全面覆蓋元宇宙前、中及後期的全面發展。 話說回來,美國的加息步伐未見緩和,美匯指數居高不下,俄烏戰爭八個月,繼續衝擊全球市場供需平衡,油價、能源及糧食等均受影響,加上中國仍未開關,環球股市難以有起色。不過美總統為爭取美國商家支持,美股仍會力爭上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年初至今僅挫約12%,相反港股跌幅則達到35%,日本、南韓、泰國、澳洲及歐洲等地本月均錄升幅,港股本月則累跌近12%,表現跑輸環球股市。 港股受里外夾擊 港股早前跌穿15,000點,難免令人心寒,中國金龍指數亦曾挫逾兩成,當中因由無從考究,亦無人敢妄言。投資界盤點年內成績,紛紛表示要損手離場。年內本港強積金人均蝕逾六萬元,有學者指年輕人或要等三、四十年才能待恆指回升至以往水平,令人譁然。市場上突然冒起不少聲音,叫人乘機撈底,這應是人棄我取的正確時機嗎?目前恆指市盈率僅為單位數,逾十年最低殘,近日雖見反彈,但尾市升幅收窄。即使投資者要撈底,建議控制資金,分階段入市。 科技股獲青睞 阿里巴巴(09988)年初至今累跌約48%,不過則獲得不少知名投資者青睞,股神巴菲特好友,巴郡副董事長現年97歲的芒格旗下的Daily Journal Coroporation第三季增持阿里巴巴美股(US: BABA) 82%,持股量由6月市值3,700萬美元,增至9月底約4,500萬美元 (約3.51億港元)。另一邊廂,有「中國巴菲特」之稱的段永平於10月13日亦加碼買入10萬股騰訊ADR,每股32.05美元,涉及320.5萬美元。早前他亦於2月、3月、4月及8月加倉騰訊,惟目前持倉位亦不足1%。年初至今,騰訊ADR已經下跌約54%。先別論現時是否入市良機,但足以證明各投資界名人均看好各科技巨企。 值得一提,中國最大規模的購物節「雙十一」在即,不過經濟環境多變的情況下,內地消費者購物將較為謹慎。投資者如欲炒相關電商股份,可考慮短線小注。 |
港股 , 科技 , 能源 , 公司業績 , 大股東動作 |
黃麗幗 |
2022-10-03T10:26 |
日前香港田徑總會宣布取消原擬於11月舉行的渣打馬拉松,另一邊廂,本港唯一一間紙包飲品回收廠遭逼遷,新加坡隨即熱烈招手,觸動本港市民神經,紛紛擔心香港優勢「千年道行一朝喪」。通關遙遙無期,港股與樓價齊齊向下,環球經濟負面消息下,本港股市似乎一蹶不振,成交收縮,投資者是否該繼續擁抱美股? 特區政府力挽狂瀾,最終渣打(02888)將渣馬延期於明年二月舉行,同時亦表明大力支持環保回收發展。不過,本港通關未有確實時間表,人才流失,難以與國際接軌。加上俄烏戰事升級,以及美國激進的加息周期,經濟增長放緩,2年期債息逼近4厘。港股和樓價雙雙向下,恆生指數失守今年低位18,235點,一度跌穿萬八點,為十年來最低,意味還未見底,今年4至8月份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1,170億元按年收縮26%。 美股波動性充足 儘管美國加息預計將維持至明年2月,資金開始流出股市,流入債市,惟每次美通脹數據回落,都會迎來一輪熊市反彈,如7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漲8.5%,6月份CPI同比上漲9.1%。美國股市隨即流入資金達110億美元,創八周以來新高。美國聯儲局9月21日宣布加息0.75厘,一如市場預期,未見有驚喜,預計明年2月利率最高更增至4.5厘,三大指數紛紛下挫,不過投資者早已搶先佈局,加息前一周整體股票型ETF淨流金額為288.93億美元,回流美國市場佔251.48億美元。ETF資金前三大淨流入產業為不動產、工業與科技。 科技股低殘具投資價值? 截至2022年2月,環顧全球十大市值公司,九隻都是科技巨企,當中八隻都是美國企業。從融資角度而言,美國對於科技公司普遍看好,能給予較高的估值,即使加息環境下,對於高增長股分仍滿有信心,故早年有不少中概股赴美上市。而由2020年美方的施壓開始引發的中概股退市潮,亦得到緩解。內地監管機構容許美國在香港檢查中概股的審計底稿。 今年股市波動不定,納斯達克指數經歷了2016年以來最長的一次連跌,其後又再次走高,不過今年以來已下跌逾兩成。外界爭議現時是否買入科技股的時機,相信亦要取決於國債收益率未來的走勢。不過已知的是美國市場動力總比香港好,投資者如欲部署,可考慮本港上市追蹤美國科技股的ETF。 |
