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新華社評論員:在新的歷史起點譜寫改革新篇章 @ 2013-11-14T08: Back Hot News
Keyword:改革 三中全會
Concept:1978年改革 ,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11月9日
「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周二閉幕,會議勾勒了中國未來深化改革的重點和路線圖。」路透社12日試圖迅速解讀近5000字的公報,其報道列出了一些「要點」:中國將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市場將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中國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中國要建設城鄉統一用地市場,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美聯社說,旨在為今後10年制定改革藍圖的四天中共會議結束時發布的簡短聲明,沒給出具體細節。英國《金融時報》認為,公報許多修辭與傳統相似,但具體措施可能涉及切實的改變。東京一位熟悉中國政治的華人學者說,按慣例,《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幾日內將公布。
這是一年來中共官方第三次對外強調保障司法職權獨立。18大前夕,中共發布首部司法改革白皮書,將保障兩院獨立行使職權列為「中國司法改革的根本目標」。三中全會前夕,大陸最高法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加強審判獨立將成為三中全會之後司法改革的方向。
要深入理解三中全會公報所釋放的改革信號,需提防兩種誤判傾向:其一,是不切實際地希望中國全部改革難點能在三中全會「畢其功於一役」;其二,是在未獲取全面信息的情況下過於草率地對中國改革失去信心。
游金智*指出,中共的三中全會在過去往往是中國重大改革的轉折點,如在1978年舉行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決定,1993年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則制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架構。當前中國經濟又來到發展的轉折點,如成長失去動力、許多產業的產能過剩、負債水准偏高,與房市有泡沫危機等,如不進行深入改革,中國有陷入所謂「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使得本屆三中全會後的改革成果將顯著影響中國的未來發展。
中國改革站在了萬眾矚目的歷史新起點。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繪就了怎樣的改革新藍圖?11月12日,全會閉幕當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許耀桐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暢談新通過的三中全會公報。
新唐人時事評論員趙培分析指出,這份公報表明中共的這次會議不會給中國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改革,還必然導致中共解體。他說:(錄音)它等於是一個兩面妥協的計劃,不會給中國帶來實質的變化。這個公報它在說實質的,包括前面它放風說它國有企業改革、土地流轉的改革、銀行的改革,它特別在前面又把它堅持公有制給重申了一遍,而且是下面沒有具體內容。這個表明了這次三中全會黨內形不成具體的定論。但是中共現在已經到了非動不可的地步,現在中共的元老們連這個妥協的方案都接受不了,也就是說中共肯定會走向滅亡。中共徹底退出歷史舞台,在保障私有財產和給百姓人權這個基礎上,中國經濟和社會才能走上一個正軌。
群益證券(CAPITAL SECURITIES)的分析師林靜華(AMY LIN)表示,散戶投資者對三中全會抱有很高期望,但會議公報沒有提及政府將如何推進國有金融部門改革和戶籍制度改革等問題。
路透社報道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及公報預示了中國在經濟領域的控制和介入將逐年減少。這次會議是檢驗新領導層改革決心的一次重要會議,其他具體的改革細則將在未來幾年里逐步揭曉。未來中國民營企業及外資企業將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而上海自由貿易區將是這些未來重要改革的試驗田。
三中全會公報特別強調了行政/政府改革、財政改革、農村改革和司法改革。會議支援了我們長期以來持有的相信新領導層推進改革的決心和能力的看法,也符合我們關於徹底全面的改革既不可行也不可取的判斷。公報未提及計劃生育政策或戶口改革可能會讓一些人失望,但我們一直認為,考慮到各種社會、經濟和財政限制,這兩個領域不大可能出現實質性或革命性的進展。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11月13日訊,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周三對大智慧通訊社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突出的亮點是提出全面改革,不僅僅限於經濟體制改革」;而在市場寄予厚望的財稅、金融體制改革上,明顯體現出「重財政輕金融」。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中共三中全會都承擔著深化改革的重大使命。一些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決策,都是在三中全會出台。十八屆三中全會如何為中國未來十年大改革定下基調,受到各界廣泛關注。
據彭博社報導,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羅蘭德(KLAUS ROHLAND)在北京接受該媒體采訪時說,三中全會公報顯示中國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中新網11月12日電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12日下午閉幕,本屆三中全會公報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標引發多家外媒關注。外媒認為,公報勾勒出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未來幾年的改革藍圖。外界輿論均預測,這是中國新領導班子銳意改革的首次嘗試,將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許耀桐]:從剛才發布的公報來看,我的體會有三點:一是改革發出了最強音。這一次三中全會可以說是發出了氣貫長虹、提振人心的新號令,推動著全面深化改革邁上新征程。二是改革進入了新周期。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35年的歷程,35年的改革如果算是一個周期的話,那麼十八屆三中全會可以說是開始了一個新的改革周期。三是改革出現了的新形勢。這就是我國改革出現了深水區的新形勢、新局面。在深水區面前,經過這次全會,全黨同志思想統一、振奮斗志、充滿勇氣和智慧,可以說在我們面前沒有翻越不了的高山,也沒有攻克不了的難關,我們一定會取得改革的新成效。 總體來說,用比較通俗或者流行的話說,我認為三中全會是改革的范兒,體現了執政黨肩負的使命和領導人責任的擔當。三中全會是改革的金字招牌,改革將風雨無阻、日夜兼程、勵精圖治、捷報頻傳。[21:14]
新加坡華僑銀行經濟分析師謝棟銘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中,中國政府承諾將在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深化改革,並強調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字里行間「看到很多令人鼓舞的話語」。
香港《星島日報》頭版標題是「三中全會通過設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習近平領國安會,掌內外軍政戰略」。 報導說,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簡稱三中全會)昨日在北京閉幕,審議通過中國未來十年施政綱領,兩大亮點是首度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及「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親任國安會主任,分析稱,這有利於習進一步集權,扮演「普京式的政治強人」。
目前以全面綜合改革勾勒未來前景,決策層清晰地認識到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能奠定中國經濟起飛的基礎,就得益於各領域改革協調並進,及致力於遏制「被代表」的部門改革,創造條件護航開門參與式合作博弈,使改革增進社會總福利。當前不論是靜水流深的利益固化,還是越發嚴峻的腐敗和經濟社會中的各種矛盾與沖突等,根因都是政府與市場、社會邊界不清,權力對法律和制度的僭越。唯有通過深化政治、文化、社會和行政體制改革,打破權力僭越,營造「自利當博弈,但公器不能私用」的經濟社會良序,才能讓權力在制度框架下循規蹈矩,讓市場和社會成為具有自治自律功能的活物,而非一個用靈魂與魔鬼交易的浮士德式交易場所。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12日在北京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美國《紐約時報》網絡文章指出,在三中全會公報若干要點中,中共引人注目地提出了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公報仍確定經濟體制改革為改革的重點,再次提出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