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his

Hot News

理財葉師傅|港股有機會進一步下試 待關稅政策公布再部署|Gary Sir @ 2025-04-02T Back Hot News
Keyword:港股 美股 首季 關稅
Concept:港股首季
【明報專訊】美國新一輪關稅措施公布前港股續調整,作為美聯儲局通脹指標的2月核心PCE物價指數高於預期,加上總統特朗普聲言可能擴大對等關稅至全球,加深市場對美通脹以至滯脹憂慮。亞洲股市於季結日隨美股外圍跌勢而全線下瀉,日、韓及台股大跌3%至4%,港股恆指亦最多跌逾400點,收市險守23,000點。 惟首季「埋單」計,恆指仍漲一成半,跑贏全球主要股市。
總結3月,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行動引發市場動蕩,美股3大指數連跌2個月。回顧第一季,道指仍跌近1.3%,標指及納指則錄得2022年第2季以來最大的按季跌幅;港股周一未止跌,盤中最多曾跌423點,險守23000關,但總結首季仍升逾3000點。步入第二季,東升西降局面持續?另一方面,港股業績期完結,哪些行業或個股值得留意?獨立股評人溫傑今早9時於《ET開市直擊》為你捕捉港、美股次季部署策略。
環球股市步入第二季,市場聚焦普關稅戰的最新發展,美國總統特朗預料於明日4月2日(周三)公布對等關稅政策,外界除了關注對美國的貿易伙伴沖擊有多大,亦憂慮會否進一步加劇美國通脹及經濟衰退風險。美股三大指數周一(31日)個別發展,道指及標指單日轉向扭跌為升,納指則收復大部分失地微跌,惟總結年初至今,首季表現欠佳,其中納指累挫逾一成,下跌勢頭會延續至第二季?還是最壞情況已反映?
過去港股能夠在全球市場「突圍而出」,成交暢旺,相信亦是因為美股市場在首季持續出現急速調整,令部分資金流入港股市場,令港股變強,外間更形容此現象為「東升西降」。但近日美股有回暖的跡象,而一直持續高企的港股則呈現獲利回吐,投資者有可能將資金抽調回美股市場博反彈,未來港股是否會繼續「東升西降」,或是「西升東降」?投資者必須留意資金的流入流出動向,及成交是否會有所萎縮,建議繼續持盈保泰,無須急進。
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公布對等關稅措施,加劇市場恐慌並拖林環球股市,美股係今年首季最後一個交易日極度反覆,並出現單日轉向行情,至於避險資產如美債及黃金受追捧,金價再創歷史新高。美股道指周一低開201點後,跌幅曾擴大至435點,低見41148,其後大幅反彈倒升563點,高見42147,最終收市倒升417點或1%,報收42001;標指一度下滑1.65%至5488,屬去年9月以來低位,其後倒升30點或0.5%;納指最多瀉2.71%,其後曾輕微轉升,最終跌幅收窄至0.14%,報收17299。
受累美國關稅的沖擊,環球股市出現震蕩,依賴美國出口市場的韓國、日本股市,昨日大跌3%及4%,但港股跌幅相對溫和,下跌約1.3%。其實,即使恆生指數從高位回調逾千點,返回23000點附近水平,但畢竟今年首季累計升幅接近20%,適度調整十分正常,目前港股平均市盈率只是11倍,比美股估值低逾五成以上,依然具有很大吸引力。