港銀 , 港資流向 , 退市 , 港股 , 美股 |
黃麗幗 |
2022-09-01T10:11 |
近期Meta創辦人朱克伯格為慶祝其虛擬社群平台Horizon Worlds登陸法國和西班牙,分別於Facebook及Instagram上傳了一張虛擬形象自拍照片,惟遭網民嘲笑其照片展示的元宇宙平台不及上世紀的PS1遊戲。其後他無奈承認照片乃自己隨手拍。 料元宇宙將貢獻經濟增長三萬億 朱克伯格於2021年將Facebook 改名為Meta Platforms,牽起全球關注元宇宙的熱潮,作為先導者,網民難免對他的期望高一點。不過元宇宙的發展不只局限於美國。國際經濟諮詢公司 Analysis Group 今年發表「元宇宙對全球經濟潛在影響」白皮書,指出若2022年開始發展元宇宙,預測 2031 年元宇宙將貢獻全球GDP達3.01萬億美元(約23.6萬億港元),佔全球GDP的2.8% 。亞太地區更佔三分一,達1.04萬億美元(約8.16萬億港元),其次是美國及歐洲。 Meta開發的Horizon Worlds為現時最多人到訪的虛擬世界之一,截至今年4月,四個月以來平台註冊用戶數量已經達到30萬人,用戶在《Horizon Worlds》創建的虛擬世界數量已經達到1萬個。 不得不提的還有騰訊持有近半股份的Epic Games,旗下的《要塞英雄Fortnite》全球玩家人數更超過3.5億人以上。根據荷蘭研究公司Newzoo發表的數據,騰訊去年的遊戲收入高達322億美元,遠高於Sony的182億美元和蘋果的153億美元,有賴騰訊對歐洲、美國和南韓遊戲公司的廣泛投資。 大型遊戲公司不斷併購 中國去年8月宣布暫停發放新遊戲版號,並於今年4月恢復審批,但騰訊(00700)旗下遊戲多次落空。不過其上半年本土市場遊戲收入亦只跌1%,國際市場遊戲收入則只跌1%,如果以固定匯率計算,幾乎沒有升跌。相信騰訊未來都會不斷擴展海外版圖,今年上半年其有四成的投資交易是在中國境外,較2021年全年的18% 大幅增加。 元宇宙發展迅速,全球不少的大型遊戲公司紛紛展開併購。微軟先於1月宣布以687億美元收購知名遊戲的發行商動視暴雪,隔月日本公司Sony也宣布斥資36億美元收購《天命》(Destiny)的遊戲工作室Bungie。 無人直播遊戲及帶貨吸金 近期國內抖音、快手等平台更掀起元宇宙直播,參加者可透過代表自己的虛擬人物,進入虛擬場景,包括廣場舞、擠地鐵、三國攻城等,參與者可透過點贊、評論、刷禮物等形式,享受沈浸式的樂趣,由於可以24小時全天候無人直播,吸金能力驚人。至於淘寶更於今年大力發展虛擬主播及場景,為平台帶貨。 要追趕元宇宙的大潮流,當然不得單靠單一市場,而須放眼全球,投資者可留意追蹤全球元宇宙主題概念的ETF。股神巴菲特在賬面損失愈發嚴重的壓力下,仍繼續買貨,但大減淨買入金額,反映非盲目與市場對著幹,顯示對「投資價值」充滿信心。 |
港資流向 , ITE HOLDINGS , ETF , 美元 , 港鐵公司 |
黃麗幗 |
2022-08-02T11:09 |
美國通脹創40年新高,上周再加息0.75厘;港元屢觸及美元兌換弱方保證,銀行體系結餘跌穿1,500億元,創2020年的低位。港股每逢升市,成交額驟減,惟另一邊廂則瘋狂低掃美國股市,科技股再受青睞。有「連登契媽」之稱Cathie Wood,旗下的旗艦基金Ark Innovation ETF(ARKK),連續八日錄得合共6.39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銀行體系結餘大減 金融管理局5月以來已經23次入市托匯,累計回購1,730億港元。