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耶倫:中國對清潔能源產品大規模投資致不公平競爭需緩解風險 @ 2024-04-17T16: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中國 產能過剩 耶倫
概念:產能過剩耶倫
4月5號,她參加活動時提了“產能過剩”5次。4月6號,她在聲明中又提了3次。為什麼要一直提“產能過剩”呢?耶倫解釋說:中國的產能大大超過了中國國內的需求,也超過了全球市場的承受能力。產能過剩可能導致大量低價出口,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公司和工人造成傷害。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最近訪問中國時中反復提到了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耶倫說,美國不會容忍中國無限制的輸出產能,因為這將影響到世界各國產業的生存。實際上,不僅是美國,歐洲各國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對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感到憂慮。
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兩度訪華,在明確表態「中美不脫鉤」之余,大談中國外貿「新三樣」(電動汽車、光伏、鋰電池)的產能過剩問題。但在補貼退坡、產能出清的當下,耶倫「避重就輕」的言論顯得極為詭異。更為合理的解釋是,鑒於選前民調壓力,拜登政府急需為產業政策的失利尋找「遮羞布」。
報道指出,耶倫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舉行的春季會議也將就「平衡增長」問題,與中國官員進行深度討論。這是美中兩國本月發起的新對話,旨在解決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板等清潔能源工業產能過剩的問題。雙方官員將就產能過剩問題深入交流意見,並交換更詳細的數據。而在本周三,耶倫還將首度與韓國、日本的財長舉行三邊會議,商討有關對俄羅斯、伊朗制裁,確保供應鏈安全,加強太平洋島嶼氣候和金融韌性等議題。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近日警告說,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是全球經濟穩定的威脅。中國多地政府此前曾推出"家電下鄉"、"汽車下鄉"計劃,但目前"以舊換新"的政策又能否解決實際問題呢?
中國「產能過剩」的根源,耶倫認為是中國政府的產業補貼。中國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秦暉認為是「低人權優勢」,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姚洋認為是中國「過高的儲蓄率」。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的內需不足。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