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商務部:隨時准備應對稀土出口爭端 @ 2012-02-02T12: Back Hot News
Keyword:出口 中國 限制
Concept:
近日,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上訴專家小組維持了對中國限制錳等多種原材料出口訴訟初步裁定的核心內容,即中國對多種工業原材實施出口稅和配額違背了WTO規則,並駁回了中國基於環境保護或供應短缺就初步裁定提出的上訴請求。上海有色網(SMM)認為,面對裁定,政府或將不得不逐漸降低關稅甚至取消關稅,但不排除政府將采取費用管理等措施對錳出口進行非關稅限制。
中美貿易摩擦近期確有加劇之勢:1月18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輸美應用級風塔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1月30日,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就美國、歐盟、墨西哥訴中國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世貿組織爭端案發布了不利於中國的裁決報告。雖然中國商務部迅速評論稱,這是中國出於保護環境和可用盡自然資源的需要,但相當數量的業內人士表示,歐美很有可能依據這個案例,開始將較為敏感卻與此案例類似的中國稀土出口限制爭端也推向WTO。
但是近年來,一些世貿組織成員開始關注原材料出口方面的問題。我們在加入時對出口管理是有承諾的,比一般的WTO成員承諾的要多一些,除了我們列出的有二三十種商品的清單之外,我們承諾不出台新的出口限制措施或者征收新的出口稅。
「『快』也值得好好說一說,因為『快』來之不易,『快』很了不起,『快』恰到好處。」沈丹陽說,去年我國面臨國外主要市場需求低迷、國內成本要素上升等困難,企業和各地商務部門做出了最大努力才取得這樣的增長。在2010年進出口增速達到34.7%、規模已經到了將近3萬億美元的基礎上,2011年又增長了22.5%。根據世貿組織預計,去年世界出口總增量大概是9700億美元,而中國進口增量是3487億美元,對世界出口增長的貢獻率高達36%。
綜合消息,據中國媒體報導,世界貿易組織WTO周一(1月30日)維持了對中國限制原材料出口違規的裁決。2011年7月,世貿組織裁決說,中國對包括鋁土,硅鐵,鎂,鋅等9種原材料實行的出口限制措施違反了WTO的規則以及中國入世時的承諾。限制措施包括征收出口稅,實行出口配額和出口許可證系統。
1月30日晚間,WTO就中國限制9種原材料出口一案再次作出裁決:維持去年7月初裁中的核心判罰內容,即確認「中國對鋼鐵和化工產業原材料實施出口稅和出口配額限額違背了國際貿易法則,必須加以改正」。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對於該裁決,歐美國家在歡呼雀躍的同時,更直接提出了下一步期望:取消中國對稀土出口的限制。
美國貿易代表柯克(U.S. TRADE REPRESENTATIVE RON KIRK)1月30日宣布,世界貿易組織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裁定,中國對幾種用於鋼、鋁以及化工產品的重要工業原材料的出口限制不符合中國對世貿組織的義務。世貿上訴機構同意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2011年7月的裁定,維護美國提出的申訴,駁回了中國所謂這些出口限制是出於環境保護或資源保護的上訴。歐洲聯盟和墨西哥也跟美國一道作為共同起訴國提出起訴。根據美國的要求,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構(DISPUTE SETTLEMENT BODY)將在30天內采納該機構和上訴機構的報告,要求中國使其政策符合世貿組織的義務。
世貿組織裁定中國在原材料出口限制一案中敗訴,這一裁決可能使主要商品出口國更難以限制對全球市場的供應.中國商務部在聲明中稱,對這一決定"深表遺憾",但將遵守裁決,盡管其認為自身行為合法.美國貿易代表柯克表示,這一裁決對美國來說是巨大的勝利,尤其是對制造業者和工人.歐盟貿易執委卡瑞德古特稱,該決定將促使中國放棄稀土等原材料出口限制.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今日刊文稱,世貿組織上訴機構昨天稱,支持之前裁定中國限制9種原材料出口政策不合理的決定,歐盟隨即要求中國放寬對稀土原料的出口限制。
世貿去年7月作出有利美國、歐洲聯盟和墨西哥的判決,這3方控告中國大陸,未能遵守加入世貿時的承諾。對於中國大陸上訴,世貿上訴機構說,中國大陸稅務及對鎂、鋅等元素的出口限額措施,必須符合世貿會員國義務。
世界貿易組織於2009年12月21日決定設立一個專家組,調查美國、歐盟和墨西哥三方指控中國限制原材料出口一案。世貿組織專家組於2011年7月5日發布報告認為,中國的出口關稅與入世時的承諾不相符,原材料出口限額的設定也不符合WTO規則。2011年8月31日,中方就原材料限制案向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提出上訴,要求推翻專家組報告的部分裁決。
近年來,中國遭遇貿易調查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貿易增量: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0年多來,出口增加近5倍;出口快速增加必然伴隨更多貿易調查。其二,產品結構:中國出口商品多為中低端制造業產品,相對更容易沖擊到進口國的產業工人,因此更容易引發貿易救濟措施。其三,國內產能:從鋼材、瓷磚到光伏,遭遇貿易調查的中國產品多為國內產能過剩、不得不加大出口力度的產品。其四,市場經濟地位因素:中國雖已入世10年多,但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仍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使得它們更容易發起對中國進口商品的貿易調查。其五,暫時性因素:次貸危機以來,多數貿易伙伴經濟不景氣、失業率較高,而經濟低迷期貿易摩擦加劇難以避免。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