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his

Hot News

中國2021年GDP增長8.1% 外媒:高於官方和國際此前預測 @ 2022-01-20T00: Back Hot News
Keyword:中國 去年 增長 經濟 年增
Concept:中國經濟去年增長
去年,中國的「三駕馬車」中,出口「一馬當先」成為拉動經濟的主動力。根據中國統計局數據,去年中國進出口39.1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1.4%,其中出口21.7萬億,增長21.2%。中國去年實現貿易順差4.37萬億元。
疫情期間,全球對消費電子產品、家具和其他家居用品的需求使得出口保持強勁,防止了中國經濟增長停滯。政府表示,去年全年,中國的經濟產出比2020年高出8.1%。但大部分增長都發生在上半年。
中國的經濟增長正在氣喘吁吁:這是法國回聲報指出的。在轟轟烈烈地開啟 2021 年之後,中國經濟正在失去動力。 與上一季度相比,這個亞洲經濟龍頭在第四季度錄得 4% 的年增長率(與上一季度相比,增加 1.6%),為 18 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房地產危機、在疫情卷土重來的情況下維持新冠清零戰略以及家庭消費持續疲軟正在給經濟活動帶來壓力。
寧吉喆說,中國去年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達到約25%,或成為引領世界經濟恢復的重要力量,相信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會進一步擴大。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17日)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經濟論壇視頻會議並發表題為《堅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創後疫情時代美好世界》的演講,指出四大困難和挑戰。習近平指出去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實現較高增長和較低通漲的雙重目標,對經濟發展前途充滿信心,並且歡迎各種資本在中國合法依規經營,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話鋒一轉,他也批評當今世界並不太平,煽動仇恨、偏見的言論不絕於耳,反對一切形式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以及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就業形勢方面,去年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按年增加83萬人。全年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1%,較2020年平均值下降0.5個百分點。12月份,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按年下降0.1個百分點。全年農民工總量29,251萬人,較2020年增加691萬人,增長2.4%;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432元,按年增長8.8%。至於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5,128元,按年名義增長9.1%。
昨日公布的第四季中國經濟增長降至4%,不過富邦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潘國光指出,影響中國經濟最重要因素為信貸周期,社會總融資規模和反映新增信貸增速的信貸脈沖指數,自去年10月已經見底回升,信貸周期回升領先經濟增長約半年,他認為中國經濟在4月會見本周期的底部,及後逐回升,全年增長會有5.5%。
出生率下降,加上過去40年里伴隨著中國經濟轉型的預期壽命延長,意味著無法工作的老齡人口不斷增多,適齡勞動人口數量持續下降。這可能導致勞動力短缺,進而阻礙經濟增長,並減少支持老齡化社會所需的稅收收入。
2021年中國經濟異常動蕩,房地產業近乎陷入災難,政府對互聯網技術等其他之前迅猛增長行業的整頓力度不斷加大。但周一公布的數據讓人們看到了中國經濟中的一些亮點,數據顯示,中國去年第四季度經濟同比增速為4%,雖不及第三季度的4.9%,但仍遠高於接受FACTSET慧甚調查的經濟學家平均預期增幅3.3%。
一些市場機構預計,中國經濟在2022年面臨更多增長壓力。瑞銀的汪濤稱,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的基准預測在5%以上,但悲觀情形下,如果嚴格防疫限制政策持續更長時間,可能房地產活動下跌幅度超過預期,增速可能會降至4%。野村證券經濟學家陸挺認為,在疫情防控持續的情況下,零售和服務業將再度嚴重受創,扣除價格因素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可能出現負增長。他表示,市場對於中國2022年一季度經濟增長4.2%、全年增長5.2%的普遍預測恐怕過於樂觀。因此,野村維持2022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2.9%、全年增長4.3%的預期,尤其是一二季度可能面臨更多下行風險。
最新出現的疫情和政府采取的管控措施有可能對中國經濟造成進一步打擊。2021年的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預計為8%,但分析師們警告說,由於房地產行業發展放緩,未來一年中國經濟將面臨艱困。
