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瑞信AT1債券變廢紙港銀若出事點處理?金管局:股東先承擔損失 @ 2023-03-24T00: Back Hot News
Keyword:瑞信 銀行
Concept:瑞信債券 , 香港銀行資本
被問到現時是否入市撈底好時機,王良享回應︰「香港上市銀行系,美國(銀行)就唔系。」香港銀行有發行AT1債券,在環球市場沖擊下,香港銀行的AT1債券均錄得下跌,匯豐AT1債券每1美元面值曾下跌逾5美分,至90美分下方。但AT1債券下跌並不代表銀行的資本下跌。債券價格下跌,只代表未來銀行再推出同樣債券時,投資人購買意欲降低。
瑞信獲瑞銀收購條件之一,是將瑞信價值160億瑞郎(約1354億港元)的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撇帳,一眾投資者如夢初醒,手持債券頓成廢紙,激發AT1市場拋售潮。總部位於英國的匯控(005)亦受到牽連,其中一筆AT1債價最多急跌21%,股價亦成表現最差藍籌。一文看清AT1是甚麼、對匯控以至香港銀行的影響有多大。
【彭博】-- 在歐洲,瑞銀集團對一種在瑞信集團收購案中被全額減記的高風險債券依賴度最高。根據彭博計算,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相當於瑞銀最優質監管資本的28%左右。其比例僅略高於巴克萊,而歐洲16家大行的平均風險敞口約為16%。 「從資本的角度來看,如果AT1的融資成本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極端上升,我們認為可能會出現銀行尋求用普通股一級資本(CET1)取代AT1資本的情況,」高盛分析師CHRIS HALLAM在報告中寫道。推薦閱讀:瑞信之殤暴露AT1債券可怕真容:QUICKTAKE瑞信160億瑞郎(172億美元)高風險債券遭減記這一歷史性事件,給市場帶來了沖擊,而債券持有人認為股東應該最先承擔損失。歐盟和英國的監管機構周一重申,在其轄區內,股票的受償順序在債券之後。推薦閱讀:AT1債券成棄兒 歐洲官員匆忙救場穩信心 (1)AT1債券過去曾為銀行提供了更便宜的增資方式,但過去幾天的事件已顛覆了這一認知。根據彭博匯總的數據,歐洲大行的股權資本成本目前平均為13.4%。這低於AT1債券的平均殖利率,後者在瑞信債券減記事件後飆升至15.3%。根據彭博一項多貨幣指數,2月初,AT1債券的殖利率為7
瑞信被瑞銀收購後,瑞信約160億元瑞郎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被完全撇賬,動搖市場對AT1債券的信心,影響甚至延伸至亞洲。據外媒引述消息人士指,有新加坡、香港及日本的大型主要銀行暫緩新的AT1債券交易, 直至市場情況回穩。
金融時報報導,AT1債券過去在亞洲受到富人與中小型家族理財辦公室青睞,這些富人迷信瑞信這類大銀行的「品牌」,也受到高收益吸引。瑞信去年發行的一檔債券票面利率高達9.75%,尤其受到歡迎。
智通財經APP獲悉,瑞銀吞購瑞信交易中,瑞士當局決定把面值160億瑞士法郎(約1350億港元)的瑞信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全額撇帳,令全球投資者重新審視銀行發行的AT1債券風險。高盛發表最新報告,分析AT1工具如何影響香港銀行業,該行指出,香港銀行資本充足水平遠高於監管要求,但匯豐控股(00005)、渣打(02888)今年重新發行AT1工具時,利息支出可能會被推高。
內地多個媒體引述網上傳言,指矽谷銀行倒閉及瑞信爆雷事件,令華人資產大搬遷,稱1個月內,華人資產從美國及瑞士轉出760億美元及1650億美元,總計近兩萬億港元,而香港及新加坡為最理想存款地,金管局回應內地證券時報查詢稱,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經常處理不同商業活動所引申的資金流入和流出,金管局會與金融業界和其他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系,推動香港金融市場持續發展。
事件引起市場關注。無獨有偶,兩大銀行都在香港舉行重要的活動,其中瑞銀於會展舉行的ART BASEL中吸引客戶;相反瑞信則於港麗酒店,舉行一連三日瑞信亞洲投資論壇。
對於瑞士當局決定把瑞信發行的AT1債券(額外一級資本債券)作全額撇帳,引發銀行界類似的COCO債券(應急可轉換債)價格波動。梁鳳儀指出,有關債券在全球金融危機下衍生而來,瑞士FINMA的決定有利穩定瑞信情況。在香港市場,有關債券被歸納為「復雜產品」,一直只限專業投資者和機構買賣,會繼續教育投資者,並向持牌機構了解持有相關證券的情況。
另一關注點是,這起並購案讓瑞信的額外一級資本債券價值歸零,等於是保障股東而犧牲了持有債券的投資人,這也違反過去銀行倒閉時,通常優先保障債券持有人的順序。分析認為,這決定影響深遠,未來所有銀行額外一級資本債券的價值,恐都將被市場重新估計。
