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國企爆煲潮|紫光、華晨同日債務違約摩通:國企違約陸續有來 @ 2020-11-19T04: Back Hot News
Keyword:違約 中國 紫光集團 債券 債務
Concept:中國國家 , 紫光集團債務違約
中國紫光集團驚爆債券違約,引發債券價格暴跌,紫光集團也在今天下午在港交所公告,旗下4檔債券從今天下午1點開始暫停交易,總規模達24.5億美元(美聯社)
中國紫光集團債券爆發違約,引發市場對中國國有企業出現違約潮的擔憂,《彭博》報導,根據呈交香港交易所的公告,紫光集團未能贖回11月16日到期的13億人民幣債券,構成違約事件。債券自11月18日下午在香港交易所暫停交易,直至另行通知。
中芯國際 (00981)主要股東、清華系的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在岸債務違約13億元人民幣,紫光集團在香港掛牌的3家債券(證券代號: 04413, 04414及04415)於周三下午1時正起暫停買賣,合計規模達20億美元。紫光集團成為近期中國晶片投資爛尾、晶片企業資金鏈斷裂中,規模最大的集團,內地傳媒指紫光債務總額達1500億元人民幣。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導,中國政府重點扶植的半導體事業紫光集團爆發人民幣 13 億元(約新台幣 57 億元)債券違約事件,
2019年底同為中國校企的北大方正集團實質違約後,紫光集團的債券價格就持續承壓,這使紫光難以通過債市再融資。《彭博》資料顯示,紫光集團上一次在境內市場融資還在2019年上半年,境外發債則要追溯到2018年第1季。隨著到期債券和離岸美元貸款償付不斷消耗資金,紫光日益深陷流動性危機。(財經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債市周二多家地方國企債券價格仍狂瀉,包括天津泰達債券價格下跌超過兩成,伊寧市國有資產投資公司發行的「PR伊寧債」也因異動而一度停止交易;中國人行因擔憂債市流動性不足風險,展開今年以來最大規模的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注資規模達八千億人民幣。榮鼎集團數據顯示,今年前十月出現違約的中國境內公司債面值已達一二○○億人民幣(約五二八○億台幣)。
繼恆大 (03333)早前傳出面臨資金問題後,內地企業債務危機接二連三。除了民營企業以外,大型國企亦傳出債務違約,令外界關注中國債務問題會否繼續惡化,掀起連鎖效應。近期有指涉及債務問題的包括河南省的大型國有煤企永城煤電控股集團、半導體企業紫光集團、華晨中國 (01114)母公司華晨汽車。
紫光芯盛及紫光國際指,由於提供擔保的紫光集團出現債券違約,各自發行的美元債今日中午開市前暫停交易,涉及兩家公司發行的存續期內債券共計四只,總規模24.5億美元。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河南省的國企永城煤電上周一筆10億元(約新台幣43.5億元)債券違約後,投資者開始拋售債券。在此前不久,華晨中國母企華晨汽車集團傳出債務告急,旗下資產包括寶馬(BMW)在中國合資企業所持的股權。
近期中國企業接連出現債務危機,除了民營企業,大型國企也傳出債務違約,包括中國最大晶片制造商清華紫光集團,而華晨中國母公司債務違約更達到65億元人民幣(9.92億美元)。外界關注中國債務問題會否持續惡化,引起連鎖效應,而中央政府又會否出手挽救? (高鋒 報道)
不止永煤,最近出現債務違約的企業還有華晨中國(01114)的母公司華晨汽車集團及紫光集團,其中華晨汽車集團已構成65億元的債務違約,逾期利息合計1.44億元。試問這些有知名的企業也難逃債務違約,投資者怎樣安心下注?
中國財經評論人士「路財主」11月13日以《信用債暴跌 麻煩大了》為題撰文稱,大量AAA級(最高信用評級)信用債券違約,債券基金價格暴跌,造成市場極大恐慌。投資者懷疑,會有一大波企業債券違約潮,他們很可能拋掉手中的債券並拒絕購買任何新債。如果產業債券市場暴跌,投資者完全不認可產業債,那就意味著,企業直接發行債券融資的途徑不再暢通,中共金融改革就會泡湯。
紫光集團有限公司(TSINGHUA UNIGROUP)的一支債券發生違約,中國公司債券市場在近期出現一系列問題後再添麻煩。紫光集團是中國推動半導體行業自力更生的關鍵參與者。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半導體國家隊「紫光集團」1筆10億人民幣信托貸款,在本月初到期後未獲批准展期,導致紫光多檔境內外債券價格崩跌,而紫光集團已在15日到期的13億人民幣(約新台幣57億元)債券「17紫光PPN005」,也需要新貸款償還,但據最新消息,「17紫光PPN005」展期方案已表決無效,讓紫光陷入「實質性違約」。
這是繼遼寧華晨汽車、沈陽盛京能源後,又一地方國企的債券毫無征兆違約,暴露地方國企信用風險。對於永煤債券違約,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周四(12日)公告稱,將對發行人及相關中介機構在業務開展過程中是否有效揭示風險並充分披露、是否嚴格履行相關職責,啟動自律調查。
繼 BMW 中國合作伙伴華晨汽車身陷債務違約風波,被迫申請重整後,中國國有煤企永城煤電集團、記憶體大廠紫光集團和房地產開發商中國恆大地產接連面臨巨額債務到期壓力。
中國近幾年欲在世界半導體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制定新政策傾一國之力支持發展自己的半導體事業,還開出高價挖角台灣的專業人士;然而,根據《路透社》報導,中國半導體大廠紫光集團已違約拖欠金額高達13億人民幣(約56億台幣)的私募債券,導致信用評級被下調,財務狀況可能因此受到影響,預計融資及現金流會受阻。
財經評論人張經倫表示,在中國經濟內外交困之下,千億級國企債券違約並不意外,為了維持一些困境中的大國企生存,中共政府不斷發新債還舊債,導致債務泡沫越吹越大,但危機也會更加劇。甚至恆大之類的民營地產巨頭目前也陷入資金困境,而在中國整體經濟困局之下,多企業債券違約會引發債市連鎖反應,中國有可能很快爆發全面的債務危機。
不過,中國河南省的大型國有煤企永城煤電控股集團近日無征兆突現債券違約,導致監管機關發動調查。此前,紫光集團因負債警報暫停債券交易,以及上個月華晨中國(01114)母公司華晨汽車被爆債務違約等。
據陸媒報導,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民營企業的債務違約占69%;與此同時,中共一手扶持的國有企業也接連發生債務違約,如,10月26日中共遼寧國企華晨集團的10億元債券違約影響余波還未消退,同日,中共遼寧國企沈陽盛京能源又爆出債務違約;11月13日再一次爆出中共河南國企永城煤電10億元債券違約。
人民銀行此前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指出,單體的債券違約,有利於完善信用風險定價機制,加快市場出清,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打破剛性兌付。但若債券違約大面積爆發,也會打擊金融市場信心,影響債券市場發揮正常融資功能。因此,應在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的前提下,穩妥部署應對措施,保障債券投資人合法權益,防止債券違約風險擴散蔓延引發系統性風險。
領銜這一輪債市爆雷潮的,紫光集團、青海國投先後決定不履行贖回到期永續債,「除本兌息」變相違約。華晨與永煤二家公司,總資產分別超過1900億、1700億,帳上也分別有400多億、500多億的現金,卻公告還不起10億元,特別是在違約前,仍「若無其事」的發新債券,另一方面暗中進行「脫產」,種種行徑顯然不是無力償債而是有意賴帳。業界普遍認為很惡劣,專業的術語叫做「逃廢債」。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