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陳瑞娟:買樓需求仍存撤辣能刺激交投 @ 2024-02-08T16: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樓市 撤辣
概念:樓市撤辣
負資產宗數有上升趨勢,立法會近期亦通過議案,要求政府推措施令樓市轉強。有地產代理預計,即使「撤辣」亦只會令樓價回穩,不會大升。樓市回軟,有地產代理指,傳統大型屋苑成交價比起近年高峰期跌幅已達三成,以太古城675尺單位為例,三、四年前成交價約1千2百萬元,近期約800萬元有成交,又如沙田第一城300多尺單位,高峰時要約600萬元,近日低於400萬已可買到。有買家約一周前以五百多萬元買入九龍城一個近三百尺單位,認為就算樓價再下調,影響也不大。買家鄧先生稱:「最重要看供款(額),量力而為,我都計過多少錢,供款我是負擔到我才買。預跌好過預升,經濟環境不佳時,就算你有一時半刻好消息,都影響不到(樓價)太多。」負資產宗數上升,立法會最近通過議案,促請政府推措施令樓市轉強,亦有不少議員促請政府「撤辣」,金管局就指不時會檢視壓力測試要求。有地產代理認為,樓價仍有下調壓力,即使進一步放寬樓市調控,甚至「撤辣」,都不會令樓價大幅回升。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表示:「始終在高息環境仍持續,再加上經濟復蘇動力未是很強勁,內地經濟仍受困擾,所以看不到很多『熱錢』或外國資金會投入樓市,但成交量相信會有一定刺激,樓價相信屆時會回穩,但未必會回升。」他估計第一季過後,負資產宗數可能多達逾四萬宗。
盧文端在報章撰文提到,現時香港地產業陷於困境,面對嚴峻的環境,樓市政策是時候作出重大改變。《財政預算案》有需要提振整體經濟層面,全面撤銷樓市辣招,並厘清調整地產政策。他指出,辣招是十多年前引入的「需求管理」措施,目前問題不是供應短缺而是需求萎縮,政府不必堅持過時措施,撤辣並非是以公帑資助買樓,亦非「托市」。
他續分析,置業需求不足主因是內地及香港經濟差,以及息口高企,預計就算當局「撤辣」,對樓市的刺激也未必太大,不過,希望拆牆松綁後可以令交投增加;估計今年中或較後時間息口下調及內地經濟有起色,本港樓市前景才稍為明朗。
筆者強調「全面撤辣」並非解決本港樓市問題的「萬應靈丹」,但至少有助穩定樓市及消費信心,對穩定經濟有正面作用。物業交投減少,影響不單是地產行業,銀行、律師樓、裝修、運輸,甚至資產管理等行業都會受到沖擊。
就全面撤辣方面,房屋局副局長戴尚誠回應指,政府一直密切監察樓市情況,作出動態評估,包括樓價變化、經濟情況、成交量等,而自從去年宣布調整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後,2023年12月送交土地注冊處注冊的住宅物業買賣合約宗數2,229宗,雖然不及2023年上半年每月平均水平,但仍屬上升,且樓價屬於有秩序調整,他亦指目前置業負擔比率為72%,仍然較過去20年長期平均值51%為高,顯示整體樓價仍屬難負擔。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