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his

Hot News

中國新能源產業助推全球綠色發展 @ 2024-05-27T Back Hot News
Keyword:公司 華人 加拿大以國 為由勒令 以國安為由 勒令兩 停運
Concept:
中國新能源產能真的是「過剩產能」嗎?中國新能源產業競爭力源自哪里?美國炮制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論」背後的真實動機是什麼?針對這些輿論關切,新華社20日推出第五期「中國經濟圓桌會」大型全媒體訪談節目,邀請權威部門官員、專家同台共話,並連線多位海外業內人士,多維度透視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論」背後的真相。
●超前的產業布局、持續積累的技術品牌優勢、完備的產業體系等,才是中國新能源產業得以迅速成長的根本原因。以新能源汽車為例,目前僅動力電池及其關鍵材料全球市場份額就超過60%。
去年10月,歐委會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聲稱中國政府為本國電動汽車產業提供大量補貼,導致市場扭曲,這是不折不扣的雙標做法。根據《新蘇黎世報》報道,瑞士聖加倫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和歐盟在2023年以來發放補貼分別高達5390億美元和5710億美元,遠遠高於中國,對中國的指責「十分虛偽」。事實上,中國新能源產品之所以具有較強競爭力,主要是因為相關產業布局早,通過長期研發投入形成了領先技術優勢。直觀來講,中國鋰電池平均生產成本比美歐大約要低約40%,光伏組件制造成本約低50%。這些優勢是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中塑造的,絕非靠政府補貼形成的。
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確實「實力強勁」,也許這才是「產能過剩」敘事的攻擊對象。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比較優勢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首先是中國企業堅持不懈進行技術研發,對這一前景廣闊的領域不斷加大投資力度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使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第二,中國的新能源產業是通過激烈的自由市場競爭塑造的,中國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助力了其發展。第三,中國強大的產業配套覆蓋完善的供應鏈、零部件制造、整機配裝、售前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此外,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如德國總理朔爾茨上星期訪問瑞典期間答記者問時所提醒我們的,中國所出口的電動汽車一半以上是西方汽車品牌在華生產制造的車型,這意味著外國汽車品牌也在這一過程中也獲利頗豐。
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制造業規模連續10多年居全球首位,產業組織能力和供應鏈韌性強,在新能源產業擁有涵蓋從材料研發、工程設計到制造管理、總裝集成的全產業鏈。中國體量巨大的消費市場和豐富多樣的用車環境,也為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技術研發、迭代升級提供了土壤。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優勢源於扎實推進科技創新積攢的實力。經過多年實踐,中國新能源產業核心技術不斷進步,新能源裝備制造水平也在全球領先。中國不僅有眾多本土新能源汽車企業,也敞開大門歡迎國外新能源汽車企業。例如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是特斯拉產能最高的超級工廠及全球主要出口中心。德國大眾集團將德國總部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落戶安徽合肥。這些因素綜合作用降低了生產成本,提供了中國新能源產品的經濟可及性,提升了全球競爭力。這是充分的市場競爭塑造的,而不是靠所謂「補貼」或不公平競爭形成的。
從產能質量來看,中國新能源優質產能能夠助推全球市場向前、向好發展。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根植於超大規模市場、完整工業體系和豐富人力資源。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5.1億千瓦,其中50%來自中國;全世界新能源汽車銷量1428萬輛,中國市場獨占63.5%。作為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中國強大的產業配套覆蓋原材料供應、零部件制造、整機裝配、充電設施和售後服務等新能源產業各個環節,一家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以在4小時車程內找到所有配套零部件供應商,大幅降低了企業的采購成本。當前中國接受高等教育人口達到2.4億人,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人口紅利」正向「人才紅利」轉化。在這些優勢加持下,中國前瞻性、戰略性並持之以恆地推動新能源相關行業發展,將其視作「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重要一環,企業連續十幾年進行研發投入,形成了技術領先,生產效率和產業鏈集成度也隨之不斷提高,可以說,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絕非單純依靠「補貼」、「扶持」所能實現的。
近段時間以來,美國炒作所謂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沖擊國際市場。為什麼美國要拋出這一論調?中國新能源產品的競爭力源自哪里?美國炒作所謂「產能過剩導致不公平競爭」「輸出產能威脅各國產業發展、企業生存和民眾就業」背後的真實情況是什麼?
——中國不存在所謂「不公平競爭」。中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得益於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豐富的人力資源,得益於企業對研發創新的巨大投入,中國市場充分的競爭也讓中國新能源產業得到了進一步淬煉。中國貿易競爭力絕非依靠政府補貼。中國電動汽車企業能夠以有競爭力的價格提供先進技術,並通過其供應鏈降低物流、勞動力、原材料和運輸成本。反觀美歐,近年來都在加大新能源相關產業補貼力度。美國2022年出台《通脹削減法案》,為消費者購買本土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提供最高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為光伏制造企業提供投資稅抵免和生產制造補貼。自2020年3月至2022年底,歐盟對電池項目的補貼金額高達3.8萬億歐元。在此背景下,一些美西方人士指責中國發放補貼導致產能過剩,是典型的「雙重標准」。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4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