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News

溫州銀監局料銀行不良貸款率不會明顯上升 @ 2011-10-11T13: Back Hot News
Keyword:溫州
Concept:
昨日,張有榮對溫州銀行業參與民間借貸的說法羅列了一組數據予以反駁:「初步統計,目前溫州有21家銀行受此次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牽連,直接或間接受到牽連的資金是15.86億元,溫州目前的不良貸款余額為22.72億元,即使15.86億元全部變成不良貸款,總牽涉資金也只有38.58億元,約占溫州現有6123億元貸款總額的0.62%。」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前天到彌漫金融恐慌氣氛的浙江溫州市考察,針對頻發企業老板不堪高利貸重負而欠債外逃,甚至跳樓自殺,他要求銀行「提高對中小企業不良貸款的容忍度」,並指示當地政府「妥善處理企業資金鏈斷裂問題」、「遏制高利貸化傾向」,維護金融市場及社會穩定。
【新報訊】溫州中小企倒閉潮揭示內地的非常規貸款問題,更被形容為中國版的美國次按風暴,銀行公會主席和廣北昨出席例會後表示,中國的非常規貸款只限於局部地區發生,不會影響內地銀行體系的穩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溫州市鹿城區經偵大隊已經對此事立案偵查,確定的受害者約48~50位,每人的貸款金額為30萬元,共計1500萬元。其他有的貸款未獲審批通過,也有個別貸款被本人直接取走。
據報導,為防止中小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溫州市推出「一攬子」救市措施——向浙江省政府提交《關於要求申請金融穩定再貸款的請示》,由省政府出面向人民銀行申請金融穩定再貸款600億元,期限1年,專門用於「支持溫州銀行機構增加對困難企業的融資規模」。
9月28日9時許,近50多位「借款人」聚 集在溫州鹿城農村合作銀行矮凳橋分理處門口,要求討個「說法」。他們都因與一位女企業主結識,在這個分理處簽字借款30萬元,拿到這筆錢的女企業主已「跑路」,銀行向這些「借款人」發出了貸款確認函。
溫州銀行行長吳華表示,該行去年是將貸款規模的4成投在溫州本地,其他6成投放給該行設立在上海、寧波、杭州和衢州等地的分支機構。「當前,我們對該投放比例進行了調整,將原先溫州占比的4成擴充到6成,實實在在增加溫州地區的信貸投入。」
全市22家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金達55.2億元,銀行融資28.12億元,貸款余額92.93億元。全市已開業運營的22家小額貸款公司,平均注冊資本金2.51億元,高於2億元的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第一。溫州市小額貸款公司試點運行近三年,已實現各縣(市、區)全覆蓋,「溫州小額貸款公司板塊」逐步顯現,並發揮了集聚溫州民間資本、緩解支農扶小融資問題的民間金融改革示范作用。
【明報專訊】地下金融最為活躍的浙江溫州,可說是影子銀行的典型地區。當地民間借貸早已盛行,不過在去年開始的收縮銀根大政策背景下,今年貴貸特別多。本報記者親到溫州直擊,發現民間融資,即使有樓房抵押,月息亦早去到6%以上,亦即年利率達70厘以上,甚至有所謂的小額貸款公司,開價借100萬一周要還20萬利息,較之本港的「大耳窿」還要冷血。然而貴貸實難持久,爆煲是遲早之事,最終民間融資的資金斷裂,負責埋單的還是「百業之母」的銀行。
有學者稱,溫州民間資本十分注重變現能力,最樂於運用金融槓桿。例如,將已購買的物業通過銀行抵押取得貸款,融出資金進行短期放貸或直接用於地產開發,在獲取利潤後進行再投資,將「死錢」變成「活錢」,不斷放大投資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土地抵押、項目開發貸款、在建工程抵押貸款等都是反復利用銀行金融槓桿獲得銀行資金。
先看一組數據,今年上半年,浙江省金融機構新增貸款同比少925.2億元。商業銀行對企業貸款利率普遍上浮了20%至30%,高的甚至達到60%。這組數據帶來的後果是,浙江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首當其沖受到了影響,一些在銀行難以貸到款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微小企業,不得不轉而求助民間借貸。溫州市經濟學會會長馬津龍說中小企業尋求民間借貸是因為正規金融渠道滿足不了他們的資本需求。
據中國媒體報道,在因企業家的成功故事而出名的溫州,有20多家民營小企業近日因無法償還到期的銀行貸款而破產。上周四,在社會各界普遍擔心信貸緊縮的背景下,溫州官員敦促銀行限制貸款利率,增加對小企業的貸款。
據介紹,各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目前正在和進駐聯絡組積極溝通,按照「屬地管理、一企一策」的原則切實為中小企業解決問題。溫州市常務副市長孟建新認為,當前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強化對小額貸款、民間借貸等方面的規范、監管和服務,全力保障溫州金融穩定和發展。
