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電力組合海鮮價港人難抉擇 @ 2014-03-20T11: Back Hot News
Keyword:方案 成本 內地 發電 電費
Concept:天然氣發電 , 組合方案成本
被問及為何內地輸電成本與本地天然氣發電相若?環境局補充,因內地輸電的投資,包括需興建跨海電纜以及多組後備電機組等基建設施,令成本增加。發言人又稱,澳門目前有9成電力是由南網買入,本港與南網商討電價時,會參考澳門現時的電價,即每度電約8毫。但發言人補充,由於珠海與澳門地理位置相近,若本港向南網買電,路線會較遠,需興建跨海電網,將會增加投資成本。但港府會訂立原則,由內地輸入的電力,電價不可以高於本地以天然氣的價格。
政府展開未來發電燃料組合諮詢,提出兩個方案,包括增加從內地買電,或者增加本地天然氣發電,以減少燃煤一至兩成;當局話,兩個方案在二零二三年起的發電成本,會較過去五年平均貴一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說,減少燃煤是為了改善空氣質素,相信市民會理解。環境局發言人話,從內地買電,可以加強本地兩個聯網的聯系,令日後有更多空間開放電力市場。
諮詢文件提到,兩個方案估計未來的發電成本,比過去五年高約一倍。黃錦星說,若果計劃向南方電網購電,原則是購電價格不高於本地發電價格。環境局發言人指,現時南方電網有約三分一發電來主水力,而澳門目前從南方電網購電,成本約為每度電八毫幾,預料未來本港購電價亦跟澳門相約,但由於跟內地聯網需要建設跨海電纜,及建立後備電源,預計發電成本跟氣價上升的天然氣發電差不多。
2014年3月19日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日宣布,未來三個月就香港發電燃料組合諮詢公眾,痛改前非除去增加核電的方案,提出內地聯網及增加天然氣兩個主流方案。綠色和平認為內地聯網方案相對上可取,長遠改善區域環保表現的可能性較大。因此,要求政府主動推動區域可再生能源合作政策,在將來帶來更高的減排效果和改善區域整體的環境,避免透過聯網輸入核電,增加區內核風險。
能源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偉文表示,兩個方案中,電力單位價格都會增加1倍,市民無可避免要接受加電費。他又引述澳門情況指,向內地電穩定性和現時差不多,亦較有成本效益。而環境局亦在文件中提及同樣增幅,兩個方案成本約為2008至12年5年間發電成本的1倍,但對於最終電費影響評估是言之尚早。
而本地發電方案建議天然氣比例大升至六成,預料兩電需增建天然氣機組,內地繼續掌控兩成核電供應。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指若采取中港聯網方案,會參考澳門向內地買電價格,以每度電約0.8元作基礎,但加上鋪設電纜、後備發電機組等成本,料電費與本地發電分別不大,兩個方案發電成本較2008年至2012年貴一倍。能源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偉文稱,無論采用哪個方案,也無可避免要加電費。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港府昨日宣布,就本港未來發電燃料組合,展開為期3個月的公眾諮詢,並提出2個能源組合方案,包括從內地南方電網購電,以及在港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環境局指2個方案的成本大致相若,但新組合的發電成本將較過去5年增加約1倍。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承認,發電成本上漲「勢所難免」,但會否因而大幅加電費,環境局則指現階段未能評估。當局期望今年下半年就采取哪一個方案作出決定,以就相關所需基建作長遠規劃。
現時本港發電燃料組合中,燃煤占整體能源比例五成三,天然氣占兩成三、核能占二成二,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則占不足百分之二。環境局拋出的兩個發電燃料組合建議方案,即日起展開三個月諮詢期。其中「網電方案」是向南方電網購買三成電力,連同現時從大亞灣核電站供港的約兩成核電,日後將有一半電力依靠內地供港,而天然氣發電比重將增至四成,燃煤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則占約一成。另一「本地發電方案」則將本港天然氣發電比例提升至六成,燃煤和可再生能源占約兩成,核電亦維持約兩成。兩個方案均可達至二○二○年碳強度大減五、六成的目標。