過往曾多次沽空港元,卻徒勞無功的國際對沖基金經理巴斯(Kyle Bass) ,乘機再唱淡港元,推測未來1年聯匯制度將會被重新評估,而港元兌美元將大幅貶值三至四成。雖然有關推測不可盡信,仍為港股帶來隱憂。 早前內地保經濟的政策奏效,港股多個板塊曾出現短暫炒作,惟疫情反覆,近期的爛尾樓事件更至少涉及301個內地樓盤,雖則中國銀保監會已介入調停,惟影響波及鋼鐵、內銀及建材供應商等多個產業。當不少分析建議Cash is King,港股悶局短期難以扭轉。 科技股再受青睞 美國加息周期展開,更恐明年出現經濟衰退,5月份美股遭海外投資者淨沽售91.5億美元,不過港投資者對美股熱情未減。美國財政部最新報告顯示,本港資金單計5月淨買入規模達88.31億美元,佔亞洲淨買入美股金額約89%,香港成為海外的最大買家。 美企迎來業績期,微軟、Meta、亞馬遜等多間重磅科技公司相繼公布業績,重燃市場對科技股的熱情。Cathie Wood旗下的ARKK由去年2月高位累挫約七成,不過近期連續八日錄得淨流入6.39億美元(約49.84億元),為自去年3月錄得最長流入的時間。 港ETF亦具優勢 ETF最大好處就是能夠捕捉一籃子的股分,分散風險,管理費遠較基金低,可作為長線的投資工具。美國ETF市場活躍,逾有2,000隻ETF,佔全球總數的三分一,比香港多近10倍。不過投資者則需要開設美股戶口,並且以美股交易時間買賣。 互聯網即將進入AI人工智能的新世代,IOT物聯網設備改善人類生活,互聯網社交平台更創造龐大經濟效益,科技龍頭將再度崛起,投資者如看好科技股的潛力,可考慮同樣捕捉全球頂尖的互聯網企業的本港ETF代替,如追蹤iEdge Factset環球互聯網指數的ETF,同時期比較,表現更勝ARKK。 |
港資流向 , 美元 , 港股 , 內銀 , ETF |
黃麗幗 |
2022-07-05T10:00 |
內地監管困擾科技股多時,近期政策看似鬆綁,加上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科網股迎來一波大反彈。不過美國消費物價指數衝上40年新高,聯儲局周三(6月15日)宣布加息0.75厘,7月或再加0.5厘至0.75厘。雖然市場反映正面,惟港股翌日先升後跌,科技股陰霾是否揮之不去? 中國谷經濟措施不斷 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為5.5%,雖然有分析指當局的疫情防控措施嚴謹,削弱經濟的復甦步伐,惟5月中國PMI優於市場預期,國家總理李克強表明支持平台經濟,並振興房產及基建,降低車輛購置稅等多項刺激措施谷經濟。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更表明,企業家是最重要的創新主體,研究支持平台經濟發展具體措施,鼓勵平台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以開放促競爭,以競爭促創新。同時正考慮推動及鼓勵一些科技巨企,向中國政府上繳1%的股權,令中國政府可通過持有少量股權參與公司營運,確保其方針符合國家政策。對科技股而言,無疑是一大喜訊。 近期市傳內地監管機構將結束對滴滴出行的網絡安全調查,並解除其對新增用戶的禁令及擬允許其應用程式重新上架。另外,今年第二批共60個遊戲版號再獲准批,加上上海解封的消息,為結束對互網網企業的監管審查揭開序幕,美團(03690)、京東集團(09618)及阿里巴巴(09988)具疫情復甦的概念股隨即起動。 美股步入熊市 港股或較波動 聯儲局的加息步伐,無疑對市場造成壓力,特別是神經敏感,經常跟升不跟跌的港股以言。目前「恐慌指數」僅處於30的水平,不過自6月低位以來已升近一倍,美國經濟出現衰退與否,信貸風險仍然可控,熊市來臨亦是正常經濟周期,投資者或需捱過短痛。 至於上證指數自4月底以來升近14%,大幅跑贏同時期美股及亞太地區各指數。近期追蹤一隻MSCI 中國指數的基金,單日更錄得2.7億美元吸納。隨著「二十大」臨近,不少基金公司把握關鍵時機,紛紛抄底。目前在本港上市的中國股票估值吸引,特別是中國互聯網公司較美國互聯網公司更有約三成的折讓。預計短線港股亦會較為波動,今年以來恆指持續受制於250天線,屢攻不破,惟展望第三季將會迎來契機。 |
