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路透:BMW中國制純電Mini恐遭歐盟課征最高進口關稅 @ 2024-06-15T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中國 關稅 歐盟 電動
概念: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
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研究顯示,如果歐盟加征20%的關稅,將讓中國出口歐盟的電動車銳減25%,價值40億美元左右,不過歐盟的消費者也將為他們購買的電動車支付"明顯更高的價格"。
但與美國汽車制造商不同的是,歐洲的幾家汽車制造商與中國市場有著緊密聯系,它們在中國生產的汽車也將被征收更高的關稅。他們批評歐盟將關稅從10%上調的舉措,擔心會引發中國的報復,以及整個市場的價格上漲和對電池動力汽車的需求下降。
綜合外電和港媒報導,歐盟6月12日宣布將向中國大陸電動車加征關稅,最高達38.1%,措施可能會在7月實施。歐方的決定勢將引起北京強烈反彈,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2日就強調,這起反補貼調查是典型的保護主義。大陸商務部12日晚間回應,中方敦促歐盟立即糾正錯誤做法,中方將密切關注歐方後續進展,將堅決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歐盟執委會是在去年10月針對中國輸入歐盟市場的電池電動車(BEV)展開反補貼(ANTI-SUBSIDY)調查,依規定須於13個月內調查完畢,啟動調查9個月後並可對中國出口到歐盟的電動車施加暫時性的反補貼關稅。
不到一個月前,華盛頓把對中國進口電動車的關稅提高了四倍達到100%。不過,路透社報道說,布魯塞爾肯定會將進口中國電動車的關稅定得更低一些,包括中國廠商比亞迪(BYD)和吉利(GEELY),以及西方的廠商,例如特斯拉從中國出口到歐洲的電動車。
12日早些時候,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回應有關歐盟將從下月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關稅一事時表示,中方已多次闡明了有關立場,這起反補貼調查是典型的保護主義。歐方以此為由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損害中歐經貿合作和全球汽車產供鏈的穩定,最終也會損害歐洲自身的利益。
此外,在中國生產部分電動汽車的非中國汽車公司,包括寶馬等總部設在歐盟的公司,也將受到影響。歐盟委員會提到,特斯拉可能會收到「單獨計算的稅率」。特斯拉在上海生產的汽車,大概占據中國出口電動車的四成左右。
《華爾街日報》稱,一旦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中國可以輕而易舉地對每年從歐盟進口的30多萬輛豪華汽車實施反制措施。歐盟中國商會上月表示,中國或對配有大型發動機的進口汽車征收25%的關稅。若這一舉措落地,保時捷將首當其沖。據報道,保時捷約四分之一的收入來自中國市場,但大部分汽車在歐洲生產。
歐盟表示會對進口中國電動車,征收最多逾百分之38關稅,中國商務部表示強烈不滿。為應對中國政府大規模補貼電動車企的問題,歐盟表示會對進口中國電動車加關稅,在現行的百分之10稅率上,增加至最多百分之38.1。歐盟稱會同中國當局討論反補貼調查結果,尋求解決問題,但如果無法解決,新稅率會下月四日生效,作為暫時措施,據報預計每年為歐盟帶來逾20億歐元額外收益。德國、瑞典和匈牙利都反對加征關稅,擔心中國會采取反制措施,最終觸發代價高昂的貿易戰。據報德國曾向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施壓,放棄對中國的反補貼調查。美國不足一個月前,亦以反壟斷為由,大幅提升進口中國電動車的稅率,由兩成半加至百分之100。
最高達48.1%的關稅,勢必將嚴重影響中國電動汽車出口。2023年,中國出口155萬輛電動汽車,其中40%銷往歐洲,歐盟反補貼調查其意在削弱中國出口車型對歐系產品的競爭力優勢,並推動供應鏈與生產本地化。但這種違背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的行為,明顯就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實際上是以犧牲歐盟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中國品牌電動汽車在歐盟熱銷,靠的是有競爭力的價格、優質的性能和完善的服務。如今歐盟揮舞關稅大棒,將使歐盟當地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大幅增加,最終損害的還是最基層消費者的利益!
歐盟委員會12日發表聲明,擬從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歐盟委員會對三家抽樣中國汽車生產商征收的關稅分別為:比亞迪17.4%、吉利20%、上汽集團38.1%。中國其他參與調查但尚未抽樣的電池電動汽車生產商將被征收21%的加權平均稅。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