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新聞

分析:內地出口將仍面臨一定挑戰 @ 2023-12-08T16: 返回 熱門新聞
關鍵詞:出口 中國
概念:
大新銀行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部亦指,外圍制造業活動前景未明朗,出口新訂單未見改善,內地整體出口表現或仍較反覆。此外,內地手機晶片制造取得進展,加上中美緊張關系略有緩和跡象,有望紓緩高端技術產品及機電產品出口壓力;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補貼調查的影響亦可能會逐步浮現,可能會影響輸往歐洲的出口表現。進口再次出現倒退亦顯示內需不振,內地加強對房地產及內需的支持政策尚未完全發揮效用。
內地11月出口勝預期,進口則意外地由升轉跌。中國海關總署昨日公布,11月出口2919.3億美元,升0.5%,略好過預期的持平,並結束連續6個月跌勢;進口挫0.6%至2235.4億美元,遠遜於市場預估升3.9%。綜合分析認為,出口回升主因去年同期防疫封城下基數較低,疊加外部市場壓力趨緩,惟12月難望大幅反彈;至於進口失色,反映內需未有顯著改善。
法國外貿銀行新興亞洲區高級經濟學家阮貞表示,2023年除中國外的亞洲經濟體增長趨於正常,受益於風險胃納上升、金融環境寬松、信息與通信技術(ICT)周期性反彈和中國正常化。東盟國家對於外商投資來說仍最具吸引力,主要原因是積極政策推動。盡管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有所回升,但需求疲弱,進口的疲軟拖累其他亞洲地區,亞洲出口大部分時間內遭受打擊,不過第四季度有所好轉。內地在旅游業正常化弱於預期,同時受消費者購買力不足的影響,因此亞洲旅游業復蘇不完全。美元對於亞洲經濟體來說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隨著美國實際利率在2023年大幅上升,風險投資情緒受美國聯儲局加息周期的影響,除韓國和印度外,大多數經濟體大部分時間內都經歷負資產組合流動。即使中國出現結構性放緩,但仍相信亞洲依然具有相當的韌性,ICT及半導體行業出現周期性改善,將為過去兩年一直處於相對低位的亞洲經濟體,特別是韓國及台灣帶來支持。隨著市場對2024年減息的預期,目前亞洲金融政策已逐漸轉向寬松。面向未來,亞洲整體應采取寬松政策,全球高通脹可能也會在明年下降。亞洲外匯的升值以及能源價格放緩也將有助於2024年通脹的緩解,即使GDP出現反彈,不
內地與香港貿易方面, 今年首十一個月, 內地與香港進出口貿易額為2587億零600萬美元. 其中, 內地從香港進口127億5000萬美元, 按年增長百分之84.8; 內地向香港出口2459億5500萬美元, 按年跌百分之7.1.
中國大陸近日推遲向南韓出口尿素溶液,引發南韓擔憂「車用尿素荒」再起。TVBS韓國特約記者楊虔豪今(7日)於《FOCUS世界新聞》中,接受主持人陳韻雯線上訪問表示,「目前南韓的尿素有九成以上都是從大陸進口,在2021年底就出現過大陸因為管制尿素出口,造成南韓的尿素用盡,柴油車等不到尿素可加的窘境,進而導致交通混亂、貨運癱瘓的現象,當時,尿素的價格更從原本每10公升只要250新台幣,飆升到超過2700塊,隨後是南韓外交部動用人力,緊急和大陸展開協商才解除危機。」
中國11月以美元計出口優於預期,按年增長0.5%並創7個月高位,結束此前連續半年下滑勢頭;但進口由上月增長3%轉為下跌0.6%,遜預期。分析師認為,年末傳統旺季、價低量高等因素下,出口年底保持低位正增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進入四季度,中國外貿發展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進出口連續2個月同比增長,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持續鞏固。根據中國海關貿易景氣統計調查,反應出口、進口訂單增加的企業占比均有提升,實現全年外貿促穩提質目標的基礎更加堅實。
中國11月美元計出口轉增0.5%勝預期,進口意外下降0.6%
日本農林水產省5日公布的10月份農林水產品和食品出口額顯示,水產品(包括加工品)的出口額降至254億日圓,同比減少28%。面向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出口因進口禁令的影響而下滑。另一方面,面向美國和東南亞的出口增加,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正在取得進展。
內地出口扭跌上月回升0.5% 進口意外轉弱 貿易順差擴大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指,11月外貿出口強於進口表現。出口改善主要受中國外貿韌性足、國內經濟活動穩步修復,以及去年同期基數明顯回落等因素推動。進口轉跌主要受大宗商品價格超預期回落影響,加上原油、煤炭等商品進口均價按年下滑幅度過大,拖累進口金額表現。

 

易發投資 | 首頁 |  登錄
流動版 | 完全版
論壇守則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C) 2025
Suntek Computer Systems Limited.