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專家稱瑞士公開外國賬戶信息有利於中國反腐 @ 2014-05-08T08: Back Hot News
Keyword:瑞士 保密 銀行
Concept:國家交出外國人賬戶 , 打擊逃稅瑞士銀行保密傳統
瑞士銀行的保密制度已經實行300多年,保密法也已實施70多年,為何此時,瑞士的銀行不再為客戶保密,卻宣布將會主動提供外國人的賬戶資料?「透明國際」東亞區高級主任廖燃表示,瑞士此次態度的變化,和美國的施壓有很大關系。
事實上,瑞士銀行會替客戶保密的傳統,早在2009年就被美國司法部門指控壓力下做出讓步,這個保密系統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密不透風。
如果要「撬開」納稅人的隱秘賬戶,瑞士的配合至關重要,因為該國為銀行客戶保密的傳統由來已久,而且它的財富管理行業也很龐大,總共管理著2.2兆美元的離岸資產。
自金融危機以來,瑞士銀行保密制度面臨國際社會越來越大的壓力。一方面,不法所得在瑞士銀行能夠安全存放,等於鼓勵了金融領域的風險喜好傾向。很多人認為,瑞士銀行保密制度也是金融危機的肇因之一。另一方面,保密制度使全球的政治環境和法律環境備受考驗,加劇了普通民眾對政界和商界人士的不信任感。最新的例證是,法國預算部長傑羅姆·卡於扎克,因被曝在瑞士開設秘密銀行賬戶20年而辭職。瑞士銀行保密制度的歷史正當性正在消失,瑞士告別銀行保密傳統的時機終於成熟。
這一銀行間自動交換信息標准由經合組織提出,今年2月獲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通過。加入這一行動的包括瑞士、列支敦士登、開曼群島、英國海外屬地澤西島和根西島,這些國家和地區以往因銀行高度保密而被批評為「避稅天堂」。在歐洲聯盟內部抵制銀行透明的盧森堡、作為重要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新加坡也簽署這一宣言。
現在瑞士銀行表態不再「保密」,之所以能在國內也引起巨大關注,重要原因就在於很多人將之視為反腐的利好消息,網友們調侃的也是,今後貪官錢財往何處藏。瑞士銀行信息在打擊逃稅和反腐中的作用,此前已經被一再驗證。比如前幾年中國台灣方面,就曾到瑞士調查陳水扁的賬戶。
瑞士的銀行號稱世界上最安全的銀行,在其他國家的絕大多數銀行,只要有調查人員來調查儲戶的各種信息並出示了相關證件,這些銀行都會透露。但是瑞士銀行沒有,幾百年來,瑞士銀行一直堅持著為儲戶永久保密的原則。
1934年,瑞士制定了西方第一部《聯邦銀行法》,銀行職員不能過問客戶隱私,也不能向任何人透露客戶的存款數額與私人機密。因為這項獨特的保密制度,讓全世界的富豪喜歡把錢存在那里。世界上約有四分之一的個人財富被存放在這里,各國政要、商界巨子和演藝明星都把存款放在瑞士而感到放心,這也造就了瑞士聞名於世的金融業。至今瑞士銀行的存款已占全球總儲蓄額的1/3,瑞士法郎是世界最有價值的貨幣之一,瑞士的銀行也因而富甲天下。
瑞士銀行由於其由來已久的為客戶保密的傳統,其一直吸引著大量的避稅資金存入。據悉,目前瑞士的銀行內存有2.2萬億美元的離岸資金。
龐加萊之猜想:瑞士銀行不再安全?瑞士銀行業承諾向其他國家銀行提供外國客戶信息,這意味著那些先富起來的族群需要盡快將款項移交到至今不願信息透明化的迪拜和巴拿馬銀行,這些為數不多的選擇是否安全尚未可知。
不過,在不少專家看來,雖然瑞士銀行的業務量會受到小幅度影響,但是一家銀行的競爭力不能單單看一項保密制度。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為客戶保密是銀行應該給予客戶的服務,但是大部分客戶選擇銀行基於這家銀行能為自己創造收益,使利潤最大化,有特殊目的的客戶對銀行其實也是「危險因素」。所以作為老牌銀行,更重要的還是存貸款業務和其他業務收入,在市場上業務競爭力最為重要,通過產品來擴大口碑才最重要。
此前,作為世界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瑞士,一向堅持幾百年來的傳統:高度保密銀行客戶的隱私,而近日這個傳統將有望得到打破。
簽署該宣言意味著以銀行保密傳統著稱的瑞士將接受這一新標准,承諾在該標准下提交外國客戶的賬戶信息。
視為競爭力之本的瑞士銀行保密傳統由來已久。根據1934年通過的《聯邦銀行法》,瑞士銀行應防止客戶信息被第三方獲知,無論第三方是私人還是官方。瑞士銀行因此贏得全球客戶信賴,吸收離岸財富逾2萬億美元,瑞士也因其銀行業保密傳統缺乏透明、涉嫌幫助客戶逃稅被指責為「避稅天堂」。
瑞士銀行宣布外國賬戶不再保密,這項義務將會對簽署協議的各國適用。這些國家的經濟犯罪分子將巨額髒款存入瑞士銀行,只要當事國提供相關的證據。瑞士銀行就會將犯罪分子的客戶信息交出,並將犯罪分子的資金凍結,直到整個事件得到妥善的解決。 瑞士銀行宣布外國賬戶不再保密,這將改變瑞士銀行成為世界各國逃稅分子和貪污腐敗分子洗錢、藏匿巨額髒款的避難所的狀況。 瑞士銀行宣布外國賬戶不再保密 ,這對那些逃稅和轉移贓款、洗錢者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以保密著稱瑞士銀行,將結束幾百年堅持保護銀行客戶隱私的做法,配合全球打擊避稅的舉措。
世界最大的離岸金融中心瑞士已經承諾,將自動向其他國家交出外國人帳戶的詳細資料。這是全球打擊逃稅舉措的最重大突破之一,象征著瑞士告別幾百年來堅持保護銀行客戶隱私的做法。如果要「撬開」納稅人的隱秘帳戶,瑞士的配合至關重要,因為該國為銀行客戶保密的傳統由來已久,而且它的財富管理行業也很龐大,總共管理著2.2萬億美元(17.16萬億港元)的離岸資產。
正是得益於嚴格的保密制度,瑞士銀行幾百年來一直被視為全球最令人信賴的銀行。從本·拉登到投資大師索羅斯,全球富豪們紛紛將個人財富存放在瑞士銀行。至今,瑞士銀行吸納了全球1/3的個人財富,並管理著2.2萬億美元的離岸資產。
然而,瑞士銀行保密制度的最大問題還不在於大量的錢財死無對證,而是在於全世界范圍內的富豪、貪官、獨裁者將財產存入瑞士銀行「洗錢」。很多富豪為了躲避國內稅收,將財產存入瑞士銀行,以至於瑞士銀行被稱為避稅天堂。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瑞士銀行無形之中幫助富人逃稅漏稅的事情變得更加公開化。美國和歐洲國家為保證政府稅收,開始向瑞士銀行保密制度施加壓力。此次瑞士之所以開始修改保密制度,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壓力。
依據瑞士銀行業保密法,瑞士的銀行不得向政府或第三者透露客戶的任何資訊,就算是家屬也絕不可以,除非涉及犯罪調查的案件,在法律機關要求下,銀行保密制度則遵從於法律。美國法律視逃稅為犯罪,瑞士法律只視為嚴重違法。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