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陸罰面板廠_象征恐大於實質 @ 2013-01-04T22: Back Hot News
Keyword:面板 壟斷 企業
Concept:液晶面板企業價格壟斷 , 發改委2006年12月
中國改委會表示,自2006年12月以來,多次收到外界舉報指出,台、韓6家面板廠自2001年起共同控制面板價格,造成壟斷問題,且6家廠商為了交換液晶面板資訊、協議價格,還在台灣與韓國召開53次「晶體會議」,中國改委會表示,此舉操控了市場價格,損害其他面板廠與消費者的權益。
中新社報導,2011年底開始,大陸國家發改委反壟斷局開始調查,在美、歐遭受重罰的友達主動到發改委報告和其他5家液晶面板企業一起參與價格壟斷的行為,「案件自此取得重大突破」。LG、奇美等企業隨後也到發改委提交報告。
據彭博報導,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獲悉,南韓三星電子 (SAMSUNG ELECTRONICS KR-005930)、樂金液晶顯示器公司(LG DISPLAY KR-034220)、台灣奇美電子(3481)、友達 (2409)、中華映管(2475)、瀚宇彩晶(6116)6家業者,在2001年至2006年期間,利用優勢地位,合謀操縱液晶面板價格,在大陸實施價格壟斷行為,涉案液晶面板銷售數量合計514.62萬片,違法所得2.08億元人民幣。
在反價格壟斷執法中,中國積極探索,取得了不少突破性進展。山東兩家醫藥企業以不公平高價銷售藥品和拒絕交易案,是第一起做出處罰並結案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件;8家保險粉生產企業達成價格壟斷協議案,是第一次運用寬大制度並做出處理的案件;韓國三星等六家液晶面板企業價格壟斷協議案,則是中國首次對境外企業做出處罰。
內地當局指控南韓三星及台灣奇美等六家企業,合謀操控LCD屏幕的價格,罰款及退款等金額,總共涉及3.5億元人民幣,是內地首次就價格壟斷,懲罰境外企業。
經發改委調查顯示,於2001年至2006年間,韓國三星、LG,台灣奇美、友達、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等六家企業在中國境內銷售液晶面板時,依據晶體會議協商的價格或互相交換的有關信息,操縱市場價格,損害了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從2004年起,伴隨著電視市場的發展,我們對液晶面板的需求也開始大幅提升。由於缺乏自主生產能力,到2008年,中國已經是液晶面板最大的全球采購基地。”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郝亞斌告訴中新社記者,面板在彩電生產成本中占比接近七成,2001年至2006年期間更是占到80%左右,在下游市場充分競爭的情況下,LG等上游面板企業的價格壟斷對中國彩電企業產生了重大影響。
2001年到2006年6年時間里,韓國三星等6家液晶面板生產企業先後召開53次「晶體會議」,協商液晶面板價格,在中國大陸實施價格壟斷行為。國家發改委2006年12月第一次接到舉報材料,並於2012年底開出罰單。
在調查過程中,相關企業主動報告了合謀操縱液晶面板價格的情況.經查實,2001年至2006年六年時間里,韓國三星、LG,台灣群創、友達、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等六家企業,在台灣和韓國共召開53次"晶體會議",主要內容是交換液晶面板市場信息,協商液晶面板價格.
不過,此案也顯示出,中國在“反壟斷”還須進一步和國際接軌。首先是得有更詳細的法律指引,“如果此案適用《反壟斷法》,那麼計算罰款額度時‘經營額’是指液晶面板經營額還是企業全部經營額?是中國大陸的經營額還是全球的經營額?”。韓亮指出,中國現在的《反壟斷法》原則性比較強,“優點是適應面廣但操作性還有待完善”。
對此,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由於美國、歐盟對本案是依據該國《反壟斷法》進行處罰,罰款標准是「相關企業前一年銷售額的1%到10%」,因此金額較大。而中國《反壟斷法》2008年才正式頒布施行,按照法律不溯及既往,以及新舊法間從舊兼從輕的原則,發改委只能依據《價格法》對此案進行處罰。由於《價格法》所規定的罰款基數不是企業的銷售額,而是相關企業的違法所得,這導致罰款數額相對較輕。再加之這些面板企業都有自首情節,執法機構對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從輕處罰。
根據騰訊科技報道,國家發改委曾多次收到舉報材料,反映上述六家企業合謀操縱液晶面板價格。2001 年至 2006 年期間,六家涉案企業在台灣地區、韓國共召開 53 次「晶體會議」,針對全球市場交換液晶面板市場信息。在中國大陸境內銷售液晶面板時,涉案企業依據「晶體會議」協商價格或互相交換的信息,操縱價格,損害了其他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2013年元旦節後上班第一天的熱門新聞是:中國政府對境外企業價格壟斷開出首張罰單——韓國三星、LG,中國台灣地區奇美、友達等六家國際大型面板生產商,因壟斷液晶面板價格,遭到國家發改委經濟制裁3.53億元人民幣。
中國經濟評析: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於2013年,中國的經濟增速可能較2012年小幅攀升,然而,企業獲利的變動可能迥然不同。在2012年,總體經濟數據顯示軟著陸,但企業獲利數據卻是明顯的硬著陸,不過,於2013年,隨著去庫存結束與供給結構的調整,將使得在個體層面,企業獲利較2012年顯著改善,市場普遍預估,2013年全年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年比可能增長10~15%左右,且低效能的企業退出市場,優質企業有望在低迷環境中後的復蘇趨勢里,通吃市場的需求。展望中國股市的行情發展,改革的具體落實和實際的經濟運行將影響本波行情的延續性,甚至影響2013年全年的走勢。新一屆領導人將改革開放作為關鍵一招,後續要看如何繼續出招,留意重點可能包括城鎮化、收入分配、打破國企壟斷、要素價格市場和稅制改革等。另外,則是要觀察實際經濟運行,經濟在第一季能否延續回升趨勢,和企業獲利能否持續改善。對於未來的發展,目前來看,或許可持以較為樂觀的態度。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