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倫敦金融城_榮景不再 @ 2012-11-13T11: Back Hot News
Keyword:金融 倫敦
Concept:2016年 , 2015年香港金融業
倫敦金融業去年聘用28萬人,較紐約的26.2萬人多,但今年金融業人手收縮至24.95萬人,較紐約的25.4萬人更少。CEBR預測,倫敦金融業到2015年聘用的人手,可能進一步減少至只有高峰期2007年時的三分一以下,落後於屆時紐約的24.97萬人和香港的24.79萬人,而新加坡的金融業人手,到時也可能從去年的14.55萬人擴張至18.2萬人。亞洲經濟崛起加速香港和新加坡的地位提升,香港在10年就從只有倫敦金融業一半的規模,發展到超過倫敦的實力。
    中央已出台系列舉措,支持香港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地位,推動兩地金融合作。內地證監會上周五表示,目前正修改相關法規,適當放寬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規模方面的條件,取消淨資產、融資額、淨利潤等要求,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赴港上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梁鳳儀昨天表示,歡迎內地企業來港發債、上市,正是發揮香港作為增加內地企業融資管道的優勢。香港應善於借助中央政策,把握契機,主動出擊,為內地中小企提供資本市場融資的平台,提供更加符合市場需要的高水准金融服務,以提升香港金融市場平台的吸引力。
工商界尤其地產業人士,經常搬出倫敦、紐約這些國際大都會為例,強調人家即使房地產價格愈來愈高,但從來不會限制外來人士購買當地房地產。他們批評香港實施買家印花稅,與自由經濟背道而馳,嚴重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你可能會問:前海、橫琴等新發展區可能會參照香港制訂與全球接軌的法規制度,它們又能否威脅香港地位?恐怕沒那麼容易。要成為人人相信的國際都會,法制本身並未足夠,更重要是它們的往績 (TRACK RECORD) ,信任是需經時日建立——紐約、倫敦、香港的制度均曾經歷種種戰亂、經濟危機,卻依然屹立不倒、愈戰愈強。正因如此,中東富豪仍選擇把資產放在倫敦、紐約管理,而非同樣標榜與西方法規接軌的杜拜——這便是「先進制度」和「有往績的先進制度」的分野。香港絕對是後者,而就算前海、甚至上海決心進行大規模法制改革,暫時亦只能算是前者——兩者國際公信力仍有很大距離。
陳家強說,香港一向是亞洲首屈一指的資產管理中心。香港是進出內地市場的大門,憑此獨特優勢,我們能夠協助海外商戶找尋商機,為他們打開進入中國龐大資產管理市場的門戶。歐洲投資者一向積極參與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及資本市場,我相信歐洲金融機構在香港可以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事實上,隨著香港不斷強化其作為國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亦是人民幣自由兌換的試驗場,歐洲的金融機構可以在香港市場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滬深港三地金融市場一直是眾人議論該三地「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話題,因為只有擁有一個強大的金融平台,「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才能更鞏固,而該如何把握三地市場的不同發展趨勢是一個有趣而值得思考的話題。 必須承認,滬深港之間有競爭是事實,否則港股市場不會如此警覺地延長了交易時間,希望以此能與當時交易時間更長的內地股市抗衡;而滬深二市更是不停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新產品的開發,期待可以撐起中國金融市場的兩大主場,而且自從2010年上交所交易量居紐約證券交易所和NASDAQ之後排世界第三,更是讓香港金融市場覺得危機重重,驚昔日「紐倫港」時代的風光不在,恐本身金融市場魅力已大幅度削減,從業者職位也會進一步萎縮。
他指出:「說前海是珠三角的曼哈頓,從定位來講,前海是把創新金融作為核心產業,所以做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做暢想,未來的前海既有紐約的曼哈頓的影子,也有倫敦的金融城和金絲雀碼頭地區的痕跡,還有巴黎拉德芳斯、東京新宿地區和香港中環地區、迪拜的一些長處。所以,前海要博采眾長,為我所用,集成創新。打造新一代產業文明,新一代城市文明。這是用長遠歷史眼光看,前海要實現的定位目標。」
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一份研究指出以從業員人數來計算,倫敦已經失去全球最大金融中心的地位,由紐約取代,倫敦今年的金融業雇員人數下跌到不足25萬人,跌幅接近一成一,低過紐約的35萬4千多人。至於目前排第三的香港,到2015年將會超越倫敦,到2016年更會超越紐約成為全球最大。
這張圖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全球金融中心2007年至2010年的排名,這個基本上是第一個倫敦,原因是這是倫敦排的,所以倫敦始終排在前面,第二不管是倫敦還是紐約他們沒有爭議,但是看第三位就有變化,香港、新加坡他們輪著來,後面是上海,我們看到一個狀況,還有一個角度,一方面這是哪一個最強。另一方面,看看不同的國家有幾個,美國是紐約、芝加哥、波士頓、舊金山大概就這麼幾個,中國就香港、上海,中間稍微靠後是北京、深圳,加入不是按這個來排,按另外的角度排名,有的說法不太一樣。
杜平:好,倫敦本來是大家都知道,是國際金融中心非常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其實就是中國銀行中資銀行一直在英國其實能夠有一個立足之地,而且發揮在倫敦的一些作用那擴大人民幣的使用率,今年9月份的時候英國的財長跟王岐山副總理有個會談,當時就是王岐山副總理第一次正式的說支持倫敦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當時英國非常高興,他的財政大臣就高興的不得了,對媒體講他說倫敦是人民幣最理想的落腳之地,所以而且對英國非常的好,但是現在好像情況有所變化了,變化在什麼地方,就是我們在新聞看到的,就是中資銀行包括工商銀行包括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都准備要撤離英國,到哪去,到盧森堡去,因為倫敦對金融管制就是太苛刻了,對中國來講就是比較介意的兩點,第一點就是說對市場的資金流動規定過於苛刻,不是嚴格是苛刻,第二點就是不允許中國銀行在倫敦辦分行,現在工行、農行、建設銀行在倫敦確實有代表機構,只不過是叫辦事處,他不是分行,那麼這樣的話當然就是對中方銀行的利益在海外的發展是非常的不利的,同時也是跟中國對英國所采取的一個比較友善的措施。
該報寫的:“倫敦已在相應工作人員人數這個關鍵指數方面失去了做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在這方面紐約已經超過了倫敦。但是,至2015年,倫敦在排行榜上還有可能被香港擠壓到第三名的位置上。”
過去一年來,倫敦奠定了西方主要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的地位。來自倫敦、香港乃至北京決策者的支持凸顯出私營部門為推廣人民幣使用所作的大量努力。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