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加航空服員拒絕政府介入繼續罷工 加航料延至周一晚恢復航班 @ 2025-08-19T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罷工 空服員 加航空 政府 航班 復工
概念:加航空服員罷工 , 加拿大航空空服員拒絕政府復工
(中央社多倫多16日綜合外電報導)加拿大政府今天出手干預,讓加拿大航空公司(AIR CANADA)空服員停止罷工行動。這場罷工造成數以百計航班取消,加航每天約服務的13萬名乘客的夏日旅游行程也大亂。
加航空服員與公司在薪酬方面出現分歧,空服員上星期六開始罷工。加拿大當局較早時下令勞資雙方透過仲裁結束工潮,公司恢復營運、空服員返回工作崗位。
「我們不會上機工作!」在加拿大城市蒙特利爾,大批周日繼續罷工的加航空中服務員冒雨抗議。溫哥華亦有同類示威,空中服務員高舉批評政府介入工運的標語,代表他們的加拿大公共雇員工會批評政府發出的復工令違憲和只為保障航空公司的盈利,因此拒絕復工,但樂意與資方重返談判桌,尋求達成公平協議。
加航發布聲明,以代表罷工空服員的工會不顧政府指示而作出繼續罷工的決定為由說:「加拿大航空公司…已經暫緩恢復加拿大航空和加拿大紅色航空(AIR CANADA ROUGE)有限復飛的計畫…本航空公司將於明晚恢復航班。」
空服員工會在X平台批評政府給了加航最想要的東西「跳過談判,恢復營運」,簡直獎勵了資方拒絕公平談判。代表空服員的加拿大公共雇員工會(CUPE)加航分會,對於政府介入及強制仲裁強烈批評,加航空服員同時也是CUPE副主席萊頓(HENLY LARDEN)稱政府此舉「難以置信地令人作嘔」。
加拿大公共雇員工會表示,罷工行動將持續到航空公司就工資和無償工作進行談判為止。本次罷工涉及1萬名空服員.,罷工的機組人員與政府委員會之間發生僵局。
加拿大政府介入這起罷工事件後,加拿大產業關系協議會(CIRB)????本裁定,采取罷工行動的1萬名空服員須在當地時間周日下午2時重返崗位。
加拿大最大航空公司「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爆發罷工潮,萬余名空服員如期在16日凌晨1時開始罷工,造成班機全面停航,逾10萬乘客受影響。但罷工未滿12小時,聯邦政府即介入,要求加航全面恢復營運並強制進行具有約束力的勞資仲裁。
加航曾尋求這項行動,但遭到工會空服員的強烈反對。經過數月的談判,數千名加航空服員在美東時間凌晨1時前不久發動罷工。勞方在預期罷工行動將上演的情況下,1天700個航班幾乎全部取消,迫10多萬名旅客找尋替代方案,或留在原地干等。
加拿大最大航空加航,從上周六起空服員進行大罷工,至今已取消上千個航班,每天影響超過10萬人。其實勞資雙方談判已經持續了八個月,但始終沒有進展,加航提四年總薪酬提高38%,但工會認為第一年加薪幅度僅8%,根本不足以應對通膨。加拿大政府隨即下令仲裁,以結束罷工,但工會罕見不甩復工令,直指侵犯工會罷工權,讓加航復飛計畫再往後延。
加航空中服務員與資方談判多個月,尋求改善待遇,但談判破裂,約一萬名空服員在星期六罷工,導致近700個航班取消,逾10萬名旅客受到影響,是自1985年以來首次。加拿大就業部長哈伊杜隨後要求勞資關系委員會對加航勞資雙方進行有約束力的仲裁,並下令立即結束工潮。
《路透》報導,加拿大公共服務雇員工會(CANADIAN UNION OF PUBLIC EMPLOYEES)表示,工會代表的1萬名加航空服員將繼續罷工,並稱這項命令違憲,旨在「保護航空公司的利潤」。不過,工會同時也邀請加拿大航空重返談判桌,以利雙方達成公平的協議。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由於勞資雙方談不攏,超過1萬名空服員於美東時間8月16日凌晨1時展開罷工。加拿大政府同日稍晚宣布介入罷工,要求加拿大航空全面恢復營運,並安排審裁機構對這場勞資糾紛進行具有約束力的仲裁。
路透社報道,由於勞資雙方在數月間的談判中沒有達成一致,數千名加航空服員星期六(16日)罷工,這是自1985年以來首次罷工。
加拿大航空公司空服員上周六(16日)的罷工行動使公司作業全面停擺,加拿大政府當日介入加航空中服務員工潮。加拿大就業和家庭部長海哈伊杜表示,她已援引勞工法,下令加航恢復營運,以及安排勞資雙方進行具有約束力的仲裁。加拿大航空周日(17日)表示,因應政府介入,公司已計劃於當日恢復航班營運。惟相關工會同日澄清,仍會繼續罷工。
此前,加拿大航空與加拿大公共雇員工會歷經數月談判仍未能達成協議。圖為加航空服員及其支持者在卑詩省列治文市溫哥華國際機場(YVR)舉行罷工。(彭博社)
推著行李的旅客走過罷工中的加航員工,進入溫哥華機場航廈。加航空服員工會17日拒絕接受聯邦政府強制仲裁的命令,繼續罷工。(路透)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