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海事處人員稱誤信南丫四號船廠提交資料 @ 2013-01-23T19: Back Hot News
Keyword:海事處 南丫四號 船廠 水密門
Concept:南丫四號數據 , 船廠1995年
曾經在95和96年為南丫四號檢驗的海事處高級驗船主任余極全作供時承認,兩次驗船都沒有看過船艙是否有水密門。
海事處高級驗船督察余極全作供說,1996年先後兩次為南丫四號驗船,但當時並無檢查底層船尾舵房和油箱房之間有否水密門,因為海事處驗船是根據船廠要求而進行,而船廠無要求檢驗水密門,海事處人員便不會檢查。
曾經為南丫四號做大檢的海事處高級驗船主任余極全承認,應該有更好的方法安裝座椅,更加穩固。余極全又承認,兩次為南丫四號大檢,都沒留意船艙是否有水密門。他解釋,船廠在不同階段,完成船只不同的部分,因此,每次都是根據船廠要求去驗船。
前海事處高級驗船督察何啟德,負責審核船廠提供的船身穩定數據,他說,當時船廠指數據已包含在底層舵房和油箱房之間裝有水密門,他亦到船只視察過,見到兩個艙之間有一個開口,但無印象有無裝上水密門。
這名證人說,繪圖員當日是根據另一艘船只的圖則,繪畫「南丫四號」圖則,這名繪圖員其後已離職。建造「南丫四號」的船廠賤屄大媽則說,由於把舵房和油箱房當作一個艙看待,所以從無想過在中間裝設水密門。
南丫島撞船事故調查委員會昨展開第19日的研訊,委員會早前引述專家報告指,沉沒的「南丫四號」面板的厚度不合建船要求。負責建造「南丫四號」的財利船廠董事羅愕瑩作供時表示,公司是按建船要求,向美國供應商訂制5毫米的鋁板建船,但由於當地以英吋計算,來貨後發現只有4.83毫米,較要求薄約0.2毫米。他說,無論是海事處或其他國際驗船公司,0.2毫米都是可接受的誤差,公司其後以書面通知海事處,而對方當時無提出反對。
南丫島海難研訊,負責建造南丫四號的財利船廠繼續派代表作供,指海事處每年都會檢查船只,從來沒有說過南丫四號的規格有問題。
委員會代表律師展示當年「南丫四號」的圖則,指根據「南丫四號」的圖則,「南丫四號」是有水密設施,船尾底層舵房和油箱房之間,應該有一道「水密門」,但海難後專家驗船,發覺建船後沒有安裝水密門,船只的水密艙壁有出入口,詢問黃志堅當年規定是否艙壁必須密封。黃志堅同意他當年批閱圖則時,亦認為「南丫四號」應有水密裝置;但他亦指出,船廠提交圖則後,只要通知海事處,就可以隨時作出改動。
他解釋說,是因為沒有收到指示要檢查水密門,之前驗船的同事亦沒有將這項列為要跟進事項。他又說,海事處是根據船廠的要求進行驗船,如果船廠無要求檢驗水密門,海事處人員便不會檢查。
委員會律師昨追問羅愕瑩,為何海事處的「南丫四號」圖則寫有一度水密門,實際上沒有,羅則解釋該船是財利交新加坡外判商設計,並模仿一艘類似船只建造,有關船只設有防水門,但「南丫四號」尾艙太短,並只在本港水域航行,沒有防水門亦不違規,故船廠甫開始已不打算安裝,惟外判商將圖則交給船廠時多寫「W.T」(水密),惟無論是港燈、船廠或海事處都沒有發現這個問題。
