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his

Hot News

陳茂波︰不可「為儲錢而儲錢」 應適當運用儲備幫助市民 @ 2023-02-27T12: Back Hot News
Keyword:陳茂波 發債
Concept:財政預算案 , 發債管理現金流
陳茂波昨日接受電視台訪問,繼續為《預算案》解畫。他表示,未來本港基建工程開支超過千億元,會在適當時間透過發債作為政府收入來源,形容發債只是作為工具來管理現金流。他稱,發債所得的資金,主要用於應付未來5年的基建和造地等財政需要,發債利息不是特別高,財政儲備亦會用作投資,計算起來仍然劃算。
下個財政年度(2023/24)繼續錄得財政赤字,政府擬未來幾年每年發債650億元。陳茂波指,內地今年經濟增長至5%,東南亞經濟增長主亦是高單位數字,歐美過去因為疫情及地沿政治相當困難,相信「捱過去」後會回復增長。他認為,本港過去兩年經濟增長受打擊主要因為疫情,令投資氣氛變差,但這些因素一路轉好。
【15:47】陳茂波指〝政府未償還債務占GDP4.5%,到2027/28年亦占不足一成,相對於有鄰近外地城市,政府發債占GDP 130%,所以香港已是非常低的水平。
投資,經濟,實體詞,地域及地區,香港,投資,股票,港股,實體詞,經濟數據及調查,通脹,實體詞,行業,金融,實體詞,外匯貨幣,人民幣,實體詞,產品,投資,投資產品,基金,投資,投資產品,債券,實體詞,人物,陳茂波,實體詞,香港政府及法定機構,財政司,實體詞,退休規劃產品,強積金,實體詞,物業,國際金融中心,實體詞,可持續投資,綠色金融,實體詞,債券種類,IBOND,實體詞,基金種類,私募基金
【明報專訊】疫情下政府財政連年見紅,財政司長陳茂波昨公布新一份2023/24年度《財政預算案》,顯示2022/23年度綜合赤字為1398億元,較預期的560億元多一倍。政府為增加「現金流」,提出發債增加「收入」,未來至少5年度每年發債650億元,使政府庫房帳面上可提早2024/25年度出現盈余,但會使港府未償還債務升至占本地生產總值(GDP)9.5%。陳茂波提出成立全新的「基礎建設債券計劃」,連同現有的綠色債券集資,其中基建債可用作融資鐵路及土地拓展,目標銷售對象是香港市民,讓市民對香港有「參與感」、「獲得感」。
「量入為出」是香港公共財政重要原則,並且寫入基本法,然而教條化地理解「量入為出」,作繭自縛,亦不恰當。政府適度發債融資,可以方便周轉,亦可投資未來,展開一些長遠帶來高回報的大型發展項目。新加坡與香港同為高度開放小型經濟體,容易受外圍影響,但星洲當局發債謀發展,一直相當進取,最重要是發債之余,有充足財政儲備支持。特區政府債務水平向來很低,未償還債項只相當於GDP的4%,遠低於大部分先進經濟體,適度發債支援大型基建項目早日上馬,並無問題,關鍵是當局絕對不能因為手頭變得寬裕,便有錢亂花,做事不問成本效益。
陳茂波表示,政府一直通過發債促進本地債市發展,以及達致其他政策目的,例如普惠金融、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等,目前政府的未償還債項持續處於低水平,現時只占本地生產總值4%,遠低於大部分其他先進經濟體,因此香港應善用發債的空間,以支持和加速經濟發展,未來會致力維持政府債務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在相對較低水平,預計到2027/2028年中期預測的尾段時,相關比率仍會低於10%;他又強調,會繼續恪守量入為出的財政紀律,發債所得的資金不會用作支付經常開支。
另外,財政司長陳茂波昨出席兩個電台節目時表示,有不斷檢視儲備,若盈余太多,等於將社會的資源抽進政府,強調需適度平衡,「不應為儲錢而儲錢」。對於《財政預算案》建議成立「基礎建設債券計劃」,他解釋發債考慮是本港過去幾年面對赤字,而未來多項基建冀能如期上馬,按平均每年逾千億元工務開支,發債有助管理現金流,強調「得來的錢是投資未來」。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2023至24財政年度財政預算案,匯豐表示歡迎,料政府公布的多元化措施可望加快香港經濟復蘇,包括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各項擔保產品的申請期限、寬減利得稅,以及優化「商業數據通」,並有信心相關措施能夠吸引更多國際人才和投資者。
另外,政府剛於上星期首次發行1年期的代幣化綠色債券,以代幣化技術執行相關發債流程,包括利息支付、二手交易和到期贖回等。這次試點發行以機構投資者為對象,探討香港現行法規和金融基礎設施如何兼容代幣化發行。當局會總結經驗,檢視代幣化債券發行在香港的發展潛力和前景,研究政策措施,推動代幣化技術在香港資本市場的更廣泛應用。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到訪科學園,探訪綠色科技初創企業,了解創新技術和發展需要。他昨發表網志指,發展綠色科技需要投資融資和商業管理上的支持,香港有能力借助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雙引擎」加速產業發展。而建設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亦將為香港帶來新的「藍海」。綠色金融是本港金融轉型的方向及一大增長亮點。政府主動作為,大力推動綠債市場發展,帶頭參與發行綠色債券,例如完成發行57.5億美元等值的美元、歐元及人民幣綠色債券,規模為史上最大;隨後更搶占先機,首次發行8億港元一年期的代幣化綠色債券,展現了香港在結合債券市場、綠色及虛擬資產方面的優勢,具有里程碑意義。而港交所亦積極開拓多元綠色金融產品,吸引更多企業和投資者參與。
杜耀明撰文質疑陳茂波的上述預測。杜指去年香港經濟GDP出現3.5%負增長,衰退已成定局,「主要由於貨物出口下降14%,樓價及物業交投量分別下降15%及40%,同時整體投資下降8.5%。」
財政司長陳茂波發表2023至24年度財政預算案,當中繼續維持派發消費券、寬減利得稅、薪俸稅及差餉,以及補貼電費和交通津貼等,合共支出逾600億元。雖然今年整體經濟環境亦有望改善,但預算案並未有顯眼的開源收入,主要是預期個人及利得稅收入增加6.4%,印花稅及賣地收入增長兩成多,新增收入是向馬會征收24億元額外足球博彩稅,其余又再靠發債。若經濟及投資市場未如預期般改善,2023至24年度財政赤字高於預期的544億元機會甚大。
財政預算案|陳茂波:推新投資入境計劃,指定金額資產投放香港,可申在港居住(持續更新)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