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利率市場化提速 信托業務空間或遭壓縮 @ 2012-06-15T08: Back Hot News
Keyword:利率 銀行
Concept:存款利率市場化 , 央行2010年10月
6月7日晚,央行突然宣布降低基准存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同時放寬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這為短期提振經濟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破冰打了一劑「強心針」。但對於銀行業卻看不到過多的利好。利率進一步市場化讓銀行業利差收益縮水,利率下降對本已下跌的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無疑是「雪上加霜」。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7日宣布降息,據大陸媒體披露,在此前夕,人行還發出特急件表示,房貸利率最低7折,而四大銀行隨即調降首購房貸利率,最低降至8.5折,也促使上周末京滬廣深樓市回暖。匯豐經濟學家屈宏斌指出,北京將盡一切所能支撐今年經濟增長。大陸房產有希望再次成為救市法寶。
被視為對經濟「利好」的降息,卻給銀行業帶來了不小壓力。降息並允許利率浮動空間擴大,將使商業銀行淨息差顯著收窄,從而對銀行業利潤增長構成拖累,並加劇未來銀行業競爭,使銀行面臨信貸結構調整、業務轉型等壓力。這一市場認知,成為當日銀行股跳水的最大的「利空」因素。
巴曙松:正好相反,利率市場化將對央行貨幣政策效果產生正面效應。目前,無論是金融機構的經營,還是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正日益受到當前利率體制的束縛。對銀行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可能讓利率無法反映銀行風險定價水平和議價能力;而另一方面,貨幣、債券市場等利率則是相對市場化地上下浮動。因此,這實際上形成了一個雙軌制的問題,這就割裂了金融市場的統一性,使政策工具的作用難以完整地覆蓋整個市場。這樣一來,央行固然可以通過調整存貸利率對銀行利率進行調控,但對市場上的利率水平調控效果卻會大打折扣。可能會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況:在央行的調控之下,總體貨幣環境處於寬松態勢,同時貸款利率也受到限制,但仍有很多中小企業融資難,只能從民間融資並忍受極高的利率壓力。顯然,這不是央行想要的效果。
利率市場化也需要金融創新。在進行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由於金融監管的放松,利率變動更加頻繁,很容易加大市場的波動,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有一些金融產品和金融方法上的創新,來控制這種風險。因此,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逐步引入不受利率管制的新的金融產品,有助於在維持原有格局的情況下進行利率市場化。實際上,這是一種增量改革式的利率市場化方案,帶來的沖擊較小。可以說美日兩國的利率市場化創新都貫穿始終,創新伴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每一步發展。美國發行的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CDS)標志著美國利率市場化的開始,實際上它所代表的意義是區別於傳統金融產品受制於法規限制而產生的突破性產品。除此之外,美國的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還引入了可轉讓提款通知單賬戶(NOW賬戶)、超級可轉讓提款通知單賬戶(SUPERNOW賬戶)及貨幣市場存款賬戶(MMDA)等新的產品。這些新產品的引入使前期流出銀行體系的存款回歸,弱化了銀行的脫媒現象。日本也是通過引入市場化利率的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作為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開始,其後又推出了市場利率掛鉤型存款賬戶(MMC)。
上周四晚間,中國人民銀行在宣布降息的同時,還宣布存款利率上限調整為1.1倍,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0.8倍。此舉標志著利率市場化在漸進的改革道路上又向前邁出了突破性的一步,也推倒了一系列多米諾骨牌。由於存貸款利率的上下限擴大,這也在實際上促成了此次降息的實質效用是「非對稱降息」,由於非對稱降息,因此銀行實際利差在收窄,短期來看,擠壓了銀行的利潤空間,但是從長遠來看,則有利於銀行借機轉變盈利模式。
第一,漸進式改革是中國利率市場化的理性選擇。各國利率市場化的經驗告訴我們,漸進式改革模式是符合中國經濟金融基本國情的理性選擇。當前中國經濟的特征與利率市場化之前的美日韓等國具有較大相似之處。一方面,通貨膨脹率高企和市場利率攀升,「負利率」現象日益嚴重;另一方面,「金融脫媒」對銀行傳統業務模式提出嚴峻挑戰。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已經由10年前的92%降至2011年上半年的53.7%,而高收益理財產品的快速發展則導致大量資金從銀行表內流出。據有關統計,2011年上半年中國理財產品發行規模高達3.57萬億人民幣,已相當於同期存款余額的4.5%。因此,從保護存款人利益和促進銀行轉型發展角度看,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迫在眉睫。但是,美日韓等國長達16年的改革經歷告訴我們,利率市場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市場主體看,國有企業作為主要資金需求方,其資金硬約束仍需進一步增強;而作為資金供給方的商業銀行,公司治理機制等仍需進一步完善。培育經濟主體的市場觀念和市場行為,加強和完善金融市場的基礎制度建設,都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只有做到改革循序漸進,才能有效應對利率市場化過程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廣發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沐華認為具備以下特征的銀行受利率市場化的影響較小,且有望在長期受益於利率市場化:一是活期存款占比高,存款成本具有優勢的銀行(如農業銀行、寧波銀行、招商銀行、建設銀行);二是中小企業客戶占比高,貸款議價能力強的銀行(如民生銀行、寧波銀行、興業銀行、深發展);三是中間業務表現突出的銀行(如四大行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