港股 , 科技 , 阿里巴巴 , 美信貸 , 美元 |
黃麗幗 |
2022-06-01T10:50 |
美國聯儲局加息及收水,令全球資金大挪移,美元強勢,日圓下挫,美債被大幅拋售,連帶曾被喻為「避險貨幣」的加密貨幣亦大林市,更認為其走勢與納指相似。比特幣價格暴跌,諷刺的是連穩定幣TerraUSD(UST)崩盤,跌至遠低於其1美元的價值,市場恐慌情緒升溫。 演算法穩定幣價 UST為全球第三大穩定幣,其於泰達幣(USDT)及USDCoin(USDC)的不同之處,是以演算法穩定幣價,背後沒有實物儲備支持。Terra的演算法採用了雙代幣模型,透過姊妹幣LUNA掛鉤的算法,以UST的數量多少來調整價格,銷毀1美元的LUNA,就可以鑄造1 UST,反之1 UST也可以贖回1美元的LUNA,以保持其穩定性。 事源5月初市場抽走了2億美元的UST存款交易,觸發被拋售,令每枚UST跌到只剩0.9857USDT,其後幣安等交易所暫時停止接受轉入LUNA幣或是延遲到帳。有投資者擔心UST可能有脫鉤風險,大舉撤走資金,令UST與美元大幅脫鉤,LUNA價格隨即暴跌,UST與LUNA同時出現恐慌性拋售,LUNA跌幅高達95%,近乎清零。 NFT及虛擬土地價值同受影響 各地不少苦主喊冤,指控Terra是「加密貨幣騙局」。從來加密貨幣都是高風險投資產品,其波幅驚人,即使市場不少幣值都很快回升,惟難免有不少投資者已被「震走」。至於一般以以太幣作交易的NFT及虛擬土地價值同樣受影響,如CryptoPunks下跌21%,無聊猿(BAYC)二手市場價格亦由超過150個以太幣(42.9萬美元)跌至86個(19.4萬美元)。 勿與元宇宙混為一談 外界經常將元宇宙與加密貨幣、NFT等混為一談,雖則它們均為時代發展的產物,為元宇宙卻是大勢所趨的發展技術,能應用於各行各業,甚至是電玩遊戲市場,利用沈浸式技術,打造近乎現實的情景「睇樓」、「睇演唱會」、視像會議、購物等。即使幣圈的波動,亦不會對其有負面的影響。近期倚靠高增長的科技股下挫,投資者難免要「忍忍手」,不過捕捉元宇宙股份的ETF,投資者可比較其相關的成份股,考慮趁低吸納。 |
美債 , ETF , 科技 , 美元 , 恒生中國企業 |
黃麗幗 |
2022-05-03T10:36 |
近期才跟朋友討論Netflix最近鮮有甚麼精彩的電影和劇集,真人秀節目減少,題材亦開始欠缺新意,推薦片單盡是韓國出品。說真的,除歷年個別較為有名的韓劇,筆者對於Netflix推介劇目的興趣不大。無獨有偶,Netflix最近公布業績,今年第一季訂閱用戶流失20萬人,各界紛紛力數用戶人數暴跌的原因。其實早於2018年,Netflix執行長Reed Hastings在致股東信中早已道出原因。 推出低價廣告訂閱方案 Netflix逾10年以來首次錄得用戶人數下跌,震驚一眾影迷,市場原先預期新增250萬用戶。俄烏爆發戰爭後,公司上月初撤出俄羅斯的業務,流失多達70萬用戶。即使撇除這項因素,上季用戶人數亦只淨增加50萬戶,公司仍預估將會再流失200萬訂戶。 Netflix將用戶流失原因歸咎「密碼共享」行為,估計有超過一億戶家庭使用他人帳戶,而沒有付費,並表示會設法打擊「密碼共享」行為,先於拉丁美洲試行,及後推廣到其他國家/地區,亦計劃推出含廣告的低廉收費方案。 回顧串流媒體熱潮於疫情期間興起,亦是Netflix和Disney+等串流平台的光輝歲月,各國防疫封城,各大平台的家庭訂閱數目俱增。Netflix目前約有2.21億付費訂戶,於2020年新增用戶數目高達3,600萬,第一季淨利高達17億美元,接近2019年全年淨利潤18.7億美元。2021年錄得1,820萬新增會員,當中紅遍全球的《魷魚遊戲》,成為史上首個觀看用戶數目「破億」的作品,第二季淨利潤亦力保14.5億美元。 電玩收入早已超過傳統媒體 Netflix深明「剎那的光輝不代表永恆」。