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日本貿易逆差創新高 @ 2013-04-18T15: Back Hot News
Keyword:日本
Concept:日本財務省4月18日 , 2013年3月份日本貿易逆差
日本財務省4月18日數據顯示,日本3月未季調商品貿易帳赤字3624億日元,超預期改善,但仍為連續第九個月錄得赤字,因能源進口成本上升。日本3月出口年率增長1.1%,為兩個月來首升。截至3月末的2012/13財年里日本年度貿易赤字創紀錄新高至8.17萬億日元。【實時策略】
日本2月出口下滑,連續第八個月出現貿易逆差,主因是日圓貶值效應仍未顯現且中國與歐洲需求大幅衰退,也凸顯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重振日本經濟的艱鉅挑戰。不過,制造業信心持續好轉。
財務省21日公布,2月出口比去年同期萎縮2.9%至5.28兆日圓(551億美元),遠不如1月經修正後的成長6.3%;市場原估只下滑1.9%。2月進口銳增11.9%至6.06兆日圓(632億美元)。上月日本貿易逆差達7,775億日圓(81億美元),連續第八個月陷入逆差,寫下1980年以來最長赤字紀錄。
淨收入盈余激增,明顯受惠於日圓重貶。商品服務貿易赤字減少,部分歸因於2月逢中國農歷年長假,中國對日出口減少,壓低日本對中國的逆差額。日本2月經常帳盈余仍年減47%。
經濟觀察─日本3月貿易赤字收窄,出口上升
美國2月躉售庫存創近一年半來最大降幅,促使部分分析師調降原本較高的第一季經濟成長預估,使美元承壓,另外澳洲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意外下滑5.1%,終止連三個月升勢,打擊澳幣走低,拖累美元兌日圓下滑至98.88低點。隨著澳洲央行(RBA)助理總裁肯特稱,RBA仍有必要時進一步降息的空間,但他與RBA政策委員會委員愛德華茲大贊澳幣走強的好處,RBA亦表示較長時間內不會考慮通過降息或直接干預匯市來應對澳幣的漲勢,與日本央行(BOJ)實施大力度寬松舉措推低日圓形成鮮明的對比,激勵澳幣兌日圓升至2007年1月底以來新高105.25,另外中國貿易數字顯示3月出口增速回落至10%的平穩水平,而3月進口同比增長14.1%至單月新高,進口補償性增長帶來小幅貿易逆差,但進口仍呈溫和恢復趨勢,暗示中國經濟保持穩步復蘇態勢,提振亞洲股市紛紛走升,進一步提升市場追逐風險的意願,並隨著BOJ總裁黑田東彥指出,計劃用兩年時間達到2%的物價目標,將采取必要措施直至完成,並將告訴二十國集團(G20)國家,BOJ的舉措旨在實現通貨膨脹目標,而非影響匯率,展現其抗擊通貨緊縮的決心,強化市場拋售日圓的理由,而且美國聯邦准備理事會(FED)公布3月19-20日會議記錄顯示,FED官員深入討論了空前寬松政策的風險和效果,顯示正接近決定開始減少購買公債,推升美元兌日圓升至近四年高點99.87。預估今日美元兌日圓阻力於99.80-100.10,支撐於98.60-80。
由於關閉絕了大多數核電站,日本LNG進口量激增。日本海關統計數據顯示,日本2012年進口8730萬噸LNG,耗資6萬億日元(約合640億美元),進口量創歷史新高。日本進口的LNG每百萬英國熱量單位平均價格為16.7美元,這個價格幾乎是紐約商品交易所2012年天然氣平均交易價的6倍。日本購買LNG的價格取決於與生產國間的協商交易,由於亞洲LNG價格居高不下,日本陷入嚴重的貿易逆差,2012年日本貿易赤字高達6.9萬億日元。
一戰以後,隨著西方列強重返亞洲,日本的「戰爭景氣」也宣告結束。其苦心經營多年的東亞市場開始受到英、法等國出口商品的沖擊。受此影響,自上世紀20年代起,日本的工業總產值下降約20%,出現巨額的財政和貿易赤字,經濟開始陷入危機。1923年的 「關東大地震」、1929—1933年的「大蕭條」更是使日本經濟雪上加霜。為了擴大海外市場、確保資源進口,同時也為了避免政府削減國家預算的行為觸及軍隊利益,日本部分軍國主義分子以「清君側」的名義,一邊對改良派人士進行恐嚇和暗殺,一邊著手策劃發動侵華戰爭。1932年5月15日,出於對政府簽署「倫敦海軍裁軍條約」的不滿,部分海軍將校發動「五.一五」政變,暗殺了當時的首相犬養毅。1936年2月26日,部分陸軍將校也發動了「二.二六」政變,暗殺了包括大藏大臣高橋是清在內的三名重臣,最終實現 「軍人內閣」。為了增加國防預算,確立軍隊對整個國家的主導權,日本軍隊於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我國的東三省,將東三省作為日本海外農產品和礦產資源的生產基地。此後,又在1937年7月7日一手制造「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雖然發動侵華戰爭是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所奉行的對外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但是,一戰以後,日本經濟的持續蕭條為軍國主義的滋生提供了溫床。
白川方明自二○○八年四月擔任日本銀行總裁到日前卸任,前後五年期間,日銀奉行穩健寬松貨幣政策,日本利率趨近於零,已無可再低。但二○○八年金融海嘯爆發迄今,美國聯准會(FED)連續執行四波大規模量化寬松政策,放任美元貶值;二○一一年歐債危機爆發後,歐元亦持續走貶;日圓遂成國際游資的避風港及投機標的,走勢一路攀升,日圓兌美元匯率從二○○八年初一一五日圓一路升到二○一一年底七十五日圓的高峰,升幅高達三成五,因而重創日本出口競爭力,也導致近兩年日本出現巨額貿易逆差。被喻為貨幣政策穩健派「末代武士」的白川方明幾束手無策,從而埋下去職原因。
日本近年受到日圓升值及全球經濟趨緩的影響,嚴重沖擊日本貿易進出口及經濟,日本自金融風暴後經濟持續低迷,自2007年以來平均GDP年增率為-0.11%(如圖三)。而日圓升值使原先已存在的通貨緊縮情勢更加惡化,自2008年以來平均通膨年增率僅-0.58%(如圖四),顯示其通貨緊縮的情況。升值更是造成日本仰賴出口帶來不利的影響,貿易逆差持續擴大(見圖五)。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