消費與投資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動力。2021年,我國消費活力充沛,消費升級勢頭不減。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4.8%,比上半年提高3.1個百分點,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源。2021年,我國投資亮點頻頻,制造業投資調整優化。1-11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3.7%,明顯快於全部投資,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更達22.2%。所以,面對疫情反復對消費造成持續影響,面對原材料成本上漲導致投資增速放緩,必須堅持擴大消費、投資,點燃中國經濟增長「雙引擎」。
「中國經濟增長後繼乏力」也是«費加羅報»經濟版專文的標題。 文章指出,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超出政府目標六個百分點,達到近十年來的最高水平。但出口業的強勁增長掩蓋著內需疲軟現實。經濟以及地緣政治的種種不確定性,以及新冠疫情再起,都給剛剛開始的2022年蒙上陰影。出口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發動機,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全球經濟形勢。習近平政權意圖向內需驅動模式轉型的目標面對挑戰。出口優勢2022年可能不再強勁,而內需自去年夏季以來就始終低迷。文章認為,居民消費縮水反映出中產階級對結構性增長減緩以及人口老齡化雙重壓力下經濟前景的謹慎。中國社科院預計,2022年,對於想在中共20大上獲得第三任期的習近平至關重要。既要支持經濟運作,又想整頓靠投資帶動的經濟模式,這位自毛澤東以來最獨斷專行的領導人正在走鋼絲。習近平不久前又拿出了「共同富裕」的口號,但還沒有找到可以讓老百姓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消費而不是存錢的口號。
然而,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懷疑游戲,早在10年前已經開始,中途加入者甚多,就連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也是其中之一,當中國GDP年增長約7%的時候,他卻說只有3%。中國官方提供的數據由是年年被人質疑,去年自然亦不例外。如果懷疑者所說屬實,這麼多年累積下來,中國實質的經濟體量,理應只有目前對外公布的三分之二才對。若然果真如是,過去兩年,中國面臨世界其他所有大經濟體的圍攻,美國、日本、歐盟統統參與其中,中國經濟的底子要是少了那麼一大截,你認為還能撐到今天嗎?
匯豐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兼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屈宏斌表示,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5.6%。他指,通脹並非中國的主要擔憂,因此政府有足夠的空間放寬貨幣政策,預料人行上半年將下調存款准備金率100個點子。他又指,相信中國政府今年將放寬政策及減慢監管步伐,以避免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再者,國際主要機構及投資人對2021年中國大陸經濟表現產生預期落差,還在於輕忽身為計畫經濟體的中國大陸,每年經濟表現不僅與國內外景氣榮枯有關,亦取決於前一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結論。該會議在遵循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長期(如「共同富裕」)、中期(如歷次的五年計畫)目標基礎上,對經濟進行短期調控。所以,若要預測今年中國大陸經濟表現,亦應先了解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概要。
疫情回潮,奧密克戎變異威脅下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經濟影響如何?在中國官方預定下周一公布2021年經濟數值前夕,多個專業調查預估,盡管中國經濟復蘇受到恆大為代表的房地產危機及新冠疫情反彈的影響,但2021年中國GDP年增可實現8%,為十年來最高。而隨著奧密克戎帶來自疫情暴發以來的最大挑戰,中國「動態清零」的抗疫政策對民眾和經濟造成的損失日益巨大,第一季度下行壓力加劇,路透調查預測2022年經濟增速「前低後高」,全年或可實現增長5.2%。
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初步核算經濟數據。中國去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8.1%至114.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速快過前年的2.2%。 單計第四季,中國經濟按年增4%,較第三季放緩0.9個百分點,為去年全年最低增速的一季。市場原預期,中國GDP上季增長3.3%、全年增長8%。
雖然中國制造業生產活動屢遭疫情打擊,惟數據顯示,去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6%,過去兩年平均增長6.1%。單計上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實際增長4.3%,好過市場預期,升幅已連續第三個月擴大。從行業來看,上月增長最多的為計算機、通訊及電子設備制造業,按年漲12%;電力、熱力生產及供應業產出亦增7.9%;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則為7.4%。
在數月來大刀闊斧地采取旨在改革經濟模式的行動後,穩定已成為經濟的第一要務。經濟學家表示,原有經濟模式過於依賴住房建設和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帶來的增長。開發商的可舉債規模受到了嚴格的新限制,引發了住房市場的低迷,開發商停止競購新土地,購房者紛紛推遲買房。與此同時,政府采取措施控制和約束從科技巨頭到營利性補教服務等私營企業,令國內外的投資者感到恐慌。政府還實施了更嚴格的網絡安全法規,可能會阻礙中國科技巨頭的海外上市計劃。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