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產能過剩」致傾銷中國如何反駁? - 香港經濟日報- 知識- 宏觀 @ 2024-05-04T04: Back Hot News
Keyword:產能過剩 中國
Concept:中國產能過剩 , 貿易保護主義
中新社北京5月3日電 (記者 王恩博)針對有聲音指責中國新能源產品「產能過剩」,中國國家發改委3日發文稱,這不過是有的國家精心炮制的話題陷阱,試圖以此為由推行貿易保護措施,其結果不僅不能讓自身獲利,反而會損害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
三是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會形成反噬,終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歷史反復證明,貿易保護主義損人不利己,沒有贏家。1930年,為減少進口、出清國內積壓產品,美國胡佛政府出台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大幅提高超過2萬種外國商品進口關稅,這一舉措遭到貿易伙伴國紛紛反制,導致美國對外出口急劇下降。穆迪公司報告顯示,美國對中國產品大幅加征關稅,而美國進口商承擔了自中國進口產品加征關稅成本的90%以上。彭博社也指出,過去10年美國采取的鋼鐵保護主義措施,並未阻止美金屬制造業就業崗位減少,反而增加了其他領域成本,降低了行業競爭力。現在,有的國家又試圖以「產能過剩」為名對別國新能源產業構建貿易壁壘,也很可能再次傷害其國內企業利益和民眾福祉。保護主義導致全球要素資源和產品供需錯配,無疑將進一步增加有關國家國內物價壓力、延緩降通脹進程。
1171607252024-04-30 13:12:23:810馬來西亞前大使駁「中國產能過剩論」:反映出歐美貿易保護主義傾向 | 世界觀中國,新能源,歐美,馬吉德,競爭100080056312018新聞庫2018新聞庫HTTP://NEWS.CHINA.COM.CN/2024-04/30/CONTENT_117160725.SHTMLNULL中新網自美國財長耶倫4月初訪華以來,歐美政客和媒體頻提「中國產能過剩論」。接受中新網專訪時,馬中友好協會會長、馬來西亞前駐華大使馬吉德表示,「歐美大肆抹黑中國的根源正是恐懼」,「他們害怕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中,尤其是在光伏電池、電動車等新能源產品上輸給中國。」101李平書/ENPPROPERTY-->
美西方炒作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意圖很明顯,出於一己政治私利而企圖破壞世界貿易秩序,背後隱藏著的是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
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一直在力推所謂的去風險化,他們通過編織炮制“中國產能過剩論”這一對華戰略競爭的新劇本,試圖在國際社會捏造中國是國際經濟秩序“破壞者”,在其國內捏造中國“威脅”美西方國家安全和發展的假象,為其凝聚國內共識,在國際社會貶損中國形象、爭取國際話語權尋求契機。“中國產能過剩論”本身帶有強烈的貿易保護主義色彩,不過是西方“中國崩潰論”“中國發展陷阱論”的變種。它通過虛假敘事將意識形態因素與經濟、技術、安全等領域的大國競爭緊密掛鉤,以“產能過剩”為借口,采取貿易保護措施,試圖通過“產能過剩論”敘事,設定中國的“惡性競爭”不僅導致美國“受傷”、中美關系停滯不前,還造成全球面對中方“挑戰”無力應對的後果,從而為美西方國家與中國爭奪國際產業競爭領先地位,遏制中國提供“正當性”理由,其本質上是污名化中國、唱衰中國和技術上圍堵中國的一貫伎倆。
近期「產能過剩」一詞正成為歐美打壓中國經濟的新話術。先是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訪華期間多次指責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存在「產能過剩」;其後,德國總理朔爾茨也就所謂「產能過剩」問題與中方交涉;4月19日,七國集團外長會發表聯合聲明,稱中國「非市場政策和做法導致產能過剩」。歐美在數周內紛紛以「產能過剩」為借口向中國發難,顯然是有備而來。而且同樣值得注意的是,4月3日,歐盟宣布針對羅馬尼亞110MW光伏園區項目對兩家中企展開反補貼調查。以上種種似乎預示,西方正准備對中國的新能源產業發起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攻勢。
近段時間,美西方頻頻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企圖歪曲抹黑中國與世界的經貿聯系。然而,無論是從市場供需規律來看,還是從全球產業實際分析,都無法得出相關結論。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論」,不過是美西方貿易保護主義的托詞。
第三,以「產能過剩」為由指責中國新能源產業不僅錯誤,更是不公平的。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競爭力,不是補貼的結果,而是企業依靠自身的技術創新和艱苦付出,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逐步積累起來的成就。中國新能源汽車為歐洲和全球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消費選擇,靠的是過硬的質量、用戶的口碑,而不是所謂低價銷售。歐洲市場上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價格不僅遠高於在中國國內的售價,而且也與歐洲市場上其他品牌的新能源車相當。我們希望歐方客觀公正看待,不能把目前歐盟自身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歸咎於中國,更不要以此為由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微信公眾號發表題目為《以「產能過剩」之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損害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的評論文章,批評有的國家部分官員大肆指責中國新能源產品產能過剩,為其搞單邊主義、實施貿易保護政策鋪墊造勢,並強調對中國新能源產品產能過剩的指責,「既不符合客觀事實,也不符合經濟規律」。
這就是美西方的「規則」:將汽車、手機等高附加值產品行銷全球,同時享受著來自中國的廉價商品時,他們就大談自由市場和國際分工,還對中國的「環保問題」指指點點;眼看著中國的新能源產品日新月異、造福全球,他們又給「中國制造」扣上「傾銷過剩產能」「特洛伊木馬」的帽子,大搞貿易保護主義。
然而,美方一些人將中國正蓬勃發展的「新三樣」稱為「過剩產能」,持續炒作所謂「產能過剩」話題,令人驚詫。當年,美國就曾把中國向世界出口大量物美價廉產品稱為「產能過剩」,現在又給中國向世界出口新能源產品貼上這一標簽。其實,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不過是陳詞濫調,指責中國「產能過剩」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完全是一個偽命題,是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具體體現,實質是逆全球化思潮作祟。但要警惕的是,美方一些人煞有其事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論」,充滿了欺騙性,妄圖混淆是非、干擾認知,必須擦亮眼睛,客觀、辯證看待產能問題。這要求我們堅持全球視野。
近期,西方某些機構和媒體炒作,稱中國工業制造品,特別是以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正以「極低價格像潮水般出口」,稱「中國產能過剩可能威脅他國產業發展,沖擊世界經濟」。對此,BI挪威商學院戰略教授卡爾·費表示,中國的產品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貢獻巨大,藏在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說辭背後的是貿易保護主義,最終可能損害各國的共同利益。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