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三星、SK海力士重新評估在華業務 @ 2022-08-04T16: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晶片 中國 美國
概念:中國晶片制造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根據美國科技新聞網站PROTOCOL.COM周二(2日)報導,為了限制中國制造先進晶片的能力,美國准備對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體實施出口禁令,EDA被視為設計和制造先進人工智慧(AI)晶片最重要的技術。
美國政府這次禁運的重點,是 14 奈米及以下技術的晶片設備,核心目的是配合美國《晶片法案》,在全力發展境內晶片制造之際,阻止中國獲取同樣制程的先進晶片設備,以達到遏止中國晶片與其競爭的目的。
美國出重手再封殺中國半導體產業!據《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正在考慮限制向中國記憶體制造商輸出晶片制造設備,對象包括長江存儲,希望能夠藉此保護美國相關企業,並限制中國半導體發展。
中國對台經濟壓迫、頻頻出招,這回又宣布禁止對台灣出口天然砂,對此業者表示,早就未雨綢繆,降低中國進口比重,以一年台灣天然砂用量9000萬噸來說,中國進口只有480萬噸,因此影響有限,不過有工程業者認為,可能會因為預期心理,造成北部砂石漲價,不過中國網友竟然說天然砂是制造晶片的原料,此舉是制裁台積電,讓台灣網友笑翻了。
三星和SK海力士是南韓的招牌企業,亦把相當多的記憶體產能放在中國,以接近客戶。不過,佩洛西的眾議院早前通過撥520億美元(約4,056億港元)提振美國境內半導體制造的《晶片及科學法案》(下稱《晶片法案》),訂明獲資助的企業10年內不得擴張或升級在中國的先進晶片產能。
分析師表示,美國禁止更多歐美設備賣給中國,這項新規定可能會影響中芯國際、在中國經營晶圓廠的台積電和其他晶圓代工廠商,可能會導致中國更難降低對進口晶片的依賴,因為中國短期內不可能制造晶片設備,但是這些設備是生產成熟和先進晶片的關鍵。
台積電目前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有5納米晶圓廠。有分析表示,在美國努力將芯片供應鏈本地化的過程中,台積電將扮演關鍵角色。美國政府正在考慮限制向中國存儲芯片制造商出口芯片制造設備的計劃,意圖阻止中國在半導體制造上的突飛猛進。不過,有專家表示,此舉可能會造成實質性代價,潛在性地打斷脆弱的全球芯片供應鏈,盡而傷害美國的企業。
EDA是工程師設計晶片時的必備工具,協助確保晶片上生產線制造不會出問題。益華和西門子沒有回應采訪要求,新思則是表示公司會遵照美國的出口管制行事。中國大陸是這些晶片設計軟體公司的重要客戶,根據向美國證管會呈報的資料,益華上季營收13%來自中國大陸市場,新思17%,不過看不出來其中屬於GAA技術的占比是多少。
近年美國對中國不斷加強管制,尤其是在高科技發展方面。據外媒報道,美國正在制定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將管控設計新一代高階晶片所需的特定設計軟件輸出給中國,以阻礙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發展。
美國阻擋中國的晶片業發展的力道愈來愈強,最近半導體設備制造商科磊和科林研發揭露,已收到美國商務部發來的通知,要求不能銷售14奈米制程設備給中國大陸。除了長江存儲等陸廠,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晶片制造也都在中國設廠。尤其是在全球NAND市場,三星和SK海力士占據超過半壁江山,客戶包括蘋果、亞馬遜和GOOGLE等美國科技巨頭。除了電腦和手機,電動汽車等產品也都需要晶片。
另外,路透社也引述幾位知情人士的消息說,美國政府正在考慮,限制向中國境內生產先進NAND存儲晶片的工廠輸出美國的晶片制造設備,比如中國長江存儲科技公司。這也意味著美國准備首次通過出口管制,打擊中國生產非軍用存儲晶片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國家安全保障。
