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蛟龍」號昨天再次出征將首次搭載科學家下潛 @ 2013-06-11T09: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蛟龍號 深潛 科學家 下潛
概念:搭載科學家下潛 ,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星期一早上由實驗船向陽09搭載,在江蘇江陰啟航,按計劃,在超過一百天的航程中,會進行多項實驗,包括在南海下潛,這是蛟龍號首次搭載科學家下潛。
“向陽紅09”船10日搭載中國載人深潛器“蛟龍”號從江蘇江陰起航,執行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首站將在中國南海下潛,隨後將赴東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應用航次中“蛟龍”號下潛主要目的不再追求深度突破,而是服務於科考項目,而且將首次搭載科學家下潛。
2002年中國科技部將深海載人潛水器研制列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專項,啟動「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的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制工作。2010年5月31日到7月18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3000米級海上試驗中取得巨大成功,共完成17次下潛,最大下潛深度達到3759米。2011年7月21日到8月1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進行了五次海試,在東北太平洋海域,達到最大下潛深度5180米。2012年6月15日到6月30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區域進行了六次下潛,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68米。
「蛟龍號」副總工程師胡震介紹,過去只搭載潛航員及研發人員,這次深潛將有科學家參加。與此同時,「蛟龍號」本身也攜帶大量儀器,將在海底采樣探測。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專門研究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副教授邱建文,通過考核和培訓,成為首位獲資格參與「蛟龍號」任務的香港科學家,並將乘坐「蛟龍號」下潛南海。他直言那是難得的機會,可將其研究范圍由以往集中於近岸地區,擴展至深海的研究,並能掌握第一手資料,將來可跟學生分享。
盡管前期培訓中都是由兩名科學家和一名深潛員組成下潛“組合”,但從安全性考慮,在起航前的准備會上,領導小組決定將每次下潛的科學家改為一人。
據“蛟龍號”副總工程師胡震介紹,與以往只搭載潛航員及研發人員不同,此次深潛將有專門從事實驗研究的科學家參加。與此同時,“蛟龍號”本身也攜帶了大量的儀器儀表,到海底采樣探測。
蛟龍號這次航行安排科學家隨潛水器下潛, 基於安全考慮 , 每次下潛會由兩名潛航員, 攜帶一名科學家 , 主要任務是在太平洋進行水下觀測, 協助潛航員完成近海底的作業 , 計劃九月二十號返回江蘇.
44594052013-06-10 16:58:55.0中國載人深潛器試驗性應用首潛南海 首搭載科學家下潛221584國內國際/ENPPROPERTY-->
自去年7月在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試驗海區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後,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上試驗圓滿結束,從今年起進入試驗性應用階段。目前,載人潛水器的本體、船舶與水面支持系統准備工作正在按計劃進行。
6月10日,「向陽紅09」船將搭載中國載人深潛器「蛟龍」號從江蘇江陰啟航,奔赴南海和北太平洋執行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這次「蛟龍」號下潛的主要目的不再追求深度的突破,而是服務於科考項目,而且將首次搭載科學家下潛。
今天出海首秀"上崗"的"蛟龍號"將首次搭載科學家進行下潛,14位科學家來自不同的領域,其中有海洋地質,海洋環境方面的專家,也有海底生物學家,他們將使用各種高新實驗設備,進行深海調查。中船重工集團702所水下工程設計室主任、蛟龍號副總設計師胡震:
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最新消息顯示,「蛟龍號」將於未來一周內離開江蘇的江陰碼頭,赴南海開始試驗性應用。與以往只搭載潛航員及研發人員不同,此次深潛將首次出現專門從事實驗研究的科學家的身影。這是劉開周盼望已久的一天,「早日把做科學試驗的研究人員毫無顧慮地送上『蛟龍號』」。
除潛航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外,「蛟龍號」此次的下潛團隊中還有多位來自海洋、地震、環境、生物學等不同領域的科學家以及一位中央電視台的女記者,這也是「蛟龍號」下潛首次迎來科學家和媒體乘客。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