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中國地方債半年增13% @ 2013-12-31T14: Back Hot News
Keyword:債務 政府 風險 地方債
Concept:審計署2013年12月30日 , 全國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
澳新銀行報告指,若計及政府可能承擔的或然負債,全國政府性債務合計,占國民生產總值高達50至55%,盡管銀行貸款相對地方政府債務占比,較2010年底下降,而地方債余額中約四成比重,在今後兩年才到期,但最新公布是否可與2010年底審計直接比較,報告指「仍未清晰」;惟三中全會決定,允許地方政府發債支持基建,將大大降低地方政府資金短缺及破產風險。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當前地方債務最大的風險在於不透明。化解地方債務風險要對症下藥,當務之急是要在標本兼治的考慮下盡快規范地方政府性債務,讓地方債「暗賬翻明」,通過建立合理和切實可行的地方債管理制度,實現地方政府「陽光融資」。規范地方政府融資行為,不讓地方政府債務出現無序蔓延和暗中積累,逐步消化整體風險,應當以「治存量、開前門、關後門、修圍墻」為要領,疏堵結合。
國家審計署公布了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政府性債務總計30.2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中央政府性債務總額12.38萬億元,地方政府性債務總額17.89萬億元。結果表明,目前中國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有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隱患。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12月31日訊,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周一晚間(30日)對大智慧通訊社表示,審計署公布的全國政府性債務總額基本符合預期,全國政府性債務總額占GDP之比為53.5%(國際負債率控制標准參考值為60%),從總量上看,目前政府債務規模總體風險可控,多項指標均在國際控制標准參考值范圍內,短期內系統性風險可能性低,但信托融資增速快、縣級及以下政府的債務高等風險仍需重點關注並加強風險防范。
    除此之外,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大的風險在於現在債務沒有做到全口徑透明、全過程透明,更沒有做到各級政府的債務透明,嚴重信息不對稱。」至於如何做到債務透明,劉尚希表示,應該制定債務的統計標准,按照統一口徑統計並向社會公布,光是內部掌握不向社會公開也不叫透明。「我國政府直接債務比較好確認,但或有債務的邊界如何劃分難度較大。目前財政部正在建立債務統計報告的制度,基本形成了一個粗口徑的統計制度,還沒有很科學的債務確認標准」。
金融機構分析人士表示,從地方債的總數來看,風險並不大,關鍵在於結構,而且負債層級下移,極易引起金融系統風險。從去年開始,銀行貸款在地方政府性債務中占比明顯下降,但是仍占主導,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仍然集中體現為銀行貸款風險。審計署公布的地方政府性債務資金來源顯示,銀行貸款、BT、發行債券是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主要來源,分別為55252.45億元、12146.30億元和11658.67億元。
大陸審計署表示,以負債率、政府外債和GDP的比例、債務率等指標來看,大陸政府性債務的各項風險指標,都低於國際常用標准,風險仍在可控制的范圍。
其中,中央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98129.48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2600.72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23110.84億元。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108859.17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26655.77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43393.72億元。從政府層級看,省級、市級、縣級、鄉鎮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分別為1.78萬億元、4.84萬億元、3.96萬億元和0.31萬億元。可以看出,市級和縣級的地方債務尤其突出。
在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中,地方政府債務增速明顯快於中央政府,是各方關注的焦點,也是大家擔心政府債務風險的主要原因。不過,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目前地方政府債務的增速並不算高。從此次審計署報告的措辭來看,此次公布的數據與2011年審計署公布的2010年地方債數據是可比的。數據顯示,在2011、2012這兩年中,地方政府總債務年平均增長21.9%(其中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年平均增速20%)。這一增速低於過去十多年地方債務約30%的平均增長速度,更遠遠低於1998與2008年這兩年50-60%的增速高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確責任落實,省區市政府要對本地區地方政府性債務負責任。強化對地方新官不理舊賬的道德思想約束機制。必須在現任領導班子成員就任之初、離任之時進行地方債務審計、債務公示和債務考核,形成地方政府可控的舉債、還債機制。出台對基層政府的債務考核制度,從「制度建設」和「官員政績」兩個角度來形成地方債務問題的良好機制。
若計及或有負債,至2012年底,政府總負債達27萬億元,占去年經濟生產總值約五成三,但審計署指,政府需要承擔的債務,最終可能低於上述提及的水平,並相信負債率僅39.3%,沒有超出國際標准的60%,整體政府性債務風險仍然可控。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 12月30日,審計署正式發布了2013年第32號公告《全國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截至2013年6月底,全國各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206988.65億元,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29256.49億元,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66504.56億元,三類債務共計約302748億元。審計署新聞發言人陳塵肇指出,從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政府性債務現狀,以及資產與負債的相互關系看,我國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審計署新聞發言人陳塵肇指出,從國際通常使用的負債率、政府外債占GDP的比率、債務率和逾期債務率四個風險控制指標來看,中國的各項債務率均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同時,中國
1、全國政府性債務總額符合預期,目前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截至2013年6月底,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債務總額30.27萬億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債務總額不到18萬億元(17.89萬億元),符合我們此前判斷的15-18萬億元的水平;中央政府性債務總額12.38萬億元。全國政府性債務總額占GDP之比為53.5%,從總量上看,目前政府債務規模在風險可控范圍之內。
趙錫軍表示,讀審計署的公告,要仔細區別「政府債務」和「政府性債務」,「一般來說,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屬於我們通常說的『政府債』;而政府負有擔保責任和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則屬於『政府或有債務』,是一種潛在義務,正常情況下無需政府負擔。此前外界對中國債務、尤其是地方債的分析,很多在這方面有漏洞。」
相對於日本等發達國家,地方債占GDP比重均在一倍以上,國務院參事林毅夫認為,內地中央與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占GDP約47.6%,比重不算高,而且多為內債,不易引發金融危機。單是地方債,林毅夫料規模介乎10至17萬億元,占GDP約35%。由審計署公布的2010年地方債審計結果顯示,當年地方債總額為10.7萬億元。
專家普遍認為,再考慮到當前我國經濟仍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為債務償還提供了根本保障;地方政府債務資金大多投向了市政建設、土地收儲、交通運輸、保障民生、農林水利、生態建設等基礎性、公益性項目,形成的大量優質資產可作為償債保障,我國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那麼,我國的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目前究竟有多大,風險是否仍然可控?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3》指出,截至2012年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加總債務總額達27.7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53%。其中,地方政府債務19.94萬億元。而地方政府債務主體部分來自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余額接近14萬億元。
審計署指,整體政府性債務風險仍然可控,但個別地方存在一定風險隱患,並指地方政府債務對土地出讓收入的依賴程度較大。
李揚提醒,若將地方債務或者更擴大范圍的主權債務考慮在內,大陸政府主權債務恐將有更顯著的成長,並大幅拉高總債務水位,絕不可坐視不管。
大陸前財長項懷誠4月表示,地方債務恐超過20兆元人民幣,野村控股公司(NOMURA HOLDINGS INC.)9月預估,至2012年底止債務達19兆元人民幣。現任財長樓繼偉9月說,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可受到控制,並表示債務違約的風險「不大」
核心提示:今年8月1日起,地方債開始全面審計。這項一直被看做是新一屆政府上台後正式「摸家底」的工作,其結果一直為外界所關注。 12月13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明確明年工作任務時首次提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作為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讓遲遲未出的地方債審計結果更受矚目。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