於2018年,Netflix執行長Reed Hastings在致股東信中已表示,Netflix的主要對手非有線電視頻道或其他串流媒體,而是電玩遊戲,如Epic Games的《要塞英雄》(Fortnite)。當串流媒體為持續下跌的用戶人數而黯然,Epic Games Store則宣布2021年錄得超過1.94億名個人電腦使用者,比2020年錄得約1.6億名個人電腦使用者,增加3,400萬人。至於玩家2021年透過Epic Games Store購買遊戲的消費開支上升20%,2020年錄得遊戲收入為7億美元,而2021 年則達到8.4億美元。 事隔多年,Netflix才於去年7月的財報會議宣布發展電玩行業,從原創影集衍生遊戲,向訂戶提供遊戲服務,提升串流媒體服務體驗。公司先後推出五款遊戲,包括神劇代表作《怪奇物語》衍生的《Stranger Things: 1984》與《Stranger Things 3》,今年5月將會推出人氣卡牌遊戲《爆炸貓》,同時會將遊戲改篇成動畫,預計2023年播映。 Netflix於2020年電子遊戲的收入,分別為傳統媒體電影和音樂的3.6倍及7.6倍;2021年全球遊戲市場交易金額高達1,758億美元,50%的收入來自亞太地區;在手遊市場大力推動下,中國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Netflix此時加入遊戲市場,有意創造一個與玩家互動的影視平台,雖有種為時以晚的感覺,惟也不失為一條出路。 |
ITE HOLDINGS , ETF , 美元 , 恒生中國企業 |
黃麗幗 |
2022-04-01T15:14 |
俄烏戰爭、美聯儲加息在即、加上中美博奕,向來對外圍市場敏感的港股,近年幾乎「跟跌不跟升」。3月中,港股市帳率跌至0.88倍,為全球主要股票指數中最低,近期港股反彈約4,000點,惟成交不振。現在是投資者貪婪的時候嗎? 上月初,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在港上市的百濟神州(06160)、百勝中國(09987)、再鼎醫藥(09688)、和黃醫藥(00013)及微博(09898)六間中概股遭納入「預定除牌名單」,觸發中概股急瀉。 3月底,美證交再宣布於除牌名單上,加入富途控股及百度集團(09888)等五家公司,雖然對股市影響大不如前,惟中概股陰霾揮之不去。中證監力挽狂瀾,表示正與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正商議解決方案。據內媒報道,監管部門亦積極落實金融委3月16日會議精神,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到境外上市。 中概股受政治因素影響 由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到現時憂慮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中概股退市。去年以香港作為地區總部的美國企業數目下降至18年新低,中美持久的角力戰可見端倪。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估值高昂,借勢調整意料之內。自2021年2月18日,恆生科技指數11,001錄得歷史新高,至今累計跌幅約六成。轉身夠快的投資者,當然可以食盡反彈浪。不過當中資股的投資價值,不僅再以基本因素評估,而受政治因素及國家政策影響,隨時殺個措手不及。 加息無阻科技創新步伐 老實說,就目前形勢而言,目光放得更遠,投資不能僅集中於一個市場,以俄烏戰事為例,亞洲股市的跌幅相對輕微。無可厚非,科技股為大勢所趨,元宇宙興起,互聯網公司開始進入Web 3.0時代,即使美聯儲5月加息,亦難阻科技創新步伐。俄烏戰爭緩和,投資者看準時機作相關部署,ETF能捕捉一籃子的股票,免卻單一市場風險,適合長線投資。iEdge Factset環球互聯網指數,追蹤全球收入首30大的互聯網公司,由2012年至去年年底,一直跑贏納斯達克100指數,相關ETF不妨可關注。 |
