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華夏爆煲風波惹關注滬銀監命銀行自查理財產品 @ 2012-12-12T06: Back Hot News
Keyword:理財產品 銀行
Concept:理財產品華夏銀行
華夏銀行理財產品事件或將樹立先例
目前中國銀行業理財產品的數量大幅增加。華夏銀行銷售的這款理財產品由向多家小企業發放的貸款為支持,承諾收益率高達13%,是理財產品中一個極端的例子。不過,同類產品的數量在迅速增加。據惠譽(FITCH)的中資銀行分析師朱夏蓮(CHARLENE CHU)估計,到今年年底,理財產品余額可能達到人民幣13萬億元,相當於銀行系統人民幣存款規模的14.5%左右,也遠遠高於2011年底的人民幣8.5萬億元。
內地銀行近年銷售很多理財產品,其中華夏銀行被指代理銷售的一項理財產品「爆煲」,上星期被幾十名客戶圍堵上海嘉定支行,今日仍然有客戶到支行了解情況,其中一名客戶指,投資額達到6百萬人民幣,強調要討回公道。
火腿也能變身為銀行理財產品?金字火腿日前發布公告稱,工行私人銀行部高端客戶擬向公司訂購巴瑪典藏發酵火腿(特制兩組產品)收益權理財產品人民幣2億元,期限為18個月。產品發行15天後的行權期間內,購買者可以在任何時間提取巴瑪典藏發酵火腿實物,如不提取實物,到期後可收回本金並可獲取預期6%的最高年收益。據悉,此款產品起售10萬元,也即5組火腿產品起賣。
    據受害者向媒體介紹,當初購買投資產品時,享受的是華夏銀行嘉定銀行一站式服務,從大堂經理引薦到理財產品說明、櫃台匯款均在華夏銀行進行,銀行不可能對此事一無所知。
內地華夏銀行員工違規銷售理財產品事件,引起監管機構高度關注,銀監會近日除特別就華夏事件開會討論外,並召集各家銀...
近日有報道指,華夏銀行上海嘉定支行員工私賣「中鼎財富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計劃」投資產品,產品到期後客戶本息均無法兌付。對此,該行上海分行稱事件屬於該行員工的個人行為,相關產品並非華夏銀行的理財產品,該行也從未代銷過該款產品。事件曝光後,市場擔心事件或只是冰山一角,恐引發內銀「雷曼」事件。
一家城商行深圳分行個人金融部總經理告訴記者,銀行理財經理通過正規渠道銷售理財產品一般沒有提成,而是體現在工資的績效考核方面,這與單個的理財產品沒有直接的關系。然而,做私單的理財經理一般可獲得5%~7%的高額傭金。但上述總經理亦坦言,目前銀行的理財經理素質參差不齊,雖然銀行對客戶經理的培訓並不少,但仍時有違規發生。
【明報專訊】華夏銀行上海市嘉定支行中鼎理財產品「爆煲」風波再有新進展,內地媒體報道,華夏銀行上海分行行長鄭超前日曾向購買了該問題產品的事主表示,銀行會承擔應有責任,但需按一定法律程序進行。而目前當地警方已介入事件,拘留了多名涉案人士,包括問題理財產品合伙人通商國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員。
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徐超印崢嶸發自浙江、上海 繼華夏銀行(600015,股吧)員工涉嫌違規代售理財產品遭曝光後,更多的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不規范問題逐漸進入公眾視野。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中國工商銀行浙江金華商城支行(以下簡稱工行金華商城支行)也涉入一起「理財產品」糾紛案:金華市三江街道三路口村10多位村民1200萬元的拆遷征地補償款,用來購買工行「理財產...... 請在這里發表您個人看法,發言時請遵守法紀注意文明。
那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如何判斷理財經理是否私賣產品呢?銀行理財經理介紹,最簡單的方式是看銷售合同,有沒有「某某銀行」或者「某某銀行代銷」的字樣。另外,還可以在同一銀行的不同網點問問是否有同一款產品的信息,側面來求證,避免銀行員工做私單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在銀行購買的正規渠道代銷的理財產品,一定是在櫃台上完成相關手續,並且銀行會出具相應的業務憑證。
銀行無疑是此次風波的中心,也最受爭議。無論最後責任如何劃分,這一事件暴露出當前銀行業在大步發展理財業務過程中,所存在的種種問題與風險。從目前已經公開的情況看,華夏銀行肇事支行相關當事人銷售的中鼎系列理財產品未在總行報備,也未按程序報監管部門審批備案,屬於前台人員擅自攬的「私活」,這既說明部分銀行基層員工道德風險的存在,也與銀行自身相關內控管理不到位有關。「攬私活」得益的是個別踐踏規章制度的人,受害的卻是銀行賴以生存的聲譽與品牌。如果風險沒有發生,或者被「私了」,這些以「銀行聲譽謀私利」的行為,可能會在部分基層銀行繼續蔓延,其埋下的隱患令人怵然。部分銀行基層員工的違規操作,恰是近幾年銀行業務快速擴張與轉型過程中所隱藏風險的一個縮影。由於內控管理不到位甚至有所「回潮」,從去年至今,
因為1.4億元的理財產品到期無法兌付,11月底,投資者向華夏銀行上海分行抗議,認為華夏銀行騙錢。3天後,華夏銀行上海分行發公告稱,這一理財產品是銀行以前的員工個人銷售,華夏銀行從來沒有代銷過,也沒有和產品發行方簽訂任何協議,並不打算償付投資者的損失。隨後公安機關介入調查。
近年來,火熱的理財產品曾令各家銀行收益頗豐,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旦理財產品出現大幅虧損,銀行聲譽也將受損。一位不願意透漏姓名的銀行人士認為,關於華夏銀行理財產品到期無法兌付陷入「巨虧門」引起的爭議,凸顯了銀行在向投資者出售產品過程中引發的信譽風險,更為廣大投資者敲響了警鍾:必須重視銀行理財的風險。
據路透社報道,一位來自大型國有銀行的消息人士稱,銀監會內部此前已向國務院報告,稱銀行理財不屬於「影子銀行」,因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監管很清楚,信息披露也在逐步完善。具體的規模和投向監管層都有掌握,只是外界看不到。而根據監管層的定義,「影子銀行」的概念是:游離於監管之外,利用復雜槓桿結構,信息不透明的業務。
正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華夏銀行代銷理財產品「出事」後,另一只由工商銀行(1398)代銷的理財產品又可能出現...
近日,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員工私賣理財產品的不斷發酵,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風險越來越為各方所關注。相關信息顯示,在這一事件發生後,銀監會再敦促華夏銀行(600015,股吧)拿出解決方案並召集各家銀行就此事開會討論,並給予窗口指導。 「現在,銀行理財面臨著各方資金的誘惑,鋌而走險的員工並不是沒有。」一國有銀行雲南省分行財富中心負責人表示,目前,銀行與券商、信托、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等均有渠道合作,代銷產...... 請在這里發表您個人看法,發言時請遵守法紀注意文明。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