事緣矽谷銀行管理層嚴重失敗側重持有長債,長債利率敏感度與年期成正比,因為集中資產配置於長債而非長中短債於加息周期承受更大資產減值影響,又因同時受存款減少成雙重打擊,令本身已是資金槓桿的經營模式備受挑戰。外電報道,美國銀行巨頭已向第一共和銀行存入300億美元,惟後者仍需要吸引更多的資金,並從美國聯儲局借出更多資金。美國大型銀行的行政總裁正進行連續兩日會議,討論第一共和銀行的未來,目標是24小時內為第一共和銀行制定出需要采取措施的細節。消息又說,若籌措新資本的嘗試失敗,第一共和銀行正研究縮小資產的方法,包括出售部分貸款資產以籌集現金及削減成本。瑞士政府又宣布,瑞士最大銀行瑞銀集團同意收購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銀行提供流動性。將引發大規模失業外,更因緊急合並,將使瑞信風險最高的債券價值化為烏有,這令規模達2,500億美元的歐洲銀行債務市場的投資者大為震驚。根據中信證券,瑞信的AT1債券含有PONV條款,規定在銀行無法繼續經營(即POINTOFNON-VIABILITY)或需要監管機構出手救助時,包含此條款的債券就要被減計,以確保納稅人不會優先於投資者承擔損失。
成立於1856年的瑞信(CREDIT SUISSE),是全球第五大財團,瑞士第二大銀行,其業務遍布全球,到2022年底,它的資產約為5800億美元,是矽谷銀行規模的兩倍多,僅香港分行資產就近1400億港元。上周三其股價的暴跌,拖累歐洲銀行業指數驟降7%,法國巴黎銀行、德意志銀行、德國商業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及意大利聯合信貸等歐洲大型銀行股價,跌幅都在兩位數上下。盡管瑞士央行仿效美國救矽谷銀行(SVB)做法,向瑞信提供500億瑞士法郎(約4235億港元)的借貸,但瑞信與全球金融體系的融合程度,遠較矽谷銀行為大,其爆煲影響,令人們愈來愈擔心全球銀行業的穩定性。
相關文章:【瑞信危機】證監會梁鳳儀:瑞信風波不似2008年、正了解機構持AT1債情況 金管局:瑞信占香港銀行業資產不足0.5%
      瑞銀集團(UBS)救助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 GROUP)的事件暴露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經歷了2008年雷曼危機後加強管制而一直被認為安全的大型金融機構也隱藏著經營風險。瑞銀同意收購瑞信之後,瑞信的「AT1債券(應急可轉債,可使銀行強化資本)」一夜清零。金融市場的AT1債券受到了嚴厲的審視,擴散到全世界的流動性擔憂正在暴露出金融管制的盲點。
在瑞信規模約170億美元的AT1債券將被完全減記,等同慘淪壁紙後,一些亞洲銀行的AT1債券今天(20日)早上也出現創紀錄下跌走勢。
瑞士政府促成瑞銀、瑞信合並,以防止銀行信心危機波及全球金融系統。不過,合並方案下,瑞信發行的160億瑞士法郎高風險債券—AT1債券將全額撇帳。換言之,持有瑞信AT1債券的投資者將血本無歸,做法令投資者重新審視銀行AT1債券風險,引發另一重金融沖擊。
但是世界不止是美國,還有歐洲及新興市場。瑞信危機發酵後,其一年期CDS報價飆升至1000個基點,2026年到期的美元債券也暴跌至不良債券水准。但遭殃的不僅僅是瑞信,歐洲銀行債券整體都遭到拋售。但是讀者要留意,市場對歐洲銀行債券的拋售可能還會繼續。歐洲銀行的債券投資組合也會遭受隱性損失。而更令人擔心的是,市場情緒受到的打擊可能會對歐洲銀行業和更廣泛的歐洲經濟產生連鎖反應,投資者可能對投資歐洲銀行債變得更挑剔,令歐洲銀行發債標准趨嚴,發債成本上升。
據知情人士透露,部分瑞信債權人在周末其實還在購入該行的債券──他們認為瑞士央行此前的干預是一個買入機會。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和JEFFERIES在內的幾家銀行在整個周末,都保持了其債券銷售和交易櫃台對瑞信債券開放。
瑞銀集團(UBS)收購瑞信(CS)案,瑞士當局要求瑞信AT1(額外一級資本)債券持有人全額撇帳,反而瑞信股東仍能以折讓價格換取瑞銀股票。有關行動令全球投資界質疑銀行債權人賠償順序混亂。繼歐洲、英國央行出來澄清後,金管局最新也發聲明回應,按香港處置機制,金融機構所發行的資本票據,股東會先於AT1和二級(T2)票據持有人承擔損失。
在歐洲,瑞信危機或屬個別事件,因其管治問題早於股價反映,淪「毫子股」前於2018年至2020年間已蒸發三分之二市值;可是,瑞士向被視為全世界最安全的資產存放地方,政府把瑞信債券減值至零的處理手法,卻被指罔顧投資者權益,客觀效果甚或是變相「充公」債券,畢竟考慮到瑞銀之收購瑞信是由當局背後促成。所涉及的AT1債券,確訂明了一旦銀行資本充足率跌穿訂明水平,便可強制轉為股份充實資本。問題是,投資者認為債券的償還次序應該先過股票,而現時做法則是股東獲得補償、債券化為烏有。事件最終或要對簿公堂,但可肯定,市場對瑞士的信心已受動搖。
在瑞信的危機爆發後,高風險銀行債券市場的問題盡數暴露,亞洲一些大型銀行可能暫停發行AT1債券。
值得市場關注的是,在瑞信獲收購後,瑞信約170億美元的額外一級資本(AT1) 債券被完全減記,該債券的投資者將面臨全面損失,市場因擔心該類型債券風險高於股票而恐慌性大幅拋售,影響席卷歐亞洲多家銀行,令歐洲的銀行業監管部門發文向投資者解釋其受償順序應先於股票。
陷入經營危機的瑞士信貸,在瑞士政府強力介入下,以32.3億美元,下嫁給瑞士銀行,不過瑞銀也開出條件,要求160億瑞郎的瑞信債券,全部注銷,對此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強調,經過緊急清查後,台灣金融機構曝險1565億元,但都不是投資這個債券。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