退市 , 港股 , 恒生銀行 , 和黃醫藥 , 港銀 |
黃麗幗 |
2022-02-28T10:01 |
日本Sony旗下的PS5發售一年多,官方去年10月底公布,PS5總銷量已超過1,300萬部。不過產品短缺,原價約4,000元的主機,本港炒價約6,000至7,000元。無庸置疑,據外國傳媒All Top Everything統計,Sony為2020年度十大最賺錢遊戲公司的第一位。第三位則是繼Pokémon Go,於疫情期推出瘋魔港人的遊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的任天堂。日本的電玩文化一直以來引領全球。 元宇宙遊戲的進化 2016年任天堂與Niantic推出的《Pokémon Go》是一種AR(擴增實境)融合的手遊,打破了遊戲與現實的界線,令全球掀起一股抓寶熱潮,玩家老少咸宜,難忘街上經常有一群群拿著手機四方追逐的情境。截至去年上半年度,《Pokémon Go》四年以來,累計已創下高達50億美元的收入。 至於《動物森友會》引人入勝的地方,何不嘗應用元宇宙概念。玩家化身成村民,在虛擬的動物村莊設計島嶼、房屋及種植,更可與朋友互動,在虛擬世界互相拜訪,共同探索交流,成為一個另類的虛擬社交平台。 第二位最賺錢的遊戲公司騰訊控股(00700),早前以3.3億美元購入美國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四成股權,目前估值已增長近35倍 至115億美元。旗下的熱門遊戲《堡壘之夜》正式上線了「派對島」(Party Royale),構建了一個虛擬的公共空間,玩家可以在派對島中與朋友在虛擬世界閒聊互動,一起參加跳傘、釣魚等小遊戲比賽,為Epic Games展開元宇宙的序幕。再數的就是位列第四的微軟,近期更以天價收購動視暴雪,其一目的就是發展元宇宙。 不可逆轉的趨勢 元宇宙,將VR(虛擬現實)、AR(擴增實境)、MR(混合實境)、及XR(延展實境)融合,被喻為互聯網的進化版。各行各業即將應用的策略,睇樓、睇演唱會、網上購物、視像會議等,都可應用沈浸性技術,打造近乎現實的情景。「假作真時真亦假」,地域已經不再受限,任何人身在不同的地方,亦能進入共同的虛擬景象。當然企業要進一步推進元宇宙仍需時間,不過電玩遊戲已率先體現出其價值。 |
騰訊控股 , 美元 , 科技 |
黃麗幗 |
2021-08-02T00:00 |
恆指上日(30日)跌354點,有約7百萬元資金流入恆指好倉部署。看好大市可留意恆指牛證52023,收回價25,450點,換股比率10000:1。 |
資金流向 , 港股 |
黃麗幗 |
2021-07-30T00:00 |
恆指上日升近841點,有1.1億元資金流入恆指淡倉部署。看好大市可留意新上市恆指牛證52017,收回價25,650點,換股比率10000:1。 |
資金流向 , 港股 , 新股IPO , 新股IPO |
黃麗幗 |
2021-07-29T00:00 |
據彭博報道,中國證監會急召內地金融界開會,解釋監管只針對教育企業,並無意影響其他行業,試圖為近日市場恐慌情緒降溫。 |
|
黃麗幗 |
2021-07-28T00:00 |
恆生指數跌勢未止,上日再跌1,105點,三日累跌超過2,600點,上日成交創記錄新高的3,606.7億元。上日有接近4.2億元資金流入恆指好倉部署,最多新增區域為24,700 - 24,799。 |
恒生銀行 , 資金流向 , 港股 |
黃麗幗 |
2021-07-27T00:00 |
憂慮內地加強對互聯網企業的監管,市場恐慌情緒蔓延至其他行業,港股上日上演拋售潮,「ATMX」全線急挫,拖累恆指跌逾1100點創年內最大跌幅。 |
港股 |
黃麗幗 |
2021-07-26T00:00 |
恆生指數上日跌約400點,有9,887萬元資金流入恆指好倉部署,最多新增區域為26,700 - 26,799。看好大市可留意恆指牛證58097,收回價26,700點,換股比率10000:1。 |
