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his

Hot News

中國台灣機械業7月出口首破千億元新台幣 @ 2022-08-11T08: Back Hot News
Keyword:出口
Concept:中國出口
海關總署指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紅利顯現,前7個月與RCEP成員國進出口按年增長7.5%。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7月中國對RCEP貿易伙伴進出口1.17萬億元,按年增長18.8%,拉動整體進出口增長5.6個百分點。RCEP今年正式生效實施,進一步深化了區域經濟互聯互通和貿易投資合作,為地區經濟復蘇和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明報專訊】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以美元計價,7月份出口增長18%勝過預期,錄3329.6億美元,惟進口僅增長2.3%,較預期升4%為差。貿易順差更由6月的979.4億美元升至1012.7億美元,擴大81.5%,繼6月之後再創歷史新高。進出口總值為5646.6億美元,按年增長11%。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年初生效後,7月內地與貿易伙伴進出口按年上升18.8%,帶動整體進出口增長5.6個百分點。
據中國港口協會數據,7月在中國8個主要港口外貿貨櫃輸送量增長14.5%,增幅高於6月的8.4%。專家認為,疫情封控對企業和消費者造成了沉重打擊,房地產市場在危機之間搖擺不定,出口貿易一直是2022年中國經濟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
中國7月出口值3329.6億美元,年增長18%。分析指出,這個成長速度超乎預期;但是全球經濟正吹逆風,外在需求疲軟恐將拖累中國未來出口,COVID-19疫情重創下的經濟復蘇道路仍艱難。
台灣周一公布的貿易數據強於預期,7月出口同比攀升14.2%,比接受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最樂觀的預期還要高。總體出口額達到433億美元,為有記錄以來的第二高。
吳卓殷預期,今年中國出口增長7%,主要由價格推動。由於外貿形勢較難控制,相信下半年帶動經濟的主要動力是投資。他預測,人民銀行今年余下時間仍有50點子降准空間,但不會再調整政策利率。
另外,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以美元計價,7月出口按年增長18%至3329億美元,優於預期,顯示內地在4、5月受疫情拖累出口表現後,隨著6月起疫情受控,出現「報復式出口」,加上進口僅增長2.3%,遜於預期,貿易順差(即淨出口)創新高至1012.7億美元。彭藹嬈分析,雖然近年淨出口對內地GDP的直接貢獻已相對較低,惟出口形勢向好,反映制造業訂單理想,企業因此增聘人手及調高員工薪酬,間接支持零售銷售,這亦是她對內地下半年經濟增長審慎樂觀的原因之一。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出口一直是中國經濟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外部不確定性增加—包括全球經濟放緩和已開發國家通膨高漲—顯示今年出口對經濟的貢獻將減弱,這使得已經承受巨大壓力的中國經濟,變得更加復雜。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9日電)工具機公會今天傍晚公布7月出口速報,前7月工具機出口額17.35億美元,年成長16%,對中國市場出口額占比雖仍排名第1,但年減11.1%,排名第2的美國出口額大幅年增48.5%。
針對近日我國廠商或報關行接獲中國進口商、貨代或船務公司通知中國要求產地標示或相關文件應標注「中國台灣」(TAIWAN, CHINA),經濟部表示,若遭到陸方海關要求更改標示或加注,可提供相關出口資訊給經濟部貿易局,將由財政部關務署洽中國大陸海關聯絡點協助處理。
據統計,占南韓出口約25%的對中國出口額,自今年5月起連續3個月低於進口額,使南韓整體出口即使在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的同時,仍連續4個月出現貿易逆差。對中國出現貿易逆差主要原因是進口中間材料增加、供應鏈重組,以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關稅效果。
機械公會今天(9日)發布最新統計,7月機械業出口33.81億美元,年增20.8%,創歷史新高,且因新台幣貶值,以新台幣計價的出口金額高達1,008.31億,為台灣機械業出口首破千億新台幣大關。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經濟趨緩,需求不振持續下,中國、美國等機械業前兩大主力市場,今年1到7月出口比重差距僅剩0.1個百分點,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坦言,中國需求萎靡,兩岸緊張情勢升溫,已有部分業者反應對中接單不如今年年初,再加上美國制造政策驅動需求,8月極可能出現,機械業對美出口占比超越出口中國的黃金交叉。
8月7日,國家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按人民幣計價,7月出口同比增長23.9%;按美元計價,同比增長18%,增速創下年內新高,為中國經濟提供了令人鼓舞的提振。這一數據超出市場15%的增長預測值。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路透》報導,盡管進口仍然低迷,中國7月出口意外強勁成長,成為中國經濟復蘇動力。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 NANCY PELOSI )日前訪台引起中國不滿,對台灣經濟制裁、停止多項食品以及農產品進口。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淳表示,常有人抨擊台灣在貿易上太依賴中國,單純看台灣的出口數字,出口有 42% 是到中國與香港,「但這真的算依存度很高嗎?」他說明,台灣對中國的出口項目,有超過 50% 是半導體;台灣出口的半導體在替高通、蘋果、AMD 這些美商代工後出口晶片到中國,再由鴻海等廠商,把這些晶片裝進美國的產品如 IPHONE 中,行銷到全世界。因此,在討論經濟安全時,必須剖析這些關系,不能單純只看出口數字很高,就認為依存度很高。「中國經濟制裁,絕對不會去制裁半導體」李淳強調,在考慮經濟安全時,要考慮維持「不可或缺性」,也就是如何確保、維持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
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7月出口再度展現旺盛氣勢,主要有三大利多支撐。首先,科技創新商機、數位轉型需求下,各項終端產品晶片含量提高,為半導體產業注入活水;第二,出口物價上漲;第三,中國大陸封控政策結束,拉貨動能從谷底回升。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