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his

Hot News

日產前CEO戈恩:日產與本田合並不會取得成功財經新聞Financial News @ 2024-12-25T Back Hot News
Keyword:日產 本田 合並
Concept:日產本田合並
【彭博】-- 據知情人士透露,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正在探索合並可能性。這將產生豐田汽車在日本的單一勁敵,並讓合並後的公司能夠更好地應對全球競爭挑戰。
日媒:本田與日產將率先磋商合並經營 三菱年初才決定是否並入日產前董事長戈恩:日產本田抱團是「絕望之舉」 中國車企是贏家日媒:本田與日產正考慮合作生產 商討潛在合並本田日產抱團也無用 全球汽車洗牌日德車系僕倒 | 點經
據目前磋商,日產和本田將探討在彼此工廠相互生產汽車的方式,以提高效效率。本田將向在美國缺乏暢銷車型的日產供應混合動力車(HV)的方案。另外,本田在歐洲僅有引擎和摩托車工廠,預計可活用日產在英國擁有的汽車工廠等。報道指,兩家公司計劃在廣泛領域展開合作,而本田提出把日產業績「V型復蘇」作為合並的條件。
日產汽車社長內田誠表示,與本田的交易不代表日產無力翻身,但合並可提高競爭力,強調會執行翻身計劃、恢復盈利、為雙方整合做准備。
本田汽車(HONDA)和日產汽車(NISSAN)傳出研議可能合並的事宜,消息激勵日產股價今天(18日)開盤後一度飆漲多達24%。
2024年12月23日,日本東京,日產汽車執行長內田誠(左)、本田汽車執行長三部敏宏(中)和三菱汽車執行長加籐隆雄(右)在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合影。日產與本田宣布已開始合並談判,旨在打造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 (TOMOHIRO OHSUMI/GETTY IMAGES)
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兩大車廠本田與日產今日(23日)起正式啟動經營合並磋商,三菱汽車則會於明年年初決定是否加入合並。報道指,本田與產率先展開磋商,以建立全球第三大汽車聯盟框架,三菱就要先厘清以甚麼方式進入持股公司等條件;3間公司的社長今日將向經濟產業省及國土交通省匯報,再召開記者會正式公布消息。報道指,在本田與日產的經營合並磋商中,雙方將探討在對方工廠互相生產汽車的方式,亦將探討由本田向在美國缺乏暢銷車型的日產,供應混合動力車的方案。至於本田,在歐洲只有發動機和電單車工廠,預計將靈活運用日產在英國擁有的汽車工廠等,有關建議旨在充分利用車企聯盟的長處,加強盈利能力。兩間公司計劃在廣泛領域合作,本田提出的合並條件包括日產的業績需呈現「V型復蘇」。報道引述分析指,全球汽車行業正准備應對主張增加關稅的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宮可能對市場產生的影響,國際生產體系可能不得不重新調整,本田與日產將提高生產效率作為重要課題。另有分析指,電動車及混合動力車在中國汽車市場表現突出,占整體新車銷售比率大約40%,在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的市場占比亦相當高。中國亞迪(01211)今年首11個月銷量同比增
本田、日產和三菱昨簽署諒解備忘錄,就業務整合至新控股公司展開討論。3間公司的社長舉行聯合記者會,本田社長三部敏宏表示,今次合並磋商源於面對急劇變化的商業環境,需要保持全球競爭力。「中國汽車制造商和新競爭者崛起,大幅改變汽車業。我們必須趕在2030年或之前建立足以跟其較量的能力,否則我們會被擊敗。」本田和日產表示,希望透過合並帶來多達30萬億日圓銷售額和逾3萬億日圓營業利潤,目標是明年6月左右完成合並磋商,2026年8月或之前成立一間控股公司,並於東京證交所上市,屆時本田和日產的股票會退市。合並後的新汽車集團將由市值為日產4倍的本田領導,本田將提名新控股公司的總裁,且董事會成員主要由本田高層組成。三菱會在明年1月底前決定是否參與合並——日產是三菱最大股東,持有三菱24.5%股權。
在鴻海就入股一事接觸日產後,合並談判的籌備工作似乎加快了。不過一位知情人士上周表示,隨著日產與本田磋商潛在合並事宜,鴻海暫時擱置了對日產的興趣。
日產、本田昨宣布了這場世紀大並購案後,日媒揭露這企並案最後交易內幕!鴻海(2317)集團在搶並日系車商日產(NISSAN)一案中,意外吞下苦果!根據《NHK》報導,本田(HONDA)與日產今(23)日已召開董事會,正式簽署合並談判基本協議,雙方將展開整合談判,最快於2025年6月完成整並。此次合並完成後,HONDA與NISSAN將攜手成為全球第3大汽車集團。
日本車廠巨頭日產(NISSAN)與本田(HONDA)12月23日正式宣布啟動合並磋商,據日媒分析,合並原因在於市場向電動車和車載軟件領域轉移後,日本車廠的技術優勢迅速減弱,加上新領域的研發負擔重及要實現穩定供應鏈,兩家公司冀壯大規模以減輕負擔。但日產前董事長戈恩(CARLOS GHOSN)未看好,表示兩公司合並並不能互補。