恒生銀行 , 資金流向 , 港股 |
黃麗幗 |
2021-07-23T00:00 |
恆生指數上日升近500點,有8141萬元資金流入恆指淡倉部署。看好大市可留意恆指牛證69973,收回價27,300點,換股比率10000:1。 |
恒生銀行 , 資金流向 , 港股 |
黃麗幗 |
2021-07-22T00:00 |
恆生指數上日跌34點,有6148萬元資金流入恆指好倉部署,最多新增區域為26,900-26,999。看好大市可留意恆指牛證67873,收回價26,900點,換股比率10000:1。 |
恒生銀行 , 資金流向 , 港股 |
黃麗幗 |
2021-07-21T00:00 |
憂慮變種病毒阻礙經濟復甦,環球股市急挫,港股上日亦跟隨走勢跌逾200點,日內低位曾失守「牛熊線」(約27169點)。 |
港股 |
黃麗幗 |
2021-07-20T00:00 |
恆生指數上日跌逾500點,有近9500萬元資金流入恆指好倉部署,最多新增區域為27,200 - 27,299。看好大市反彈可留意恆指牛證58097,收回價26,700點,換股比率10000:1。 |
恒生銀行 , 資金流向 , 港股 |
黃麗幗 |
2021-07-19T00:00 |
上周五恆指收市微升8點守住28000點關口,惟今日該水平或再次「得而復失」。上日有約3500萬元淨流入恆指淡倉部署,可留意恆指熊證61097,收回價28311點,實槓桿80.01倍,換股比率10000:1。 |
港股 |
黃麗幗 |
2021-07-16T00:00 |
28000點關口得而復失,恆指上日最多曾升近400點,惜午後升幅收窄至約200點水平下未能企穩「二萬八」。輪證資金看淡後市表現,上日錄得約6000萬元淨流入恆指淡倉部署。 |
資金流向 , 港股 |
黃麗幗 |
2021-07-14T00:00 |
投資者似乎認為連日升勢過急,輪證資金反手做淡,錄得逾7550萬元淨流入恆指淡倉部署,可留意恆指熊證63552,收回價28350點,實際槓桿43.02倍,換股比率10000:1。 |
資金流向 , 港股 |
黃麗幗 |
2021-07-13T00:00 |
港股夜期高水80點如看淡留意恆指熊證63548,收回價27900點,槓桿45倍,換股比率10000:1。如看好可留意恆指牛65453,收回價26800點,槓桿44倍,換股比率10000:1。 |
港股 |
黃麗幗 |
2021-07-12T00:00 |
恆指低開高走下終止連日跌勢,上日低位曾失守27000點關口後獲買盤承接,倒升近200點收市,「250天線」關口失而復得。外圍股市向好,今日港股或有望延續上日升勢。 |
港股 |
黃麗幗 |
2021-07-09T00:00 |
恆生指數連跌8日,累計跌逾2100點,上日(8日)跌超過800點收報27,153點。有3.1億資金流入恆指好倉部署,最多新增區域為26,800 -26,899。 |
恒生銀行 , 資金流向 , 港股 |
黃麗幗 |
2021-07-08T00:00 |
恆指「七連跌」下失守28000點關口,資金仍看好後市反彈,上日有約1.04億元淨流入恆指好倉部署,以27300-27399點區間的牛證最為活躍,同時為恆指期貨的重貨區及最多新增區。 |
|
黃麗幗 |
2021-07-07T00:00 |
恆生指數連跌6日,累計跌逾1200點,上日(6日)跌70點報28072.86點。有5444萬資金流入恆指好倉部署,最多新增區域和重貨區為27,400 - 27,499。看好大市反彈可留意恆指牛證61986,收回價27,400點,換股比率10000:1。 |
恒生銀行 , 資金流向 , 港股 |
黃麗幗 |
2021-07-06T00:00 |
恆指上日延續上周五跌勢,大市再跌逾150點下好友部署暫時變得保守,恆指牛證街貨重貨區下移至27400-27499點,較日前28000點水平相差約600點。 |
港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