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大國外交】中方批美經貿問題政治化將阻礙美國汽車業發展| 無線新聞TVB News @ 2024-03-04T04: Back Hot News
Keyword:中國 汽車
Concept:拜登調查中國汽車
拜登又說,中國生產的聯網汽車可能收集美國公民和基建設施的敏感資料並傳回中國,而這些汽車亦可以被遠端存取或停用。他又認為,中國對境內操作的美國和其他外國汽車實施嚴格限制,質疑美國為何要讓中國聯網汽車在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在美國操作。
美國白宮表示,美國正對中國汽車進口是否構成國家安全風險展開調查,並可能出於對連接互聯網的汽車技術感到憂慮而實施限制。
據法新社今天報道稱,美國總統拜登在一份公告中為這一決定的合理性進行辯護,稱因為「來自中國的聯網車輛可以收集有關美國公民和基礎設施的敏感數據,並將這些數據直接發送到中國」。拜登責問,「中國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汽車在中國行駛進行限制。為什麼要允許中國的聯網汽車在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在美國行駛?」
拜登已命令美國商務部針對海外產汽車軟件開啟一項調查,理由是中國技術可能構成國家安全風險。該調查可能會促使美國限制在汽車中使用某些零部件。
在美國道路上構成國安疑慮的車輛,在其他國家行駛同樣構成疑慮,美國之音詢問,拜登政府是否與盟友商議推出同步調查與規范。一位高階官員回應,美國在過去一段期間已經與合作伙伴及盟友們接觸,未來也將持續,因為美國希望盟友和合作伙伴能夠權衡國安因素,跟美國一樣討論法規草案,並推出了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投資限制。這位官員認為,美國的關鍵合作伙伴和盟友中一部分已經越來越意識到安全風險,並且對美國可能采取的措施,及調查結果有濃厚興趣。
路透社的報道指出,中國的汽車出口主要銷往東南亞、中東及歐洲,美國並非中國汽車的主要銷售市場。來自中國的世界最大平價電動車制造商比亞迪也在日前表示,它沒有在美國市場銷售汽車的計劃。不過,比亞迪本周三表示,它正尋求在墨西哥設廠並在當地銷售汽車。
但政府官員明確表示,這是第一步,之後還會推出各種應對政策,以阻止低成本的中國電動汽車——無論是在中國制造還是由中國公司在墨西哥等國組裝——湧入美國市場,這有可能迫使美國國內的汽車制造商倒閉。
進口到美國的中國制造輕型汽車相對較少。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表示,「在中國制造的汽車在美國廣泛普及並可能威脅我們的隱私和國家安全之前,政府正在采取行動」。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總統拜登周四(2月29日)宣布,要調查中國汽車技術對美國構成的國安風險,並警告這些技術可能被用來收集敏感數據。他強調:「為什麼要允許中國的聯網汽車在沒有保障措施的情況下在美國運營?」
當地時間2月29日,美國總統拜登發布一份聲明稱,將確保來自中國等受關注國家的汽車不會破壞美國的國家安全。「我已指示商務部長對來自受關注國家的聯網汽車進行調查,並采取行動應對風險。」拜登說。
根據美國白宮官網發布的聲明,拜登表示,美國汽車制造商和汽車工人是世界上最好的。標志性的美國三大汽車公司和美國汽車工人在質量和創新方面在世界都處於領先地位。一個充滿活力的汽車行業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因此他不能容忍「中國汽車充斥美國市場」的事「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發生」。
馬斯克的觀點得到了美國制造業聯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的響應。該聯盟在即將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稱:「廉價的中國汽車之所以如此便宜,是因為得到了中國政府的支持和資金。進入美國市場,最終可能會導致美國汽車行業的滅亡。」
中國始終向全球汽車企業敞開大門,美國車企一直充分享受中國大市場的紅利,反倒是美方大搞貿易保護主義,設置歧視性的補貼政策等障礙,嚴重阻礙中國汽車進入美國市場。這種把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做法,只會阻礙美國汽車產業的發展。
王赫:「如果比亞迪大規模的進口到美國,那麼連入到美國的互聯網,在美國進行大規模的行駛的話,美國的國安風險是非常巨大的。它可以把美國的地形地貌全部都可以記錄進來,傳回到中國。如果這個汽車開到美國的軍事基地,一些要害部門,那麼它可以把這些關鍵敏感地區的數據進行大規模的收集,可以把里面人物的通話,讓這些很關鍵的一些敏感的數據全部都可以捕捉到。」
「汽車行業高管也越發擔心一些中國車企帶來的競爭威脅,這些中國車企的低價電動汽車在東南亞和歐洲越來越受歡迎。」美國《華盛頓郵報》稱,一些汽車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最近一直在施壓,要求設置更嚴格的貿易壁壘,限制中國車企的擴張,尤其是向美國市場的擴張。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對美聯社表示,他的公司和美國其他公司在電動汽車領域將難以與中國汽車制造商競爭。《紐約時報》報道稱,拜登是在與底特律的汽車制造商、汽車工人工會,以及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進行了對話後,宣布將對中國汽車發起調查的。根據美國白宮官網發布的聲明,拜登表示,一個充滿活力的汽車行業對美國經濟至關重要,因此他不能容忍「中國汽車充斥美國市場」的事「在他的眼皮子底下發生」。
