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雷軍談小米造車 美國制裁成開端 曾拒百億美元分拆建議「幾乎所有人認為賣不動」 @ 2024-07-21T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小米 雷軍 造車
概念:小米汽車造車
雷軍將其主題定義為「勇氣」,全面回顧了三年造車的心路歷程。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車,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雷軍表示,在考慮造車過程中,自己曾反復思考,當時蔚來董事長李斌和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都力勸自己造車。直到2021年3月宣布造車,在那個不眠之夜,無數人給他發來了消息。
是次雷軍年度演講聚焦造車,主題為勇氣,而雷軍本人發表演說時則延續過往類似活動中的感性講故路線,強調勇氣在小米造車歷程中的推動作用。雷軍提及,小鵬(9868)創辦人何小鵬、蔚來(9866)創辦人李斌亦建議小米造車,成為小米造車開端之一。雷軍又表示,造車之初,小米曾想過找代工廠協助造車,但最終仍決定不走捷徑,即不收購、不代工、從核心技術做起,在電機、大壓鑄集群,到智能駕駛、電池包等各個核心賽道都重點投入。
經過逾70日調研後,雷軍認為智能電動汽車發展趨勢是勢不可擋,小米於同年3月底官宣造車。雷軍又表示,小米汽車甫成立初期便有風險投資公司「開價」,提議推進小米汽車獨立分拆上市,並給予上市估值100億美元,但考慮到造車周期長,或難以與投資者保持一致意見,因此最終決定以內部資源投入汽車業務。
今天晚間,小米創辦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舉辦2024年度演講,首次分享小米造車背後的故事以及小米汽車的新進展。雷軍強調,小米汽車決定不走捷徑、不收購不代工,從底層核心技術做起造車。
對於小米汽車為什麼不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問題,雷軍也解釋稱,小米決定造車的時候,正值新能源汽車資本熱,當時的確有幾家VC(VENTURE CAPITAL,風險投資)曾給小米汽車開價,估值高達100億美元。當時雷軍也動過心,但是深思熟慮後拒絕了,因為造車周期長,小米內部和投資人想法很難在長時間內保持一致,另外,小米集團內部本身有大量的人才和技術可用,全集團支持造車才有勝算,所以最後,小米仍決定全資造車。
從手機到汽車,雷軍提到小米進入汽車行業源自一場意外。2021年1月15日,雷軍在電話中得知美國制裁將讓小米面臨危機,在董事會上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成為討論焦點。由此小米開始深入調研,造車被第一次提上議程。
「小米汽車沒有退路,就像過河的卒子,只能拼命往前沖。」雷軍披露,2024年小米汽車銷量目標為保底交付10萬輛、沖擊12萬輛,預計11月提前完成全年10萬輛交付目標。而在今年年初,雷軍對小米SU7訂貨目標是7.6萬輛。
雷軍表示,小米官宣造車前,他曾經猶疑,經過兩個多月的調研,發現智能電動車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汽車業正與消費電子業相融合,小米必須入局。他亦擔憂,汽車行業與手機一樣贏家通吃,故小米造車要有長期打算,而且要瞄准全球前五位的目標,這意味造車將會「燒很多錢」。由於投入太大,當時董事會要求雷軍親自帶隊。
7月19日,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舉辦主題為「勇氣」的2024年度演講。他回溯了三年以來造車的心路歷程。雷軍表示,小米造車源於三年前的一個意外「危機」,認真造車這三年,對於他自己、對於小米,都是一段脫胎換骨的經歷。如今,小米汽車終於擠上了牌桌,雷軍坦言,「離真正的成功還差很遠,長征,才剛剛開始。」