日本著名汽車制造商本田(HONDA)和日產(NISSAN)近期傳出合並計劃,並在今日(23日)正式宣布開始合並計劃的磋商,目標在明年6月達成最終協議。另一大汽車生產商三菱汽車(MITSUBISHI MOTORS)亦考慮有意合並,3間車企今日簽署考慮合並備忘錄,目標在2026年8月成立控股公司。
根據外媒周三 (18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日產汽車 (NISSAN MOTOR CO.) 與本田汽車 (HONDA MOTOR CO.) 日前傳出正在進行合並磋商,日產汽車最大股東雷諾汽車對此表示開放態度。據了解,雷諾的支持可能促進兩家車商合並談判,而且這家法國汽車制造商的點頭還可能是達成任何協議的關鍵。
本田汽車與日產汽車簽署考慮合並的基本協議,並與三菱汽車簽署考慮合作的備忘錄。 本田與日產表示,合並將創造總收入逾30萬億日圓、經營利潤逾3萬億日圓的汽車集團。目標明年6月前後完成相關磋商。兩家公司現有股票將於2026年7月底至8月左右退市,並在大約8月成立新的控股公司並上市。 本田汽車社長三部敏宏表示,合並並非拯救日產,指出電池及汽車軟件創新,需要達到一定規模才能創造價值,因此要共同合作,又表示整合不單止為汽車業務,亦有利機車及飛機業務開拓客源。 三部敏宏又說,中國汽車制造商崛起、新競爭者加入,已大幅改變汽車行業,集團必須在2030年前構建能匹敵的能力。 日產汽車社長內田誠表示,與本田的交易不代表日產無力翻身,但合並可提高競爭力,強調會執行翻身計劃、恢復盈利、為雙方整合做准備。
【大紀元2024年12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王蘭多倫多報導)日本最大的兩家汽車制造商本田(HONDA)和日產(NISSAN)周一(12月23日)宣布,他們計劃進行合並,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制造商。
本田與日產預計最晚明年6月簽署正式合並合約,最晚在2026年4月獲得股東同意。長期與日產有合作關系的日本另家車廠三菱(MITSUBISHI)也可能加入。
日本兩大車商,本田與日產,23日宣布將進行合並談判,預計2025年6月達成最終協議;日產聯盟成員三菱汽車,也將在明年1月決定是否參加這項計畫,如果成功合並,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不過前日產執行長高恩認為,兩大車商並沒有互補性,這種合並沒有意義。
【NOW新聞台】日本兩大車廠日產(NISSAN)及本田(HONDA)簽署備忘錄,研究合並方案,以應對汽車行業變化,估計合並後新公司年收入達30萬億日圓,並強調3個品牌將各自發展。
日本車廠本田和日產共同宣布,已就合並事宜簽署諒解備忘錄,將會正式啟動合並磋商。雙方計劃以共同出資方式,成立一間新的控股公司,將本田和日產作為子公司納入旗下。在新的公司架構下,本田將持股超過一半,董事會過半數成員,包括控股公司社長將多數由本田指派。
根據日經報導,本田與日產汽車正尋求在單一控股公司底下營運,預期兩家公司很快將為新合並的實體簽署一份合作備忘錄(MOU)。此外,本田和日產還尋求將三菱汽車納入控股公司,日產是三菱汽車的最大股東,持有24%的股份。三菱的主管沒有立即發表回應。
對於日本兩大車企的合並計劃,日本業界並不樂觀。《日本經濟新聞》此前撰文稱,800萬輛汽車產量,並不是代表勝利的定心丸。斯泰蘭蒂斯集團全球銷量超過600萬輛,但今年卻陷入持續低迷。日產前董事長戈恩認為,本田和日產的合並是“孤注一擲”之舉,不會成功。戈恩坦言,上述三家車企難以找到太多的協同效應,三者合並無異於本田的“變相收購”。他還指出,本田和日產合並並非一筆務實的交易,而是由日本政府出面,推動本田和日產“抱團”,以應對來自中國車企的競爭。戈恩認為,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即將上台,對於所有汽車廠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壞的消息”。
據日本《每日新聞》,對於日本汽車制造商本田和日產啟動合並談判一事,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武籐容治當天做出回應。
法國車廠雷諾集團表示,已知悉日本車廠日產及本田正式啟動經營合並磋商的聲明,作為日產的主要股東,雷諾將根據集團及持份者的最佳利益,考慮所有選項。 本田、日產及三菱汽車,較早時簽署諒解備忘錄,本田與日產啟動經營合並磋商,目標是明年6月達成最終協議;與日產組成企業聯盟的三菱汽車,將考慮加入合並的可能性。 若果合並成事,將會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分析相信有助應對發展迅速的電動車市場。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