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This

Hot News

今日信報0.0 企債違約消費欠勁暴露經濟脆弱一面 @ 2020-11-20T04: Back Hot News
Keyword:紫光 違約
Concept:中國債務 , 紫光集團債券違約
部分企業相繼爆發債務危機,根據WIND數據統計,上星期延遲或發行失敗的債券規模達到190億元,按月飆升1.8倍。截至11月16日,本月已經取消發行價值321億元的債券。有經濟學家認為,日後國企會出現更多債務違約,但只要監管部門處理好風險控制,相信個別違約有利整體信用市場發展。
中芯國際 (00981)主要股東、清華系的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在岸債務違約13億元人民幣,紫光集團在香港掛牌的3家債券(證券代號: 04413, 04414及04415)於周三下午1時正起暫停買賣,合計規模達20億美元。紫光集團成為近期中國晶片投資爛尾、晶片企業資金鏈斷裂中,規模最大的集團,內地傳媒指紫光債務總額達1500億元人民幣。
據呈交港交所的公告,紫光未能贖回11月16日到期的13億元人民幣債券,構成違約事件。紫光芯盛發公布指,4只在港交所掛牌的債券自下午1時起暫停交易。
繼恆大 (03333)早前傳出面臨資金問題後,內地企業債務危機接二連三。除了民營企業以外,大型國企亦傳出債務違約,令外界關注中國債務問題會否繼續惡化,掀起連鎖效應。近期有指涉及債務問題的包括河南省的大型國有煤企永城煤電控股集團、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華晨中國 (01114)母公司華晨汽車。
紫光芯盛、紫光國際昨發布公告稱,其各自發行美元債自18日下午1時起在香港交易所暫停交易,原因是擔保方中國紫光集團未能贖回11月16日(周一)到期的13億元債券,構成債券違約。當中涉及紫光芯盛發行的三只美元債共計20億美元,以及紫光國際發行的一筆4.5億元的美元債。
中國半導體國家隊之一的紫光集團昨證實,因公司流動資金緊張,規模十三億人民幣、票息五.六%的私募債「17紫光PPN005」,未能於十六日按期足額償付;中誠信國際把紫光主體及三檔債券的信評從AA降至BBB,警告可能觸發其他紫光債券的交叉違約。紫光二○二三年到期的美元債券價格上周五暴跌、每美元價值只剩廿五美分。
報道引述中國債券分析師楊業偉表示,債券投資者最關注的是償債能力,換言之就是公司的現金和負債狀況。所屬行業及戰略地位雖然代表未來的發展空間,但並不必然就是低風險。楊業偉認為,紫光的問題在於負債高、債務成本居高不下及現金儲備有限,償債能力弱。
紫光集團財務大洞,越擴越大,驚傳紫光背負的債務,高達1567億人民幣,約台幣6832億元,當中一年內到期的債務占比約52%,董事長趙偉國2015年還曾誇下海口,要並台積電,當時張忠謀親自回他,怕你買不起,如今紫光落魄潦倒,謝金河也在臉書忍不住發文,大夢不到五年就醒了,對於中資意圖入股台廠,張忠謀曾提出警告,紫光集團旗下有6家上市公司,包括中芯國際、芯成科技等,而中芯國際去年第四季才量產14奈米,但台積電已經來到5奈米,甚至明年3奈米也將進入試產,紫光股價從139.5元,一路跌到22.23元,市值僅1900多億台幣,但台積電股價屢創新高,市值站13兆關卡,紫光集團技術和營運,遠遠落後台積電,過去趙偉國頻頻畫大餅,在2018年喊出,未來10年投入1000億美元,制造晶片,如今發生債務違約,中國政府一旦撒手不管,債權人恐怕得為紫光犧牲,替"千億造芯"事業埋單,中國半導體夢。
中誠信國際評級有限公司當晚稱,紫光集團上述價值13億元的非公開發行國內債券發生違約,同時將紫光集團的評級下調至BBB。在中國信用評級系統中,BBB評級意味著高風險。
11月13日,大陸多家國企債券繼續大跌。截止收盤,紫光集團的「19紫光02」下跌20.01%,「18紫光04」下跌16.96%。反映出市場對國企債券的信心極度崩潰。此前,兩家千億級國企債券先後違約。有分析認為,中國債務危機已經逼近。
近期中國企業接連出現債務危機,除了民營企業,大型國企也傳出債務違約,包括中國最大晶片制造商清華紫光集團,而華晨中國母公司債務違約更達到65億元人民幣(9.92億美元)。外界關注中國債務問題會否持續惡化,引起連鎖效應,而中央政府又會否出手挽救? (高鋒 報道)
繼 BMW 中國合作伙伴華晨汽車身陷債務違約風波,被迫申請重整後,中國國有煤企永城煤電集團、記憶體大廠紫光集團和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恆大地產接連面臨巨額債務到期壓力。
不止永煤,最近出現債務違約的企業還有華晨中國(01114)的母公司華晨汽車集團及紫光集團,其中華晨汽車集團已構成65億元的債務違約,逾期利息合計1.44億元。試問這些有知名的企業也難逃債務違約,投資者怎樣安心下注?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11月19日訊】近期,中國國企債務連續發生違約,引發市場關注,中國企業的償付能力受到投資者質疑,一周以來,有20家中國企業價值155億人民幣的債券暫停發售。有彭博專欄作家分析認為,違約或是國企有意為之,是北京當局甩掉經濟包袱的快捷途徑,違約企業一旦進入破產程序,隱瞞住優質資產可以讓重組的企業更加精益,但債券持有人可能要准備醫治好自己的傷口了。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半導體國家隊「紫光集團」1筆10億人民幣信托貸款,在本月初到期後未獲批准展期,導致紫光多檔境內外債券價格崩跌,而紫光集團已在15日到期的13億人民幣(約新台幣57億元)債券「17紫光PPN005」,也需要新貸款償還,但據最新消息,「17紫光PPN005」展期方案已表決無效,讓紫光陷入「實質性違約」。
據報監管機構已約談,有債務違約的內地最大晶片制造商清華紫光公司高層。
發言人孟瑋表示,發改委堅持企業債券發展與推進國家重大戰略、重大規劃落地有機結合,持續加大對經濟發展關鍵領域、重點區域、社會民生領域補短板的融資支持力度,引導和撬動更多中長期、低成本的社會資金投向國民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總體看,今年未發生企業債務違約情況,累計違約率處於公司信用類債券的最低水平,違約處置率處於公司信用類債券的最高水平。發改委下一步將重點在三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不過,中國河南省的大型國有煤企永城煤電控股集團近日無征兆突現債券違約,導致監管機關發動調查。此前,紫光集團因負債警報暫停債券交易,以及上個月華晨中國(01114)母公司華晨汽車被爆債務違約等。
內地債券市場近期風波不斷,從永煤到紫光等一系列國企信用債違約事件沖擊市場信心,令人擔憂在疫後經濟復蘇根基不穩時會否成為下一只「黑天鵝」,考驗危機政策能否平穩退出。
紫光集團驚傳債務連環爆,繼上周傳出一筆人民幣 10 億元信托貸款無法展期後,再爆出即將到期的人民幣 13 億元私募債恐出現違約,且後續可能將引發美元債券的交叉違約。紫光概念股下挫,紫光學大重挫 4.7%、紫光國微下滑 1%。
報道指,中國政府越來越多地引導企業進行債券融資,而不是利用銀行貸款。不過,近日不斷有企業出現債務違約,引起市場關注,如華晨汽車集團、永煤控股、紫光集團等。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