小米SU7發布前,小米做了行業最大規模實車路面測試。有網友說,「小米汽車行不行,就看高管敢不敢自己開」。這句話被工程師轉給雷軍,雷軍又轉發給所有高管。小米高管全部參與了測試,累計里程超10萬公里。雷軍也參與10多次,累計5000多公里,最遠的一次是自己從北京開到上海。
雷軍稱,很多人都知道,小米造車起源於一個特殊的危機事件。但其中發生了什麼?小米又如何應對的?“回顧三年多的造車歷程,我最大的感悟就是,無論面對何等危機,不被嚇倒,就能勝利。”雷軍表示。
2021年3月20日,小米正式宣布全資造車,雷軍表示這是他最後一個創業項目。從那天起,小米汽車3年多一共收到38萬份簡歷。「2022年12月小米汽車正式開啟了冬季測試,2023年8月正式開啟夏季測試,2023月8月16日小米第一輛試產車下線。」
與此同時,小米汽車的銷售服務網絡一直還在擴張,6月30日小米汽車官方賬號公布,6月份小米汽車新增17家門店,目前全國30城、87家門店已開業。三年多前,當雷軍站在造車的十字路口時,十分猶豫與糾結。那時的小米,正值多事之秋、內外交困。
造車項目啟動後,無論是小米的早期創業者劉安昱,還是已經定居在歐洲做汽車設計的李田原,還有順為資本合伙人胡崢楠等都投身到小米汽車的創業中來。對於雷軍來說,這是繼小米手機之後的最後一次創業,他需要全力以赴。但與小米手機時期不同的是,踏入造車後的雷軍則要獨挑大梁。此後,雷軍也始終選擇站在台前,為小米汽車增加更多的曝光量和銷量。
當造車進入到新的周期,特別是造車賽道上的市場逐漸細分,雷軍通過這樣一種年度演講的方式將小米汽車進行更進一步的聚焦,無疑更多地向外界傳遞出來的是,他想要成為造車賽道細分之後的引領者的決心。
造車起因:小米被制裁「雷總,你們被美國制裁了。」2021年1月15日早上7點多,雷軍突然接到一位朋友的電話。從此,他心里便萌生了造車想法。小米組建了6人調研組,在70多天里,馬不停蹄去了10多個城市,訪談了85場200多人。「在調研過程中,李斌、何小鵬一直力勸小米造車。」雷軍回憶道。在雷軍看來,智能電動車是大勢所趨,汽車和消費電子行業正在快速融合。汽車會像手機一樣贏家通吃,只有干到全球前五才能活下去,至少要投100億美元。但那時的小米,正處在多事之秋。上市兩年半,手機高端化剛剛起步;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小米培養多年、寄予厚望的年輕高管周受資離職。這讓雷軍心里「亂成一團麻」。不過,經過70多天的深思熟慮,2021年3月30日,小米發布公告:正式決定造車,雷軍牽頭,未來10年全資投入100億美元。汽車是百年賽道,有人問,小米汽車,為啥不拿出獨立融資、獨立上市呢?雷軍透露,當時有幾家投資機構給小米汽車估值百億美元。「因為造車周期很長,如果拿了別人的錢,想法就很難長期一致。」最後,雷軍下定決心,不融資自己干,錢全部自己掏,風險全部自己扛。
當天,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發文表示:「直到現在還有不少網友動不動拿2020年12月我們辟謠造車的信息來說事,雖然雷總已經講解過很多次我們決定造車的關鍵點,但是貌似還有一些人困在了信息繭房里面出不來。」王化透露,這次2024雷軍年度演講將會完整呈現小米造車的心路歷程。
小米汽車不拿出來獨立融資獨立上市。他表示,的確有幾家VC給小米汽車開價了。當時因為市場特別火,估值100億美金。但雷軍深思熟慮後拒絕了。「因為造車的周期很長,如果我們拿了別人的錢。想法想很長時間保持一致,是幾乎不可能的。而且在小米內部造車大量的人才技術都可以直接用。我非常非常清楚,我覺得造車難度很大,光靠我一個人肯定不行。」
7月19日晚,小米董事長兼CEO雷軍舉辦第5次年度演講,他表示,的確有幾家VC給小米汽車開價了,估值100億美金。但自己想來想去深思熟慮後拒絕了。雷軍稱,需要小米集團的每個人都能毫無保留的支持,希望大家都能全力以赴,一起造車才有勝算,所以最後決定,小米全資自己扛。
4月3日,小米SU7首批交付儀式在北京亦莊的小米汽車工廠總裝車間舉行。在現場,雷軍親自為小米汽車的車主打開車門。
當天晚上,我們舉辦了發布會,正式公告:小米下場造車,雷軍帶隊,10年內全資投入100億美金。「小米造車」、「100億美元」這幾個消息震撼了全行業。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