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撤辣後搶購細價樓!港島鐵路沿線兩房185萬拍出價返11年前 @ 2024-03-06T04: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樓市 撤辣
概念:樓市撤辣
【YAHOO 新聞報道】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上周三(2 月 28 日)已經發表了本屆政府第二份《財政預算案》,俗稱「辣招」的住宅物業樓市需求管理措施全面撤銷,物業買賣毋須再繳交額外印花稅。而在預算案公布後,金管局也取消了承造按揭的「壓力測試」要求。「YAHOO 民調」也為此設立問題:「政府宣布全面撤辣救樓市,你會否趁機入市?」民調前晚深夜結束,超過 1,100 名參與用戶當中,接近 7 成都表示不會趁機入市。
【財政預算案2024 / 財赤/ 樓市 / 辣招】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8日)公布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市場關注政府會為樓市全面撤辣或刪減部份辣招,《香港01》將不斷更新有關本地房地產政策的最新資訊。
財政預算案2024|樓市撤辣、調整按揭成數一文看清
財政預算案今(28日)發表,政府即日起全面撤銷樓市「辣招」,所有住宅物業交易毋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香港置業首席聯席董事林文奇接受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時表示,今早「撤辣」消息一出後,經紀的電話已不停響起,多了客人查詢「筍盤」、約睇樓,他相信對地產行業有正面影響。不過,有市民擔心樓價會飆升,令年輕人難上樓。(采訪及拍攝:黃子希、莊靜芝)【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出爐,其中最受關注是樓市撤辣,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終「回應民意」,指當前的經濟及市場情況下,有關措施已無需要,並希望引導市場勿讓悲觀情緒過份放大。日前才「終極呼吁全面撤辣」的中原創辦人施永青認為,樓市上落仍有不同因素,撤辣至少可增加流通能力,現在先寄望樓價站穩再望回升。
港府多年前推出樓市「辣招」遏抑樓價上升,惟成效一直為市場詬病,認為是扭曲市場運作,但卻一直未有考慮「撤辣」。面對樓價由高位調整近三成,住宅成交稀疏,業界再三呼吁,財金官員終於醒覺,宣布即日起全面「撤辣」。然而,樓市目前已奄奄一息,這劑遲來的「補藥」,是否可以令本港樓市復活?
壓抑樓市的「辣招」已推出逾13年,去年樓市成交量可謂低無可低。財政預算案宣布樓市全面「撤辣」,讓更多上車、換樓及投資客即時受惠,勢加快物業市場流轉;該行資料研究部綜合土地注冊處資料顯示,去年二手住宅錄36268宗注冊,較2022年的36974宗減少約1.9%,創自1996年有以來的新低。若以反映物業交投活躍程度的流通率(即各屋苑該年買賣注冊量占其單位總數的比率)計算,去年維持僅約2.9%的低水平,同樣創自1996年有紀錄以來的新低;不過,政府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全面撤辣,同時調整按揭措施兼暫停壓力測試,有利樓市氣氛,若再加上經濟向好,息口回落等利好因素下,料二手住宅注冊量升逾3成至48000宗,流通率亦將能反彈至約3.8%。
事實上,樓市在「撤辣」之前,去年已經進行了大幅「減辣」。2023年10月25日,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宣布樓市「減辣」措施:一是將額外印花稅(SSD)適用年期由三年縮短至兩年。業主在持有物業兩年後出售物業,無須再繳付樓價10%的額外印花稅。二是買家印花稅(BSD)和新住宅印花稅(NRSD)的稅率減半,由15%減至7.5%。三是為外來人才的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征」。
過去實施的「樓市辣招」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樓價,但也對市場交易量造成了巨大的壓制。地產業界人士指出,即使全面撤辣或進行樓市減辣政策可能會對政府的稅收產生影響,但從長遠來看,活躍的樓市交易將有助於經濟的整體健康,並可能通過增加其他稅收來彌補短期內的稅收損失。他們強調,在目前樓市低迷的情況下,樓市減辣是刻不容緩的措施。認為現階段應當將重點放在支持樓市回暖和促進經濟復蘇上,而不是僅僅聚焦於短期的財政收入。透過樓市減辣政策的調整,有望釋放更多的市場動能,促進買賣活動,進而支持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消息指,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宣布,即日起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即樓市全面「撤辣」!由今日起,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SSD)、買家印花稅(BSD)和新住宅印花稅(NRSD)。
樓市全面撤辣後,絕跡N年的「摸貨」交易據報重現,令市場關注會否觸發「炒風」。事實上,該類交易在九十年代曾占整體成交接近兩成,被視為當時樓市癲狂的「幫凶」之一。不過時移世易,現今有三大因素跟當年不一樣,注定「摸風」難成氣候,頂多只能在300萬元以下「的骰」物業找到獲利空間。 「摸貨」指以確認人(CONFIRMOR)身份買入物業,並且簽署買賣合約,但卻趕於最終成交(通常是簽署臨時合約後3個月)之前轉售予另一買家,相當於「快買快賣」,堪稱為「快炒」之極致。 這種「炒法」有三大好處:資金需求小、獲利快、潛在賺幅巨大。舉例說,在九十年代,一個買家購入500萬元物業,只需付15萬元(3%)「細訂」,然後他若能於一星期後以550萬元把該單位轉售,賬面上便獲利35萬元或233%,即使扣除傭金等雜費,利潤也很豐厚。 全面撤辣 摸貨重現 正因如此,「摸貨」在那些年曾占樓市整體交投接近兩成,且不乏「摸上摸」個案,個別物業甚至短期內被「摸」六七次,都算癲,直接對當時熾熱的炒風推波助瀾。不過特區政府後來針對「摸貨」收緊監管,再加上「辣招」印花稅增加交易成本,令這種炒賣方式自2010年後基本上絕跡。 隨著財爺陳茂
地產商稱撤辣後樓市購買力爆發
(有片) 預算案|香港樓市今起全面「撤辣」!
