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終結奶粉寡頭的暴利盛宴 @ 2013-07-05T02: Back Hot News
Keyword:奶粉 反壟斷調查
Concept:發改委7月2日 , 洋奶粉反壟斷調查
首先,此次接受反壟斷調查的企業中,並非只有外資奶粉企業,也有廣州合生元、杭州貝因美這樣的本土企業;其次,國產奶粉普遍定位比較低端,以價格優勢參與競爭,但洋奶粉因反壟斷調查而大幅降價後,勢必會擠壓國產奶粉的市場生存空間。
網民對相關部門對洋奶粉的反壟斷調查表示歡迎。同時,網民毫不客氣地指出,正是國產奶粉近些年來的「不爭氣」,給了洋奶粉「邊熱銷邊漲價」的機會。網民呼吁,發改委對幾個洋奶粉的反壟斷調查,能喚醒生產、監管等部門的行動配合;而且,只有國產奶粉自立自強,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脫穎而出。
對此,有觀點認為「查洋奶粉是為保護國產奶粉」。筆者對此不敢茍同,因為國產奶粉企業不爭氣,拱手奉給洋奶粉市場壟斷地位,這是一回事兒;洋奶粉憑借市場壟斷地位,以價格壟斷在國內消費者身上大賺特賺,則是另外一回事兒。對價格壟斷行為,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等法律都有明確規定,依法展開反壟斷調查應該理直氣壯。
    作為兩家市場占有率居前的國內外嬰幼兒奶粉企業,突然而來的降價與國家發改委近期的反壟斷調查直接相關。業內人士表示,過去幾大奶粉企業是「你漲我也漲」,此次隨著惠氏宣布降價,多美滋、美贊臣、雅培等其他奶粉企業也將跟著一起下調價格,並帶動短期內進口奶粉價格的全面下調。
昨日,奶粉業反壟斷取得「成果」。繼貝因美後,「洋奶粉」惠氏昨日「認錯」並主動降價,單品最高降20%。多美滋昨晚也告訴本報記者,正積極配合發改委的調查,並已著手准備產品降價方案,具體降價方案將另行公布。記者昨日證實,本次針對價格的調研並非只涉及「洋奶粉」,還包括部分國產奶粉。分析指出,主管部門通過揭發部分奶粉企業操縱、抬高奶粉價格,以達到扭轉中國奶粉價格過高的目標,但同時或促成行業洗牌,因價格戰會進一步壓縮國產奶粉空間。
法新社稱,此次反壟斷調查是從合資企業「合生元」開始的,並迅速擴展到幾大真正的「洋奶粉」品牌。英國廣播公司認為,發改委此舉有扶持本土奶粉企業的意圖,但「洋奶粉」趁中國本土奶粉信任危機壟斷並漲價也是事實,一些評論人士甚至認為,反壟斷調查早就該進行了。
昨日,國家發改委新聞處對南都記者證實,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正在對美贊臣、雅培、惠氏、多美滋、美素佳兒和合生元6家奶粉企業進行價格反壟斷調查。此舉意味著,繼此前工信部等九部委重手整頓國內奶粉企業之後,政府對於進口奶粉的整治工作也已經正式開始。不過,業內人士對洋奶粉未來價格走勢看法不一。
在被披露正在接受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後,昨日兩家知名奶企惠氏、貝因美宣布降價。其中惠氏昨日宣布主要產品立即降價,並稱平均降幅11%,單品最高降幅20%,預計這一降價行為在未來一年將讓利4.5億元。貝因美更是在2日晚間就緊急宣布要響應國家號召下調奶粉出廠價,昨日晚間又補充公告說明公司也遭到了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
繼國內奶粉企業貝因美宣布下調價格之後,「洋奶粉」品牌惠氏公開表示,該公司將立即開展主要產品的降價活動,平均降幅11%,其中單品最高降價幅度達20%,同時承諾近期上市的新配方產品一年內不漲價。但有專家稱「高奶價」長期難以改變。
幾大"洋奶粉"受發改委反壟斷調查的原因是定價最貴,但也有多位資深奶粉行業內人士分析,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這幾大"洋奶粉"生產商自2008年以來就不斷爭相跟風漲價,並且漲幅已明顯超出實際成本增加所需,最終引發發改委對它們"聯合操控價格"的懷疑。
有專家認為,此番整頓洋奶粉價格,意在擬提升國內乳品行業集中度,重振國產品牌的消費信心。未來如果進口奶粉品牌在反壟斷調查之下被迫降價,而國產奶粉品牌尚未重獲消費者的信心,國產奶粉因價格優勢獲得的生存空間將會受到進一步擠壓。
問題是,奶粉價格最終取決於市場,奶粉銷售經營最終靠的依然是市場,而不是行政機關的「干預」。如果今後「洋奶粉」不再明目張膽搞「限定最低價格」、「串通價格」等行為,發改委今後將無法依據《反壟斷法》實施監管處罰。換言之,只要今後「洋奶粉」稍加注意,注意規避《反壟斷法》中規定條款和行為,「洋奶粉」們完全可以繼續左右市場、獲取暴利。一者,生產廠家可以不「壟斷價格」,但不代表終端價格就低。奶粉價格最終應該由市場決定,難道發改委方面有權決定末端環節的洋奶粉銷售價格?其二,有需求就有市場。總體上「洋奶粉」在消費者中認可度高,在占據國內市場60%以上龐大比例的情況下,決定價格的依然還將主要是「洋奶粉」。如此分析,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澆滅」的只會是「畸高洋奶粉價格」的「明火」,其背後漲價的「暗火」卻是解決不了的。
乳業專家王丁棉指出,正是洋奶粉的高價和暴利引發此次反壟斷調查,「以900克的罐裝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例,進口奶粉到岸價平均約85元,國外終端零售價在125元左右,但同品牌、同包裝、同重量的奶粉在中國市場價格超過250元。」至於國內奶粉品牌合生元遭到調查,也是因為利潤過高。據悉,合生元銷售的原裝進口奶粉主打高端市場,企業出廠價已達到188元,到了一級經銷商手中,價格變成278元,再經過三四層網絡向下銷售,最終零售價變成三四百元。專家指出,洋奶粉利用國內乳業的信用危機,采取高高在上的定價機制,不僅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也形成了畸形的奶粉市場消費心理。因此,國家發改委對高價奶粉進行價格反壟斷調查,有利於推動奶粉價格回歸,並糾正「高價格等於高品質」這一錯誤的消費心理。(記者 任翀)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