筆者認為,港股畢竟在今年首季走勢非常凌厲,更可謂跑嬴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但現實始終歸於現實,在公布的經濟數據未見改善下,即使市場有很多概念消息,對升勢刺激可能只會較為短暫。在上述種種因素下,加上受累美國關稅政策,令全球經濟恐陷衰退風險。而目前市場欠缺利好消息承接下,投資者變得審慎,因而令港股近期波幅收窄。適逢期指月結及季結快將來臨,相信短期內只能在23,000點至24,000點徘徊,要突破可能需要大成交配合。而兩大巨企比亞迪(01211)及小米(01810)先後作出大型配股集資行動,令外界憂慮更多公司因而效法,加入「抽水」行列,引發配股集資潮,而車股、內房及科技股會是最大可能加入「抽水」行列。過去港股能夠在全球市場「突圍而出」,成交暢旺,相信亦是因為美股市場在首季持續出現急速調整,令部分資金流入港股市場,令港股變強,外間更形容此現象為「東升西降」;但近日美股有回暖的跡象,而一直持續高企的港股則呈現獲利回吐,投資者有可能將資金抽調回美股市場博反彈,未來港股是否會繼續「東升西降」,或是「西升東降」?投資者必須留意資金的流入流出動向,及成交是否會有所萎縮,建議繼續持盈保泰,無須急進。
美股本周睇實特式關稅日?????️港股短期仍受制20天線...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副主席郭思治對中通社記者表示,31日是今年首季之季結,市場正關注美國統總特朗普加關稅對金融市場之沖擊有多大,他指出一眾中資電訊股及銀行股見上升之勢,惟騰訊、阿里巴巴、美團等則略見反覆,不太受關稅影響的中概股漸成資金避難所。(完)
港股方面,許長泰指出,第一季市況主要由中國經濟政策、人工智能方面帶動,即使美股表現一般,港股表現亦不俗,踏入第二季,美國關稅政策可能對環球股市氣氛有一定程度拖累,但內地企業對AI方面的運用及政府政策力度若能維持,港股及A股前景不宜太悲觀,短期可能有調整,但第二季的基調仍然比較正面。此外,海外投資者對中港市場轉趨樂觀,並盡量分散風險,資金流入有望繼續支持港股,加上國內科技龍頭企業、電商、醫療保健行業如何運用人工智能,可令投資者有一定憧憬。
【明報專訊】今日是2025年首季最後一日,回顧年初至今全球主要股市表現,港股恆指上升3367點或16.78%,屬出乎意料地跑贏全球主要股票指數,今期封面故事專訪東方匯理財富管理香港分行投資策略主管曾敏聰分析第二季投資新形勢。曾敏聰表示,雖然他對港股仍然審慎樂觀,但美國會否調整對華政策始終屬不明朗因素,故他預測恆指在第二季難以再次大幅跑贏美股標指,而不論在港股及美股,他均看好受惠人工智能(AI)熱潮的科技龍頭股。另外,他認為,假如俄烏戰爭結束,預料全球不少資金會流入歐洲股市,同樣值得留意。
香港市場受美股波動牽連,恆生指數雖首季逼近25,000點,但關稅陰影或拖累科技與出口股。美團(3690.HK)等中概股可能面臨壓力,其認沽期權(如假設編號29620)需求或因避險情緒升溫。財政司司長陳茂波3月30日表示,外資正補倉港股,但若美經濟放緩,資金流入或受抑。
另一方面,受對等關稅陰霾所影響,市場風險胃納明顯縮減,除非突然取消所有關稅,結束貿易戰,否則即使美股偏軟,亦唔會出現西降東升,因為整體風險胃納收縮壓力更大,畢竟AI前景雖無盡,但估值卻仍有限。只系暫時特朗普對中國係關稅措施方面,未見特別嚴厲,暫時對中國黎講,風險仍可控,除非其後特朗普對中國於貿易戰上下重拳,中港股市後市未宜過份看淡,但短期方面,港股已跌穿日線保力加中軸,而10日線已跌穿20日線,此死亡交叉出現後,為短期大市需整固並向下尋找支持慨重要訊號。
對於美國關稅政策,劉認為造成的影響可說是前所未有,形成世界格局進一步分化和惡化,未來的大國得有自己的供應鏈,有自己的內核產業和經濟工業基礎,才能在貿易戰中生存和發展。她有感:「在貿易戰中,中國的地位和位置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好。雖然關稅影響是肯定存在,惟中國改革開放40年以來,創建雄厚先進的制造業體系,不可能因關稅被撼動,故我更看好A股和港股。美股的模型和模式不同,在未來有更大的上升空間,肯定是A股和港股。」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