MONEYDJ新聞 2022-08-03 14:08:34 記者 陳苓 報導上周美國國會通過晶片法案。專家解讀,美方以補助款誘使半導體商加入美國陣營,一旦業者拿到補助,赴中生產晶片將受限制。據傳韓國晶片大廠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開始重新評估中國投資案。 金融時報3日報導,美國晶片法案提供520億美元的補助,支持在美國生產先進晶片;法案內含「護欄」(GUARDRAIL)條款,接受美國聯邦資金者,十年內不得擴大或升級中國的先進晶片產能。消息人士說,此一條文讓三星和SK海力士重新思考對中國的曝險。 資深韓國官員表示,隨著時間過去,韓國在中國的數項晶片投資案可能會遭「放棄」,「要是中方不開心,得去跟美國談」。這顯示華府力促晶片大廠脫中轉美的努力,出現成效。 SK SECURITIES研究主管兼南韓政府半導體政策顧問KIM YOUNG-WOO說,防堵中國的護欄條款,促使韓國晶片廠加速從中國轉向美國。美中科技戰讓韓廠省思作法,如今的地緣政治風險,讓他們更偏向美國。三星和SK海力士若不使用美國設備和技術,無法量產尖端晶片,兩家公司將在美國打造更多工廠。如果必須在美中之間做抉擇,他們只能挑選美國。 今年
另一方面,半導體設備制造商LAM RESEARCH和KLA日前證實,拜登政府正強化美國半導體防線,禁止出口14納米以下制程的制造設備到中國,限制交易對象不僅中芯國際,還包括所有在中國營運晶片生產的廠商,連在中國的台積電晶圓代工廠也可能被列入禁售范圍。
美國繼晶片補助法案限制廠商赴中投資後,接連再傳將對中緊縮14奈米以下半導體設備、管控設計高階晶片所需軟體出口給中國。對此,專家今天(4日)分析,美國已透過與荷蘭、日本的微影設備商合作、美國蝕刻、量檢測設備業者對中出口審查等三大方式,掐住中國半導體制造咽喉,面對中國企圖透過新興領域驅動系統及IC設計發展,美國若再管控IC設計工具軟體,將是另一層天羅地網,直指中國IC設計的死穴,不過由於需要與德國業者聯手,且可能影響歐美業者,是否加碼管制有待觀察。
美國晶片制造設備大廠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和科磊(KLA)證實,拜登政府一直在推動更嚴格的對中出口法規,涵蓋制造14奈米以下晶片所需的設備。拜登政府先前已宣布,禁止制造10奈米以下晶片所需設備向中國出口,若上述新政策獲得證實,將代表禁令進一步升級。
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和其他6名參議員,上周致函給商務部長雷蒙多,認為長江存儲等中國大陸半導體制造商,對美國國安和晶片公司構成威脅。根據路透社報導,拜登政府有意禁止,美國晶片制造設備廠商,向中國大陸包含長江存儲在內的快閃記憶體制造商出口產品。如果美方祭出這項限制,在中國大陸設廠的南韓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都可能受到沖擊。
也有網友表示「任何美國官員都不該插手台海關系,只要管好自己國家的事就好了。」、「中國入侵台灣的話,我以後就不吃炒面了。」、「現代社會各國的貿易關系如此密切,戰爭會牽一發動全身,領導人要考慮到這一點。」、「台灣又沒支持過英國。」、「先拒絕出口半導體和晶片給中國,不就能懲罰小熊維尼了嗎?」、「台灣有幫助烏克蘭嗎?我們為什麼要幫助一個沒有幫助過其他人的國家?」
集邦指出,設備禁令將成在中國擴產的最大變數,川普政府曾透過「瓦聖納協議」要求荷蘭停止出口機台至中國,提高設備對中出口難度,但在中芯國際已於近期成功量產七奈米制程產品下,美國恐再擴大限制范疇,加深對中限制。如果真的祭出限制令,不僅影響中國往七奈米以下先進制程研發推進的可能性,連帶對中國半導體擴產主力制程四十奈米及廿八奈米擴產造成極大影響。
針對美國眾議院議長波洛西(NANCY PELOSI,或譯裴洛西)訪台,大陸宣布一系列制裁台灣措施,當中包括自8月3日起暫停天然砂對台出口。香港大公報4日在頭版報導,天然砂除被用於建築領域外,還可用於晶片制造,作為矽材料的重要來源。大陸商務部暫停天然砂對台出口,「是捏到了台灣半導體制造業的七寸」。
另一方面,路透社報導拜登政府正在考慮限制美國晶片制造設備出口至長江存儲在內的中國大陸記憶晶片制造商。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