然而本港樓市全面撤辣,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布消息後不到半天,「香港放大招」的消息已陸續出現在小紅書上,有上海人坦言內地樓市「會不會也全面開放」;有廣東的物業拍賣公司代表指「香港樓市重磅利好」,呼吁「大陸的老板趕緊上車」;不過有分析卻指出如此一來,香港將抽走內地一二線城市的房客,北上廣深可能急了,而有另一房產自媒體專家則指出,深圳亦曾影響東莞和惠州的樓市,而現在「輪到深圳樓慌了」。
今天全面撤辣,意味政府將會損失相關稅收,根據稅務局資料顯示,2023年三項辣招,為庫房貢獻約60億元,犧牲稅收是否可以換來樓價止跌回升,業界預測大有不同。地產建設商會指,撤辣可提振樓市信心,惟樓價前景仍要視乎息口走勢,預計今年樓價升百分之3。至於中原則預測首季成交量按季升7成,上半年樓價可升半成,至於仲量聯行及萊坊等外資行的預測,則相對保守。仲量聯行指撤辣難以扭轉樓市跌勢,預計今年仍會下跌1成,而萊坊則指利率高企之下,預計明年樓價才會反彈。市場普遍認為全面撤辣,為最後一根稻草,若果後市之後沒有起色,政府也無計再施,不過影響樓市的因素,除了有供求,還有息口以至整體經濟環境。
年創下歷史高位。不過,隨著疫情打擊及息口持續上升,近年本港樓市顯著下滑,「辣稅」窒礙二手市場交投,政府是次即時實施「全撤辣」,為樓市起松綁效應。
財政預算案|陳茂波︰樓市全面撤辣 即日起無須再繳三大辣稅
香港樓市政策全面撤辣!即日起取消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
《財政預算案》為樓市「撤辣」,並將放寬物業按揭貸款的逆周期措施。地產建設商會認為可緩和樓市跌勢;但有學者指出,不利首次置業者「上車」。樓價跌勢未止,地產市道低迷,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宣布為樓市「撤辣」。地產建設商會表示歡迎,認為至少可緩和樓市跌勢。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說︰「不是說市道會重新起上來,起碼都可以企得穩、不會再跌。再跌很麻煩,如果銀行要求收回貸款就麻煩。有很多人在香港置業,有些供滿了,與銀行借錢,幫子女支付首期;有些用來做生意;有些現在還在供樓。若(樓價)真的再跌,整個香港都影響到,不只是地產這樣簡單。」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實施量化寬松措施,令息口持續低企,兼有大量資金流向資產市場,本港樓市亦隨之展開長期升浪。為遏抑樓價升勢,2009年金管局推出逆周期措施,「辣招」亦不斷加碼。近年樓價下跌,政府調整逆周期措施,去年十月為樓市「減辣」。目前樓價雖然較2021年歷史高位回落超過兩成三,但與2009年比較,樓價十五年間仍累積上升接近一倍。有學者認為,「撤辣」將加快發展商賣樓速度,帶動發展商增加土地儲備的需要,有利刺激政府賣地收入。然而,多了投資者入市,首次置業者要「上車」可能更難。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稱︰「完全撤銷(辣招),簡單來說,對於一些首次置業人士或普通用家,他們要與其他競爭者一起爭市場上的物業存量,某程度上可能不太『著數』,對真實用家來說,但對於整體樓市需求量,應該會回升多一些,樓價有機會在某些條件符合後,會見底回升。」麥萃才指,樓市有長期健康的升勢,才有利市場發展,而長遠要協助青年置業,政府應該繼續增加資助房屋的供應。
有記者問我,政府若是真的全面撤辣,本港住宅樓市會否真的重新興旺起來?我說,事情當然沒有這麼簡單。因為,影響樓市的因素很多,不是改變其中一項就可以扭轉整個局面的。不過,若是可以逐一減少那些不利樓市的因素,就可能產生量變質變的效果。當此市場醞釀跌勢失控的時候,為了避免經濟進入通縮,任何有助新的資金入市的措施都是值得一試的。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