中國電動汽車的這一增長勢頭已經引起了歐洲和美國的警覺。歐盟一直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10%的關稅,但這完全不足以抵擋住中國電動汽車的湧入。歐盟指出,由於中國政府的補貼,中國汽車的售價通常比歐盟生產的車型低20%。中國電動汽車在歐盟市場的份額最近已從1%增長到8%,預計到2025年可能增至25%。去年10月,歐盟啟動了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如果確認中國存在扭曲市場的不公正行為,將把關稅提高到至少20%。
從今年起,美國政府在改革對電動汽車購買者的7500美元補貼時,拒絕向裝有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令人擔憂的外國實體」的電池或關鍵電池礦物質的汽車提供激勵。這導致數十款汽車被取消資格,包括底特律三大汽車公司的一些產品,並使包括特斯拉在內的汽車制造商爭相建立不含中國電池的電動汽車零部件供應鏈。
去年底,美國國會14位議員聯名致信涉足汽車行業的10家與中國相關的公司,包括百度、滴滴出行等,對這些公司在美國測試自動駕駛汽車時數據收集和處理的方式表達了關切。信中指出,從2021年12月到2022年11月,中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在加利福尼亞州試駕了超過72萬公里。
雷蒙多表示,美國是在「中國制造的汽車在美國普及之前」采取行動的。白宮國家經濟顧問布雷納德(LAEL BRAINARD)指出,中國實施了限制措施,阻止聯網汽車在中國運營,除非這些汽車只使用中國的軟件,並只向中國企業提供收集到的數據。
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執行主任安德魯·葉認為英國毫無選擇,必須要對中國電動車進行補貼調查。葉對美國之音說:「我認為英國沒有太多選擇,因為歐盟無論如何都要進行補貼調查,而英國和歐盟就汽車進出口達成了免關稅協議。因此,如果歐盟決定對中國電動汽車采取保護措施,那麼除非英國跟進,否則歐盟可能會說英國有走後門的風險。」
以「數據安全」為由,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宣布將對中國制造具互聯網功能的汽車展開調查。當地時間3月1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MARIE RAIMONDO)在接受美國MSNBC電視台訪問時提出「警告」:「那太可怕了……試想一下,假如美國路上行駛有300萬輛中國汽車,而北京可以讓它們全部同時熄火。」不過,不少美國網友都質疑:「他們這樣指責中國,是因為中國已經在這里對我們這樣做了嗎?」
此前一天,美國聯邦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提案,將中國汽車的進口關稅,從目前的27.5%提高到125%。該法案還尋求對在墨西哥組裝的中國汽車,增加100%的關稅。
根據2月29日的公告,美國商務部正計劃對來自中國的「聯網汽車」展開調查,此次調查可能會導致實施新的監管措施,禁止中國在電動汽車和其它據稱聯網的汽車中采用先進技術來監視駕駛員及其個人數據。
據央視新聞3月1日報道,外交部今天(1日)舉行例行記者會。會上,有記者就美國宣布計劃針對中國進口汽車采取「前所未有行動」一事進行提問。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中國汽車在全球廣受歡迎,靠的不是所謂的不公平做法,而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形成的技術創新和過硬品質。毛寧指出,這種把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做法只會阻礙美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我們敦促美方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和公平競爭原則,停止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停止歧視打壓中國企業,切實維護開放、公平、非歧視的營商環境。圖片來源:外交部網站​聲稱構成「安全風險」 拜登下令調查中國產聯網汽車據參考消息網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3月1日報道,美國總統拜登已命令美國商務部針對海外產汽車軟件開啟一項調查,稱中國技術是潛在國家安全風險。這項調查可能會導致某些零部件在汽車中的使用在美國受到限制。報道稱,拜登2月29日表示,中國旨在主導全球汽車產業的努力對美國構成明顯的安全風險。他在聲明中說:「來自中國的聯網車輛可能收集有關我國公民和基礎設施的敏感數據,並將這些數據傳回中國。這些車輛可能被以遠程方式訪問或致其失靈。」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478068036報道說,此次調查是拜登政府為保護美國工業免受官員們所認為的日益嚴重的「中國網絡攻擊威脅」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動中的最新一項。拜登在聲明中說,中國汽車制造商正試圖占領美國市場。他表示,商務部的調查將探究如果外國政府獲得汽車系統或數據的訪問權限可能產生的漏洞和威脅。據報道,目前,中國制造的汽車除了一般適用於進口汽車的2.5%常規進口關稅外,還需額外繳納25%的關稅。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參考消息網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