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大陸/江西已查控外省流入的1317公斤問題空心膠囊 @ 2012-04-22T17: Back Hot News
Keyword:膠囊 鉻超標
Concept:13個膠囊鉻超標 , 藥品生產企業生產
上海市食藥監部門表示,將繼續全力做好鉻超標藥用膠囊查處。督促藥用膠囊生產企業嚴格原料把關和質量檢驗,嚴防工業明膠流入藥用膠囊生產環節;督促藥品生產企業從有資質的企業采購藥用空心膠囊,對空心膠囊嚴格按《中國藥典》(2010年版)標准檢驗,嚴防不合格藥用膠囊流入藥品生產企業。
皮革在工業加工鞣制時使用含鉻的鞣制劑,往往會導致鉻殘留。據調查,9家藥廠生產的13個批次藥品所用膠囊鉻超標,最高超標90倍。昨天,13個產品被暫停銷售和使用。
日前,(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公布最新抽查結果顯示,上海一家醫藥企業購自浙江新昌康諾膠囊有限公司的空心膠囊樣品重金屬鉻超標。然而,截至記者今日(20日)發稿時,主管部門始終沒有公布該醫藥企業的名稱、涉及的具體產品。在本網就此進行的民調及街頭隨機采訪中,超過9成受調市民表示,對這樣的處理方式「不滿意」、「不能接受」。
    「膠囊分為腸溶和胃溶的,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崩解,這些都是有要求的,不是隨便做的,所以藥用膠囊什麼價位就是什麼貨,藥企肯定心知肚明。」四川一家藥企的市場部總監告訴羊城晚報記者,「說白了,企業就是想降低成本,用好的膠囊和用劣質膠囊,一盒藥的成本就相差0.1元-0.2元,這0.2元對於藥品,尤其是對於價格十分低廉的基本藥物來說,利潤是可觀的。」
問題膠囊的清查風暴已經在全國展開。昨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出通知,要求各地質監部門對所有明膠生產企業和使用明膠的食品生產企業一個不漏地進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依法處置。同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還公布了第一批藥品抽驗結果,在9家被媒體曝光的藥企中抽查了42個批次藥品,其中23個批次不合格。記者注意到,在之前的媒體曝光中,修正藥業的羚羊感冒膠囊榜上有名,而在這次國家食藥監局公布的名單中,該公司的另外兩款藥品批次也出現了鉻超標的情況。
這些用皮革廢料當原料加工成的藥用膠囊不只是流入一些小型制藥廠,還居然流入內地知名的青海格拉丹東、吉林長春海外制藥等大型藥企,做成了各種膠囊藥品。根據調查中掌握的線索,央視記者分別在北京、江西、吉林、青海等地,對藥店銷售的一些制藥廠生產的膠囊藥品進行買樣送檢。經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反覆多次檢測確認,9家藥廠生產的13個批次的藥品,所用膠囊的重金屬鉻含量超過國家標准規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標最多的達90.05倍。
這幾天大家也看到了,用回收廢舊皮革煉制出來的工業明膠並大量用於藥用含鉻的毒膠囊被央視曝光後引發了公眾強烈的憤怒,也紛紛質疑職能部門的監管失控,而且涉及十多家知名藥企的膠囊產品出現鉻超標,這還不足夠坑爹的嗎?病患吃藥本來是用來治病甚至是救命的,結果這些藥企從原料到生產為了降低所謂的生產成本,整個形成了一個骯髒的利益鏈,更令人極其失望的是這一條條利益鏈長年累月坑害國民健康,在被媒體曝光前竟然從來就沒有被有關職能部門檢測出來過,這不奇怪嗎?那麼人們自然會問了,你衛生部專家今天站出來信誓旦旦的聲稱一天吃六個含鉻膠囊沒有危害,並要公眾不用恐慌,之前你們干什麼去了呢?衛生部門的監控體制到底有沒有呢?那麼你現存又來告訴老百姓吃六個毒膠囊沒有危害,又是何居心呢?相信那些不法奸商聽到後一定笑了,果然是自己人呵,這毒膠囊其實是可以吃的。
昨天,南京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生產、流通、使用環節進行全面排查。截至昨日18:00,已檢查102家藥品批發企業,沒有發現被曝光的13個膠囊鉻超標產品;檢查了20家藥品零售連鎖總部,僅在一家連鎖大藥房內發現被曝光品種:標識為四川蜀中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的諾氟沙星膠囊,通化金馬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熱通淋膠囊,目前這兩種藥品已下架,停止銷售。
人吃五谷雜糧,誰能不生病,生病了當日要吃藥,而且現代制藥企業大多是以膠囊的形式包裝藥物,口服方便吸收快,誰能想到,一些無良商家會在藥囊的包裝上都敢偷梁換柱,以假亂真。為了一噸原材料剩下一萬元錢,一些膠囊生產企業竟然以工業明膠來生產膠囊,人吃了這種鉻超標的藥品,不知道是真治病還是真的找死呢。
違規膠囊涉及多個產品,也牽扯出多個知名藥企。藥企名氣越大,產品數量越多,可能受害的消費者人數也會越多。近年來,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早已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在食品藥品安全危機已然成為國人心頭之痛的背景下,每一個新事件的曝光,無疑都是雪上加霜。
修正擺出了國標,但監管顯然不能就此默認那些鉻超標藥品膠囊合格。一種本不該出現在藥品中的有害物質,到底是生產、包裝過程中無意產生的設備污染,還是企業為爭奪市場選擇使用劣質原材料的有意為之,這其實並不是很難區別。而監管對這兩種情況分別采取什麼樣的處置態度,無疑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因國標滯後導致的鉻超標藥品膠囊流向市場,對監管者的公信力會產生怎樣的損傷。
國內發生「毒膠囊」事件,國外對待類似的藥品安全又是怎麼樣呢?記者昨日采訪了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媒介總監左玉增,他表示,在藥品上市管理方面,多數國家實行的是上市許可人制度,責任界定清晰。「企業是藥品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因此作為采購方的制藥企業有很強的動力對供應商進行監管和約束,在采購方和政府的雙重監管下,來自供應商的質量風險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鉻超標藥用膠囊事件發生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央領導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嚴肅依法查處,確保人民群眾利益。連日來,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及時采取措施,封存問題產品,全面排查藥用明膠和膠囊生產使用過程中的隱患;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已按要求停用、封存問題產品。公安部門對涉嫌犯罪的企業和有關人員正在進行偵查。
果然,昨日晚間,國家食藥監局網站公布第一批抽檢結果和處理意見,除央視曝光的9家藥企全部被證實所使用膠囊鉻超標之外,查實浙江省新昌縣卓康膠囊有限公司(下稱「卓康膠囊」)、浙江省新昌縣華星膠囊廠(下稱「華星膠囊」)、浙江新大中山膠囊有限公司存在嚴重違法違規行為,責成浙江省食藥監局吊銷其藥品生產許可證。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