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傳央行擬監管互聯網金融發展預防日漸增加的風險 @ 2014-02-12T09: Back Hot News
Keyword:金融 監管 互聯網 人行 牽頭
Concept:中國央行正牽頭監管互聯網金融 , 人行將牽頭對互聯網金融實施監管
國務院監管層去年底首次將互聯網金融納入影子銀行范疇,且明確人行的監管主體地位。惟互聯網金融爭相發理財產品,似有愈演愈烈,更成為凌駕傳統金融的全民理財主軸。
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並牽頭成立「互聯網金融協會」,以防范該行業日益上升的風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人行正牽頭制定監管內地互聯網金融行業規定,防范網上金融業快速發展所增加的風險。現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正積極發展網上借貸、存款及提供產品等網上金融業務,搶攻由傳統銀行業主導的業務領域,但中央擔心這些提供網上金融的公司一旦破產衍生的風險。報道引述知情人士指出,人行正聯同銀行業、證券業及保險業監管機構制定策略,確保網上投資產品充份披露風險,禁止非法融資活動,以及保護投資者訊息免遭竊取或濫用。一位央行官員稱,現在的目標並非打壓互聯網金融,而是要培養其健康發展。
香港信報報導,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正牽線制定防范互聯網金融過快發展的監管規定。
有消息話人行以窗口指導形式,收緊上月四大行新增貸款,正正幫到上個月水緊情況解畫,令人覺得情況原來並非想像中咁嚴重,同埋《華爾街日報》傳人行想監管互聯網金融,即時反應系內銀股轉強、科網股轉弱。
據《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指,人行官員憂慮網上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未能掌握所投資的資金去向,以及個人資料有機會被入侵,故計劃加強監管,以防急速擴展的網上金融行業風險進一步升溫。
報道還稱,目前互聯網企業投入甚多的第三方支付已經納入監管軌道。第三方支付需持牌經營,隸屬央行管理;通過互聯網銷售各類金融產品,各大金融機構的對口監管單位也分別出台了網絡銷售的相關規定;惟有前述阿里小貸和P2P,還游離於監管之外。
大陸金融監管部門正擬定互聯網金融負面清單規范,以因應過去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在產品推廣銷售上,頻頻「踩紅線」。相關人士表示,該規范應是采負面表列方式進行,在監理紅線的同時,只要規范未禁止者,即全面開放,也意味著從上海自貿區采「負面表列」以來,大陸監管思維已逐漸轉型。
對於目前熱度頗高的互聯網金融監管也有提及。其中,協力廠商理財和非金融機構資產證券化、網路金融活動等,由人行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辦法。此外,還要求金融機構借助網路技術和互聯網平台開展業務,要遵守業務范圍,不得因為技術手段的改進而超出范圍經營。網路支付平台、網路融資平台、網路信用平台等機構不得利用互聯網技術違規從事金融業務。
不過,高速發展又缺乏監管的後遺症是行業參差不齊,國務院上周一份有關加強影子銀行監管的通知(又稱107號文)出台,市場均估計互聯網金融將納入監管范圍。“P2P融資行業一定要有基本入場門檻及監管。”計葵生表示,現時市場約有700家P2P融資公司,最近數月卻以30至40家的速度倒閉,並預言未來兩年將有50%至70%的公司會倒閉。“未來兩年將是整合期,汰弱留強,而監管將是互聯網金融未來的最大挑戰。”
據了解,2013年8月起,人行營管部兩次召集各商業銀行在京分支機構和轄內擬試點三方支付機構,共同探討《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實施細則,明確了「分戶監管、監管到戶」的監管思路,爭取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推出一套可行的監管方案。農行北京分行在會後積極走訪試點支付機構,認真聽取客戶需求和建議,依托該行銀企專線直連系統,借用現有的多級賬簿和現金管理代收付產品,推出了自身的監管方案。同時,積極向總行爭取產品創新權限、主動承擔監管系統的設計研發工作,僅用時兩個月就在系統內首家實現了三方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監管系統的研發上線工作。據了解,該系統依照人行營管部「監管到戶、核算清晰、總分相符、明細可查」的要求,具備合約管理、資金監管、短信簽約和網站查詢等監管功能,並具有較強的擴展性,能為各類電子商務企業提供線上資金結算和監管服務,為在互聯網支付結算領域開展客戶服務奠定了產品基礎。當前,該行已與資和信、拉卡拉、裕福支付等11家三方支付客戶達成了備付金存管或合作意向,2013年末客戶備付金存管業務存款余額突破55億元,較年初增長近45%。
中國方面,人行昨公布,2013年全年內地社會融資規模為17.29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9.7%,並刷新年度歷史新高。廣義貨幣供應(M2)的增幅則為13.6%,預料今年貨幣政策將維持中性偏緊。另外,去年全年新增貸款達8.89萬億元人民幣,按年上升8.4%,但銀行的人民幣貸款僅占社會融資規模約51.4%,為年度歷史最低水平。面對影子銀行快速擴張,內地今年須加強監管。人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指,要在監控風險的同時,引導影子銀行向好的方向發展。針對社會融資規模的分布及結構,盛松成表示:「目前銀行的人民幣貸款仍是實體經濟的主要融資工具,但金融體系提供的其他融資方式也已發揮愈來愈大的作用。」其實,去年12月的新增貸款僅4,825億元,少於預期,但同月社會融資仍多達1.23萬億元,兩項數據有些奇怪。由於資金來源變化很快,互聯網金融也打破傳統資金流向的規律,單看新增貸款變化或社會融資總量已無法判斷銀根松緊或資金流向。只有資金價格才真正反映銀根松緊。央行此前公布12月同業拆借加權利率為4.16厘,按月升4點子,按年勁升120點子,表明拆息上升,以及資金供應扯緊。「有些企業不但是要借貴錢,甚至是借不到錢,尤其是去年6月及12月,銀根顯著抽緊。」由於傳統信貸數據參考作用喪失,可能人行也掌握不到准確的資金流向。今年央行對流向房地產、影子銀行,以及地方融資平台的資金將加大監管,整體金融經濟仍有很大變化和不穩定因素,A股也難有順風順水之升市!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