調查委員會昨日繼續研究「南丫四號」建船問題,當年負責批核圖則的海事處前首席驗船主任黃志堅繼續作供,委員會根據船廠提供的圖則,顯示出「南丫四號」底層船尾的舵房和油箱房之間,原本列明了有一道防水門,然而建船後卻沒有這道防水門。黃解釋,在船廠提交圖則後,他們可以在造船階段進行改變,只要通知海事處便可以,處方也不會拒絕通過有關圖則。此外他更表明,即使船只沒有防水門也並非最重要,因為附近有建水密艙壁,算符合規定,反而船只一定要通過「可浸長度」和「破艙穩性」這兩項船艙入水後,會否沉沒的測試,而「南丫四號」通過前者測試,因而獲得發牌。
財利船廠一九九五年建造「南丫IV號」前,向海事處提交的圖則顯示,船艙底層六個分艙中,最尾的舵房和油箱房中間,應該有一道水密門,但調查委員會驗船專家NEVILLE ARMSTRONG早前指出,該處並無水密門。調查委員會代表律師昨質問九五年為「南丫IV號」驗船的海事處驗船督察馮偉文,在船艙底層的舵房和油箱房中間,沒有如圖則所示安裝水密門,是否不尋常的做法。
南丫島撞船事故調查委員會,第十七日聆訊,海事處高級驗船督察馮偉文表示,當年海事處批出港燈船南丫四號的許可證前,最少進行三次驗船,最後一次的紀錄顯示檢驗是「不滿意」,船只部分地方仍須跟進,海事處之後發出一個為期三個月的短期許可證,在造船的財利船廠補交資料後,再發出長期許可證。另外,南丫四號的圖則顯示,舵房和油箱房之間,應該有一道「水密門」,但結果沒有安裝,負責批核南丫四號圖則的海事處退休首席驗船主任黃志堅說,財利船廠當年並無通知海事處,但他解釋船廠是可以隨時改動,即使不按圖則造船,只要改動不影響船只安全,海事處不一定不批。
中新網1月22日電 據香港電台網站報道,香港南丫島撞船事故調查委員會今天(22日)第20日研訊,為「南丫四號」驗船的香港海事處人員表示,並無檢查底層舵房和油箱房之間有沒有水密門,他解釋,因為並非他當時的職責。
黃志堅確認 , 南丫四號無根據圖則在近船尾一個出入口 , 加設防止滲水的水密門,亦無事先通知海事處和提供足夠理由. 委員會代表律師質疑, 南丫四號無水密裝置 , 是不符規例要求 , 黃志堅同意 , 應該要有水密裝置 , 不過他進一步解釋, 如果將近船尾的兩個船艙, 當作同一個艙仍然可以視為符合規定 .
【明報專訊】南丫海難研訊昨續審,海事處轄下的本地船舶安全組在1995至96年曾不少於8次登上南丫四號檢驗,其中為船做最後檢查的高級驗船督察余極全表示,驗船官一向只按照船廠提供的驗船清單檢查船。對於驗船督察驗船時有否以其專業知識作判斷,查詢清單外的項目,余則稱「要與同事研究」。
南丫撞船事故調查委員會21日繼續研訊, 質疑南丫四號結構有問題,並傳召建造船只的財利船廠董事羅愕瑩作供。據報導,代表律師指,根據南丫四號的建造圖則,底層有6個艙,其中位於船尾的兩個船艙,理應有一道用作防水的水密門分隔,但南丫四號就沒有。律師還質疑,沒有水密門作分隔,底層則只有5個船艙。以這個規格計算,在海事處加添重物落船、測試船只穩定性時,重量會超出限界線,水會浸至甲板。羅愕瑩解釋說,船廠將這兩個艙視作一個艙看待,所以沒有想過要裝水密門。他又指計算過若這兩個船艙一起入水,即使水浸至甲板都不會沉船。他還說,南丫四號每年都上水驗船,海事處從沒說過有問題。
不過,設計南丫四號的新加坡造船公司NAVAL-CONSULT,錯誤參考相似圖則,將圖則上的兩艙通道標為水密門「W.T. DOOR」(WATERTIGHT DOOR),而當時公司又無留意,香港海事處查驗時亦無指正,認為南丫四號的建造過程符合標准。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