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多名市民不滿新居屋雙重資助業主 @ 2011-10-13T09: Back Hot News
Keyword:居屋
Concept:
記者問,為何這麼遲才復建居屋,曾蔭權強調房策是重要政策,不能朝令夕改,否則會令市場信心負面,當然「6個月前做會否更好呢?一年前會否更好呢?現在回想,可能也說不定」。他重申,計劃以民為本,望幫助較低下階層的中產,不是政治因素或中央官員提出,才回應社會訴求。
特首曾蔭權發表施政報告,承諾復建居屋,單位購入時的資助額視為貸款,而置安心計劃變為可租可買及有封頂價。
樓市連月受利淡因素影響成交量,加上特首曾蔭權「放風」復建居屋,令居屋市場首當其沖成交大跌,據土地注冊處資料顯示,今年截至9月30日為止,二手居屋市場的成交注冊只錄得約5,693宗,比去年同期8,553宗少33.4%,至於整體二手住宅注冊量約64,510宗,按年少約31.5,顯示居屋成交跑輸大市,而10月份首10日,二手居屋注冊量亦只有104宗,全年的二手居屋成交個案有機會不足7,000宗,屆時將創近8年新低,僅較2003年沙士期間的6,169宗略高。
香港建築師學會本地事務部主席梁素雲表示:「雖然社會上大部分想復建居屋,但希望大家冷靜、理性地了解現時的核心問題。」本港現有約十萬戶家庭符合申請居屋的資格,她指復建居屋無疑有利社會和諧,但即使政府每年推出五千個居屋單位,效果只像「派六合彩」,未能徹底解決本港住屋供應問題。
今次政府計劃復建居屋的消息傳出後,各界反應不一,當中地產業人士認為,居屋是無助解決市民住屋問題。中原集團董事施永青日前出席活動時表示,現時公屋可滿足巿場住屋需求,復建居屋的訴求只為滿足大部分巿民以物業資產賺取升值的機會,復建居屋實際上無助解決本港住屋問題。他又表示,反對上調申請居屋的入息上限,認為此舉將會使居屋巿場與私人市場重疊,阻礙樓市健康發展。
行政長官曾蔭權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泛民黨派對報告多表不滿,認為復建房屋推出得太遲且數量不足。公民黨批評,施政報告「太少」及「太遲」,多項措施猶如「煲呔請客,下屆埋單」,憂慮有關措施能否落實。黨魁梁家傑指出,社會多年來已醞釀復建居屋的訴求,惟曾蔭權拖到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才落實,實屬反應遲頓,而居屋復建數量每年僅限5千個單位,也是太少。街工的梁耀忠也認為,部分的措施來得太遲,擔心現屆政府任期完結後政策未能落實。立法會議員李卓人、何秀蘭及張國柱則以工黨籌委名義評論施政報告。李卓人抨擊,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死不認錯,過往一直拒絕復建居屋,導致貧富懸殊加劇,出現地產霸權,直至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才「臨尾扮威」。人民力量黃毓民直斥,施政報告是垃圾,沒有反省社會的結構性問題,例如地產霸權和貧富懸殊。陳偉業批評,房屋供求方面缺乏方向,復建居屋是在中聯辦官員開口後才「跪低」,而即使復建居屋,未來4至5年仍不能紓緩市民對住屋的需求,而新居屋訂價介乎150萬至200萬屬太高。
不過,也有發展商人士認為,政府復建居屋、置安心計劃下,對於發展商競投限尺地及限量地意欲有一定影響,因部分客源會重疊。他指出,每月收入3萬元的家庭,以供樓占家庭收入40%、向銀行承造70%按揭為例,可負擔400余萬元的私樓,相信未來落成的限尺盤,部分單位的售價會介乎此水平,故認為對於未來發展商競投部分地區的限尺地、限量地會有影響。
蔭權於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其中復建居屋更成重點關注問題,到底居屋重推對本地地
研究機構稱復建居屋不會沖擊港樓市 [2011-10-08]
立法會議員劉秀成表示,立法會亦已經通過動議,促請政府復建居屋。他認為本屆政府的任期只余下不足一年,但亦不應只推出短期措施,而是需要制定長遠的房屋政策,應付市民需要。而政府推出的資助房屋,無論是居屋或置安心計劃,都是針對有需要人士,故有必要訂出一些限制,以減低投資及炒賣成分,避免這類樓宇的價格進一步被推高。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認為,曾蔭權「後知後覺」,2009年樓價續升,社會已有要求復建居屋的聲音,但曾蔭權拒絕在施政報告提出,認為是豪宅問題而已,「當時他在電台與市民斗嘴,說對方不應只在港島買樓」,但中央官員如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等訪港,顯示他們留意到港人置業難問題,令曾蔭權不得不面對現實;他說,「曾蔭權自尊心那麼強的人,也要認低威」,認為是為施政報告推出新居屋政策「打定底」,令屆時「U-Turn也沒有那麼難看」。
七年過去,曾經多次表示毋須復建居屋的曾蔭權,於名為「繼往開來」的新一份《施政報告》中終於承認居屋存有價值,「為回應中低收入家庭的置業訴求,政府提出復建居屋的新政策」。曾蔭權在記者會上指出,房屋政策是重要的社會政策,不能朝令夕改,要小心行事,否則會對市場信心,及百多萬名業主構成負面影響。但也承認,半年或一年前推出可能更好。
    恆生商學院院長蘇偉文點出復建居屋存有不少問題。首先,現時政府傾向於興建簡約型單位居屋,設計與現時的豪宅大相徑庭。而居屋的售價將以市價厘定,政府再予以買家折讓,問題在於,假如以當時豪宅樓價七成作定價,居屋本身的價值及物業質素,與其訂價是否相符,值得深思。其次,他說,居屋轉手涉及補地價問題,地價亦因市值而定,倘若買家想轉售物業,就需要進行補地價,以市況來定,買家或需要補更多地價。而且居屋的折舊速度較私人物業為快,物業流通性亦不強。
【明報專訊】股市有回穩迹象,加上施政報告將於本周三公布,復建居屋如箭在弦,有部分持貨較久、轉手獲利豐厚的業主,於施政報告公布前以低於同類成交價沽貨套現。買家遇上該類筍盤,亦偷步入市,令二手交投出現反彈。龍頭屋苑太古城海景大單位,剛以約1380萬元成交,尺價僅約1.21萬元,較同類成交價低近一成。
「80後」鄺先生表示,3年前大學畢業後,一直努力工作儲錢買樓,但人工加幅始終都追不上樓價,昨天從新聞知道政府復建新居屋,他認為是好消息,但批評特首早應該在當初連任的時候就要復建居屋,如今最快要3年後才預售,遠水未能救近火,他覺得是「遲來的春天」。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