至於有指向內地購買可能會將發電產生的污染轉移至內地,黃錦星稱現時南方電網水電及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占供電量約33%,南方電網未來增加發電量時,也會傾向增加潔淨能源,例如水電等。而香港與內地相關政府及企業,都會透過發電燃料組合等不同方法,改善區域空氣,相信內地供電方案不會影響整體空氣質素。他強調,香港無論在歷史及地理上,均與內地能源環環相扣,而天然氣絕大部分來自內地,故不論最終采納哪一個方案,本港與內地能源政策及關系仍非常緊密。
至於天然氣,黃指價格波動大且難以預測,但亦承認兩個方案都與內地的能源政策關系或相當緊密,價格分別不大。他指兩者的發電成本將較2008至12年增加一倍,電費價格亦必定較現時貴。至於為何內地輸電的成本與本地天然氣發電相若,環境局發言人補充,因內地輸電投資包括興建跨海電纜以及多組後備電機組等設施,令成本增加。
香港不少市民有意願為環保多付電價,南方電網既然包括雲南的水力發電,政府理應提出一個方案,指定供港電量來自雲南的水力發電廠,這種「點唱式」的「點對網」供電,由於可能需要投資於基礎設施,加上電網或需撥出固定空間為香港服務,電價或許甚為高昂;不過,既然可再生能源是許多人的選擇,則政府提出方案,列舉數據,供社會和市民討論再作抉擇,較為恰當。若電價成本計算出來,整體社會根本不可能承擔,也算是政府盡了交代的責任。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公布,當局展開發電燃料組合的公眾諮詢,建議兩個方案讓社會討論,分別是從內地電網購電的網電方案,以及在本地利用更多天然氣發電的本地發電方案。
【香港中通社十九日電】香港特區政府就未來發電燃料組合展開公眾諮詢,並提出兩個方案建議,分別是增加從內地南方電網購電,或者在本土將天然氣發電比例提升至六成。
政府就本港能源組合展開公眾諮詢,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諮詢文件主要就兩個方案收集意見。方案一是由內地南方電網輸入多3成電力,令輸入電力占本港整體電力比例一半。方案二是本地以天然氣發電,比例由目前2成增至6成。
在考慮了能源政策及其他相關因素後,政府建議兩個發電燃料組合方案諮詢公眾。第一個方案是「網電方案」,即從內地電網(即南方電網)購電;第二個方案是「本地發電方案」,即利用更多天然氣作本地發電。
環境局在諮詢文件中表示,初步估算兩個方案下,輸入電力或本地發電的成本,約為08至12年5年間發電成本的1倍。發言人指出,電費走勢未來必定會向上,但發電成本只占整體成本的一部份,其余成本增幅未必達一倍。
政府公布能源組合諮詢文件,環境局長黃錦星說,兩個主流方案,包括與內地南方電力聯網,購入電力,支持本港三成用電,另外四成以天然氣發電,大亞灣核電維持兩成水平,燃煤供電減少至一成。另一個方案,是將天然氣發電比例,由兩成增至六成,兩成以再生能源或燃煤發電,大亞灣核電維持兩成水平。
中電去年宣布聯同南方電網合資,購入埃克森美孚持有青山發電廠股權,已被指染紅香港電廠。城市大學能源及環保政策研究所總監鍾兆偉指,不論市民選擇哪個方案,中電都會有著數。假若本港將來大幅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至六成,則當中有五成天然氣供應來自中電;若向內地買電則需與南方電網合作,南網即將與中電成為合作伙伴。鍾兆偉強調,市民揀選能源組合時,應從政策和安全為首要考慮,一旦將來商討電費加幅,「你覺得政府同私營機構定系國營機構容易傾先?」
【本報訊】消息人士否認,政府傾向與內地聯網的方案,指只是加添方案讓市民選擇。惟其他發電組合實施難度大,包括天然氣比例增至五成,電費最貴;若同時擴大核電和天然氣比例,但大亞灣核電廠已將八成核電供港,或要另覓新核電來源滿足需求,但對舒緩電費升幅空間有限。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古偉牧指,政府真正想推銷跨境聯網方案。
政府發表「未來發電燃料組合」諮詢文件,諮詢公眾3個月。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說,諮詢文件提出2個主流方案,第一個是與內地南方電力聯網,購入電力,支持本港3成用電,連同維持目前大亞灣核電占2成用電,即一半電力來自內地;另外4成以天然氣發電,燃煤供電減少至1成。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