多位人士告訴記者,浙江很多地方公務員可直接向銀行貸款50萬元,因此公務員中有不少做資金生意,從銀行獲得低息貸款後投入高利貸行業。在很多民間高利貸公司中,銀行職員就是股東,甚至有銀行員工自己就是「主角」──溫州某銀行塘下支行一位信貸員憑一紙假房產證7次從銀行共貸出了1652萬元投入到高利貸行業。
在2008年金融危機動蕩中,溫州民間資本受到創傷,一批投資公司倒閉。在中央政策支持下,溫州將加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力度,這也激起溫州資本對金融行業的高度興趣。洗牌過後是新的開始,在蓬勃發展三年後,新一輪的危機降臨,剛剛嘗到高利甜頭的投資公司,在老板跑路潮中紛紛撲倒。
據了解,近幾年,溫州突然冒出近千家大大小小的擔保公司,明處是為企業提供金融擔保服務收取傭金,暗地里實際參與吸存放貸、受托發放貸款、受托投資等業務,是有組織的「老高」,也為「老高」輸送借貸資金。其實溫州注冊的擔保公司不過幾十家,大多數屬於非法經營,盡管官方多次整頓仍未見明顯成效,不少此次跑路的公司老板都與擔保公司過從甚密,有的甚至自己就投資擔保公司。
另一大因素,便是融資成本。東方從銀行獲得貸款的利息率由2008年的4厘月息,上漲到現在的8厘-1分。據官方數據,2011年以來,溫州中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的綜合成本比2010年同期上升15%以上,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息淨支出同比增長46%。
溫州市人行統計調查科副科長梁茜茜也證實,他們聽到銀行或信貸員反映,企業貸款沒有用於企業自身發展,而是做其他行業去了。
【明報專訊】溫州貴利走佬不絕,原本隱藏甚深的公務員債主也逐漸浮出水面。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溫州一宗擔保公司老板失蹤案中,不僅貸款年息高達140厘,更有八成債主為當地官員,俗稱「官銀」的官員資金原來在長三角的「貴利經濟」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
五是培育溫商特色業務。溫州銀行與溫商理念相同,感情相通,經營之道相近,沿著「溫商」投資路線布局機構,「追隨溫商、服務溫州人」,針對溫商「資產多、現金流少,實力強、報表不規范,信用好、銀行合作記錄欠缺」等特點,積極與在杭的九大溫州商會開展合作,推出「溫商誠信貸款」,憑借個人信用記錄可以獲得低成本貸款,為其提供便捷、貼身的金融服務。
溫州的劉女士說,她是出於面子關系,幫朋友擔保貸款了一百多萬,後來朋友突然失蹤,調查發現已經破產,她只好自掏腰包填這個窟窿。她說,溫州的民企多是家庭作坊起家,老板之間多是親戚朋友,關系不錯,借貸時習慣「人情保」。如今,發生這樣的事情,大家都很謹慎,正常的拆借,民間信用都受到了影響。

Mobile | Full
Forum rule | About Us | Contact Info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Statment | Disclaimer | Site Map
Copyright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laimer :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website, 88iv endeavours to offer the most current, correct and clearly expressed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Nevertheless, inadvertent errors in information and in software may occur. In particular but without limiting anything here, 88iv disclaims any responsibility and accepts no liability (whether in tort, contract or otherwise) for any direct or indirect loss or damage arising from any inaccuracies, omissions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that may be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 88iv also does not warrant the accuracy, completeness, timeliness or fitness for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